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申请技术招底书

上传人:jin****ng 文档编号:123141053 上传时间:2022-07-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2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专利申请技术招底书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专利申请技术招底书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专利申请技术招底书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专利申请技术招底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利申请技术招底书(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申请人: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申请类别:【发明】【实用新型】【同日申请】(请选择其一 发明人:第一发明人身份证号: 第一发明人手机:交底书填写注意事项:1、技术交底书是帮助代理人理解真实发明创造点,写好申请文件的基础。2、术语应采用行业标准用语。3、全文对同一事物的叫法应统一,避免出现一种东西多种叫法。4、专利法规定: 专利必须是一个技术方案,应该阐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什么技术方案来实现 的,不能只有原理,也不能只做功能介绍。5、专利必须充分公开,若涉及希望作为技术秘密不进行专利保护的细节, 请尽量与代理人沟通,以确认该部分内容不会影响专利的授权。6、技术交底书完成后,请将蓝色字体的说明文字进行删除。

2、1、相关技术背景(背景技术),与本发明最相近似的现有实现方案(现有技术)1.1 背景技术1、简介该技术领域的发展;2、解释相关关键技术;3、对于理解发明内容没有帮助的不要提供。1.2 与本发明相关的现有技术一1.2.1 现有技术一的技术方案1、只提供相关现有技术,不相关的不提供,如果该现有技术的缺点 或不足正是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则为相关现有技术,否则为 非相关现有技术;2、结合附图,用文字对实现方案进行描述;应详细介绍,以不需再 去看文献即可领会该技术内容为准,如果现有技术出自专利、期刊、 书籍,则提供出处。3、现有技术的提供非常重要,能加快专利的授权,还能使专利代理人找出本发明的创新

3、点,以确定合适的保护范围。1.2.2 现有技术一的缺点1、用反推法,根据本发明的优点来找对应的缺点;2、本发明不能解决的缺点,不需要提供;3、缺点可以是成本高、误码率高、反应速度慢等类似的问题。1.3 与本发明相关的现有技术二(如没有则不写,有更多则新建1.4节等,写法 与现有技术一的写法完全一样)1.3.1 现有技术二的技术方案1.3.2 现有技术二的缺点2、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详细阐述(发明内容)2.1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发明目的)1、对应现有技术的所有缺点,一一正面描述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 问题;2、本发明解决不了的,不能提供;2.2 本发明提供的完整技术方案(发明方案)1、本部分为

4、专利申请最重要的部分,需要详细提供;2、描述发明内容时,不同类型的发明有不同的描述方式。举例如下: 疋品发明:应当具体说明其零部件的结构及相互位置关系和连接关 系。方法发明:应当说明为完成发明任务所必须实现的工艺方法、工艺 流程和条件(如时间、压力、温度、浓度)。迪路发明:应当说明各功能电路之间的电连接关系或信号传送关系 及各功能电路的具体构成。组合物或者混合物发明:应当说明其成分及含量。当用百分含量表示 时,各成分含量之和应等于100%。(任意一项下限与其余各项上限之 和100,任意一项上限与其余各项下限之和100)。在描述其成分及含 量时,尽可能提供其取值或者选择范围,并说明确定该范围的依

5、据或 者原因。3、详细阐明本发明带来有益效果的关键技术点和欲保护点,并注意 关键技术点与有益效果的一一对应关系。4、附图请以以线条图方式提供。2.3 本发明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1、结合技术方案来描述,做到有理有据;描述发明效果,能够量化 的尽量量化,不能量化的,可以用对结构特点的分析和理论说明的方 法加以描述,不要笼统的描述,也不要使用广告性宣传语言。 2、可以对应2.1部分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来描述;3、可以简单。3、针对2中的技术方案,是否还有别的替代方案同样能完成发明目的1、如果有,请尽量写明,内容的提供可以扩大专利的保护范围,防止他人绕过本技术去实现同样的发明目的,2、“替代方案”可以

6、是部分结构、器件、方法步骤的替代,也可以 是完整技术方案的替代。4、附件:参考文献(如专利/论文/标准)若有,请说明。5、说明如有不详处请参考附件范文,或与校科技处知识产权办公室联系。6、附件范文:试电笔所属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指示电压存在的试电装置,尤其是能识别安全和危险电压的 试电笔。所属技术领域:应指出本发明技术方案所属或直接应用的技术领域。背景技术目前,公知的试电笔构造是由测试触头、限流电阻、氖管、金属弹簧和手触 电极串联而成。将测试触头与被测物接触,人手接触手触电极,当被测物相对大 地具有较高电压时,氖管启辉,表示被测物带电。但是,很多电器的金属外壳不 带有对人体有危险的触电电压,

7、仅表示分布电容和/或正常的电阻感应产生电势, 使氖管启辉。一般试电笔不能区分有危险的触电电压和无危险的感应电势,给检 测漏电造成困难,容易造成错误判断。背景技术:是指对发明的理解、检索、审查有用的技术,可以引证反映这些背景技术的文件。背景技术是对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的说明,它是作出实用技术新 型技术方案的基础。此外,还要客观地指出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和缺点,引证 文献、资料的,应写明其出处。发明内容发明内容:应包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及其有益效果。为了克服现有的试电笔不能区分有危险的触电电压和无危险的感应电势的 不足, 本发明提供一种试电笔,该试电笔不仅能测出被测

8、物是否带电,而且能方 便地区分是危险的触电电压还是无危险的感应电势。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指要解决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应当针对现 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或不足,用简明、准确的语言写明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也可以进一步说明其技术效果,但是不得采用广告式宣传用语。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绝缘外壳中,测试触头、限 流电阻、氖管和手触电极电连接,设置一分流电阻支路,使测试触头与一个分流 电阻一端电连接,分流电阻另一端与一个人体可接触的识别电极电连接。当人手 同时接触识别电极和手触电极时,使分流电阻并联在测试触头、限流电阻、氖管、 手触电极电路测试时,人手只和手触电极接触,氖管启辉

9、,表示被测物带电。当 人手同时接触手触电极和识别电极时,若被测物带有无危险高电势时,由于电势 源内阻很大,从而大大降低了被测物的带电电位,则氖管不启辉,若被测物带有 危险触电电压,因其内阻小,接入分流电阻几乎不降低被测物带电电位,则氖管 保持启辉,达到能够区别安危电压的目的。技术方案:是申请人对其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措施的集合。技术 措施通常是由技术特征来体现的。技术方案应当清楚、完整地说明发明的形状、 构造特征,说明技术方案是如何解决技术问题的,必要时应说明技术方案所依据 的科学原理。撰写技术方案时,机械产品应描述必要零部件及其整体结构关系; 涉及电路的产品,应描述电路的连接关系;机

10、电结合的产品还应写明电路与机械 部分的结合关系;涉及分布参数的申请时,应写明元器件的相互位置关系;涉及 集成电路时,应清楚公开集成电路的型号、功能等。本例“试电笔”的构造特征包 括机械构造及电路的连接关系,因此既要写明主要机械零部件及其整体结构的关 系,又要写明电路的连接关系。技术方案不能仅描述原理、动作及各零部件的名 称、功能或用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在测试被测物是否带电的同时,方便地区分安危 电压,分流支路中仅采用电阻元件,结构简单。有益效果:是发明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及积极效果,它是由技术特 征直接带来的、或者是由技术特征产生的必然的技术效果。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

11、发明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电路原理图。图2是试电笔第一个实施例的纵剖面构造图。图3是图2的I-1剖 视图。图4是试电笔第二个实施例的纵剖面构造图。图中1.测试触头 ,2.绝缘外壳,3.弹簧 ,4.同心电阻,5.限流电阻,6.分 流电阻 ,7.识别电极 ,8.氖管,9.弹簧,10.后盖,11.手触电极,12.绝缘隔 离层,13.弹簧。附图说明:应写明各附图的图名和图号,对各幅附图作简略说明,必要时可 将附图中标号所示零部件名称列出。具体实施方式在图1中,测试触头(1)、限流电阻(5)、氖管(8)与手触电极(11)串联, 测试触头(1)与分流电阻(6)一端相连,分流电阻(6)另一端与识别电极(

12、7) 相连。通常限流电阻阻值为几兆欧,为保证人身安全,分流电阻阻值不小于限流 电阻阻值,最好取限流电阻阻值12倍。在图2所示实施例中,测试触头(1)在绝缘外壳(2)一端伸入其中空腔, 与弹簧(3)接触,弹簧(3)另一端与同心电阻(4)相接触,同心电阻(4)是 纵剖面为E形,其中间圆柱部分限流电阻(5)高于作为分流电阻(6)的圆管部 分,使氖管(8)的一端与限流电阻(5)接触时不碰到分流电阻(6),弹簧(9) 一端与氖管(8)相接触,另一端与后盖(10)上的手触电极(11)相接触,弹 簧压力保证各元件间可靠电连接。如图3所示的环状弹性金属片状识别电极(7) 其边缘向中心伸出的接触爪卡住圆管状分流

13、电阻(6)外表面,其外边缘伸出并 附于绝缘外壳外表面。在图4所示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测试探头( 1)在绝缘外壳(2)一端伸入其 中空腔,同时与平行设置的限流电阻(5)和分流电阻(6)的一端相接触,限流 电阻另一端通过氖管( 8 )、弹簧( 9 )与手触电极( 11 )电接触,分流电阻通过 弹簧(13)与识别电极电接触,两电极之间设置一绝缘隔离层(12)。具体实施方式:是发明优选的具体实施例。具体实施方式应当对照附图对发 明的形状、构造进行说明,实施方式应与技术方案相一致,并且应当对权利要求 的技术特征给予详细说明,以支持权利要求。附图中的标号应写在相应的零部件 名称之后,使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和实现,必要时说明其动作过程 或者操作步骤。如果有多个实施例,每个实施例都必须与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 问题及其有益效果相一致。附图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