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

上传人:青**** 文档编号:122873364 上传时间:2022-07-2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313 短文两篇预 习 重 点一、作者简介谈读书的作者为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主要作品有随笔新工具论等。不求甚解的作者为马南邨(cn)(19121966),原名邓拓,福建闽侯人,新闻记者、政论家、杂文作家。主要作品有杂文集燕山夜话、诗词集邓拓诗词选等。二、字音词义怡y情:使心情愉快。练达:阅历多而通达人情世故。统筹chu:统一筹划。藻zo饰:修饰(多指文章)。狡黠xi:狡猾,刁诈。诘ji难:诘问,为难。涉sh猎:1.粗略地阅读。2.接触,涉及。聪颖yng:聪明。滞zh碍i:不通畅。劝诫ji:劝告人改正缺点错误,警惕未来。高谈阔论: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味同嚼jio

2、蜡: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诸如此类:与此相类似的许多事物。吹毛求疵c:可以挑剔毛病,寻找差错。狂妄wng自大:指极其放肆,自高自大,目中无人。开卷有益:指打开书本读书总会有所收获。三、主题概述谈读书:这篇随笔采用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论述了读书的正确目的、读书的正确方法以及读书的重要作用,告诉人们要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读书,指出了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弥补精神上的缺陷,激励人们认真读书、完善自我,对青少年读书学习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此篇需背诵。不求甚解:这篇杂文全面解释了陶渊明“不求甚解”的原话,揭示了其中的两层含义,并以此为根据,对曲解“不求甚解”的观点进行了否定。在批驳过程中阐述读

3、书的要诀在于会意,读书要虚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才能真正领会其实质的正面主张。四、技法品析谈读书1.说理透彻,方法多样。作者综合运用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举例论证等论证方法,使文章显得更有说服力。例如,“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运用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读书的作用,让深奥的哲理显得通俗易懂。又如,文章开头从正面说了读书的目的,接着又从反面举了读书的三种偏向,运用正反对比论证,使论证更严密。2.排比句式,富有文采。例如,“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鱼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就运用了排比句式,是文章

4、所要说明的道理十分显豁,读起来富有气势,从而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不求甚解1.破立结合,思路清晰。作者在批驳错误观点的同时阐明自己所持的观点,边破边立,破立结合。文章主要是为了论证“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这个道理。首先提出论题,指出现在人们对“不求甚解”的曲解;然后分析问题,正面阐述陶渊明的本意;最后解决问题,进一步强调不能仅仅记住一些字句的“甚解”,而要“活”读,理解其精神实质。2.巧用多种论证方法。引用论证:引用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来引出论题,并加以分析,提出论点;引用陆象山的语录,强调不能因小失大,再次论证“不求甚解”。举例

5、论证:以普列汉诺夫为例,从反面论证读书一定要虚心,不要死抠字句,要理解其精神实质;以诸葛亮为例,证明古代就有“不求甚解”的读书人。对比论证:普列汉诺夫和诸葛亮就是正反对比。五、鉴赏品读1.谈读书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的?作者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谈的。第一方面(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先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究。第二方面(从“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到“始能无知而显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第三方面(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结尾):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2.不求甚解一文分析了陶渊明怎样的读书态度?

6、请指出“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养成“好读书”的习惯;读书要诀在于“会意”。“不求甚解”的含义:第一,虚心,书不一定都能读懂;第二,读书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要了解大意。3.这两篇短文谈的都是读书。比较阅读两篇短文,分别概括其主要内容,然后说说它们在论述角度、写作方法等方面有哪些异同。谈读书围绕读书的话题,探讨了读书的目的、读书的态度和方法、读书的价值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观点;不求甚解通过对“不求甚解”语源的回溯分析,推求出陶渊明读书“不求甚解”的本质,引导读者认真体会“不求甚解”的含义,树立正确的读书态度,选择正确的读书方法。从论述角度看,谈读书论述较为全面,

7、侧重对读书方方面面问题的探讨;不求甚解则选取一个角度,侧重对具体读书方法的探讨。二者也有相同之处,比如都谈及读书方法。从写作方法看,谈读书往往先提出观点,再做阐释说明;不求甚解则顺着思考的路径,一步步提出观点,做出阐释,得出结论。4.通过对两篇短文的学习,你对读书有了什么认识?谈一谈你的看法。示例:读书要仔细推敲、认真思考,反对故意挑刺,迷信书本和仅限于文字推求。对不同的书,要用不同的读书方法。提倡把读书和讨论、作文、做笔记结合起来。课 后 习 题 解 答第一题见“鉴赏品读”第3题。第二题1.核心观点是“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即不同的书会塑造人不同的性格特质。作者先分别论述史书、诗歌、数学、科

8、学、伦理学和逻辑修辞之学的价值,然后做出总结归纳。2.核心观点是读书能够弥补人精神上的缺陷。这是用类比的方式进行论述的。第三题这几句话反映了作者这样的观点:读书要重视整体理解,重视精神实质的把握,不主张在语言文字上钻牛角尖。参考示例:以前,我读三国演义,身边放着字典,哪个字不会就查,哪句话读不明白就寻求帮助,结果书没读几章回,自己早就厌烦了,也就没有继续阅读,半途而废。后来老师指导我们阅读这部名著,要求我们“不求甚解”,只了解大意。我采用这种方法,很快就读完,对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和故事也都有了大致的了解。第四题、第五题略。1414 山水画的意境预 习 重 点一、作者简介李可染(19071989)

9、,原名李永顺,江苏徐州人,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画家齐白石的弟子,以山水画成就最高。二、字音词义意境:指文艺作品中客观景物和主观情思融合一致而形成的艺术境界。惆chu怅chng:伤感,失意。真挚:真诚恳切。渲xun染: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比喻夸大地形容。身临其境:亲自到了那个环境。胸有成竹:文中强调画家作画前,要对所画的对象有整体的把握,非常熟悉。朝朝暮暮:每天的早晨和黄昏,指短暂的时间。浮光掠l影: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三、主题概述课文主要论述了“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的观点,并介绍了获得意境的方法,即先要仔细观察对象,深

10、刻认识对象,从而产生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然后将这种思想感情与画作结合在一起,苦心经营意匠,将对象的精神实质表现出来,从而形成意境。四、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4):提出观点,并阐释了意境的含义。第二部分(58):论述获得意境的方法。第三部分(9、10):阐述画面不仅需要意境,还需要意匠。五、鉴赏品读1.在文中找出作者的原话,说说什么是“意境”。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2.要怎样才能获得意境?请你结合全文做简要概括。首先。要仔细观察对象,深刻认识对象,从而产生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然后,将这种思想感情与画作结合在一起,将对象的精神实质表现出来,从而形成意境。3.作者要说的是山水画的意境

11、,为什么要在第一部分大篇幅地分析诗歌的意境?按照作者的观点,“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两句,完全描写自然的景色,然而这两句使人深深体会到诗人与朋友的深厚友情。描写自然的景色与绘出的景色无异,且作者提到“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可见诗歌中的意境与山水画的意境是相通的,并无二致。因此,作者在这里以人们更熟悉的诗歌意境为例,也就能更好地诠释山水画的意境。4.“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作者是如何论述此观点的?请结合生活实际具体说说你对这个观点的理解。作者运用举例论证,以齐白石画虾为例来论证这一观点的。比如当我们在雪地里认真观察,会发现松树傲然

12、长青,松针贯穿积雪依然向上,此刻,我们会真正感受到松树坚忍的品质。5.请你理解“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一句的深刻含意。写诗和绘画,它们或叙事,或写景状物,它们都基于现实,以现实为原材料。然而,它们只有融合了写作者与绘画者自身的情感以及体悟,才能高于现实,最终创造出客观景物与主观情感相融合的意境。课 后 习 题 解 答第一题作者认为,意境是山水画创作中“最重要的问题”,是景与情的结合。山水画不是对“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更重要的还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情”,因而是山水画的灵魂。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自然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

13、素的情感”;木然地画画,对外物“没有深刻感受”,笔下的事物都会成为“死的标本”,缺乏情趣,没有画意,自然感动不了人。意匠和意境是山水画创作的两个关键问题。“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为了传达思想感情,要千方百计想办法”,就需要意匠,“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第二题引用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和毛泽东十六字令三首,旨在具体阐释艺术作品是如何通过写景充分表达人的思想感情,从而创造出意境的。这些诗词大家耳熟能详,有景物描写,景与情融合无间,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引用古人“缘物寄情”的名句,旨在说明古人在景物描写中融会个人感情的写作手法,对意境进行阐释。引用名句

14、,既有较强的说服力,同时又使得行文典雅,富有知识性。引用毛泽东沁园春雪,旨在证明艺术家写诗、作画,都会站得高于现实,因而更能全面深入认识现实。这也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诗词,以此为例具有典范性;同时,引用领袖的诗词,既符合当时的社会形势,又贴近现实,富有时代性。引用四川人对于四川景物的概括“峨眉天下秀,夔门天下险,剑阁天下雄,青城天下幽”,意在说明“每一处风景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色”。第三题1.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者不太熟悉,就一定写不出好的文章。这要求我们尽量熟悉写作的对象,把握它们的精神实质。2.要把握客观外物的精神实质,融入自己的情感和感受,才能创造出美好的意境。不带感情地写作,是写不出好文章

15、的。3.对于所描写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这样才能认识深刻全面,也才能打动人。无病呻吟、为赋新词强说愁是不行的。4.对生活没有深刻感受,不能产生自己的感悟,也没有表现的欲望,总是重复别人说过的话,写出来的文章一定没有个性和独创性。第四题略。1515 无言之美预 习 重 点一、作者简介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美学家、翻译家。主要作品有文艺心理学谈美西方美学史等。二、字音词义意蕴yn:内在的意义,含义。附丽:附着,依附。笼lng统:缺乏具体分析,不明确;含混。寂寥lio:寂静空旷,冷落萧条。铢zh两悉称chn:形容两方面轻重相当或优劣相等。心旷神怡:心境开阔,精神愉

16、快。轻描淡写:1.用浅淡的颜色轻轻描绘。2.说话或行文时有意把某个问题轻轻带过。栩x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目不忍睹:形容景象十分凄惨,使人不忍心看。信手拈nin来:随手拿来。形容写文章时,善于运用词汇和组织材料。三、主题概述作者通过从美术、文学、音乐、雕塑这几个方面来论证无言之美,说明了“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的道理。告诉人们要从艺术的角度关注并学会运用无言之美。四、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3):引出论题:生活中充满“无言之美”。第二部分(412):运用多种论证方法,从不同方面论证“无言之美”。第三部分(13):归纳总结,得出结论:说出

17、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五、鉴赏品读1.作者是如何引出“无言”这一话题的?作者认为“无言”的意蕴,应该从哪方面着手研究?作者首先从孔子与子贡的对话引出“无言”的话题;作者认为要探究“无言”的意蕴,应该从美术观点去研究。2.作者在文中提到了一个“尽善尽美”的条件,作为以言达意的文学,能否满足这个条件?若不能达到这个条件,文学是否还能达到美呢?“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完全传达情绪意旨”,因此难以满足“尽善尽美”的条件。但文学依然有“美”的境界,因为作者认为对于表达全部意旨,不仅是文学,“一切美术作品也都是这样,尽量表现,非唯不能,而且不必”,意思是意志不能也无必要全部清楚

18、地用言语表现出来,就算言语不能表现所有意志也能达到美。3.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证明“无言”也能产生美的?作者在此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作者一共从四种艺术入手,运用了举例论证,论证了“无言”也能产生美。以“言尽一切”的相片与“言及部分”的图画相比,图画之美证明了无言之美;以文学作品的含蓄之美凸显无言之美;从音乐中的“无声胜有声”论证无言之美;从雕刻艺术的含蓄不流露来论述无言之美。4.分析文本的论证思路,说说作者是如何论述“无言之美”的。作者首先从孔子与学生的对话中引出无言的话题,并点明要从艺术的角度关注无言之美。接着论证言意关系,并以言达意的文学为例,说明文学乃至一切艺术都是尽量以言表意,而不能

19、全然用言表意,也无须全然用言表意,即说明有无言之美。为了论述自己的观点,作者分别从绘画的选择之美、文学的意蕴之美、音乐的无声之美、雕刻的含蓄不露之美来论证。5.请你结合作者的任意一则论据,说说你对“无言之美”的感受。答案示例:正如作者探讨文学作品时举的例子,诗歌本是简短的几句话,但是其包含的意境却是极其宽广的。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只有短短的十个字,但是读来却似看见大漠的宽阔宏伟之景,悲凉之意,予人以悲凉雄壮的美感。然而,作者要描写出这宽阔宏伟之景,悲凉之意,恐怕书万言都难以说尽。这就是古典文学中深蕴的无言之美。1616 驱遣我们的想象预 习 重 点一、作者简介叶圣陶(18941988

20、),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著有小说集隔膜火灾,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等。二、字音词义歌谣yo:民间文学中的韵文作品,包括民歌、民谣和儿歌、童谣等。契q合:符合,合得来。旷远:空旷辽远。海啸xio:由地震、火山爆发或风暴引起的特大海浪。苟gu安:只顾眼前,暂且偷安。拘泥n:固执,不知变通;拘束,不自然。三、主题概述作者在文中介绍了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论述了驱遣想象的重要作用,指出欣赏文艺作品,不仅要理解文字的表层含义,更要驱遣想象,透过文字进入到作品的意境中,体验阅读的愉快。四、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4):阐述文字与文

21、艺的关系,引出话题。第二部分(513):先从作者和读者的角度分析读者应如何才能接触到作者的思想。然后以一诗一文为例,深入浅出地阐明了欣赏文艺作品的途径和方法。第三部分(14):得出中心论点:要鉴赏文艺作品,就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五、鉴赏品读1.第一部分是怎样阐述文艺与文字的关系的?文章开篇先介绍了文艺的产生,然后介绍文字产生后,文艺与文字“并了家”,最后介绍当纸笔以及印刷术发明后,文字完全成为文艺的集合体。而且文字不断成为各种文艺作品的集合体。2.作者要论述的是如何鉴赏文艺作品,为什么开篇会大篇幅地论述作者、读者以及文字之间的联系?要论述如何鉴赏文艺作品,首先要让

22、读者认识到文艺作品的本质,即什么是文艺作品的问题。以文字为载体,作者想要传达的所见所感,读者想要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这就是文艺作品的本质。因此,论述作者、读者以及文字之间的联系是为了明确文艺作品的本质,是表达中心观点的前提。3.第5段中“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比喻论证,把文字比作桥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文字在读者和作者中的作用。使论证通俗易懂。4.第6、7两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什么作用?这两段分别从作者和读者两个角度出发,说明他们各自怎样通过文字传达所见所感和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的。这两段文字是对上一段“桥梁”比喻的进一步诠释和

23、阐述。也是为下面的举例论证做了理论铺垫。5.文章的8、9两段运用了哪些论方法,有什么作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以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为例,先从字面解释来研究,得不到诗句蕴藏的壮景与情感;接着又论述在想象中睁开眼睛来看这十个字所构成的画面,便能感受到诗中静寂的境界。通过举例与对比论证,得出结论:“像这样驱遣着想象来看,这一幅图画就显现在眼前了。同时也就接触了作者的意境。”6.阅读第1113段,说说作者是如何论证欣赏文艺作品需要驱遣想象力的,在论证过程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以高尔基的海燕为例,先从字面解释来研究,领会不到这首诗的意思;接着又论述在想象中生出一对翅膀,而且展开翅膀随海燕飞掠,就领会了这首诗。通过举例与对比论证,得出结论:“像这样驱遣着想象来看,这才接触到作者的意境。”7.总结本文的论证思路。作者首先通过论述作者、读者以及文字之间的联系来明确文艺作品的本质,即“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然后以王维的诗句和高尔基的海燕为例,各自从正反两个角度论述驱遣想象的作用。最后得出结论:鉴赏文艺,不能拘泥于文字,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通过文字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