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管理相关法律法规9.24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22918437 上传时间:2022-07-21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7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土地管理相关法律法规9.24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土地管理相关法律法规9.24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土地管理相关法律法规9.24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资源描述:

《土地管理相关法律法规9.2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管理相关法律法规9.24(2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土地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目录简析一、土地权属1国.家土地所有权物权法第四十七条规定:“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相关规定:宪法第十条第一款;土地管理法第八条第一款;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二条;物权法第四十七条;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国土籍字第号)第三条至第十八条。集体土地所有权土地管理法第八条规定:“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农民集体所有。”相关规定:宪法第十条第二款;土地管理法第八条第二款、第十条;物权法第五十八条;确定土地使用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国

2、土籍字第号)第十九条至二十五条。临时用地包括建设施工和地质勘查使用土地、抢险救灾等急需使用的土地相关规定:土地管理法第五十七条;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第二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第三十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四十四条。4国有土地租赁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规范国有土地租赁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发号规定:“国有土地租赁,承租人取得承租土地使用权。”相关规定: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规范国有土地租赁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发号)第一条至第八条;四川省国有土地租赁办法第二条、第六条、第七条、第十条、第十五条、第十七条。5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国务院对农村集体土地流转问题的第一次明确界定2

3、00年4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第二(十)条规定,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并纳入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凡占用农用地的必须依法办理审批手续即,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村庄集镇、建制镇的集体用地经审批后可以依法流转。(2)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原则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执行有关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法律和政策的通知(国办发2007号)明确了农用地流转的基本原则,即,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不依法经过批准改变土地用途都是违法行为;任何涉及土地管理制度的试验和探索,都不能违反国家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既加强土地征收或征用管理,更重点加强土地用途管制。相关规定

4、年月日,国土资源部日前发布关于坚持依法依规管理节约集约用地,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通知(号文);年月成都市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管理办法;成都市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交易规则(试行);年月成都市集体建设用地整理与集中使用管理暂行办法。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管理法第十七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整治和资源环境保护的要求、土地供给能力以及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求,组织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由国务院规定。”1编.制原则土地管理法第十九条规定:“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下列原则编制:(一)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农用地;(二)提高土地利用率;

5、(三)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四)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五)占用耕地与开发复垦耕地相平衡。”2土.地规划权限及分级审批土地管理法第十八条第规定:“下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依据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编制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建设用地总量不得超过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控制指标,耕地保有量不得低于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控制指标。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编制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确保本行政区域内耕地总量不减少。”土地管理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行分级审批。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报国务院批准。省、自治区人民政府

6、所在地的市、人口在一百万以上的城市以及国务院指定的城市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经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批准。本条第二款、第三款规定以外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逐级上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其中,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以由省级人民政府授权的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批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3土.地用途土地管理法第二十条规定:“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划分土地利用区,明确土地用途。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划分土地利用区,根据土地使用条件,确定每一块土地的用途,并予以公告。”4计.划管理及修改规划的程序土地管理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土

7、地利用计划管理,实行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国家产业政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建设用地和土地利用的实际状况编制。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的编制审批程序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审批程序相同,一经审批下达,必须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经批准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改,须经原批准机关批准;未经批准,不得改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土地用途。经国务院批准的大型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用地,需要改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根据国务院的批准文件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用地,需要改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

8、,属于省级人民政府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批准权限内的,根据省级人民政府的批准文件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5土.地调查、土地统计土地管理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国家建立土地调查制度。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有关部门进行土地调查。土地所有者或者使用者应当配合调查,并提供有关资料。”土地管理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国家建立土地统计制度。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和同级统计部门共同制定统计调查方案,依法进行土地统计,定期发布土地统计资料。土地所有者或者使用者应当提供有关资料,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和统计部门共同发布的土地面积统计资料是各级人民政府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依据

9、。”相关规定: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号)第二条;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号);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管理工作若干意见(国土资发2000号)1。44三、土地管制(一)土地规划土地管理法、城乡规划法和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38号)中明确了城乡规划应当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在编制城乡规划市要充分考虑土地利用总体划中确定的建设预留用地指标,将城市规划区分为中短期建设的建设预留地和长期远景的发展备用地,划定的建设预留地的用地规模不得超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建设用地规模,减少两个规划实施时的矛盾。1城乡规划法(1)制定、实施规

10、划的总体要求城乡规划法第四条规定:“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应当遵循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和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资源、能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保护耕地等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持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传统风貌,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并符合区域人口发展、国防建设、防灾减灾和公共卫生、公共安全的需要。在规划区内进行建设活动,应当遵守土地管理、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在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中合理确定城市、镇的发展规模、步骤和建设标准。”(2)城乡规划的主管部门国务院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全国的城乡规划管理工作

11、。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乡规划管理工作。(3)对划拨土地的规划管理城乡规划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在城市、镇规划区内以划拨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经有关部门批准、核准、备案后,建设单位应当向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建设用地规划许可申请,由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核定建设用地的位置、面积、允许建设的范围,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单位在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后,方可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主管部门申请用地,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批后,由土地主管部门划拨土地。”(4)对出让土地的规划管理城乡规划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在城

12、市、镇规划区内以出让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前,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提出出让地块的位置、使用性质、开发强度等规划条件,作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组成部分。未确定规划条件的地块,不得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以出让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在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后,建设单位应当持建设项目的批准、核准、备案文件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向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领取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不得在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中,擅自改变作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组成部分的规划条件。”(5)规划对国有土地使用

13、权出让合同效力的影响城市规划法第三十九条规定:“规划条件未纳入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该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无效;对未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建设单位批准用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撤销有关批准文件;占用土地的,应当及时退回;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给予赔偿。”(6)建设施工规划许可证的申请程序城市规划法第四十条规定:“在城市、镇规划区内进行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和其他工程建设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镇人民政府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应当提交使用土地的有关证明文件、建设工程设计方案

14、等材料。需要建设单位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建设项目,还应当提交修建性详细规划。对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和规划条件的,由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镇人民政府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镇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将经审定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的总平面图予以公布。”(7)在乡、村规划区进行建设的行政许可城乡规划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在乡、村庄规划区内进行乡镇企业、乡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乡、镇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由乡、镇人民政府报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乡村建设

15、规划许可证。在乡、村庄规划区内使用原有宅基地进行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的规划管理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在乡、村庄规划区内进行乡镇企业、乡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以及农村村民住宅建设,不得占用农用地;确需占用农用地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有关规定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后,由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8)规划条件的变更城乡规划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建设单位应当按照规划条件进行建设;确需变更的,必须向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变更内容不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不得批准。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将依法变更后的

16、规划条件通报同级土地主管部门并公示。建设单位应当及时将依法变更后的规划条件报有关人民政府土地主管部门备案。”(9)临时建设的规划管理城乡规划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在城市、镇规划区内进行临时建设的,应当经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批准。临时建设影响近期建设规划或者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实施以及交通、市容、安全等的,不得批准。临时建设应当在批准的使用期限内自行拆除。临时建设和临时用地规划管理的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10)对建设工程是否符合规划条件的核实城乡规划法第四十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按照国务院规定对建设工程是否符合规划条件予以核实。未经核实或者经

17、核实不符合规划条件的,建设单位不得组织竣工验收。建设单位应当在竣工验收后六个月内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报送有关竣工验收资料。相关规定:土地储备管理办法第十条至第二十一条;土地管理法第四条、第十七条至第三十条;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八条至第十五条;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办法第二条、第十六条至第二十条、第三十五条至三十八条;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号)第二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查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43号);城乡规划法;四川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第二条至第三十二条。2土.地审批土地管理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行分级审批。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土地利用总体

18、规划,报国务院批准。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口在一百万以上的城市以及国务院指定的城市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经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批准。本条第二款、第三款规定以外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逐级上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其中,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以由省级人民政府授权的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批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法第二十一条、第四十四条、四十五条、五十三条、五十九条至六十二条;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二十条至第二十四条;国土资源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国土资厅发1999号

19、)9第7二至第四条;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号)2第8一条第二款;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3号);四、土地征收、征用与安置补偿土地管理法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第四十五条:征收农用地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先行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相关规定:宪法第十条第三款;物权法第四十二条第一款、第四十三条;土地管理法第二条第四款、第四十五条;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二十条、第二十三条;国土资源部关于调整报国务院批准城市建设用地审批方式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号第一条、第二条;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办法

20、第三十三条。(一)征地实施主体和组织实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报市、县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相关规定: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三款;成都市征地补偿安置办法(市政府第号令)第三条;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国土资源局关于进一步规范我市征地补偿安置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成办发号)第一条;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我市中心城区五城区和高新区土地统征统供和收益分配的实施意见(成府发号)第一条。(二)征地实施程序(“两公告一登记”)1征用土地方案公告征用土地公告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10号)第四条规定:“被征用土地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应

21、当在收到征用土地方案批准文件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进行征用土地公告,该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具体实施。”相关规定: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六条第一款;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一款;c征用土地公告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10号)第三、四、五、十四条;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调整征地补偿安置标准等有关问题的意见的通知(川办函号)第七条第二款。征地补偿登记征用土地公告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10号)第四十六条规定:“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村民或者其他权利人应当在征用土地公告规定的期限内持土地权属证书到指定地点办理征地补偿登记手续。”相关规定: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六条第二款;土地管理

22、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二款;征用土地公告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号)第六条;成都市征地补偿安置办法(市政府第号令)第五条第一款。3补偿安置方案公告征用土地公告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10号)第七条规定:“有关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批准的征用土地方案,在征用土地公告之日起45日内以被征用土地的所有权人为单位拟订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并予以公告。”相关规定: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八条;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三款;征用土地公告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号)第七条、第八条;成都市征地补偿安置办法(市政府第号令)第五条第一款。听证征用土地公告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10号)第十条规定:“有关市、县人

23、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研究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村民或者其他权利人对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的不同意见。对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举行听证会。确需修改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的,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批准的征用土地方案进行修改。有关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将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报市、县人民政府审批时,应当附具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村民或者其他权利人的意见及采纳情况,举行听证会的,还应当附具听证笔录。”相关规定: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号)第三条;国土资源听证规定(国土资源部第号令)第三、十二、十八、十九、二十、三十三条;征用土地公告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号)第九条、第十

24、条;关于印发关于完善征地补偿安置制度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发0号)第三条;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调整征地补偿安置标准等有关问题的意见的通知(川办函200号)第七条第一款。(三)征地补偿安置的原则和标准1补偿原则物权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应当依法足额支付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等费用,安排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用,保障被征地农民的生活,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相关规定:物权法第四十二条第二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第七十一条;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号)AA*-_-第二条。2补偿范围物权法第五十八条规定:“集体所有

25、的不动产和动产包括:(一)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土地和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相关规定:物权法第五十八条;民法通则第七十四条;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发199535号)第一条第一款;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资产所有权界定暂行办法(农经发号);第四条、第六条至第十四条。3补偿安置标准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条规定:“征用土地的,按照被征用土地的原用途给予补偿。征收耕地的补偿费用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依照本条第二款的规定支付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尚不能使需要安置的农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增加安置补助费。但是

26、,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总和不得超过土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三十倍。国务院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在特殊情况下,可以提高征收耕地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标准。依照本条第二款的规定支付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尚不能使需要安置的农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增加安置补助费。但是,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总和不得超过土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三十倍。国务院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在特殊情况下,可以提高征收耕地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标准。”相关规定: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条、第五十条、第五十一条;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号)2第8三条

27、第十二款;国土资源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国土资厅发号);关于印发关于完善征地补偿安置制度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发200243号8)第五条;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办法第四十、四十一、十三、四十四条;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调整征地补偿安置标准等有关问题的意见的通知(川办函2008号;7第3一条至第六条;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失地无业农民安置工作的通知(川委发号)第一条至第三条;成都市征地补偿安置办法(市政府第号令)第六条、第八、九、十条、第十二条至二十九条;关于施行成都市征地补偿安置办法

28、有关问题的解释(成国土发200第号;7第3一条至第七条;成都市征地补偿安置办法实施中有关具体问题的意见(成办发号)第一条至第五条;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征地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标准修订工作的通知(成办发2004号;2第0一0条至第四条;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国土资源局关于进一步规范我市征地补偿安置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成办发号)第二条第二、三款;成都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条例第五条、第十六条。4费用支付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征用土地的各项费用应当自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批准之日起3个月内全额支付。”相关规定: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第四款、第二十六条;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土

29、地管理法实施办法第四十二条;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调整征地补偿安置标准等有关问题的意见的通知(川办函号)第九条;成都市征地补偿安置办法(市政府第号令)第一条。(四)社会保险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号)3第1二条规定:“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用,按有关规定纳入征地补偿安置费用,不足部分由当地政府从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中解决。社会保障费用不落实的不得批准征地。”相关规定: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号)第三条第十三款;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号)第二条;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失地无业农民安置工作的通知(川委发

30、号)第四条;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的通知(川办发200815号)第二条;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的通知(成府发0号)第二条;成都市国土资源局、成都市财政局关于贯彻成都市已征地农转非人员社会保险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成劳社发2004号)第一条至第十一条。(五)资金管理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九条规定:“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将征收土地的补偿费用的收支状况向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公布,接受监督。”相关规定: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九条;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号)第三条;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

31、0第60号0)第一条、第三条、第四条;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征地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号)第四条;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国土资源局关于进一步规范我市征地补偿安置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成办发号)第四条。(六)监督管理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号)2第8三条规定:“(十五)加强对征地实施过程监管。征地补偿安置不落实的,不得强行使用被征土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土地补偿费主要用于被征地农户的原则,制订土地补偿费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分配办法。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将征地补偿费用的收支和分配情况,向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公布,接受监督。农业、民政等部门要加强

32、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征地补偿费用分配和使用的监督。”相关规定: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号)第三条第十五款;征用土地公告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十号)第十二条、第十三条;国土资源部关于完善征地补偿安置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土资发0号)第四条第十二至十五款;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失地无业农民安置工作的通知(川委发号)第五条;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国土资源局关于进一步规范我市征地补偿安置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成办发号)第二条第一款、第五条。(七)争议解决第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规定:“对补偿标准有争议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协调;协调不成的,由批准征用土地的人民政府裁决。

33、征地补偿、安置争议不影响征用土地方案的实施。”220年076月3日,国土资源部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征地补偿安置争议协调裁决制度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号)第规3定3,推行征地补偿安置争议协调裁决制度,法规有要求,现实有需要,实践有经验,是构建和谐社会、实施土地管理法规和完善征地程序的客观需要,是有效化解征地矛盾和纠纷的有效途径相关规定: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三款;征用土地公告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号)第十五条;关于加快推进征地补偿安置争议协调裁决制度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号)第第3一3条、第二条、第三条;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办法第七十二条;成都市征地补偿安置办法(市政府第号令

34、)第三十二条、第五条第三款。五、土地执法(一)强征规定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五条规定:“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规定,阻挠国家建设征用土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交出土地;拒不交出土地的,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相关规定: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办法第六十三条成都市征地补偿安置办法第三十一条。(二)土地违法惩处立案f调查处理f确认违法下发责令停止土地违法行为通知书f出具土地违法案件调查报告当事人申辩或听证f做出土地侵权行为处理决定书、土地违法案件行政处罚决定书f申请强制执行执法主体:土地违法案件查处办法第五条规定:“土地违法案件由土地所在地土地管理部门管辖。”相关规

35、定: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一条;土地违法案件查处办法第一条、第四条至第十二条;土地监察暂行规定第三十一条;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办法第三条、第六十条、第六十一条;成都市预防和查处土地违法行为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第三条、第六条。2立案原则和标准土地违法案件查处办法第十七条规定:“符合下列条件的土地违法案件,土地管理部门应当立案:(一)有明确的行为人;(二)有违反土地法律、法规的事实;(三)依照土地法律、法规的规定应当追究法律责任的;(四)属本部门管辖和职责范围内处理的。”相关规定土地违法案件查处办法、第十七条;查处土地违法行为立案标准。3受理立案程序土地违法案件查处办法第十九条规定:“符合立案

36、条件的案件,应当填写土地违法案件立案呈批表,经土地管理部门主管领导批准后立案。”相关规定:土地违法案件查处办法第十四条、第十六条、第十八条、第十九条。4调查和处理土地违法案件查处办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经立案调查认定有违法行为的,土地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发出责令停止土地违法行为通知书,送达当事人。”相关法律规定:土地违法案件查处办法第二十一条至第二十九条。强制执行土地违法案件查处办法第三十四条规定,被侵权人持土地侵权行为处理决定书向法院提起强制执行或与当事人协商解决;土地管理部门持土地违法案件行政处罚行政处罚决定书向法院提起强制执行或经市、区人民政府批准,实行强制执行,亦可在强制执行过程中与被拆迁人

37、协商。相关规定:土地违法案件查处办法第三十四条。结案土地违法案件查处办法第四十条规定:“承办人在案件处理完毕后,应当填写土地违法案件结案报告,经土地管理部门主管领导批准后结案。”相关法律规定:土地违法案件查处办法第四十至第四十三条。六、信访规定1定义国土资源信访规定第二条规定,:“国土资源信访,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依法由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处理的活动。”相关规定:信访条例第二条。2原则国土资源信访规定第三条规定:“国土资源信访工作应当遵循下列原则,(一)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二

38、)畅通信访渠道,方便信访人;(三)实事求是,有错必纠;(四)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五)坚持依法行政,从源头上预防导致国土资源信访事项发生的矛盾和纠纷。”相关规定:信访条例第三条、第四条、第五条。3.受理范围国土资源信访规定第十七条规定:“信访人对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不服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可以向有关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提出信访事项。对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投诉请求,信访人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向有关机关提出。”相关规定:信访条例第十四条。4受理原则及程序国土资源信访规定规定

39、,属于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信访事项,有关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不属于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信访事项应当制作国土资源信访事项告知书,在十五日内书面告知信访人。相关法律规定:国土资源信访规定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信访条例第二十一条至第二十七条。5信.访事项的办理调查f听证f处理f制作国土资源信访事项处理意见书f受理之日起60日办结(可延长30日)f复查f复核。(注:此期间,信访人又提起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并经受理的,信访工作机构可以决定终止办理)相关规定:国土资源信访规定第二十四条至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三条至第三十五条;信访

40、条例第二十八条至第三十五条、第三十七条至三十九条。6信访秩序的维护国土资源信访规定第三十七条规定:“县级以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当成立处置群体上访事件应急组织并制订应急预案。”相关规定:国土资源信访规定第三十六条、第三十七条、第三十八条;七、地籍1土地登记(1)定义土地登记规则第二条第一款规定:“土地登记是国家依法对国有土地使用权、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使用权和土地他项权利的登记。”(2)土地登记程序土地登记规则第六条规定:“土地登记依照下列程序进行:(一)土地登记申请;(二)地籍调查;(三)权属审核;(四)注册登记;(五)颁发或者更换土地证书。”(3)初始土地登记土地登记规则第八条规定:“初

41、始土地登记,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发布通告。通告的主要内容包括:(一)土地登记区的划分;(二)土地登记的期限;(三)土地登记收件地点;(四)土地登记申请者应当提交的有关证件;(五)其他事项。”第九条规定,国有土地使用权由使用国有土地的单位及法定代表人或者使用国有土地的个人申请登记。集体土地所有权由村民委员会或者农业集体经济组织及法定代表人申请登记。集体土地使用权由使用集体土地的单位及法定代表人或者使用集体土地的个人申请登记。土地他项权利需要单独申请的,由有关权利人申请登(4)土地管理部门负责组织辖区内地籍调查土地登记规则第十三条规定:“土地管理部门负责组织辖区内的地籍调查。地籍调查规程由国家土

42、地管理局制定。”相关规定:土地管理法第十一条;土地登记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40号);c.土地证书印制管理办法;d.土地资料公开查询办法;e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年度全国城镇地籍调查数据汇总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8号)1。14土地确权()定义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国土资源部第17号令)第二条规定:“土地权属争议,是指土地所有权或者使用权归属争议。”相关规定: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国土资源部第17号令)第二条;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1995国土籍字第26号)第一条。(2)受理范围及条件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国土资源部第17号令)第五条规定:“个

43、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发生的争议案件,由争议土地所在地的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调查处理。前款规定的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发生的争议案件,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由乡级人民政府受理和处理。”第十条规定:“申请调查处理土地权属争议的应当符合两个条件:其一,申请人与争议的土地有直接利害关系;其二,有明确的请求处理对象、具体的处理请求和事实根据。”相关规定: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国土资源部第号令)第五条至第十条;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条第二款;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办法第十五条第一、二款。(3)确权程序当事人提出申请f审查七个工作日内提出是否受理意见f调查f调解(查清事实、

44、分清权属为基础)f(达成协议制作调解书、送达)一-调解不成个月内(可延长)提出调查处理意见f个工作日内报同级人民政府下达处理决定相关规定: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国土资源部第17号令)第十三条至第三一条;b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1995国土籍字第26号)第二条第二款。()处理结果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国土资源部第17号令)规定:“当事人对人民政府作出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相关规定:a.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国土资源部第17号令)第三十一条;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办法第十五条第三款。八、土地监察1定义土地监察暂行规定第二条:“

45、土地监察,是指土地管理部门依法对单位和个人执行和遵守国家土地法律、法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以及对土地违法者实施法律制裁的活动。”相关规定:四川省土地监察条例第二条。2监察原则和标准土地监察暂行规定规定:“第五条土地管理部门依照国家土地法律、法规独立行使土地监察职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第六条土地监察实行预防为主、预防和查处相结合的方针,遵循依法、及时、准确的原则;第七条土地监察工作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在适用土地法律、法规上人人平等。”相关规定:土地管理法第六十六条第二款;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办法第五十四条第一款、第五十五条第一款。3监察主体土地监察暂行

46、规定规定:“第三条土地管理部门通过行使土地监察职权,维护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维护国家的土地管理秩序;第四条国家土地管理局主管全国土地监察工作。”相关规定:土地管理法第六十六条;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三十一条;土地监察暂行规定第八条至第十一条;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办法第四条第一款、第五十四条第二款;四川省土地监察条例第三条。4监察职权及内容(一)建设用地行为;(二)建设用地审批行为;(三)土地开发利用行为;(四)土地权属变更和登记发证行为;(五)土地复垦行为;(六)基本农田保护行为;(七)土地使用权出让行为;(八)土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终止行为;(九)房地产转让行为;(十)其

47、他行为。相关规定:a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七条、第七十条、第七十二条;b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三条;土地监察暂行规定第十二条至第二十一条;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办法第五十六条、第五十七条;四川省土地监察条例第五条至第九条;国土资源执法监察错案责任追究制度(国土资发2000431号)第十四条。5监察工作制度土地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土地监察目标管理责任制度;建立土地监察工作报告制度;建立巡回检查制度;建立土地违法行为举报制度;建立土地违法案件统计制度;建立重大土地违法案件备案制度。相关规定:土地监察暂行规定第二十二条至第二十七条;四川省土地监察条例第十九条;成都市预防和查处土地违法

48、行为责任追究暂行办法(成府法20097号)第六条第四款;国土资源执法监察错案责任追究制度(国土资发2000431号)。7土地违法案件查处查处土地违法案件,必须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手续完备、适用法律、法规准确、符合法定程序和法定职责权限相关规定:土地监察暂行规定第二十八至第三十三条九、法律责任(一)关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土体地管制的法律责任(刑事责任、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土地管理法第七十八条;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四条;城乡规划法第五十八条至六十九条;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管理工作若干意见(国土资发号)第三条;四川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第三十四条至第四十二条;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

49、国土地管理法实施办法第六十九条;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第六条第一至四款二关于征地的法律责任(刑事责任、行政处分)1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征地过程中的法律责任(刑事责任、行政处分)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号)第一条;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第五条、第六条第五款、第七条、第十二条、第十三条;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号)第六条、第八条;土地管理法第七十八条、第七十九条;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第一条第五款;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办法9第六十九条、第七十条、第七十一条;成都市征地补偿安置办法(市政府第

50、号令)第三十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百一十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土地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0号)1第4四条、第五条。2被.征地方的法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五条;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办法第六十三条;成都市征地补偿安置办法(市政府第号令)第三十一条。3临时用地者的法律责任土地管理法第八十条、第八十三条;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三十五条;成都市禁止违法建设管理规定第三条、第六条、第八条。(三)土地执法方面的法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八条、第三百四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三条至八十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51、实施条例第三十四条至第三十七条、第四十四条、第四十五条;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第三条至第十八条;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办法第六十八条至第七十一条;(四)关于信访的法律责任信访条例第四十条至第四十八条;国土资源信访规定第三十九条至四十一条。(五)关于地籍的法律责任土地登记规则第六十九条、第七十条;土地登记办法第七十三条至第七十四条;土地证书印制管理办法第七条;土地登记资料公开查询办法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第十六条。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国土资源部第17号令)第三十二条。(六)关于土地监察的法律责任土地监察暂行规定第三十五条;国土资源执法监察错案责任追究制度(国土资发2000431号)第四条至第十二条、第十四条;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一条;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第二条。22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