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中生物必修实验(全部)

上传人:gmk****56 文档编号:122834732 上传时间:2022-07-21 格式:PPT 页数:142 大小:2.48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13高中生物必修实验(全部)_第1页
第1页 / 共142页
2013高中生物必修实验(全部)_第2页
第2页 / 共142页
2013高中生物必修实验(全部)_第3页
第3页 / 共142页
资源描述:

《2013高中生物必修实验(全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高中生物必修实验(全部)(14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112011年高三生物年高三生物实验专题复习实验专题复习 09海南 22(9分)为了验证“植物主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能够抑制侧芽生长”,某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选取健壮、生长状态一致的幼小植株,分为甲、乙、丙、丁4组,甲组植株不做任何处理,其他三组植株均切除顶芽。然后乙组植株切口不做处理;丙组植株切口处放置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丁组植株切口处放置含有适宜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将上述4组植株置于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回答下列问题:(1)各组植株侧芽的预期生长情况分别为:甲组_;乙组_;丙组_;丁组_。(2)比较甲组与乙组的预期结果,能够说明_。(3)比较乙组和丙组的预期结果,能够说明_。(4)比较丙

2、组和丁组的预期结果,能够说明_。(5)顶芽产生的生长素抑制侧芽生长的原因是_。22.(9分)(1)生长受抑制 生长 生长 生长受抑制(每空1分,共4分)(2)顶芽生长抑制侧芽的生长(1分)(3)琼脂块对侧芽生长没有影响(1分)(4)对侧芽生长起抑制作用的是生长素(1分)(5)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在侧芽处积累较多,侧芽对生长素浓度比较敏感,使侧芽生长受到抑制(2分)32.(11分)跳虫、甲螨和线虫是土壤中的主要动物类群,对动植物的分解起重要作用。请回答:(1)由于跳虫和甲螨活动能力 ,身体 ,不适合用手直接捕捉,常采用吸虫器等进行采集。(2)先要采集大量的跳虫用于实验室培养,最好选择下图中

3、的吸虫器 ,理由是 。若要采集大量的甲螨作为标本保存,最好选择吸虫器 ,理由是 。(3)现在一培养罐内同时培养跳虫、甲螨和线虫三个种群,若他们均仅以罐内已有的酵母菌为食,则跳虫与甲螨之间的关系是 ,线虫与酵母菌之间的关系是 。若跳虫种群所含能量增长nKJ,则跳虫消耗的酵母菌所储存的能量至少为 KJ。答案:(1)较强 微小(2)B 该吸虫器中的湿棉花模拟土壤湿润环境,利于跳虫存活 D 该吸虫器中的酒精可将收集的甲螨及时固定,防止腐烂竞争 捕食 5n II已知蛋白质混合液中硫酸铵浓度的不同可以使不同种类的蛋白质析出(或沉淀),随着硫酸铵浓度增加,混合液中蛋白质析出的种类和总量增加。下表是某蛋白质混

4、合液中的不同蛋白质从开始析出到完全析出所需要的蛋白质混合液中的硫酸铵浓度范围。蛋白质混合液中硫酸铵浓度(%)析出的蛋白质15-20甲蛋白23-30乙蛋白25-35丙蛋白38-40丁蛋白请据表回答:(1)若只完全析出甲蛋白,混合液中最合适的硫酸铵浓度为 。(2)向该蛋白质混合液中加入硫酸铵溶液(或硫酸铵),使混合液中的硫酸铵浓度达到30%,会析出若干种蛋白质,他们分别是 。(3)通过改变混合液中的硫酸铵浓度 (能、不能)从混合液中得到所有的、不含有其他蛋白质的乙蛋白,原因是 。(4)简要写出从该蛋白质混合液中分离出全部丁蛋白的实验设计思路。(5)如果蛋白质析出物中还含有一定量的硫酸铵,可用半透膜

5、除去析出物中的硫酸铵。用半透膜除去析出物中硫酸铵的原理是 。.(13分)分)(1)20(2)甲蛋白、乙蛋白、丙蛋白甲蛋白、乙蛋白、丙蛋白(3)不能不能乙蛋白和丙蛋白析出所需的乙蛋白和丙蛋白析出所需的硫酸铵浓度范围有重叠硫酸铵浓度范围有重叠(4)向该蛋白质混合液中加入硫酸铵溶液(或硫酸向该蛋白质混合液中加入硫酸铵溶液(或硫酸铵),使其浓度达到铵),使其浓度达到35(或或35硫酸铵浓度硫酸铵浓度38范围内的任意一个浓度范围内的任意一个浓度),分离析出物与溶液,保,分离析出物与溶液,保留溶液。取保留溶液,再加入硫酸铵溶液(或硫酸留溶液。取保留溶液,再加入硫酸铵溶液(或硫酸铵),使硫酸铵在溶液中的浓度

6、达到铵),使硫酸铵在溶液中的浓度达到40(或或40以以上上),分离析出物与溶液,析出物即为丁蛋白。,分离析出物与溶液,析出物即为丁蛋白。(5)半透明膜是一种选择性透过膜,只允许小分子的半透明膜是一种选择性透过膜,只允许小分子的硫酸铵通过,不允许大分子蛋白质通过。硫酸铵通过,不允许大分子蛋白质通过。考考纲纲要要求求的的实实验验(1 1)观察)观察DNADNA和和R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在细胞中的分布(2 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3 3)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4 4)用高倍镜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用高倍镜

7、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5 5)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 (6 6)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7 7)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8 8)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9 9)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010)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1111)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1212)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 (1313)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1414)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8、 (1515)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 (1616)模拟尿糖的检测)模拟尿糖的检测(1717)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 (1818)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1919)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必修必修1必修必修2必修必修3(1 1)能独立完成)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操作步骤,掌握

9、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的运用。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的运用。(2 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3 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4 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价和修订。序号序号实验内

10、容实验内容必修必修1-011-01 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必修必修1-021-02 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必修必修1-031-03 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必修必修1-041-04 观察观察DNA和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在细胞中的分布必修必修1-051-05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必修必修1-061-06 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实验一、实验一、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的鉴定(p18)1、实验原理:、实验原理

11、:蛋白质蛋白质+双缩脲试剂双缩脲试剂 紫色反应紫色反应脂脂 肪肪+苏丹苏丹IV 红色红色脂脂 肪肪+苏丹苏丹III 橘黄色橘黄色还原糖还原糖+斐林试剂斐林试剂 砖红色沉淀砖红色沉淀 葡萄糖、果糖、麦芽糖都是还原性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都是还原性糖;淀粉、蔗糖、纤维素都是非还原性糖。淀粉、蔗糖、纤维素都是非还原性糖。实验一实验一、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p18)(p18)生物组织中脂肪的鉴定生物组织中脂肪的鉴定在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在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对实验材料的选择叙述中,错误的是实验中,对实

12、验材料的选择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甘蔗茎的薄壁组织、甜菜的块根、马铃薯块甘蔗茎的薄壁组织、甜菜的块根、马铃薯块茎等,都含有较多的糖且近于白色,因此可以用于茎等,都含有较多的糖且近于白色,因此可以用于进行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进行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 B花生种子含脂肪多且子叶肥厚,是用于脂肪花生种子含脂肪多且子叶肥厚,是用于脂肪鉴定的理想材料鉴定的理想材料 C大豆种子蛋白质含量高,是进行蛋白质鉴定大豆种子蛋白质含量高,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理想植物组织材料的理想植物组织材料 D鸡蛋清含蛋白质多,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动鸡蛋清含蛋白质多,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动物材料物材料A问题讨论问题讨论下列关于实验一操作步骤

13、的叙述中,正确的是下列关于实验一操作步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用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用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 B脂肪的鉴定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成橘脂肪的鉴定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滴黄色的脂肪滴 C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要加入斐林试剂甲液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要加入斐林试剂甲液摇匀后,再加入乙液摇匀后,再加入乙液 D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A液与液与B液要混液要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必须现混现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必须现混现用用(苏丹(苏丹使

14、使细胞中细胞中出现着色的颗粒)出现着色的颗粒)B实验二、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实验二、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p7)(p7)实验三、实验三、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p(p7)7)一、实验原理一、实验原理 1.高等绿色植物的叶绿体存在于细胞质基质高等绿色植物的叶绿体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叶绿体一般是中,叶绿体一般是 色的,扁平的色的,扁平的 形或形或 形,可以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它的形态和分布。形,可以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它的形态和分布。2.健那绿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的细胞染料。可以使染液是专一性的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的活细胞的线粒体呈现线粒体呈现 色。色。绿绿蓝绿蓝绿球球椭球椭球二

15、、操作指导:(显微镜的使用)二、操作指导:(显微镜的使用)2、取镜安放、取镜安放3、对光、对光4、放置玻片标本、放置玻片标本5、观察、观察6、高倍显微镜的使用、高倍显微镜的使用1、显微镜的构造、显微镜的构造镜筒镜筒压片压片夹夹载物台载物台遮光器与光圈遮光器与光圈反光镜反光镜镜座镜座镜柱镜柱镜臂镜臂细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物镜物镜目目镜镜实验目的:实验目的:使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形态分布使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形态分布实验材料实验材料:观察叶绿体时选用:藓类的叶、黑藻的叶。观察叶绿体时选用:藓类的叶、黑藻的叶。取这些材料的原因是:叶子薄而小,叶绿体取这些材料的原因是:叶子薄而

16、小,叶绿体清楚,可取整个小叶直接制片,所以作为实清楚,可取整个小叶直接制片,所以作为实验的首选材料。验的首选材料。若用菠菜叶作实验材料,要取菠菜叶的下表若用菠菜叶作实验材料,要取菠菜叶的下表皮并稍带些叶肉。因为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皮并稍带些叶肉。因为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步步 骤骤 注注 意意 问问 题题 分分 析析1 1制片。用镊子取一片黑制片。用镊子取一片黑藻的小叶,放入载玻片藻的小叶,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盖上盖玻片。的水滴中,盖上盖玻片。制片和镜检时,临时装片制片和镜检时,临时装片中的叶片不能放干了,中的叶片不能放干了,要随时保持有水状态要随时保持有水状态否则细胞或叶绿体失水收否则细胞或叶绿

17、体失水收缩,将影响对叶绿体形缩,将影响对叶绿体形态和分布的观察。态和分布的观察。2 2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 3 3高倍镜下观察叶绿体的高倍镜下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形态和分布 4 4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临时装片在洁净载玻片中央滴一滴在洁净载玻片中央滴一滴健那绿染液健那绿染液用牙签取用牙签取碎屑碎屑盖盖玻片盖盖玻片 5 5观察线粒体观察线粒体蓝绿色的是线粒体,细胞蓝绿色的是线粒体,细胞质接近无色。质接近无色。三、方法步骤与注意事项三、方法步骤与注意事项 三、方法步骤与注意事项三、方法步骤与注意事项 观察叶绿体装片:观察叶绿体装片:取材:取材:取一片

18、取一片 。(薄且有叶绿体)(薄且有叶绿体)制片:制片: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将叶片放入,加上盖玻片,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将叶片放入,加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制成临时装片观察:观察:先先 倍镜找到叶片细胞后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形倍镜找到叶片细胞后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形态和分布)态和分布)光强度的变化与叶绿体的位置关系光强度的变化与叶绿体的位置关系绘图:绘图:用铅笔画一个叶绿体形态和分布情况清楚的叶肉细胞用铅笔画一个叶绿体形态和分布情况清楚的叶肉细胞藓类小叶或波菜叶稍带叶肉的下表皮藓类小叶或波菜叶稍带叶肉的下表皮 低低显微镜下的黑藻细胞显微镜下的黑藻细胞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选用藓类的小叶或者菠菜

19、叶的下表皮(稍带叶肉)选用藓类的小叶或者菠菜叶的下表皮(稍带叶肉)作观察叶绿体的实验材料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因为藓类属阴生作观察叶绿体的实验材料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因为藓类属阴生植物,菠菜叶的下表皮是菠菜叶的背阳面,这样的细胞中的叶植物,菠菜叶的下表皮是菠菜叶的背阳面,这样的细胞中的叶绿体大且数目少,便于观察。绿体大且数目少,便于观察。2)实验过程中的临时装片要始终保持有水状态,目的)实验过程中的临时装片要始终保持有水状态,目的是为了防止叶绿体失水。如果叶绿体失水,叶绿体就缩成一团,是为了防止叶绿体失水。如果叶绿体失水,叶绿体就缩成一团,无法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无法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3)

20、正确使用低倍镜:取镜)正确使用低倍镜:取镜对光对光安放装片安放装片下降镜筒下降镜筒调焦。下降镜筒时,必须双眼注视物镜和装片的调焦。下降镜筒时,必须双眼注视物镜和装片的距离,以免压坏装片和碰坏物镜。距离,以免压坏装片和碰坏物镜。4)正确使用高倍镜:将低倍镜下看到的物像移到视野)正确使用高倍镜:将低倍镜下看到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中央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调整光圈和反光镜,调整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使视野亮度适宜调节细准焦螺旋,直至物像清晰。调节细准焦螺旋,直至物像清晰。实验四、观察实验四、观察DNA和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在细胞中的分布(p26)1 1、实验原理:、实

21、验原理:(1)(1)真核细胞的真核细胞的DNADNA主要分布在主要分布在细胞核细胞核内,内,RNARNA主要主要分布在分布在细胞质细胞质中。中。(2)(2)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DNA和和RNARNA的亲和的亲和力不同,力不同,甲基绿对甲基绿对DNADNA亲和力强,使亲和力强,使DNADNA显现出绿显现出绿色色,而,而吡罗红对吡罗红对RNARNA的亲和力强,使的亲和力强,使RNARNA呈现出红呈现出红色色。用甲基绿、吡罗红的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用甲基绿、吡罗红的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同时显示可同时显示DNADNA和和R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在细胞中

22、的分布。(3)(3)盐酸的作用盐酸的作用 盐酸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的跨膜盐酸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的跨膜运输;运输;盐酸使染色体中的盐酸使染色体中的DNADNA与蛋白质分离,便于与蛋白质分离,便于DNADNA与染色剂的结合。与染色剂的结合。2 2、实验目的:、实验目的:初步掌握观察初步掌握观察DNADNA和和RNARNA在细胞中分布的方法在细胞中分布的方法3 3、实验选材:、实验选材:(1 1)选用的实验材料既要容易获得,又要便于观察;)选用的实验材料既要容易获得,又要便于观察;(2 2)常用的观察材料由)常用的观察材料由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洋葱鳞洋葱鳞片叶

23、表皮细胞片叶表皮细胞(为避免原有颜色的干扰,不可使用为避免原有颜色的干扰,不可使用紫色表皮细胞紫色表皮细胞)(3)(3)取材要点取材要点 取口腔上皮细胞之前,应先漱口,以避免装取口腔上皮细胞之前,应先漱口,以避免装片中出现太多的杂质;片中出现太多的杂质;取洋葱表皮细胞时,尽量避免材料上带有叶取洋葱表皮细胞时,尽量避免材料上带有叶肉组织细胞。肉组织细胞。4 4、主要步骤、主要步骤(以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为例以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为例)(1 1)取材)取材 滴:滴: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质量分数为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质量分数为0.9%0.9%的的NaClNaCl溶液;溶液;刮:刮:用消毒牙签在口腔内侧壁

24、上轻轻地刮几下;用消毒牙签在口腔内侧壁上轻轻地刮几下;涂:涂:将牙签上的碎屑涂抹在载玻片的生理盐水中;将牙签上的碎屑涂抹在载玻片的生理盐水中;烘:烘:将涂有口腔上皮细胞的载玻片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烘干。将涂有口腔上皮细胞的载玻片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烘干。(2 2)水解)水解 解:解:将烘干的载玻片放入装有将烘干的载玻片放入装有30ml30ml质量分数为质量分数为8%8%的盐酸的小烧杯中,的盐酸的小烧杯中,进行材料的水解;进行材料的水解;保:保:将小烧杯放入装有将小烧杯放入装有3030温水的大烧杯中保温温水的大烧杯中保温5 5分钟。分钟。(3 3)冲洗涂片)冲洗涂片 冲:冲:用缓缓的蒸馏水冲洗载玻片用缓

25、缓的蒸馏水冲洗载玻片1010秒钟;秒钟;吸:吸:用吸水纸吸去载玻片上的水分。用吸水纸吸去载玻片上的水分。(4 4)染色)染色 染:用染:用2 2滴吡罗红甲基绿混合染色剂滴在载玻片上,染色滴吡罗红甲基绿混合染色剂滴在载玻片上,染色5 5分钟;分钟;吸:吸:吸去多余染色剂;吸去多余染色剂;盖:盖:盖上盖玻片。盖上盖玻片。(5 5)观察)观察 低:低:在低倍物镜下,寻找染色均匀,色泽浅的区域,移至视野中央,在低倍物镜下,寻找染色均匀,色泽浅的区域,移至视野中央,将物像调节清晰;将物像调节清晰;高:高:转到高倍物镜,调节细准焦螺旋,观察细胞核和细胞质的染色转到高倍物镜,调节细准焦螺旋,观察细胞核和细胞

26、质的染色情况。情况。1、洋葱根尖细胞的遗传物质存在于(、洋葱根尖细胞的遗传物质存在于()A 细胞核细胞核B 细胞核、线粒体细胞核、线粒体C 细胞核、叶绿体细胞核、叶绿体D 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2、关于、关于DNA和和RNA在口腔上皮细胞分布的叙述,正确在口腔上皮细胞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的是()A DNA和和RNA大部分位于细胞核中大部分位于细胞核中B DNA和和RNA大部分位于细胞质中大部分位于细胞质中C DNA大部分位于细胞质中,大部分位于细胞质中,RNA大部分位于细胞核大部分位于细胞核中中D DNA大部分位于细胞核中,大部分位于细胞核中,RNA大部分位于细胞质大部

27、分位于细胞质中中B D 问题讨论问题讨论3、观察、观察DNA和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时,下列哪项在细胞中的分布时,下列哪项操作是正确的(操作是正确的()A 染色时先用甲基绿溶液染色,再滴加吡罗红染液染色时先用甲基绿溶液染色,再滴加吡罗红染液B 将涂片用将涂片用8%盐酸处理后,接着用染色剂染色盐酸处理后,接着用染色剂染色C 观察时应选择染色均匀、色泽较浅的区域观察时应选择染色均匀、色泽较浅的区域D 先用低倍物镜找到较清晰的细胞,然后换上高倍先用低倍物镜找到较清晰的细胞,然后换上高倍物镜物镜4、在处理洋葱根尖细胞时,加入、在处理洋葱根尖细胞时,加入8%盐酸的目的不盐酸的目的不包括(包括()A 改变

28、细胞膜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改变细胞膜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B 使染色体中的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与蛋白质分离C 杀死细胞,有利于杀死细胞,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与染色剂结合D 水解水解DNA,破坏,破坏DNA分子结构分子结构C D实验五、实验五、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p61)细胞细胞 清水清水蔗糖溶液蔗糖溶液(液泡)(液泡)渗入渗入渗出渗出(低浓度)(低浓度)(高浓度)(高浓度)细胞液细胞液(较高浓度)(较高浓度)观察植物的质壁分离与复原观察植物的质壁分离与复原1 1 细胞液浓度细胞液浓度 外界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吸水,质壁分离复原。溶液

29、浓度时,细胞吸水,质壁分离复原。原生质层伸缩性大于细胞壁伸缩性,原生质层伸缩性大于细胞壁伸缩性,因而收缩幅度大,造成质壁分离。因而收缩幅度大,造成质壁分离。1实验原理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实验目的:(1)学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学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方法。方法。(2)了解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原理。)了解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原理。、实验材料:、实验材料: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因为液泡呈紫色,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因为液泡呈紫色,易于观察。也可用水绵代替。易于观察。也可用水绵代替。0.3g/ml的的蔗糖溶液。用蔗糖溶液做质壁分离剂对细蔗糖溶液。用蔗糖溶液做质壁分离剂对细

30、胞无毒害作用。胞无毒害作用。4 4、实验步骤、实验步骤 步步 骤骤注注 意意 问问 题题分分 析析1 1制作洋葱表皮的临时装片。制作洋葱表皮的临时装片。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水,撕取洋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水,撕取洋葱鳞片叶外表皮放在水滴中展平葱鳞片叶外表皮放在水滴中展平(也可挑取几条水绵放入水滴中(也可挑取几条水绵放入水滴中)。盖上盖玻片。)。盖上盖玻片。盖盖玻片应让盖盖盖玻片应让盖玻片的一侧先触及玻片的一侧先触及载玻片,然后轻轻载玻片,然后轻轻放平。放平。防止装片产生气泡。防止装片产生气泡。2 2观察洋葱(或水绵)细胞观察洋葱(或水绵)细胞可看到:液泡大,呈紫色,原可看到:液泡大,呈紫色,原生质层紧贴

31、着细胞壁。(或水绵生质层紧贴着细胞壁。(或水绵细胞中有带状叶绿体,原生质层细胞中有带状叶绿体,原生质层呈绿色,紧贴着细胞壁。呈绿色,紧贴着细胞壁。液泡含花青素,所以液泡呈紫色。液泡含花青素,所以液泡呈紫色。先观察正常细胞与后面的先观察正常细胞与后面的“质壁分离质壁分离”起对照作用。起对照作用。3 3观察质壁分离现象。观察质壁分离现象。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0 03g/ml3g/ml的蔗糖溶液,在另一侧用吸水纸的蔗糖溶液,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镜检。观察到吸引,重复几次。镜检。观察到:液泡由大变小,颜色由浅变深:液泡由大变小,颜色由浅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原生,原生

32、质层与细胞壁分离。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充满蔗糖溶液质层与细胞壁之间充满蔗糖溶液。重复几次重复几次糖液浓度不能过糖液浓度不能过高高蔗糖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蔗糖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细胞壁伸缩性小原通过渗透作用失水,细胞壁伸缩性小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液泡和原生质层不生质层的伸缩性大,液泡和原生质层不断收缩,所以发生质壁分离。断收缩,所以发生质壁分离。为了使细胞完全浸入蔗糖溶液中。为了使细胞完全浸入蔗糖溶液中。否则,细胞严重失水死亡,看不到质否则,细胞严重失水死亡,看不到质壁分离的复原。壁分离的复原。4 4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的复原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的复原现象。现象。从盖玻

33、片的一侧滴入清水,在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清水,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镜检。观察到:液泡由小变大。镜检。观察到:液泡由小变大,颜色由深变浅,原生质层恢复,颜色由深变浅,原生质层恢复原状。原状。发生质壁分离的发生质壁分离的装片,不能久置,装片,不能久置,要马上滴加清水,要马上滴加清水,使其复原。使其复原。重复几次。重复几次。细胞液的浓度高于外界溶液,细胞通细胞液的浓度高于外界溶液,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所以发生质壁分离复过渗透作用吸水,所以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原现象。因为细胞失水过久,也会死亡。因为细胞失水过久,也会死亡。为了使细胞完全浸入清水中。为了使细胞完

34、全浸入清水中。正常细胞正常细胞初始质壁分离初始质壁分离显著质壁分离显著质壁分离观察植物的质壁分离与复原观察植物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某同学在做某同学在做“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实验过程中,分别采用质量分数为过程中,分别采用质量分数为30%和和50%的蔗糖溶液,的蔗糖溶液,1mol/L KNO3溶液和溶液和lmol/L的盐酸溶液制作了的盐酸溶液制作了4组临时装组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随时观察。发现前片,并用显微镜随时观察。发现前3组在组在23min后发生后发生部分质壁分离,部分质壁分离,5min后质壁分离现象明显,而第后质壁分离现象明显,而第4组无组无质壁分离现

35、象。质壁分离现象。观察到前观察到前3组出现明显的质壁分离现象后,再过组出现明显的质壁分离现象后,再过5min观察,发现观察,发现1、2组无变化,而第组无变化,而第3组自动发生了质壁分离组自动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现象。然后对前复原现象。然后对前2组装片滴加清水,用显微镜观察,组装片滴加清水,用显微镜观察,发现第发现第1组组45min后恢复原状,而第后恢复原状,而第2组无变化,不能发组无变化,不能发生复原。生复原。请分析各组实验装片发生变化的原因。请分析各组实验装片发生变化的原因。问题讨论问题讨论1、下列关于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A将在蔗糖溶液中已经发生质壁分离的洋葱表皮细胞转到更高浓度的蔗糖溶液

36、中,则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B将斐林试剂加入到蔗糖溶液中,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C将肝脏研磨液煮沸冷却后,加入到过氧化氢溶液中立即出现大量气泡。D将双缩脲试剂加入到蛋清稀释液中,溶液变成紫色D问题讨论问题讨论实验六、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实验六、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实验原理:实验原理:某些半透膜(如动物的膀胱膜、肠衣等),某些半透膜(如动物的膀胱膜、肠衣等),可以让某些物质透过,而另一些物质不能透可以让某些物质透过,而另一些物质不能透过。或者(玻璃纸)水分子可以透过,而蔗过。或者(玻璃纸)水分子可以透过,而蔗糖分子因为比较大,不能透过。可以用半透糖分子因为比较大,不能透过。可以用半透膜将不

37、同浓度的溶液分隔开,然后通过观察膜将不同浓度的溶液分隔开,然后通过观察溶液液面高低的变化,来观察半透膜的选择溶液液面高低的变化,来观察半透膜的选择透过特性,进而类比分析得出生物膜的透性。透过特性,进而类比分析得出生物膜的透性。实验目的:实验目的:()说明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说明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尝试模拟实验的方法()尝试模拟实验的方法方法步骤:方法步骤:(1 1)取两个长颈漏斗,分别在漏斗口处封上一层)取两个长颈漏斗,分别在漏斗口处封上一层玻璃纸。玻璃纸。(2 2)在)在A A漏斗中注入硫酸铜溶液,漏斗中注入硫酸铜溶液,B B漏斗中注入蔗漏斗中注入蔗糖溶液,并加入少许红墨水,使其略

38、呈红色。糖溶液,并加入少许红墨水,使其略呈红色。(3 3)将两个漏斗分别浸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将两个漏斗分别浸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在两漏斗的液面处做标记在两漏斗的液面处做标记(4 4)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烧杯中蒸馏水颜色的)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烧杯中蒸馏水颜色的变化及长颈漏斗的液面变化,并将观察到的结果变化及长颈漏斗的液面变化,并将观察到的结果设计表格进行记录。设计表格进行记录。(1)漏斗管内的液面为什么会升高?)漏斗管内的液面为什么会升高?答:由于单位时间内透过玻璃纸进入长颈漏斗的水分答:由于单位时间内透过玻璃纸进入长颈漏斗的水分子数量多于从长颈漏斗渗出的水分子数量,使得管子数量多于从

39、长颈漏斗渗出的水分子数量,使得管内液面升高。内液面升高。(2)如果用一层纱布代替玻璃纸,漏斗管内的液面)如果用一层纱布代替玻璃纸,漏斗管内的液面还会升高吗?还会升高吗?答:用纱布替代玻璃纸时,因纱布的孔隙很大,蔗糖答:用纱布替代玻璃纸时,因纱布的孔隙很大,蔗糖分子也可以自由通透,因而液面不会升高。分子也可以自由通透,因而液面不会升高。(3)如果烧杯中不是清水,而是同样浓度的蔗糖溶)如果烧杯中不是清水,而是同样浓度的蔗糖溶液,结果会怎样?液,结果会怎样?答:半透膜两侧溶液的浓度相等时,单位时间内透过答:半透膜两侧溶液的浓度相等时,单位时间内透过玻璃纸进入长颈漏斗的水分子数量等于渗出的水分玻璃纸进

40、入长颈漏斗的水分子数量等于渗出的水分子数量,液面也不会升高。子数量,液面也不会升高。1、细胞膜既能保证细胞吸收所需的物质,又、细胞膜既能保证细胞吸收所需的物质,又能阻止有害物质进入,这种特性叫:能阻止有害物质进入,这种特性叫:A流动性流动性 B选择透过性选择透过性 C保护性保护性 D免疫性免疫性2、一位科学家发现,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一位科学家发现,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细胞膜的厚度变小而面积增大,这是时,细胞膜的厚度变小而面积增大,这是由于细胞膜的什么特性所决定的:由于细胞膜的什么特性所决定的:A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B是选择透过性是选择透过性C具有专一性具有专一性 D具有运

41、输物质的功能具有运输物质的功能BA问题讨论问题讨论3、下列关于半透膜和细胞膜的描述中,错误、下列关于半透膜和细胞膜的描述中,错误的是:的是:A半透膜是允许一部分物质通过,不允许另半透膜是允许一部分物质通过,不允许另一部分物质通过的膜一部分物质通过的膜 B细胞膜是一层选择透过性膜,对细胞膜是一层选择透过性膜,对 H2O、CO2、O2等可以自由通过外,其他被选择等可以自由通过外,其他被选择的小分子、离子也能通过,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离子也能通过,具有生物活性 C细胞膜不属于半透膜细胞膜不属于半透膜 D半透膜包括物理性的过滤膜和生物性的选半透膜包括物理性的过滤膜和生物性的选择透过性膜择透过性膜C必

42、修必修1-071-07 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p 78)(p 78)必修必修1-081-08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p 83)(p 83)必修必修1-091-09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p97)(p97)必修必修1-101-10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p91)(p91)必修必修1-111-11 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 (p110)(p110)必修必修1-121-12 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p97)(p97)比较过氧化氢酶和比较过氧化氢酶和

43、FeFe3+3+的催化效率的催化效率1、实验原理:、实验原理:新鲜肝脏中含有过氧化氢酶,和新鲜肝脏中含有过氧化氢酶,和Fe3+一样,能一样,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成水和氧,但二者效率不一样。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成水和氧,但二者效率不一样。2、实验方法与步骤、实验方法与步骤(1 1)取两支洁净的试管,编号,各注入)取两支洁净的试管,编号,各注入2ml2ml过氧化氢溶液过氧化氢溶液(2 2)向)向1 1号试管内滴入号试管内滴入2 2滴肝脏研磨液;向滴肝脏研磨液;向2 2号对照试管内号对照试管内 滴入滴入2 2滴氯化铁溶液。滴氯化铁溶液。(3 3)堵住试管口,轻轻地振荡两支试管,使试管内的物质)堵住试管口,

44、轻轻地振荡两支试管,使试管内的物质 混合均匀。观察并记录哪支试管产生的气泡多。混合均匀。观察并记录哪支试管产生的气泡多。(4 4)将点燃但无火焰的卫生香分别放入)将点燃但无火焰的卫生香分别放入1 1、2 2号试管内液面号试管内液面 的上方,观察并记录哪支卫生香燃烧猛烈。的上方,观察并记录哪支卫生香燃烧猛烈。4、注意事项、注意事项肝脏要新鲜,并要研磨肝脏要新鲜,并要研磨(不新鲜的肝脏中,过氧化不新鲜的肝脏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会由于细菌的破坏而降低。研磨液效果好,氢酶的活性会由于细菌的破坏而降低。研磨液效果好,因为它增加过氧化氢酶与过氧化氢的接触面积)因为它增加过氧化氢酶与过氧化氢的接触面积)滴加

45、氯化铁溶液和肝脏研磨液不能合用一支滴管。滴加氯化铁溶液和肝脏研磨液不能合用一支滴管。过氧化氢有腐蚀性;实验注意安全。过氧化氢有腐蚀性;实验注意安全。实验时实验时将点燃的卫生香插入试管处,不要插入太将点燃的卫生香插入试管处,不要插入太深,防止受潮熄灭。深,防止受潮熄灭。3、实验结果与结论、实验结果与结论 两支试管均有气泡产生,但两支试管均有气泡产生,但1 1号试管产生得快号试管产生得快而且多,两支卫生香均燃烧,但而且多,两支卫生香均燃烧,但1 1号试管口的更猛号试管口的更猛烈。以上的一组对比实验可以烈。以上的一组对比实验可以证明酶的高效性证明酶的高效性。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探索淀粉酶

46、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1、实验原理:、实验原理:淀粉和蔗糖都没有还原性,淀粉酶将淀粉水淀粉和蔗糖都没有还原性,淀粉酶将淀粉水解成的麦芽糖则具有还原性;蔗糖水解产生的葡解成的麦芽糖则具有还原性;蔗糖水解产生的葡萄糖和果糖都具有还原性,但淀粉酶不能将蔗糖萄糖和果糖都具有还原性,但淀粉酶不能将蔗糖水解。水解。2、实验材料:、实验材料:质量分数为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和蔗糖溶的可溶性淀粉溶液和蔗糖溶液;质量分数为液;质量分数为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的新鲜淀粉酶溶液。3、实验方法与步骤、实验方法与步骤(1 1)取两支)取两支洁净洁净的试管,的试管,编号编号,然后向,然后向1 1号管注入号管注入2ml

47、2ml可溶性淀粉溶液和可溶性淀粉溶液和2ml2ml新鲜淀粉酶溶液。向新鲜淀粉酶溶液。向2 2号管号管注入注入2ml2ml蔗糖溶液和蔗糖溶液和2ml2ml新鲜淀粉酶溶液。新鲜淀粉酶溶液。(2 2)轻轻振荡两支试管,使试管内的液体混合均)轻轻振荡两支试管,使试管内的液体混合均匀,然后将试管的下半部浸到匀,然后将试管的下半部浸到60600 0C C左右的热水中左右的热水中,保温保温5min5min。(3 3)取出试管,各加入)取出试管,各加入2ml2ml斐林试剂斐林试剂。(4 4)将两支试管的下半部放进盛有热水的大烧杯)将两支试管的下半部放进盛有热水的大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中,用酒精灯加热,煮沸煮

48、沸并保持并保持1min1min(5 5)观察并记录观察并记录两支试管内的变化。两支试管内的变化。5、注意事项、注意事项做好本实验的关键是蔗糖的纯度和新鲜程度;做好本实验的关键是蔗糖的纯度和新鲜程度;实验中要将试管的下半部浸入到实验中要将试管的下半部浸入到600C的温水中;的温水中;制备的可溶性淀粉溶液,一定要完全冷却。制备的可溶性淀粉溶液,一定要完全冷却。4、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结果与分析 1号有砖红色沉淀,号有砖红色沉淀,2号没有颜色变化。号没有颜色变化。即淀即淀粉被淀粉酶水解,而蔗糖没有被水解。粉被淀粉酶水解,而蔗糖没有被水解。酶作用有酶作用有专一性。专一性。1.下列关于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

49、蔗糖水解作用实下列关于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水解作用实验原理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验原理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淀粉和蔗糖都是非还原糖,在加热条件下与斐淀粉和蔗糖都是非还原糖,在加热条件下与斐 林试剂作用不产生砖红色沉淀林试剂作用不产生砖红色沉淀 B.淀粉能在淀粉酶的催化下水解成还原糖淀粉能在淀粉酶的催化下水解成还原糖 C.蔗糖能在淀粉酶的催化下水解成还原糖葡萄糖蔗糖能在淀粉酶的催化下水解成还原糖葡萄糖 和果糖和果糖 D.淀粉酶能否催化淀粉和蔗糖的水解,是通过有淀粉酶能否催化淀粉和蔗糖的水解,是通过有无还原糖特定的颜色反应而证明的无还原糖特定的颜色反应而证明的C问题讨论问题讨论2下列关于探索

50、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实验的叙下列关于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述中正确的是 ()A 淀粉酶能否催化淀粉和蔗糖的水解,是通过有无淀粉酶能否催化淀粉和蔗糖的水解,是通过有无还原糖特定的颜色反应而证明的还原糖特定的颜色反应而证明的B 本实验有两次控制温度,目的是一样的本实验有两次控制温度,目的是一样的C 本实验也可用碘液替代斐林试剂的作用本实验也可用碘液替代斐林试剂的作用D 蔗糖的纯度与新鲜程度如何并不影响实验蔗糖的纯度与新鲜程度如何并不影响实验A(三)探索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三)探索影响酶活性的因素1、实验原理、实验原理 淀粉具有遇碘变蓝的特性,淀粉酶在适宜的条件下淀粉具有

51、遇碘变蓝的特性,淀粉酶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使淀粉水解,遇碘不再变蓝;但麦芽糖和葡萄糖能够可使淀粉水解,遇碘不再变蓝;但麦芽糖和葡萄糖能够与斐林试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与斐林试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2、方法步骤、方法步骤(1)取)取3支试管编上号,并且分别注入支试管编上号,并且分别注入2ml可溶性淀粉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2)将)将3支试管分别放入支试管分别放入600C左右的热水、沸水和冰块中,维左右的热水、沸水和冰块中,维持各自的温度持各自的温度5min。(3)再取3支试管中各注入支试管中各注入1ml新鲜的淀粉酶溶液,摇匀后,新鲜的淀粉酶溶液,摇匀后,维持相同的温度维持相

52、同的温度5min。(4)混合后在)混合后在3支试管中各滴入支试管中各滴入1滴碘液,然后摇匀。滴碘液,然后摇匀。(5)观察并记录这)观察并记录这3支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情况。支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情况。A、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用表格的形式显示实验步骤用表格的形式显示实验步骤序号序号加入试剂或处理方法加入试剂或处理方法试管试管A AB BC Ca ab bc c1 1可溶性淀粉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2mL2mL2mL2mL2mL2mL/新鲜淀粉酶溶液新鲜淀粉酶溶液/1mL1mL1mL1mL1mL1mL2 2保温保温5min5min60600 0C C1001000 0C C0 00

53、0C C60600 0C C1001000 0C C0 00 0C C3 3将将a a液加入到液加入到A A试管,试管,b b液加入到液加入到B B试管,试管,c c液加入到液加入到C C试管中,摇试管中,摇匀匀4 4保温保温5min5min60600 0C C1001000 0C C0 00 0C C5 5滴入碘液,摇匀滴入碘液,摇匀2 2滴滴2 2滴滴2 2滴滴6 6观察现象并记录观察现象并记录B、pH对酶活性的影响对酶活性的影响(1)取三支洁净的试管,编号,分别注入)取三支洁净的试管,编号,分别注入1ml新鲜淀粉酶溶液、新鲜淀粉酶溶液、()振荡这()振荡这3支试管,使试管内的液体混合均匀

54、。然后,将支试管,使试管内的液体混合均匀。然后,将3支试管的下半部浸到支试管的下半部浸到600C左右的热水中,保温左右的热水中,保温5min。()在()在3支试管中各加入支试管中各加入2ml斐林试剂斐林试剂()将()将3支试管的下半部放进的大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支试管的下半部放进的大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煮沸并保持煮沸并保持1min()观察并记录这()观察并记录这3支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情况。支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情况。()在()在3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盐酸清水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盐酸清水氢氧化氢氧化钠各钠各1ml(3)在)在3支试管中各加入支试管中各加入2ml可溶性淀粉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实例:实例

55、: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值对酶活性的影响操作步骤:用表格形式显示实验步骤:操作步骤:用表格形式显示实验步骤:(注意操作顺序不能错)(注意操作顺序不能错)序号序号加入试剂或处理方法加入试剂或处理方法试管试管1 12 23 31 1注入新鲜的淀粉酶溶液注入新鲜的淀粉酶溶液1mL1mL1mL1mL1mL1mL2 2注入蒸馏水注入蒸馏水1mL1mL/3 3注入氢氧化钠溶液注入氢氧化钠溶液/1mL1mL/4 4注入盐酸注入盐酸/1mL1mL5 5注入可溶性淀粉溶液注入可溶性淀粉溶液2mL2mL2mL2mL2mL2mL6 660600 0C C水浴保温水浴保温5min5min7 7加入斐林试剂,边加边振荡加

56、入斐林试剂,边加边振荡2mL2mL2mL2mL2mL2mL8 8水浴加热煮沸水浴加热煮沸1min1min9 9观察观察3 3支试管中溶液颜色变化变记录支试管中溶液颜色变化变记录3、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在实验在实验A中注入中注入2ml可溶性淀粉的可溶性淀粉的3支试管要先放入不同环境支试管要先放入不同环境5min 在实验在实验B中,操作时必须先将酶置中,操作时必须先将酶置于不同环境条件下,再加可溶性淀粉于不同环境条件下,再加可溶性淀粉液。液。在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为什在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为什么要在加入淀粉酶溶液之前控制好各自么要在加入淀粉酶溶液之前控制好各自的温度?的温度?防止在控制

57、温度之前淀粉酶已将淀粉水解,防止在控制温度之前淀粉酶已将淀粉水解,从而失去对照作用,影响实验效果。从而失去对照作用,影响实验效果。问题讨论问题讨论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需要进行如下步骤: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需要进行如下步骤:取取3 3支试管,编号并各注入支试管,编号并各注入2mL2mL淀粉溶液;淀粉溶液;向各向各试管注入试管注入lmLlmL淀粉酶溶液;淀粉酶溶液;向各试管滴向各试管滴1 1滴碘液;滴碘液;将将3 3支试管分别放在支试管分别放在6060的热水、沸水和冰块中维的热水、沸水和冰块中维持温度持温度5min5min;观察实验现象。以上步骤最合理的观察实验现象。以上步骤最合理

58、的实验顺序应为实验顺序应为问题讨论问题讨论 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能不能先加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能不能先加淀粉溶液和淀粉酶溶液,后加蒸馏水、氢氧淀粉溶液和淀粉酶溶液,后加蒸馏水、氢氧化钠、盐酸?为什么?化钠、盐酸?为什么?问题讨论问题讨论 不能,这样可能在改变溶液不能,这样可能在改变溶液pH之前淀粉之前淀粉酶已将淀粉水解,从而影响实验效果。酶已将淀粉水解,从而影响实验效果。实验九: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九: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实验原理:实验原理:(1)色素提取:色素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丙酮)溶剂无水乙醇(丙酮)中,用无

59、水乙醇提取色素。中,用无水乙醇提取色素。(2)色素分离:色素分离:叶绿体中色素在叶绿体中色素在层析液(汽油)层析液(汽油)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散得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这样,叶绿体中的色素就在扩散过程中分离开来。这样,叶绿体中的色素就在扩散过程中分离开来。2实验方法步骤:实验方法步骤:(1)提取色素)提取色素 加加SiO2为了研磨得更充分。加为了研磨得更充分。加CaCO3防止研磨时叶绿素受到破防止研磨时叶绿素受到破坏。因为叶绿素含镁,可被细胞液中的有机酸产生的氢代替

60、,形坏。因为叶绿素含镁,可被细胞液中的有机酸产生的氢代替,形成去镁叶绿素,成去镁叶绿素,CaCO3可中和液泡破坏释放的有机酸,防止叶绿可中和液泡破坏释放的有机酸,防止叶绿体被破坏。体被破坏。快速研磨:减少研磨过程叶绿素的分解,减少有毒性的丙酮挥发。快速研磨:减少研磨过程叶绿素的分解,减少有毒性的丙酮挥发。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黄绿色)(2)收集滤液)收集滤液(3)制备滤纸条)制备滤纸条 一端剪去二个角一端剪去二个角(4)划滤液细线)划滤液细线滤液细线越细、越齐越好。防止色素带之间部分重叠。滤液

61、细线越细、越齐越好。防止色素带之间部分重叠。重复三次。增加色素在滤纸上的附着量,实验结果更明显。重复三次。增加色素在滤纸上的附着量,实验结果更明显。(5)纸层析法分离色素)纸层析法分离色素(6)观察实验结果)观察实验结果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问题讨论问题讨论(1)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为什么不能触及层析液?)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为什么不能触及层析液?答: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如触及层析液,滤纸上的叶绿答: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如触及层析液,滤纸上的叶绿体色素就会溶解在层析液中,实验就会失败。体色素就会溶解在层析液中,实验就会失败。(2)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的

62、关键是什么?)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关键是什么?答:提取叶绿体色素的关键是:答:提取叶绿体色素的关键是:叶片要新鲜、浓绿;叶片要新鲜、浓绿;研磨要迅速、充分;研磨要迅速、充分;滤液收集后,要及时用棉塞滤液收集后,要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口塞紧,以免滤液挥发。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关将试管口塞紧,以免滤液挥发。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关键是:一是滤液细线要细且直,而且要重复划几次;键是:一是滤液细线要细且直,而且要重复划几次;二是层析液不能没及滤液线。二是层析液不能没及滤液线。3.色素提取原理?色素分离方法是什么?色素提取原理?色素分离方法是什么?4.某同学在做叶绿体中色素提取实验时,收集到某同学在做叶绿体中色素提

63、取实验时,收集到的色素提取液是淡绿色的,分析原因可能是的色素提取液是淡绿色的,分析原因可能是 研磨不充分,色素未能充分提取出来研磨不充分,色素未能充分提取出来 丙酮加入太多,稀释了色素提取液丙酮加入太多,稀释了色素提取液 丙酮加的太少,色素未提取出来丙酮加的太少,色素未提取出来 未加未加CaCO3 粉末叶绿素分子已经被破坏粉末叶绿素分子已经被破坏 A.A.B.B.C.C.D D.淡绿色淡绿色单位体积内叶绿素含量少。材料不绿、单位体积内叶绿素含量少。材料不绿、研磨不充分、提取液太多,色素被稀释研磨不充分、提取液太多,色素被稀释.色素被破坏色素被破坏A 在叶绿体色素的分离实验中,要使色素在叶绿体色

64、素的分离实验中,要使色素带清晰又整齐,应采取的措施是带清晰又整齐,应采取的措施是定性滤纸要干燥定性滤纸要干燥 剪去滤纸条一端两角剪去滤纸条一端两角 滤液细线画细而直滤液细线画细而直重复画线重复画线盖上培养皿盖盖上培养皿盖3、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1.下列关于下列关于“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的实验描述的实验描述中,不属于实验要求的是中,不属于实验要求的是 A.A.提取高等植物叶绿体中的色素提取高等植物叶绿体中的色素 B.B.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C.C.了解各种色素的吸收光谱了解各种色素的吸收光谱 D.D.验证叶绿体中所含色素的种类验证叶绿体中所含色素的种类

65、2.2.叶绿体色素的纸层析结果显示叶绿素叶绿体色素的纸层析结果显示叶绿素b b位于层析位于层析滤纸的最下端,原因是滤纸的最下端,原因是 A.A.分子量最小分子量最小 B.B.分子量最大分子量最大C.C.在层祈液中的溶解度最小在层祈液中的溶解度最小 D.D.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大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大CC问题讨论问题讨论3滤纸上的色素线一定不能没过层析液,否则:滤纸上的色素线一定不能没过层析液,否则:A、色素扩散会不均匀、色素扩散会不均匀 B、色素会溶解到层析液中、色素会溶解到层析液中C、色素扩散速度变慢、色素扩散速度变慢 D、色素带彼此重叠、色素带彼此重叠4.通过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结果在

66、滤纸条上通过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结果在滤纸条上出现出现4条色素带,从上而下依次为条色素带,从上而下依次为A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叶绿素bB胡萝卜素、叶绿素胡萝卜素、叶绿素a、叶绿素、叶绿素b、叶黄素、叶黄素C叶绿素叶绿素a、叶绿素、叶绿素b、胡萝卜素、叶黄素、胡萝卜素、叶黄素D叶黄素、叶绿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叶绿素b、胡萝卜素、胡萝卜素BA实验十、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实验十、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p91)1 1、实验原理、实验原理(1 1)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属于兼性厌氧菌。进行有)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属于兼性厌氧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水和氧呼吸产生水和COCO2 2,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CO2 2 。(2 2)COCO2 2的检测方法的检测方法 1 1)COCO2 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 2)COCO2 2使溴麝香草酚酞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使溴麝香草酚酞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3 3)酒精的检测)酒精的检测 橙色的重酪酸钾溶液在酸性下与酒精发生反应,橙色的重酪酸钾溶液在酸性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