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研究综述

上传人:回**** 文档编号:123294636 上传时间:2022-07-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贵州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研究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贵州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研究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贵州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研究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贵州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研究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研究综述(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贵州老式村落文化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研究综述 摘 要: 老式村落指民国此前所建的村落,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随着工业化、城乡化的不断发展,迅速减少,并有日益加剧的趋势。近年来,贵州省就加强老式村落保护发展工作出台专门意见,安排部署老式村落保护发展的贯彻,老式村落得到较好的保护。本文对贵州老式村落文化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研究进展进行梳理,以期对下一步在美丽乡村建设升级打造中如何保护老式村落文化有所启示。 核心词:老式村落 文化保护 美丽乡村建设 中图分类号:K878 TU982.29 文献标记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12-0356-02 老式村落,一般状况下是指形成时间较早(民国此

2、前),拥有较为丰富历史文化与自然资源,具有贵重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和经济价值的聚落形态。老式村落是农耕文明的精髓、民族文化的家园、中华子女的乡愁、多彩贵州的靓丽名片。因此,对贵州老式村落进行调查研究,不仅可以传承乡土文化和保存历史记忆,更是有助于实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现实生活需求。 一、贵州老式村落保护现状 贵州省共有426个村落进入中国老式村落名录,占全国的16.7%,在全国排名第二,仅次于云南。1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网站公示第四批中国老式村落名录,全国1602个村落列入,贵州省又有120个村落入选。同步,据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资料显示,贵州省民族村寨较多,5

3、0户以上的民族村寨约有1万余个。在国家民委发布的首批340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命名挂牌名录中,贵州省有62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入选,数量全国最多。 上世纪80年代初,贵州即着手开展村寨调查并进行保护试点工作,建立了一批露天民族民俗博物馆。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贵州省老式村落保护与运用工作进入国际化视域。“1995年,中国和挪威学者构成的课题组对贵州省民族村寨进行实地考察,拟筹建一种新型的文化机构生态博物馆。至,相继建成六枝梭戛生态博物馆、花溪镇山布依族生态博物馆、锦屏隆里古城生态博物馆和黎平堂安侗族生态博物馆,形成了独特的贵州生态博物馆群。”1但由于历史发展,贵州老式村落的分布极不均衡,大部分

4、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特别是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南、东南部分地区2,同步省内诸多市州并不重?老式村落的保护,诸多市州在美丽乡村建设时只注重形象工程,追求片面发展,对诸多村落进行统一“穿衣戴帽”,导致了村庄原始风貌的破坏。 因此,从总体而言,由于观念滞后、经费投入局限性、管理不到位、无针对性的管理保护模式等诸多方面因素,贵州省老式村落文化保护虽然获得了一定成绩,但大多数的老式村落仍然面临消灭的危险,进一步加强其保护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二、贵州老式村落的文化价值及文化保护 贵州是个多民族的省份,少数民族重要有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水族等17个,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省总人口的3

5、8%。民族的多样性,使古村落呈现出绚丽多彩的文化特性。吴正光在领略贵州古村落古韵3一文中从自然环境、历史流年、地区特点、民族特色、美丽外观、鲜明个性、丰富的内涵等方面对贵州省的古村落进行了详实的描述。吴正光觉得,形成于元明清时期的古村落,特别是少数民族村寨,如花溪青岩镇、开阳马头寨、松桃寨英、雷山西江镇、锦屏隆里、黎平肇兴村等,是贵州最具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的古村落。李晓兰在新时期贵州老式古村落的保护与传承一文中从“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观念、地方历史文化的结晶与积淀、在传承老式文化的同步还体现了一定的时代意蕴”等三个方面论述了贵州老式村落的文化价值,贵州老式的古村落深刻体现了贵州各族人民

6、的乡愁与记忆。 从目前的研究现状看来,在贵州省老式村落文化方面的研究当中,重要涉及村落文化保护和开发运用两方面。李松在多民族地区村落文化保护与社会发展的思考以贵州荔波水族村寨研究项目为例一文指出,研究者应以文化整体性的视角进入社区,充足尊重村民的自治能力和老式监督机制,在长期进一步的调查基本上与村民共同筹划社区的文化发展和保护。刘晓晓等在基于文化集体记忆的贵州雷山控拜村落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中指出贵州雷山控拜村落文化遗产保护以重建村落文化集体记忆为核心,开展村落文化记录、村落文化交流学习、鼓藏文化凝聚力调查和文化传习等保护活动,实现了民族村落“活态”遗产的动态保护,保持了村落文化遗产的生命力。罗德

7、启在中国贵州民族村镇保护和运用一文中提供了贵州民族村镇保护和实践的某些具体有效的措施,觉得应坚持“保护为主,急救第一”的方针和“有效保护、合理运用、加强管理”的政策,特别要注重民族村镇整体风貌的保护,保护文化与发展旅游相结合。燕海鸣,杜骞在社会学视野下的老式村落以贵州塘都为例一文中觉得老式村落保护自身并不是终点,而是为解决更广义上的三农问题提供一种途径,保护老式村落不仅要面向文化的保护,更是为维系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的基本秩序。蒋盈盈、王红在浅谈贵州民族村落文化景观保护与运用以花溪镇山布依族村寨为案例中提出综合性保护村落文化景观,理顺体制,形成合力,推动老式村落的可持续发展。袁承蔚等在新型城乡化

8、背景下贵州屯堡文化村落的保护与开发一文中指出贵州屯堡文化村落保护与开发需要坚持“以自组织为基本,她组织为引导,保护与开发并举,人文与生态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总途径”,特别要注意屯堡村落人文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此外,针对老式村落文化知识产权保护、老式村落文化景观和遗产保护等,均有专门的研究资料。 三、贵州老式村落文化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 “美丽乡村”的概念虽然最早源于浙江省安吉县,但从起,贵州省就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规定,夯实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实行农村危房改造,着力推广来源于遵义市余庆县的“富在农家,学在农家,乐在农家,美在农家”创立活动,特别是以来

9、全面实行“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电、小康讯、小康寨”基本设施建设六项行动筹划,打造了“四在农家”这一张亮丽的名片,唱响了“四在农家?美丽乡村”这一享誉全国的品牌。 据贵州省推动美丽乡村小康寨建设两年综述显示,“十二五”时期,仅仅是贵州的小康寨行动筹划就超额完毕目的任务,截至10月底,全省合计完毕投资75.19亿元,项目建设覆盖近2.6万个自然村寨。4李克明在贵州毕节:美丽乡村建设的成功实践与目的思考5一文中总结,近几年毕节市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至起步试点、扩点村庄整治,至持续抓了农村危房改造,至重点履行了黔西北民居改造和建设,至重点履行了“五园新村”建设,至重点推动了特色小城乡建设,至重

10、点推动了农村“两个硬化”建设,以来重点推动了通村水泥路(油)路等基本设施的建设及美丽乡村公(户)厕和垃圾池的建设试点。作为“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的发源地,遵义市通过近年努力创立,全市农民受益率达90%以上。,?市启动“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升级版创立工作,新增创立点322个。其中,按照全景域理念、4A级旅游景区原则推动33个市级精品工程建设;完毕6条高速公路沿线林业绿化美化景观通道建设,覆盖120个重要景观节点、面积为10481亩,种植花草点37个、面积达3528亩。因此,按照农业部发布的美丽乡村创立的“十大模式”,贵州美丽乡村建设的模式侧重于生态保护、环境整治、休闲旅游、文化传承这四大类。 随

11、着城乡化进程加快和新农村建设的推动,许多老式村落被湮没在现代化建设的大潮中,贵州省自然也不例外。为此,贵州省接连出台有关指引意见,专门就加强老式村落保护发展工作进行部署安排。通过近几年的不断努力,保护与发展初见成效。其中,通过大力实行“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本设施建设六项行动筹划,协助民族村寨、老式村落改善水电路、排污等基本设施,扶持发展绿色有机种养等老式产业和老式手工业,让本地群众过上有尊严的富裕生活,自觉保持老式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因此,夏月华在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做好老式村落保护工作一文中指出,如果我们可以对的解决好老式文化与现代化之问的矛盾,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做到规划有序、措施得当,将

12、保护的理念贯穿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必能使老式村落获得新的发展契机。但文红美丽乡村建设与贵州村落文化景观保护运用一文着眼于美丽乡村建设、新型城乡化等背景,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贵州省村落文化景观的保护措施及开发模式,觉得只要在技术和管理模式上创新,村落文化景观就完全可以助力美丽乡村建设。陶波则在六盘水“美丽乡村”建设与“老式村落”保护一文中从六盘水当年“老式村落”零记录的现状反思,在“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中我们应当把老式村落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纳入日程,在小城乡和乡村建设过程中拿出部分资金用于老式村落的保护建设,既留住“乡愁”,又留下文化。 综上所述,对于贵州老式村落文化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的重

13、要问题和发展思路,目前的研究已有较为清晰的的结识,但仍存在着研究区域不平衡、研究角度不全面等多种问题,如对贵州省老式村落在微观方面的研究,已有的文献重要集中在黔东南州地区,以侗寨、苗寨的研究占据了大多数,而其她集聚地研究较少6,特别是对于铜仁市、遵义市、毕节市、六盘水市等地的老式村落研究较为匮乏。此外,针对老式村落文化保护法规不完善、保护与发展体系缺失、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困难、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对老式村落文化保护的影响、人居环境改善与老式村落原始风貌变迁等问题的研究还较为匮乏。因此,还需进一步研究老式村落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点、与村民的内在关联,协调好保护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因地制宜,解决好传承和发展问题,真正在下一步美丽乡村建设升级改造过程中增进老式村落的文化保护。 参照文献 1宋江.老式村落保护与发展的贵州实践中国文物报-12-10 2佟玉权,龙花楼.贵州民族老式村落的空间分异因素 经济地理 第35卷第3期 3月 3吴正光.中国文物科学研究01期 P23-28 4贵州日报-11-28 5李克明.城乡建设10期 6何小红.贵州省老式村落研究综述合伙经济与科技15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