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基础(藏象)

上传人:kfc****89 文档编号:123378833 上传时间:2022-07-22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381.2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医学基础(藏象)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中医学基础(藏象)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中医学基础(藏象)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资源描述:

《中医学基础(藏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学基础(藏象)(7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三章第三章 藏象藏象第一节 概 要一、概念1藏象:藏,藏于体内的内脏,象,指内脏 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反映于外的现象。2 藏象学说:研究人体各个脏俯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相互关系的学说。3 脏腑:是内脏的总称,是藏象学说内容的 主要部分。脏腑学说的形成脏腑学说的形成n(一)古代解剖知识的积累。n(二)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n(三)反复的医疗实践活动。脏腑学说的特点脏腑学说的特点:n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1 一脏与一腑形成表里关系。如:心与小肠,肺与大肠,脾与胃,肝与 胆,肾与膀胱,心包与三焦相表里。表里两脏在生理上相互联系,如:肺主 肃降,大肠向下传化糟粕(体内代谢废物);肝的余气产生

2、胆汁,胆贮藏胆汁,并在肝主疏 泄功能帮助下,排泄胆汁等。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如:心火下移小 肠等。脏腑学说的特点脏腑学说的特点:n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2 五脏与形体官窍结成一个整体。如:中医藏象学说认为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开窍于舌;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开窍于鼻;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开窍 于目;脾在体合肌,其华在唇,开窍于口;肾 在体为骨,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和二阴。脏腑学说的特点脏腑学说的特点: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3 五脏的生理活动与意识思维活动是大脑的功能,在 内经中已有记载。但藏象学说认为人的精神 意识,思维活动与五脏生理活动有密切的关系。并 将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进行

3、分类并分属于五 脏。如:肝藏魂,心藏神,脾藏意,肺藏魄,肾藏志。(魂:精神意识思维活动;魄:人与生俱来的某些 本能反应;意:人的记忆力和思维活动;志:记忆,动机,决心,技巧。)脏腑学说的特点脏腑学说的特点:n所以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藏象学说的形成,虽有一定的 古代解剖知识,但在其发展上主要基于“有诸内,必形诸 外”的观察研究方法,因而其观察分析的结果大大超过了 人体解剖学的脏腑范围,形成了独特的生理和病理的理 论体系。因此,藏象学中的心,肝,脾,肺,肾等脏腑 名称虽与现代人体解剖学的脏器名称相同,但在生理,病理含义中却完全不同。中医学中一个脏腑的生理功能,可能包含现代解剖生理 学中几个脏器的生理

4、功能;而现代解剖生理学中一个脏 器的生理功能亦可分散在藏象学说的某几个脏腑的生理 功能中。如:肺,在中医学中不但有呼吸功能,且还与 水液代谢有关。脾胃(中)消化系统(西)。脏腑学说的内容脏腑学说的内容n(一)脏腑按其生理功能特点,分为五脏,六腑,奇恒之腑。n(二)功能特点:五脏共同的功能特点是化生和贮藏精气。六腑共同的功能特点是受盛和传化水谷。奇恒之腑是既不同于五脏,又不同于六腑的 一类组织器官。脏腑学说的内容脏腑学说的内容n(三)奇恒之腑有别于脏、腑:1脑,髓,骨,脉四个组织器官不与脏腑为表 里。2胆虽与肝相表里,但其功能是贮藏,排泄胆 汁,不同于他腑之传化水谷和排泄糟粕。3女子胞功能有纳有

5、出,纳入的是精气,化出 的是精气所化之形体,与其他腑的受纳水谷,排泄糟粕不同。脏腑学说的内容脏腑学说的内容n五脏“满而不实”强调五脏的精气宜保持充满,但必 须流通布散全身而不应呆实阻滞。六腑“实而不满”六腑内应有水谷食物,但必须不断 传导变化,而保持虚实更替不塞满的状态。奇恒之腑“藏而不泻”。(不与水谷直接接触,而是一个 相对密闭的组织器官,且有类似脏的藏精气 的作用。所以形态似腑,功能似脏)脏腑学说的内容简图脏腑学说的内容简图名称:心、肝、脾、肺、肾 五脏 特点:化生和贮藏精气 脏腑 (“藏而不泻”,“满而不实”)六腑 名称: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内脏总称)特点:受盛和传化水谷)(“泻而不藏

6、”,“实而不满”)奇恒之腑 名称: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特点:既不同于五脏又不同于 六腑的一类组织器官 第二节第二节 五脏的生理功能(心)五脏的生理功能(心)生理功能含义 生理意义病理意义 心主血脉 指心具有推动血液在脉中运行的功能。1血液的正常运行基本条件:气充沛,心血充盈,脉道通利。2维持心脏自身功能:心脏搏动正常,保持正常的心力,心律和心率。3对全身的作用:血液流注全身,发挥营养滋润作用。全身精力充沛,面色红润光泽,舌淡红,润泽,脉缓和有力。1心气不足,心血亏虚-心慌,心悸,倦怠乏力,面 色无华,舌 淡,脉细无力。2心气不足,心血瘀阻-心前区闷痛,面色灰暗,舌 质紫暗,脉 涩 不畅

7、。1(一)心的生理功能(一)心的生理功能生理 功能 含义 生理意义 病理意义 心 藏 神 指心具有主管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功能。1主管人的精神活动:精神振奋,神志清晰,思维敏捷,反应灵敏。2对人体生理活动的影响: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等功能活动正常。1心神失常-精神错乱或神志异常。2血不养神,心神不安-心悸,失眠,多梦 3心神不明-脏腑功能紊乱,形体官窍功能障碍。心心n(二)与体窍志液关系 1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 脉指血脉,心主血脉,华,光彩的意思。由于头面部血脉非常丰富,所以,心的生理功能是否正常,可以从面部的色泽变化显露出来。2心在窍为舌 舌为心之苗,舌内应于心。心阳气不足时,舌淡白胖。

8、心心 (二)与体窍志液关系 3心在志为喜 心的生理功能和情志的喜有关。喜一般为 对外界的良性反应,有益于心的生理功能。但 喜乐太过,则又可使心神涣散,注意力难以集 中。4心在液为汗 汗是由津液通过阳气蒸腾气化后从玄府排 出的液体。因为心主血脉,津血同源,所以汗 为心之液。肺肺n(一)生理功能肺主宣发肃降 指肺气具有向上向外的宣发布散和向内向下的清肃下降的运动特点。肺的任何生理功能,都是通过肺的宣发肃降运动完成的,表现在:1宣发肃降呼吸之气(宣 发 浊 气,肃 降 清气),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和清洁。2宣发肃降水液,完成通调水道功能。3宣发肃降水谷精微布散全身。4宣发卫气。1肺失宣降,呼吸异常。2肺

9、失宣降,水道失于通调。3肺失宣降,影响气血运行。主气司呼吸 指 人 身 之气 为 肺 所主,包 括主 呼 吸 之气 和 主 一身 之 气 两个方面。1主呼吸之气:肺司呼吸,吸入清气,呼出浊气,完成体内外气体的交换。2主一身之气:其一,吸入清气与谷气结合生成宗气;其二,一呼一吸,一宣一降,调节全身气机。1肺失宣降,呼吸异常-呼吸不畅,咳喘等症。2宗气生成不足-少气懒言,声低气怯,呼吸无力,体倦乏力。肺通调水道指肺的宣发肃降对体内水液的输布排泄有疏通和调节作用。1肺气宣发:水液向上向外输布,外达皮毛,经汗孔排出为汗。2肺气肃降:水液向下向内输布,经肾生成尿液,下输膀胱,排出体外。肺失宣降,水道失于

10、通调-水液输布,排泄障碍。如:痰饮,无汗,少尿水肿。肺 肺朝百脉指全身的 血 液都要通过 经 脉汇聚于肺,经肺的呼吸 作 用进行气体交换,然后再通 过 经脉,输送 到 全身。肺朝百脉,助心行血。肺失宣降,血 行 障 碍(血脉瘀滞)-咳嗽气喘,心悸胸闷,唇舌紫暗。肺肺主治节指肺具有协助心对全身起着治理调节作用。1主呼吸运动。2调节全身气机。3辅心行血。4调节水液输布与排泄。肺肺n(二)在体,窍,志,液关系n1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皮即皮肤,毛即毫毛。皮毛为一身之体表,依 赖于肺所宣发的卫气和津液的温养,润泽,为 机体抵抗外邪侵袭的第一防线和屏障。肺的生理功能正常,皮毛得养,则皮肤致密,毫毛光泽,抵

11、御外邪能力强。若肺气虚弱,皮 毛失养,腠理不密,则皮肤毫毛枯槁,抵御外 邪能力低下,另一方面,外邪侵入肌肤,易内 舍于肺,引起咳喘等症。肺n肺与皮肤的关系主要表现于下面两方面:n1 肺具有宣发卫气和津液以营养皮肤的作用。n 皮肤的营养与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有关,但必须依赖肺气的宣发作用,才能使养料到达体表的皮肤。肺n肺与皮肤的关系主要表现于下面两方面:n2 汗孔排泄汗液有协助肺排泄废物的作用。n 汗孔为汗腺直接开口于皮肤表面的一端。汗孔排泄汗液,有调节体温的作用,同时也排出部分代谢废物。汗孔排泄废物与肺的呼出浊气排泄废物,有其共通之处,所以把汗孔又称为“气门”,所以说肺主皮毛。肺肺 2肺开窍于鼻

12、 肺主呼吸,而鼻为呼吸道的最上端,肺 通过鼻与自然界相通,故开窍于鼻。3肺在志为悲 4肺在液为涕 涕,指鼻涕,由肺津上注于鼻所化。脾脾n(一)生理功能生理 功能 含 义 生理意义 病理意义 脾 主 运 化 指脾有对饮食物进行消化,吸收其精微 和 水液,转输至心肺而输布全身的功能。1脾主运化:包括对饮食物的消化,营养物质的吸收,以及转输至心肺三个环节(或叫三个阶段)。2运化内容包括:(1)运化水谷精微(2)水液两个方面。因为其关系到人体的营养物质代谢和水液代谢,为气血津液化生之源,故脾为后天之本。3脾主运化主要是脾气的作用,因此,运化功能正常称为脾气健运。1脾失健运-腹胀,便溏或完谷不化,食欲不

13、振(消化吸收不良)。2脾失健运,水湿停滞-痰饮,水肿(水液代谢失常)。脾主升清升,上升。清,指水谷中的精微物质。脾主升清,指脾将吸收的水谷精微上输心肺,化生气血,营养全身的作用。升清功能 正 常则能:1吸收并转输精微,化 生 气血,营养全身,以维持生 命 活动。2固摄内脏,使内脏保 持 恒定位置。1脾不升清-腹胀,腹 泻,头昏,目眩。2脾气下陷-内脏下 垂,久泄,脱肛。主统血指脾有统摄血液在脉内运行,不使其逸出脉外的功能。脾统血是脾气的固摄作用,脾气旺盛,能统摄血液而不发生出血。脾气虚弱,不能摄血-便血,尿血,崩漏,皮 下 出 血等(脾 不统血)。脾脾脾n(二)在体,窍,志,液n1脾主肌肉,四

14、肢 脾主肌肉及四肢,是指人体肌肉的丰满健壮和 四肢的正常活动,皆与脾的运化功能密切相关。脾气旺,运化有权,饮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能正 常吸收并输送到全身以濡养四肢肌肉,使它们 强壮有力。临床上,对于一些慢性脾胃病导致 的营养不良,肌肉消瘦,四肢倦怠等症,以及 某些重症肌无力和周期性麻痹患者,使用健脾 益气助阳等方法治疗,收到很好疗效。脾脾n(二)在体,窍,志,液n2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而舌主味觉,故脾 开窍于中包括食欲和口味两个方面。临床上,脾气健旺,则食欲旺盛,口味正常。脾失健运,则食欲不振,口淡乏味。脾气 胃湿热,则口甘口腻,脾有伏热,循经上蒸可口疮口糜。口唇色泽可反

15、应气血盛衰,脾为生化之源,故唇为脾的外华所在。脾脾n(二)在体,窍,志,液n3脾在志为思 思虑过度,可使脾气郁结而不升,影响 脾运化升清功能。开始时不思饮食,脘腹胀闷,甚至出现头晕目眩,心悸气短,失眠健忘等心 脾两虑的症状。n4脾在液为涎 涎为口的津液,俗称“口水”。肝肝n(一)生理功能生理 功能 含义 生理意义 病理意义 肝 主 疏 泄 疏泄就是疏通畅达。肝主疏泄,是指肝具有保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的作用。主要表现在:1调节情志活动-气机调畅,脏腑气血平和,心情开朗,不易郁怒。2促进消化吸收-调畅脾胃气机,分泌排泄胆汁功能正常,消化吸收正常。3维持血液运行-气行血则行。4协助水液代谢-气行血则行

16、(调畅三焦气机)。5调节月经-血液充盈胞宫,调节月经,妊育胎儿。6疏泄精液-男子精液排泄通畅有度。肝失疏泄,气机失调的主要表现有:1精神情志改变-肝气抑郁,性情孤僻,郁闷不乐,多疑善虑;肝气亢奋,急躁易怒。2消化吸收障碍-(1)肝胃不和:脘腹胀痛,嗳气,呃逆,泛酸。(2)肝脾不和:腹胀,腹泻。(3)肝胆不调:胁肋胀痛,口苦,消化不良,黄疸。3气血运行障碍-(1)气逆血溢而出血;(2)气滞而血瘀。4水液代谢失常-气滞则水停,形成痰饮,水肿。5疏泄失常-女子月经不调,男子精液排泄不畅或失调。生理 功能 含义 生理意义 病理意义 肝 藏 血 肝 有 贮藏 血 液和 调 节血 流 量的作用。1贮藏血液

17、-(1)濡养肝脏,制约肝阳;(2)防止出血。2调节血流量-随着机体的活动量而调节血流量,维持相关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1肝不藏血-出血。2肝(藏)血不足-头昏,目眩,肢体麻木,乏力,妇女月经量少色淡,甚至闭经。肝肝n(二)体,窍,志,液n1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 (1)筋即筋膜,常附着于骨而聚于关节,是 联系关节,肌肉,与肢体运动有关的组织。肝 主筋是因为筋的赖于肝血的滋养,才能充分发 挥其收缩和弛张的功能。由于肝主筋,与肢体运动有关,故临床上将肢体麻木,抽搐,震颤,肌肉跳动,手足蠕动等一系列筋脉功能失常的表现都称为“肝风内动”。(2)爪,包括指甲和趾甲,是筋的延续。“爪为筋之 余。”爪甲亦赖于肝

18、血的营养,肝血充足,则爪甲坚韧,红润光泽。若肝血不足,则爪甲萎软而薄,甚至变形,易于断裂.。肝肝(二)体,窍,志,液 2肝开窍于目 理论依据:(1)视觉有赖于肝血的滋养。(2)肝的经脉直接连于目。(3)肝的病变可反映于目:肝经风热目赤痒痛。肝火上炎目赤生翳。肝阳上亢头目眩 晕。肝风内动目斜上视。3在志为怒 突然大怒或经常发怒,易损伤肝脏。4肝在液为泪 泪从目出,肝开窍于目,故泪为肝之液。肾肾(一)生理功能 1 肾藏精来源于父母的生殖之精先天之精 滋 充 肾精 助 养 来源于水谷等精微物质后天之精 肾精来源示意图肾精来源示意图 生理 功能 含义 生理意义 病理意义 肾 藏 精 精 是 构成 人

19、体和 维 持人 体 生命 活 动的 基 本物质(又叫精气)肾 藏 精是 指 肾具 有 封藏 精 气的作用。肾精主要作用:1主生长,发育:肾中精气是机体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人的生,长,壮,老,巳的自然规律,与肾中精气盛衰密切相关。2主生殖:肾中精气充盈到一定阶段产生天癸而主生殖。(天癸是具有促进人体生殖器官发育成熟并维持机体生殖机能的作用的精微物质。)3化生肾阴肾阳:肾阴肾阳是人体阴阳的根本。调节全身阴阳平衡。肾阴滋润各脏腑之阴,肾阳温煦各脏腑之阳。4生髓充脑:肾精生脑髓。肾精充足,脑髓充满,耳目聪明,思维敏捷,记忆力强。5化血:精化为氤,精足血亦足。1肾中精气不足-婴儿生长发育不良或迟缓;成人

20、早衰。2肾精亏虚-生殖器官发育不良,性机能减退,男女不育症。3肾阴不足-阴虚内热病变;肾阳不足-阳虚生内寒病变。4肾精亏损,脑髓空虚-头昏耳鸣,思维迟纯,记忆力减退。5肾精亏虚-血虚。生理 功能 含义 生理意义 病理意义 肾 主 水 是指肾具有主持和调节人体水液代谢平衡的作用。(包括两方面:1整个人体的水液代谢由肾主管。2肾脏本身对水液的输布和排泄作用。)肾主水的作用,亦称为肾的气化作用,包括对水液的分清泌浊和司开合两个方面。(分清泌浊指在肾的作用下,将水液之清者有用的和水液之浊者无用的分别开来。司开合:开,张开,即排泄作用;合,闭合,即固摄作用。水液在肾中被分清泌浊后,合则使清者上升,固摄体

21、内;开则使浊者下降,排出体外。)肾对水液的气化作用,主要是通过肾阳,肾气的作用完成的。在肾主水的作用下,完成人体水液的输布和排泄,保持水液代谢平衡。肾阳气虚弱,气化失司,开合失常-水液代谢障碍,或尿少,水肿,或尿多尿频。生理 功能 含义 生理意义 病理意义 肾 主 纳 气 指肾有摄纳肺所吸入的清气,防止呼吸表浅的作用。保证体内外气体的正常交换。肾主纳气是肾的封藏作用在呼吸运动中的具体体现。肾气充足,纳气正常,则能助肺吸气,防止呼吸表浅,保证呼吸运动正常。肾气虚弱,摄纳无权-呼吸表浅,呼多吸少,动则气喘(肾不纳气)肾肾n(二)在体,窍,志,液的关系 1肾主骨生髓,其华在发 髓有骨髓,脊髓,脑髓之

22、分,三者均由肾精所化 生。骨髓居于骨腔中,有促进骨骼生长发育的作用,所以说肾主骨生髓。发的生长有赖于精和血的滋养。肾藏精,肝藏血,精血又可互化,故发的生长与肾精,肝血的盈亏有关。2肾开窍于耳和二阴 3肾在志为恐 4肾在液为唾第三节第三节 六腑六腑n六腑,即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的总称。第三节第三节 六腑六腑 一、胆生理功能:1贮藏和分泌胆汁。胆汁由肝之余气所化生。贮藏于胆。在 肝的疏泄功能作用下,随着消化的需要,将 胆汁排于小肠,参与饮食物的消化。2主决断。(1)是正常的决断能力,即能完全控制自己 的意识和动作。(2)防御消除某些精神刺激的不良影响。第三节第三节 六腑六腑 二、胃(一)

23、生理功能:受纳和腐熟水谷。即胃有接 受,容纳饮食物,并对食物进行初步消 化。(二)生理特点:胃以降为和。即饮食物入胃 后,经胃初步消化,必须下行小肠。胃 必须保持通畅,下降的运动状态。(三)病理:胃失通降纳呆(食欲不振)胃气上逆嗳气,呕吐第三节第三节 六腑六腑n三、小肠 生理功能:1.受盛化物。受盛:小肠接受,贮盛经胃初步消化的饮食物。化物:消化饮食物。消 2.泌别清浊。分别 水谷中的精微吸收 化 水谷中的糟粕 大肠 吸 水液 膀胱 收 第三节第三节 六腑六腑 四、大肠生理功能:传化糟粕。即在传导过程中,吸收 食物残渣中的水液,形成粪便,排 出体外。五、膀胱生理功能:贮藏和排泄尿液。全赖于肾的

24、气化 功能。六、三焦生理功能:1.运行元气。元气藏于肾,通过三 焦运行全身。2运行水液的通道。水液代谢调节机制:水液代谢调节机制:1体内的水液,来源于胃的受纳,经脾的运化将其精微(称之为清)上输到肺。肺中之水液为清,经肺的代谢,分为清中之清和清中之浊两部分。而清中之清者,由肺的宣发作用或敷布到皮毛,肌腠,其代谢产物(废液)变为汗液排出体外;或贯注心脉,输布全身,以濡养脏腑组织。其精中之浊者,经肺的肃降,下归于肾。归肾的水液为浊,通过肾的气化作用,分为浊中之清和浊中之浊两部分,其浊中之清者,复归于肺,其浊中之浊者,下渗入膀胱而为尿。在肾的开合作用下,膀胱将尿液贮存支一定程度而及时排尿。水液代谢调

25、节机制:水液代谢调节机制:2小肠主液,大肠主津:小肠将经胃初步消化 的水液,进一步消化,吸收其中的精微部分,再由脾经肺输布全身。大肠适当地吸收一部分 小肠所送的糟粕中的水分。中医把小肠,大肠 这一部分功能常统属于脾。3三焦是水液运行的通道:三焦为管理全身水 液运行的器官。肺居上焦,脾居中焦,肾居下 焦。所以肺,脾,肾调节水液代谢的作用又总 称为“三焦气化”。综上所述,水液代谢与肺,脾,肾,三焦,小肠,大肠,膀胱有关,而肺的宣肃,脾的转 输,肾的气化是调节水液代谢的中心环节。肺肺 宣发 皮肤(汗)润养各脏腑(津液)清中之清 清 浊 中 中 水液 口 胃胃 脾脾 之 之 三焦是 饮食 浊 清 水液

26、 小肠小肠 分清(气化)运行 泌浊 (肃降)的通道 大肠大肠 再吸收 水份 肾肾 粪便(气化)浊中之浊 膀胱膀胱 水液代谢过程表水液代谢过程表 第四节第四节 奇恒之腑奇恒之腑 奇恒之腑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等六个脏器。它们在形态上多属中空而与腑相似,但在功能上不是食物消化排泄的通道,而且又贮藏精气,与脏的生理特点相似,所以称为奇恒之腑。奇恒之腑无表里关系,无五行配属,与奇经八脉有联系。第四节第四节 奇恒之腑奇恒之腑 一、脑生理功能:1 脑主精神思维。中医学将其生理病理 统归于心而分属于五脏.2脑主感觉运动。以心,肝,肾涉及到 脑的功能最多。二、女子胞(子宫,胞宫)生理功能:1 主司月经

27、。2孕育胎儿。第五节第五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脏腑之间的关系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一)心与肺 1生理:心与肺的关系,主要是心主血,肺主 气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关系。“气为血之帅”,气的推动作用促进血液运行。“血为气之母”,气的输布要靠血的运载。宗气积于胸中,有贯心脉以籍气血,走息道而司呼吸功能,因此加强了心与肺之间的联结作用。第五节第五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脏腑之间的关系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一)心与肺 2病理:肺气虚,宗气不足,运血无力 心血瘀阻 面唇青紫,胸部刺痛。心气不足,血运不畅 肺失宣降 胸闷,咳喘等症。第五节第五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脏腑之间的关系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二)心与脾生理:主

28、要反映在血液的生成和运行方面。1血液的生成方面:脾运化功能正常,血液化生功能旺盛,血 液充盈,心有所主。2血液的运行方面:心为运血原动力,脾统血,保证血液正常 运行。第五节第五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脏腑之间的关系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三)心与肝 主要反映在血液运行及精神情志方面:1血液运行:心主血,肝藏血。心血充盈,心 气旺盛,血行正常,肝才有血可 藏;肝藏血充足,并能调节血流 量,则有利于心推动血行。2精神情志:心主神志,与肝主疏泄相关。心神正常,则有利于肝主疏泄;肝主疏泄正常,调节情志活动,有利于心主神志。第五节第五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脏腑之间的关系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四)心与肾 心与肾的关

29、系,主要为“心肾相交”关系,又叫“水火即济”。心属火,位于上焦,肾属水,位于下焦,心火下降于肾,温煦肾阴,使肾水不寒,肾水上济于心,滋助心阴,制约心火,使之不亢。从而使心肾的生理功能协调平衡。第五节第五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脏腑之间的关系n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n(五)肺与脾主要反映在气的生成和津液的输布代谢上。1气的生成:所以肺的呼吸功能与脾的运化功能是否健全与气的盛衰密切相关。主要依赖 肺的呼吸功能-肺吸入自然界清气 气的主要物质 脾的运化功能-脾吸收水谷精微 基础。第五节第五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脏腑之间的关系n(五)肺与脾 2津液的输布代谢上:肺的宣发肃降以通调水道,使水液正常的输布与排泄。二者

30、相互协作,以 脾的运化水液作用,保证水液代谢正常。使水液正常地生成与输布。第五节第五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脏腑之间的关系n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n(六)肺与肝主要反映在气机调节方面。肺气以肃降为顺 一升一降,使全 肝气以升发为顺 身气机得以调畅。第五节第五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脏腑之间的关系n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n(七)肺与肾 生理上:1水液代谢:肺主通调水道(为水之上源)二者协调,使水液 肾主水(为水之下源)正常输布和排泄。2呼吸运动:肺主气,司呼吸(为气之主)相互配合共同 肾主纳气(为气之根),完成呼吸运动。维持呼吸深度 3 金能生水,水能润金。(肺肾阴液相互资生)。病理上:肾精不足,摄纳无权,气浮

31、于上 肾不纳气,表现为 肺气久虚,累及于肾 呼多吸少,喘。第五节第五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脏腑之间的关系n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八)肝与脾 表现于消化功能和血液运行方面。1消化功能:生理: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肝可调畅气机,分泌胆 汁,协助脾的运化;脾气旺盛,运化正常,有 利于肝的疏泄。病理:肝气犯脾 2血液运行:生理:肝藏血,可调节血流量;脾统血可防止血逸出 脉外。二者协同,维持血液正常运行。病理:脾虚,气血化生不足可导致肝血不足。第五节第五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脏腑之间的关系n(九)肝与肾1肝肾精血相互化生。肝藏血,肾藏精,精血相互资生,相互转化,所以称肝 肾“精血同源”。n2肝肾阴阳相互滋生,相互

32、制约。生理:肝的阴阳与肾的阴阳相互滋生,相互制约,维持肝 肾阴阳的充足与协调平衡。病理:水不涵木:既肾阴不足不能滋养肝阴,肝阴虚,不能 抵制肝阳而使肝阳上亢。肝阴不足影响肾阴使之亦亏虚肝肾阴虚3疏泄与封藏,二者相互制约,相互为用。肝主疏泄,使肾的封藏开合有度;肾主封藏,可制约肝的疏泄太过,从而使女子月经和男子泄精的功能保持正常。第五节第五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脏腑之间的关系(十)脾与肾1先后天之间的关系上 肾藏精,源于先天,主生长发育生殖,为 先天之本;脾运化水谷精微,化生气血津液,为后天之本;二者互相资生,互相促进,为人 体生命的根本。2水液代谢方面 脾运化水湿的功能依赖肾阳的温煦,肾主 水的功

33、能有赖于脾气的协同,二者相互协同,保证水液代谢正常。第五节第五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脏腑之间的关系n二、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脏与腑之间的关系是阴阳表里的关系。五 脏配五腑,脏属阴,腑属阳,阴主里,阳主表。这样一脏一腑,一阴一阳,一表一里相互配合,形成了脏腑之间密切关系,称为“脏腑相合”。每一对脏腑之间,结构上有经脉相互络属。生 理上,相互为用,相互协调;病理上,相互影 响。第五节第五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脏腑之间的关系(一)心与小肠 生理:通过经脉相互络属。病理:心火可下移小肠尿少,尿热 赤,尿痛 小肠有热循经上炎于心心烦,舌赤,口舌生疮第五节第五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脏腑之间的关系(二)肺与大肠 生理:肺

34、气肃降,有助于大肠传导功能发挥;大肠传导正常,有助于肺的肃降。病理:大肠实热,腑气不通-肺失肃降-胸满,咳喘(治哮喘用通腑气法,加 缓泻药,促进肺气肃降。)肺气不降,津液不能下达大便干燥 肺气虚,推动无力大便干燥第五节第五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脏腑之间的关系 (三)脾与胃 生理:二者运纳协调,升降相因,燥湿相济。脾主升清,主运化,以升为调;脾为脏,属阴,喜燥而恶湿;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以降为顺;胃为腑,属阳,喜润而恶燥,二者相互协调,使消化吸收功能正常。病理:脾为湿困,运化失职,清阳不升则影响胃的受纳功 能,可见食少,恶心,腹胀;食滞胃脘,胃失和降则脾不升清临床病人可见腹 胀,泄泻。第五节第五节 脏

35、腑之间的关系脏腑之间的关系(四)肝与胆 胆汁的正常排泄依赖于肝的疏泄功能。第五节第五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脏腑之间的关系n二、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五)肾与膀胱 生理:膀胱的贮尿和排尿功能,依赖于肾的气 化功能。肾气充足,则固摄有权,膀胱 开合有度,从而维持水液的正常代谢.病理:肾气不足,固摄无权,膀胱开合失度,小便不利,甚至癃闭(点滴全无);遗 尿(神志不清时);尿失禁(清醒时)。老年人肾中精气衰弱,可见尿失禁等小 便异常现象。(金匮肾气丸)第五节第五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脏腑之间的关系n三、六腑之间关系 六腑以“传化物”为其生理特点,其主要表 现在消化,吸收,排泄三个方面。因此,六腑 之间的关系,也主要是体现在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过程中的相互协作,相互为用关系。第五节第五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脏腑之间的关系n三、六腑之间关系胃:受纳腐熟水谷食物初步消化 胆:贮存排泄胆汁以助消化吸收 消化 小肠:受盛化物进一步消化 泌别清浊吸收精微 大肠:吸收水分 吸收 排泄大便 排泄 膀胱:贮尿,排尿 三焦:水谷之道路(概括消化,吸收,排泄过程)六六腑腑之之间间关关系系示示意意图图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