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详细教案

上传人:卷*** 文档编号:123127360 上传时间:2022-07-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游褒禅山记详细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游褒禅山记详细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游褒禅山记详细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游褒禅山记详细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游褒禅山记详细教案(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0、游褒禅山记【教学目的】1、积累重点文言词语和句式。2、学习即事明理,叙议结合,前后紧密相扣的写作措施。3、学习作者“尽吾志”和做学问“不可不深思而慎取”的治学态。【教学重点】1、积累重点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2、学习即事明理,叙议结合,前后紧密相扣的写作措施。【教学难点】学习即事明理,叙议结合,前后紧密相扣的写作措施。【教学措施】诵读法、自主学习法、合伙探究法教学重难点:【教学学时】【教学过程】第一学时一、导入 在初中,我们学过醉翁亭记、 岳阳楼记,“记”是一种文体记,可阐明、议论、描写、论述。本文它一篇游记。那游记的共同点是什么呢?(明确:抓住山川风物的特点,体现山水之美,抒发作者感情

2、。)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游记,却不以体现山水之美为主,而是在记游的基本上,进行大量的议论,议论是文章的中心,而记叙只是一种引子。这篇游记就是北宋散文家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板书)。那么作者借助游褒禅山,阐发了如何的道理呢?下面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简介作者及背景1. 作者王安石(10211089),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目前江西临川)人。封荆国公,故世称“荆公。嘉祐六年(1061)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后司马光执政,废尽新法,王安石忧愤去世。卒谥文,故又称“王文公”。 王安石在文学上也是个革新派。她是欧阳修倡导的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与者,是唐宋八人们之一

3、。她的作品今存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2背景资料 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三十四岁时(1054年)从舒州判通任上辞职,在回家的路上游览了此山,三个月后以追记的形式写下此文。虽然是游记,但却是借记述游山来说理。三、初读课文,整体把握1、学生自由诵读课文,规定:边读边划出段落序号、读准字音和停止 2、指名两学生 诵读课文,是顺势正音 褒bo禅山 华hu山庐冢(zhng)有穴(xu)窈(yo)然 怠(di) 咎(ji)好游(ho)仆(p)碑 无物以相(xing)之深父(f)3、疏通文意过渡语: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我们读也读了,目前就请人们根据课文注释,说说看,文章的每一段讲了什么内容,好吗?我们分

4、组进行:男生负责一二自然段,女生负责三四五自然段。固然你们可以在翻译之前,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其她同窗协助解答。具体环节:(1)先给学生三分钟时间,译读课文,并圈出疑难字词。(2)分组译读课文,教师及时予以点评和鼓励。4、自读,理清思路(从体现方式考虑,课文共五段,各段体现方式有何不同):一、(12):记叙游山通过。1、简介褒禅山概况。2、记游华山洞的通过。二、(34):议论游山心得。3、写游华山洞的心得。这一层是全文的重点。4、借仆碑抒发感慨,提出治学必须采用“深思而慎取”的态度。三、(5):记叙结尾,补叙同游者5、画出直接体现作者观点的句子(1)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2)此因此学

5、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四、归纳文言知识五、课堂小结六、布置作业熟读课文,并背诵第三自然段第二学时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二、品读鉴赏,合伙探究1、 研读第一段(1)这一段依次记述(每格一字): 山之名、山之寺、山之洞、山之碑。 (2)第段为什么要特别提到仆碑及仆碑上的文字? 提示:写仆碑是为背面议论埋下伏笔,作者认真考证仆碑上的文字,探究事理的本源,充足体现了她“求思之深”的摸索精神,也是背面议论中提出“深思慎取”的根据。 (3)这一段阐明事物方位清晰,层次井然。交代空间的变化,有何作用?教学预设:交代了作者游山的踪迹。2、 研读第二段 (1)游记一般要写出景物的方位,使之在读者的印象中产生空

6、间概念,形成立体感。试以华山洞作为参照物,说出禅院、仆碑、前洞、后洞的方位。提示:禅院在距华山洞五里的西面,由于华山洞“距其院东五里”;仆碑在华山洞西面百余步的地方,由于仆碑是作者从禅院东去华山洞的路上看见的;前洞就是华山洞,前洞的“前是相对于后洞的“后”而言的;后洞在华山洞北面五六里的地方,由于华山洞在“华山之阳”,“由山以上”则是北面了。 多处设比:前洞的平旷与后洞的幽深对比;前洞“记游者甚众”与后洞“来而记之者已少”、“其至又加少”对比;“余所至”之浅与“好游者”所至相比;进洞时“其见愈奇”的欣喜与出洞后因“不得极夫游之乐”的懊悔相比。(2)第段略写什么?详写什么?运用了哪些对比?有哪些

7、作用? 教学预设:略写前洞(19字),较具体地写了后洞特点及游后洞的所见所感。作用是为第二部分的议论作铺垫。 (3)那么游洞后,作者有什么感受呢? 明确: “懊悔”,由于余之力尚足以入,火足以明也,却随之出,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实旨在阐明自己意志不坚定。 3、研读第三、四段 (1)齐读第三段,思考:在这一段里,作者一开始就指出古人浏览欣赏,“往往有得”, 其“有得”的因素是什么呢? 明确: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2)追问:作者引出古人欣赏有得的目的是什么呢? 明确:借托古人引出自己的观点 (3)追问:那么,如何才干做到像古人那样探究思考的广泛而进一步呢?作者从哪些方面来发挥的? 讨论归纳: 从

8、五方面论述: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突出“志”的重要性;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吃局限性者,亦不能至也阐明“力”的重要性;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阐明“物”的重要性;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在己为有悔物、力都足以至而未至只有“尽吾志也,可以无悔也”强调“尽吾志”的重要性 教师小结归纳作者揭示了成功的条件就是 “志”、“力”、“物”,强调了“力”与“物”这两个客观条件的作用,又强调了“志”这个主观因素的核心作用,强调只要尽己之志,虽然不能达到目的,亦可“无悔”、“无讥”,作者在这儿所论述的既是游山之所得,

9、又是治学处事之理,也是成就一切事业之道。从这里人们受到了什么启发?能不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谈一下。 (4)学生自由朗读第四段思考: “古书之不存”跟上文哪句话相照应?(“其文漫灭”。)“后世之谬其传”又是跟哪句话相照应?(“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作者觉得现实中像这样的状况多吗?(“何可胜道也哉”) 由此讨论:你觉得现实生活中像这样的状况多吗?请举例证明。 学生畅所欲言,估计说的更多的使广告招牌、报章杂志上浮现的。(略) 提问:这一段重要写了什么? 明确:作者从仆碑发生联想,指出看待传闻应当采用“深思慎取”的态度。 4、研读第五段(1)齐读第四段“父”字读作“f”(2)学习游记写法的

10、结尾:同游者的姓名没有出目前正文里,而是记在这段文字中,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样写在文尾,能使行文简洁,避免横生枝节,这也是古人写游记常用的格式。如小石潭记的结尾也是这样。三、探究拓展1、本文的记叙部分和议论部分是如何紧密联系的?提示:试从过渡衔接;两部分在文字上的前后呼应;游山与治学处世两者的内在联系这三方面思考。教学预设:(1)两部分间衔接过渡自然。(2)记仆碑状况突出“花山”二字,为后文的议论作铺垫。 (3)强调前洞路近、地平、游者众,后洞强调路远、奇险、游者少。为后文议论作铺垫。2、作者通过记游,论述了什么观点呢?教学预设:本文把游山_和治学两个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借游山的体验,阐明了

11、处事、治学都要 “尽吾志”和“深思而慎取”的道理。 3、拓展:态度决定成败也谈“尽吾志”(1)我们可以不伟大,但我们庄严;我们可以不永恒,但我们真诚;我们可以不完美,但我们努力。(毕淑敏)(2)如果老天爷不曾给你聪颖的才智和显赫的家世,那么,“态度”将是唯一能使你胜出的金钥匙。一天猎人带着猎狗去打猎。猎人一枪击中了一只兔子的后腿,受伤的兔子开始拼命奔跑。猎狗在猎人的批示下也是疾驰而去追赶兔子。可是追着追着,兔子跑不见了,猎狗只得悻悻地回到猎人身边,猎人开始骂猎狗了:“你真没用,连一只受伤的兔子都追不到。”猎狗听了很不服气地回道:“我竭力而为了呀。”再说兔子带伤终于跑回洞里,它的兄弟们都围过来惊讶地问:“那只猎狗那么凶,你又带了伤,怎么跑得过它的?”“它是竭力而为,我是全力以赴呀,它没追上我,最多挨一顿骂,而我若不全力的话我就没命了。”五、课堂小结六、作业布置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