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题(8)

上传人:枕*** 文档编号:122699651 上传时间:2022-07-2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5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案例分析题(8)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案例分析题(8)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案例分析题(8)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资源描述:

《案例分析题(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案例分析题(8)(1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事故案例分析题一、 某化工厂泄氯事故事故通过:某化工厂急需氯气,让具有资质的运送公司到生产厂提货。装完氯气钢瓶后,连夜返回。驾驶员小张太累,让无驾驶执照的押运员小李代驾一会儿,在拐弯处翻了车,氯气钢瓶互相冲撞,有的阀门撞坏,大量氯气泄漏,小张小李逃离现场,附近村民发现后报了案,多名村民中毒死亡。请问:泄氯事故中,公司和当时人有哪些错误做法,并阐明因素。答案:派出单位应对小张小李提出告戒,保证安全,因连夜返回,应当考虑驾驶员疲劳驾驶,容易发生事故,可增一名驾驶员。当事人小张小李,不能互换岗位,小张不应让无驾驶证的小李代驾。发现事故后逃离,没有立即报案,更无维持现场秩序,告知附近人员撤离。事故因素

2、:1、氯气是剧毒化学品,在运送上有严格规定,该事故阐明,运送公司安全制度不严,安全教育不够,安全责任不贯彻,安全知识缺少,没有组织实行救援和采用必要措施。2、当事人缺少安全责任心,安全意识单薄,安全知识缺少,擅离事故现场,违犯操作规程。二、某生产公司爆炸事故事故通过:某生产公司同步使用汽车和柴油,为运送以便,自制一种油罐车,罐内用铁板隔开,前段寄存汽油,后段寄存柴油,在运油中,遇电闪雷鸣,引起储罐燃烧爆炸导致人员伤亡。请指出引起该事故的错误做法。答案:1、无资质不能擅自制造危险化学品储罐。2、储罐设计制造不合理,一种储罐不能同步寄存两种危险化学品。3、该储罐无防雷电,防静电装置。4、国家对危险

3、化学品实行资质认定制度,未经资质认定,不得运送危险化学品,该公司自制油罐车,没经资质认定,不得运送危险化学品。三、某公司爆炸事故事故通过:某公司新建一种大型储罐,罐体内壁须涂刷耐腐涂料,为了节省,施工单位更换防腐漆稀料,用闪点低、易挥发有机溶剂替代。罐体内只有两个人工出口,无通风设施。专用的行灯和手持照明灯具都没有防爆功能,刷漆防腐作业接近尾声时,发生爆炸,导致多人伤亡。请指出事故发生的因素和错误做法。答案:电火花引爆了达到爆炸极限的可燃气体,导致爆炸事故的发生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因素。间接因素:1、施工单位安全管理存在严重问题,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没有制定受限空间作业规程,作业现场混乱,施工作业

4、组织不合理,多人同步在狭小空间作业等。2、缺少有效监管、检查措施,监理不规范,没有纠正违章作业。错误做法:1、施工单位更换稀料,使用闪点低、易挥发有机溶剂。2、没有强制通风措施,使有机溶剂挥发,积累达到了爆炸极限。3、使用非防爆型灯具,施工现场电气线路不符合安全规范规定。四、某厂中毒事故事故通过:某厂有一种地下池,池内有两个二硫化碳储罐,其中一种进料口伐门损坏,车间主任带两名工人下池检修。池上有人喊,池下无回音。立即报告厂长。厂长和多名职工赶到现场,厂长带头下池救人,随后多名职工下池。当急救中心赶来时,池下人员已中毒躺在地上,气味熏人,发现阀门已打开,二硫化碳大量泄漏。中毒人员经急救仍有多人死

5、亡。请指出维修和急救人员有哪些做法不当。答案:在有也许产生有毒气体的场合进行检修作业时,未采用防护措施,且无专人监护,是发生事故的重要因素。厂长虽然救人心切,但未及时报警。救人时,没佩戴防护用品和采用防护措施,防护意识差。储存有毒物质的场合应安排专人看守、监护,并制定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这次事故还阐明该公司安全教育不够,安全知识缺少。安全责任不强。特别是重要负责人自身安全意识不够,缺少安全保护措施。五、重大危险源辨识实例:某石化公司炼油厂有2台油罐,用来收储汽油、煤油。油罐的代号分别为309、310号,设309号装有煤油45吨、310号装有汽油12吨,问与否构成重大危险源?若构成重大危险源,

6、应采用哪些防护措施。(摘自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与管理第310页)。参照要点:(1)根据重大危险源易燃物质原则,汽油贮存临界量为20吨,煤油贮存临界量为100吨。单元内贮存多品种危险物品时,用公式计算:式中:q1、q2、q3qn每种危险物质实际存在的量。 Q1、Q2、Q3Qn与各危险物质相相应的生产场合或贮存区的临界量。查贮存区临界量:汽油20吨;煤油100吨(摘自重大危险源辨识国标GB1828-)。求: 构成重大危险源。 (2)避免措施: 因汽油、煤油均属易燃物质,因此要设有灭火系统(如有一定数量的消火栓)、喷淋冷却系统(避免储罐温度过高)、消防通道等;储水池:以备发生火灾应急之用。监测、报警装

7、置;以备火灾报警之用。严格的规章制度和通过培训合格的人员进行管理。六、救援预案编写根据本单位实际状况编写一种简朴的化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参照提纲:1、阐明书公司的基本状况:危化品的品名、储量;职工人数和人员分布,厂区占地面积;距厂区围墙外500m、1000m范畴内的居民状况;公司重大危险源的分布状况。2、避免事故的措施:设备、设施的硬件及管理。3、组织保障、处置方案及程序:指挥机构、职责;处置方案;处置程序。4、有关措施和规定:通讯;应急队伍的培训与演习;工程抢险抢修;现场医疗救护;社会救援。(摘自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与管理第298页)。七、某危险化学经营公司中毒事故事故通过:某危险化学经营公司

8、经营范畴是一般危险化学品,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10月30日到期,尚未申请换证。4月5日,装卸工在仓库内搬运货品时,将一瓶甲苯二异氰酸酯(剧毒化学品)撞碎,导致多人中毒。请指出上述案例有哪些错误之处。答案:1、未按期换证。2、擅自扩大经营范畴。3、一般危险化学品和剧毒化学品不能在同一仓库寄存。4、剧毒化学品规定专用仓库,单独寄存。实行双人收发,双人保管制度。并将储存数量、地点及管理人员状况报本地公安和安监部门备案。八、某公司危险化学品仓库事故事故通过:某公司临时用礼堂改建危险化学品仓库,未经有关部门验收,寄存二氯异氰尿酸半成品和甲基二异氰酸酯(剧毒化学品)。某日,突降暴雨,积水从门槛进入库内,将

9、二氯异氰尿酸半成品浸湿,发生化学反映,引起剧烈放热,致使半成品自燃,剧毒化学品也燃烧爆炸,诸多人灼烫中毒死亡。请问该公司在储存危险化学品过程中,有哪些错误做法。答案:1、临时改建的危险化学品储存仓库,必须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批准后方可使用,该公司没按有关法律规定,进行审批,属违法建设。2、该公司将剧毒化学品与一般化学品混存,属违规储存。剧毒化学品要单独寄存。实行双人收发,双人保管制度。3、该公司不学法不懂法,有法不依,安全意识差,安全管理不规范,缺少安全知识,安全规章制度不完善,安全责任不贯彻。九、某炼油厂铂重整装置氮气窒息事故事故通过:1996年7月25日9时30分左右,某炼油厂铂重整装置检

10、修收尾,正在进行预加氢反映器201/1装填催化剂的准备工作。因工作需要,9时30分,陈某(操作工)根据领导临时安排,到反映器内检查(装置界区氮气线未加盲板,反映器顶部备有长管防毒面具)。陈某叫了此外一名操作工进行监护。陈某等了5分钟,此外一名操作工还没有来,陈某觉得没有必要佩戴防毒面具,就进入了反映器进行检查。随后因氮气窒息死亡。请分析事故因素并给出防备措施。1、事故因素分析(1)事故的重要因素是领导违背进设备作业的有关安全管理规定,拆装盲板的有关规定,违章指挥,停工后进装置的氮气管线未加盲板,氮气串入反映器。同步,没有贯彻对反映器进行氧含量分析。(2)操作工缺少自我保护意识,没有办理进设备作

11、业票和贯彻防护措施,属违章作业。进设备必须有监护人在场,其虽然喊了另一名操作工上来监护,但在监护人尚未到现场,就独自一人进入反映器。反映器顶部平台上虽备有长管防毒面具,但其也没有佩戴。2、事故教训及对策(1)严格执行进设备作业等安全管理规定,检修期工艺管线拆装盲板应制定盲板表,贯彻专人负责,拆装要有签字。(2)杜绝违章指挥和违章操作,进入设备等受限空间必须办理作业票。(3)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安全防护意识,提高安全技能。十、螺栓既少又短,试压爆炸事故通过:1986年3月15日19时35分,某石油化工总厂化工一厂一车间常减压装置大检修前,由核工业部第五安装处在装置东面17米外空地上对新制成的重叠式

12、换热器进行气密性实验。换热器每台有40个螺孔,在实验时换热器B装了13个螺栓,换热器A装了17个螺栓。试压环比原封头法兰厚4.7厘米,试压环装上后仍用原螺栓。螺栓与螺母装配时两头不均匀。试压过程中,换热器(B)试压环紧固螺栓拉断,螺母脱落,管束与壳体分离。重4吨的管束向前冲出8米,把前方黄河牌载有空气压缩机的汽车大梁撞弯,冲入车底,整台汽车被横推移位2-3米;重2吨的壳体向相反方向冲出,与管束分离后飞出38.5米,遇到地桩停止;换热器A、B连接支座螺栓剪断,连接法兰短管拉断,重6吨的换热器A受壳体断开短管处喷出气体的反作用推力,整个向东南方向移位8米左右,并转向170度。现场共有9人,4人不幸

13、死亡。请分析事故因素,提出避免措施。1、事故因素(1)操作人员严重违背国家劳动总局颁发的压力容器安全监察规程有关“耐压实验和气密实验时,各部位的紧固螺栓必须装配齐全”的规定。同步,由于试压环比原封头法兰厚4.7厘米,试压环装上后仍用原螺栓,螺栓与螺母装配时两头不均匀,导致螺栓与螺母的连接长度不够。(2)本次事故反映出该厂在设备基本管理工作中有单薄环节,现场管理不到位。(3)设备试压时缺少严密的组织和严格的程序。2、避免措施(1)设备操作要严格执行压力容器安全监察规程的有关规定,时刻牢记安全无小事,不能凭经验行事。(2)加强设备基本管理,消除单薄环节。(3)设备操作时要有严密的组织和严格的程序,

14、强化现场监督管理。十一、某原油罐着火爆炸事故事故通过:1989年8月12日9时55分,某原油库2.3万立方米的5号混凝土油罐忽然爆炸起火,燃烧了4个多小时后,热量使得罐底部的积水、原油中的乳化水以及灭火时泡沫中的水汽化,使原油剧烈沸溢,喷向空中,撒落四周地面。下午3时左右,喷溅的油火点燃了位于东南方向相距5号油罐37米处的另一座相似构造的4号油罐顶部的泄漏油气层,引起爆炸。炸飞的4号罐顶混凝土碎块将相邻30米处的1号、2号和3号金属油罐顶部震裂,导致汽油外漏。约1分钟后,5号罐喷溅的油火又先后点燃了3号、2号和1号油罐的外漏油,引起爆燃,整个老罐区陷入一片火海。失控的外溢原油像火山喷发出的岩浆

15、,在地面上到处流淌。大火提成三股:一部分油火翻过5号罐北侧1米高的矮墙,进入全套引进日本工艺装备的新罐区的1号、2号、6号浮顶式金属罐的四周,2号罐壁隔热钢板不久被烧红;另一部分油火沿着地下管沟流淌,汇同输油管网外溢原油形成地下火网;尚有一部分油火向北,从生产区的消防泵房始终烧到车库、化验室和锅炉房,向东从变电站始终引烧到泵房、计量站、加热炉。部分外溢原油导致了海洋严重污染。事故发生后,先后排除了人为破坏、明火作业、静电引爆等因素和实测避雷针接地良好。据当时的气象状况和有关人员的证词,发现当时该地区为雷雨天气。请分析事故因素和应吸取的深刻教训1、事故因素分析由于非金属油罐自身存在的缺陷,遭受对

16、地雷击产生感应火花而引爆油气。2、吸取事故教训,采用防备措施。(1)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避免为主”的方针,要把防雷、防爆、防火工作放在头等重要位置,建立健全针对性强、防备措施可行、的确解决问题的规章制度。(2)对油品储、运建设工程项目进行决策时,应当对涉及社会环境、安全消防在内的多种因素进行全面论证和评价,要坚决实行安全、卫生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产的制度。(3)严格保证工程质量,把隐患消灭在投产之前。(4)逐渐裁减非金属油罐,此后不再建造此类油罐。对尚在使用的非金属油罐,研究和采用较可靠的防备措施。提高对感应雷电的屏蔽能力,减少油气泄漏。同步,组织力量对其进行技术鉴定,明确

17、大修周期和报废年限,划分危险级别,分期分批予以报废。(5)研究改善油库区防雷、防火、防地震、防污染系统;采用新技术、高技术,建立自动检测报警联防网络,提高油库自防自救能力。(6)强化职工安全意识,克服麻痹思想。对随时也许发生的重大爆炸火灾事故,增强应变能力,制定必要的消防、急救、疏散、撤离的安全预案,提高事故应急能力。十二、某石化助剂总厂违章动火油罐爆炸事故通过:7月1日,为解决柴油寄存一段时间后,由棕黄色谈深灰色的质量问题,某厂领导决定采用脱色技术,在柴油罐间加活性剂罐、混合罐、管道泵,将307#罐、308#罐的柴油,经管道泵注入混合罐,同来自活性剂罐的活性剂混合脱色后,注入204#罐储存外

18、销。分管生产的副厂长直接安排生产设备部牵头,由机动车间维修班负责焊接安装。整个作业,采用先将混合罐、活性剂罐、管道泵定位后,再对接同柴油罐相连接的阀门、法兰、管道,现场进行焊接的措施。7月2日上午,已将混合罐、活性剂罐、管道泵定位,并同308#罐对连焊接完毕,下午继续进行同204#罐的对接。18时45分,在焊接同204#罐相接的管道时发生爆炸,204#罐罐体炸飞,南移3.5m落下,罐内柴油飞溅着火,同步204#罐罐体飞起时,又将该罐同307#罐之间的管道从307#罐根部阀前撕断,307#罐中400余吨柴油从管口喷出着火,现场施工的10人,忽然被柴油烈火掩盖,瞬间即被烧死。307#罐在204#罐

19、爆炸起火后45分钟,再次发生爆炸,罐底焊缝撕开12m左右,罐内剩余柴油急速涌出,着火的柴油顺混凝土地面,流至附近的10间操作室,操作室被烧毁;流至装置管排底部,管排管架被烧塌;流至厂区大门以外,将部分大树烧死。大火于20时45分被扑灭,没有导致罐区其她汽油、柴油罐的爆炸,避免了更大的损失。经向曾在现场的职工理解,事故是在焊接同204#罐底部Dg80闸板阀对接的管道时发生的。而204#罐盛过柴油,但已长时间没用了,只偶尔当作生产中吹扫管道时的储气罐用。但在阀门如下,有24cm深,约15m2放不出来的柴油,而阀门以上无油。经察看,204#柴油罐底部Dg80闸板阀阀瓣接近罐体一侧有明显的暗红色铁锈,

20、仅在底部有一弦高10cm左右的弯月形面,呈现高温后的蓝灰色,而阀瓣面向焊接的一侧,明显活动但留有间隙。该次动火没有用火手续。施工人员制作了盲板,带到了现场,没有使用,但是关闭了阀门。请分析事故因素,制定避免措施1、事故因素分析(1)204#罐约15m2放不出来的柴油,在阀门如下,有24cm深,从而成为罐内柴油轻质馏分挥发的空间,挥发后的柴油轻组分,与罐内的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维修班在电焊焊接时,204#罐内的爆炸性混合气体,泄漏入正在焊接的管道内,电焊明火引起了管内气体的爆炸,从而通过Dg80闸板阀阀瓣底部的缝隙,引起了204#罐内混合气体的爆炸,这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因素。(2)违章作

21、业是事故发生的主线因素。该厂缺少生产管理,特别是安全技术管理人才,制度执行不严。该次施工作业要动火,没有办理一级动火证,没有制定严密的防备措施,现场也没有消防、安全、专职人员进行监护。此外,动火作业必须同生产系统有效隔绝。该厂施工人员虽然制作了盲板,带到了现场,但没有使用,仅以关闭阀门替代插入盲板同油罐隔绝。(3)对柴油性质结识局限性。柴油虽然不是易挥发的一级易燃易爆品,但是,柴油是混合物,其中所含的介于汽油、柴油之间的轻沸点馏分,在夏季高温状况下,挥发积聚于油罐相对密封的上部空间,形成了爆炸性混合气体,遇明火导致了爆炸。(4)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安全技术素质低,也是事故发生因素之一。2、防备措施

22、公司的各级领导及职工,要严格遵守安全规章制度,严禁违章作业,同步,要开展全员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教育与安全生产技术知识教育,提高全体人员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安全技术水平与自我防护能力;核心管理岗位,要选用有生产管理实践经验及安全技术管理经验、专业知识丰富、技术素质较高的同志,以适应工作的需要,核心时刻起到管理把关作用,避免事故的发生。十三、某厂一氧化碳中毒事故事故通过:1999年7月28日16时左右,某厂甲酸生产装置因故障全系统停车进行检修,合成反映器喷管坏,需进器内进行维修。7月29日上午8时左右,打开合成反映器下部两个人孔进行通风,并从上部人孔加水进行冲洗。下午17时左右,应公

23、司安全处规定打开最上部人孔进行通风。17时15分左右,安全处有关人员用可燃气体及氧气测定仪测定可燃气体不合格。此后,在17时15分至19时45分的一段时间内,每隔15分钟测定一次。19时45分左右经测定:氧气为21%;可燃气体爆炸极限比例为12%-18%。安全人员觉得合格,随后签发“进罐入塔证”,并注明要佩戴长管呼吸器。20时左右,化建公司2名架子工进入器内进行扎架子作业,2名操作工及化建公司1名临时工在器外进行监护。由于不以便,2名架子工未戴呼吸器。大概13分钟后,塔内传出求救声,监护人员及现场6名检修人员情急之下未戴呼吸器进塔救人,先后中毒,有7人勉强爬出。最后有两人戴上呼吸器将塔内4人救

24、出,立即进行现场急救并及时送往医院进行急救,此时大概20时40分左右。化建公司1名架子工和1名临时工经急救无效后死亡,其别人员脱离危险。经调查取证分析,确觉得一氧化碳急性中毒。该反映器共有16条管线与之连通,物料分别有一氧化碳、甲醇、甲酸甲酯等,操作人员关闭了连接阀门。反映器未打开所有人孔进行能风,用水进行了冲洗。请分析事故因素和应采用的防备措施。1、事故因素分析:(1)设备未进行有效隔绝。操作人员只是关闭了阀门而未加盲板,由于阀门不严,致使一氧化碳进入反映器。(2)置换、解决措施不当。该反映器未进行彻底置换,未打开所有人孔进行通风,或进行强制通风,用水冲洗只能将甲醇、甲酸甲酯等洗掉,而不能将

25、一氧化碳洗去。(3)分析措施不全面。进罐入塔应分析有毒有害物质浓度及氧气含量,而有关人员只分析了氧气含量,未分析有害气体浓度。(4)操作人员违章作业。作业人员不按规定佩戴防护器具,救护人员不戴防护器具进塔救人导致事故扩大,监护人员监督不力等,均属违章行为。2、防备措施:(1)立即组织有关人员对该公司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检修规程、多种设备及管线的紧急抢修安全措施、化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等进行重新修订并补充完善。(2)立即对全体员工进行安全技术知识、法规、现场急救常识、消防器材、防护器材的使用等方面知识的教育。组织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培训。(3)立即开展安自查,对查出的问题立即进行整治。同步,加大

26、惩罚力度,坚决消灭违章违纪的现象。(4)立即对使用的安全作业票证进行研究、补充、修订,组织员工学习,并严格按原则作业程序规定办证。对公司所有的安全防护器材、消防器材、安全仪表、压力容器安全附件进行全面检查维修。十四、某电化厂液氯工段发生液氯钢瓶爆炸事故事故通过:X年夏末秋初,某电化厂液氯工段发生液氯钢瓶爆炸。使该工段414m2厂房所有摧毁,相邻的冷冻厂厂房部分倒塌,两个厂房内设备、管线所有损毁。并导致附近办公楼及厂区周边280余间民房不同限度损坏。液氯工段当班的8名工人当场死亡。更为严重的是爆炸后氯气扩散7公里,由于电化厂设在市区,与周边居民区距离较近,事故共导致千余人氯气中毒,数人死亡。直接

27、经济损失若干。最初爆炸的1只液氯钢瓶是由顾客送到电化厂来充装液氯的。由于该顾客在生产设备与液氯钢瓶连接管路上没有安装逆止阀、缓冲罐或其她防倒罐装置,致使氯化石蜡倒灌液氯钢瓶中,这属于违章行为。并且在送来此钢瓶时也未向充装单位声明状况,留下重大事故隐患。负责充装钢瓶的电化厂液氯工段工人违章操作,在充装液氯前没有按照操作规程对欲充装的钢瓶进行检查和清理,就进行液氯充装。充装时,钢瓶内的氯化石蜡和液氯发生化学反映,温度、压力升高,致使钢瓶发生爆炸,并导致周边钢瓶相继爆炸,导致严重后果,影响恶劣。经调查:双方工人均未经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和考核,本地政府和化工厂均没有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或措施。1、试根据上述

28、材料,分析该起事故的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直接因素:人的不安全行为:(1)顾客方违章在液氯钢瓶内混入氯化石蜡,且未向充装方阐明此状况,形成事故隐患;(2)充装方工人违章操作,在充装前未按规定检查和清理液氯钢瓶,就进行充装作业,致使钢瓶内的氯化石蜡和液氯发生剧烈化学反映,钢瓶内压剧增导致爆炸,又引起周边装有液氯的钢瓶爆炸。物的不安全状态,钢瓶内被倒灌有氯化石蜡。间接因素:(1)顾客方的生产设施存在缺陷(生产设备与液氯钢瓶连接管路上没有安装逆止阀、缓冲罐或其她防倒罐装置);(2)双方工人均未经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和考核;(3)双方公司对员工都没有进行充足的教育和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培训;(4)单位安全管理

29、局限性,员工违章操作严重;(5)电化厂选址不当,建在居民区都是不符合有关安全规定规定的,审批部门监管不力;(6)政府和厂方也没有应急救援预案或措施。2、根据安全生产法,试提出解决建议:电化厂为危险化学品生产单位。根据安全生产法第80、82、85条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59条的有关规定,追究该厂重要负责人的法律责任;追究该厂有关负责人、管理人员及其她从业人员的法律责任。3、试提出防备措施:(1)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对化工厂的安全生产状况进行有效监督检查;(2)按照有关规定规定,加强化工厂安全管理,涉及建立及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及其她必要的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等,并教

30、育、督促所有从业人员严格执行;(3)双方单位应当对有缺陷的生产设施进行整治,消除这一事故隐患;(4)按照有关规定规定,加强重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及所有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5)为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电化厂在也许的状况下应进行搬迁,远离市区和居民区等人口密切区。十五、某石化厂焦化车间发生爆燃事故事故通过:某年2月,某石化厂焦化车间,在焊接一处管线连接处时,没有对距用火地点只有1.2米的污水井进行有效的遮盖,动火前车间既没有到现场检查贯彻用火安全措施,动火时又没有看火人(监护人)在场,致使电焊火星落到污水井中,引燃井内的瓦斯气,发生爆燃,并窜入污水明沟,引起大火。直接经济损

31、失高达21万多元。(一)单选题1、如下选项中,不属于可燃液体的是 。(A)A四氯化碳 B三甲苯 C环已烷 D乙二醇2、在焊割动火作业中,必须采用安全措施。下列选项中,论述错误的是 。(B)A动火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B进行动火作业前必须报告班组长C动火前必须清除动火地点周边可燃物 D动火后必须彻底熄灭余火(二)多选题3、危险化学品也许导致的危害有 。(ABD)A引起职业中毒 B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C引起地质灾害 D引起环境污染4、如下选项中,属于可燃气的是 。(ABD)A丁二烯 B氨 C二氧化碳 D一氧化碳(三)简答题5、避免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燃烧三要素)(1)避免与限制可燃气体与空气形成燃烧、爆炸性混合物;(2)消除各类点火源;(3)预先采用措施,使得一旦发生燃烧危险,可以制止和限制火灾和爆炸的蔓延及扩展。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