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23179132 上传时间:2022-07-22 格式:DOC 页数:55 大小:47.3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2年《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2022年《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2022年《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资源描述:

《2022年《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5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22年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 2022年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1课前准备:收集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阅读我的童年节选。教学过程:一、话题导入,激发学生对访谈的兴趣1不知同学们有没有留意最近电视上实话实说、艺术人生等谈话型节目十分火热。这些节日以什么吸引观众获得大家的青睐呢?(学生自由谈这类节目的特点,教师相机引导这些节目的话题与人们生活联系紧密,主持人幽默、睿智。)联系学生喜闻乐见的电视节目,激发学生对访谈的兴趣。2同学们对节目的“了如指掌”足以说明这类访谈节目的成功,一期好的节目不仅需要好题材,更需要对话双方彼此尊重、真诚相对,以及渊博的知识,风趣的语言。你想学习采访吗?让我们一起跟

2、随12岁的女孩张苗来到北京大学季羡林教授的家,欣赏他们的访谈片段。3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感知谈话的主要内容。1自读课文,边读边找出苗苗给季老提出了哪些问题?(可在书上做上记号)(学生读书、思考,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2.学生读后交流,教师引导概括。板书:(闲书、偏科、学习外语)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三、研读课文,明晰季老对读书、学习的见解1对于苗苗天真而真诚的提问,季老是如何解答的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季老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语言。2学生自由读课文。(提示:边读边在表明季老观点的地方做上记号,也可写出自己的感悟。)3根据学生对访谈的再现,因势利导,明晰季老的见解以及

3、对下一代的殷切期望。导语:季老对于苗苗感兴趣的那些问题,持有什么态度,他是如何解答的呢?交流预设:把_写好,要多看书季老主张看闲书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季老以自己小时候的趣事以及询问苗苗如何写好_来阐明自己主张读闲书。)同学们对彭公案济公传施公案三侠五义有哪些了解?(均为清代侠义小说,以行侠仗义,惩恶扬善为主题)什么样的书是闲书?你的父母允许你看吗?季老是主张看闲书的,但是在课堂上和写作业的时候看行吗?激发学生共鸣,促其酣畅淋漓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要努力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的人才,因此不能偏科。同学们如何理解“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贯通”,即全部

4、透彻地理解和领悟,达到精通。“三贯通”则是指清华大学提出的“中西贯通”“古今贯通”和季老提出的“文理贯通”。这句话是季老针对苗苗偏科而说的。国力的竞争取决于人才的竞争,21世纪是一个知识和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学贯中西、博古通今,还要文理兼备。这种综合型的人才,才能适应新世纪发展的需要。)小组讨论,交流偏科的危害。小组讨论使更多的学生有阐明观点的机会,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使学生对偏科的危害有更全面的了解。要学好外语,还要进行古诗文积累。1“起码”怎么理解?“注”是什么意思?(“起码”即最低要求,最低限度。注:用文字解释字句。文中指对古文观止中难以理解的词句加上注释。)

5、2交流:“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你听了季老的话有什么感想?在交流和讨论中,培养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四、品味人物,分角色朗读1过渡语:“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同学们的对季老的话感想不一,苗苗有什么反应呢?请同学读一读。(指名读,读出苗苗的惊诧、童真)2苗苗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谦虚好问,率直而有礼貌,对季老充满了爱戴崇敬。)3引读:季老也从苗苗的语气中听出了苗苗的惊讶,季老说:(生读)4课前同学们搜集了有关于季羡林教授的资料,谁来介绍一下?(季羡林先生是北京大学的教授,他翻译和创作过许多作品,涉及到语言学

6、、翻译学、文学等多个领域。季老在我的童年一书中记录了他小时侯偷偷看闲书的有趣经历。)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5分角色朗读从一老一小谈笑中我们分明感受到了苗苗的率真、可爱,季老的平易近人,循循善诱。请同学分角色读一读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提示:在朗读中要把握住人物对话的基调:苗苗谦虚好问,对季老的尊敬崇拜溢于言表;而季老幽默、随和,他们的对话极富口语化。)五、回顾文题,体会寓意通过同学们的朗读,我感觉到了苗苗对季老的尊敬爱戴,也感受到季老无名人架子,亲切随和,满含着对下一代的关爱。现在,让我们再看一看课文的题目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回味题目,你明白了什么?(寓意:表面

7、上与二人的名字密切相关,“小苗”-苗苗;“大树”-季羡林。实际上“小苗”还包含着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而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小苗”与“大树”交流的正是如何生长、汲取营养,小苗才会长成参天大树,像苗苗这样的孩子们才会成才的内容。)六、扩展阅读,鼓励综合性学习活动1小小年纪、刚刚12岁的苗苗不仅采访过季羡林教授,她还采写当今中国文学艺术界的大家:臧克家、史铁生、黄宗江和王蒙,还有油画大师、美协主席靳尚谊和国宝级人物、笑星之首马季等。真可谓是茁壮的小苗苗和参天大树们的对话。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到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全书,读一读苗苗和

8、15位名人面对面的交流。激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2、鼓励学生开展课外综合性学习,友情提示:(可任选其一):调查本班同学的阅读书目。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并做一份访谈记录。辩论:看闲书是否影响学习板书设计: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闲书多看偏科三贯通学习外语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学重点:自读课文,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教学难点:学习访谈中如何倾听对方的表

9、述,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用于自身的实践活动。2022年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读、分角色读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学会读书和学习。教学重点、难点: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文学习了窃读记,我们认识了一位热爱阅读的同龄人,和她一起体会了窃读的滋味很快乐,也很惧怕!这堂课,我们

10、又将结识一位德高望重、酷爱读书的老爷爷。接下来,请大家随着苗苗一起走进季爷爷的家,静心聆听他对读书的见解。(板书课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生齐读课题。师:读完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作者的?生提问:小苗是谁?大树是谁?他们在对话中都谈了些什么等等。师总结:读书就是要具备这样的素质,边读边疑,最后又在读中解决疑问,那才是真正的读书高手。二、自学指导1、认真阅读课文,用画出生字生词。2、思考:苗苗与季老先生讨论了哪几方面的问题?6分钟后看谁学得最好!三、检测学情1、指名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2、出示下列词语:季羡林 水浒传 彭公传 三侠五义 绿林好汉 一百单八将 中西贯通 古今贯通 文理贯通 滚

11、瓜烂熟 偏科指名认读。3、师:看来读通课文不是难题,谁能解决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生回答。(师板书:苗苗 季羡林)师:对于季羡林爷爷,昨天老师布置大家回家搜集相关的资料,接下来就请大家一起分享搜集的成果。4、在对话中,苗苗同季爷爷交流了哪几个方面的问题?他们分别有什么样的见解?你的感受又怎样?重点围绕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a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_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b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c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生小组合作并讨论交流。(师板书:阅读、偏科、外语和古诗文)5、深入浅出,辩论交流

12、。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一起来做个鉴定(屏幕出示):季羡林和苗苗算不算书虫?请大家快速地浏览课文,在文中找出相应的理由。再比较一下,这两个书虫有什么不同?师总结:同学们能从两个人的交流中体会到阅读能带来欢乐,对我们写作也有很大的帮助。有人说“阅读,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知识的大门”。你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说对阅读的感受吗?(屏幕出示)阅读,是_,为我_阅读,是_,让我_。6、品味题目寓意。比较:“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和“苗苗与季羡林的对话”,想一想,课文为什么要以“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为题?(课题寓意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

13、茂的大树。)四、写作结构剖析这篇课文与其他课文比较,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不同?结合课文,你觉得采访要注意什么?让学生了解这是一篇访谈录,采用的是一问一答式。一般的访谈录在课文前一般都要标明时间、地点以及采访的对象等等。五、总结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教师小结: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我们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如果你想学好语文,先爱上阅读吧!诚如窃读记中那位老师说的一样:“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六、当堂训练1、读拼音,写词语。ci fng shu h zhun pin k wn l gun tng g l l ln ho hn cng jng_2、我能在带点字正确读音下标上我喜欢的记号。

14、绿林好汉(l l) 水浒传(chun zhun) 倒下(do do)盛白面(chng shng) 散文集(sn sn) 宝藏(cng zng)3、给下面的句子加标点。(1)。您喜欢看 三国演义 还能将 水浒传 里绿林好汉的名字背得滚瓜烂熟。(2)。这时 我总会想起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 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 也是读书长大的(3)。我边走边想 昨天读到什么地方了 那本书放在哪里 左边第三排 不错4、阅读冲浪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_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们就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1)。这句话中“

15、闲书”指的是 _,“正课”指的是_(2)。季羡林先生认为,课外阅读有什么作用?(3)。你认为课外阅读还有什么好处?5、调查一下本班同学的阅读书目;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学习课文的写法,做一份访谈纪录。板书设计_、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访谈录)闲书 多看书偏科 三贯通学习外语 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反思:_2022年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教学重难点: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

16、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教具准备:1、收集有关季羡林的资料。2、布置学生列出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清单。课时安排:一课时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1、齐读课题,提问:课文中的小苗、大树分别指的是谁?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季羡林的资料,为了解课文内容,进入采访角色做准备。2、如果你要采访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学者爷爷,你会问他什么问题呢?3、讨论一下在采访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创设情景,让学生能很快入情入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4、过渡:今天,就让我们跟着苗苗一起走进季羡林爷爷家,看看小作者是怎样采访这位酷爱读书、知识渊博的老爷爷,听听季爷爷对读书的见解。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2、出示生字卡片,指

17、名读准字音。3、快速默读课文,找出苗苗给季老提了哪些问题。三、品读课文,感悟读书之道1、对于苗苗天真而真诚的提问,季老是如何解答的呢?请在读课文,找出季老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2、学生边读边在表明季老观点的地方做上记号,也可以写出自己的感悟。3、根据学生对访谈的再现,因势利导,明晰季老的见解以及对下一代的殷切期望。过渡:季老对于苗苗感兴趣的那些问题,持有什么态度,他是如何解答的?交流预设: 把_写好,要多看书: 季老主张看闲书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同学们对彭公案、济公传、施公案、三侠五义有哪些了解? 什么样的书是闲书?你的父母允许你看吗?季老是主张看闲书的,但是在课堂上和写作业的时候看行吗

18、? 要努力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的人才,因此不能偏科: 同学们如何理解“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小组讨论,交流偏科的危害。 要学好外语,还要进行古诗文积累: “起码”怎么理解?“注”是什么意思? 交流:“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你听了季老的话有什么感想?四、品位人物,分角色朗读1、过渡激趣:此时此刻,进行“现场再现”,你能演好其中的角色吗?看谁把人物的对话内容记得最牢,能够最传神地演绎文中的角色。2、揣摩人物的特点。3、说一说季老与苗苗分别有什么特点?4、自由读课文,对话的内容记清楚,把人物的特点读出来。5、同桌分角色读课文,读完后互相评价

19、。6、两名学生分角色一问一答,全班对他俩的朗读进行评价。7、从朗读中,你觉得季老和苗苗分别是怎样的人?五、回顾文题,体会寓意通过同学们的朗读,我感觉到了苗苗对季老的尊敬爱戴,也感受到季老无名人架子,亲切随和,满含着对下一代的关爱。现在,让我们再看一看课文的题目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回味题目,你明白了什么?六、扩展阅读,鼓励综合性学习1、小小年纪、刚刚12岁的苗苗不仅采访过季羡林教授,她还采访过当今中国文学艺术界的大家臧克家、史铁生、黄宗江和王蒙,还有油画大师、美协主席靳尚谊和国宝级人物、笑星之首马季等,可真谓是茁壮的小苗苗和参天大树们的对话。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到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全书,读一读苗苗和1

20、5位名人面对面的交流。2、鼓励学生开展课外综合性学习。 调查本班同学的阅读书目。 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并做一份访谈记录。 辩论:看闲书是否影响学习?【板书设计】2_、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闲书 多看书偏科 三贯通学习外语 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2022年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4一、书虫第一关读下列词语:季羡林水浒传彭公传绿林好汉三侠五义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二、书虫第二关、这篇课文写了什么?、这篇课文与其他课文比较,有什么不同?、说出文中你最感兴趣或不明白的地方。三、书虫第三关、书虫鉴定会季羡林和苗苗算不算书虫?在文中找出理由。、这两个书虫有什么不同?四、书虫第四关、通过学习课文,你觉

21、得采访要注意什么?、如果让你采访一位作家,你会提出什么问题?五、书虫第五关、想对小苗说些什么?、想对大树说些什么?、想对自己说些什么?(任选其一)作业:、采访一个想采访的人,写下采访记录。、凭想象写作者与书中人物的对话。听后感:这一设计可以给我们一定的启发,每一教学环节目标明确,各环节之间层次明显。但这样的设计也是一把双刃剑,若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强,则可以生成许多精彩;若无法应对自如,课堂就更显机械与生硬。执教老师向我们展示了他睿智的教学技能,透过课堂的每一个细节,我们都能看到一种东西在支撑着整个课堂,那就是教师的教学理念。内化的理念在课堂中纯熟运用,整节课犹如李老师自已的说的那样:如茉莉,看

22、起来平淡无奇,闻起来幽香缕缕,回味起来余香袅袅。2022年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5【教学目标】1、能借助词典,认识本课生字,读懂词句的意思。2、正确、流利、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获得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教学重点难点】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课前准备】媒体资源【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 温习课文,导入新课昨天我们学习了林海音的窃读记,体会了小姑娘的窃读感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有关苗苗采访著名作家 季羡林先生的内容。让我们去看看他们都谈了些什么?下面我们先听听本课的朗读,教师播放媒体资源。请同

23、学们在听的同时把生字新词及不明白的语句画出来,教师抽查学生,检查学生对课文生字词的了解。二 精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1、分角色朗读课文,指名说说课文内容。2、再读课文,说说苗苗同季老交流了哪些问题?(阅读、偏科、学习外语和积累古诗文)3、结合插图,体会文中人物的年龄、身份与情感,并通过朗读表现出来。苗苗:热爱读书的小学生,谦虚好问,对季老的崇敬溢于言表。季老:平易近人,亲切随和,幽默中善于引导,满含对下一代的关爱之情。三 全班交流,重点研读1、全班交流,重点交流“闲书”问题:(1)在苗苗对季老的采访中,他们花了很长的时间讨论看闲书。那么闲书到底是什么,能结合课文谈谈你们的理解吗?(2)同学们能从

24、两个人的交流中体会到阅读的欢乐,帮助写作。(3)教师小结:看来,“闲书”不闲,闲书也能发挥它的优势,帮助大家写好_。今天老师要说的是,如果你想学好语文,那么请先爱上阅读吧!四 积累运用,培养能力(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划下来,多读几遍。(2)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谈谈多读书,读好书的体会。五 布置作业介绍自己喜欢读的课外书,为大家推荐一些书目。2022年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6学习目标认识本课生字.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感受读书的乐趣.课前准备1.收集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2.布置学生列出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清单.揭示课题,质疑问难1.齐读课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2.质疑

25、问难: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小苗是谁?大树又是谁?3.互相交流:把收集到的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与大家分享.4.这篇课文的形式与我们以前读的课文有什么不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做好批注.2.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互相评议.3.指名朗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或联系上下文理解.4.交流汇报: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你是从哪些词句了解到的?深入感悟,明白道理.1.小组合作学习:边读课文,边完成表格.2.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其他组员可以补充.3.重点围绕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a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_写好,最

26、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b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c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d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积累运用,培养能力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2.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多读书、读好书的体会.拓展活动向大家介绍自己喜欢的书2022年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7【学习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做一个全面的学生。【课前准备】1、收集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2、布置学生列出清单:自己喜欢的课外书书名。【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质疑问难1、齐读课题:小苗与大树

27、的对话。2、质疑问难: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一些什么?小苗是谁?大树又是谁?3、互相交流:把收集到的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与大家分享。4、指名读导语,明确学习要求。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做好批注。2、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互相评议。3、指名站起来逐节朗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或联系上下文理解。4、汇报: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 你是从哪些词句了解到的。三、深入感悟,明白道理1、小组合作学习:读课文,并填表格。2、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其他组员可以补充。3、重点围绕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

28、把_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读书。 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 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四、积累运用,培养能力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划下来,多读几遍。2、结合自己的 学习生活实际,谈谈多读书、读好书的体会。五、拓展活动1、向大家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书。2、向大家推荐一些书目:古文观止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利用课余时间读读。2022年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8【学习目标】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2、默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

29、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学习重点】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学习准备】准备材料我的童年,学生人手一份;课前搜集有关季羡林的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过程】一、导入1、各组交流一下读书活动的开展情况。2、准备好课前发的材料:阅读我的童年,谈一谈读后的感受。3、比较一下我的童年和窃读记的异同。4、读一读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季羡林的资料:今天,就让我们跟着苗苗一起走进季羡林先生家,采访一下这位德高望重、酷爱读书的老爷爷,听听他对读书的见解。(板书课题)二、做采访准备1、说一说自己想采访的感兴趣的读书问题:(教师做好记录)2、讨论一下在采访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礼

30、貌问题、作记录问题)三、读课文,找到自己的答案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2、在季老的话语中,找到自己问题的答案。四、感悟课文内容1、季羡林先生对于读书,提出了哪些见解?谈谈你对这几点的认识: 把_写好,要多看书。 要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不要偏科,要学好外语。 进行古诗文积累。2、这篇_与以往的_有什么不同之处?这篇_是一篇访谈录,一问一答式。我们在访问爱读书的人时,用这样的记录方式就很好。希望同学们把我们的读书活动继续进行下去,开展得丰富多彩。3、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小苗和大树不仅代表着苗苗和季羡林,小苗还包含着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而季老学

31、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小苗与大树交流的正是如何生长、汲取营养,小苗才会长成参天大树,像苗苗这样的孩子们才能成才的内容。五、个性阅读,独特见解1、在小组内就感兴趣的某一个问题展开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还可以提出与文中人物不同的见解。2、形成小组意见全班交流,达成一些共识,得到启发。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3、谈谈你对闲书的认识。六、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特点1、同位俩分角色读课文,读完后互相评价。2、两名学生分角色一问一答。3、全班对于他俩的读进行评价,说出理由,如: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们就赶紧把闲书藏到

32、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从中可以看出季羡林老先生亲切幽默、平易近人,说得形象生动,听来如临其境。爷爷,我和您太像了,我也喜欢看闲书。有一回上数学课,我低着头看水浒传,一边看,一边背一百单八将的座次,结果被老师发现了。爸爸知道这件事后,头一回打了我,虽然一点都不疼,可打那次以后,我再也不看水浒传了。从话语中可以感觉出苗苗的童稚与可爱。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对下一代青年的殷切希望与深深关爱。七、学技巧,指导综合性学习活动通过读这篇_,说一说进行访谈活动还应注意些什么。八、辩论对课上和写作业的时候看闲书、学生偏科、背两百首诗和五十篇古文多不多;如果你想学好语文,先爱上阅读等问题进行辩论,

33、说出自己的见解。九、拓展1、调查一下本班同学阅读的书目。2、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并做一份访谈记录。2022年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9【学习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2、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感受读书的乐趣。【课前准备】1、收集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2、布置学生列出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清单。【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质疑问难1、齐读课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2、质疑问难: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小苗是谁?大树又是谁?3、互相交流:把收集到的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与大家分享。4、这篇课文的形式与我们以前读的课文有什么不同?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自由读课文,读

34、准字音,读通句子。2、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互相评议。3、指名朗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或联系上下文理解。4、交流汇报: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你是从哪些词句了解到的?三、深入感悟,明白道理1、小组合作学习:边读课文,边完成表格。2、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其他组员可以补充。3、重点围绕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_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 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 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四、积累运用,培养能力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2、结合自

35、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多读书、读好书的体会。五、拓展活动向大家介绍自己喜欢的书。2022年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10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 3 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3引导学生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重点难点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教学准备1利用网络了解季羡林及其作品。2了解水浒传施公案济公传古文观止等_。3搜集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课时安排 1 课时教学过程一、理解课题,激发兴趣1结合课题质疑、解疑。(板书课题,学

36、生齐读课题。)意图: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明白小苗指的是苗苗,大树指的是季羡林。2为什么要把苗苗比作小苗,把季羡林比作大树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学习。我相信大家一定会找出答案来的。3交流课前对季羡林的了解。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1999 年 8 月 21 日,苗苗同学采访了著名作家季羡林爷爷。让我们去听听他们都谈了些什么。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音(尤其注意多音字),读通句子。3检查自读情况。4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三、精读课文,深入探究1再读课文,说说苗苗同季爷爷都交流了哪些问题?他们对读书各自有何见解?2学生先自己思考,再与同桌交流。(主要有以下方面:阅读、偏科、学习外语和积累古诗文。)3

37、读了他们的对话,你有什么感受?他们之间的交流亲切自然。苗苗:热爱读书的小学生,谦虚好问,对季爷爷的尊敬、崇拜溢于言表。季爷爷:平易近人,亲切随和,幽默中善于引导,满含着对下一代的关爱之情。他们的对话,使我们懂得了多读书、读好书的必要。)4_是一篇访谈录,通篇都是对话,你认为应该怎样朗读?学生交流。教师点拨:要像说话一样自然,不做作,争取做到亲切与自然。5同桌分角色对话交流,朗读课文。6在苗苗与季爷爷交谈的内容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个问题?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来谈一谈。学生自己先做准备,再在小组内展开讨论,最后全班交流。7重点引导“闲书”的问题:(1)在苗苗对季爷爷的采访中,他们用了很

38、长时间讨论看闲书。那么到底“闲书”是什么,能结合课文谈谈你们的理解吗?(2)其实,我们已经从他们两人的交流中体会到阅读能带来欢乐,帮助写作。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走过爱读书的童年和少年,我想说,“是阅读,为我打开了知识的大门。”你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说对阅读的感受吗?学生自由交流,如果自己说不出来,还可以谈谈自己搜集的关于阅读的名言警句。(3)看来,“闲书”不闲,杜甫曾说过,“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今天,老师想说的是,如果你想学好语文,先爱上阅读吧!四、品味题目,理解深化1再读课题,为什么要把苗苗比做小苗,把季羡林比作大树呢?(1)与二人名字有关。(2)寓意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

39、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季爷爷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2_把季爷爷比作根深叶茂的大树,其理由是什么?(1)季爷爷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2)季爷爷平易近人,关心下一代,有着高尚的人格魅力。3启发思考:怎样才能从一株小苗长成为一株参天大树?五、学习访谈技巧,提高实践能力1访谈是与人交流,通过阅读这则访谈录,你对访谈技巧有了一些什么新的认识?(1)要有礼貌地请教,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2)要倾听对方的表述。2结合以上两个方面,再细读课文,加深对访谈的认识和了解。六、作业(任选一、两项)1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名言。2选一本自己喜欢的书阅读,读书

40、时作摘抄或填写阅读记录卡。3调查一下本班同学的阅读书目;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学习课文的写法,做一份访谈记录4写一个读书推荐卡,把自己喜欢的书推荐给同学。2022年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11一、设计思路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一文是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第二课。本单元的主题是“我爱阅读”。_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以小女孩和学者季羡林对话的形式,提出读书的有益见解。教学目标是1、指导学生认识 3 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3、引导学生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41、,从而激发学生对读书学习的热爱之情。重难点是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因此,在教学过程的安排上,设计成(1、导入并简介作者2、初读课文,梳理内容3、细读课文,深入探究4、品味题目,深化理解5、写作手法,学习探访技巧6、作业设计)六个方面。让学生在自学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畅谈读书、多读闲书、学会甄别有益的书的能力,进而促进其对读书的热爱。二、教学过程设计(一)、新课导入,激发兴趣由第一课林海音的窃读记引入到此文:你们想知道怎样读书、读什么样的书才会有更好的效果吗?让我们开始学习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此中进行课题板书,并要求学生跟写课题,齐读课题,以较好

42、的状态进入到课堂的学习。还可以要求学生交流预习中对作者的了解,并结合生活交流对题目的理解。)(二)、明确要求,初读课文1、课文写了谁和谁的对话?他们谈了些什么内容?“小苗”指苗苗,“大树”指季羡林。课文写了小作者张钫与国学大师季羡林的一次采访记录,具体谈了“阅读、偏科、学习外语、积累古诗文”四个方面的内容。(三)、细读课文,深入探究1、再读课文,说说苗苗同季爷爷都交流了哪些问题?他们对读书各自有何见解?2、学生先自己思考,再与同桌交流。(主要有以下方面:阅读、偏科、学习外语和积累古诗文。)3、重点引导“闲书”的问题:(1)在苗苗对季爷爷的采访中,他们用了很长时间讨论看闲书。那么到底“闲书”是什

43、么,能结合课文谈谈你们的理解吗?(2)其实,我们已经从他们两人的交流中体会到阅读能带来欢乐,帮助写作。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走过爱读书的童年和少年,我想说,“是阅读,为我打开了知识的大门。”你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说对阅读的感受吗?学生自由交流,可以谈谈自己搜集的关于阅读的名言警句。(3)看来,“闲书”不闲,杜甫曾说过,“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今天,老师想说的是,如果你想学好语文,先爱上阅读吧!(可适当引导他们在适时看些适宜的课外书,而不是引导他们抛掉正课不顾,即正确引导学生的课外阅读。)4、读了他们的对话,你有什么感受?(体会人物形象)苗苗:热爱读书,谦虚好问。季爷爷:学识渊博,平易近

44、人,幽默中善于引导,满含着对下一代的关爱之情。(四)、品味题目,深化理解现在知道题目的真正的意思了吗?表面上与二人的名字密切相关,“小苗”指苗苗,“大树”指季羡林。实际上“小苗”还包含着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而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小苗”与“大树”交流的正是如何生长、汲取营养,小苗才会长成参天大树,像苗苗这样的孩子们才会成才的内容。(五)、学习探访技巧1、访谈是与人交流,通过阅读这则访谈录,你对访谈技巧有了一些什么新的认识?a、要有礼貌地请教,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b、要倾听对方的表述。2、你认为应该怎样朗读?交流点拨:要

45、像说话一样自然,不做作,争取做到亲切与自然。3、结合以上两个方面,再细读课文,加深对访谈的认识和了解。(六)、作业设计1、写一个读书推荐卡,把自己喜欢的书推荐给同学。2、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的书进行阅读,填写阅读记录卡。3、搜集整理好读书名言。三、课后反思在授此课过程中,出现了几大诟病:1、_语言通俗易懂,本应完全交给学生,而在课堂,我把此阅读课文当成精讲课文细细剖析,结果是牵引过度,学生引而未发,没真正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2、在较好引入课文的前提下,停留在文字表面的理解,没能更深层次的拓展延伸,整个课堂大部分是食如嚼蜡。3、朗读对话单一枯燥,没给学生自如的学习机会。4、面面俱到,重点不突出。情景

46、再设:在引导学生重点学习“阅读”部分时,在课堂设计一个因看闲书而走神的情景,让学生来判别其好坏,那样一来,很多语言都成多余的了。对人物的评价交给学生,也许,并不需要教师多费口舌了。其实,一堂课,并不需要教师去折腾,只要是能真正合理地交给学生就够了。2022年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12【学习目标】、认识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默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学习重点】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学习准备】准备材料我的童年,学生人手一份;课前搜集有关季羡林的资料

47、。【课时安排】课时。【学习过程】一、导入、各组交流一下读书活动的开展情况。、准备好课前发的材料:阅读我的童年,谈一谈读后的感受。、比较一下我的童年和窃读记的异同。、读一读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季羡林的资料:今天,就让我们跟着苗苗一起走进季羡林先生家,采访一下这位德高望重、酷爱读书的老爷爷,听听他对读书的见解。(板书课题)二、做采访准备、说一说自己想采访的感兴趣的读书问题:(教师做好记录)、讨论一下在采访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礼貌问题、作记录问题)三、读课文,找到自己的答案、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在季老的话语中,找到自己问题的答案。四、感悟课文内容、季羡林先生对于读书,提出了哪些见解?谈谈你对这几点的认

48、识:把_写好,要多看书。要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不要偏科,要学好外语。进行古诗文积累。、这篇_与以往的_有什么不同之处?这篇_是一篇访谈录,一问一答式。我们在访问爱读书的人时,用这样的记录方式就很好。希望同学们把我们的读书活动继续进行下去,开展得丰富多彩。、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小苗和大树不仅代表着苗苗和季羡林,“小苗”还包含着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而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小苗”与“大树”交流的正是如何生长、汲取营养,小苗才会长成参天大树,像苗苗这样的孩子们才能成才的内容。五、个性阅读,独特见解、在小组内就感兴趣的某

49、一个问题展开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还可以提出与文中人物不同的见解。、形成小组意见全班交流,达成一些共识,得到启发。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谈谈你对闲书的认识。六、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特点、同位俩分角色读课文,读完后互相评价。、两名学生分角色一问一答。、全班对于他俩的读进行评价,说出理由,如:“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们就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从中可以看出季羡林老先生亲切幽默、平易近人,说得形象生动,听来如临其境。“爷爷,我和您太像了,我也喜欢看闲书。有一回上数学课,我低着头看水浒传,一边看,一边背一百

50、单八将的座次,结果被老师发现了。爸爸知道这件事后,头一回打了我,虽然一点都不疼,可打那次以后,我再也不看水浒传了。”从话语中可以感觉出苗苗的童稚与可爱。“三贯通,这才是世纪的青年。”对下一代青年的殷切希望与深深关爱。七、学技巧,指导综合性学习活动通过读这篇_,说一说进行访谈活动还应注意些什么。八、辩论对课上和写作业的时候看闲书、学生偏科、背两百首诗和五十篇古文多不多;如果你想学好语文,先爱上阅读等问题进行辩论,说出自己的见解。九、拓展、调查一下本班同学阅读的书目。、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并做一份访谈记录。2022年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13教学目的知识与能力:1、会写本课的生字,辨

51、别形近字并进行组词,读准易误读字的字音,掌握课文中较有特点的多音字的字音、字义与组词。2、能结合课文理解文中出现的生词的意思;3、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过程与方法: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对读书学习的热爱之情。一点:激发学生对读书和学习的热爱。一线:紧扣对话,联系实际。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一、新课导入童年时的“窃读”,让“我”从书中得到了很大的乐趣。今天我们要学习另一篇课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二、初读课文思考1、“小苗”和“大树”分别指谁?(简介季羡林)2、这篇课文

52、与以往我们学过的课文都不一样。你发现这篇课文与以往我们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访谈录)(“小苗”指苗苗,“大树”指季羡林。课文写了小作者张钫与国学大师季羡林的一次采访记录。)三、模拟采访结合插图定好人物对话的基调:苗苗:稚气、礼貌。季老:亲切幽默、平易近人。四、按部分朗读课文,逐层学习1、他们谈了些什么内容?(具体谈了“阅读、偏科、学习外语、积累古诗文”四个内容。)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思考、讨论与交流。2、在苗苗与季爷爷的交谈的内容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个问题?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来谈一谈。(学生自由回答,只要能依据课文内容来修正自己在学习中的态度、方法与习惯即可。)预设(1)“

53、闲书”问题:在苗苗对季老的采访中,他们用了很长时间在讨论看闲书。那么到底“闲书”指什么,“正课”呢?能结合课文谈谈你们的理解吗?从他们的谈话中你了解到阅读有哪些好处?(阅读能带来欢乐,帮助写作。)结合自己的体会,还有什么益处?老师也特别喜欢阅读。我想这样说,“阅读,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知识的大门”。你能有这样的句式来说说对阅读的感受吗?教师小结:看来,“闲书”不闲,著名诗人也曾说过,“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今天,老师想说的是,如果你想学好语文,先爱上阅读吧!(2)偏科:结合自己的学习。(3)学好外语:游学、交流、社会对人才的需求。(4)古诗词积累:语文书上、中文经典。3、你们现在知道题目的

54、真正的意思了吗?(表面上与二人的名字密切相关,“小苗”指苗苗,“大树”指季羡林。实际上“小苗”还包含着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而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小苗”与“大树”交流的正是如何生长、汲取营养,小苗才会长成参天大树,像苗苗这样的孩子们才会成都的内容。)五、拓展延伸采访一位自己身边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学习课文的写法,做一份访谈记录。交流采访要注意什么,怎样写访谈录。板书设计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访谈录闲书不“闲”不要偏科学好外语2022年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14整个教学流程以书虫闯关的形式展开,每一关的内容如下:一、

55、书虫第一关读下列词语:季羡林水浒传彭公传绿林好汉三侠五义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二、书虫第二关1、这篇课文写了什么?2、这篇课文与其他课文比较,有什么不同?3、说出文中你最感兴趣或不明白的地方。三、书虫第三关1、书虫鉴定会:季羡林和苗苗算不算书虫?在文中找出理由。2、这两个书虫有什么不同?四、书虫第四关1、通过学习课文,你觉得采访要注意什么?2、如果让你采访一位作家,你会提出什么问题?五、书虫第五关1、想对小苗说些什么?2、想对大树说些什么?3、想对自己说些什么?六、作业1、采访一个想采访的人,写下采访记录。2、凭想象写作者与书中人物的对话。【听后感】这一设计可以给我们一定的启发,每一教学环节目标明确,各环节之间层次明显。但这样的设计也是一把双刃剑,若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强,则可以生成许多精彩;若无法应对自如,课堂就更显机械与生硬。执教老师向我们展示了他睿智的教学技能,透过课堂的每一个细节,我们都能看到一种东西在支撑着整个课堂,那就是教师的教学理念。内化的理念在课堂中纯熟运用,整节课犹如李老师自已的说的那样:如茉莉,看起来平淡无奇,闻起来幽香缕缕,回味起来余香袅袅。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