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金融理论与实务复习考试资料原创自考本科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23003817 上传时间:2022-07-21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07.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完整版金融理论与实务复习考试资料原创自考本科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完整版金融理论与实务复习考试资料原创自考本科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完整版金融理论与实务复习考试资料原创自考本科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资源描述:

《完整版金融理论与实务复习考试资料原创自考本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金融理论与实务复习考试资料原创自考本科(2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 货币供给划分层次的依据有哪些?中国目前是怎样划分的? 答:从货币周转特点去观察,流通中现金和存款货币又可区分为活跃与不活跃两类。流 通中现金作为活跃的货币,对市场影响较大,要求随时供应商品;存款货币作为不活跃的货币,对市场影响较小。为了正确掌握货币流通的动态并进行调节,要按照货币活跃程度的差异将货币流通量划分为若干个层次,以实现分别控制,综合研究,准确监测,及时调节。因此,划分货币层次一般要依据以下原则: (1)货币的流动性程度。 所谓流动性程度,是指货币变现款的能力,也就是变为现实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能力。流通中现金和活期存款收支频繁,无疑是流动性最强的货币;各类定期存款的流动性则要低一

2、些。 (2)层资划分要考虑到与有关经济变化有较高的相关程度。 划分货币层次的目的在于便于观察和预测有关经济情况变化,如经济增长或市场状况等,并据此采取相应政策措施。所以,在确定划分层次时,应力求能与有关经济变化有较高的相关性。 (3)具有划分层次所需的统计资料和数据,并且银行具有调控能力。 由于各国经济和金融状况不尽相同,因此各国对货币层次划分的口径也不一致。即使同一国家,随着经济和金融情况的变化,在不同时期划分的口径也会进行调整。目前我国将货币划分为三个层次: M0流通中现金 M1M0企业单位活期存款农村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 M2M1企业单位定期存款自筹基本建设存款个人储蓄存款其他存款 2说

3、明商业银行派生存款的原理及制约因素。 答:商业银行是办理活期存款的银行。各企业、单位将款项存入银行,并通过银行办理转账结算进行支付。当允许商业银行机构可以多存多贷,贷款以转账方式进行时,商业银行机构根据吸收的存款对企业发放一笔新贷款,这笔贷款又会以存款形式进入借款单位在银行开立的存款账户,或是进入商业银行的另一家机构,其结果都是新增加一笔存款,这就是所谓的派生存款。这个由贷款派生出来的存款,又会被银行贷出,同样派生出另一笔存款。这样的存贷、贷存反复进行,自然会派生出大量的存款来,为流通中增加贷币供应。 商业银行能否无限制地派生下去呢?这里要受到两个因素的制约:一是贷款能否贷出去,如果没有人需要

4、借款,贷款发放中断,存款派生过程自然随之中断;二是银行机构不可能把吸收的存款全部贷出去,必须保留部分以应付客户提取存款的准备。目前国家规定商业银行必须按照规定比例将部分存款上交中央银行作为法定存款准备金。这样,商业银行在派生存款过程中派生数额呈递减趋势,以至于在最后某一时点上趋于零。 用公式表示为: 存款总额原始存款(1存款准金率) 派生存款总额存款总额原始存款额 例如:原始存款额为100万元,上交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20,计算派生存款总额。 解:存款最大额100万元(120)100万元5500万元 此外,派生存款的制约因素还有:提现率、超额准备率等。则可用公式表示为: 存款总额原始存

5、款1(存款准备率抽现率超额准备率) 则有:存款派生倍数1(存款准备率提现率超额准备率) 3中央银行在货币供给中处于怎样的地位? 答:商业银行派生能力总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商业银行把社会上一切可动员的闲散资金都吸储进来,并按照派生原理达到了最大限度的派生能力,如果仍不能满足客观货币需要,则需要求助于中央银行。中央银行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作为银行的银行,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这相当于增加商业银行的原始存款,可以扩大其派生存款能力。 (2)中央银行可以调低存款准备率,等于扩大了商业银行的实际可用的存款额,可增强其派生能力。 (3)中央银行增加货币(现金)发行,企业单位和居民则会把现

6、金存入银行,增加商业银行的原始存款。 由于中央银行的作用,商业银行有可能适用经济需要不断扩大派生能力,派生出更多的存款。可见,中央银行实际上是为商业银行提供派生的“原动力”,商业银行则通过贷款等资金运用而派生出存款,增加货币供应。在货币供应中,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相互联系、共同操作,以调节货币供应量。 4试阐述马克思关于货币需要量理论的基本内容。 答:马克思以完全的金币流通为假设条件,揭示了流通中的货币需求量取决于两个因素:待销售的商品价格总额和单位货币流通速度。用公式表示为: 流通中货币需求量待销售商品价格总额单位货币流通速度 可见,货币需要量与待销售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反

7、比。 货币流通规律是商品经济中的一项重要规律。适用于一切存在商品经济的社会,包括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马克思对于纸币流通情况也做了精辟的分析。纸币本身不具有价值,它原本是作为金币的代表而执行货币职能的。因此,无论流通中实际纸币有多少,它所能代表的价值只能是流通中客观所需要的金币需要量,用公式表示为: 单位纸币所代表的价值量流通中货币需要量流通中纸币总额 可见,当流通中纸币数量恰好等于金币数量时,纸币的票面名义价值(如1元)恰好代表同名称的金币价值。可是,当流通中纸币数量超过金币需要量时,纸币就要发生贬值,物价相应上涨。例如,设流通金币需要量为500亿元,流通中实际纸币总量为1000亿元,即单

8、位纸币(每元)所代表的价值只相当于金币价值的0.5元(5001000)。公式中的金币需要量可理解为客观货币需要量。 因此,在纸币流通条件下,纸币流通规律可表述为:流通中纸币数量必须限定在客观货币需要量的范围之内,超过这一限度,纸币就要贬值,物价相应上涨,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通货膨胀。 5你认为凯恩斯、弗里德曼理的货币需求理论有什么意义? 答:(1)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及其意义。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中最具特色的是关于货币需求动机的分析。他认为:人们对货币的需求行为,是由三种动机决定的,即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由于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决定的货币需求取决于收入水平;由投机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由与利

9、率水平有关。因此,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为: MM1M2L1(Y)L2(Y) 式中:M1为由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决定的货币需求;M2为由投机动机决定的货币需求;L2 和L2 是作为“流动性偏好”的函数代号。 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是指货币最具有流动性,有货币在手,则机动灵活;放弃货币也就是放弃机动灵活。 凯恩斯还提出了“流动性陷阱”假说,即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预期利率上升,从而债券价格下跌,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 (2)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及其意义。弗里德曼在承袭传统货币数量论思想的基础上,又吸取了凯恩斯把货币看做是受到利率

10、影响的一种资产的观点。对货币需求的决定,他提出以下公式: 从弗里德曼关于货币需求的分析中,可以看到其内容远较凯恩斯公式复杂,不仅注意收入和利率的影响,而且引入了预期物价变动率、实物资产及u等影响变数。特别是弗里德曼重视和强调恒久性收入对货币需求的重要影响。而恒久性收入的波动幅度比现期收入小得多,货币需求因而也是较稳定的。 6说明货币供求平衡与社会总供求平衡间的内在联系。 答:(1)为使国民经济稳定、有序地发展,必须使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因为,在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的情况下部分商品出现过剩,妨碍生产和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在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的情况下,商品供给不足,经济生活

11、会出现紧张现象,同样不利于经济的正常运行。在这两种总量失衡下,当然也无从去谈两者结构协调的问题。 (2)社会总供求与货币的供求又有着密切联系。因为在商品货币经济条件下,社会总供给无论是消费资料或生产资料的供给都需要一定量的货币来作为其实现的媒介,从而提出对货币的需求。另一方面,社会总需求作为社会货币购买力的总额,其载体即货币;因此,一定量的社会总需求的形成,也离不开相应的货币供给。 (3)货币供求状况与社会总供求状况存在着密切对应关系。在货币供给量等于货币需要情况下,根据: 货币需要量待销售商品数量商品平均价格单位货币流通速度 可得下式: 货币供给量单位货币流通速度待销售商品数量单位商品价格待

12、销售商品价格总额。 上式左方即表示社会总需求,右方正好表示社会可供商品总量,两方处于真正的平衡。即: 消费资料需求生产资料需求消费资料供给生产资料供给 在这种情况下,货币供给的意义就是保证社会可供商品的顺利实现,使再生产扩大的可能转化为现实。 如果情况是货币货币供给量大于货币需要量,则按上述同样道理可得下式: 货币供给量单位货币流通速度待销售商品价格总额。 这说明,当货币供给量大于货币需要量,则会发生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出现通货膨胀,冲击市场和经济的稳定。 当然,也可能出现货币供给小于货币需求的问题,这就会形成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由于货币供给不足,社会可供商品难以全部实现,从而影响

13、生产的增长。 所以,正确组织货币供给,使之与货币需求保持协调,是宏观经济调控中一项重要问题。 (有时间我把历年考题中的计算题附上) 依稀2005-03-04 22:53本章计算题: 例1(01.4):某银行吸收到一笔100万元现金的活期存款,法定存款准备率为6,出于避险的考虑,该行额外增加在中央银行存款3万元,后来存款单位提出1万元现金发放工资,试计算这笑存款可能派生出的最大派生额。 解:提现率11001 超额准备率31003 最大派生存款总额原始存款1(存款准备率提现率超额准备率) 1001(613)1000(万元) 例2(02.4)设原始存款500万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6,超额存款准备金

14、率为6,提现率为8,试计算整个银行体系创造的派生存款总额。 解:存款总额5001(668)2500(万元) 例3(02.4)假定中国人民银行某年公布的货币供应量数据为:单位:亿无 (1)各项存款 120,645 企业存款 42,684 其中:企业活期存款 32,356 企业定期存款 5,682 自筹基本建设存款 4,646 机关团体存款 5,759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 63,243 农村存款 2,349 其他存款 6.610 (2)金融债券 33 (3)流通中现金 13.894 (4)对国际金融机构负债 391 请依据上述资料计算M1、M2层次的货币供应量各是多少? 解:M0流通中现金13,89

15、4(亿元) M1M0企业单位活期存款农村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 13,8942,3495,75954,358(亿元) M2M1企业单位定期存款自筹基本建设存款个人储蓄存款其他存款 54,3585682464663243127,729 依稀2005-03-04 22:53本章计算题: 例1(01.4):某银行吸收到一笔100万元现金的活期存款,法定存款准备率为6,出于避险的考虑,该行额外增加在中央银行存款3万元,后来存款单位提出1万元现金发放工资,试计算这笑存款可能派生出的最大派生额。 解:提现率11001 超额准备率31003 最大派生存款总额原始存款1(存款准备率提现率超额准备率) 1001(

16、613)1000(万元) 例2(02.4)设原始存款500万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6,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为6,提现率为8,试计算整个银行体系创造的派生存款总额。 解:存款总额5001(668)2500(万元) 例3(02.4)假定中国人民银行某年公布的货币供应量数据为:单位:亿无 (1)各项存款 120,645 企业存款 42,684 其中:企业活期存款 32,356 企业定期存款 5,682 自筹基本建设存款 4,646 机关团体存款 5,759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 63,243 农村存款 2,349 其他存款 6.610 (2)金融债券 33 (3)流通中现金 13.894 (4)对国际金融机

17、构负债 391 请依据上述资料计算M1、M2层次的货币供应量各是多少? 解:M0流通中现金13,894(亿元) M1M0企业单位活期存款农村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 13,8942,3495,75954,358(亿元) M2M1企业单位定期存款自筹基本建设存款个人储蓄存款其他存款 54,3585682464663243127,729 tiger200152005-03-05 14:46tem07tiger200152005-03-05 14:46tem07依稀2005-03-05 21:30第十二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1对通货膨胀的定义有不同的理解,这些理解之间有无相通之外? 答:一般把通货膨胀

18、表述为:由于供币供应过多,超过流通中对货币的客观需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这是一种传统的定义,也是目前我国多数学者所持有的一种看法。 当代西方国家对通货膨胀没有完全一致的看法,但较为流行的是把通货膨胀定义为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上涨。这种说法的主要特点是: (1)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上涨,即各种商品和劳务价格加总在一起的平均数是上涨的。因为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是面对所有商品,币值是指对一般商品的购买力,而不是具体与某一商品劳务相对应。 (2)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一般以年为通货膨胀计量时间单位。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状态,而不是仅指某个月或某一两个月的物价上升。一般以年为通货膨胀计量

19、时间单位。 2通货紧缩的定义应该怎样表述?它对经济有什么影响? 答:通货紧缩作为通货膨胀的对称,人们往往从对照通货膨胀的概念中提出通货紧缩的含义。一种表述是:由于货币供给放慢或负增长,引起物价持续下跌的现象。另一种表述则是指物价疲软乃至下跌的持续状态。由于物价持续下跌,会相应引起经济(GDP)增长放慢乃至连续负增长,因此,有的学者还将经济增长率持续下降包括在内。具体表现为: (1)物价水平持续疲软或负增长。 通货紧缩也要反映在物价上,表现为物价水平持续疲软或负增长,消费物价指数、批 发物价指数和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的变动,也都可以说明通货紧缩状况,但其中消费物价指数更具代表性。 货币供给的状况

20、也是重要的衡量标志,或是表现为货币供给总量增长率下降乃至负增长,或是表现为货币流通速度上明显减慢。因为两者的乘积缩小,表明社会总需求正在萎缩。 (2)经济增长率减缓或负增长 有的学者也把经济增长率减缓或负增长作为衡量标志之一;因为物价和货币供给持续 下降,必然影响实物经济增长。不过,这必须以物价和货币供给持续下降的存在为条件。 4治理通货膨胀的一般措施有哪些?我国在治理方面积累有怎样的经验。 答: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不利,影响社会再生产过程的顺利运行。因此,在发生通货膨胀时,各国政府都要加以治理。我国建国以来曾发生多次通货膨胀,但都认真予以治理,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治理通货膨胀的一般措施包括

21、: (1)财政金融紧缩政策。财政方面采取的紧缩政策有以下几中:削减财政支出,包括减少军费开支和政府在市场的采购等。限制公共事业投资;增加赋税,以抑制企业投资和个人消费支出。 金融方面紧缩措施主要是通过中央银行运用法定存款准备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三项传统的货币政策手段,收缩贷款规模和货币供应量,以影响投资,压缩总需求。 (2)管理工资和物价。冻结工资和物价,即把工资和物价冻结在某一特定的水平上,在一定时期内不允许做任何变动。管理工资和物价,即将工资和物价上涨的幅度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在一定周期内不允许突破。 (3)实行币制改革。其做法是废除旧币,发行新币,并制定一些保证新币稳定的措施。 此外

22、,又采用刺激生产方法增加商品供应。如削减政府开支,以压低总需求;降低所得税,提高折旧率,以促进投产和生产,增加商品供应;控制货币供应增长率,压缩总需求。 我国在治理通货膨胀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主要有: (1)治理通货膨胀经验的发展 。我国传统的治理通货膨胀的方法,是着重于从紧缩需求入手。而在80年代初的治理通货膨胀中,在适当紧缩的同时则着重于从改善商品供给入手。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中仍然面临通货膨胀的压力,针对通货膨胀因素复杂化,除了需求膨胀因素外,结构失调问题突出。因此,相应提出控制总量、调控结构的政策。 在调控方式上,不断扩大运用市场调控手段。调节社会需求,增加社会商品供给。 (2)调节社会

23、总需求。调控的措施主要有:控制固定资产规模;组织财政增收节支,实现财政收支平衡;有效调节银行贷款规模和货币发行数量。 (3)增加有效商品供给。这是稳定货币的根本措施。因此,千方百计扶植国民经济薄弱部门的生产和市场紧俏商品的生产,并调整好银行信贷结构,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 总之 ,应有一套相互配合的财政政府、信贷政策和社会收入分配政策,进行综合治理。 5应该如何评价通货膨胀对生产发展的影响。(02年考题:通货膨胀对流通的影响) 答:通货膨胀在生产方面的影响突出表现在以下两点: (1)通货膨胀破坏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进行,导致生产过程紊乱。由于各咱商品价格和劳务价格的上涨是不平衡的,引起生产资料和消费

24、资料的不正常分配,破坏了原有的秩序。另一方面,通货膨胀为国民经济的核算、计量、统计工作带来困难,所得数据无法进行正常的比较分析。 (2)通货膨胀使生产性投资减少,不利于生产长期稳定发展。在通货膨胀条件下,不但不能吸收投资到生产领域,原来已在生产领域的资金也会抽出而流向流通领域和金融市场,其结果是生产投资规模减小,生产萎缩。 此外,通货膨胀还对社会再生产的其他环节,即流通、分配、消费产生影响。总之,通货膨胀对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都有很大的破坏作用,它妨碍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不利于经济的稳定协调发展。 3阐明通货膨胀的主要成因。(略)依稀2005-03-05 21:30第十二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

25、缩 1对通货膨胀的定义有不同的理解,这些理解之间有无相通之外? 答:一般把通货膨胀表述为:由于供币供应过多,超过流通中对货币的客观需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这是一种传统的定义,也是目前我国多数学者所持有的一种看法。 当代西方国家对通货膨胀没有完全一致的看法,但较为流行的是把通货膨胀定义为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上涨。这种说法的主要特点是: (1)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上涨,即各种商品和劳务价格加总在一起的平均数是上涨的。因为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是面对所有商品,币值是指对一般商品的购买力,而不是具体与某一商品劳务相对应。 (2)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一般以年为通货膨胀计量时间单位。通货膨胀是指物价

26、总水平持续上涨状态,而不是仅指某个月或某一两个月的物价上升。一般以年为通货膨胀计量时间单位。 2通货紧缩的定义应该怎样表述?它对经济有什么影响? 答:通货紧缩作为通货膨胀的对称,人们往往从对照通货膨胀的概念中提出通货紧缩的含义。一种表述是:由于货币供给放慢或负增长,引起物价持续下跌的现象。另一种表述则是指物价疲软乃至下跌的持续状态。由于物价持续下跌,会相应引起经济(GDP)增长放慢乃至连续负增长,因此,有的学者还将经济增长率持续下降包括在内。具体表现为: (1)物价水平持续疲软或负增长。 通货紧缩也要反映在物价上,表现为物价水平持续疲软或负增长,消费物价指数、批 发物价指数和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

27、数的变动,也都可以说明通货紧缩状况,但其中消费物价指数更具代表性。 货币供给的状况也是重要的衡量标志,或是表现为货币供给总量增长率下降乃至负增长,或是表现为货币流通速度上明显减慢。因为两者的乘积缩小,表明社会总需求正在萎缩。 (2)经济增长率减缓或负增长 有的学者也把经济增长率减缓或负增长作为衡量标志之一;因为物价和货币供给持续 下降,必然影响实物经济增长。不过,这必须以物价和货币供给持续下降的存在为条件。 4治理通货膨胀的一般措施有哪些?我国在治理方面积累有怎样的经验。 答: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不利,影响社会再生产过程的顺利运行。因此,在发生通货膨胀时,各国政府都要加以治理。我国建国以来曾发生

28、多次通货膨胀,但都认真予以治理,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治理通货膨胀的一般措施包括: (1)财政金融紧缩政策。财政方面采取的紧缩政策有以下几中:削减财政支出,包括减少军费开支和政府在市场的采购等。限制公共事业投资;增加赋税,以抑制企业投资和个人消费支出。 金融方面紧缩措施主要是通过中央银行运用法定存款准备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三项传统的货币政策手段,收缩贷款规模和货币供应量,以影响投资,压缩总需求。 (2)管理工资和物价。冻结工资和物价,即把工资和物价冻结在某一特定的水平上,在一定时期内不允许做任何变动。管理工资和物价,即将工资和物价上涨的幅度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在一定周期内不允许突破。 (

29、3)实行币制改革。其做法是废除旧币,发行新币,并制定一些保证新币稳定的措施。 此外,又采用刺激生产方法增加商品供应。如削减政府开支,以压低总需求;降低所得税,提高折旧率,以促进投产和生产,增加商品供应;控制货币供应增长率,压缩总需求。 我国在治理通货膨胀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主要有: (1)治理通货膨胀经验的发展 。我国传统的治理通货膨胀的方法,是着重于从紧缩需求入手。而在80年代初的治理通货膨胀中,在适当紧缩的同时则着重于从改善商品供给入手。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中仍然面临通货膨胀的压力,针对通货膨胀因素复杂化,除了需求膨胀因素外,结构失调问题突出。因此,相应提出控制总量、调控结构的政策。 在调控

30、方式上,不断扩大运用市场调控手段。调节社会需求,增加社会商品供给。 (2)调节社会总需求。调控的措施主要有:控制固定资产规模;组织财政增收节支,实现财政收支平衡;有效调节银行贷款规模和货币发行数量。 (3)增加有效商品供给。这是稳定货币的根本措施。因此,千方百计扶植国民经济薄弱部门的生产和市场紧俏商品的生产,并调整好银行信贷结构,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 总之 ,应有一套相互配合的财政政府、信贷政策和社会收入分配政策,进行综合治理。 5应该如何评价通货膨胀对生产发展的影响。(02年考题:通货膨胀对流通的影响) 答:通货膨胀在生产方面的影响突出表现在以下两点: (1)通货膨胀破坏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进行

31、,导致生产过程紊乱。由于各咱商品价格和劳务价格的上涨是不平衡的,引起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不正常分配,破坏了原有的秩序。另一方面,通货膨胀为国民经济的核算、计量、统计工作带来困难,所得数据无法进行正常的比较分析。 (2)通货膨胀使生产性投资减少,不利于生产长期稳定发展。在通货膨胀条件下,不但不能吸收投资到生产领域,原来已在生产领域的资金也会抽出而流向流通领域和金融市场,其结果是生产投资规模减小,生产萎缩。 此外,通货膨胀还对社会再生产的其他环节,即流通、分配、消费产生影响。总之,通货膨胀对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都有很大的破坏作用,它妨碍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不利于经济的稳定协调发展。 3阐明通货膨

32、胀的主要成因。(略)依稀2005-03-05 21:30第十三章 货币政策 1什么是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答: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的一种金融政策和措施。货币政策是为实现国家宏观经济管理服务的,因此,很自然地要以宏观调控目标为自身的最终目标。但是货币政策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它是从调节和控制货币供求量的角度来实现经济目标的。 货币政策一般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1)货币政策的目标; (2)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运用的政策工具; (3)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即运用一定的政策工具,如何引起社会经济生活的某些变 化,从而实现政策目标。 为了发

33、挥货币政策的作用,需要有这样一个机构,即能集中和调节货币供给,能有效调度货币资金。而且可以及时掌握宏观经济的动态。中央银行作为货币供给的总闸口,作为最后贷款人和社会支付清算的中心,客观上具有实施货币政策的良好能力。因此,国家一般赋予中央银行以实施货币政策的重任。 2什么叫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如何选定中介目标? 答:货币政策调节措施要经过传导,一定时期后才能发现政策最终的目标能否实现。这样就要求设置一个中间目标,通过它对运用货币政策调节手段的及时反映和变动,预测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能否达到及其实现程度。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要符合以下要求: (1)中央银行能够加以控制; (2)中央银行能够及时取得有关中

34、介指标的准确数据,据以分析和监测; (3)它与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关系紧密,它的变动能引起最终目标相应的变化。 由于各个时期、各个国家的背景以及所依据理论上的差异,各国或一国在不同时期往 往选择不同指标作为中间目标。 早在30年代,西方国家一般都以利率作为中介目标,盯往利率。当市场利率上升,则扩大贷款和货币供应;反之,则收缩贷款和货币供应。进入70年代,随着固定汇率制度的崩溃和通货膨胀的加剧,市场利率动荡不定,失去其反馈的信息价值,各国志向采用货币供应量作为中间目标,并根据本国实际情况选用某一层次货币供应量作为考察标准。进入90年代以来,一些发达国家又先后采用了以利率为中介目标,其重要原因是金融

35、创新、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市场一体化的发展,使得各层次货币供应量之间的界限更加难以划清,使得基础货币的扩张系数失去了稳定性。吕央银行已经对货币供应量失去有利的控制。除了利率和货币供应量两个指标外,有些国家中央银行还选用基础货币作为中介目标之一。 3试说明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有哪些及其各自的作用特点。(估计不会考,了解一下) 估计会这么考:论述我国重要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 答:目前我国使用的主要政策工具有: (1)法定存款准备金。我国1984年开始实行存款准备金制度,当时规定了较高的存款准备率:企业存款为20,农村存款为25,储蓄存款为40;其后普遍降低并转向不分存款类别,实行统一的存款准备率。目前,

36、统一定为6。实行存款准备金制度以来,曾数次调高或调低存款准备率,以调控信用总量和货币供应量。 (2)贷款规模。这是指通过中国人民银行编制国家银行信贷计划,控制全部信贷资金来源和运用。在此基础上,根据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确定适当的贷款规模和货币供应量,据以调节和控制。在编制信贷计划时,首先根据经济的合理增长,测算存款和货币发行正常增长数额,然后据以确定贷款增长规模,从而保证贷款规模与经济正常增长相适应。然后将计划确定的贷款规模分解下达给各国有商业银行。再由各商业银行总行分解下达给下层经营机构。各基层银行机构在下达的贷款规模范围内,对企业发放贷款,非经批准,不得突破贷款规模。这一工具在过去曾发挥过重要

37、作用。1998年取消这一控制手段,国家信贷计划指标只作为指导性计划。 (3)再贷款手段。这是指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对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进行调节的一种工具。如果中国人民银行扩大对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就是增加了国有商业银行的可用资金,扩大了其派生存款的能力,能更多提供货币供应量;反之,则起到收缩货币供应量的作用。 (4)公开市场业务工具。比如:1996年4月中央银行开始通过国库券市场买卖国库券,这标志着向运用公开市场业务手段迈出了重要一步;在全国建立统一的同业拆借市场,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发行融资券,参与同业拆借市场融;积极推行商业信用票据化,拓展票据贴现和再贴现业务。中国人民银行不断扩大再贴现业务比重,

38、逐步取代目前的再贷款。逐步放开利率,向利率市场化迈进。当前从放开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入手,以影响其他种利率;同时,授予商业银行以一定的利率浮动权。近两年还数次通过调整贷款利率,来引导和影响居民和企业行为。这些措施的核心,是更多地通过市场吞吐资金,以调节信用总量和货币总量,其影响不仅限于银行的间接融资,而且及于整个金融市场。 4在实行宏观调控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什么必须配合使用?(04年考题) 答:(1)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过去主要面临的是商品供不应求的总是。在宏观调控中,比较注重货币政策的运用。1997年以来经济运行出现需求不足、物价持续低的现象,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配合使用成为

39、重要的政策选择模式。 (2)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配合使用的必要性:两类政策功能存在明显差异。 二者的可控性不同,财政政策的可控性强于货币政策; 二者的透明度不同。财政政策的透明度高,货币政策的透明度较弱; 二者的时滞性不同,财政政策决定时滞长但政策效果时滞短,货币政策决定时滞短,但产生效果时滞长。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存在功能上的差异 ,二者配合要求相辅相成,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3)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方式及我国的政策选择。 松货币政策与松财政政策搭配,主要应对经济衰退和国际收支顺差过大; 紧货币政策与紧财政政策搭配,主要应对经济过热和国际收支逆差; 紧货币政策与松财政政策搭配,主要应对经

40、济衰退和国际收逆差; 松货币政策与紧财政政策搭配,主要应对经济过热和国际收支顺差过大。 (4)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提出适当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方式。 依稀2005-03-05 21:30第十三章 货币政策 1什么是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答: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的一种金融政策和措施。货币政策是为实现国家宏观经济管理服务的,因此,很自然地要以宏观调控目标为自身的最终目标。但是货币政策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它是从调节和控制货币供求量的角度来实现经济目标的。 货币政策一般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1)货币政策的目标; (2)为实现货

41、币政策目标而运用的政策工具; (3)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即运用一定的政策工具,如何引起社会经济生活的某些变 化,从而实现政策目标。 为了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需要有这样一个机构,即能集中和调节货币供给,能有效调度货币资金。而且可以及时掌握宏观经济的动态。中央银行作为货币供给的总闸口,作为最后贷款人和社会支付清算的中心,客观上具有实施货币政策的良好能力。因此,国家一般赋予中央银行以实施货币政策的重任。 2什么叫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如何选定中介目标? 答:货币政策调节措施要经过传导,一定时期后才能发现政策最终的目标能否实现。这样就要求设置一个中间目标,通过它对运用货币政策调节手段的及时反映和变动,预测

42、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能否达到及其实现程度。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要符合以下要求: (1)中央银行能够加以控制;(2)中央银行能够及时取得有关中介指标的准确数据,据以分析和监测; (3)它与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关系紧密,它的变动能引起最终目标相应的变化。 由于各个时期、各个国家的背景以及所依据理论上的差异,各国或一国在不同时期往 往选择不同指标作为中间目标。 早在30年代,西方国家一般都以利率作为中介目标,盯往利率。当市场利率上升,则扩大贷款和货币供应;反之,则收缩贷款和货币供应。进入70年代,随着固定汇率制度的崩溃和通货膨胀的加剧,市场利率动荡不定,失去其反馈的信息价值,各国志向采用货币供应量作为中间

43、目标,并根据本国实际情况选用某一层次货币供应量作为考察标准。进入90年代以来,一些发达国家又先后采用了以利率为中介目标,其重要原因是金融创新、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市场一体化的发展,使得各层次货币供应量之间的界限更加难以划清,使得基础货币的扩张系数失去了稳定性。吕央银行已经对货币供应量失去有利的控制。除了利率和货币供应量两个指标外,有些国家中央银行还选用基础货币作为中介目标之一。 3试说明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有哪些及其各自的作用特点。(估计不会考,了解一下) 估计会这么考:论述我国重要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 答:目前我国使用的主要政策工具有: (1)法定存款准备金。我国1984年开始实行存款准备金制度,

44、当时规定了较高的存款准备率:企业存款为20,农村存款为25,储蓄存款为40;其后普遍降低并转向不分存款类别,实行统一的存款准备率。目前,统一定为6。实行存款准备金制度以来,曾数次调高或调低存款准备率,以调控信用总量和货币供应量。 (2)贷款规模。这是指通过中国人民银行编制国家银行信贷计划,控制全部信贷资金来源和运用。在此基础上,根据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确定适当的贷款规模和货币供应量,据以调节和控制。在编制信贷计划时,首先根据经济的合理增长,测算存款和货币发行正常增长数额,然后据以确定贷款增长规模,从而保证贷款规模与经济正常增长相适应。然后将计划确定的贷款规模分解下达给各国有商业银行。再由各商业银行

45、总行分解下达给下层经营机构。各基层银行机构在下达的贷款规模范围内,对企业发放贷款,非经批准,不得突破贷款规模。这一工具在过去曾发挥过重要作用。1998年取消这一控制手段,国家信贷计划指标只作为指导性计划。 (3)再贷款手段。这是指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对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进行调节的一种工具。如果中国人民银行扩大对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就是增加了国有商业银行的可用资金,扩大了其派生存款的能力,能更多提供货币供应量;反之,则起到收缩货币供应量的作用。 (4)公开市场业务工具。比如:1996年4月中央银行开始通过国库券市场买卖国库券,这标志着向运用公开市场业务手段迈出了重要一步;在全国建立统一的同业拆借市场

46、,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发行融资券,参与同业拆借市场融;积极推行商业信用票据化,拓展票据贴现和再贴现业务。中国人民银行不断扩大再贴现业务比重,逐步取代目前的再贷款。逐步放开利率,向利率市场化迈进。当前从放开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入手,以影响其他种利率;同时,授予商业银行以一定的利率浮动权。近两年还数次通过调整贷款利率,来引导和影响居民和企业行为。这些措施的核心,是更多地通过市场吞吐资金,以调节信用总量和货币总量,其影响不仅限于银行的间接融资,而且及于整个金融市场。 4在实行宏观调控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什么必须配合使用?(04年考题) 答:(1)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过去主要面临的是商品供不应求的总是。

47、在宏观调控中,比较注重货币政策的运用。1997年以来经济运行出现需求不足、物价持续低的现象,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配合使用成为重要的政策选择模式。 (2)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配合使用的必要性:两类政策功能存在明显差异。 二者的可控性不同,财政政策的可控性强于货币政策; 二者的透明度不同。财政政策的透明度高,货币政策的透明度较弱; 二者的时滞性不同,财政政策决定时滞长但政策效果时滞短,货币政策决定时滞短,但产生效果时滞长。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存在功能上的差异 ,二者配合要求相辅相成,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3)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方式及我国的政策选择。 松货币政策与松财政政策搭配,主要应对经济衰退和国际收支顺差过大; 紧货币政策与紧财政政策搭配,主要应对经济过热和国际收支逆差; 紧货币政策与松财政政策搭配,主要应对经济衰退和国际收逆差; 松货币政策与紧财政政策搭配,主要应对经济过热和国际收支顺差过大。 (4)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提出适当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