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聚氰胺事件看国内食品安全问题及解决办法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23263846 上传时间:2022-07-2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83.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从三聚氰胺事件看国内食品安全问题及解决办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从三聚氰胺事件看国内食品安全问题及解决办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从三聚氰胺事件看国内食品安全问题及解决办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资源描述:

《从三聚氰胺事件看国内食品安全问题及解决办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三聚氰胺事件看国内食品安全问题及解决办法(1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XXXXXXXXXXXXXXXXX毕业论文从三聚氰胺事件看国内食品安全问题及解决办法作 者: 雷 X X 院 系: X X学院专 业: X X X X年 级: 200X级学 号: 指导教师: 杨 X答辩日期:从三聚氰胺事件看国内食品安全问题及解决办法学生:雷XX 指导老师:杨X内容提要:中国有句俗语: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然而,我国食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最近含三聚氰胺的“结石奶粉”更是引起了全国人民的高度关注。我们不得不思考这样的一个严峻而严肃的问题:一个食品企业,应当对国民健康负有怎么样的责任;国家的食品安检部门,对食品检测又负有怎么样的责任;个人,又怎么样应对和预防

2、可能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本文就食品生产企业的企业责任缺失、食品安全法律的硬伤、执法的漏洞和食品安全信息不对称几个方面着手,研究食品安全的问题根源,并提出具可行性的解决方案。关键词:三聚氰胺 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安全体系The food security problems and resolutions from the Melamine eventsAbstract: A Chinese old saying goes that: food is the first necessity of human, security is the first necessity of food. Abra

3、ham H Maslow had thought that eating was the fundamental physical demand of human beings and it was the basic condition that human beings rely for. The history of human beings is also the history that relying for the development of food. At present, although we do not living in the society that lack

4、s food. The security events that resulted by the food security makes us have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food that meet our needs to live on .The food security in our country is hardly optimistic, in recent years, the food security events such as the poisonous milk in Bu Yang, the poisonous wine in

5、 Guangzhou province, the rice that let to cancer and Sudan red appeared in our country. Recently, the calculi milk contains highly appeal to all the country. In a word , the food security in our country is getting worse and worse , all of us worry about that. But, if we promote the personal security

6、 to the level of national defense, so, the food security will be as important as national defense. In the modern China with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we have to think about the severe and serious question that how should a food enterprise take the responsibility for people health. What responsibil

7、ity should the National food Security Sector take for the food inspecting; For the individual, how can we response and prevent the food security events. In the essay, I study the root causes of problem and the solutions in three aspects, food producing enterprises, the National food Security Sector

8、and the consumers.Key words: Melamine ,The Food Security Problem , Food Safety System目 录1三鹿奶粉三聚氰胺始末12.从三聚氰胺事件看我国食品安全体系中的弊病22.1. 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责任缺失 22.2国家监测体系的漏洞2 2.21.食品安全法制漏洞22.22法律实施的漏洞 32. 3消费者得到的食品安全信息不对称33.全面构建我国食品安全体系43.1. 构建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 43.1.1完善食品安全法律 4 3.1.2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文件的落到实处 5 3.2完善我国食品检测体系依靠第三方检测机构5

9、3.3完善我国食品安全信息披露平台6 4总结8附录9参考文献 12从三聚氰胺事件 三聚氰胺性状为纯白色单斜棱晶体,无味,微毒,溶于热水,是重要的化工原料。进入人体后,会发生取代反应(水解),生成三聚氰酸,三聚氰酸和三聚氰胺形成大的网状结构,造成结石。看国内食品安全问题及解决办法1、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始末 自2007年12月以来,三鹿公司陆续接到消费者的投诉:称有婴幼儿食用三鹿婴幼儿奶粉后,出现尿液变色或尿液中有颗粒现象。为了回应有关产品有问题的抱怨,三鹿组成了一个调查组,与婴儿的家长一起调查,对产品进行了详细地检测。但当时并没有查出问题所在。 2008年9月11日,三鹿承认700吨奶粉受污染

10、,但辩称不法奶农掺入三聚氰胺,卫生部随即提醒停止使用该品种奶粉。警方也着手传唤问题奶粉嫌疑人,质检总局开始全国性调查 ,卫生部上报病例,印发相关诊疗方案,三鹿奶粉开始下架,三鹿受污染奶粉致婴儿泌尿系统结石事实初步认定。2008年9月15日,三鹿集团负责人向社会各界鞠躬道歉,2008年9月17日,国家质检总局已着手对质检部门人员是否存在失职、渎职行为进行调查;9月18日,三鹿新任董事长公开道歉并致歉台湾消费者,三鹿原董事长、总经理田文华人大代表职务被停止,石家庄市长冀纯堂辞职。2008年9月16日,国家质检总局近日紧急在全国开展了婴幼儿奶粉三氯氰胺含量专项检查。阶段性检查结果显示,有22家婴幼儿

11、奶粉生产企业的69批次产品检出了含量不同的三聚氰胺 详见附表2008年12月9日质检总局公布婴幼儿配方奶粉检测结果。2008年9月17日,受三聚氰胺影响的多家乳品企业表示道歉和召回产品;2008年9月18日,质检总局称停止实行食品类生产企业国家免检。三聚氰胺事件首先在三鹿爆发,但并非只有三鹿的奶粉才受到了三聚氰胺的污染,蒙牛、伊利、光明等液态奶,甚至鸡蛋也受到污染;从各地病例来看,受到污染的奶制品数量也并非少量,覆盖面也相当广泛。三聚氰胺污染食品的历史并不短暂,如此大规模的污染事件便是最有力的证明。在市场利益和社会责任面前,生产企业作为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他们究竟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对国人负起

12、了怎样的责任;我国的质检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督和管理方面存在哪些硬伤和有漏洞,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全面,对不法企业的惩罚力度如何;从首批结石患儿到三聚氰胺事件的全面爆发,此次事件信息披露是否及时全面,是否公正权威?2、从三聚氰胺事件看我国食品安全体系中的弊病2.1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责任缺失消费者奶制品生产企业奶农奶农下属奶场下属奶场消费者消费者消费者下属奶场消费者我国奶制品企业生产服务链条示意图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是食品生产企业。三鹿和其他奶制品企业,奶源都不是完全来于旗下所属的大型奶场,还有小部分来于奶农。从它的服务链条来看,它的前端在厂门之外,伸向源头;它的后端延伸到消费,涉及售后服务。食品质量

13、不是检验出来的,如本次事件,检验只是事后把关。可问题奶粉事件暴露出部分企业不顾商业道德,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淡漠,奉行利益至上主义,置消费者安全于不顾,置产业安全标准于不顾,生产伪劣商品。在食品市场激烈的竞争中,一边是市场利益大小,一边是产品质量高低,哪边的更有发言权?从此次事件,一些食品生产企业在市场利益面前,社会责任可见一斑。在法制的当代中国,仅仅依靠道德来约束食品生产企业的行为,是远远不够的。生产企业的责任缺失会造成消费者对生产企业的信任缺失,这对食品生产企业造成的利益损失也是巨大的。2.2国家监测体系的漏洞2.2.1食品安全法制漏洞食品是否可以免检?在2008年9月18日以前,我国部分食品

14、是免检 详见附表2005年免检产品及生产企业名单(婴幼儿配方乳粉部分)。的。1999年12月5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产品质量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国发199924号)第十六条就是关于食品质量免检制度的内容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产品质量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国发199924号)第十六条:实行免检制度,对产品质量长期稳定、市场占有率高、企业标准达到或严于国家有关标准的,以及国家或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连续三次以上抽查合格的产品,可确定为免检产品。列为免检产品的目录由省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确定,定期向社会公告,并使用免检标志,其产品在一定时间内免于各地区、各部门各种形式的检查。免检产

15、品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即取消其免检资格,并依法从严处罚。建立免检制度的初衷是为了引导、培育市场,从这一层面,政府进行一些行政干预的初衷是好的。但要看到,随着市场经济的成熟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免检制度已经越来越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免检的初衷是为了扶持企业,但事实表明,结果可能导致企业质量控制工作的松懈 葛少锋,关于加强我国食品安全的几点思考,社科纵横,2002年,4,p27.。在市场经济中,政府部门的主要工作是制定规则并监督规则的执行,而不应过多涉足具体的经济活动。政府监管的本质是政府对市场的干预,是解决信息不对称、外部性、自然垄断等市场失灵的一种手段 玛丽恩内斯特尔,食品政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6、,2004.。然而免检意味着政府部门在帮企业做信用担保,意味着政府部门过多地干预了市场竞争,也承担了食品风险带来的责任 葛少锋,关于加强我国食品安全的几点思考,社科纵横,2002年,4,p27.。根据2007年国务院第503号令,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管的责任分担形式是“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地方政府负总责”实际上是一种剩余监管权,即当某一环节出现监管真空或权力争夺时,地方政府要统一担负起责任来。正是这种剩余监管权的存在,政府监测部门就陷入了无限责任的危险深渊。2.2.2法律实施的漏洞对2008年9月17日,国家质检总局已着手对质检部门人员是否存在失职、渎职行为进行

17、调查的行为中可以看出,质检部门内部也是矛盾重重,毕竟在此次事件中,质检部门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肃清质检部门内部,严格划分各部门职能分工,仅仅用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办法,永远都解决不了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本。2.3消费者得到的食品安全信息不对称当消费者有在消费需求刺激的情况下,如果消费者具有消费能力,消费行为就产生了。在商品市场上,企业和消费者双方各自追求自己的利益,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而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众所周知,我国消费者所进行的购买活动大多是非专家型购买,目前我国食品企业向社会提供的诸如产品简介、食用说明书广告等,和消费者能够感知的商品信息,仅能让消费者从表面了解企业提供的商品,而企业会比消费

18、者对商品拥有更多的信息。再加上消费者注意力的稀缺性,消费者对商品的了解是有局限的,是不全面的。有的信息是企业努力宣传而消费者没有认知的,有的消息则是企业保密,消费者无法得知的。“买者没有卖者精”就是说具有信息优势的一方比信息处于劣势的一方能获得更多的益处。从此次三聚氰胺事件来看,奶粉制造企业,抑或是不法奶农,恶意隐瞒了食品中含有三聚氰胺的事实,利用了这种信息不对称,坑害消费者并从中获利。3、全面构建我国食品安全体系要彻底解决我国当前的食品安全问题,就需要对食品安全问题予以足够的重视,国家重视食品安全,应当完善我国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制定并严格实施食品安全法,把食品诸多安全问题的解决办法列入法律

19、,明确各职能部门的分工;企业作为第一责任人,首先要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对食品安全问题要严格把关,从食品原料采购、加工过程、销售过程都要严格控制:对于食品的检验,不仅仅是食品生产企业的责任,也不仅仅是国家质监部门的职责,消费者也应当依赖于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公正检测,保证食品的真正安全 王建芹,第三种力量中国后市场经济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p132.;建立食品安全信息披露体系,政府部门、消费者、竞争企业,对于不法企业和伪劣食品,应当及时的报告给统一和权威的食品安全信息披露系统,予以全面披露。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竞争中良性发展,国家才能做到合理的干预市场,食品才能够真正安全,消费者才能真正

20、地放心食用健康食品。3.1构建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3.1.1完善食品安全法律当前,我国食品安全性的恶化态势,原因固然很多,究其根本,是已有的法律法规并不见得健全,执法难度大,惩罚力度较弱。正是由于法律不够健全,各职能部门分工不清,才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正是由于惩罚力度较弱,才让不法分子铤而走险。总观我国食品安全的法律现状,由食品卫生法为主导,食品卫生行政处罚法、食品卫生监督程序等数部单行的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以及诸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法律中有关食品安全的相关规定构成的集合法群形态,是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框架的现实。在我国,常以食品卫生管理取代了食品安全管理。就食

21、品安全法律体系的现状,我们必须承认:我国食品安全的法制化管理还不够严格;我国食品法律体系的框架结构仍有待进一步的科学化、合理化。目前,我国还没有食品安全的基本法、核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这是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重大缺失,也是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突出问题还无法彻底解决的深层次原因之一。各级政府食品安全管理职能尚未法制化,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存在职能缺失。现有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互相矛盾,为食品安全执法带来很大困难。如对市场上发现的未经检疫的动物产品,动物防疫法和食品卫生法处理的规定就不一致;对生产不符合标准的食品的处罚,食品卫生法和产品质量法的规定也不同。食品安全监管职能横向与纵向交叉及

22、冲突严重。由于包括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及监管体制问题等原因,食品安全的企业责任与监管责任在环节化与地域化的监管中缺失、断裂或冲突,食品安全的违法行为在环节化与部门化监管的空隙中生长蔓延,给社会的公共安全带来极大危害。现实要求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努力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2008年4月20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委员长会议的决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二十日向社会全文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草案),该草案对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食品安全标准、食品检验、食品生产经营、食品进出口、食品安全事故预防和处置、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但目前还在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正在不断的完善和修

23、正之中。如果通过,它将是我国食品安全的基本法和核心法,一切食品问题将有法可依,我国的食品市场将变得井然有序。这将是我国食品安全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我国食品安全体系中的最有力的法律体系。3.1.2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文件的落到实处从我们了解并研究的一些案例看,有不少食品安全事故是由于失职或渎职等执法不力造成的,再加上地方保护主义,食品安全事故频发也就不足为怪了。因此,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成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执法中的一个顽症,究其原因,不外乎是执法人员对法律法规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不强、碍于情面和各方压力办人情案以及部分执法人员以权谋私、地方保护等等。要做到依法行政,就必须注重对执法人员的法律

24、培训和思想道德教育,首先要执法者在执法观念上有深刻的认识;其次要明确各部门的分工,明确权利分配,各部门之间职能互不重叠,这样能有效杜绝执法的漏洞,更能避免各执法部门在事后相互推委责任;再者要制订严密的工作纪律和内部审批程序,完善行政执法人员责任追究机制,保证实施的力度;最后,还要建立大案要案领导集体决定制度,不断强化执法和执法监督,使法律法规落到实处。 3.2完善我国食品检测体系依靠第三方检测机构食品添加剂标注不够透明,食品加工操作不够透明,食品安全等级名目繁多,消费者识别商品安全信息难度大等诸多问题亟需得到解决,如果仅仅依靠生产企业的单方检测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质监部门也承担了一部分食品安

25、全风险,所以在现有的“食品生产企业检测+国家质检部门监测”的模式下,还应该允许和鼓励第三方机构的存在。随着世界范围内各类检测标准的整体抬升,使产品市场准入的门槛也在不断提高 王建芹,第三种力量中国后市场经济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p124.。同时,消费者的意识也在不断加强,他们迫切希望权威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能真正成为产品质量的中立监督力量,市场对于第三方检测的需求将会最终形成合力,增加食品安全性的保障 王建芹,第三种力量中国后市场经济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p137.。三聚氰胺事件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不但让国人为之震动,也影响到了整个国际社会。日前,美国就发布规定,要求中国食

26、品进口时必须取得第三方的国际检测机构的检验证明。据悉,三鹿事件之后,为了确保乳制品生产企业对原料和产品进行批批检验,严把质量安全关,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可检测“三聚氰胺”的食品检测机构名录。有别于以往承担国家专项检测任务的多为隶属国家检验检疫系统的政府部门及相关机构,此次在国家质检总局官网公布的首批可检测“三聚氰胺”的食品检测机构名录中,独立第三方检测机构作为社会检测资源,也首次出现在名录当中,作为国家检验检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食品安全检测体系的高效运行提供有力保证。建立第三方检测机构,不仅仅是目前我国食品安全形势的迫切需求,也是我国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体系的长期需要。可以说,三鹿的三聚氰

27、胺事件是偶然,但三聚氰胺的曝光本身又是必然。加强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三种检测力量形成合力,“食品生产企业检测+国家质检部门监测+第三方检测”这种检测模式才是完整的,公平公正的,这种模式也终将对食品安全形成有力的防火墙,成为为产品安全和质量提供保障的重要力量。 3.3完善我国食品安全信息披露平台三聚氰胺事件反应出了我国食品安全信息严重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是指日常经济活动中,由于某些参与人拥有另一些参与人不拥有的信息,由此造成的不对称信息的交易活动。在经验商品交易中,掌握信息优势的一方会利用对方的“无知”,侵害对方的利益而谋求自己的利益。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并不知道商品的质量,他知道对方会乘机谋利,因

28、而对交易持怀疑态度。在食品市场上,部分食品经营者法律意识淡薄、唯利是图、不注重食品质量。在确信不会对消费者立即造成致命伤害时,根本无视消费者的健康。使消费者在对有可能伤害到自身健康并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购买行为。还有一部分生产单位在申报相关食品安全证书或安全标准体系的认证时,一般能较好地执行相关的食品安全标准,但获得证书后,往往会给安全标准“打折”,生产低成本、低质量的产品。这样,消费者难以察觉食品的质量而可能造成伤害。所以,商品生产商为保护自己的利益,必须发布高质量食品信号,如品牌、信誉、担保、商标等。食品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之一,而信息披露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基本途径

29、陈君石,国外食品安全现状对我国的启示,中国卫生法制,2002,10.。目前消费者获取食品安全信息利用率最高的是电视、报纸、专业杂志和网络。因此,要深入了解消费者所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提高食品安全信息采集、分析能力,提高披露信息有效覆盖面和利用率;要建立以政府部门披露为主体,其他各类社会监督机构为辅、资源共享和风险信息互通的有效食品安全披露体系,提高消费者的安全感和信心。人们生活质量和健康意识不断提高,食品安全就必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各类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从而引发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担忧,对食品生产企业产生了信任危机。因此,建立统一的,具有公信力的信息披露体系是相当必要的。 食品质量安全

30、是消费者购买食品的重要依据。安全品质所具有的信用品和体验品特性,导致了食品市场的信息不对称与逆向选择。食品安全信息披露提供了缓解信息不对称的基本途径。食品安全信息披露是指将与食品安全有关的各种显性和隐性信息加以收集、分析、整理,并在一定范围内以适当形式公开,以提供各种刺激与激励,从而规范食品安全行为,改善食品安全质量 陈君石,国外食品安全现状对我国的启示,中国卫生法制,2002,10.。信息不对称导致食品安全各利益相关主体存在食品安全信息需求,而这种需求的满足将有助于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再者,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信息大多是各职能部门自行公布与其相关的信息,但现实中不仅不同部门对同一内容公布的

31、信息不一样,甚至同一部门对同一内容的信息公布也出现不一致。 科技部,我国食品安全态势调研报告,2003.因此,尽快建立统一协调的食品安全信息监测、通报、发布的网络运行体系是保证我国食品安全工作的有序、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食品安全监管发展水平不均衡,运用高科技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对全国食品安全状况的整体监控,有助于协调、解决全国性的食品安全问题,也有利于食品安全研究数据的汇总,对食品的多头管理也使信息网络建设成为必要。信息共享不仅可以使各部门随时了解当前食品领域的安全形势,也从整体上节约了监管成本。网络的便捷与及时能够实现国家对食品安全的动态监测,有利于政府部门及时做出

32、决策,把突发的、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降至最小。目前,我国的电视、报纸、专业杂志和网络覆盖已经非常广泛和发达,这就需要政府建立一个具有威信的统一的信息披露系统,通过这样的信息披露信息,政府可以通过生产企业提供的生产信息对其进行监督和管理,对其产品做出公正详实的评价,对不法企业和不合格产品做出权威的披露,让消费者及时全面的了解食品的安全信息。这对政府干预市场和规范市场也起到了一个良好的补充和辅助作用。4.总结综观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固然不荣乐观,深究其中原因,也不外乎前文所述几点。要还竞争激烈的食品市场的卫生和安全,就必须肃清食品市场和质检部门的的潜规则,完善食品安全法律,并坚决落实,依靠第三方检测机

33、构,与生产企业和国家质检部门形成合力,对食品安全信息,要及时全面的在权威的信息平台上公布,对不法行为,要严厉惩处。就生产企业而言,在树立其企业形象之时,再也不能把企业的良摆在食品安全之上,消费者只在意食品卫生和食品安全,严格的管理和透明的加工,说服力远强于企业的良心。在信任缺失的食品市场里,食品的安全与质量,才是企业真正的卖点;国家相关部门,要做到合理地有理有法地干预市场,不放过监管空白,不放松监管权力度,也不过分地干预市场。并以一国之威,对食品安全信息做出最权威的公布,对食品安全形成最有力的防火墙;就消费者,要转变食品安全受害者的形象,不仅仅要在事后以舆论曝光不法企业的不法行为,还要密切关注

34、食品生产的相关信息,配合国家相关部门,对食品生产企业形成强大的监管力量。只有多方自觉合力,才能保证食品生产和食品市场的安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消费者的健康,我国的食品监管也才能正真的进步。附录12008年12月9日质检总局公布婴幼儿配方奶粉检测结果 新华社,质检总局网站,2008,12,9.品牌检查数 不合格数最高毒含量(mg/kg)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三鹿婴幼儿配方乳粉11112563 熊猫乳品有限公司熊猫可宝婴幼儿配方乳粉53619 青岛圣元乳业有限公司圣元婴幼儿配方乳粉178150西古城乳业集团有限公司古城婴幼儿配方乳粉134141.6江西光明英雄乳业股份有限公司英雄婴幼儿配方乳粉

35、2298.6宝鸡惠民乳品(集团)有限公司惠民婴幼儿配方乳粉1179.17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蒙牛婴幼儿配方乳粉28368.2中澳合资多加多乳业(天津)有限公司可淇婴幼儿配方乳粉1167.94广东雅士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雅士利婴幼儿配方乳粉30853.4湖南培益乳业有限公司南山倍益婴幼儿配方乳粉3153.4黑龙江省齐宁乳业有限责任公司婴幼儿配方乳粉2段基粉1131.74山西雅士利乳业有限公司雅士利婴幼儿配方乳粉4226.30深圳金必氏乳业有限公司金必氏婴幼儿配方乳粉2218施恩(广州)婴幼儿营养品有限公司施恩婴幼儿配方乳粉20417广州金鼎乳制品厂金鼎婴幼儿配方乳粉3116.20内蒙

36、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伊利儿童配方乳粉35112烟台澳美多营养品有限公司澳美多婴幼儿配方乳粉6610.7青岛索康营养科技有限公司爱可丁婴幼儿配方乳粉314.8西安市阎良区百跃乳业有限公司御宝婴幼儿配方乳粉313.73烟台磊磊乳品有限公司磊磊婴幼儿配方乳粉331.20上海宝安力乳品有限公司宝安力婴幼儿配方乳粉110.21福鼎市晨冠乳业有限公司聪尔壮婴幼儿配方乳粉110.09附录22005年免检产品及生产企业名单(婴幼儿配方乳粉部分) 新华社,质检总局网站, 2005,12,09.序号产品名称企 业 名 称品牌规 格 型 号774婴幼儿配方乳粉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三鹿300g900g/袋

37、、听775婴幼儿配方乳粉山西古城乳业集团有限公司(山西古城依美口乳品有限公司)古城400g/袋,420g/袋,800g/听,900g/听776婴幼儿配方乳粉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包括以下分公司: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奶粉事业部金川奶粉厂,黑龙江省杜尔伯特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扎兰屯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伊利,托菲尔婴儿配方乳粉,较大婴儿配方乳粉,幼儿配方乳粉(400g/袋、900克/听)777婴幼儿配方乳粉黑龙江飞鹤乳业有限公司飞鹤400g/袋,400 g/听,900 g/听778婴幼儿配方乳粉黑龙江省完达山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完达山400克/袋,900克/听779婴幼儿配

38、方乳粉黑龙江摇篮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摇篮,正元,本元400g/袋,454g/袋,900g/听,800g/听780婴幼儿配方乳粉双城雀巢有限公司雀巢,力多精,能恩,能多健400g/袋,450g/袋,450g/听,900g/听,1000g/听781婴幼儿配方乳粉黑龙江乳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金星,龙丹400克/袋,900克/听,454克/袋782婴幼儿配方乳粉英特儿营养乳品有限公司多美滋婴幼儿配方乳粉783婴幼儿配方乳粉江西光明英雄乳业股份有限公司英雄400克/袋,800克/听784婴幼儿配方乳粉青岛圣元乳业有限公司圣元系列785婴幼儿配方乳粉湖南亚华乳业有限公司南山400g/袋,900g/厅786婴幼儿

39、配方乳粉美赞臣(广州)有限公司美赞臣罐装,袋装787婴幼儿配方乳粉广东雅士利乳业有限公司雅士利系列788婴幼儿配方乳粉西安银桥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秦俑400g/袋,900g/听789婴幼儿配方乳粉陕西和氏乳品有限公司和氏400g/袋,900g/听790婴幼儿配方乳粉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蒙牛400g/袋,900g/听791婴幼儿配方乳粉黑龙江兴安岭乳业有限公司兴安岭400g/袋,900g/听792婴幼儿配方乳粉陕西神果股份有限公司PC哺成400克袋,1000克听参考文献:1. 葛少锋,关于加强我国食品安全的几点思考,社科纵横,2002年,4,p27.2. 王建芹,第三种力量中国后市场经济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p124,p132,p137.3. 贾敬敦,陈春明,中国食品安全态势分析,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p52.4. 陈君石,国外食品安全现状对我国的启示,中国卫生法制,2002,10.5. 玛丽恩内斯特尔,食品政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6. 玛丽恩内斯特尔,食品安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7. 科技部,我国食品安全态势调研报告,2003.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