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千户苗寨考察报告

上传人:回**** 文档编号:123305944 上传时间:2022-07-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西江千户苗寨考察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西江千户苗寨考察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西江千户苗寨考察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西江千户苗寨考察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江千户苗寨考察报告(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篇一:贵州西江千户苗寨考察报告考察报告内容: 姓名: 学号:班级:指引教师: 艺术与文化传播学院 .6.24 - .6.30前言:通过这次,可以说是对我们人生很故意义的一次艺术考察,使我在诸多方面均有了不同限度的结识和提高。看着西江千户苗寨的人们的每一件每同样艺术品让我是那么的沉浸与流连忘返,为什么苗族人能发明出令世人为之赞叹的传奇?我有时在想,少数民族除了有自己的历史文化,有自己的神话和传奇,让世界为之赞叹的还是什么?苗族之都西江千户苗寨,这里有喜欢的风景,这里有喜欢的文化习俗,这里更有喜欢的人!感受原汁原味的风俗文化,领略到苗家人几千年来保存完好的生活习俗。专业考察,是通过亲身体验和观测,

2、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提高审美、拓展知识面。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中收到启示,学习前人的老式智慧;从现代设计的案例中,实际体会设计人员所应具有的基本素质规定,以培养自己的观测能力、分析能力、体现能力、设计能力,以及和专业有关的综合素养,诸如自立意识、沟通技巧、团队精神。雷公山体现了“自然美”的主旨。始终以来我都觉得现代设计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都是为人服务的。人的需求决定着设计,现代人们越来越注意的生活的品味,舒服性,人文环境等周边环境。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人们需要远离都市的喧嚣,外出旅游放松心情过一过日子,但是住在山林野趣的时候,享有大自然的时候就觉得太寂寞了就想到市井繁华中享有物质生活。在当

3、今这个生存压力很大的社会中,人们更需要亲近大自然。 西江千户苗寨领略人文,雷公山领略自然。一、考察时间、考察地点考察时间:6月24日至6月30日 考察地点:贵州西江千户苗寨、苗峰雷公山二、考察见闻所感西江千户苗寨从贵阳出发,途径足足四个多小时我们终于到了我们的第一种目的地贵州西江千户苗寨。下车后我们就看到了西江千户苗寨的们,门口的西江苗寨人有她们古老的方式欢迎者我们的到来,她们载歌载舞,她们热情好客。西江苗族最早约在西汉汉文帝时迁徙到这里的,距今也有1800近年的历史了,因此西江苗寨也可以叫做千年古寨。在距今640年到670年就形成了如今两座山头的建筑规模。西江另称千户苗寨,由于到目前为止,西

4、江已有1285户人家,接近6000余人生活在这里,皆为苗族。在西江最引人注目的是座座吊脚楼依山而建,鳞次栉比,次第升高,气势磅礴,实为山区坡地房屋建筑的典型,堪称建筑艺术瑰宝。西江千户苗寨以其建筑群规模庞大、建筑风格独特而闻名于世。这里是中国最大的苗寨,也是全世界最大的苗寨。西江苗寨的吊脚楼,全是木质构造,不用一钉一铆,除少数盖杉木皮外,全是一色青瓦。吊脚楼的脊梁顶用瓦块砌成“龙脊”图案,两头翘角,中间饰以“龙宝”,远远看去就像一只欲飞的雄鹰。 在西江的吊脚楼中,一般会分为三层木楼,房子的第一层是寄存生产工具、关养牲口的;第二层是住人,中间是客厅,两侧为厢房、卧房。第三层是贮存粮食、饲料等生活

5、资料。苗族民居在建筑上最大的特点是在吊脚楼二楼宽阔明亮的走廊上,有一种曲型栏杆,因苗族妇女们喜欢在此梳妆打扮、刺绣,因此把它又叫做“美人靠”,苗语叫“豆安息”。苗寨都是依山建的,一来是由于苗族先民是一种团结合伙的整体,聚居在一起便于互相呼应,好汇集在一起抵挡外来侵害,有事呼之快篇二:西江千户苗寨调查报告学院:贵州大学职业技术学院 专业:旅游管理 姓名:穆焱红学号:100487班级:旅游师101 实习地点:西江千户苗寨 指引教师:宋晓虹了成绩:西江千户苗寨旅游资源调查报告穆焱红(贵州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 旅管101)1. 前言调查时间:10月12日10月13日调查地点:贵州西江千户苗寨目的:通

6、过本次教学实践,理解西江千户苗寨的资源特性,资源组合状况,旅游现状。2. 调查点状况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东北部的雷公山麓,距离县城36km,距离黔东南州州府凯里35km,距离省会贵阳市约260km。由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西江有远近闻明的银匠村,苗族银饰全为手工制作,其工艺具有极高水平。西江是一种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完整的地方,是领略和结识中国苗族漫长历史与发展的首选之地。西江牯藏节、苗年,闻名四海,西江千户苗寨,一座露天博物馆,展览着一部苗族发展的史诗,成为欣赏和研究苗族老式文化的大看台。西江千户苗寨所在地

7、形为典型河流谷地,清澈见底的白水河穿寨而过,苗寨的主体位于河流东北侧的河谷坡地上。千百年来,勤快勇敢的西江苗族同胞在这里日出而耕,日落而息,在苗寨上游地区开辟出了大片的梯田,形成了浓郁的农耕文化与优美的田园风光。由于受耕地资源的限制,生活在这里的苗族居民充足运用这里的地形特点,在半山建造独具特色的吊脚楼,上千户吊脚楼随着地形的起伏变化,层峦叠嶂,鳞次栉比,蔚为壮观。这里的苗族居民根据自己的信奉和习俗,在每个村寨的坡头都种植了成片的枫树林作为护寨树,成为本地重要的自然景观之一。除了自然旅游资源,西江也有丰富的 人文旅游资源,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化。西江人民居住的建筑具有非常鲜明的民族特色,以木质的吊

8、脚楼为主,鳞次栉比,错落有方,为穿斗式歇山顶构造。分平地吊脚楼和斜坡吊脚楼两大类,一般为三层的四榀三间或五榀四间构造。底层用于寄存生产工具、关养家禽与牲口、储存肥料或用作厕所。第二层用作客厅、堂屋、卧室和厨房,堂屋外侧建有独特的“美人靠”,苗语称“阶息”,重要用于乘凉、刺绣和休息,是苗族建筑的一大特色。第三层重要用于寄存谷物、饲料等生产、生活物资。除了吊脚楼外,风雨桥也是西江千户苗寨的重要建筑之一。出于改善村寨风水条件和以便居民生活考虑,多数苗寨都在自己村寨附近建有风雨桥,以关风蓄气和挡风遮雨。西江此前有风雨木桥,重要有平寨通往欧嘎的平寨风雨桥和南贵村关锁整个西江大寨风水的南寿风雨桥。由于是木

9、质构造,几经修复又被洪水冲毁。目前西江修建的风雨桥有五座,是连接大寨和西江中学的弓形水泥风雨桥、主道一号弓形水泥风雨桥、连接大寨对面的也薅寨二号及四号弓形水泥风雨桥、连接南贵弓形水泥风雨桥,由于此前的风雨桥的建造属全木式构造,容易被大水冲毁,现所修建的风雨桥全采用水泥和木材的混合构造,使得风雨桥的坚实性和抵御洪水的能力大大增长。3. 调查体会及收获西江千户苗寨以其独特的民风民俗吸引着大量的海内外游客,旅游人数众多,从我们这次去西江看到哥斯达黎加的民间艺术表演团队中可以看出西江的魅力可见一斑,体现了西江千户苗寨的民族文化的吸引力。篇三:贵州西江千户苗寨旅游资源调查报告贵州大学实习报告专用纸学院:

10、职业技术学院 专业:旅游管理姓名: 学号:班级: 实习性质:教学实习 实习地点: 雷山西江千户苗寨指引教师: 宋晓虹 成绩:社会报告贵州西江千户苗寨旅游资源调查报告贵州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1. 前言10月12日,为了更好的理解西江苗寨的古镇历史和民俗文化,为古镇的发展提出建议和设想,旅游师101全体同窗与两位教师驱车前去位于贵州省凯里市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四小时车程过后,我们终于达到了这个风景秀丽令人如此如醉的苗寨古镇,启动了我们为期两日的路程。2. 调查点状况西江位于凯里的东南,从雷山路口折向东北,是凯里周边规模最大的苗寨,约有1000多户人家,因此称为“千户苗寨”。苗寨的房屋大多是木吊脚

11、楼,都是用枫木搭成,依山势向两边展开,暗红色的枫木板壁在夕阳照射下一片金黄,如果游客秋天来此,可看到屋前屋后的巨大枫木红叶片片,丰收的景色真的很美.西江尚有远迎闻名的银匠村,银饰制作巧夺天工。西江千户苗寨姑娘的挑花刺绣,制作相称精美西江每年的苗年节、吃新节,十三年一次的牯藏节等均名扬四海。一座露天博物馆,展示着一部苗族发展的史诗成为欣赏和研究苗族老式文化的大看台。3. 具体调查内容我们通过这两日的游玩和考察,不管是闲逛在古镇街头,购买古镇刺绣特产,吃长桌宴,喝苗家米酒,听苗姑娘唱祝酒歌,夜幕来临时登上观景台瞭望古镇美景,晚上与三五好友跳舞狂欢,在吊脚楼里一觉睡到天亮,每一种玩法都各有各的趣味。

12、我们身在其中,身临其境的感受苗寨的独特氛围,游玩的同步也注意到西江苗寨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和问题。1别无选择,发展是西江苗寨唯一的出路从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来看,西江保持它的原生态是最佳的,可是西江不仅仅是个只有物质构成的村寨,它是由人构成的,因此我们不得不站在人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保护的是一种活生生的代代相传的文化形态,社会在发展,西江人民也需要发展。因此旅游开发必然成为西江人民发展的需要。旅游师把双刃剑,固然有许多的缺陷,但却也是西江必然要面临的选择。从前的西江还是农耕民族,以种植水稻为主,基本可以自给自足,但是目前,由于外出打工面对社会的人越来越多,受到外界的诱惑也越来越多,

13、对钱财的需求也加大。那么钱从哪里来,很明显,发展旅游业是增进西江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也似乎是西江人民致富的必然途径。西江是声名显赫的名镇,有一千多户人家,极具旅游价值。2保护老式文化是西江旅游发展的前提那么到西江究竟要看什么,西江的自然风光自身就是很美的,贵州冬无寒冷夏无酷暑气候宜人,开车通过雷山梯田也是十分震撼。但是西江的民俗风情更美,多种各样的苗族风情诸如建筑,服饰,银饰,刺绣,蜡染齐聚一堂。最值得一提的是规模宏大的苗族建筑,第一次见到的话一定会被这样粗犷古朴纯美大方的成片建筑盛景震撼!它不是孤零零的一座,而是和大自然融为一体,小径,菜地,堡坎,草树穿插在寨子间的缝隙中。西江的美正是美在它

14、的古朴自然,它作为旅游资源的魅力也正在于此,因此,西江旅游发展的前提是保护好老式的民族文化。4. 调查体会及收获10月12日,在宋晓红教师和罗健教师的领导下,我们来到了西江千户苗寨,进行了两天一夜的旅行。我们不只是游玩,还是带着任务来的,对于西江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发展,我们也有自己的某些见解。西江旅游资源丰富人们均有所耳闻,那么在这次游玩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哪些西江在旅游开发中的问题呢?1旅游纪念品独特性不够全国西南地区不止贵州有苗寨,广西云南湖南四川均有,那么为什么我们非要来到西江呢?除了风景需要有足够的独特性,旅游纪念品和宣传品也十分重要。独特的纪念品是宣传景区最佳的载体和工具。在西江,青岩等

15、等许多古镇我发现许多旅游纪念品都是反复的,银饰都是那些银饰,乐器也是那些乐器,照相的景点也基本差不多,还好西江有银饰村,否则就要和万千古镇的银饰混为一谈了,我们需要旅游纪念品可以让游客过目不忘,极富纪念意义,在馈赠亲友的时候显得别致大方同步又为景区获得较好的宣传效果,吸引更大更多的客源。因此我觉得西江的旅游纪念品应当用心打造,争取让人不仅仅是眼前一亮,甚至要久久不能忘怀。2现代化娱乐设施对老式民俗风味的冲击过大在西江的夜晚,我们很近年轻人选择了酒吧和ktv等都市气息浓厚的娱乐场合,当时只图热闹好玩,回来后仔细想想,又觉得有些不当当。西江贵重就贵重在它的古朴静谧,而许多酒吧k歌房的存在却使古镇的

16、夜晚变得喧闹不堪,苗家米酒是一种会客礼仪,但是绝不是要人贪杯大醉。我们来到古镇,或许应当抛却繁华都市的喧闹,静静享有古镇的宁静就好,那些太过现代的东西,究竟是和古镇的气质不搭配的。3古镇氛围的营造不够为什么同样是古镇,同样规模宏大历史悠久,丽江就能受到无数人的追捧?我们西江在旅游资源方面绝对不比任何地方差,只是在旅游开发之后,原本浓郁的古镇气质被不知不觉的冲淡了,西江要怎么做才干让游人不仅是走马观花,而是真正想要居住在本次好好感受古镇风情,留连忘返呢?这也是个值得众人思考的问题。4旅游项目不够多样化除了逛,吃,住,喝,买,尚有无什么别的旅游项目能让游客发自内心的感受苗族的风情呢?要想回绝走马观

17、花的游人如织,打造真正宜居令人向往的世外桃源,还需要开发更多更丰富的项目让游客深刻的感受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5门票收费太高西江的门票是100元一种人,这个价格还是有些高了。应当回绝用门票发明收益的景区经营模式,把目光放长远某些,用其她更精彩的旅游项目刺激旅游消费,门票价格则可以合适调低,把景区的门槛调低,反而可以刺激更多的人来到景区,发明更多的收益。如何运用西江丰富的旅游资源,建造一种为旅游者可以流连忘返的西江苗族生态旅游呢?我在这里提出某些建议:1. 让游客深刻感受苗族文化。西江是全国最大的苗寨,让游客感受苗族文化是西江旅游的卖点之一。苗族文化大体分为显性和隐性部分。显性就是很明显可以感受到

18、的,例如服饰、歌舞、建筑等。隐性即是游客从表面上感受不到的,例如苗族尊老爱幼的伦理道德观念、苗族宗教的象征符号等等。为了使游客可以感受到苗族独特的文化内涵,既要让游客感受显性文化,也要将其隐性文化赋予其形式,让游客真正地理解和感受。2. 让游客亲身体验苗族文化。每位游客都具有本民族固有的文化,西江在进行旅游文化建议是,应从游客固有文化的角度考虑,让游客欣赏接受体验苗族文化,例如手抓苗族喜欢吃的糯米饭,也可以让游客到一种苗族农家中参与自作酸汤鱼的全过程,让游客参与到苗族村寨的生活习俗中,这样就能满足游客体验异样生活的愿望。3. 让游客真正留念苗族文化。游客每到一种旅游地,都但愿得到几样可以留念的纪念品,这些纪念品也是一种旅游宣传品,它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到苗族村寨来旅游。固然,纪念品一定要具有特色,而不是在其她地方随处可见可买的。例如是能代表西江村寨吉祥物银饰品、刺绣、图腾,某些特有或具有象征符号的植物,可以制作成标本等等。这次的路程非常快乐,我们寓教于乐,既学到了知识,又欣赏了迷人的景色,深刻的感受到了苗家的风情和文化,远离平时生活的都市,来到这里感觉心灵得到涤荡和净化。从中,也引起了我们诸多思考,也增进了同窗之间和教师的感情,这样的机会非常难得,我在其中得到许多思考和体会,也发现我在专业知识上的局限性,下一次的社会实践,我想我们会做得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