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处理生成性问题和资源

上传人:m**** 文档编号:123071451 上传时间:2022-07-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怎样处理生成性问题和资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怎样处理生成性问题和资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怎样处理生成性问题和资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怎样处理生成性问题和资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怎样处理生成性问题和资源(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怎样处理生成性问题和资源问题七:怎样处理生成性问题和资源?1大寒梅的观点:我觉得老师巧用语言(特别是幽默的语言),是处理生成性问题的好帮手。它可以让 沉睡的课堂立刻苏醒过来。下面是是一个老师上课时出了一道题:2+7=?请了一个同学 到黑板前板演,那位同学总把9 写成6,下面的同学哄堂大笑,那位做题的同学也窘得 不知所措,那位老师不批评他,而是说了一句:你以为让9 翻一下跟斗,我们就认不出 来了?再想想,不玩翻跟斗游戏会等于谁呢?学生自信的写了 6。老师又交代,以后可 不能随便让数字翻跟斗哦!老师恰当的神态,表情,眼神,手势等体态语言,在教学中也可以影响学生,教 师可以加以揣摩运用。12Boju

2、elei 的观点: 课堂上,对于学生有意无意的“不和谐”的声音,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予以否定, 或是含糊其辞,不表明正确的立场,就会阻碍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这就需要教师在备 课时充分准备,课堂上要机智引导,适时点化,呵护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 在教师的引导下走向深刻。阿香的回应: 教学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不要让学生带着错误的认识起出课堂。教师的点拨、 点醒、点化就显得很重要。13阿香的观点: 如何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是上好课一节课必须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教师离学无教,学生无错不学。新课程要求我们因学而教,重视学生经验的课程, 特别是学生的错误经验。如何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我认为既要

3、有利用意识,又要有判 断意识;既不能视而不见,只找正确方案;又不能信手拈来,凡错都呈现。14李南梅的观点:在课堂上预设与生成往往产生矛盾,例如教师在讲台上讲得激情澎湃、热情洋溢, 底下的学生却无动于衷,好像事不关己,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曾经听过一个数学教师上练习课,一节课他自己一个人固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讲 课。既没有到学生中间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也没有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调整自己的教 学设计,而是从头到尾把他预设的练习讲完。这样的老师,是“目中无人”,刘良华博士说这样的老师最可怕,他完全是自我为 中心的了。我们的课堂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课堂教学设计也应该随着学生对学习知识的 掌握程度而调整。这就涉

4、及到生成的问题。16大寒梅的观点:是的,问题一抛出来都被优生抢了个精光,老师一再强调先放在心里等等说,他们 就办不到。16阿香的推荐:关注和帮助解决每位学生的学习错误,对老师来说,既十分重要,又十分艰难。重 要在于,教学问题说到底是学生学习问题,教师离学无教,学生无错不学。新课程要求 我们因学而教,重视学生经验的课程,特别是学生的错误经验。艰难在于,在班级授课 条件下,对个别学生的学习错误,不能坐视不管,又不能影响全班同学的学习,面对课 堂上这个“两难”问题的理想选择是:化“两难”为“两利”。即既解决好个别问题, 又能够“举一反三”、“一石激起千重浪”,由个别问题的解决牵引出新的教育情景 和生

5、成普遍的教育效果。倘若“两难”与“两利”决无必然联系,抑或有从“两难” 到“两利”的可能,而老师缺乏化“两难”为“两利”的必要条件(如,应变能力、 教学艺术、对课堂生成准备不足等),此时便只能退而求其次。进行“利中取大,弊中 取小”的选择了。即视化教学时间解决个别问题,是利大还是弊大来做出实时的教学决 策。一般来说,学生的学习问题,无论是一般或者个别问题,都或多或少隐含着对听课 群体有价值的教育时机。其中包括认知方面的,也包括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的教育时机。而能否把握好时机,挖掘和利用好问题的教育价值,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能 力和经验、教学关系、教学生成的准备状态(对学生课程经验的充分了

6、解、形成预设生 成的备课习惯等)。我们说,学生经验的差异,决定了教学的不同,也引发教学生成。 新课程的教学预设不排斥教学生成,而要有意识去预设生成,教学生成不排斥教学预设, 而要善于将教学生成变成新的教学预设。我认为,重视用预设引发生成,将生成变成新 的预设应该成为教师教学的普遍要求。其实,教师不断地用预设引发生成,将生成变成 新的预设的过程,就是教师走向成熟和提高的过程,就是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能力以化 解课堂这类“两难”问题的过程。愿各位通过这个课堂上两难问题的研讨,更加重视研 究学生的课程经验,更加重视预设教学生成,不断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个个 成为化解教学两难问题的高手。原点的回

7、应:我认为主要是心中要有明确的目标,才能判断出学生意外的生成是否有价值,并做 出比较妥当的回应。而不至于因一些意外而又偏离教学目标的生成使教学降低了效率。17Qxjvip 的观点:对于课堂的生成我保留自己的看法,我以为生成需要有一个过程,课堂教学中的生 成不是随意的,这里面存在一个先死后活的过程。死:就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基本知识先要教到位,如果连基本的内容还没掌握就让学 生去生成那种生成是令师生皆为尴尬的。没有课堂的“死生成就失去意义。活:就是在死的基础上的灵活运用,牢靠的基础知识是学生灵活生成的前提条件。18原点的推荐:课堂上飞进一只蜂今天第二节在四班上课,课题是找因数,同年段的两位老师坐在后

8、面听课。孩 子们正交流着学习体会,我走下去巡视。突然听到一声女孩子的尖叫,全班哗了起来。 我大吃一惊,正奇怪谁吃了豹子胆敢扰乱课堂。回头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只蜜蜂正盘旋 在几个孩子们的头上,走近一看,还是一只比较大的有点发黑的蜂。我赶紧叫孩子冷静, 避开到旁边,手里拿起课本走近了它,第一个意识是想打死它,不过它飞得挺快。一看, 它并没有伤害孩子们的迹象,就也退到一边了。好在,一会儿,它终于从开着的窗户飞 了出去,大家都长嘘了一口气,但情绪思维已偏离了课堂了。我不是语文老师,不然说不定即时来个教室飞进一只蜂,让孩子们进行现场 作文,虽然这是否妥当还是仁者见仁的事情。我知道此时必须把孩子的情绪先稳定

9、下来, 于是,我稍微停顿了几秒钟,不说话只是用平静的眼光扫视着全班,虽然刚接班还不到 两周,但孩子们很聪明,他们知道我在等待他们思维的回归。看着大部分孩子的眼光都 投向了我,我说“刚才出了一点意外,一只蜜蜂来到了我们的课堂,还好有惊无险,我 们现在继续上课。”我若无其事地又开始下面的环节,孩子的思维也开始跟了进来。一只蜂,来了,又走了。19李南梅的推荐: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教师当然也不例外。那么,教师如何面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 出现的错误呢?“人之过也,如日月之蚀也。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这是我们对待 错误和改正错误的一种正确认识,无可非议。笔者想说,如果老师不慎出错或者故意出 错,

10、一定要让错误体现出价值。一、“错误”是发挥教学机智的绝佳机会。最近,笔者听了一堂数学公开课。当执教老师把练习题投影在屏幕上时,一名学生 指出题目中的数值错了。老师检查一番后说:“哦,这是一个小错误,这样改一下就好 了。”难道老师犯的错误都是可以改正的小错误吗?如果我是这位老师,当学生指出我 的错误时,我会平静地说:“是吗?请你再做一遍,也请同学们都做一遍。”这时,我 会立即调整教学设计,就“错误”做文章。首先,表扬指出错误的学生。然后,让全班 学生一起分析错误的原因,寻找改正的途径。二、“错误”是开发课程资源的有效途径。笔者上桃花源记一课时,有学生忽然提出“为什么陶渊明写桃花源记而 不写杏花源

11、记”的问题。我当时感觉这位学生无事生非,没好气地说:“因为陶 渊明那时看到的是桃花,如果看到的是杏花,我们今天读到的可能就是杏花源记了。”下课后,当我把“桃文化”三个字输入电脑搜索时,眼前赫然出现了下面一行文字: “广东韶关学院学报编辑部副编审王焰安同志的专著桃文化研究是国内第一本有关 桃文化研究的著作。”我震惊了,我的“想当然”丢掉了一个重要的教育资源。第二天,我在课堂上郑重诚恳地向提问的学生道歉。这节课,我和学生一起查找课 文中有关“桃”的词语,一起回忆有关描写“桃”的诗文。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最 后我们决定成立桃文化课题研究小组,深入学习桃文化的起源、历史沿革,桃文化“福” 的内涵,桃文

12、化“寿”的内涵,桃文化“美”的内涵,桃文化“情”的内涵。在学习 过程中,我们认识到“桃”与文化密不可分,“桃”是中国文化中一个鲜活的载体、 符号和象征。随着所收集资料的增加和思考的深入,一份研究提纲日渐清晰。一个月以后,课题 小组居然把“桃文化研究”的网页制作出来了。这件事情让我认识到,教师一定要树立起学生也是教学资源的观点。学生已有的经 验是基础性资源;学生之间的差异是互动性资源;学生在课堂上的状态和行为是不同程 度的生成性资源。三、“错误”是点燃智慧灵光的神奇火花。李镇西老师教学在烈日和暴雨下一课,板书课题时故意把“在烈日和暴雨下” 写成“在暴雨和烈日下”。刚一写完,学生就嚷起来:“错了,

13、错了!应该是在烈 日和暴雨下!老师,您刚好写反了!”听到学生们激动的声音,李老师真是高兴,但 是,他故意不认错:“我没有错!是的,我写的课题是和书上不一样,但意思都是一样 的。你们看,烈日和暴雨是什么短语?”他有意引学生“上钩”。学生异口同声 地回答:“并列短语!”“对了!既然是并列短语,那么连词前后的部分并没有主次 之分,当然可以颠倒一下!”他很得意地说。“不对!”一位女生似乎有些激动,她 说着便站了起来:“题目名为在烈日和暴雨下而不是在暴雨和烈日下是有道 理的!因为课文是先写烈日,后写暴雨,这既是天气变化的顺序,也是课文的大体结构。 怎么能够随便颠倒呢?”当学生的智慧灵光被点燃后,李老师故作恍然大悟状:“嗯,同学们言之有理。看 来,烈日和暴雨还真不能颠倒。好,我接受你们的意见。谢谢同学们!”一篇文 章的内容顺序和结构,李老师利用一个巧妙的“错误”轻松点出。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