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

上传人:回**** 文档编号:123443245 上传时间:2022-07-22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103.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资源描述:

《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4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一、 田园山水诗 (一)田园诗诗歌史上,把田园诗和山水诗是分开的。用诗歌吟咏田园风光描写农村生活的乐趣大概始于东晋的陶渊明。代表作是归园田居、饮酒等,到了唐代,田园诗不仅描写出如画一般的朴素优美的田园景象,并且写出了诗意般的农家生活。如孟浩然过故人庄、司空曙江村即事、王建雨过山村等都描绘了农村美丽的风光和淳朴的人情,辞章流露出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宋代,不仅吟咏田园风光的诗词多了,内容也有了拓展。作品或描写农村风光,或描绘山村、水乡的风俗画,或写农村生活,农民劳动和各式各样的人物,它们不仅体现农村恬淡寂寥的闲适情趣,并且通过农村的平常生活和生产劳动的描写,着意体现布满

2、生机的自然及纯朴而富有活力的劳动者。如辛弃疾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陆游游山西村等。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田园诗犹如它的名字同样,语言清新质朴,不事雕琢,常常选择典型事物进行论述描写,形象真切近人,生活意味极浓。(二)山水诗山水诗从曹操的观沧海始,经南朝谢灵运、谢眺的进一步发明到唐代已臻成熟,成为蔚为大观的诗歌流派。浮现一批胸襟旷达,气象宏伟,意境阔大的讴歌祖国壮丽山河的诗篇,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杜甫的望岳登岳阳楼、王维的终南山、孟浩然的望洞庭湖呈张丞相等,更有大量的诗歌着意描写山水绮丽迷人的风光,山林的幽静花鸟怡人的自然秀美,如王维山居秋暝、杜甫春夜

3、喜雨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杜牧的山行江南春等。山水诗都体现了作者的主观感情。古人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什么样的景(涉及读者的感受),即反映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怀。大凡用明丽的诗句写出壮美的诗篇,多体现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民族自豪感和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如望岳;用清丽的词句,描写秀丽迷人风光的山水诗,大多体现作者热爱生活,积极用向上精神或恬淡快乐的生活情怀。如于良史春山夜月、刘方平月夜;如果诗歌刻意描绘的是静谧、幽深的景物,一般多则反映诗人寄情山水,陶醉于自然,厌恶世俗,超然尘外的情趣,或体现对隐逸生活的崇尚和追求,或体现作者清高、孤傲的心志。如王维的山居秋暝、李白的山中问答、柳宗元的江雪。以上所述只是

4、一般状况,鉴赏诗歌,一方面要揣摩诗句,体会诗中景物特性,另一方面要尽量结合伙者所处的时代和生活经历进行具体分析,仔细把握,千万不可“按图索骥”。1. 江村即事 唐 司空曙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诗题是“江村即事”,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体现“江村”的?写出了“江村”如何的特点? 2. 雨过山村 唐 王建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庭中栀子花。1用自己的话写出前两句诗描绘的景象 (限60字)2诗中的“妇姑”是指 。3最后一句用了 体现手法。简说此句描写的意义。 3. 四时田园杂兴 宋 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子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

5、也傍桑阴学种瓜。1“子女各当家”是指 。2诗作一、二两句描绘了一幅如何的景象? 3写幼童“也傍桑阴学种瓜”的细节,旨在体现什么?诗中流露出作者如何的思想感情? 4. 社 日 唐 王驾鹅湖山下稻粮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枳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这首诗描写社日农民的欢乐情景运用了细节描写,很具体现力。试举两例分析。 5. 宿甘露寺 宋 曾公亮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1“枕中云气”与“床底松声”的描写,作用有二,它们是 2“银山”是比方的说法,它是指 3全诗写景有什么特色?饱含作者如何的情怀? 6. 春山夜月 唐 于良史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

6、弄花香满衣。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1诗中说“赏玩夜忘归”的因素是 ;首联在全诗构造上起什么作用?2你觉得诗中哪一联写得最佳?选出来试作简析,品味其妙处。 7. 淮中晚泊犊头 宋 苏舜钦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1这首诗开头两句描写的是春天晚暮之景,由于天色阴沉,因此这一景的特点是 的,孤舟夜泊,反映出诗人的心情是 的,这就是景情相生的道理。8. 鄂州南楼书事 宋 黄庭坚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1如何理解第三句中的“无人管”?2全诗将 、 、 、 四种自然景色及沁人心脾的芰荷香味与作者所在的南

7、楼一起化成优美无比的凉爽意境。可见其时作者的心情是 。9. 过度水岭 唐温庭筠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爰一夜声。1. 全诗描写的对象是 而“ ”一词总领全诗,堪为“诗眼”。2 .试说诗人是从哪些方面来体现自己真切感受的? 10. 江南春绝句 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明代诗论家杨慎曾评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你批准她的意见吗?请简述你的见解。. 11. 夏 意 宋苏舜钦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1

8、. 这首诗描写的环境有何特点?试简说之。2. 从全诗看,诗人的“夏意”是什么?12.次北固山 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 诗人身在江南旅途而神驰洛阳故里,急切的思乡之情溢于言表。写出诗中体现这种心情的意象。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试简述这句诗的内涵。13.鹿 柴 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试述“人语响”在发明意境上的作用。 2.第三句中的“入”字极为洗练,说出它的传神之处。14.题君山 唐方干曾于方外见麻姑,闻说君山自古无。云是昆仑山顶石,海风吹落洞庭湖 注

9、:麻姑即仙姑本诗是如何体现君山神奇和灵秀的?说说这样写的妙处。 附录两首同题材诗望洞庭湖 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浑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题君山 唐雍陶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15. 溪居即事 唐崔道融篙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村有客,急向柴门去却关。“即事”是个饶有情趣的小故事,试简述之。“去却关”又写出了什么呢?16.桃花溪 唐张 旭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诗人写桃花溪借用桃花源记的典故,使之富有神秘色彩,说说末句一问透视了诗人如何的意趣?17.水槛遣心 唐杜甫 去郭轩楹敞

10、,无村眺望赊。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此诗写景最传神的是哪一联?联系全诗试作评说。 18.绝 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首诗用简洁的笔墨勾勒出一幅赏心悦目的图画,请分项说出这幅画的特色。19.山中留客 唐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道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诗人山中留客的理由有几点?全诗体现了诗人如何的心境?20.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 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是名句,试描绘出

11、它所写的景色。21.暮江 吟 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1.如果把首句中的“铺”改成“照”好不好?请说说理由。 2.这首诗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秋天江畔日暮时分的绚丽画卷和初夜宁静安详的柔美景色外,尚有一种动人的艺术形象,那是什么?它反映出什么?22.山中问答 唐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 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从结句“别有天地非人间”看全诗,诗人陶醉的“碧山”是如何的世界?从中看出诗人崇尚的是什么?二.赠友别离诗 古人尚交游,朋友之间、情侣之间,用诗来抒写真情挚意和离情别绪是习见的事。此类诗常常把写景与抒情结合起来,用环境描

12、写渲染氛围、烘托心情。如柳永的雨霖铃,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也有直接叙写辞别时人物的言语、行为和神情,发明一种情境,体现深厚情感。如李白赠汪伦、李益的喜见外弟又言别;尚有通过写自己的内心感受来体现对朋友关切的。这些诗,人物形象鲜明,感情浓烈,动人至深。23. 喜见外弟又言别 唐 李益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1. 第二、三句持续用“问、惊、称、忆”四个动词,体现了如何的情景?2. 颈联中的“语”指的是 ,“暮天钟”的意思是 反映了 。 3. 从全诗内容看,每一联可以用诗中的一种字来概括,它们依次是 、 、 、 。24.闻乐

13、天授江州司马 唐 元稹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1. 诗题指的是一件什么样的事?2. 说说诗中哪个词最富体现力,它体现了诗人如何的感情?3. 这首诗在抒情措施上有何特点? 25.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注:蔡家亲,指表亲,卢纶是司空曙的表弟。 这首诗写“喜”,运用了反衬的手法;前人评论也觉得,悲喜之情,正反相生。请结合全诗就此作简要赏析。 26. 和练秀才杨柳 唐杨巨源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注:曲尘丝,指象酒曲那样微黄的柳

14、枝长条。1 这一首送别诗,第二句是谁对谁说的?意思是 2 第三、四运用比方和拟人的手法,诗人喻己的本体是 。喻友(送者)的本体是 。3 以上两句化无情物为有情物,生动地体现了 感情。27 寻陆鸿渐不遇 唐 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注:带郭,意思是接近外城。1.“欲去问西家”一句中诗人“欲去”的因素是 。“欲去”还“问”,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2.诗中的陆鸿渐是一种什么样的人物形象?作品是从哪两个方面刻画这一形象的?28 谢亭送别 唐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1第二句的

15、“水急流”与上下句哪两处有关联?有何作用? 2古人写景常用“虚实”结合的措施,请联系此诗作简要解说。三、四句的写法与宋代送别诗歌中哪一句极为相似。29 待储光羲不至 唐王维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要欲闻清佩,方将出门迎。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注要欲:仿佛 清佩:古人佩戴在身上的玉器。走路时会发出清脆的碰撞声。了自:已经明了 空复情:自多情 1. 作者根据什么判断友人储光羲不会再来看望自己?请结合伙品作简要分析。2. 全诗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细节来体现这种感情的? 30 武昌阻风 宋方泽 江上春风留客舟,无穷归思满东流。 与君尽日闲临水,贪着飞花忘

16、却愁。 这首诗由“无穷归思”写到“忘却愁”形成强烈反差,这样的手法叫什么?试分析诗人这样写的目的和意义。31.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一、二句写景,它与送客有何联系?三.思乡怀人诗亲情、爱情、友谊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古代男青年因求学、干名,或戍边、经商而羁旅她乡是常事,这样就浮现了大量的思亲怀人的作品。其艺术手法大体和辞别诗相近。32. 秋 思 唐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1. 最后一句描述了一种十分生动的细节,联系全诗,简述诗人为什么“又开封”? 2. 宋人王安石评此诗说:“看似寻常最奇

17、崛,成如容易却艰苦。”“奇崛”指的是 “艰苦”又是指 。 33.十五夜望月 唐王 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 诗题中“十五夜”应指什么时间?何以见得?2 .世称此诗结句妙绝,请从内容与体现手法两方面解说其妙处。 . 34.夜 雪 唐白居易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注:作于诗人在九江任职时。1. 诗人的“知雪重”是从哪几方面来体现的?这种写法在艺术上称之为什么? 2 论家皆评此诗“看似写雪,实为写人。”说说你对此评是如何理解的。35. 乡 思 宋李觏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人言诗人的乡思

18、之情尽在一“望”字中。请谈谈你的理解。36 逢入京使 唐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立即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诗人为什么“泪不干”?联系全诗试作解说。37.旅次朔方 唐刘皂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家乡这首诗的主题是思乡,一、二两句用了直接抒情的措施,它又是为三、四句抒情作品铺垫的。1 从内容上推测,“朔方”比并州距咸阳更近不还是更远?2从“却望并州是家乡”看,诗人是如何的一种心境?38.月 夜 唐 杜甫夜今 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子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依虚幌,双照泪痕干。夜 雨 寄 北 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

19、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共话巴山夜雨时。李诗“何时依虚幌,双照泪痕干”与杜诗“何当共剪西窗烛,共话巴山夜雨时”有异曲同工之妙。试作简要评析它们在艺术手法和体现感情方面的共同点。四、咏物感怀诗咏物诗,是指把大自然的某一事物作为诗的描写对象,但诗人的本意并非只歌咏事物,而是借被歌咏的对象,寄托自己的志向、人格和情趣,或由景物引起理性思考,揭示某种生活的哲理。托物言志或寄情于物,便是此类诗的体现手法。诗人的思想情感又往往与被歌咏的对象有关,由于许多事物在中国的古典艺术中往往被赋予特定的内涵,这一点在前文已述。39. 早 梅 唐张谓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1第一句写

20、梅花用“白玉条”作比,旨在体现什么?2末句中,诗人为什么会有“疑”呢?简说其中的因素。3分条说出此诗中作者旨在体现“早梅”什么样的品格?40. 北 陂 杏 花 宋王安石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作尘。1第二句“各占春”显然指两种形象,它们分别是 。2第三句“纵被”一词表白,下面都是诗人由眼前景引起的联想,其作用是 3简要说说后两句诗运用了如何的体现手法,寄托着作者如何感情?41. 白 梅 元王 冕冰雪林中著此身,不用桃杏混芳尘。忽然一夜清蒸发,散作乾坤万里春。1第一句写白梅生长的环境,旨在体现梅花 。2第二句运用 手法,进一步写梅花 。3三、四句是写的想象之景,

21、诗人借梅写已,体现了诗人如何的思想?42. 题竹石画(其二) 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1本诗运用了 的手法,名是写竹,却是 形象的化身。2全诗体现竹的品质重要有: 。43. 春 雪 唐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1.一、二两句里“未有”“初惊”两句体现出诗人如何的心情? 2.三、四句写春雪是新颖之笔。试简述其在抒发感情和构造全诗上的奇妙之处。 。44. 牡 丹 宋陈与义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注:1此诗作于1136年,距徽、钦二帝被虏已。2伊、洛皆为水名,是黄河支流。借

22、指诗人家乡。联系上述注释,试评说诗人“看牡丹”所寄托的思想感情。45 客 中 初 夏 宋司马光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注:是诗为作者客住洛阳撰通鉴时所作。1. 联系作者经历,解说三、四两句隐含的诗人的心志。2. 试简说这首诗的重要艺术特色。46 春 日 宋秦观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请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这首诗描写的是春雨初霁的晨景,诗人寄情于物,堪称妙绝。试分析三、四两句妙处。.47. 病 牛 宋李刚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注:箱通“厢”仓廪。试分析诗中“牛”的形象和诗人借牛抒发的情怀。48.

23、剑门道中遇微雨 宋陆游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作者从抗金前线的南部调回后方的成都,途中写下了这首诗。如何理解第三句的含义?体现了诗人如何的心情?49. 题 画 宋李 唐云里烟村雾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燕脂画牡丹。作者的画有什么特点?“不入时人眼”仅指画吗,为什么?说说诗人借题画写出了如何的感慨?50. 登科后 唐孟郊 昔日龌龊局限性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诗歌的前两句与后两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何不同?全诗抒发了诗人如何的情怀。51. 江楼感旧 唐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

24、似去年。 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仍旧笑春风。第一诗诗题中的“感旧”在诗中如何体现的?与题都城南庄比,两诗有哪些共同之处?52.卜算子 咏梅 宋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傍晚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做尘,只有香如故。词中“梅”的形象就是诗人自己的形象,仔细品味,说说这一形象的特性。 53 .孤 桐 宋王安石天质自森森,孤岛几百寻。凌宵不屈已,得志本虚心。岁老粮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思鲜愠,愿听五弦琴。注:明时,即政治清明的时代。鲜愠,指感轻老百姓的疾苦。桐木是制作琴的上好材料。椐孔子家语记载,舜帝善弹五弦琴,作南风诗

25、,唱曰:“南风之熏兮,可以鲜吾民气愠。1.哪句完整地体现了梧桐树旺盛的生命力? 2.这首泳物诗,借梧桐体现了如何的情怀?54. 墨 梅 元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笔下的墨梅有何特点?诗人的墨梅自况抒发了如何的情怀?55. 咏喇叭 元王磐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什么真共假?眼见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1“喇叭,唢呐”比方什么? 2“曲儿小,腔儿大”暗指什么?3这首曲子的主旨。 56. 东栏梨花 宋苏轼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

26、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诗人见“东栏一株雪”而惆怅的因素是什么?诗歌抒发了作者如何的感情? 57. 庆全庵桃花 宋谢枋得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注:作者宋末元初人。宋亡后隐居,回绝征召。全诗化用了什么典故?诗人先用“桃花”作吟咏对象,在体现主旨上有何意义?58. 观祈雨 唐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本诗运用了哪些意象来反映乡村旱情的?诗歌通过什么手法?体现了如何的感情?59.海 棠 宋苏轼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此诗作于元丰七年,诗人贬于黄州因练副使任上。诗人醉心海裳花好

27、久,夜深又恐“花睡”,透视出她如何的心境?60 晚 春 唐韩 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晚春写景物使用了何种手法?运用哪些意象来体现的?细心揣摩三、四句,说说它体现了诗人如何的思想?61.立秋前一日览镜 唐李益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惟将两鬓雪,明日对秋风。结合全诗说说“生涯在镜中”一句的丰富内涵。 62. 菊 唐郑谷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这首咏菊诗运用的重要体现手法是什么?诗人借“菊”体现了如何的感情?63 咏柳 宋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诗人笔下的“柳”是比方什么

28、样的人?诗人“咏柳”实为“斥柳”,体现了何种思想?哲理诗 以诗言理,自古有之,但是优秀的哲理诗说理,绝不是抽象的议论,而是缘景缘物而起,由景引起理性思考,其生活哲理自然流出。换言之,哲理诗中的理是和景物紧密结合的,是寓理于对事物的描写之中,或称之为形象化的说理。如王之焕登鹳雀楼短短四句20个字,将景、情、人、理融为一体,形象化地阐发了“登高方能望远”这一哲理,鼓舞人奋发向上。64.观书有感 宋朱熹 (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斗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江中自在行。细读两首诗,分别体会诗句中蕴含哲理的句子。65. 乐

29、游 原 唐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傍晚。注:乐游原,长安西南,地势高,可俯视长安城。1.诗人“驱车”是由于 ,“登古原”是为了 。2.说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傍晚”诗句中涉及着如何的哲理?66 题西林壁 宋苏轼横当作岭侧成峰,远近高下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1.一、二两句从六个角度对庐山形象作粗略勾勒,却写出了庐山的 、 ,给人以无限的遐想。2.三、四句是 又是 ,诗人把观感与哲理结合起来,形象化地阐明了 这一道理。 67. 水口行舟 宋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篷看,仍旧青山绿树多。1开头两句是追叙昨夜遭受暴风骤雨的的景况,三、

30、四句是写清晨的情景。联系全诗,试简析诗人“卷孤篷看”的心理活动。2说说这首诗所涉及的哲理。五、边塞军旅诗这是指以战争为题材的诗。因唐、宋两代开边、戍边、抗敌复国的战争几乎是接连不断,因此边塞诗,军旅诗就应运而生了。唐代的边塞诗多叙写边塞将士孤单艰苦的生活情景,体现驰骋疆场杀敌效国的豪情壮志和乐观精神及她们的思乡之情。前者如王昌龄参军行、卢纶塞下曲、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后者如王之焕凉州词、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等。北宋时代,因与北方少数民族辽和西夏的边界战争连绵,边塞诗大多体现戍边将士杀敌的决心,如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到了南宋,此类诗则重要体现矢志抗敌复国的决心,建功立业的壮志及不被重

31、用的焦急等,闪烁着极浓的爱国主义情怀,重要作家有岳飞、辛弃疾、陆游等。如岳飞的小重山、辛弃疾的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书愤等。当外敌入侵,国土沦丧,民族危亡之际,诗人唱出的歌大多是慷慨激昂、悲壮激越的,这些作品或直抒胸臆,如岳飞满江红,或借景抒情,借古述志,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68. 小 重 山 宋 岳 飞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1词中说的“心事”指 。2“梦”是指 。3这首词的主旨句是 。4有人评岳飞词“一种壮怀能蕴藉(含而

32、不露),诸君细读小重山。”请简述你对这首词所体现的感情的理解。69. 凉 州 词 唐 王 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立即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1第一句写美酒,葡萄酿制的美酒是西域的特产,又是用玉琢成的夜光杯来盛,如此丰盛,逼出第二句中 的冲动。“立即催”说的是 ,平和的氛围一下转入紧张激昂。2三、四两句是写征人的心理设想,从语调上看,这位军人的胸襟是 ,但体现的感情却是 、 (用两个双音节词回答)柳宗元说:“嬉笑之怒,甚于裂眦;长歌之哀,过于痛哭。”联系诗句简述这两句诗的体现技巧。70. 渔 家 傲 宋 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周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33、。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注:边声:指边关的风声。下文的“角”指军队的号声。燕然未勒:燕然,山名。后汉书窦宪传载,窦宪出击匈奴,遂登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这里言战事未了,边境未安。1上片写景由 三字领起,描写的是如何一幅图景?试简说之。2从词意上看,下片中“人不寐”的因素是 。3这首词上片写边塞秋色为下片抒情渲染了一种 的氛围,但全词抒情风格是 。71 .从 军 行 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试评述第三句诗涉及的内容和体现的思想。72. 塞下曲 唐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34、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写出了如何的情形?诗篇体现了戍边将士何种情怀?73.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闻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说说一、二两句对体现征人思乡之情的作用?六、咏史怀古诗咏史怀古是历代诗人爱慕的题材,此类诗的特点是,作者咏史绝不仅仅是发思古之幽情,而是有所寄托:或借古喻今讽喻现实,表白自己的政治观点;或写兴衰之感;或借古写已,抒发胸中的块磊;也有评价历史人物,体现自己的历史观点的。理解这些诗,一方面应熟悉诗中所怀的“古”,即熟知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然后再分析诗人如何咏“古”,如何述怀。记住,赏析咏史

35、诗还必须详知诗人的生平遭际和所处的时代背景,由于这往往是理解和评价作品思想内容的根据。74. 乌 衣 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注:朱雀桥、乌衣巷是东晋贵族聚居游乐的地方,王谢即王导、谢安。1一、二句是从朱雀桥、乌衣巷的形象写起,它已是一幅 图景。2三、四句没有直接抒写自己的感慨,而是用燕子寻不到旧巢这一典型变化来反映 。3本诗在体现技巧上两个明显特点是 。75. 路过秦始皇墓 唐许浑 龙盘虎踞树层层,势入浮云亦是崩。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1. 试述“崩”字在文中的含义及诗人借之抒发的感情。2. 最后一联运用了如何的体现措施,有何

36、意义? 76. 越中览古 唐李白越王勾践灭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这首咏史诗运用的最重要的艺术手法是 ,诗人“览古”旨在体现的主题是什么?参 考 答 案一、 田园山水诗1.江村即事一是描绘恬美宁静的自然风光,表白江村是个富饶美丽的地方;二是通过夜晚“不系船”的细节暗示江村淳朴的民风。 2.雨过山村1一、二两句写雨中山村的优美景色:弯弯的小溪边是一片葱翠滴翠的竹林,沿着竹林旁的小路走过横在溪流上的木板桥,听到几声鸡叫,循声望去,朦朦细雨中的山崖间隐约露出几间农舍。2姑,婆婆(唐代习称) 妇,儿媳妇3反衬。用“闲”字反衬出农民劳动繁忙。又用香溢十里的栀子花映衬出山村优

37、美的自然风光和淳朴欢乐的农村生活情趣,抒发了诗人恬淡而喜悦的心情。3.四时田园杂兴1村庄里的男男女女都各自积极肩负起田间和家庭的农活。 2诗人写的是农村见闻,以白描的手法,描绘出春耕时节,男耕女织,老幼不息的忙碌景象。3. 童学种瓜有两点意义,一是表白农家孩子从小便养成了热爱劳动的习惯,二是用幼童的形象烘托出农民的辛苦和繁忙。很明显,作品中流露出诗人对劳动者的赞美和对农村生活向往之情。4.社日这两个细节分别是:春社延续的时间很长,到傍晚才散;其二是农民们兴高采烈,开怀畅饮,大醉而归。5.宿甘露寺1一是渲染了甘露寺的环境氛围,暗示有大风,为下句写浪作铺垫。二是点明自己投宿的地点在山顶。2江中的层

38、层巨浪,或“拍天浪”。3先从视听角度,进行侧面渲染,再从正面描写窗外壮丽景象:大风中,江水汹涌澎湃,巨浪排空,惊天动地。画面壮阔,极富气势。 诗人以豪放的笔法描绘了镇江甘露寺的恢弘壮丽的景色,体现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对将来的满怀激情。6.春山夜月1春山多胜事;是全诗的总领,如下各句都旨在体现春山夜月美和自己乐而“忘归”的兴致。2第二联“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句,诗人赋水、月、花以人情,人迷景而融入景,景依人又牵动人,形象逼真,情趣盎然。在写景中又凸现了诗人天真无邪的“玩童”形象,发明出十分优美的意境。7.淮中晚泊犊头 荒芜 、 幽静 孤寂 、 愁苦 景情相生8.鄂州南楼书事1从修辞上看,这

39、里用了拟人的手法,赋清风明月以人格化。增长了亲切感;从抒情角度看,这又是反衬的措施,清风明月无人管,她尽情地美化了南楼夏夜,而诗人则可以贪婪地享有她恩赐的迷人风光。2山光、水光、清风、明月 作者的心情是十分愉悦的,兴致是浓烈的。9.过度水岭. 1.溪水 有情 2.从溪水“三日得同行”的“行”与“惜别一夜声”的“声”两方面来体现溪水与人情真意切,诗人化无情之物为有情,写得细腻别致,意味绵长。10.江南春 非然。1.诗作应题而来,“江南春”非一处一地之景,而是整个江南春色的巨幅画卷;2.中国古代诗歌美学抱负是讲究虚实相应,作“十里”显然过“实”则无味,不如“千里”更能给人以无穷的想象和盎然意趣。1

40、1.夏意 1.最大特点是清幽。庭院深,远离闹市;夏席清,舒合适人;树阴满地,更添几分幽静与凉爽;石榴花的明艳与黄莺的鸣叫又使清幽的环境增添了恬淡的生活情趣。这些又从诗人昼寝的美梦中流露出来。2.恬淡闲适的情趣。12.次北固山(1)、客路、行舟、乡书、归雁。(2)、前句是写实,黑夜渐去而东方红日啧薄而起,布满无限生机和力量,第二句是写虚,联想到江上的春色,标志着旧的一年已逝。“入”是使动。两句诗涉及的哲理是旧事物总会被新事物替代,光明总会驱走黑暗。13.鹿柴“人语响”这是以有声写无声,更突出空山的静谧。“入”字有一定力度,“深林”茂密,只有些许阳光才干透入,使阳光赋予人格化,空山就显得更神秘了。

41、14.题君山借助神话来写君山,使它带上神秘色彩,巍巍昆仑山(神仙居住的地方)山顶的一块石头吹落在洞庭湖中。其神奇秀美之色全在读者的想象之中了,如何想也但是份!下两首是从正面在体现君山美的,正好是第一首诗意境的诠释。 15.溪居即事故事(略)“去却关”形象而细致地反映出热忱好客的小童只见空船不见客时的失望神态。16.桃花溪问洞在何处,即旨在寻“桃源”所在,透视出诗人厌恶现实,犹如陶渊明追求抱负社会的心态。17.水槛谴心颈联。这是一幅春江傍晚的美景。诗人抓住雨中鱼儿跃出水面和春燕在微风中自由飞翔两个极富特性的形象,置于全诗开阔静谧的背景中,传神地体现出大自然的秀色和自己愉悦的心情。18.绝句色彩绚

42、丽:黄鹂、翠柳、白鹭、青天、融为一体。远近结合:近一、四句,远二、三句,以远景烘托近景。动静搭配:一、二句是动态之景。三、四句为静态之景。全景绚丽多姿,生机盎然,堪为绝唱。19.山中留客理由:一是山中绚丽多彩的春光诱人。二是天阴下雨不是理由,由于即便是晴天,高山的云雾也会沾湿衣服,可那却是另有一番风光。从劝友中流露出诗热爱自然,醉心山水的恬美心境。20.题破山寺后禅院(略)21.暮江吟1、不好。其理由有用“铺”比用“照”更贴切,由于残阳已贴近一平线,与江水形成的角度小,而“照”的角度大,“铺”字暗示了江水安静,显现秋水特性。拟人手法,恰本地体现出诗人恬淡的情怀。2。那就是抒情主人公诗人自己的形

43、象从日暮到初夜,诗人久久踯躅在大自然的美景里,反映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闲适愉悦的心情。22.山中问答既有桃花流水,可见李白陶醉的正是犹如“桃花源”那样“非人间”的仙境。诗人“栖碧山”一方面表白她热爱自然,另一方面可知诗人愤世嫉俗,远离尘嚣,崇尚高洁闲雅的生活。二、赠友别离诗23.喜见外弟又言别1绘声绘色,细腻传神地渐次再现了与外弟意外相逢的惊喜与激动的情景。2沧海事 指夜暮来临 诗人与外弟叙谈亲切、热烈、入神的情形3喜、见、言、别24.闻乐天授江州司马1元和十年白居易意外被贬为江州司马.2“惊坐”垂死病人忽然坐起,足见此惊非小,生动传神地体现了诗人闻讯后惊愕、激愤和感慨万千的形象,这饱含着诗

44、人对朋友深切关注的诚挚深情,也体现诗人对世道不公的愤怒与谴责。25.喜外弟卢纶见宿前四句写景(静夜荒村,陋室贫士,雨中黄叶,灯下白头),布满辛酸和悲凉,这是“悲”;后四句叙事(屡屡相访,自有亲缘),布满感谢和欣慰,这是“喜”。前者之“悲”就突出了相逢的喜悦之情,强烈动人,深化了主旨。固然,从相逢之“喜”中还是透露出诗人久居荒村沉沦潦倒的悲凉之情,因此诗人说“愧君相见频”。26.和练秀才杨柳1行者对送者而言2杨柳枝 春风3这是移情于物的手法,诗人由春风拂柳的景象引起联想和幻觉,化无情物“春风”为有情物,新颖地体现出友人对自己“殷勤”关怀的形象和“最相惜”的诚挚情怀。27.寻陆鸿渐不遇(1)寻陆鸿

45、渐不遇 诗人自己未寻见友人的惆怅与迷茫 急切想懂得友人近况的关切之情。(2)一是陆新居的处所与环境,通过“野径入桑麻”“篱边菊”“无犬吠”等来体现主人的心态,远离尘俗,崇尚隐逸;二是由西邻论述陆的行踪,表白她又是一种皓爱自然和热爱生活的高人。28.谢亭送别(1)、“水急流”是应首句中的“解行舟”而来,又下句中“人已远”的缘由,这样写环环紧扣,构造紧凑。(2)、古人写景常以“眼前景”为实,而以想象之景为虚。据此,本诗一、二句是写实,三、四句是写虚。后两句是想象之景,写得孤单凄凉,烘托出诗人与友人之情之间的诚挚深情。这两句写法与柳永雨霖铃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句极为相似。29.待储光羲

46、不至一是晚钟已敲响,二是天又下起小雨。对朋友来访的急切期盼之心情和久侯不至的失望、惆怅的心情。前一种心情又通过清早起打开多重屋门,在家中静听朋友坐车的声音,仿佛听到朋友身上玉佩的响声而出门迎接的动作等细节来体现。30.武昌阻风叫反衬。“忘却愁”是由于“闲临水”“贪着飞花”,烘托出武昌春色的迷人,情随景移,体现出诗人在“临水”“看花”时的娱悦心情。点出了首句“春风留客 31.芙蓉楼送辛渐通过“寒”与“孤”渲染氛围,使送别布满悲凉的色彩,又与“冰心”“玉壶”相照应。“寒雨”即秋雨,点明时节,暗示诗歌人的浓烈的思乡之情。三、思亲怀人诗32.秋思1第一是“意万重”,久别家乡,对亲人的怀念有千言万语,情

47、意无限。第二是一封家书难尽其意,也许是匆匆间无从下笔,也也许仓促间有所漏掉,这都是“恐”矛盾心理的真实写照。2诗的章法,三、四两句典型性的细节描写,使诗作一波三折发奇崛之思,又在情理之中。 诗人怀念亲人的感情,欲尽言而又无从尽言。33.十五夜望月 1.即中秋夜。“地白”言月明,“桂花”暗指月宫,又是中秋时节花。第三句更寓怀人、团圆之意。.2.前两句以引无限怀人之意,而结句却不言己情,用疑问把诗意推向更广阔的境界:中秋夜思亲怀人乃天下离人的共同感受,而诗人又赋月光以人情,暗写自己。“落”字千钧,出意新颖,写尽心中怀念之怀。34.夜雪 1.诗人从感觉“衾枕冷”、视觉“窗户明”、听觉“折竹声”三方面

48、来体现雪重(大),三处不着一种“雪”字,这是侧面描写的艺术措施。2.此评恰当。诗人从“已讶”到“复见”再到“时闻”已度过了一种不眠之夜,这不仅是由于“衾枕冷”,更多的是借“夜雪”抒写自己的内心感受,暗示谪居浔阳(九江)居住环境的偏僻和孤寂惆怅的心情。35.乡思.“望”确为诗眼。思乡之念缘“落日”而起,伫立凝望天涯却不见家园,极言家乡遥远。欲思归乡,望中碧山又阻隔归程,甚者,暮蔼沉沉,遮住碧山,足见障碍重重。全诗写景抒情皆在诗人的凝望之中,望之愈久,思之愈切,恨之愈深。层层推动,极富感染力。 36.逢入京使一是自己年已迈仍出征戍边,自觉凄凉,二是离家愈远而思乡、思亲之情愈切,三是想象中亲人时时为己担忧的情景,更使诗人悲哀不已。 37.旅次朔方自己所处地离家乡更加远了,那“日夜忆咸阳”的心更加忧虑和焦急了,诗人的失望与痛苦之情谥于言表。 38.月夜 两诗体现的感情都是对妻子的怀念之情。都是通过设想将来夫妻相见,在窗下共叙相思之苦的情景,而杜诗更悲哀,更动人。四、咏物感怀诗39.早梅(1)洁白无瑕花开繁茂 (2)一是承“迥临村路” 诗人笔下的梅是远眺之景;二是“不知近水花先发” (3)不怕冰雪寒冷的顽强精神洁白无瑕的高洁品格远离人群的孤傲性格4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