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复习题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23038978 上传时间:2022-07-2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伦理学复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伦理学复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伦理学复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伦理学复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伦理学复习题(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伦理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描述伦理学描述伦理学是一种对于个体或团队伦理观的经验研究。从事描述伦理学的学者试图揭发人们的想法,这涉及价值观、对与错的举止、道德主体的哪种特性是良善的等等。描述伦理学只注重于表述出人们的价值观,即人们对于某种行为在伦理方面的对错见解,它不会对于人们的行为或想法给出任何判决。 2元伦理学道德哲学理论之一,是以逻辑和语言学的措施来分析道德概念、判断的性质和意义,研究伦理词、句子的功能和用法的理论。最初由新实证主义者提出,并为后来各派沿用,形成了直觉主义伦理学、感情主义、语言分析学派、伦理自然主义等派别。在新实证主义看来,只有元伦理学才是真正科学的伦理学。其侧重于分析道德

2、语言中的逻辑,解释道德术语及判断的意义,将道德语言与道德语言所体现的内容分开,主张对任何道德信念和原则体系都要保持“中立”,并在此基本上研究问题。在具体的研究中,有时机械地搬用自然科学的机械符号和公式,具有形式化和脱离实际的倾向,此后曾受到许多伦理学家的批评。3规范伦理学把研究的对象指向现实生活,强调通过探讨善与恶,合法与不合法,应当与不应当之间的界线与原则,论证道德的价值,制定道德的规范,以指引和约束人们的生活实践。其内部有三大理论,即功利论,道义论,美德论。4应用伦理学应用伦理学是研究将伦理学的基本原则应用于社会生活的规律的科学,是对社会生活各领域进行道德审视的科学。应用性和学科交叉性是应

3、用伦理学的基本特性。5功利主义(论)功利论,亦称功利主义,功用主义,是以实际功能或利益作为道德原则的伦理学说。狭义上重要是指边沁,穆勒为代表的西方功力主义,广义上不仅涉及边沁,穆勒为代表的西方功力主义,还涉及中国古代的功利主义,革命的功利主义。6道义论亦称义务论,它指人的行为必须按照某种道德原则或按照某种合法性去行动的道德理论。这种理论与功利论是对立的,它主张动机论,强调道德义务和责任的重要性,并形成了其道德理论的鲜明的特点。7美德论 美德论着眼于那些属于行为的、具有动机的、遵循原则的行为者上,即道德主体上。美德论解决我们应当成为什么样性质的人的问题,在道德理论中占有重要一席。8道德的本质指道

4、德区别于她物的主线性质,是道德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和道德内部所涉及的一系列必然性、规律性的总和。9公正公正的本质含义是均衡与合理,即在解决人与人之间多种关系时,遵循不偏不倚的原则,给有关的每个社会成员以均衡的条件和机会,从而实现权力与义务的最佳统一。涉及个人公正和社会公正10诚信诚信以真诚之心,行信义之事。诚信,分开来说的话:诚,真实,诚恳;信,信任,证据。因此说,诚信,是诚实无欺,信守诺言,言行相符,表里如一。11职业道德职业道德,就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规定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既是对本职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原则和规定,同步又是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

5、与义务。12社会公德社会公德 简称“公德”。是指存在于社会群体中间的道德,是生活与社会中的人们为了我们群体的利益而商定俗成的我们应当做什么和不应当做什么的行为规范。在本质上是一种国家,一种民族或者一种群体,在历史长河中、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淀下来的道德准则,文化观念和思想老式。它对维系社会公共生活和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作用。与“私德”相对,这里的“公德”是指与国家、组织、集体、民族、社会等有关的道德;而“私德”则指个人品德、作风、习惯以及个人私生活中的道德。13爱情爱情是建立在成熟男女性欲基本上的感性与理性的情感体现,是性爱和情爱的和谐统一。14道德行为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体现出来的看

6、待她人和社会的有道德意义的活动。它是人的道德结识的外在具它是人的品德作评价根据的外在具体体现,是实现道德动机的手段,是与“非道德行为”相对。涉及道德的行为和不道德的行为两大类。不同步代、民族、社会和阶级对这两类行为有不同的原则。一般来说,道德的行为是有助于她人和社会的行为,反之则为不道德行为。15道德冲突指行为主体在进行道德选择时所遇到的矛盾状态,面临着这样的处境:不同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对同一行为提出不同的规定,迫使行为主体在两者之间做出抉择16道德选择道德选择,是人类有目的活动的一定形式.当某一种人在特定场合面临几种可供选择的行为方案时,根据某种道德原则在不同的价值准则或善恶之间进行自觉自

7、愿的选择,作出符合一定阶级或社会道德准则的决定,这就是道德选择.17生态(环境)伦理学生态伦理学是一门以“生态伦理”或“生态道德”为研究对象的应用伦理学。它是从伦理学的视角审视和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伦理”不仅规定人类将其道德关怀从社会延伸到非人的自然存在物或自然环境,并且呼吁人类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确立为一种道德关系。二、简答题1什么是伦理学及其研究对象?2伦理与道德的区别和联系。伦理与道德伦理是应然性的社会关系,道德是应当如何的规范。 伦理强调的是由人构成的人伦关系,这些关系是外在的、客观存在的;道德则要将伦理客观化的道理、原则内化为内在的规范和德性,具有主观性。伦理构成了道德的基本和前提

8、;道德则成为伦理的载体和形式。伦理更关注的是和谐,这是伦理关系的核心;道德则更强调规范,是伦理联系的外在形式。两者的联系和区别重要表目前:联系:在一般状况下,这两个词意思相近,可以互换。在英语中,Ethics(伦理)直接具有“道德”的含义。区别:(1)作为平常用法,“伦理”更具客观、外在、社会性意味;“道德”更多地或更有也许用于个人,更含主观、内在、个体性意味。道德是伦理的载体和形式,伦理则构成了道德的基本和前提(2)作为价值自身,伦理的核心是合法(合适、合适、合宜等),道德的核心是善(或美德、德性、好等)。(3)作为规范,伦理具有普遍性,道德具有独特性。(4)作为评价尺度,伦理的尺度是对与错

9、,道德的尺度是好与坏、善与恶。定义伦理是对社会关系的应然性的结识(should-be cognition )。伦理研究的是道德现象道德现象道德现象是人类现实生活中为经济关系所决定,用善恶原则来评价,依托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老式习惯来维持的一类社会现象。道德现象涉及: 道德意识现象 、 道德活动现象 、 道德规范现象如何理解伦理与道德的关系?所谓伦理,就是指在解决人与人,人与社会互相关系时应遵循的道理和准则。是指一系列指引行为的观念,是从概念角度上对道德现象的哲学思考.它不仅涉及着对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之间关系解决中的行为规范,并且也深刻地蕴涵着根据一定原则来规范行为的深刻道理。是指做人的

10、道理,涉及人的情感、意志、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是指人际之间符合某种道德原则的行为准则。道德涉及伦理,都属于调节和约束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但伦理常用与家庭等有亲属关系的人道德使用范畴更广伦理重要指客观的道德法则,具有社会性和客观性;而道德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法,重要指称个人的道德修养及其成果。3简述边沁和穆勒(也叫密尔)的功利主义思想。边沁的功利主义是以感觉论为基本,觉得快乐是可以精确计算,边沁的苦乐说是从个体的感受为基本的,把多数人的最大的幸福作为价值目的,穆勒继承和发展了边沁的功利主义学说,并突出表目前最大幸福原则方面、在快乐的量和质方面、在道德的自我牺牲方面。穆勒使功利主义学说中有关个人的

11、利益与社会利益关系的解释较为精致些,但为主线变化边沁功利主义的利己主义实质。4简述康德的道义论思想。第一:义务来源于先验的善良意志,是善良意志发出的命令,义务本源于人的内在理性。第二:辨别了行为的合法性和道德性,并提出“为义务而行”才具有道德价值:第三:道德价值与人们的感性经验、现实利益毫无关系。第四:只有”形式”成为普遍立法的形式的自身,才是道德律令的最高原理。5简述亚里士多德的美德论思想。她觉得美德分为理智的美德和道德的美德,知识和理智是美德的必要条件,在美德的形成问题上,强调实践的训练和习惯。6简述有关道德产生本源的不同观点。第一:从道德主体之外寻找道德的本源,觉得道德本源于“天”的意旨

12、或“上帝”的启示,如孔子、阿奎那的观点,第二,从道德主体之内寻找道德的本源,觉得道德本源于人类的天性或自然本性,即人天生就有道德意识。如孟子的天赋道德论,康德人类天生“纯碎理性” 7简述老子的“无为”之道。老子由自然无为之道立论,道是道家伦理思想的核心,觉得“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主张“绝仁弃义”反对世俗的道德规范和蔼恶观念,倡导“无知无欲”的“朴素”的“至德”境界。觉得伦理的最高原则是无为,通过为道否认有为,最后复归于无为之德,即与道体同,也就是达到了天道与人道的合一。8简述程朱理学的重要思想。二程把天理作为封建道德的本原,提出“去人欲,存天理”的标语和“格物致知”的修养学说,朱熹提出“理一

13、分殊”,论证封建级别制度及纲常的永恒性和合理性,在人性论主张性同弃异和性命论,在修养论上论述了居敬、穷理互补的修养措施9谈谈你是如何看待中国老式伦理思想的?积极意义:一:在个人与国家、社会的关系上,强调节体观念,注重为社会、为民族、为国家而奋斗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以义为上的价值观。二;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倡导人伦价值,强调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等美德。三: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将追求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道德的最后目的。四:在人的自我完善上,强调积极和坚定地追求崇高的道德抱负,强调积极进行自我道德修养。悲观:一:从整体上分析,中国老式伦理思想中的道德原则是建立在封建宗法血缘关系及其级别制度之上

14、的,带有封建色彩的烙印。二:主张男尊女卑,否认男女平等的观念。三:轻视自然科学知识,影响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10“美德即知识”涉及哪些含义?一:任何行为只有受道德知识指引,才也许是善了;反之,如果不受德性知识指引,便不也许为善,二,只要具有有关的道德知识,人们就必然会做善的事情。11西方老式伦理思想的现代价值重要表目前哪些方面?一:崇尚知识,以理性为道德基本,二,强调公正原则在人伦关系和社会秩序中的重要地位,三,尊重人权,强调人是目的的人道主义精神,四,注重功利,追求人生的快乐和幸福 12社会公正与个人公正的区别和联系。区别:个人公正:既指个人行为的一种主线原则,也指个人的一种优良品德,重要

15、表目前个人在为人处事时,能以当时社会的法律,法规等为准绳,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正直做事。社会公正:重要指对一定社会构造、社会关系和社会现象的一种伦理认定和道德评价,具体体现为用均衡与合理原则对一定社会的制度、法律法规等作道德规定和道德评价。联系:社会公正有依赖于个人公正,个人公正也有依赖于社会公正,互相依存。13罗尔斯有关社会正义的两个原则是什么?第一种原则:又称为自由的平等原则,即每一人对于所有人所拥有的最广泛平等的基本自由体系相容于类似自由体系都应有一种平等的权利。 第二个原则:社会的与经济的不平等应当这样安排,使它们(1)在与正义的储存原则一致的状况下,适合至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差别原则

16、);(2)依系于在机会公平平等的条件下,职务和地位向所有人开放(机会的公平平等原则)。 这两个正义原则是罗尔斯正义理论的核心,它体现了罗尔斯所构建的正义社会的基本制度应当遵循的原则。14简述先秦诸子有关诚信的重要观点。孔子:“信则人任焉”,“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孟子: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荀子:养心莫善于诚。墨子:志不强者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老子:轻诺必寡言,多易必多难。庄子: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韩非子:巧诈不如拙诚15简析幸福的内涵。指一种人的状态得到改善而产生喜悦、满足和感恩、富足的心理感受。幸福不是状态自身,而是状态的改善。16西方的梭伦和

17、中国古代的箕子有关幸福的构成要素有哪些?梭伦:中档财富,身体不残疾、没有疾病,毕生顺利,有好儿孙,能善终; 箕子:长寿,富足,康宁平安,爱好美德,善终正寝17简述幸福的维度。维度亦即向度,是人们在看待幸福时的不同的价值原则。幸福至少有如下六个维度:感性维度,理性维度,物质的维度,精神的维度,个人的维度,社会的维度18职业道德的功能。一:调节从业人员与其服务对象之间互相关系,调节职业内部从业人员之间互相关系,提高从业人员整体道德素养的功能19社会公德的具体内容有哪些?公共秩序,公共交往,公共环境和公共政治需要的公德20婚姻家庭的道德规定。一:注重爱的价值、接受爱的体现,二,变化老式观念、转换婚姻

18、模式。三,谨慎生育子代、学做现代父母,四,善待老人,住在家庭养老三、论题1试论孔子有关“仁”的思想孔子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之一,是中国思想文化的创立者和奠基者。孔子思想包罗万象,博大精深,中国文化发展的所有丰富性特性都可以从孔子那里找到本源。孔子思想的重要特征之一便是她提出了出名的“仁”的思想,以至后来有人把孔子的思想概括为“仁学”。那么,孔子有关“仁”的思想具有某些什么特性呢?在论语一书中,“仁”字浮现达109次之多,阐明“仁”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那么,孔子所谓的“仁”究竟是指什么?不同场合,不同步间,针对不同主体对象,孔子所论述的“仁”的含义是不完全一样

19、的,这样一来,就给不同的价值主体在施行“仁”的过程中导致了理解上的自由空间,任何一种学说都可以从孔子的论述中找到其需要的理论根据。具体说来,我们应从如下四个方面来把握孔子的“仁”:一、看待“仁”的态度。孔子主张任何人都应当有一种为“仁”的愿望,应当诚心诚意去求“仁”,如果这样做了,那么就会得到“仁”。达到“仁”的境界的本源在于自己如何去做,而不是由她人来推动,只有主体自己的积极追求,才有也许达到“仁”的抱负境界。表白孔子觉得“为仁”是某种自觉的内在情感行为,任何人是无法替代的,只要自己态度端正,就可以实现“仁”的规定。孔子强调在内心的价值观念上一方面要明确对“仁”的态度,孔子这种在内心深处对“

20、仁”的价值追求的思想,被后来的孟子引伸为“四端说”理论。孔子对“仁”的思想的注重,表白“仁”的思想和学说是孔子整个思想体系的价值核心。二、“仁”的价值内涵。从论语中孔子论“仁”来看,其价值内涵重要指“仁”的情感性、自得性而言。孔子的思想是一门如何解决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之间关系的学问,是一门关注人的自身发展的学问。孔子所倡导的是人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达到抱负人格的问题,“仁”精神价值的一种重要体现就是“已立立人,已达达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觉得“仁”就是“爱人”。从理论源头上考察,孔子的“爱人”观点来自周初的“保民”、“敬民”思想。“爱人”作为“仁”的重要精神内涵具有广泛的合用性

21、,在孔子“仁”的价值内涵中,由“爱人”所推导出的一系列内容都深刻体现出孔子对一般社会民众的关注,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中实现人际之间共同和谐发展的关切,这一切都奠定了孔子作为中国乃至世界最伟大思想家的地位。不仅如此,在几千年后的今天,孔子所提出的一系列思想仍具有普遍合用性和永恒价值。三、“仁”的体现方式。以博大宽厚的胸怀来爱惜民众是“仁”的一种体现方式,即“泛爱众而亲仁。”这一方面是自我认知上的一种升华,是自我精神状况的内在反映。“仁”作为价值主体内在精神状态的反映,是实现抱负人格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东西。只有内心以“仁”的原则严格规定自己,用“仁”的境界来考察自己的思想,是达到真善美崇高境界的前提条

22、件。孔子“仁”的体现方式还体目前时时到处以人为主,以人为研究和关注的对象,一切环绕“人”的思想行为的发展状况为重要内容。在孔子看来,一种本质上有问题、思想上有邪念的人是不也许达到“仁”的境界的。四、“仁”的实践价值。孔子有关“仁”的思想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性,她把关注的焦点投向社会,投向现实,时刻关注现实生活中如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孔子有关“仁”的学说不是纯正思辨性的形而上的理论体系,更多的是结合具体行为方式告诉人们应当怎么做,这不是哲学意义上的实践理性的体现,而是对一般民众人格升华、人性解放的终极关怀。孔子还觉得,“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为了崇高的“仁”的境界,绝不做违背

23、最高道德准则的事,必要的时候要不惜牺牲自己来成就这一事业。以至于“杀身成仁”成为后世某些知识分子报国捐躯的行为准则,多少“仁人志士”在此原则的指引下奋不顾身地为国家、为民族事业而奋斗终身。孔子思想体系中“仁”这一重要概念的内涵是极为丰富的,有内在的如何达到“仁”的境界,有外在的如何实现“仁”的方式措施;小到个人抱负人格的培养,大到治理国家的抱负社会行为,是一种具有深刻内涵,涉及个体及群体生活在内的思想和行为各方面的抱负人格修养体系。孔子有关“仁”的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及合用性,这也是孔子思想的强大生命力之所在。孔子思想为后来的孟子和荀子所倡导的“内圣外王”之道提供了理论参照,其中的

24、某些行为甚至完全被后人所吸取,成为儒家人学思想中永恒的“不灭之火”。2试论国内先秦诸子伦理思想中有关“义利之辩”重要理论观点。3试论古希腊时期的快乐主义伦理思想。快乐主义,这个词始于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她觉得“快乐是生活的目的,也是人生的目的。快乐是社会的道德基本”。伊壁鸠鲁也说“快乐是最高的善”,对统治者来说,让人人有快乐是权力的职责。那么要问,当下的社会与否让我们都拥有快乐呢?弗洛伊德提出一种“快乐原则”,追求快乐是人类行为的动因,也是生命乐意成长的动因。她又提出“现实原则”,觉得追求快乐先要接受现实中的不快乐才干达到。人必须在自行其是与自我约束之间找到自己的位置。唯物主义者喜欢把快乐

25、主义说成一种享乐主义,其实是一种误解。致力于为大众提供健康、快乐、舒服、安全的生活的权力者才是民众真心拥戴的君王。对民众来说,个人行为要以不干扰她人的快乐(利益、权利、行为)为前提,这是和谐社会最重要的伦理意识。我个人觉得快乐主义者是一种积极或主观快乐的实践者,把快乐作为人生的一项任务,通过生活体验的积累,心灵的升华,欲望的节制与满足,发明一种让身心舒服、愉悦、平和的内外情境。积极快乐就是快乐不需要因素,固然这样的快乐感受纯正是个人的,没有一种通约的原则。与主观快乐相相应是客观快乐或现实快乐。边沁说“快乐是当下的满足”。意指快乐是可以计算的,可以从外部衡量并被整个社会认同的。快乐是一种拥有,拥

26、有你想拥有的,你就会快乐。但是这样的快乐很脆弱,拥故意味着你也许丧失,丧失是一种比拥有的快乐更长期的多得多的苦痛。快乐是一种态度,不是喜悦,不是兴奋,不是激情,不是幸福,不是一切可度量的东西。快乐是这样一种感受,面对一种不那么起眼的花朵,缓缓的深呼吸感受它的芬芳,然后轻轻呼出,珍爱它是个生命,感受它生命原本的气息,那也是我们生命的味道。情绪是一种能量,像海潮同样,情绪的浪头升的越高,接下来就会转向更低的低谷。快乐的滋味像一种淡淡的愉悦,这样可以储存生命的能量。让快乐慢慢得来,就会慢慢得走。有人问“你快乐吗?”回答:“快乐!”的时候,相信自己是快乐的,快乐的感受会油然而生,尽管我们没有快乐的理由,但我们勇敢的说出“快乐”二字,我们就拥有了快乐。4试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一,基本权利的保证,亦即保证的原则,二机会平等,亦即事前的原则,三,按照奉献进行分派,亦即事后的原则,四,进行必要的一次分派后的再调剂,亦即调剂的原则5.谈谈你对国内封建级别制度的见解。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