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次公考四次过关两次上岸的一些经验-兼谈省直机关公务员感受及其他

上传人:时间****91 文档编号:123417180 上传时间:2022-07-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8.5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四次公考四次过关两次上岸的一些经验-兼谈省直机关公务员感受及其他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四次公考四次过关两次上岸的一些经验-兼谈省直机关公务员感受及其他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四次公考四次过关两次上岸的一些经验-兼谈省直机关公务员感受及其他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四次公考四次过关两次上岸的一些经验-兼谈省直机关公务员感受及其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次公考四次过关两次上岸的一些经验-兼谈省直机关公务员感受及其他(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下一种问题是,什么样的人适合公务员? 既然入了此门,那么就存在一种适合不适合的问题,我们看到有人到了这个圈子如鱼得水,有人则寸步难行,客观的说,中国蔓延数千年的官场文化对于现行体制的影响是深远的,浸淫其中,知晓、熟悉、掌握潜规则是能否适应的核心,而这些潜规则,你懂的。 过于高调的人不适合。这是一种张扬个性的年代,但是这句话用在体制内缺并不适合,这里需要的是循规蹈矩,需要的是森严的级别和论资排辈,你是新人,那么你再能干,也得学会给处里的老同志们打扫卫生、取报纸。你可以忽视这些,除非你是官二代或者你不打算向迈进步。否则,森严的级别会压得你喘但是气来,举个例子,我有个同窗在公司的时候,由于某个ppt

2、做的还不错,曾经有机会给大boss直接报告,那种感觉其实挺拉风的,可是后来当公务员之后,有次拿着材料去找处长报告,处长批示,后来有材料先给分管她的科长报告,由她呈送给处长,听着这个悲催啊,你要懂得,她们处出总共也才7个人,尚有3个处级领导,这还分出了三层。 过于木讷的人不适合。有句话叫老要张狂少要稳,这句话用在官场其实很贴切,但是稳并不代表着木讷,有人说目前的官场,就是拍、捧、送三字经,而拍和捧,除了过厚的脸皮,还需要积极去说,过于木讷,扔在人堆里找不出来,什么事情都不出声,那谁记得你?其实也不是好事情。 过于清高的人不适合。我们从小就养成了一种习惯,或者说对于某些事物的逆反心理,例如人们都不

3、喜欢给教师打小报告的人,或者人们都不喜欢在领导跟前溜须拍马的人,问题是,不喜欢你的体现是什么?聪颖的人同流合污,心里厌恶,但是自己也会那么去做,而清高的人则会身体力行,对这样的人嗤之以鼻。举个很简朴的例子,人们恐怕都不太喜欢混学生会的那些人,觉得她们市侩,社会,虚伪,但是问题是,你仔细想想,读书若干年,这些人从学生会这个平台获得了多少实惠?官场也差不多,这就是一种场,要么你适应它,去迎合它,要么为她所不容,不存在调和的也许。 至于说,什么样的人适合公务员,我觉得在不贴上前述特质标签的前提下,应当具有如下技能。一方面,虽然目前公务员的分工越来越细,专业性越来越强,可是一种老领导曾经教育过我(她给

4、省级领导当过秘书),公务员的工作虽多,其实归纳起来就是两件事,办文和办会(我的工作经历也证明了这一点)。笔头硬,那是基本功,其实大多数机关的工作,归根结底就是文献,政策的制定,执行,措施的发布,状况的反映通报,报告,上情下达和调研总结,归根结底都要靠文献,在人们都写文献前提下,谁的材料写得好,可以在有限的字数内把问题说清晰,讲明白,还兼具文采,谁就能得到领导的青睐。从另一种角度思考,公考过程中,能拿出100分来测试文笔水平,自身也阐明了公务员对文字能力的规定。其二是办会,会议也是机关工作的核心内容,会议的筹办是一件费心费力的事情,这个要写透,得重新再开个帖子,有机会我会具体讲讲如何组织一种会议

5、。诸多同窗有在学生会组织活动的经历,这仅仅是机关办会的初级形式,试想一种100人参与的中型会议,波及到经费、会议场地、会议议程、会议材料、人员食宿、领导接待、会议设备等等千头万绪的工作,因此办公室往往有办一次会议脱一层皮之说。 此帖被lomon在12-2-27 15:19重新编辑 答复 举报 离线lomon 科员-UID-1418294发帖数136诚信度56油菜花10玫瑰花0注册时间-09-08最后登录-08-23在线时间66小时加关注发消息只看该作者 10楼 刊登于: -02-27 15:17:06 善其事,利其器-四次公考四次过关两次上岸的某些经验,兼谈省直机关公务员感受及其她(2)两个月

6、时间,你能搞定公考么? 目前国内的公务员考试,基本分为两类,国考和省考,国考是每年11月举办,省考日期不一定,但是大都集中在次年上半年,例如多种省市参与的425联考。近来从网上的消息来看,多种省市的省考陆续开始了。 有人说,省考立即开始了,你目前写这些,是不是晚了点,说诚实话,由于我这个人比较懒,从备考的角度来说,这个帖子是晚了点,但是从时效性的角度考虑,我觉得恰逢其会,由于从我理解到的状况看,参与公考的人中,目前在职和学生的比例大概是一半一半,而随着对基层工作经历规定的逐渐强化,那么后来参与公考的在职人员比例只会越来越高,而在职人员的备考,一般都是在招考公考发布之后开始准备的,时间上也就是1

7、-2个月,因此抓住这一两个月的时间,是决定能否成功的核心。 那又有人问了,目前公考这样剧烈,一两个月的准备期,可以成功么?我的回答是,可以。因素如下:第一,如前所述,在职人员参与公考是大势所趋,那就意味着除非少数有心人外,大部分人都不会提前好久准备考试,人们的起跑线基本一致。第二,从主线上讲,公务员笔试是一项考试,既然是考试,那就有规律可循,可以被研究,虽然短时间的突击不能让自己的能力有质的提高,但是完全可以通过必要的准备和考试技巧修炼,迅速提高自己的成绩。这,也是我的主线观点。 言归正传,如何可以迅速提高自己的公考成绩,在剧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呢? 人们应当都清晰,公考两个科目,行测和申论。在

8、我看来,可以概括为两句话,行测是核心,申论是重点。有人说,这两句话说了和没说同样,其实否则,不懂得人们有无研究过历年的公考分数线,每年的分数线除了总成绩有最低规定外,还需要对行测单独划线,这样做我理解是为了保证考试的公平,申论再严谨也是主观试题,既然是主观题,那就不存在绝对的公平。 但是,另一方面,对考生来讲,行测单独划线也是一种提示和规定,那就是行测必须过关,否则虽然总成绩过线也没机会,从这个意义上说,行测是基本,必须要拿下。纵观历年的国考、省考和各类公招考试,行测80+比较少,行测20-也比较少,大部分集中在50-70的区间,因此对于行测,指望它拿高分拉高总成绩,显然不现实,我们的方略是保

9、证60,力求70,冲刺80。 只看该作者 11楼 刊登于: -02-27 15:31:06 善其事,利其器-四次公考四次过关两次上岸的某些经验,兼谈省直机关公务员感受及其她有关行测,我有如下几方面体会: (1)时间和题量的矛盾。行测的考试时间是2小时,而题量一般是140道,这两年调节为135道,做过真题预测的同窗应当都清晰,这样大的题量,要在规定期间内,完毕所有试题,除了超人,基本是不也许的,这就规定我们必须有所取舍,在规定期间内,尽量完毕尽量多的试题并保证拿分(这点很重要)。这句话引申出来的意义就是,在复习阶段,我们同样必须有所取舍,对于某些部分,必须完全掌握,保证精确率和成功率,对于某些部

10、分,要有选择的放弃,否则,眉毛胡子一把抓,考试时瞻前顾后,贪心和能力不匹配,成绩就不会好。 那么,哪些分数是必须拿的呢?这个因人而异,我的经验就是如下几部分的内容,一定要完全掌握,考试时把失分率降到最低:(排名分先后) 资料分析:这部分此前是4小题,近来两年改成了3小题,这部分诸多人放在最后做,由于时间关系,最后都是盲图了事,殊不知这部分应当是整张试卷中稳拿分的部分。有人说,资料分析中,有的计算很变态,计算量大并且得不偿失,怎么办?我的经验是两个,一种是估算,先看下答案,如果答案差别较大,就要使用估算,不断地四舍五入,例如本来乘以123,那就乘120甚至100,最后的成果大体能对上一般不错。第

11、二,是采用某些解题技巧,这个辅导资料上诸多,五花八门的复习资料上归纳出了N种解题技巧,人们可以多揣摩,其实大多数都用不到,无非就是估算和代入法,例如四个答案,A 6000 B 92138 C 3200 D 723,那么不要踌躇,大胆的估算。第三,最重要的,是每天都要练习,有关高考,我的印象已经很模糊了,但是我的教师有句话我至今印象很深,她说考前2个月,你还要每天做题,这时候做题对于提高已经没什么协助了,但是每天做题可以协助你保持“题感”,因此我强烈建议人们每天做4-6套资料分析,届时解题的时候必然手到擒来。 图形推理:这其实是很容易拿分的部分,我不太清晰别人怎么样,我的唯一经验就是多做题,见得

12、多了诸多图形看一眼就懂得答案,其实出题者出题的思想是万变不离其宗的,这样近年的考题,翻来覆去就是那几类,看多了就会抓住问题的精髓。如果没有积累,那在考场上高度紧张的氛围下是很难想出成果的。 言语理解和体现、定义推理和定义判断:这两部分没什么好说的,都是考验平常的积累,一般1分钟1-2道题,做题按照自己的经验做下去就好了。 而如下两部分,就是看状况了: 常识判断:这个差点忘了说。其实这里有个小窍门,行测的试卷一般是提前发的,因此,当教师发下卷子后,你就应当打开到常识判断哪里,迅速浏览,这些东西,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没什么好说的,也不需要思考,争取在开始答题前搞定常识判断,固然,也有个别教师会

13、提示你不要拆开试卷,这时候,你就要灵活,教师点人,那也是一种个点,她不是没点到我嘛,虽然点到我,我就继续做,退一万步讲,虽然点到我,那我不看了总可以吧。运用这个时间差,基本开考前常识都能搞定(对了,这个窍门是我从四六级考试中学习的,运用这个窍门提前熟悉听力,基本上听力都不在话下)。 数量关系:和资料分析相比,这部分难度就大了诸多,常常会遇到所谓的难题、偏题。对于这部分,我的建议就是人们一定要掌握代入法,就是根据直观感觉代入答案进行演算,对于没有思路的题不做纠缠,毕竟这部分的试题可以拿一半的分就ok,切忌在这部分挥霍时间,切忌。此外尚有数字推理,不懂得来年的考试中尚有无,我的建议就是,直接放弃,

14、太变态了。 说一千道一万,行测其实是个体力活,它对智力、能力什么的都没有过高的规定,唯一规定的就是纯熟度,对于一般人,纯熟度就是解题的唯一诀窍,做的题多了,题感自然就来,考场上也就更沉着些。我的建议就是,每天都应当严格按照时间做一套行测的历年真题预测,最佳从2k年后来的开始做,之前的价值不大,每年的做两遍,20天已经出去了,再加上市场上销售的各类模拟题始终做到考前,只要能做到80套试卷,行测60还是很有保证的,另一方面,不要迷恋市场上那已经细分到极限的各类辅导书,花钱且费时间,买两套真题预测(银子少的直接网上下载后打印)再买两套模拟题,直接搞定,我的行测,每次都是考前两个月考试突击,按照上述措

15、施,基本控制在60-80区间。如何面试成功上岸? 说到了面试,其实面试是有诸多说道的,在说面试之前,一方面帮人们厘清几种误区,一方面在我考公的过程中,有上岸的经历,也有落水的经历,这让我对于公考面试的结识更加深刻某些,另一方面,前面提到,我曾经在某省公招过程中担任过考官,因此我对面试,还是有一定的发言权。 第一种误区:公考面试很黑。我的理解:不一而论。我们懂得,目前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进人规定是逢招必考,因此各类招考诸多,例如有国考、省考、地市考试,事业单位考试等等。 我的经验是,层次越高的考试,相对越公平。例如我参与的国考面试,试题是由人社部题库统一命题,考官考场和考生考场都是现场随机抽取,面

16、试的考官奇数位,并且考官由用人部门司局级领导、人事部门领导、组织部门领导,个别的尚有组织部和监察部的考官参与构成的联合阵容,应当说在这样的环境下,还是可以客观考察考生水平的(我水平不够被刷了,汗)。那有人说了,存不存在这种状况,某人手眼通天,把这些人都搞定了,然后黑掉你?结论是,有也许,由于面试毕竟是由人来组织操作的,因此就存在也许。但是问题是,你想,如果你的对手,可以搞定用人司局、人事部门、组织部门、考场监督等等所有的人,这样的对手该有多大的能量?这样的人会有那么多还让你给碰上了?因此说,国家部委的面试相对还是很公平的。例如我的同窗中,有好几种去了部委,她们家祖祖辈辈都是山里人,最后也是靠自

17、己的努力变化了命运。 说完了部委,再说省级,从我参与省考的过程来看,至少过程是公平的,组织科学,程序严谨,从我们入职培训接触的状况来看,大部分人实力还是很强的,基本上起到了选拔人才的作用。 固然,客观的说,目前公招,在地市层面和部分事业单位招考,还是存在一定的猫腻的,因素有三:一方面地市格局毕竟很小,就那么几种人,人们低头不见昂首见,存在着关系户搞定考官、招考部门的也许(参见山西长治公考事件);另一方面,不是我说有些基层单位,目前有人为了利益,胆大包天,真是敢铤而走险,例如人们懂得的陕西公招过程中的一二名打官司事件,福建的萝卜招聘事件,完全就是招考部门的部分人罔顾规则的成果。 说了这样多,还是

18、那句话,尽管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毕竟要看主流,对于报考基层岗位的同窗,我的建议就是,潜规则也是规则,你得学会适应它,面试也许存在猫腻,但是笔试不会,因此笔试期间好好准备,拿到高分才是王道。并且在目前的监督氛围之下,敢于顶风潜规则的只会越来越少。 第二个误区 有关面经的作用,什么是面试,面试就是在规定期间内,通过面试官提问,考生回答问题来考察考生与否适合招聘岗位的过程,重要考察的是适岗性。那么,考生的经历、性格、气质千差万别,套用别人的很有也许适得其反,举个例子,诸多人应当看过赢在中国,俞敏洪和马云的点评很到位,也很精彩,史玉柱在语言方面就略显逊色,但是谁也不能否认这几位都是创业的成功人士。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