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实现数码管显示亮度的按键控制和温度检测

上传人:suij****uang 文档编号:122772711 上传时间:2022-07-2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78.4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单片机实现数码管显示亮度的按键控制和温度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单片机实现数码管显示亮度的按键控制和温度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单片机实现数码管显示亮度的按键控制和温度检测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资源描述:

《单片机实现数码管显示亮度的按键控制和温度检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片机实现数码管显示亮度的按键控制和温度检测(2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学 号 1607080221天津城建大学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数码管显示亮度的按键控制设计起止日期:2019年1月2日至2019年1月11日学生姓名韩徐班级16电信科2班成绩指导教师(签字)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2019 年 1月 11日天津城建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20182019 学年 第1学期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班级2班 学号1607080221课程设计名称:单片机原理及应用A课程设计设计题目:数码管显示亮度的按键控制设计完成期限:自2019年1月_2_日至2019年1月_11_日共2周设计依据、要求及主要内容:一设计的目的1. 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单片机

2、系统设计和编程原理。2. 掌握单片机的接口技术及相关外围芯片的外特性、控制方法。3. 通过设计,掌握以单片机核心的电路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术。4. 通过实际程序设计和调试,掌握模块化程序设计方法和调试技术。5. 通过完成一个包括电路设计和程序开发的完整过程,了解开发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全过程, 为今后从事相应开发打下基础。二设计的基本要求1. 认识设计的意义,掌握设计工作程序,学会使用工具书和技术参考资料,并培养科学的设 计思想和良好的设计作风。2. 提高模型建立和设计能力,学会应用相关设计资料进行设计计算的方法。3. 提高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增强实际应用训练。4. 设计的说明书要求简洁、

3、通顺,电路图内容完整、清楚、规范。三设计主要内容a) 设计实现功能STC12C5A60S2 (引脚排序及基本功能同AT89S51)作为主控芯片,设计利用按键实现 数码管亮度的调整。一是扩展DS18B20温度检测电路,并由数码管显示;二是扩展按键电路; 三是利用按键调整数码管的亮度。b) 原理图设计1. 原理图设计要符合项目的工作原理,连线要正确。2. 图中所使用的元器件要合理选用,电阻、电容等器件的参数要正确标明。3. 原理图要完整,CPU、外围器件、外扩接口、输入/输出装置要一应俱全。c) 程序调计1. 根据要求,将总体功能分解成若干个子功能模块,每个功能模块完成一个特定的功能。2. 根据总

4、体要求及分解的功能模块,确定各功能模块之间的关系,设计出完整的程序流程 图。d) 程序调试1.编写相关程序,并进行仿真。2.将程序下载到单片机,进行运行调试。e) 设计说明书1.原理图设计说明 简要说明设计目的,原理图中所使用的元器件功能及在图中的作用,各器件的工作过程 及顺序。2.程序设计说明 对程序设计总体功能及结构进行说明,对各子模块的功能以及各子模块之间的关系作较 详细的描述。3. 画出工作原理图,程序流程图并给出相应的程序清单。指导教师(签字):教研室主任(签字): 批准日期: 2019 年 1 月 2 日目录第 1 章 设计任务及要求 11.1 设计目的 11.2 设计要求 11.

5、3 设计思路 1第 2 章 设计原理 22.1 原理概括 22.2 原理框图 2第 3 章 硬件电路设计 33.1 STC12C5A60S2 主控芯片 33.1.1 单片机简介 33.1.2 STC系列单片机主要性能及特点33.1.3 外部引脚介绍33.2 数码管43.3 键盘63.4温度传感器DS18B20 6第 4 章 软件程序设计及调试 74.1 程序流程图74.2 程序设计74.3 调试结果8第 5 章 总结 9参考文献 10附录 11附录I设计原理图11附录II元器件清单12附录III源程序12第 1 章 设计任务及要求1.1 设计目的本学期开设了单片机原理的相关课程,我们初步接触和

6、掌握了单片机的一些知识,了解了单片机的起源、发展和应用,并且在平时的单片机实验当中进一步巩固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为了进一步加深对单片 机原理的了解,对单片机应用的熟悉,本次课程设计,通过编程实现与单片机硬件设计深化单片机运行原以学院发放的单片机开发板为基础,设计电路,该电路使用到的器件有:DS18B20温度传感器、四位 数码管、4x4矩阵按键以及主控芯片STC12C5A60S2。要求使用DS18B20测量当前温度,并由数码管来显 1示.测3量设的温计度值思,使路用按键去控制数码管显示的亮度。当我看到我的这个题目以后,我开始去思考怎么实现相应功能。我的题目可以分成两部分来完成,第 一部分就是先利

7、用数码管显示出来温度。测量温度的实验我们已经做过,当时是在液晶屏幕上显示温度, 我可以把那个程序拿过来加以改造,使之能在数码管上显示,这样第一部分就可以实现。第二部分就是利 用按键控制数码管显示的亮度,按键分为独立按键和矩阵按键,对于矩阵按键可以采用线反转法来检测具 体按下的按键。数码管的显示有静态和动态两种方法。在学习动态数码管显示的时候,我知道了改变延时 的长短数码管显示的情况是不一样的,可以通过控制延时这个变量来控制数码管显示的亮度。两部分结合 在一起就能实现我的题目。第 2 章 设计原理2.1DS18B20 芯片可以测量温度,并且把外界温度以数字信号方式输出,对于数字信号可以用单片机很

8、方 便地处理,单片机处理了来自DS18B20的温度信号后,可以把相应的温度值以数字信号方式输出。单片 机输出的温度值信号给数码管,加上三极管驱动电路以后,数码管可以把表示数值的数字信号显示出来。 由于题目要求改变其亮度,所以使用数码管动态显示,通过改变显示的数码管之间的延时来控制亮度。另方面,单片机还可以同时检测来自按键的输入信号,按下不同的按键,单片机做出不同的响应。本次设2计.当2中原,就理以改框变数图码管之间的延时作为单片机对于按下不同按键的响应大体的设计流程与想法如图 1 所示:图 1 原理框图第3 章 硬件电路设计3.1 STC12C5A60S2 主控芯片3.1.1 单片机简介单片机

9、就是在一片半导体硅片上,集成了中央处理单元CPU)、存储器(RAM、ROM)、中断系统、 定时器/计数器、并行I/O、串行I/O、时钟电路及系统总线,用于测控领域的单片微型计算机,简称单片 机。单片机的问世,是计算机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标志着计算机正式形成了通用计算机和 嵌入式计算机两大分支。单片机芯片体积小、成本低,可广泛地嵌入到工业控制单元、智能仪器仪表、机 器人、武器系统、家用电器、办公自动化设备、金融电子系统、汽车电子系统、玩具、个人信息终端以及 通信产品中。20世纪80年代以来,单片机的发展非常迅速,其中Intel公司推出的MCS-51系列单片机是 一款设计成功、易掌握并

10、在世界范围得到广泛普及应用的机型,这是最早进入我国并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 的机型。其中包括8051等产品。在这以后Intel公司把精力放在高档CPU的研发上,以专利转让或技术交 换的形式把8051内核技术转让给了许多芯片厂家。STC系列单片机是我国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功能 与抗干stc縈列单片旌要性能及特点(1) 高速:比普通的8051快812倍(2) 宽工作电压:3.85.5V、2.43.8V(3) 12KB/10KB/8KB/6KB/4KB片内flash程序存储器,擦写次数10万次以上(4) 512B片内的RAM数据存储器( 5)可在线编程,无需编程器或仿真器(6) 8通道的10位ADC,

11、4路PWM输出(7) 4个定时器或4个外部中断(8) 2个硬件16位定时器,兼容普通8051的定时器( 9)硬件看门狗( WDT)(10) 高速SPI串口(11) 全双工异步串行口( UART),兼容普通8051串口(12) 通用I/O 口中的每个I/O 口驱动能力均可达到20mA,但整个芯片最大不可超过55mA(13) 超强抗干扰能力与高可靠性3(.114.)3超外低功部耗引设计脚介绍51 单片机各引脚可以按照功能将其分成三类:( 1)电源和时钟引脚: Vcc、 Vss、 XTAL1、 XTAL2(2) 编程控制引脚:RST、PSEN、ALE/PROG、EA/Vpp(3) 4 组 8 位 I

12、/O 口 引脚:P0、P1、P2、P3下面对一些引脚简略介绍:Vcc, Vss是单片机电源引脚,外接对应的电压源,为单片机供电。XTAL1, XTAL2是外接时钟引脚, 分别是片内振荡电路的输入端和输出端。RST是单片机的复位引脚,用来完成单片机的复位初始化操作。 PSEN是程序存储器允许输出控制端,低电平有效,实现外部程序存储器单元的读操作。P0 口是双向8位 三态I/O 口,每个口可独立控制。51单片机P0 口内部没有上拉电阻,为高阻状态,所以不能正常地输出高/低电平,该组I/O 口使用时需要外接上拉电阻。P1 口是准双向8位I/O 口,每个口可独立控制,内带 上拉电阻,这种接口输出没有高

13、阻状态,输入也不能锁存,不是真正的双向I/O 口,该口在作为输入使用 前,要先向该口进行写1操作,单片机内部才可正确读出外部信号。P2 口是准双向8位I/O 口,与P1 口 类似。P3 口是准双向8位I/O 口,作为第一功能即普通I/O 口使用时与P1 口类似,作为第二功能使用时 各引脚定义如下:P3.0串行输入口,P3.1串行输出口,P3.2外部中断0,P3.3外部中断1,P3.4定时器/ 计数器0外部输入端,P3.5定时器/计数器1外部输入端,P3.6外部数据存储器写脉冲,P3.7外部数据存 储器读脉冲。51单片机的PDIP封装如图1所示:P1.0c=1 r 40VccP1.1匚239P0

14、.0P1.2匚3383P0.1P1.3匚437ZIP0.2P1.4匚536P0.3P1.5C635ZJP0.4P1.6匚7134ZIP0.5P1.7匚8 533ZlP0.6RST/VPD匚9 C32oP0.7P3.0/RXD匚10 /31ZIEA/VppP3.1/TXD11 *30nALE/PROGP3.2/INT0匚12 529psenP3.3/INT1匚13028P2.7P3.4/T0匚14827P2.6P3.5/T1匚1526P2.5P3.6/WR匚1625P2.4P3.7/RD匚1724P2.3XTAL2匚1823ZlP2.2XTAL1匚1922ZIP2.1VSS匚2021Z3P2.0

15、RSTP3.0/RXDP3.1/TXDXTAL2XTAL1P3.2/INT0P3.3/INT1P3.4/T0P3.5/T1GND12345678920 Vcc19 Pl.718 Pl.617P1.516P1.415P1.314P1.213P1.1/AIN112 P1.0/AINC11P3.7注:类似的还有Phil ips公司的87LPC64,2 0引脚 8XC748/750/(751),24 引脚 8X749 (752),28 引脚 8XC754,28 引脚图 2 PDIP 封装引脚图本次课程设计,我用到了单片机的P1 口作为按键的数据输入输出控制口,P2 口作为数码管段选控制管位选控制口。L

16、ED数码管是常见的显示器件,在家电领域应用极为广泛。LED数码管为“8”字型的,共计8段(包 括小数点)或7段(无小数点),每一段对应一个发光二极管,有共阳极和共阴极两种。共阳极数码管的 阳极连接在一起,公共阳极接到+5V上;共阴极数码管的阴极连接在一起,通常此公共阴极接地。我的开 发板上的数码管属于共阳极数码管,其内部结构如图2所示。对于共阳极数码管,当某个发光二极管的阴 极接低电平时,该发光二极管被点亮,相应的段被显示。rea b为了使数码管显示不同的字符,要把某些段点亮,就要为数码管的各段提供一个字节的二进制代码 即段码,习惯上以“a”段对应段码字节的最低位,共阳极数码管的段码如表1所示

17、,如要在数码管上显 示某一字符,只需将显示该字符的段码加到各段上即可。表1共阳极数码管段码显示字符字型码显示字符字型码0OxcOC0xc610xf9d0xa120xa4E0x8630xb0F0x8e40x99P0x8c50x92U0xc160x82y0x9170xf8H0x8980x80L0xc790x900xbfA0x88全灭0xffb0x83全亮0x00数码管的显示方式有静态和动态两种,多位数码管工作于静态显示方式时,各位的共阴极(或共阳极) 连接在一起并接地(或接+5V),每位数码管的段码线分别与一个单片机控制的8位I/O 口锁存器输出相连, 由单片机送出显示信号供数码管显示。静态显示方

18、式无闪烁,亮度较高,软件控制比较容易,但是占用单 片机I/O 口资源较多,如果显示位数较少,可采用静态显示方式。显示位数较多时,为节省I/O 口与驱动 电路的数目,常采用动态显示方式。这种方式是将所有数码管的段码线的相应段并联在一起,由一个8位 I/O端口控制,而各显示位的公共端分别由另一单独的I/O端口控制,每一时刻,只有1位位选线有效, 即只有一位数码管被点亮,每隔一定时间逐位地轮流点亮各数码管,由于数码管的余辉和人眼的“视觉暂 留”作用,只要控制好数码管之间的点亮时间间隔,就可以造成“多位同时亮”的假象。这个时间间隔如 果很短会造成发光很弱,时间间隔很长虽然亮度足够但是会有闪烁现象。本次

19、课设的要求之一控制亮度, 我就是利用数码管之间的延时来控制的,合理地调整延时长短,就可以让数码管亮度很暗但能看清,亮度 很亮但不闪烁。开发板上使用的是一组四位LED数码管(如图4所示),段选端通过一个74HC573芯片连 接到单片机的P0 口,4个位选线经过三极管接到了 Vcc上,三极管的基极以排针引出,可用杜邦线连接 单片机实现位选。图4四位LED数码管3.3 键盘图 5 轻触开关键盘具有向单片机输入数据、命令等功能,是人机对话的主要手段。键盘由若干按键按照一定规则组 成,每一个按键实质就是一个开关。键盘有很多种类,最常见的是按键式键盘。键盘分编码键盘和非编码 键盘,在单片机组成的各种系统中

20、,用的最多的是非编码键盘。常见的非编码键盘有独立式键盘和矩阵式 键盘两种结构,独立式键盘各按键相互独立,每个按键各接一条I/O 口线,通过检测I/O 口输入线的电平 状态,能够判断哪个按键被按下。当按键数目较多时,独立式键盘占用单片机I/O 口资源较多,这种情况 下为了节省I/O 口适合采用矩阵式键盘。矩阵式键盘由行线和列线组成,按键位于行、列的交叉点上,一 个4x4的行列结构可构成16个按键,只需要一个8位的并行I/O 口。开发板上使用的是一组4x4矩阵键 盘,由 16个轻触开关(又叫按键开关,使用时以满足操作力的条件向开关操作方向施压使开关闭合接通, 当撤销压力时开关断开,其内部结构是靠金

21、属弹片受力变化来实现通断的,如图5 所示)组成。每一行开 关的相同端接在一根线上,每一列开关的相同端接在一根线上,总共引出行线和列线各4根,通过排针和 跳线帽接到单片机的 P1 口上。3.4 温度传感器 DS18B20DS18B20芯片(如图6所示)属于单总线接口的数字温度传感器,温度测量范围是-55+128C, DS18B20芯片体积小、功耗低,对于实时温度的测量结果可通过单总线以数字信号方式传输,省去了信号 放大、A/D转换等外围电路。DS18B20有3个引脚,分别是Vcc、DQ和GND。单片机对每个DS18B20 芯片通过总线DQ寻址,DQ为漏极开路,须加上拉电阻。每个芯片内都有64位R

22、OM,其中存有16位序 列号,它是器件的地址编号,能使器件被唯一地确定。常用的控制DS18B20的有下面几条指令:0x33(读 DS18B20中ROM的编码)、0xcc (忽略64位ROM地址,直接向DS18B20发温度变换命令)、0x44 (启 动DS18B20进行温度转换)、0xbe (读内部RAM中温度数据)、0x4e (发出向内部RAM的第2,3字节写 上,下限温度数据命令)。开发板上使用单片机的P1.7 口与DS18B20进行数据交换,P1.7、Vcc和GND 已由排针引出,只要给开发板上DS18B20旁边的排针插上跳线帽即可。图6 DS18B20芯片第 4 章 软件程序设计及调试4

23、.1 程序流程图综合了以上所介绍的设计思路以及原理之后,整个题目的设计流程如图7 所示:4.2否是结束 ,:开始/外界温度模/ 拟信号输入 / 数字信号温 / /度值输出 /按键信号F 输入 /实际温度=十进制数 据位除以16夕数码管显示与亮 度调节延时增加或减少实际温度=十进制 数据位取反加1再除以16DS18B20 处理单片机图 7 程序流程图程序设计本次课设的难点在于DS18B20温度传感器的使用,如何用单片机控制DS18B20芯片进行温度读写是 完成题目的关键,因此有必要了解DS18B20的工作时序:(1)初始化,包括先将数据线置高电平1。 延时。数据线拉到低电平0。延时480到960

24、微秒。数据线拉到高电平1。延时等待。若CPU 读到数据线上的低电平0后,还要进行延时。将数据线再次拉到高电平1后结束(2)DS18B20写数据, 包括数据线先置低电平0。延时确定的时间为15微秒。按从低位到高位的顺序发送数据。延时 45微秒。将数据线拉到高电平1。重复到步骤,直到发送完整个字节。将数据线拉高到1。(3) DS18B20读数据,包括将数据线拉高到1。延时2微秒。将数据线拉低到0。延时6微秒。将 数据线拉高到1。延时4微秒。读数据线的状态得到一个状态位,并进行数据处理。延时30微秒。 重复到步骤,直到读取完一个字节。按照以上时序对DS18B20进行程序编写,我参考了做实验时所用到的

25、DS18B20显示温度的代码,加以更改使之能够正确使用。对于按键的检测就运用了线反转法,4给.这3个调参数试,即结按下果不先检测行线再检测列线,行列交叉的位置就是按下按键的位置,由此计算出每一个按键的键值。单片机把 温度值信号给数码管,数码管显示温度,使用含参数的延时函数控制数码管的动态显示,把得到的键值赋 同的按键改变不同的参数,进而改变数码管显示亮度。具体的C语言代码见附录。如图8所示是将程序下载进开发板上以后的效果:图 8 调试结果可以看到,板子的右上角的四位数码管显示的是当前环境温度,用杜邦线将数码管与单片机连接起来 右下角是矩阵键盘,按下其中不同的按键,数码管的亮度是不一样的,从最暗

26、到最亮,有16 级调节,对 应16个按键。这个效果,完成了题目的要求。第5 章 总结本次课程设计,综合了本学期学到的单片机的有关知识。课上,老师讲解了单片机的构造、原理和应 用,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我逐渐地了解了我们身边的一些电子设备的工作原理以及方式,其实大都可 以使用单片机来实现。单片机从诞生到现在,发展了这么多年,已经变得相当完善与强大,许许多多的电 子产品里面,其实都能看到单片机的影子,单片机作为控制中心,应用的极为广泛。能够使用单片机和其 他外围电路设计出符合要求的产品,也是我们这个专业需要掌握的技能之一,这次的课程设计,就模拟了 这个过程,每个人都拿到了一份要求和一个开发板,我们

27、就利用所学来设计出符合要求的作品,这个过程 锻炼了我们对于使用单片机开发各种电路的能力。我们所学到的知识应该是能够用来在实践中利用的,否 则将毫无意义,为了避免纸上谈兵,我们需要加强动手能力。经过了单片机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对单片机 充满了兴趣,课后自己找资料深入学习其应用,这次课程设计的顺利实现,与我平时在业余时间里学习单 片机密不可分,由此也可看出,兴趣果然是最好的老师。参考文献1郭天祥.51单片机 C 语言教程.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342354 2张毅刚,赵光权,刘旺.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2922963何立民.单片机应用技术选编.北京:北京航空航天

28、大学出版社,1993:2322454 谭浩强.C程序设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1: 1432755 徐君毅. 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195385附录I设计原理图附录图 9 数码管及其驱动部分图 10 按键部分R4ESI47kJ4I HbJ5J6;P17;GNDIF 1 SB 2DDS18B20测温电路图 11 DS18B20 部分图 12 主控芯片部分FJI.2PlJ4PH5FJ5&PM7P17RZL:hktu 12 3TJTOJ431XI19X21HKST芈1f,WR附录II元器件清单序号名称型号数量说明1单片机STC12C5A60S212温

29、度传感器DS18B2013瓷片电容10114瓷片电容10215电解电容4.7uf/16V16电阻8.2k17电阻4.7k18晶振11.0592MHz1附录ifl源程序关STJF200R16#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define uint unsigned int#define KEY P1uchar Cjianzhi(void);uchar ah,al;uint tens,units,decile;char temperature2;float wen_val;sbit DS1820_DQ= P1A7;void

30、 DS18B20_Init() ;bit DS1820_Reset();void DS1820_WriteData(uchar wData); uchar DS1820_ReadData();void read_wendu();uchar code duanma10 = 0xc0,0xf9,0xa4,0xb0,0x99,0x92,0x82,0xf8,0x80,0x90; void DigitalDisplay(tens,units,decile);void delayXus(uint n);void delayms(ttt);void delay10ms();void delayXus(uin

31、t n)while(-n);uint ttt;void delayms(ttt)uint i,j;for(i=ttt;i0;i-)for(j=2;j0;j-);void delay10ms()uchar a,b,c;for(c=5;c0;c-)for(b=4;b0;b-) for(a=248;a0;a-);void DS18B20_Init()DS1820_Reset();DS1820_WriteData(0xCC);DS1820_WriteData(0x4E);DS1820_WriteData(0x20);DS1820_WriteData(0x00);DS1820_WriteData(0x7

32、F);DS1820_Reset();bit DS1820_Reset()bit flag;DS1820_DQ = 0;delayXus(480);DS1820_DQ = 1; delayXus(80);flag = DS1820_DQ;delayXus(400);return (flag);void DS1820_WriteData(uchar wData)uchar i;for (i=8;i0;i-)DS1820_DQ = 0;delayXus(4);DS1820_DQ = wData&0x01; delayXus(60);DS1820_DQ = 1; wData=1;uchar DS182

33、0_ReadData()uchar i,TmepData;for (i=8;i0;i-)TmepData=1;DS1820_DQ = 0;delayXus(4);DS1820_DQ = 1; delayXus(8);if (DS1820_DQ = 1) TmepData |= 0x80; delayXus(60);DS1820_DQ = 1;return (TmepData);void read_wendu()uchar i;DS1820_Reset();DS1820_WriteData(0xcc);DS1820_WriteData(0x44);DS1820_Reset();DS1820_Wr

34、iteData(0xcc);DS1820_WriteData(0xbe);for (i=0;i2;i+)temperaturei = DS1820_ReadData();DS1820_Reset();void DigitalDisplay(tens,units,decile)read_wendu();ah = temperature14;al &= 0x0f;ah = ah|al;al = temperature0&0x0f;if (ah&0x80) != 0)if (al = 0)ah = ah;ah = ah+1;elseah = ah;al = al;al = al+1;al &= 0x

35、0f;wen_val = ah*(-1.0)+al*(-0.0625); else wen_val = ah*1.0+al*0.0625;tens = (int)(wen_val * 10) / 100;units = (int)(wen_val * 10) % 100 /10;decile = (int)(wen_val * 10) % 10;WR = 0;P2 = 0xf7; P0 = duanmatens; delayms(ttt); P0 = 0xff;WR = 1;WR = 0;P2 = 0xfb; P0 = duanmaunits-0x80; delayms(ttt); P0 =

36、0xff;WR = 1;WR = 0;P2 = 0xfd; P0 = duanmadecile; delayms(ttt); P0 = 0xff;WR = 1;WR = 0;P2 = 0xfe; P0 = 0xc6; delayms(ttt); P0 = 0xff;WR = 1;uchar Cjianzhi(void)uchar hang = 0,lie = 0;uchar jianzhi = 0;KEY = 0xf0;if(KEY != 0xf0)switch(KEY)case 0xe0: hang = 1; break;case 0xd0: hang = 2; break;case 0xb

37、0: hang = 3; break;case 0x70: hang = 4; break;default: break;KEY = 0x0f;if(KEY != 0x0f)switch(KEY) case 0x0e: lie = 1; break; case 0x0d: lie = 2; break;case 0x0b: lie = 3; break;case 0x07: lie = 4; break; default: break;jianzhi = (hang-1)*4+lie;return jianzhi;return 0;void main()uchar brightness = 0;while(1)brightness = Cjianzhi(); if(brightness != 0)delay10ms();if(brightness != 0)ttt = brightness;ttt = ttt*20;DigitalDisplay(tens,units,decile);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