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一大四小造林绿化关键工程简介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23061960 上传时间:2022-07-21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77.7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有关一大四小造林绿化关键工程简介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有关一大四小造林绿化关键工程简介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有关一大四小造林绿化关键工程简介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资源描述:

《有关一大四小造林绿化关键工程简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一大四小造林绿化关键工程简介(6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全省造林绿化“一大四小” 工程建设培训材料江西省林业厅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二八年八月目 录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简介1 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规划6平原林业树种选择、培育及效益分析19杨树病虫害防治41泡桐病虫害防治48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简介曹志远省林业厅造林处处长一、“一大四小”主要内容。“一大”:确保到2010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63%。“四小”:一是县城和市府所在地的绿化; 二是乡镇政府所在地的绿化; 三是农村自然村绿化; 四是基础设施、工业园区和矿山裸露地绿化。二、“一大四小”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场合,由谁提出来的。2008年5月8日,省委书记苏荣出席了泰豪

2、论坛,发表了以“深化省情认识、加快江西发展”为主题的演讲,在谈到保护江西生态环境时,提出了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三、“一大四小”提出的时代背景。省委书记苏荣提出的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既符合中央精神,也符合江西实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一是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建设生态文明战略决策和中央领导同志关于保护好江西生态的指示基础上提出的。经过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国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实行可持续发展,关系到中国的未来,关系到中华民族复兴,我们党对此有充分的认识,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要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我们党第一次把生态

3、文明建设放在整个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上加以强调,要求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可见在当代中国,生态环境建设是多么紧迫和重要。温家宝总理视察江西时,曾专门就江西的生态环境问题作出了重要指示,明确指出,象江西这样好的生态环境,在中国已经不多了,一定要保护好,要保护好鄱阳湖的生态环境,使鄱阳湖永远成为“一湖清水”。通过实施“一大四小”造林绿化工程建设,既是改善生态状况,保障国土生态安全的战略举措,也是绿化美化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客观要求。 二是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我省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作出了全力打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战

4、略决策,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生态文明示范区、新兴产业集聚区、改革开放前沿区、城乡协调先行区、江西崛起带动区。鄱阳湖地区是江西省经济密度最高的地区,也是环境承载能力最强的地区,经济的发展会给生态环境施加很大的压力。近年来,江西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生态环境问题将成为影响鄱阳湖“一湖清水”和江西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实施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提高鄱阳湖区国土绿化水平,构建功能完备的森林生态系统,不仅可以发挥减少水土流失,涵养水源、净化污染物等保障国土生态安全的作用,而且能够进一步增加森林固碳能力,减缓温室效应,实现间接减排,扩大环境容量,提高鄱阳湖区环境承载能力,保护好鄱阳湖

5、的生态环境,确保实现使鄱阳湖永远成为“一湖清水”,使江西的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环境更优美。三是充分了解我省林情情况下提出来的。历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林业生态建设和国土绿化工作,连续组织实施了“山江湖工程”“造林灭荒”、“山上再造”等一系列生态保护工程,通过近20年艰苦努力,全省森林覆盖率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36%提高到现在的60.05%,从而使江西的青山绿水成为江西的最大优势和江西叫得响的品牌。但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多年来森林资源培育和国土绿化的重心,一直放在山上,对山下造林绿化重视不够,形成了“重山上、轻山下”的国土绿化格局。农田林网建设、交通干线以及县城和市府所在地、乡镇所在地、村庄绿化

6、、基础设施、工业园区裸露地绿化严重滞后,导致国土绿化体系不完整,生态体系不完备,难以满足保护全省青山绿水的需要。通过实施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提高绿化整体水平,构建功能完备的国土绿化体系,是保护全省青山绿水的现实要求。四是在我省林改取得重大成果,主体改革大获全胜,配套改革稳步推进的情况下提出来的。2004年,我省开展的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彻底还权于民、还利于民,不仅进一步激发了广大群众保护生态、发展林业的热情,还极大地激活了林业机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林业生产力。为了使林改的经验和成果能得到最大的、最快的、最有效的发挥,此时实施“一大四小”造林绿化工程建设,恰逢其时,必将赢得全省人民

7、群众的衷心拥护,有利于将“一大四小”造林绿化工程建设规划变计划,计划变实践,从而使“一大四小”造林绿化工程建设取得圆满成功。四、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的任务、目标和意义。(一)建设任务。采取人工造林、低产林改造、阔叶树补植补造、封山育林等综合措施,提高森林覆盖率,加强受灾森林恢复,改善林分结构,提高森林质量。到2010年,完成人工造林1500万亩,其中新增造林1000万亩,补植补造和更新造林500万亩;到2012年,“一大四小”造林绿化工程成果基本得到巩固,受灾森林基本得到恢复。(二)建设目标。1、到2010年目标。到2010年底,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63%,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比重达到30%以

8、上,林分亩平蓄积提高到4.2立方米/亩。全省设市城市和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40%和35%,绿地率分别达到36%和3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0平方米;建成城市公园400个,其中城市森林公园30个、湿地公园20个。全省乡镇所在地绿化覆盖率达到15%,绿地率达到1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3平方米。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交通干线沿线可视范围内乡村全面绿化,已实施土地整理和园田化改造的农田全面完成林网建设。已建和新建高速公路、铁路绿化率达到85以上,国省道干线绿化率达到80%,县乡公路绿化率达到70%,江河堤防、灌区渠道绿化率达到70%,工业园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重要铁路、高速公路

9、沿线和设市以上城市可视范围内矿山全面实现复垦复绿。2、到2012年目标。到2012年,全省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3%左右,林分亩平蓄积提高到5.0立方米/亩,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比重达到35%以上。全省城市绿化覆盖率和绿化质量稳步提高,初步建立多树种合理搭配、多层次绿化美化、功能完备、管理科学的城市绿地系统。全省乡镇所在地绿化覆盖率达到20%,绿地率达到1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5平方米。全省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农田林网建设与造地增粮富民工程等项目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初步建成比较完善的农田林网体系。已建和新建设高速公路、铁路全面绿化,绿化档次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国省道干线绿化率达到100%

10、,县乡公路绿化率达到80%,江河堤防、灌区渠道绿化率达到80%,初步形成集景观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绿色廊道。全面建成生态工业园区,全省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率、土地复垦率分别达到50%以上和30%以上。(三)建设意义。1、全面推进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全面推进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目的是加强和改善生态环境,优化城乡人居环境,提高城乡人民生活质量;增加木材等林产品供给,促进林业产业和地方经济发展;倡导绿色生活、建设生

11、态文明,促进社会和谐和文明进步,把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2、全面推进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是推动全省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青山绿水是江西最大的优势和品牌。在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中,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今年的雨雪冰冻灾害给我省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损失。必须从全面推进“一大四小”造林绿化工程入手,加快灾后恢复、保护和建设青山绿水步伐,加强平原造林绿化,切实做到在发展中加强保护,在保护中促进发展,不断巩固我省生态优势,提升江西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全省科学发展,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3、全面推进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是贯

12、彻“生态立省、绿色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我省实施林权制度改革以来,林业经营机制进一步放活,全社会造林积极性充分调动,但森林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城乡绿化发展不平衡的局面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观。尤其是城镇绿化档次和品位不高,村庄绿化率低,高速公路两侧林相不整齐,县乡村道路大部分尚未绿化,鄱阳湖周边沙化土地面积比较大,与我省较高的森林覆盖率很不相称,与全面建设绿色生态江西的目标仍有不小差距。必须突出薄弱环节,集中力量抓好平原绿化,使我省的环境有一个质的飞跃,创造全国一流的空气、一流的水质、一流的生态、一流的人居环境,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全省绿色发展进程。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规划宋法生江西省林业调查

13、规划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级高工一、规划目的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规划,是进一步提升国土绿化水平,建设绿色生态江西的总体规划;是制定年度造林计划,落实苗木和资金,稳步推进国土绿化进程的重要文件;是明确国土绿化任务和绿化责任,考核、评价各级政府和部门造林绿化成效的重要依据。二、规划任务 1、确定区域国土绿化目标;2、通过全面调查,摸清待绿化土地资源的分布范围和数量;3、确定山上、山下造林绿化类型及任务;4、制定年度造林绿化计划和苗木、资金安排;5、提出具体的造林绿化技术方案和保障措施。 三、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生态立省、绿色发展”战略和建设绿色生态江西的总体要求,围绕2010年

14、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63%目标,以灾后森林资源恢复和矿山植被恢复为支撑,以平原造林绿化为重点,动员和组织社会各方面力量,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构筑功能比较完备、结构比较合理、效益比较显著的国土绿化体系,推动山区平原和城市乡村美化绿化协同发展,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好江西的青山绿水,促进全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四、规划原则 1、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分工协作,共同完成的原则。 2、坚持生态优先,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相协调的原则。 3、坚持巩固山体绿化,突出平原造林的原则。 4、坚持实事求是,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 5、坚持因地制宜,造、封、补、乔、灌、草相结合的原则。6、坚持产权明晰,责任明确,务实

15、高效的原则。 五、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3年 六、规划区域 规划区域为县(市区)行政辖区,涵盖山上、山下可绿化国土。七、规划目标 1、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63%;设区市、县(市、区)森林覆盖率达到赣府厅字200695号文中明确的森林覆盖率。 2、山上绿化成效巩固提高,山下绿化水平显著提高。 城镇绿化水平显著提高 通道绿化水平显著提高 村庄绿化水平显著提高 路沟渠(农田林网)绿化水平显著提高 工业园区绿化水平显著提高 加大沙化土地治理力度 加大矿区综合治理力度 山上绿化成效巩固提高 八、规划对象山上(林地)部分:雨雪冰冻受灾严重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宜林荒山、部分稀疏林地,矿区等。山下(非林地)

16、部分:公路、铁路、河流、大型渠道两侧,村级公路及农田区域的路沟渠,设市城市、县城、建制镇、工业园区的建成区,乡政府所在地,自然村庄,荒滩荒地和沙化土地等。九、造林绿化类型 1、山上造林型 2、山上补植型 3、矿区植被恢复型 4、城镇绿化型 5、园区绿化型 6、乡驻地绿化型 7、村庄绿化型 8、路沟渠(农田林网)绿化型 9、通道绿化型 10、荒滩荒地绿化型 十、规划范围1、山上造林型 受雨雪冰冻灾害危害需清理并重新造林的林地,现有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和宜林地,纳入山上造林型规划范畴。规划期内潜在的采伐迹地、火烧迹地也可纳入规划范畴,规模按多年平均水平测算,具体造林地点在更新造林前确定。 2、山上补

17、植型雨雪冰冻灾害造成郁闭度严重下降,树种单一、林分结构不合理的稀疏林地,纳入山上补植型规划范畴。3、矿区植被恢复型已停产、关闭矿山,因采矿场(采空区)破坏土地,因排土场破坏土地,因尾砂库破坏土地,因采矿造成水土流失土地,和其他因采矿破坏的土地,纳入矿山植被恢复型规划范畴。4、城镇绿化型设市城市、县城、建制镇建成区的街道、公园、单位庭院、公共区域、休闲地,及建成区外围可绿化地段,纳入城镇绿化型规划范畴。 5、园区型绿化型工业园区的道路两侧、广场、厂区空地、居住区空地等可绿化地段,纳入园区绿化型规划范畴。6、乡驻地绿化型乡政府所在地的街道、单位庭院、公共区域、休闲地,外围可绿化地段纳入规划范畴。7

18、、村庄绿化型村庄内的道路、隙地、庭院、房前屋后,和村庄外围可造林地段,纳入村庄绿化型规划范畴 8、路沟渠(农田林网)绿化型村级公路两侧边缘,农田区域的道路、生产用道、机耕道、灌溉渠、排水沟的边缘,适宜栽树地段纳入规划范畴。9、通道绿化型山下:铁路两侧边沟以外1020米,高速公路两侧隔离网以外1020米,国道、省道两侧边沟以外510米,县、乡公路两侧边沟以外35米,长江南岸九江段、赣抚信修饶五大河流两侧20-30米,五河支流两侧10米,大型灌溉渠两侧10米范围内,纳入通道绿化型规划范畴。10、荒滩荒地绿化型 河流、湖泊内的滩涂(地),荒地和沙化土地纳入荒滩荒地绿化型规划范畴。滩涂规划造林以不影响

19、水利设施安全、不违背湿地保护规定为前提。十一、造林绿化规模计量 1、山上造林规模 山上造林按面积计量造林规模,面积以“亩”为单位,精确到0.1亩。 植苗造林连续面积达到或超过1亩,按“片林”计算造林面积,根据林木覆盖范围内的水平面积确定造林面积。 补植造林根据补植范围内的林地水平面积确定补植造林面积。 山上造林采用1:1万地形图勾绘或罗盘仪绕测确定造林面积。2、山下造林规模山下造林分别按面积和株数计量造林规模。面积单位为“亩”,精确到0.1亩,株数单位为“株”。 山下造林连续面积达到或超过1亩,按“片林”计算造林面积;连续造林面积不到1亩,按“四旁造林”计算造林面积,根据造林株数折算造林面积。

20、 林带行数在两行及两行以上且林带行距4米,连续面积在1亩以上的,按“片林”计算造林面积。否则按“四旁造林”计算面积。 林带缺口长度不超过宽度3倍的林带,视为一条林带,否则视为两条林带。 两行以上林带按“片林”计算面积的公式为: 林带面积=(林带行数-1)行距+4林带长度(扣除缺口长度) 单行林带按“四旁造林”计算面积。“四旁造林”按每亩110株折算造林面积 十二、树种选择原则1、适地适树原则(生态学原则); 2、市场需求原则(经济学原则); 3、种苗充足原则(林学原则)。 十三、造林密度 造林密度根据造林技术规程(国家标准GB/T 15776-2006),附录A(规范性附录)中长江上中游区造林

21、初植密度区间,确定造林密度。杨 树: 商品林为200800株/公顷(1353株/亩) 公益林为4001000株/公顷(2767株/亩)泡 桐: 商品林为400800株/公顷(2753株/亩) 公益林为500900株/公顷(3360株/亩)湿地松: 商品林为9001500株/公顷(60100株/亩) 公益林为10502250株/公顷(70150株/亩)杉 木: 商品林为15003600株/公顷(100240株/亩) 公益林为16504500株/公顷(110300株/亩) 十四、种苗要求 从正规渠道调运苗木,不使用来源不清楚的苗木造林,提高良种使用率;使用、级合格苗木造林,提高级苗使用率;使用检疫

22、合格的苗木造林。十五、投资单价构成 造林投资单价中包含苗木费、劳务费、肥料农药费及规划设计费、检查验收费、管理费等。造林绿化投资单价:山上造林投资单价 山上造林:360元/亩; 山上补植:160元/亩;矿区植被恢复:8000元/亩。 山下造林投资单价 城镇绿化、乡驻地绿化、工业园区绿化:625元/亩; 村庄绿化、路沟渠(农田林网)绿化: 440元/亩; 通道绿化:765元/亩;荒滩荒地绿化:350元/亩。 十六、绿化地段编码规则 行政区代码+地势代码+绿化类型代码+绿化地段号行政区代码=省代码+设区市代码+县代码+村代码+组代码地势代码:山上为S,山下为X绿化类型:山上造林为A,山上补植为B,

23、矿区恢复造林为C,县城及建制镇绿化为D,乡驻地绿化为E,工业园区绿化为F,村庄绿化为G,路沟渠(农田林网)绿化为H,铁路两侧绿化为I,高速公路两侧绿化为J,国道两侧绿化为K,省道两侧绿化为L,县道两侧绿化为M,乡道两侧绿化为N,荒滩荒地沙化土地绿化为P。十七、规划技术路线 1、制定规划工作方案;2、收集资料;3、外业调查;4、内业处理;5、分析评估待绿化土地资源;6、确定造林绿化任务及进度安排;7、投资估算;8、规划成果编制;9、规划审查上报。十八、准备工作 (一)组织准备 1、成立“一大四小”规划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政府领导担任,林业、国土、交通、水利、农业等部门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

24、室设在林业局。2、组建跨部门“一大四小”规划组,根据造林绿化责任分工,从相关部门抽调人员,组建林业、建设(城管)、国土、交通、公路等部门规划小组。 (二)制定工作方案 根据“一大四小”规划要求,结合行政辖区的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明确规划人员、规划任务、规划分工、规划时间、规划责任、工作经费等内容,保证规划工作顺利进行。(三)资料收集 1、图面资料准备规划工作用图, 如1:10000的地形图、城镇绿地系统规划图、最新交通图、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图等。2、档案资料 最新统计年鉴 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建设规划、林业发展规划等相关部门规划。 十一五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报告、图、

25、表) 雨雪冰冻灾害森林资源损失调查资料 农田林网建设现状,低产田改造、土地整理资料 城镇村庄分布及绿化现状资料 通道分布、里程及绿化现状资料 荒滩荒地、沙化土地分布绿化现状资料矿山分布及治理情况(四)技术培训与调查用具1、对规划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统一技术标准和工作方法。培训内容包括技术标准、外业调查方法、内业处理与统计分析、规划图绘制等。2、印制调查表格,购置罗盘仪、皮尺、普通铅笔和彩色铅笔、GPS等调查用具。十九、山上造林绿化调查 1、根据宜林荒山分布、灾后森林资源损失调查、灾害木清理、林木采伐审批及森林火灾情况,调查规划人员携带万分之一地形图前往适宜造林(补植)区域,现场勾绘落实造林(补植

26、)地块,调查记载林地权属和立地条件,现场填写外业调查记录表。2、位于通道两侧的需造林绿化地块单独区划调查,与通道绿化调查接轨。 二十、矿区植被恢复调查调查规划人员前往采矿场、排土场、尾砂库等废弃土地,在地形图上调绘需综合治理和恢复植被范围,确定植被恢复的相关措施。如因地表变化无法使用地形图,可利用罗盘仪或GPS确定面积。二十一、城镇绿化调查 1、实地了解城市、乡镇驻地建成区的建筑物、构筑物布局,道路布局,绿化现状。2、确定待绿化的街道、社区、公园、广场、单位的具体位置、绿化形式、绿化面积,分别编号并在图上标注绿化地块形状,填写调查记录表。绘制总平面图反映绿化格局。3、绿化规模要满足绿化覆盖率、

27、绿地率、人均绿地面积等指标要求。4、充分借鉴、利用近期绿地系统规划材料。二十二、工业园区绿化调查 1、实地了解工业园区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布局,绿化现状;2、现场确定待绿化的道路、公共用地、厂区、居住区的绿化地块、绿化方式、绿化面积。在图上标注绿化范围并编号,填写调查记录表。3、充分利用园区现有绿化规划成果,进行补充完善。4、绿化规模的确定,要满足工业园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指标要求。二十三、村庄绿化调查 1、实地了解自然村庄内的房屋、道路布局,外围地类,现有绿化情况;2、逐一确定每块隙地、每个庭院、每户房前屋后可绿化的面积及株数,村内道路的长度、规划林带行数、栽植总株数,围村林带长度、宽度。绿

28、化面积通过皮尺丈量确定,道路绿化林带长度采用皮尺或GPS确定。3、对相对集中的栽植地块和林带进行编号,在调查表上分别填写绿化位置、绿化形式、绿化株数、绿化面积及经营主体。4、在平面示意图上标注绿化范围及格局。二十四、路沟渠(农田林网)绿化调查 1、调查规划人员携带地形图和调查用具深入乡村,实地了解村级公路、机耕道、排水沟、灌溉渠布局及绿化现状,现场确定新建林带的布局、走向、行数,林带布局需考虑最大网格面积限制,不超过200亩。2、如果地形图上反映了需建林带的路沟渠,直接通过图面长度计算地面林带长度。如果地形图没有反映需建林带的路沟渠,采用皮尺或GPS确定林带的长度;3、给每条林带编号,并填写外

29、业调查记录表,确保图上编号与外业调查记录表一致;4、地形图上无法准确标示林带位置时,绘制局部林带示意图,结合林带起始位置的GPS座标,作为林带定位标志。5、以行政村为单位进行路沟渠(农田林网)调查。以行政村为单位绘制林带布局总平面图(示意图)。邀请村组干部和群众参加调查,以便确定经营主体。二十五、通道绿化调查 1、调查规划人员携带地形图,分别沿公路、铁路前行,调查了解两侧土地类型及绿化现状;2、在图上标注待绿化地段及编号。通道两侧绿化地段分别标注,分别编号;3、通道两侧山体需绿化地块(第一层迎面坡或1公里范围)利用地形图勾绘界线,山下绿化带采用GPS或皮尺确定绿化带长度。如果地形图能准确反映山

30、下绿化带,直接通过地形图确定绿化带长度;4、填写通道绿化调查表,明确绿化地段土地权属、经营主体和造林面积等。 二十六、内业规划 (一)调查资料整理 1、外业调查记录表完整性、准确性检查;2、外业调查图清绘,小班(地块)、林带求积;3、初步确定小班(地块)、林带、造林树种、造林面积、造林株数;4、不同调查人员调查范围拼图。(二)统计汇总 1、按“小组行政村乡(镇场)县(市区)”逐级汇总各绿化类型建设规模。2、县(市区)绿化总规模及各绿化类型规模,应不低于上级下达的“一大四小”造林绿化工程建设任务。3、按规划技术方按要求填写相关规划表格。(三)造林绿化进度安排和种苗需求测算 1、根据种苗供应能力、

31、资金和劳动力状况,制定年度造林计划,将造林绿化任务按绿化类型分解落实到3年。2、根据造林绿化总规模,测算各树种种苗需求量。 (四)造林绿化资金估算 根据造林绿化规模和不同绿化类型投资单价,估算造林绿化资金。提出资金筹措方式。 二十七、规划成果规划成果包括三部分:规划报告书;规划表格; 规划图件。 (一)规划报告书 主要内容包括前言、基本情况、规划基本思路、造林绿化方案、建设规模与进度安排、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效益分析与评价、保障措施与建议等。 (二)规划表格 包括土地利用现状表、社会经济基本情况表、国土绿化现状表、分绿化类型土地资源表、山上造林绿化规模表、山下造林绿化规模表、造林年度安排表、种

32、苗需求预测表、工程建设投资估算表等14个表 (三)规划图件 1、“一大四小”造林绿化工程布局示意图2、规划图集,包括:山上造林、补植、矿区植被恢复规划图。以1:1万地形图为底图绘制,标准图幅大小成图。 城镇、乡驻地、工业园区绿化总平面图。 村庄绿化总平面图、示意图。 路沟渠(农田林网)绿化平面图(地形图) 通道绿化平面示意图。二十八、规划管理 质量控制 1、抽调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的技术人员组成规划编制组。2、组建外业调查督查组,抽查外业调查质量,确保基础数据准确、完整。3、明确相关人员职责,建立奖惩机制。二十九、作业设计(一)作业设计目的 落实年度造林任务,指导造林绿化施工,为造林检查验收提

33、供依据,为苗木补贴提供依据。(二)作业设计的主要内容 确定造林树种,苗木数量、规格、来源,整地方式,栽植穴规格,树种配置,株行距,经营主体,资金、劳力需求等。(三)作业设计编制单元 造林作业设计以造林作业区为单元编制。造林作业区原则上为一个小班。当相邻或相近的数个小班其立地条件、经营方向、树种选择一致,而数个小班的总面积不大时,也可合并为一个造林作业区。 (四)作业设计图 作业设计总平面图 图素包括明显的地物标(道路、河道、溪流、沟渠、桥梁、涵洞、独立屋、孤立木等)、边界、辅助工程的布设位置及苗木栽植位置。树种(草种)简单,株行距固定的造林作业区,总平面图上可以不标示苗木栽植的具体位置,但要标

34、示行带的走向。作业设计总平面图绘制在A4或A3打印纸上。造林图式 1、栽植配置平面图表示水平方向乔灌木、草本与藤本植物在地面的配置关系,栽植材料的水平投影以成林后的树冠、植丛状态为准。2、栽植配置立面图表示成林后与行带走向相垂直的剖面结构。造林作业设计的文件组成 1、造林作业设计以造林作业区为单元编制,每个造林作业区编制一套设计文件。文件包括:作业设计说明书、作业设计总平面图、造林图式、造林作业区现状调查卡。2、造林作业设计文件一览表。平原林业树种选择、培育及效益分析江香梅 江西省林业科学院总工、博士、研究员一、江西省平原林业造林树种选择 (一)杨树 (二)泡桐 (三)光皮树 (四)陈山红心杉

35、 (五)闽楠 (六)油茶 (七)芦、荻、草二、各树种育苗、造林技术及效益分析(一)杨树1.杨树的特征 杨树生长迅速,适应性广,木材材质优良,用途广,单板、纤维板、纸浆、包装箱等。杨树的3个主要特征使其有别于其它用材树种:(1)杨树繁殖主要依靠无性繁殖(2)杨树花雌雄异株(3)容易杂交 两株不同派或同一派不同种的树在一起,授粉后就自然产生杂种,从而易培育新品种,但也造成品种繁多,难于区分。2.杨树的分类我们通常所说的杨树,实际上是杨属的统称。杨属可分为5个派,即:(1)胡杨派Turanga Bge 主要分布在中亚和西亚,地中海南边和西边边缘一些分散地区也有分布。胡杨是该派的代表种,从阿尔泰山(4

36、5 1N)到肯尼亚(赤道)都有分布,主要发现于土耳其、伊朗、伊拉克和叙利亚。需强光和热,能耐极端干旱和高盐度环境,天然以种子繁殖为主,扦条也能繁殖。(2)白杨派 Leuce Duby白杨仅发现于欧亚大陆和北非。又分为白杨亚派、山杨亚派。白杨亚派Albidae有两类或两个大种:一是银白杨,是真正的白杨,叶背面总是白的,分布于地中海西部盆地、中欧和东欧、西亚和中亚的河谷地带,总是生长在有水的地方,但也能抗干旱、高温。易扦插繁殖,也能种子更新。通常作观赏树种。有变种雪白杨、全缘银白杨、赫氏银白杨、小叶银白杨等。二是灰杨,认为是欧洲山杨与雪白杨的杂交种。在欧洲分布广泛,适应于各种类型的土壤(包括板结和

37、泥炭土)并能良好生长,特别抗旱,对光照要求不及山杨强。根蘖繁殖。山杨亚派Trepidae极端喜光,不受低温影响,喜生长于土层深厚而新鲜的土壤上,其它土壤生长不理想。主要靠根蘖更新,其次为根萌和种子更新,人工更新少。代表种: 欧洲山杨,分布于整个欧洲大陆,比欧洲赤松的分布范围还广。该种又分为北方或高山类型,中欧和南欧的低地类型两大类。中国山杨和日本山杨等可能与该种有亲缘关系。美洲山杨,分布于美洲北部,天然林分在美国和加拿大具有重大的经济重要性。大齿杨,分布仅限于加拿大东南部和美国东北部,其经济重要性极其有限,在利用上与美洲山杨相似。欧美山杨杂种,栽培种,生长速度快于纯种。(3)黑杨派Aigeir

38、os Duby黑杨派的分布不及白杨派广,迄今未分布到北方,也没有在北半球类集成一致密的分布区,但分成欧亚大陆分布区(代表种为欧洲黑杨)和北美分布区(美洲黑杨)。黑杨是阳性树种,在稍微荫蔽的地方便不能成林。它们需要深而新的最好含有少量粘土的良好潮湿土壤,是主要生长于河谷地的杨柳科植物的典型成员。能耐短暂水淹,但对酸性土壤和死水极端敏感,也不适于在泥炭沼泽中生长。需要强光照,抗风能力强。欧洲黑杨Populus nigra L.是欧亚大陆黑杨派的唯一代表种,广泛而集中地分布于占欧洲1/3的南部地区。叶小,树冠大,稠密,主干常弯曲而短,有节瘤。能适应和生长在比较贫瘠而干燥的土壤上,而美洲黑杨是不能生长

39、的。与美洲黑杨的主要区别是圆幼枝无棱,叶缘无绒毛。主要栽培种:钻天杨,认为是从东方引到意大利的,18世纪在整个欧洲作为材用树种,之后作防护林。是人工杂交的重要亲本材料。还有“Humoui”、“Farsi”、“Bordils”、“Poncella”等多个栽培品种。美洲黑杨Populus deltoides Marsh.天然分布从大西洋东岸起直至大平原,又从大湖至墨西哥湾。天然林主要出现在沿密西西比、俄亥俄、密苏里等大河及其支流的冲积土,即所谓的低地上,与柳树混交作为先锋树种。有3个变种:棱枝杨、密苏里杨和念珠杨。美洲黑杨主干通直,习性直立,生长快,叶片较欧洲黑杨大,树冠不太稠密。欧洲黑杨与美洲黑

40、杨两个种间的杂交种产生了大量不仅对西欧而且对全世界温带地区其它国家经济上极重要的欧美杨。如意大利214杨(I-214)、154杨(I-154)等(4)青杨派Tacamahaca Spach.青杨派树种原产于东亚和北美,其经济重要性不及白杨和黑杨,大部分起源于北部地区,但易感染垂枝溃疡病而不能在冷温带地区栽植。亚洲主要种:苦杨(起源于西伯利亚南部)、甜杨(西伯利亚杨)、日本辽杨、小叶杨(中国西部、朝鲜)、滇杨(中国南部)。北美洲主要种:毛果杨、香脂杨。(5)大叶杨派Leucoides Spach.广泛分布于远东,北美东部也有一种分布。该派杨树没有一种具有较大的经济重要性。插条难生根。 亚洲主要代

41、表种有:大叶杨(中国)、椅杨(中国) 、紫柄杨(中国)、纤毛杨(在喜马拉雅山有分布,知之甚少),北美洲主要代表种有:异叶杨(较南方的种)。3.适合江西生长的杨树品种的选择及其培育技术黑杨派杨树适应性和抗旱能力强,生长量大,上世纪70年代从意大利引进的I-69杨和I-72杨就是以美洲黑杨为亲本的杂交优良无性系,在我国南方各省区广泛栽培。南京林业大学在90年代末选育的新品种NL-95杨和NL-895杨于2002年9月通过了国家林木良种审定,并列入国家首批林木良种名录。这两个品种为美洲黑杨杂种,具有美洲黑杨的形态特征,树形高大,干形通直圆满,尖削度小,分枝粗度中等。具有速生、优质、多抗、高产等优良特

42、性,主要用于杨树单板用材和纤维用材,适宜在黄淮、江淮平原及长江中下游平原推广应用。(1)南林895杨(NL-895)物候:3月18-26日开花,4月4-8日芽萌动,4月12日放叶,11月26-30日落叶,生长期241天。生长量:7年生树高24-26m,平均胸径32-34cm,单株材积0.4614-0.65m3,平均年生长量树高3.71m,胸径4.85cm,材积生长量达26.46m3/hm2,10年为一个轮伐期,每公顷可产优质单板材264.64m3。适应性及抗性:抗溃疡病及褐斑病,较耐干旱瘠薄,材积生长量比I-69杨高138.68%,扦插繁殖能力强。长江中下游地区可大力推广。NL-895栽培学特

43、性:林地条件:喜光、喜水、喜肥,在光照、水肥充足的情况下生长迅速。选择农田林网和四旁造林。育苗:3月中下旬扦插,直插,种条用1年生扦插苗或1年生萌条,穗条长15cm,剪切穗条时,枝剪要锋利,剪口要平滑。插穗上端在芽上1cm左右,下端在芽下方0.5cm为好,下切口处必须紧靠节处,有利于生根。大田育苗密度以40 50cm株行距的一级苗率最高。密度一般为2700-4000株/亩。造林:造林密度18-28株/亩,穴规格为长宽高=80 80 100cm,栽植深度60-80cm,灌足底水,栽植时间为春季芽萌动之前(3月上中旬)。用途:单板材、纤维材、纸浆材(2)南林95杨(NL-95)形态特征与物候期同N

44、L-895。生长量:7年生树高22-25m,平均胸径30-32cm,单株材积0.4574-0.6408m3,平均年生长量树高3.57m,胸径4.57cm,材积生长量达24.72m3/hm2,10年为一个轮伐期,每公顷可产优质单板材247.2m3。适应性及抗性同NL-895。栽培学特性:同NL-895。4.经济和生态效益预期(1)经济效益NL-95杨和NL-895杨以10年为轮伐期,每年每亩蓄积量可达1.65-1.76m3,按出材率70%计算,可产材1.16-1.23m3,按每m3木材800元计算,则每年每亩产值可达930-980元。此外,还有0.5m3左右的枝丫材,按每方300元计,还有约15

45、0元左右的收入,总计收入可达1100元左右。(2)生态效益杨树用作农田林网,对农作物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速生林是重要的碳汇,在支撑工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杨树是优良的景观树种,可为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美化新农村起到重要作用。(二)泡桐1.泡桐简介泡桐Paulownia fortunei (Seem) Hemsl. 是玄参科泡桐属中的优势种,原产我国,分布广泛,在我国北纬20-40,东径98-125范围内的23个省(区)都有分布。泡桐是一个优良速生用材树种,适应性强,木材纹理通直,花纹美观,色泽悦目,材质轻软,密度低,尺寸稳定,不翘不裂,具有制作单板材如胶合板、拼板、集成材的优良材质特性。泡桐材保

46、温隔热绝缘性能优良,共振性能好,辐射阻尼高,内摩擦小,是优良的弦乐器用材,可与著名的乐器用材鱼鳞云杉齐名。泡桐材的木纤维含量高达50%以上,是刨花板、纤维板、造纸等的优良原料用材,是我国华北地区发展迅速的一种工业原料用材树种,产品供不应求,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2.江西省泡桐生产和利用现状长期以来,江西一直未将泡桐作为一个重要造林树种进行培育,基本处于野生或半野生状态,现有资源也未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随着多家大型中、高密度纤维板厂、刨花板厂、制浆造纸厂在我省先后落户,原料供应必将成为制约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此,建立能稳定供应优质、高产、高效的原料林基地显得尤为迫切。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措施是

47、采用经遗传改良的泡桐速生品种进行集约化定向培育,以达到单位时间和单位面积产量、质量和利润最高的目的3.江西省泡桐研究现状(1)1977年,我省抚州市林科所参加了全国性的泡桐种源试验,对来自全国28个县市的28个泡桐种源共235个泡桐家系进行了比较测定和区域性试验,1985年从中筛选出17个优良无性系进一步进行对比测定,从中进一步筛选出6个最优的无性系,增产效益比17个优良无性系的平均值高25%以上。(2)泡桐采取的改良策略是:种源、家系、无性系联合选择策略,并采取无性繁殖技术(根插和组培)繁育种苗。(3)江西省林业科学院于2003年建立了其中5个无性系的组培繁育体系,并与抚州市林科所一起,进一

48、步开展了5个无性系的繁育和测定试验,向省林业厅合作申报了“桐优1”等3个优良无性系,已通过省林木良种审定,正在全省推广应用。同时建立了“9501”的组培繁育体系,并建立了与“桐优1”等的比较测定林。(4)“桐优1”等3个优良无性系经过多年试验观测,对江西红壤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且材质好,生长迅速,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经DNA分子检测,组培繁育的这3个无性系均为无毒苗。4.适宜在江西推广应用的泡桐品系(1)“桐优1” 等3个优良无性系栽培试验表明:2005年5月栽植的“桐优1”等5个泡桐优良无性系组培苗,2007年12月调查,平均树高8m以上,平均胸径20cm以上。后期生长速度趋缓,但8年后主伐,

49、胸径可达30cm以上。栽培条件:土层厚度80cm以上,栽植前每穴施0.5-1斤复合肥,或1-2斤枯饼肥,连续施肥3年,株行距46m或56m。有条件的话在生长高峰期7-8月进行适当灌溉,加上前期套种,以耕代抚,效果更好。栽培模式:林-苗模式、林-农模式、林-药模式等(2)9501等新近引进品种宜进行区试后再推广应用。如果是从疫区直接引进种根,还需进行病毒检测,以严防病毒传入,不可掉以轻心!(3)其它品种华北地区近年来不断推出泡桐新品种,一是需进行区域性试验,其次是引种前必须进行检疫,各地森防部门应切实管起来,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生态和经济损失。5.泡桐的繁殖技术泡桐可以种子繁殖、扦插(根插)繁殖和

50、组培繁殖。(1)种子繁殖种子繁殖又称实生繁殖,简单易行,成本较低,繁殖系数较大,一年内可以获得较多苗木。种子繁殖最大的问题是不能完全保持母本的优良特性,因为在形成种子时,一半的基因来自父本,一半的基因来自母本,一棵母树上的种子,每粒种子都是不一样的,就像同父母生下的子女一样,没有两个是完全一样的。因此,用种子繁殖的泡桐苗造林,长大后大小不一,分化严重,参差不齐。这种状况最终导致主伐时木材规格和质量的参差不齐,卖不出好价,也给加工带来麻烦,增加加工成本。(2)扦插繁殖扦插繁殖属于无性繁殖的一种,又分根插、枝插、叶插等,能完全保持母本的优良特性,繁殖技术相对简单,成本也较低。但泡桐扦插繁殖系数低,

51、一年内一棵大树上能采集的根条充其量采300枝,要大规模生产,得需要多少条?又需要多少大树,而且是品质优良的大树?此外,要从大树上采根条,则又是一件费劲的事,除需要花费大量劳力外,还影响大树的生长。另外,根插繁殖必须在圃地上培育一年才能成苗,育苗成本、管理与种子繁殖近似,而且虽然遗传品质上与母本一致,但由于根条大小和生理状态的不一致,易导致由此培育的苗木参差不齐。因此,小规模生产,泡桐根插繁殖不失为一种好的繁殖方法,但其前提就是采条母树必须品质优良。(3)组培繁殖组培繁殖是从优良母树上采取枝条或芽,在无菌条件下,通过一定的培养措施,建立高效繁殖体系,包括诱导、增殖和生根,即整个生长过程都在无菌条

52、件下完成,生根小苗再从瓶中移植出来,移栽成活后,即可成苗。组培繁殖的优势突出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繁殖系数大,能满足大规模生产的需要。泡桐组培苗的继代周期为25天,周年繁殖,一年可以繁殖14代,以繁殖系数3计算(即1株苗一代可以繁殖3株),则理论上1株苗1年可以繁殖到478万株。二是工厂化生产,苗木规格和标准一致。组培苗生产时,母本相同(遗传品质一致),培养基一致,苗木营养状况一致,光照、温度、湿度等条件一致,因此,同一批次生产出来的苗木,其规格和标准基本一致。三是降低成苗风险,减少育苗成本。组培苗从瓶中移出到苗木出圃,都在大棚中完成,出圃时都是生长健壮的苗木给用户,降低了种子不发芽、插条不

53、生根等由育苗户承担的成苗风险;组培苗移栽时全部采用营养袋移栽育苗,高20-25cm左右时出圃,可以直接上山造林,这样减少了苗木在圃地中培育这一环节,因而也就大大降低了育苗成本。当然也可以在圃地中培育1年后再出圃造林,视需要而定。四是造林成活率高,造林时间延长。组培苗由于采用营养袋移栽育苗,不仅提高了造林成活率,而且延长了造林季节,即可以周年造林而不影响其造林成活率。五是采用组培繁殖技术专业化、规模化繁育优良种苗,是生物技术在林业中的具体体现。只要取材建立无菌系时无病毒侵染,培育出来的苗木即可保证是无毒苗木。但这一高新技术需要技术和物质基础。江西省林业科学院已具备组培专业化和规模化生产组培苗的设

54、备、设施条件,也具有成熟的组培繁殖泡桐苗的成套技术,能将高新技术变成简单的大众化应用技术,并能马上应用于生产。6.效益分析(1)经济效益集约培育的泡桐8-10年可主伐,树高可达10m以上,胸径可达30cm以上,单株材积可达0.459m3,按每亩28株计算,则每亩蓄积量可达12.85m3,出材约9 m3,按每方木材1000元计,则产值可达9000元左右,平均每年约900元。(2)生态和社会效益泡桐可在低丘地上与农作物进行复合经营,也可用作四旁树,对农作物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速生林是重要的碳汇,在支撑工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泡桐病虫危害较少,生长迅速,常作为庭荫树种和滞尘树种,可改善生态环境。(三

55、)光皮树 1.光皮树简介光皮树Cornus wilsoniana Wanger为山茱萸科Cornaceae梾木属落叶乔木树种,分布于黄河流域以南各省区。光皮树为喜光树种,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根系发达,穿插力强,耐旱、耐涝、瘠,能在碱性、中性、微酸性等多种土壤类型上栽培,如在石灰岩裸露石山上、半风化紫色页岩坡地上均能正常生长;能在多种气候条件下生长,能耐42高温,也能耐-25严寒,能抗11级的阵风而不折枝。在阳光充足、土层深厚、质地疏松、肥沃湿润、排水良好、含钙质较多的地区生长良好。2.光皮树物候一般2月份芽萌动,3月份为展叶期,4月下旬至5月中旬为开花期,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为果实成熟期,1

56、l月上旬至翌年1月为落叶期。春季播种苗当年高达60cm以上。幼树生长迅速,年高生长达1m。高1.01.5m时开始分枝,一般进入盛果期后,高、粗生长明显下降。3.光皮树的用途(1)观赏光皮树树干挺拔、清秀,树型美观,树皮斑驳,枝叶繁茂,5月银花满树,是理想的观赏树种,可选作行道和庭院绿化、美化树种。(2)材用光皮树材质坚硬, 木材坚硬,纹理致密、美观,耐腐耐磨,是做桥梁、枕木、建材、家具、农具的上等木材。(3)生态建设光皮树生长迅速,萌芽力强,适应性和耐盐碱能力强,因而是石灰岩土壤造林的首选造林生态树种,也是水土保持林的优良树种。(4)食用和制备生物柴油光皮树果实富含油脂, 大树每株年产干果50

57、kg以上,折合亩均产油达50kg以上,高的可达140kg左右,干果含油率33-36%,出油率2530%。4.光皮树油脂成分及价值光皮树油脂主要成分为油酸31%,亚油酸42%,亚麻酸2.4%,食用该油治疗高血脂有效率达93.3%,是高产优质的食用油料树种。江西为光皮树主产区,作为食用油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光皮树营养生长期较短,栽植后5-6年即开花结实,分布广, 油脂含量高,收获期可达100年以上,目前正大力发展为生物柴油原料树种和食用油树种。5.光皮树选育目标6.光皮树繁殖途径(1)有性繁殖:采集种子进行育苗;(2)无性繁殖:采集优树穗条进行嫁接、扦插、组培等。7.光皮树采种、育苗技术(1)光

58、皮树结实规律及采摘方法 光皮树结实存在着较严重的大-小年问题。光皮树当年结果量的大小与头一年结果枝形成的多少有关,而头一年结果枝形成的多少又与前一年果实采摘方法和采摘量有关。果实采摘时,若将所有果实连同其果枝一并采下,则第二年形成的新枝就多,但第二年通常不结实或极少结实,而第三年时则结实量很大。因此,光皮树通常是一年结实,一年不结或极少结实。因此,可以采取轮作的方式确定每年的采种母树。即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每年安排一部分母树采种,而另一部分则在次年采种,这样每年都保证有果实或种子采收。(2)采种地和采种母树的选择 光皮树天然分布于黄河流域及以南地区,不同种源其生长、抗逆性等性状均存在着较大差异。

59、因此,必须在采种前根据培育目标和苗木销往地确定采种地。经试验研究,江西于都、兴国、石城、崇义等地为光皮树主产区,是培育光皮树用材林和生物柴油能源林的优良种源(区)。 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杆形圆满、通直,冠型发育充分,进入结实盛期,历年产果量大,含油率高,光照充分的非孤立木作为母树进行采种。(3)采种时间及种子处理光皮树果实为肉质浆果,果皮和果肉由青绿色变成紫褐色后,种子即已成熟,时间约在11月上旬至12月中旬。光皮树果实成熟后会自然脱落,但最好在果实成熟后采摘,采摘时连果枝一并采下,以利来年开春萌发新的果枝。 将采摘回来的果实置阴凉处,每100kg果实中加入100-150g洗衣粉拌匀装入编

60、织袋中堆沤3-5d后,隔袋挤压,反复揉搓后,用清水及时洗去外种皮、果肉和其它杂物,于通风的室内晾干表皮水分备用。(4)种子保存和贮藏催芽种子经预处理后,若当年不育苗,则须作好长期保存处理。可以在阴凉、通风处用干沙沙藏,也可以在低温条件下保存,待来年播种前1-2个月再催芽育苗。种子催芽:将预处理好的光皮树种子用清水细沙按种子:沙=1:3的比例混合均匀后进行催芽,堆放高度以不超过50cm为宜。催芽时沙的湿润度以手捏成团,手松即散为宜,即沙的含水量约为饱和含水量的40%左右。催芽期间,每隔7-10d要将种子翻动一次,以保证沙床中的种子温、湿度均匀,催芽充分。 (5)种子播种品质检验及播种量的确定包括

61、种子净度、千粒重和发芽率等。种子净度一般可达95%以上 ;风干状态下种子平均千粒重约为51.5g;正常情况下实验室平均发芽率可达90%以上。 根据光皮树种子净度、千粒重、发芽率、等播种品质检测结果,将光皮树种子发芽后的成苗率按70%计算,则参考播种量如下: 种子级别 级 级 级 纯净度(%) 98 95-98 90-95发芽率(%) 90 80-90 70-80播种量(kg/亩) 1.68 1.95 2.33注:该播种量为干种子重,换成湿种子重须加一倍重量。(6)直播育苗 苗圃地的选择 光皮树育苗圃地宜选择在土壤湿润、肥沃,靠近水源,灌溉便利,有一定森林气候,交通方便的地方育苗。不宜在土壤干燥

62、、浅薄,灌溉不便的土地上育苗。整地、作床 三犁三耙后,按床宽1m,步道宽25-30cm的规格整成苗床,用锄耙将床面整平,敲碎土块,再用小锄按25cm间隔顺床宽开成播种小沟,沟深2-3cm。 施肥 苗圃地翻耕犁耙2次后,每亩地撒50kg粉碎的枯饼,40-50kg复合肥作基肥,再整耙、作床,以提供苗木生长所需的养分。苗木侧根开始生长时,可开始施追肥。追肥的时间、种类、数量、次数视苗木生长状况和土壤肥力状况而定。一般地,5-7月份,每半月喷施一次氮肥,施肥量以1-2kg/亩为宜;8月底9月初再施一次磷、钾肥,施肥量以10kg/亩为宜。播种 2月上旬至3月上旬,采用条播的方法将催芽后的光皮树种子直接播到开好的播种小沟内,种子之间的间隔1-2cm。种子播好后用细的黄心土覆盖种子,覆土厚度以1.5-2.0cm厚为宜。覆土过多会影响种子及时发芽。覆土后用稻草或其它农作物桔秆覆盖床面,并用绳子将覆盖物固定,以免被风吹散。最后在床面上浇一次透水。 苗期管理撤除覆盖物 苗木出土后,将覆盖在苗床上的稻草等覆盖物放在苗木播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