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港总体重点规划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23437401 上传时间:2022-07-22 格式:DOCX 页数:149 大小:10.90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潍坊港总体重点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49页
潍坊港总体重点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49页
潍坊港总体重点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49页
资源描述:

《潍坊港总体重点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潍坊港总体重点规划(14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前 言一、本次规划工作背景及目的潍坊市地处山东半岛中部,山东省东西沿海经济带的中心区域,是山东省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和沿海开放城市。潍坊港位于潍坊市北部沿海,西临淄博、东营,东连青岛、烟台,港口后方集疏运体系畅通,区位条件优越。改革开放以来,潍坊港稳步发展,建成了一批千吨级泊位,为潍坊市的经济发展尤其是沿海开发做出了巨大贡献。为合理开发沿海岸线,指导港口科学、可持续发展,2006年潍坊市编制了潍坊港总体规划,规划形成以中港区为主体,以内河港区相配套,以东、西港区为两翼的总体发展格局。近年来,伴随着山东省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潍坊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运输需求迅速增长,但港口基础设施薄弱

2、,通过能力和服务水平难以满足腹地经济社会快速增长的运输需求;同时港口航道等级偏低,不能适应船舶大型化发展的趋势;此外,港口功能单一,不能充分发挥对腹地经济发展的带动和辐射作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等国家战略的相继出台将推动潍坊港腹地经济高速发展,货物运输需求将进一步增长。为适应上述两个规划的实施,2010年底,山东省政府批准潍坊港由地方一般性港口提升为地区性重要港口,潍坊港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与机遇。另外,小清河的复航也指日可待,如何实现海河联运,为内河沿线经济腹地提供快捷、畅通的运输服务,也是潍坊港当前面临的机遇。面对新形势、新要求,立足新起点、新高度,需

3、要重新审视和确定未来潍坊港的发展方向和重点,进一步完善港口布局、拓展港口功能,科学、合理的利用和保护岸线资源、协调港口、城市与产业的关系,实现港口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迫切需要修编潍坊港总体规划来适应新形势和要求。为此,潍坊市交通运输局、港航局委托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和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编制潍坊港总体规划。二、规划的主要依据和参考资料(一)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1)潍坊市港航局关于开展“潍坊港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委托书;(2)交通部港口总体规划编制内容及文本格式(2006年8月);(3)潍坊港总体规划,中交一航院 ,2006.12。(二)规划编制的主要参考资料(1)黄河三角洲高效生

4、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国家发展改革委,2009年12月;(2)关于贯彻落实的实施意见,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鲁发20109号;(3)关于促进沿海港口健康持续发展的意见 ,交规划发【2011】634号, 2011年11月;(4)黄河排沙对潍坊港海区地形演变及外航道淤积影响的分析,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2004年4月;(5)关于贯彻国发【2011】2号文件加快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山东省人民政府,2011年11月;(6)关于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2009年;(7)潍坊港扩建工程方案的泥沙淤积,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2004年4月;

5、(8)潍坊港总体规划建港条件分析及泥沙淤积研究报告,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2011年6月;(9)山东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2005年12月;(10)山东省海洋功能区划报告,山东省海洋功能区划编制组,2004年;(11)潍坊市海洋功能区划,潍坊市海洋与渔业局;(12)潍坊市沿海地区总体规划;(13)潍坊蓝色经济区建设总体经济框架;(14)潍坊市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纲要;(15)潍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17)潍坊综合交通发展规划修编,潍坊市交通运输局,2009年10月;(18)潍坊市海岸线划定方案;(19)潍坊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潍

6、坊市三北旅游资源开发规划方案;(21)潍坊市港航局提供的其它相关资料。三、规划主要原则(一)协调性原则:与山东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相协调,与城市总体规划、海洋功能区划、土地利用规划相衔接和协调,促进港口和城市协调发展;(二)集约化规模化原则:各港区功能明确,布局合理,充分合理利用岸线资源,形成规模效益;(三)可持续发展原则:远近结合、层次分明,既考虑近期发展,又考虑保护岸线资源,并重视港口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统一。四、规划范围和规划水平年规划范围包括潍坊市所辖海岸线及相关水、陆域。本次规划的基础年为2010年,规划水平年为2015年、2020年和2030年。五、规划主要结论(一)潍坊港发展现状至

7、2010年底,潍坊港共建成西港区、中港区两个港区,生产性泊位17个,其中深水泊位3个,总通过能力892万吨;2010年潍坊港完成吞吐量1511万吨。潍坊港已由一般港口升级为地区性重要港口。潍坊港现存的主要问题与不足是:港口基础设施薄弱,不能满足腹地经济社会快速增长的运输需求;港口功能单一,不能充分发挥对腹地经济发展的带动和辐射作用;航道、港池开挖后淤积强度较大,建设和维护成本较高。(二)吞吐量预测根据对潍坊港吞吐量发展水平的预测,预计2015年全港货物吞吐量为4300万吨,其中中港区货物吞吐量3000万吨,西港区货物吞吐量1000万吨,东港区货物吞吐量300万吨;预计2020年全港货物吞吐量为

8、6700万吨,其中中港区货物吞吐量4560万吨,西港区货物吞吐量1380万吨,东港区货物吞吐量760万吨;预计2030年全港货物吞吐量为10000万吨,其中中港区货物吞吐量7000万吨,西港区货物吞吐量1600万吨,东港区货物吞吐量1400万吨。(三)潍坊港的性质与功能潍坊港是山东省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和地区性重要港口;是潍坊市及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临港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是山东省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要支撑。潍坊港以散货、杂货运输为主,积极发展集装箱运输和客滚运输。潍坊港的功能:装卸存储、中转换装、运输组织、临港工业、通信信息、综合服务及现代物流等多种功能。

9、(四)潍坊港岸线规划情况潍坊市辖区拥有大陆海岸线140km,本次规划用于港口开发的岸线为49.4km。分别位于小清河南岸的西港区、白浪河口至老河口的中港区和潍河口至胶莱河口的东港区。其中小清河南岸羊口作业区及下游29km岸线为规划港口岸线,羊口作业区上游潍坊辖区段河道为港口保留保护岸线;中港区已建防波堤及码头使用14.0km岸线;东港区从潍河口至胶莱河口6.4km岸线作为规划港口岸线。(五)总平面规划布置潍坊港划分为东、中、西三个港区。中港区是潍坊港的主体港区,是以散杂货运输为主、临港工业所需原材料及产成品运输为辅的综合性港区。西港区主要为后方农业产业园及现代制造业园服务,积极开展海河联运。东

10、港区主要为后方滨海开发区发展建设服务。(1)中港区中港区总体格局采用以进港主航道为整个港区轴心的“双堤环抱”的形式,主航道的方位为227.547.5,该方位与当地水域等深线基本垂直,且与涨落潮流的方向基本一致,东、西两道防沙堤与航道轴线方向大致平行。在推荐的中港区总体布置规划方案中,东、西两道防波挡沙堤的间距约为2300m,堤内沿航道轴线方向布置了最小宽度为700m的水域主通道,两侧布置有突堤和顺岸码头及陆域等。在规划期内,航道东、西两侧的泊位要同步开发,使中港区形成东、西两个陆上进出港主通道,使港区泊位建设相互呼应、均衡发展。在现有码头基础上,规划到2030年港区共形成码头泊位54个,形成码

11、头泊位岸线和其他辅助功能岸线总长度约12186m,泊位通过能力达到7289.4万吨,规划港区用地规模约为1440万m2。以中港区为依托,在其西侧规划预留发展港区,为潍坊港的发展充分预留空间。(2)西港区西港区的泊位布置在小清河的南岸,分别为羊口作业区和寿光作业区。将散货和通用泊位布置在现有码头的下游,将液体散货泊位布置在靠近河口的小清河的南岸,按船舶从小到大的顺序从上游到下游依次布置。同时避开神华国华电厂在小清河南岸的取水口及用地位置。西港区航道因受限于小清河拦门沙,目前可满足吃水4.2m以下的船舶乘潮进出,随着山东省小清河复航工程进展,应适时启动小清河拦门沙整治工程,与西港区羊口作业区及寿光

12、作业区泊位建设规模相配套,规划期内航道按通航5000吨级船舶标准设计。到2030年西港区规划泊位51个,形成码头泊位岸线总长度6222m,泊位通过能力达到1950万吨,规划港区用地规模约为340万m2。(3)东港区到2030年东港区规划泊位24个,形成码头泊位岸线及辅助岸线总长度为4238m,泊位通过能力达到1410万吨,规划港区用地规模约为543万m2。通过相应的试验研究,同时借鉴中港区初期的建港经验,近期可以按易于起步的格局建设泊位。随着吞吐量的增长,再进行大规模的建设。(六)港口规划指标潍坊港全港主要规划指标见表0-1。潍坊港全港主要规划指标表0-1港 区规划泊位(个)岸线长度(m)陆域

13、面积(万m2)中港区54121861440西港区516222340东港区244238543(七)配套设施规划本规划对港口铁路、疏港道路、管道等集疏运系统、供电、通信信息、给排水、供热与空调、港口支持系统等都进行了规划。(八)环境保护本规划对实施过程及运营期的污染源及污染物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第1章 港口发展的现状1.1 地理位置潍坊港地处渤海莱州湾南岸,山东半岛中部,西临淄博、东营,东连青岛、烟台,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两大战略区域建设的重要节点。潍坊港由西港区、中港区、东港区组成。中港区位于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海岸,白浪河入海口西侧,陆上距潍坊市

14、主城区约60km,水上距天津港139 n mile,烟台港142 n mile,大连港180 n mile。西港区地处寿光市羊口镇东部,莱州湾的西南角,小清河河口段的右岸,距小清河入海口约24km;地理坐标为北纬371612,东经1185306。海上距龙口港72 n mile 、烟台港 147 n mile 、天津港153 n mile 、大连港184 n mile 、青岛港366 n mile 。东港区位于昌邑市北部海岸,潍河与胶莱河入海口之间。潍坊港陆路交通便利,公路G309、G206和S220,高速公路G18、G20,以及胶济、胶新铁路连通了港口和后方城市经济腹地,为港口的发展创造了良好

15、的外部交通条件。1.2 自然条件1.2.1 气象本次规划港区包括西港区、中港区、东港区,中港区以西约20km处,设有羊口盐场气象站,有长期的地面气象要素观测资料。其地理坐标为北纬3707,东经11857,观测场海拔高度为21.9m。该站离海较近,四周开阔,且地势平坦,代表性良好,本次港区规划修编采用该站的气象观测资料。(1)气温平均气温: 12.8;极端最高气温: 40.8(出现于1982年5月25日);极端最低气温: -17.4(出现于1985年12月9日)。(2)降水年平均降水量: 486.5mm;年最多降水量: 684.9mm(出现于1980年);年最少降水量: 332.3mm(出现于1

16、981年);一日最大降水量: 145.4mm(出现于1989年7月20日)年平均降水日数: 68.6天年平均大雨、暴雨降水日数:4.9天。降水多集中在6、7、8三个月,这三个月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6,7、8月份降水量最多,冬季12月、1月、2月降水最少,这三个月的降水量仅为2.8。(3)雾能见度1km的大雾,年平均雾日为9.8天,大雾多出现在冬季11月至翌年1月。(4)风根据羊口盐场气象站逐时风速风向观测资料统计:该区常风向为SSE向,次常风向为SE、S向,出现频率分别为14.76,11.74,11.70,强风向为NE向,次强风向为NNE向,该向7级风出现频率分别为1.10,0.83。详见

17、风频率统计表1-1和风玫瑰图1-1。风频率统计表表1-1风速频率(%)风向 0.35.4(m/s)5.510.7(m/s)10.813.8(m/s)13.917.1(m/s)17.2(m/s)合计N2.350.800.650.360.134.29NNE2.521.130.940.620.215.42NE4.291.391.270.720.388.05ENE2.270.240.0500.012.57E2.610.090.01002.71ESE2.580.130.02002.73SE9.401.900.400.04011.74SSE11.112.720.790.130.0114.76S9.841.

18、400.360.090.0111.70SSW4.040.290.020.0104.36SW4.090.120.02004.23WSW3.550.170.08003.80W4.550.370.070.010.015.01WNW4.480.830.380.130.0358.5NW3.901.410.880.360.096.64NNW1.950.850.590.250.083.72C2.442.44合计75.9713.846.532.720.96100图1-1 风玫瑰图1.2.2 水文(1)潮位西港区:采用羊角沟水文站19882008年实测资料统计。本港区属不规则半日潮海区,其(HK1+HO1)/H

19、M20.8。中港区:采用北港码头南侧1990年4月16日1991年4月15日一年潮位观测资料分析,本港区属不规则半日潮海区,其(HK1+HO1)/HM20.63。东港区:采用下营水文站多年实测潮位资料统计分析后,与潍河口短期实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本港区属不规则半日潮海区。1)各港区高程换算关系西港区高程关系: 平均海面 1.23m 0.33m 85基面 0.90m 当地理论最低潮面中港区高程关系: 平均海面 1.23m 0.11m 黄海零点 1.12m 当地理论最低潮面东港区高程关系: 平均海面 0.92m 0.02m 黄海零点 0.90m 潍河口理论最低潮面2)各港区潮位特征值(以下潮位值均

20、从当地理论最低潮面起算)各港区潮位特征值表1-2西港区(m)中港区(m)东港区(m)最高高潮位4.443.473.67最低低潮位-0.91-0.63-1.62平均高潮位1.871.961.65平均低潮位0.430.360.44平均潮差1.441.601.21平均海面1.231.230.923)各港区设计水位各港区设计水位表1-3西港区(m)中港区(m)东港区(m)设计高水位2.602.642.20设计低水位0.27-0.03-0.01极端高水位4.834.824.00极端低水位-1.12-0.80-0.924)各港区乘潮水位西港区全年乘潮水位表表1-4频率延时 水位(m)80()85()90(

21、)95()乘潮一小时1.531.411.301.11乘潮二小时1.481.371.251.07乘潮三小时1.411.311.181.00乘潮四小时1.331.231.090.94中港区全年乘潮水位表表1-5频率延时 水位(m)70()80()85()90()95()乘潮一小时1.681.521.401.271.08乘潮二小时1.621.461.341.221.04乘潮三小时1.521.341.231.120.97乘潮四小时1.401.251.141.020.87东港区全年乘潮水位表表1-6频率延时 水位(m)80()85()90()95()乘潮一小时1.191.110.960.77乘潮二小时1

22、.111.020.910.73乘潮三小时1.050.960.850.67乘潮四小时0.940.860.760.59(2)风暴潮莱州湾是我国北方沿海风暴潮多发且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除台风路经山东半岛形成台风增水外,较大增水过程大多发生在春秋季冷暖气团活动最频繁的季节,北方南下的冷空气和向东北移动加深的低压形成对峙,造成渤海海面区域性大风,从而诱发严重的增水现象,其中1969年4月23日的风暴潮是建国后最大的一次,当时东北风力达11级,羊角沟最高潮位达到6.74m,最大增水为3.55m。1.0m以上增水持续38小时,3.0m以上增水历时8小时,莱州湾南岸海水上涨3m以上,冲毁海堤约50km,海水倒灌

23、3050km,造成严重损失。因此,在港口工程高程设计中,风暴潮水位应给予足够的重视。(3)波浪规划港区无长期波浪观测资料,根据潍河口外-5.0m水深处,1989年3月9月短期波浪观测资料统计:常浪向为N向,出现频率为21.22,次常浪向为NNE向,出现频率为16.14,强浪向为NNE向。详见波玫瑰图1-2。但由于观测季节为春秋季,统计结果不足以表明全年波浪的方向分布和波浪概况。潍河口距中港区和东港区比较近,可供规划港区参考。图1-2 波玫瑰图(4)海流该海区为规则的半日潮流区,潮流呈往复流性质,涨潮流向SW,落潮流向NE。河口内流速较大,河口以外流速较弱,潮段平均流速仅为0.15m/s,涨落潮

24、流最大垂线平均流速分别为0.44m/s和0.26m/s。最大涨潮流速0.60m/s,最大落潮流速0.61m/s,该海区余流流速较小。2011年3月期间在潍坊沿海布设了11个测站(如图1-3)进行了大、小潮的水文全潮观测;其中大潮为2011年03月12日10:002011年03月13日12:00(农历二月初八二月初九),小潮为2011年03月16日13:002011年03月17日16:00(农历二月十二二月十三)。由图1-3和1-4可以看出各测站呈明显往复流,各测站涨潮平均流向呈SWWNW向,大部分测站涨潮平均流向呈WNW向,落潮平均流向呈NEE向,除2#、3#两测站落潮平均流向呈E向,其余测站

25、呈NEENE向。图1-3 大潮垂线平均流速矢量图图1-4 小潮垂线平均流速矢量图各测站涨、落潮段最大流速特征值如表1-7和表1-8所示。由表可见,垂线平均最大流速,大潮为0.66m/s,流向238,出现在6#测站涨潮段;小潮为0.54m/s,流向94,出现在2#测站落潮段。各层实测最大流速,大潮为0.72m/s,流向236,出现在6#测站涨潮段的0.6H;小潮为0.68m/s,流向92,出现在2#测站落潮段的0.6H。大潮潮段最大流速特征值统计表单位:流速(m/s),流向() 表1-7 项目 测点涨 潮落 潮实测最大垂线平均最大实测最大垂线平均最大流速流向测点流速流向流速流向测点流速流向1#0

26、.32256表层0.292600.3668表层0.34512#0.54264表层0.472780.50102表层0.45813#0.48264表层0.462710.4678表层0.44844#0.61296表层0.512930.42780.2H0.40825#0.68272表层0.602760.5872表层0.51666#0.722360.6H0.662380.6648表层0.62517#0.542340.6H0.482370.48540.6H0.44488#0.36234表层0.312340.42460.4H0.35439#0.16270表层0.122590.1848表层0.158510#0

27、.26260表层0.242430.3656表层0.286911#0.38242表层0.312320.42520.6H0.3250最 大0.722360.6H0.662380.6648表层0.6251小潮潮段最大流速特征值统计表 单位:流速(m/s),流向() 表1-8 项目测点涨 潮落 潮实测最大垂线平均最大实测最大垂线平均最大流速流向测点流速流向流速流向测点流速流向1#0.34252表层0.322550.3650表层0.35472#0.54300表层0.462930.68920.6H0.54943#0.462480.2H0.402510.38800.2H0.33864#0.512960.2H

28、0.452850.39800.2H0.34805#0.42252表层0.302510.52580.2H0.46616#0.622420.4H0.502300.5848表层0.51487#0.402200.6H0.352290.44460.2H0.40458#0.30226表层0.232290.3232表层0.27429#0.22312表层0.202950.2046表层0.163710#0.32244表层0.262630.30580.2H0.235611#0.30268表层0.252660.2442表层0.2134最 大0.622420.4H0.502300.68920.6H0.5494(5)海

29、冰在正常年份,小清河口至胶莱河口近岸,每年12月中旬出现海冰,翌年2月下旬终冰,冰期约75天,其中初冰期约30天,盛冰期约30天,融冰期约15天。海冰最大范围出现在1月下旬至2月中旬。由于2009年12月2010年冬季受持续低温、黄河及其他河流入海、滩浅、海水流速慢等因素影响,潍坊港自2009年12月20日左右便出现了浮冰,与往年相比冰情出现较早。自2010年1月5日起,受持续冷空气影响,潍坊港出现自1996年始建港以来同期最重冰情,浮冰最厚超过30cm,对船舶通航影响较大。据潍坊海事处提供的信息,潍坊港航道、港池、锚地受结冰影响都很大,辖区航道内出现1035cm的冰情,船舶进出困难。其中有一

30、段航道浮标之间浮冰完全连续,厚度超过10cm。港池内冰层最厚,船舶靠离泊困难,即使在拖轮协助下,靠泊时间也需13个小时。锚地也出现了10cm以上连续浮冰,从1月6日晚锚地情况看,八成左右的船舶存在走锚现象,加之锚泊船舶多,间距小,多次出现船距过近现象,个别船甚至无法下锚,被迫一直航行。1.2.3 泥沙运动(1)泥沙来源潍坊港近海泥沙来源可能有4个方面:一为河向来沙;二为海向来沙;三为沿岸输沙;四为本区滩面泥沙的局部搬运。本港淤积无海向来沙。从天津港及黄骅港等类似港口的研究经验及本港区北部的淤积来看,本海区沿岸输沙很小,对港区的淤积影响不大。本港位于粉沙质海岸,本区泥沙运移的方式为“波浪掀沙,潮

31、流输沙”,显然滩面泥沙的局部搬运是造成港区泥沙淤积的主要原因。至于河口泥沙对本港淤积的影响则主要是位于本港NW向的黄河口,经分析认为黄河口泥沙的扩散对本港区泥沙有一定影响,但目前还不是港口淤积的主要原因。(2)含沙量1)实测含沙量从规划海域实测资料来看,本海区含沙量较低。详见附图1-5。大潮小潮图1-5 垂线平均含沙量潮段平均值分布图2)含沙量分析一般天气条件下,港口所在附近海域水体表层含沙量总体较小,港口附近海域含沙量均不大于0.2kg/m3,堤头前沿5km范围内含沙量均不大于0.1kg/m3。大风天港口附近海域含沙量明显增大,西北风6级作用下,港区附近水体表层含沙量值最高达到了0.8kg/

32、m3;45级风力作用下,港口堤头附近水域表层含沙浓度最高值也达到了0.8kg/m3。大风天气条件的不同,海区水体表层含沙浓度差别较大。从海区含沙量平均分布来看,小风或无风天表层悬沙总体平面的分布为内小外大,总体上至-6m等深线达一高点,而向外至-10m等深线较为均匀。原因有二:一、小风天所对应的海区动力条件较弱,加之近岸泥沙颗粒较粗,近岸泥沙起动较难;二、黄河口扩散的悬浮泥沙也掺混于莱州湾中部的悬沙云,至使在一般小风天莱州湾中部表层含沙浓度均高于近岸。(3)底质1)沉积物取样站位布置各港区取样站位置见图1-6图1-9。图1-6 西港区河道内取样站位布置示意图图1-7 西港区河口底质取样站位示意

33、图图1-8 中港区底质取样站位示意图图1-9 东港区底质取样站位示意图2)沉积物类型本次底质调查潍坊港区沉积物质总体分布为,西港区小清河河道内的沉积物以砂质粉砂及细砂分布为主;小清河河口的沉积物以细砂分布为主;潍坊港中港区防沙堤口门以外航道及两侧沉积物以粉砂及粘土质粉砂分布为主;潍坊港东港区以细砂分布为主。沉积类型中,粗颗粒物质有砂(S)、粗中砂(CMS)、中砂(MS)、细中砂(FMS)、中细砂(MFS)、细砂(FS)共6种;细颗粒物质有砂质粉砂(ST)、粉砂(T)及粘土质粉砂(YT)共3种。3)沉积物中值粒径本次底质调查潍坊港区沉积物中值粒径总体分布为,西港区小清河河道内中值粒径大于0.10

34、mm与小于0.10mm的物质分布各半;小清河河口区域以中值粒径在0.10mm0.15mm的物质分布为主;潍坊港中港区防沙堤口门以外航道及两侧沉积物,在口门以东8km内中值粒径大于0.05mm,8km以外区域小于0.05mm;潍坊港东港区以中值粒径在0.05mm0.10mm的物质分布为主。(4)泥沙运动特点针对粉沙质海岸特征和淤积机理的认识主要归纳为:1)泥沙运动活跃,易起动、沉降快;2)当海洋动力达到一定程度时,悬移质、推移质和底部高浓度含沙水体运移共存;3)滩面坡度平缓,破波带宽阔;4)泥沙运移、沉积与波能存在良好的相关性;5)港口淤积,从时间上看主要集中于一年内几次大风后的累计值,强淤区集

35、中于破波带(计算值)以内及其以外一定范围的无掩护航道段。1.2.4 海岸动力地貌及冲淤趋势(1)海岸地貌1)本区为冲积海积平原,以海积为主,河口区浅滩宽阔平坦,近岸多为盐田和养殖区,多有石堤护岸,森达美港自陆向海建有双向的数十公里的海堤,堤上已建成疏港公路,围海面积范围较大。本区虽处莱州湾顶,但据多年测图对比和地貌调查结果认为,潍坊东、中、西港区水下岸坡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海岸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没有恒定的外来沙源补给。2)据钻孔资料分析,潍坊港近岸底质自上而下分为泥质粉砂、亚粘土、粉砂、亚粘土(孔深一般为20m),上部为海相沉积,下部为陆相沉积,如此巨厚的沉积物质,源于历史上黄河夺小清河入海

36、及附近河流下泄泥沙。历史上黄河曾三次共19年从甜水沟以南入海,五次决口先是1895年6月22日于齐东决口,黄河水由青城南趋,直灌小清河入海,尔后1897年,1899年和1901年三次决口,最后是1937年黄河在麻湾决口,黄水南下经小清河入海,大量泥沙在口门附近堆积,塑造了本区的岸滩地貌,并使岸滩迅速淤长外延,1953年黄河改由神仙沟入海后,此地沙源大减,细物质经潮流分选作用后被带往外海,岸滩物质明显粗化,以1995年与2011年两次中港区近海区沉积物取样分析结果比对,泥沙颗粒径的物理指标特征未发生质的改变,反映出的结果是不仅未发生泥沙颗粒的细化,而且表现出略有粗化的现象。泥沙粗化的表现,显示了

37、该地区外来沙源的不足,而且表明当泥沙经波浪与潮流动力的分选作用,细颗粒泥沙被带入外海,而使当地泥沙处于不断粗化的演变过程中。老黄河口形状向南偏转,似会产生对本区趋于不利的因素,但小清河口与中港区的沉积物取样分析结果,均排除了黄河泥沙的影响作用,因此认为现状下黄河排沙目前对小清河口及中港区没有直接的影响。经多年水深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潍坊东、中、西港区水下岸坡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海岸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没有恒定的外来沙源补给,泥沙运动主要是波浪掀沙,潮流输沙。2011年度莱州湾潍坊港的东、中、西港区的近海取样分析结果表明,河口区与近岸沉积物的沉积特征仍延续了九十年代(19911995年)的取样分析

38、结果,沉积物质表现为极细砂与砂质粉砂,源于历史上黄河及附近河口的泥沙。(2)海岸演变特征对黄河口至胶莱河口海域的0m、2m、5m、10m等深线及岸线进行套绘的结果显示,位于莱州湾海域近岸区的中东部,等深线淤涨速度较区域A大大减小,1959年2002年5m等深线最大外推距离只有2km左右,平均46m/a,1959年1984年10m等深线向内蚀退最大距离为3km左右,平均117m/a。以A点为界,向南蚀退距离逐渐加大,至胶莱河口达到最大,此处1935年2002年累计蚀退距离为10.5km,再向南逐渐减小,至虎头崖岸线基本稳定。从时间趋势上看,1935年1959年南部海岸线变动幅度较大,1984年2

39、002年则以老黄河口形成的沙咀南北区域变动较大。同时,由于A点以南海岸线后退影响,莱州湾海域的几个主要河口均发生了摆动,如广利河口、小清河河口总体上向南摆动,潍河口、胶莱河口总体上向东摆动。等深线对比图见图1-10,岸线对比图见图1-11。通过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莱州湾海域河口地区岸线相对其它岸线段变动较为明显,当1953年黄河入海口北移后,A点南侧的岸线1959年2002年较1935年1959年变化范围及幅度已大大减小。因此,潍坊港海域岸线稳定的前提是黄河口以现清8入海口位置保持不变,如河口位置北移,则海岸线更加稳定;如果河口位置南移,则势必影响本海区海岸线稳定。图1-10 黄河口至胶莱河口

40、海域等深线对比图图1-11 黄河口至胶莱河口海域岸线对比及固定断面布置图据第三届黄河国际论坛(2007年),黄河河口河道治理历程及治理对策研究、黄河河口清水沟流路行河年限研究两篇论文,均一致认为,在有计划地安排入海流路并在一定的工程措施条件下,清水沟流路将在50年或更长时间内保持稳定,同时将刁口河流路作为备用流路。因此从黄河流路变迁这一角度来看,本海区岸线将在长期内保持稳定。(3)海床冲淤变化特征为了说明潍坊港海域水深的垂向变化趋势,在黄河口至胶莱河口海域沿岸线纵向布设了6个断面,从图1-12图1-17可以看出,从1959年至2002年期间,河口沙咀外等深线一直处在向外快速推进状态之中,海床地

41、形则表现为持续的淤涨趋势,-14m水深线以外水深则基本保持稳定。从图上还可以看出,在-10m等深线以浅,1959年1984年间海床淤涨速率明显高于1984年2002年间;在-10m等深线以深情况则恰恰相反。这种情况说明在相同的水动力条件下,海床淤涨选择更加容易的方式,即泥沙更倾向于在离岸区堆积。断面D2布设在断面D1南侧13km处,从图1-13可以看出,1959年1984年之间,-10m等深线以内海床表现为略微的淤涨,-10m等深线以外则表现为略微的冲刷;1984年2002年在-2m-10m等深线之间存在一个巨大的堆积体,堆积体自断面D1开始至断面D2达到最大,再向南逐渐减小,至距断面D2南侧

42、11km位置 5m等深线处消失,也就是说,自黄河老入海口开始,向南24km海域1984年后海床一直处在持续的淤涨之中,这种趋势是否在继续以及向东发展还需要资料加以验证。图1-12 断面D1水深变化图图1-13 断面D2水深变化图图1-14 断面D3水深变化图图1-15 断面D4水深变化图图1-16 断面D5水深变化图图1-17 断面D6水深变化图断面D3D5布设在小清河口至胶莱河口,基本对应着潍坊港的西、中、东港区。断面D6布设在胶莱河口以东15km处。从图12图1-17可以看出,1959年1984年间,D3、D4断面海床略有升高,1984年2002年间则以-5m等深线为界,在-5m等深线以内

43、,表现为海床基本稳定或略有抬高,-5m-10m等深线间,海床呈抬高趋势,但幅度较D2已大为减小,且自D2D4呈持续减少的趋势。从图1-16图1-17可以看出,断面D5D6的水深多年来基本稳定。从断面水深变化趋势可以看出,潍坊中港区以西,受黄河口泥沙扩散、沉积影响,海床一直处于持续淤涨之中,这种趋势还将持续,潍坊中港区以东海床则基本保持稳定。(4)港区淤积分析 中港区 1)实测结果根据2010年10月和2011年5月两个时期的水深测图统计。实测结果显示,口门以里受掩护段航道淤积较小,淤积厚度沿程分布均匀(09+000段),平均年淤积厚度在0.28m左右;9+0009+200段航道为冲刷状态,这主

44、要是2010年航道浚深结束后在9+000段航道附近航道深度由8.9m减小为7.1m,存在阶梯式地形,在海床稳定过程中,较高位置海床向较低处塌陷所致;受其影响靠近口门段航道9+30010+000淤积量明显偏离航道整体淤积趋势;非掩护段航道(10+000以外)淤积明显增大,航道淤积厚度沿航道基本呈线性分布,挖深较大的航道淤积较多,航道平均淤积厚度约为0.62m,最大淤积发生在口门附近,在1.0m左右。图1-18 实测淤积分布(2010.10-2011.5)2)预测结果淤积峰值均在口门外约1km的位置,向港内和深水均呈递减趋势,港内淤积小于外航道淤积。从淤积厚度而言,港池内年平均淤积厚度0.12m,

45、航道内最大淤积厚度1.84m,外航道平均淤积厚度约为0.72m。港池航道年淤积情况如图1-19和表1-9表1-10所示。图1-19 航道年淤积分布航道年淤积厚度预测单位:m/a 表1-9航道里程淤积厚度(m)()航道里程淤积厚度(m)+00.1127+0000.881+0000.1228+0000.842+0000.2029+0000.793+0000.2330+0000.744+0000.3031+0000.695+0000.3832+0000.636+0000.4433+0000.567+0000.5234+0000.498+0000.5435+0000.439+0000.6436+000

46、0.379+5000.8437+0000.3310+000(km)1.3538+0000.2910+5001.7139+0000.2611+0001.8440+0000.2312+0001.7541+0000.2113+0001.7342+0000.2014+0001.6143+0000.1815+0001.5244+0000.1816+0001.4545+0000.1817+0001.3946+0000.1618+0001.3647+0000.1819+0001.3448+0000.1820+0001.3049+0000.1921+0001.2750+0000.1922+0001.2451+

47、0000.1723+0001.1752+0000.1524+0001.1053+0000.1025+0001.0254+0000.0526+0000.95航道年淤积量预测表1-10 方案港池平均淤厚(m)内航道(万m3)外航道航道淤积量总计(万m3)口门9m段(万m3)9m13m段(万m3)0.12m44.4307.8196.1548.3东港区预测结果从淤积分布趋势而言,淤积峰值在口门外约1km的位置,向港内和深水均呈递减趋势,港内淤积小于外航道淤积。从淤积厚度而言,港池内年平均淤积厚度0.21m,航道内最大淤积厚度1.13m,外航道平均淤积厚度约为0.54m;从淤积量而言,航道年淤积量83.

48、4万m3,其中掩护段内航道年淤积量3.9万m3,外航道年淤积量79.5万m3。港池航道年淤积情况如图1-20、表1-11和表1-12。图1-20 航道年淤积分布航道年淤积量预测表1-11方案港池平均淤厚(m)内航道(万m3)外航道(万m3)航道淤积量总计(万m3)0.21m3.979.583.4航道年淤积厚度预测单位:m/a 表1-12航道里程淤积厚度(m)+00.280+5000.371+0000.641+5000.962+0001.133+0001.015+0000.756+0000.577+0000.478+0000.399+0000.269+5000.1310+0000.02西港区尚未

49、规划航道轴线与河口治理方案,没有淤积预测的分布情况。(5)小清河河口河势稳定性分析小清河由其干流和淄河支流组成,1970年前先后在干流上修建了四座船闸和节制闸,用以控制水量的排放,根据干流石村水文站和支流淄河白兔丘水文站19581979年资料统计,建闸前13年平均年径流量为9.30亿m3,年输沙量为83.64万t,建闸后9年平均年径流量为6.76亿m3,年输沙量48.6万t。近些年来,由于沿河流域工、农业用水的增加和降水量的减少,小清河基本处于断流的状态,其向下游输水、输沙数量趋近于零,因此,该河径流与输沙对河口演变基本没有影响,而主要靠河口纳潮量维持着河道的断面形态和水深。近年来河口河势变化

50、有如下几个主要特点。1)河口冲淤变化特点小清河河口呈喇叭状向外海扩展,河道两侧为宽阔的岸滩,至除江沟时河宽展宽,牡砺滩河段北侧有相当规模的堆积沙体,距西港区寿光作业区10km左右为河口拦门沙浅段,拦门沙浅段外侧水下坡度较缓,平均坡度为1/2000,其中-2m-4m坡度约为1/1000,-4m-7m坡度为1/2700。根据1972、1980、1984和1997年海图与测图比较,现行航道的南侧(南滩)呈现略有冲刷的状况,航道北侧(北滩)靠近岸滩部分略有冲刷,而靠近外海部分(-2m线以外)略有淤积的状况。这种现象与其底质粒度的变化是相适应的。2)南槽(现行河道)冲淤变化西港区寿光作业区至4+200m

51、河道(见图1-21)受两侧岸滩的约束相对较为稳定,1997年与1980年相比,0m线以下平均河宽300m增至325m,平均水深由-2.9m增至-3.1m。-4.0m深泓线断开变为全线贯道,弯道最大水深由-4.6m增至-6.1m。图1-21 小清河河口平面示意图4+20010+000m河槽由于受北侧浅滩滩体的变化影响,上段(4+2007+000m)平均位置稳定,但呈现有萎缩的趋势,其中1997年与1980年比较全线平均水深淤浅0.22m,河宽缩窄22m,-2m等深线断开成470m的浅水区,平均淤浅0.40m。下段河槽有增深的趋势,按河宽500m范围计算,1997年较1980年水深增深0.32m,

52、-2m河宽拓宽76m,冲刷量达20万m3,该段河段在平面位置上呈扇形向南摆动,从1972年至1997年平均移动了790m,其末端移动了1430m,年均移动3257m(见图1-22)。9+80011+900m为水深小于2m的拦门沙浅滩段,近些年来呈现有冲刷的趋势。图1-22 小清河河口南槽深泓线平面变化图3)北槽冲淤变化从1972年、1980年、1984年、1997年历次海图和水深图上看(图1-23),北槽原为河道北侧堆积沙体的一部分。1980年该沙体受到涨、落潮水流和波浪的侵蚀,开始部分变形,至1984年沙体分成南北两部分,1997年测图在4+200m河道以下形成了顺直的河槽,长约4km,-1

53、.0m以下槽宽240m,平均水深-1.4m,在其头、尾端存在有-2.0m的深槽,总长达1.6km,宽度为50m。该槽的出现阻碍了北侧沙体向南运移,使其顺槽方向发展、堆积,槽南侧沙体位于南、北槽中间方向,顺槽发展,但其滩顶高度降低。北槽的发展将其北滩进人槽内部分的泥沙向外海输送,使其拦门沙有淤浅的趋势。1997年与1980年相比平均淤浅0.29m。图1-23 河道北侧沙体演变图4)河口航道需治理西港区通海航道存在两大问题,其一水深严重不足,需进行较大规模的开挖疏浚,为防止沙质粉砂和粉砂质砂的底质在波浪和潮流作用下向航道运移而发生淤积,需要高水导堤对航道进行掩护。其二在天然情况下现南挖槽6#浮鼓(

54、见图1-22)以下航道多年来以平均每年3060m的速度向南偏移,使航道轴线不断向南摆动。为此,应进行固定航槽的导治工程;同样,北槽部分航道是近年来才发展起来的深槽,是否有摆动现象尚应进行进一步的观测。但不管怎样,为维持5000t级通海航道的稳定应采取果断措施,尽力维护一条通海航道。1.2.5 工程地质(1)西港区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规划场地由多个工程地质层组成。各个土层地基自上而下分述如下:1)层:新近冲积含淤泥质粉质粘土。灰黄色,灰色,饱和,软塑流塑,团状结构,层状构造,蟹孔发育直径 25cm,间距 1020cm,多含芦根,含淤泥质 2540%,局部为淤泥,夹薄层粉砂,层厚 1.53.2m

55、,该层扰动极易软化,标贯试验 N值 01击,均匀性差,高压缩性,强度低,允许承载力 70KPa,为不良地基土。河床区缺少该层,仅在岸区分布。2)层:新近海相沉积粉土。灰黑色,饱和,软塑流塑,松散,密粒结构,层状构造,含贝壳片,局部夹薄层淤泥质粉质粘土,层厚 0.82.50m,层位稳定,层顶标高-0.13-1.49m,该层横向均匀,时代新,具有液化性、中等压缩性,允许承载力建议值 110kPa,为不良地基土。在岸区均有分布。 3)层: Q4m 粉土。灰黑色,灰绿色,饱和,软塑流塑,中密粒状结构,层状构造,多含贝壳片,局部见贝壳层厚 510cm,夹薄层淤泥质粉质粘土及薄层粉砂,振动易淅水,为第四系全新统海相沉积物,层厚 5.28.5m,层顶标高-1.77-2.73m,该层中等压缩性,允许承载力建议值 120kPa。整个场地均有分布。 4)层: Q4m+a1 粉质粘土。灰黑色,灰黄色,饱和,软塑,团状、粒状结构,层状构造,上部含腐植质 510%,含零星亚团形钙质结核,层顶夹薄层淤泥质粉质粘土,厚 0.51.0m,局部夹含淤泥质粉砂层,为第四系全新统海相沉积、冲积物,层厚 1.56.8m,层顶标高-7.49-13.89m,该层层位变化较大,最大层面坡度 9%,中高压缩性,均匀性差,允许承载力 110kPa。其淤泥质粉质粘土夹层 Ps值 0.50.6MPa,换算十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