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表里概念辨析

上传人:jin****ng 文档编号:123264102 上传时间:2022-07-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医表里概念辨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医表里概念辨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医表里概念辨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中医表里概念辨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表里概念辨析(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医表里概念辨析中医表里概念辨析 经典经方医学网论坛首发1、中医指病在浅表和病邪入里或病在内脏的症候。 表里:是辨别病位外内浅深的一对纲领。表与里是相对的概念,如躯 壳与脏腑相对而言,躯壳为表,脏腑为里;脏与腑相对而言,腑属表, 脏属里;经络与脏腑相对而言,经络属表,脏腑属里;经络中三阳经 与三阴经相对而言,三阳经属表,三阴经属里;皮肤与筋骨相对而言, 皮肤为表,筋骨为里等。因此,对于病位的外内浅深,都不可作绝对 地理解。这里需要提出的是,表里概念虽然是相对而言的,但在具体操作时一 定是确切的。比如,所谓藏府相对的表里阴阳,并不能成为治法的操 作依据,如藏阴府阳不代表患病即是阴病与阳病的对应;

2、藏内府外, 并不代表里病和表病的对应,经脉三阳三阴的表里阴阳,仅仅是部位 的不同、俯仰作用的不同、方向的不同,治法上并不存在差异。而真 正能用的表里概念只剩下:躯壳与藏府的表里、亦即外为经脉内为藏 府的表里关系,表里定位必须是整体对举,存在唯一性和确定性,不 可以用某些局部对举来偷换概念,这样对于临床不仅无用,反而陷入 混乱。2、八纲概念下的表里: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表里是辨别疾病病位内外和病势深浅的两个纲领。是一对相对的概 念。狭义的表里,是指身体的皮毛、肤腠、经络为外;脏腑、骨髓为 内。外有病属表,内有病属里。从病势深浅上讲,表证病浅而轻,里 证病深而重;表邪入里为病进,里邪出表为

3、病退。表里辨证适用于外 感病,可察知病情的轻重深浅及病势趋向。八纲的定义存在极大的问题。八纲之阴阳作为总纲是不成立的。表里、 寒热、虚实,都不是阴阳范畴下的子集,而要确定辨证结果的阴病阳 病命名,必须首先通过寒热虚实表里等要素,才能确定阴阳六病,因 此,阴阳既非必要条件,也非充分条件,而仅仅是六要素之后的命名 方式。而这个命名方式,实际上并不是非用不可。没有阴阳的概念, 丝毫不会影响操作,因为中医经典经方治疗,无非是班固曰:本草石 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致水火之齐, 寒温、表里、补泻(虚实),都不对应阴阳,而只有当其编织完成, 才可能以阴阳命名,一个命名方式,被置于至高地

4、位,与买椟还珠, 相去几何?3、表里概念之下的对应治法是如何被篡改为阴阳的千金:王叔和曰:夫阳盛阴虚,汗之则死,下之则愈;阴盛阳虚,下 之则死,汗之则愈。夫如是,则神丹安可以误发,甘遂何可以妄攻。 虚盛之治,相背千里;吉凶之机,应若影响。然则桂枝下咽,阳盛则 毙;承气入胃,阴盛以亡。若此阴阳虚实之交错,其候至微,发汗吐 下之相反,其祸至速。淳化本:夫表和里病。下之则愈。汗之则死。里和表病。汗之则愈。 下之则死。夫如是则神丹不可以误发。甘遂何可以妄攻。然则桂枝下 咽。表和则愈。承气入胃。里平则痊。明当消息病之状候。不可乱投 汤药。虚其胃气也。高继冲本:夫表和里病。下之则愈。汗之则死。里和表病。汗

5、之则愈。 下之则死。夫如是则神丹不可以误发。甘遂何可以妄攻。然则桂枝下 咽。表和则愈。承气入胃。里平则痊。明当消息病之状候。不可乱投 汤药。虚其胃气也。宋本:夫阳盛阴虚,汗之则死,下之则愈。阳虚阴盛,汗之则愈,下 之则死。夫如是,则神丹安可以误发,甘遂何可以妄攻!虚盛之治, 相背千里,吉凶之机,应若影响,岂容易哉!况桂枝下咽,阳盛即毙; 承气入胃,阴盛以亡。死生之要,在乎须臾,视身之尽,不暇计日, 此阴阳虚实之交错,其候至微, 发汗吐下之相反,其祸至速。这一段话,各版本有所不同,而这种不同,代表着某种观念的潜移默 化的改变。1、“表和里病”与“阳盛阴虚”; 讲汗法,一定是表病,而“阳盛阴虚”却

6、不是确定指表病,因里病同 样存在“阳盛阴虚”,这样用汗法的话,正好不是原作者本意。2、“里和表病”与“阳虚阴盛”;这条讲下法,必是里实而无表病,而“阳虚阴盛”既不能排除表病也 不能确定等价于里病,更不能藉此认为就是里实可用下法。3、“桂枝下咽,表和则愈”与“桂枝下咽,阳盛则毙” “桂枝本为解肌”,辛温解表为主,通常里湿热、实热不可用桂枝, 而阳盛只能指代里热吗?4、“承气入胃,里平则痊”与“承气入胃,阴盛以亡” 而下法用于里实,同时承气辈的里实是偏热的。而阴盛到底指的是什 么呢?阴盛能指代可汗之表病吗?5、虚盛之治,相背千里。而实际上所举的例子,是汗法和下法的不同,都是实证用的泻法类, 汗法泻

7、去津液损失卫气;下法更是泻法,也就不存在盛虚阴阳的区别 问题,汗法与下法只是方向与寒热的不同,而不是阴阳对待范畴,反 而应该是表里治法的区别。6、“阴阳虚实之交错” 综合上面几条,原作者是在论述表里汗下二法不可以混淆错用,表病 不可攻下,里实病不可发汗,实际上并非去论述阴阳虚实交错,而论 的是“表里之治,相背千里”,实质是论“表里虚实之交错,其候至 微”。而某些人为了去凑合阴阳这个大道理,统统将表里改成阴阳,使得文 句含义混乱,论据与论点不相符合,混淆视听,误人误己。因此,接 近原作者的文句应为:王叔和曰:夫表和里实,汗之则死,下之则愈;里和表实,下之则死, 汗之则愈。夫如是,则神丹安可以误发

8、,甘遂何可以妄攻。表里之治, 相背千里;吉凶之机,应若影响。然则桂枝下咽,表和则愈;承气入 胃,里平则痊。若此表里虚实之交错,其候至微,发汗吐下之相反, 其祸至速。再看外台秘要所引,就更清楚。外台秘要:又曰:夫表和里病,(一作阳盛阴虚)下之而愈,汗之则死。里和表病(一作阳虚阴盛)汗之而愈,下之则死。夫如是则神丹 不可以误发(神丹丸在此卷崔氏部中六味者是也)甘遂何可以妄攻。(甘遂者水导散也在第三卷天行狂语部中甘遂等二味者是也,出千金 方)表里之治,相背千里,吉凶之机,应若影响。然则桂枝下咽,表 和则毙(桂枝汤在此卷仲景曰数部中桂枝等五味),承气入胃,里平 则亡。若此表里虚实之交错,其候至微,发汗

9、吐下之相反,其祸至速, 而医术浅狭,为治乃误,使病者陨没,自谓其分又凡两感病俱作,治 有先后,发表攻里,本自不同,而执迷妄意者,乃云神丹甘遂,合而 服之,且解其外,又除其内,言巧似是于理实违。安危之变,岂可诡 哉!夫病发热而恶寒者发于阳;无热而恶寒者发于阴。发于阳者可攻 其外;发于阴者宜温其内。发表以桂枝;温里宜四逆。王叔和原文如何,自当不难明了。 “夫病发热而恶寒者发于阳;无热而恶寒者发于阴。发于阳者可攻其 外;发于阴者宜温其内。”这所谓的阴阳,是明确对恶寒而发热与不发热两类证候进行定义,而 分为两类:发热恶寒,这是表实热病,因此可以桂枝汤攻表(攻其外); 无热恶寒是虚引起的恶寒病,因此用温

10、里法。然而,虚而有恶寒不发热,是否一定要用四逆温其里呢?这倒是个问 题,因为还存在少阴表病的问题,并非一味的温里。而以恶寒而论,六病皆可以恶寒,其不发热的情况,可见于少阴病、 太阴病,也就存在表证和外证(里证)的区分。因此,这里的阴阳,不可以理解为表里内外的病位分类,而是病态虚 实的分类,因为表里仍然是不能确定的。而根据前文,表里二字一概被改为阴阳,那么这里原本应该是: 夫病发热而恶寒者发于表;无热而恶寒者发于里。发于表者可攻其外; 发于里者宜温其内这样,文义通顺,大大减少歧义。由此可知,六要素之三对称量:寒热、表里、虚实,任何一个对称量, 都必须以另外两个来进行交织组合,才能得出具体判断。而仅以恶寒 之是否发热,是不能完全确定表里的,而这里阴阳的定义也就存在不 完全分类的问题。同时,也指出表里之治,有着汗下的不同与先后问题,绝不可以胡乱合方!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