古代汉语(王宁版)串讲资料

上传人:回**** 文档编号:123443246 上传时间:2022-07-2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1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古代汉语(王宁版)串讲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古代汉语(王宁版)串讲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古代汉语(王宁版)串讲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王宁版)串讲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王宁版)串讲资料(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文字部分 文字附屬於詞彙文字、詞彙連接的樞紐形義統一最重要的兩個概念本字、本義本字是指專為記錄某個詞所造的字,它的形體是以這個詞的某一義項為根據而造的。 分析本義采用 “六書”中的前四書:A眉 馬 星 息 B目 刃 徒 牧C茅 孟 上 亦 D月 雞 舂 耳辨别要點:象形是獨體字,指事是獨體字加標志符號,會意、形聲都是合體字,辨别的關鍵在于其中有沒有表音的部件。辨别形聲字要特別注意找到位置特別的聲符:聞、徒、哀、穎、疆、賴、脩通過本字的結構分析本義本義是與字形相貼切的、可以用文獻來證實的詞的義項。重點記憶經過演變現代漢字理據不明的字的本義,如:春,甲骨文作 亦(亦),即“腋”字,從“大”,繪正面

2、人形,兩個點指事腋下部位舂(舂)從臼從午(杵本字)從廾,會雙手執杵而舂米之意。本義與古書的用字直接發生關系,因此這個概念是連接漢字與古漢語詞匯的樞紐。本義不僅與字形相貼切,并且應當在古代文獻中使用過:伐:左傳 莊公十年:“十年春,齊師伐我。”“伐”指攻打。說文 人部:“伐,擊也,從人持戈。”象以戈擊人,會“殺伐”之義。領、頸、項:都以頁作義符,其詞義都與頭部相關。 領,指整個脖子。孟子 梁惠王上: “天下之民皆引領望之矣。” 項,指脖子的後部。漢書 左雄傳:“項背相望。” 頸,指脖子的前部,如“刎頸自殺”。本字本義直接關系古書字用。因為有了本字與假借字的關系;才有了本義與假借義的關系本字與借字

3、必然有聲音關系,但學習時依據教材,明白就可以,不必強記古韻。錫賜。春秋公羊傳 莊公元年:“王使榮叔來錫桓公命。錫者何?賜也。”“錫”是一種金屬,這裏的“錫”是“賜”的借字,是“賜予”的意思。(“錫”和“賜”同屬心母錫部,两者雙聲疊韻。)考拷。詩經 唐風 山有樞:“子有鐘鼓,弗鼓弗考。”“考”的本義是“老”,這裏的“考”是“擊打”的意思,與“老”沒有關係,“考”是借字,本字應為“拷”。(“考”和“拷”都是溪母幽部,屬雙聲疊韻關係。)分化字爲了使文字更爲明確地記錄語言,人們會另造新字來分擔文字的記錄職能,這就是文字的分化。分化前的多職能字稱為母字。分化后的新造字稱爲分化字。借用其她字分擔母字職能內

4、(里面)-納(進入);女(婦女)-汝(你)运用異體字分化母字職能猶(猶豫)-猷(猷謀)重點放在造新字(多為形聲字)分擔母字職能。借義分化:孰熟(本義造新字),舍-捨(借義造新字);引義分化:益溢(本義與引申義分化);齊劑(引申義與引申義分化);廣義分化:受授 要注意哪一個是母字,哪一個是分化字。弄清母字和分化字各自承擔哪個意義。異體字結構或寫法不同,音義及用法完全一樣的字,異體字都是本字。結構不同: 傘-繖(造字措施不同); 災灾(構件選擇不同); 鹅鵞(構件位置不同)寫法不同: 決决、册冊、污汙、宂冗、竝並、冰氷、皂皁 要注意簡體字與繁體字寫法的不同。古代漢語采用繁體字。詞匯部分 古代漢語詞

5、匯構成有如下重點:單音詞是古代漢語詞匯的重要形式,她的書寫形式就是一個漢字,要注意辨别: 1. 同字異詞:A近今臣至,大王見臣列觀,禮節甚倨。(史記 廉頗藺相如列傳) B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范仲淹嶽陽樓記) 2. 同詞異字:A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木蘭詩) B至莫夜月明,獨與邁乘小舟至絕壁下。(蘇軾石鐘山記) 3. 一詞多義:A天柱折,地維絕。(淮南子 天文訓)(斷絕)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荀子 勸學)(穿越)古代漢語的復合詞很少,千萬不要用現代漢語的語感來認讀,只要能分開理解的就分開:因此遣將守關者,備她盜之出入與非常也。(史記 項羽本紀)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

6、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史記 屈原列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戰國策 齊策)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陶淵明桃花源記)璧有瑕,請批示王。(廉頗藺相如列傳)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懂得。(禮記 學記)連綿詞的重點:第一,聯綿詞是由一個語素構成的雙音單純詞,由兩個字記錄,這兩個字不是語素,而僅僅是音節的記錄符號,因此,聯綿詞不能拆開來講。第二,聯綿詞在語音上多有古音雙聲疊韻的關係。雙聲聯綿詞:聯綿詞的兩個音節聲母相似。例如:參差 仿佛 憔悴 躊躇 倉促 流連 忐忑 伶俐 崎嶇疊韻聯綿詞:聯綿詞的兩個音節韻部相似。例如:從容 爛漫 逍遙 蹉跎 浩蕩 彷徨 窈窕 爛漫 輾轉本義與引申

7、義直接相關:(1)分析引申義從本義出發;(2)引申義與本義有某種關系:(一)相似關係:說文 習部:“習,數飛也。从羽,白聲。”“習”的本義指鳥屢次拍着翅膀飛。學知識也要反復進行,因此可引申為“復習”溫風始至,蟋蟀居壁,鷹乃學習,腐草爲螢。(禮記 月令)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 學而)(二)邏輯關係:因果、動靜、時空都可以当作邏輯關系。所謂邏輯關系,即事物之間有合乎邏輯的必然聯系。1. 因果升彼虛矣,以望楚矣。(詩經 鄘風 定之方中)(大丘)倉廩虛而囹圄實,賢人退而奸民進。(管子 五輔)(空虛)說文 丘部:“虛,大丘也。昆侖丘謂之昆侖虛。”“虛”的本義是“大丘”。物體大了就容易空曠,因此“虛

8、”可引申爲“空虛”。2. 動靜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節葉具焉。(蘇軾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竹節)彊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荀子 天論(節制)說文 竹部“節,竹約也。”“節”的本義是“竹約”。 竹節約束着竹子每一段的長短粗細,因此可引申出“節制”、“約束”的意義。3. 時空生縛布。布曰:“縛太急,小緩之。”太祖曰:“縛虎不得不急也。”(三國志 魏志 呂布傳)“急”的本義是“急速”、“急切”,表达時間緊迫。由時間緊迫引申為空間狹小。(三)禮俗關係:指特殊的文化因素使某些事物經常同時出現而導致引申。說文 日部:“昏,日冥也。”“昏”的本義是黃昏。由於古代男女結婚是在黃昏時舉行儀式,因此“昏”引申

9、出結婚的意義。黃昏與婚姻本來沒有必然聯系,也沒有相似性,只是因為在風俗上有同時出現的聯系,因此引申。古今詞意差異:重點是古今義項的微殊所謂“義項的微殊”,是指同一個詞中的某一個義項古代漢語中與現代漢語均有,但意義有細微差別,不容易辨别。貧窮則父母不子,富貴則親戚畏懼。(戰國策 秦策)(范圍廣狹)不知戒,後必有恨。(荀子 成相)(限度深淺)將軍者,國之爪牙也。(漢書 李廣傳)(色彩褒貶)古今詞意溝通:古義存在現代漢語雙音詞或成語里:項,古義“頭后”,即脖子的后部。項鏈,望其項背。走,古義“跑”。走調,走狗,走馬看花。古義與今義存在同一引申義列里:秉,古漢語本義是“禾束”,引申為“把握”, 現代漢

10、語引申出“堅持”(緊握)義“秉公辦事”,在同一個引申義列里。 要調動自己的語言經驗來理解這一問題。同義詞同義詞是指在某個義位或是某幾個義位上同義,而不是所有義位都同義。如“發”,只有在“發箭”的意義才干同“射”同義。在“差遣”意義上與“遣”同義。語言環境分析法(置換法和比較法)、對立意義分析法、探求本源分析法,這三種辨析措施可以用來驗證同義詞的幾種細微差別:1. 語義差別:範圍廣狹不同、性狀情態不同、限度輕重不同、側重點不同、情感色彩的差異;2. 語法差別: 組合功能的差異。反義詞 在一定條件下,義位相對或相反的詞,互爲反義詞。 反義詞是指構成反義關係的雙方在某個義位或某些義位上相對或相反,幷

11、非一定要所有義位都相對或相反。構成反義詞的雙方必須表达同類的事物或概念。構成反義關係的雙方必須使用于同一個歷史時期。 反義詞又可分爲絕對反義詞和相對反義詞兩類。1、絕對反義詞又叫互補反義詞,兩個詞表达的意義是互補的,两者之間是非此即彼的關係,沒有中間狀態。如:“男”和“女”。2、相對反義詞又叫極性反義詞,兩個詞表达的意義處于兩個極端,两者之間有中間狀態,即两者在一定條件下互相排斥和否认。如:“左”和“右”。語法詞類:實詞實詞 有實際的語義,可以充當句子成分,即在句中體現具體的功能。名詞、動詞、形容詞、代詞、副詞、數詞 虛詞 沒有實際的語義,不能充當句子成分。起結構作用,表达關係 介詞、連詞;表

12、达語氣語氣詞古漢語的三大實詞:名詞、動詞、形容詞動詞是表达動作、行為、心理活動以及變化的詞。動詞的重要語法功能是作謂語。動詞的重點一是動賓關係;二是活用1. 受動關係:沛公至軍,立誅殺曹無傷。(項羽本紀)2. 施動關係:四月秀葽,五月鳴蜩。(詩經 豳風 七月)3. 使動關係:項伯殺人,臣活之。(史記 項羽本紀)4. 為動關係:伯夷死名於首陽之下,盜蹠死利於東陵之上。(莊子 駢拇)5. 因動關係:余久臥病無聊,乃使人復葺南閣子。(歸有光項脊軒志)雙賓語在教使性動詞后出現是常態:野人與之塊。(左傳 僖公二十三年)公語之故,且告之悔。(左傳 隱公元年)重點是非教使性動詞后的雙賓語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

13、牧之,勿使失性。(左傳 襄公十四年)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師。(尚書 泰誓)欲見賢人而不以其道,猶欲其入而閉之門也。(孟子 萬章下)故天予之時,地生之財。(管子 形勢篇)晉侯飲趙盾酒,伏甲將攻之。(晉靈公不君)詞類活用形容詞或用作動詞:1. 形容詞用作一般動詞:楚左尹項伯者,素善留侯張良。(史記 項羽本紀)2. 形容詞使動用法:欲潔其身,而亂大倫。(論語 微子)3. 形容詞的意動用法:是故明君貴五穀而賤金玉。(論貴粟疏)試比較: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 盡心下)工師得大木,則王喜;匠人斫而小之,則王怒。(孟子 梁惠王下)名詞活用作動詞1. 名詞用作一般動詞:范增數目項王。(項羽

14、本紀)2. 名詞的使動用法:脯鬼侯以饗諸侯。(禮記 明堂位)3. 方位名詞的使動用法:築室百堵,西南其戶。(詩經 小雅 斯干);故王不如東蘇子,秦必疑齊而不信蘇子矣。(史記 蘇秦列傳)名词作状语 現代漢語中,表达時間、處所、方位的名詞可以直接作狀語,一般名詞作狀語一般都要加介詞組成介詞短語。但是,古代漢語中不仅处所、方位名詞、時間名詞可以直接作状语,一般名詞也可以直接作狀語。這在古代漢語中是名詞的固有功能,不屬於活用現象。1. 表达動作發生或進行的方位或處所,有“在”“到”或“由”等意思。鄰有喪,舂不相;里有殯,不巷歌。(禮記 檀弓)2. 表达動作進行時所用的工具或依據,有“用”或“拿”的意思

15、。每字為一印,火燒令堅。(沈括夢溪筆談卷十八)3. 表达動作進行時的方式。漁夫樵夫之舍,皆可指數。(蘇轍黃州快哉亭記)4. 表达對待動作對象的態度,有“把當作”“像對待一樣的”等意思。田單乃起,引還,東鄉坐,師事之。(史記 田單列傳)5. 表达動作進行時的狀態,多用比方的方式描繪動詞所示的行動的方式或狀態,有“像一樣的;像似的”等意思。睹此狀,大懼,獸伏而出。(蒲松齡聊齋志異 畫皮)狼吞虎嚥,抱頭鼠竄、土崩崩溃、烟消云散。其中,時間名詞“日”“月”“歲”作狀語的附加意義:1. 放在具有行動性的動詞前面,表达“每日”“每月”“每歲”的意思。王生日飲酒,不視太守。(漢書 循吏傳)良庖歲更刀,割也;

16、族庖月更刀,折也。(莊子 養生主)2. “日”字放在表达發展變化的動詞或形容詞的前面,作“一每天地”講,表达情態的逐漸發展或動作行為的逐漸完毕。道明則國日強,道幽則國日削。(商君書 錯法)3. “日”字用在句首主語之前,或和“者”字結合在一起使用,當“往日,從前”,用來表达追溯過去。日衛不睦,故取其地。(左傳 文公七年)数词根據所修飾的對像是事物還是動作,數词分為名量詞(或叫物量詞)和動量詞。名量词一般放在名词之前,只有列举时才放在背面。动量词一般放在动词之后。例如: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論語 為政) 誦三遍而請習之。(劉向說苑敬慎) 吾日三省吾身。(論語 學而)語法詞類:

17、虛詞 介词的重点:介词定义与动词的区别是不能独立充当句子成分。功能是构成介宾短语,将名词宾语简介给动词。其分类以引进何种意义范畴为原则介紹與動作行為有關的時間:“及莊公即位,為之請制。”介紹處所:“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介紹工具、方式:“醒,以戈逐子犯。”介紹動作行為所支配或波及对象:“鬼侯有子而好,故入之於紂。”介词宾语“之”常常省略。连词的重点:连词与介词的区别“之”相称“的”,用在主语和 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连词分为连接句子(反映句子的逻辑关系),连接词与短语(反映形成的短语的构造关系语调词的重点:句尾语调词:作为句型的标志: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慨句。句首語氣詞:发语词句

18、中语调词:提顿語法句法古漢語判斷句構成的基本條件是名詞直接充當謂語,表达判斷。古汉语没有系词,“是”是批示代词,用作复指:是炎帝之少女。(山海經 北山經)是非君子之言也。(禮記 檀弓上)被动句:無形式標誌的被動句看起來和主動句很類似,只能從語義上來辨別其被動的用法。因此無形式標誌的被動句也叫作語義上的被動句。例如: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左傳 隱公元年)1. 用介詞“于(於)”引進動作行為主動者:“郤克傷於矢”2. 用介詞“為”引進動作行為的主動者: “吾屬今為之虜矣。”3. 用助動詞“見”位於動詞前表被動:“愛人者必見愛也。”4. 用助動詞“被”位於動詞前表被動:“信而見疑,忠而被謗。

19、”语序(一)主謂倒裝句:“甚矣,汝之不惠!”(列子 湯問)(二)賓語前置句:1. 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吾誰欺?欺天乎?”(論語 子罕)2. 否认句代词宾语前置:“我無爾詐,爾無我虞。”(左傳 宣公十五年)3. 賓語借助代詞的複指而前置:夫晉何厭之有?(左傳 僖公三十年)省略省略是一切语言都难以避免的,古汉语阅读要注意的重要是两点:(一)主語的省略,要避免主语暗换。例如:宣子驟諫。公患之,(公)使鉏麑賊之。(鉏麑)晨往,寢門闢矣。(宣子)盛服將朝。(晉靈公不君)(二)介词宾语的省略,容易导致语法缺欠。例如: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矣,未嘗君之羹。請以(羹)遺之。(左傳 隱公元年)閱讀阅读要注意的

20、问题:1.熟讀與背誦語感問題 2.注意读注3. 系联多义词的词义4. 借助练习检查所学閱讀读注54頁“故孰察小人之知能”。注:“孰,詳細,后作“熟”;知,智慧,后作“智”。 54頁“君子安雅。”注:“雅,”夏“的借字,華夏,指中原地區。 247頁“夫專諸之刺王僚也“。注:”之,連詞,用在主謂結構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245頁“今日是也。”注:“是,代詞,代指唐雎上面所說的情況。” 245頁“徒以有先生也。”注:“徒,范圍副詞,祗,僅僅。以,連詞,因為。 313頁“然,代詞,這樣,指代上文”物不平則鳴”的情況。 313頁“謌,歌的異體字,唱歌。雖有佳肴1 雖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2。雖有至道3

21、,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後知局限性,教然後知困4。知局限性,然後能自反也5。知困,然後能自強也6。故曰教學相長也7。兌命曰:“學學半8。”其此之謂乎?1 本篇選自禮記學記。題目為後加。本篇重要寫古代的學制與教育思想。肴:熟的肉類食物,這裏泛指魚肉。2 旨:味美。3 至:最佳的。4 困:此指困惑不通之處。孔穎達禮記正義:“不教之時,謂己諸事皆通。若其教人,則知己有不通,而事有困弊。困甚於局限性矣。”5 自反:反求之於自己,即自我檢查,對自己提出规定。6 自強:鞭策自己努力進修。7 教學相長:教和學是互相促進的。長(zhng):促進,推進。8 學學半:教是學的一半。這句話是要說明教與學對於增長知識來說同等重要。上“學”字,今尚書作“斆”,讀xio,指教人。下“學”字讀xu,指學習。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