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一张新的中国旅游资源区域划分图

上传人:卷*** 文档编号:122695031 上传时间:2022-07-2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6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设计一张新的中国旅游资源区域划分图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设计一张新的中国旅游资源区域划分图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设计一张新的中国旅游资源区域划分图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资源描述:

《设计一张新的中国旅游资源区域划分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计一张新的中国旅游资源区域划分图(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 设计一张新的中国旅游资源区域划分图,阐明分区根据与理由。 旅游区划分的重要原则是:旅游点 线联系的紧密性。旅游点是旅游者游览观光的客观对象,为使旅游 者在一定期间内能游览更多更好的旅游点,需将互相毗邻的若干 旅游点串通起来形成旅游线,然后再将互相衔接的若干旅游线联 成网络就构成旅游区。旅游服务设施配套的完善性。旅游设施一 般涉及旅馆、餐厅、交通运送、邮电通讯、商业网点、游乐场合等, 它是旅游者游览观光所必需的物质条件。为使旅游者在一定地区 范畴内能顺利地游览各个旅游点,就必须有完善的旅游服务设施 配套。每个旅游区至少要有一种旅游中心,一般以大、中都市为依 托。旅游中心是旅游区的核心,是大

2、批旅游者进出的集散地,旅游 设施应特别完善;要有足够数量、级别较高的旅馆、餐厅;要有通 往各旅游点的便捷交通,最佳有沟通国内外的飞机场;要有现代化 的邮电通讯设备;要有规模较大的购物中心和旅游商店;要有内容 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游乐场合等。旅游区内各重要旅游点,也 要有满足过往游客或暂住游客需要的某些服务设施。一定行政 区划的完整性。划分旅游区的重要目的,是为制定旅游业发展规划 和搞好各旅游区的建设提供科学根据,为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 合理组织和管理旅游事业服务。 综述华北地区长城的分布与建筑特色。(1)虎山长城:分布: 虎山位于丹东市城东十五公里的鸭绿江畔,是国家级鸭绿江风景名胜区的一种重

3、要景区,隔江与朝鲜的于赤岛和古城义洲相望。虎山是突起于鸭绿江与爱江交汇处的一座孤山。在明清的时候称作虎耳山,到了近代称作虎山。虎山整个山体形如一只卧虎,而两座形状相似、海拔相近的主峰恰似虎头上的双耳,因此又称“虎耳双峰”。虎山因山势险要且阻断东西交通,南控鸭绿江水路,因此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历来为兵家的必争之地。建筑特色:过街城楼:过街城楼楼高23米,共五层,其中主体三层,上面两层称为箭楼。马道:马道宽四米,马道东面的墙叫做垛口墙。垛口的边沿都是角的字型,这样既缩小了垛口的宽度,又增大了视野范畴和射击范畴。每个垛口中间的青砖上均有直径约公分的圆孔,它平时是用来插战旗的,战时用来固定火炮。马道

4、西面的墙叫女儿墙,高约一米,墙上有通风孔。擂石孔:垛口墙和掩墙之间的圆拱形孔洞,高约30至35公分,宽30公分,上面用花岗岩石材加工成圆拱形,下面以青砖为支脚,外部平齐,外下砖呈斜角形流口,高出马道地面约10公分。此擂石孔是用来投入擂石或施放火铳。瞭望孔:是长城守军观测攻打之敌的重要窗口,重要有两种,一种是设在垛口墙下面方形,内外均为漏斗状,其间距为40至80公分不等;一种是设在墙上瞭望孔,用特制的砖,砌成尖拱龛形,孔高18公分,宽20公分。隐墙:也称之为战墙,是建立在敌楼两侧马道上的掩体。在长城攻防战中,一旦敌方攻上长城,长城上的敌楼就成为保卫长城最后的堡垒。为了加强敌楼自我防守能力,便在敌

5、楼两侧长城马道上修筑一道道阶梯墙,使攻打之敌即要防备来自敌楼从天而降的箭雨,又要小心从隐墙里面刺出的长茅。隐墙的设立,极大提高长城的防御能力。敌楼:明代此前,敌楼大多为实心的台子,在隆庆三年,戚继光主蓟州軍务后,提出修建我们目前看到的这种空心敌楼。敌楼由基座、中室和顶上哨房三部分构成。基座与墙平,外出一丈四、五尺有余,内进五尺有余,没有门窗。中室中间空豁,四周有箭窗,用以瞭敌御敌,楼内储存武器、粮草。在中层一般置有梯道以通顶层,顶层中间建有瞭望哨所(建有瞭望哨所的叫作铺房敌楼,它重要是用以瞭望、将领指挥、将士休息的地方。没建有瞭望哨所的叫作空心敌楼),房外为平台,四周围有砖墙,砌有垛口。敌楼可

6、以使士卒免受夏天烈日蒸烤,雨淋之苦,冬季可免受冰雪之寒。同步保证了弹药安全。在防御中,又可居高临下,沉着袭击敌人。马面:也叫战台,是跨城墙而建的,凸出城墙的方形墙体。马面与城墙顶面齐平,只是在墙体立面上呈凸字形凸出。这种建筑,可以极大提高长城的防御能力。由于最早的长城主体,只是一道高高的直墙,墙上迎敌面留有观测和杀敌的垛口,但当敌人攻入墙根时,就进入了守城士卒观测敌情的盲区。如果士卒探头寻敌,就会遭到敌方弓箭的射杀,如不探头察敌,又不知攻打之敌是在拆墙还是架梯攻城。后来筑城将士根据马匹在草原上奔驰而又不被茅草刺伤眼睛的研究,发现马眼生长在马脑袋的上方的两侧,马前脸冲开草而侧面无伤。便按马的面部

7、生理特性修筑凸出墙体的墩台,取名马面。有了马面,将士们就可以从凸出的墙体的侧面垛口中,直接观测到敌人的行动,并可以从侧面袭击,形成两面夹击,三面攻打的立体防御工事,极大地提高自我防护能力,和积极攻打敌人的能力。烽火台:又称烽燧、墩台、烽堠、狼烟墩,是建筑在长城内外用于了望报警的圆形或方形建筑。烽火台的建筑形式为独立的高台状,大多为砖石构造,内充黄土,平原则多为黄土夯筑。有的烽火台基制与敌台相似,下部以石为基,留门。上部以砖为台体,中空,周设箭窗,台顶可以举烽火。烽火台备有流火绳、举烽烟用。还配有旗、鼓、弩、炮石、垒木、水瓮、干粮、火钻、火箭、蒿艾、狼粪、牛羊粪等,每烽六人、五人值班,一人传递文

8、书符牒。烽火台是长城防御体系中的预警系统和信息系统,烽火台传递军情方式,各朝代均有具体科学的规定。烽火台建筑选址是在长城两侧高地之上。(2)山海关长城分布:山海关城由关城、东罗城、西罗城、南翼城、北翼城、威远城和宁海城七大城堡构成,四周有长4769米、高11.6米、厚10余米的城墙,墙体高大坚实,气势宏伟。在东、西、南、北建有四个城门,城东南隅、东北隅建有角楼,城中间建有雄伟的钟鼓楼。整个卫城建筑规模宏伟,防御工程结实。山海关是明代创立“卫所兵制”的产物,明代的“屯田制”和改革政策又对山海关的巩固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智慧和血汗长成的历史丰碑,而山海关长城是万里长城的重要构

9、成部分,是举世闻名的长城入海处。建筑特色:关城长城是山海关长城的中部区段,全长7138米,其主线即关城东垣长1378米;附线即关城西、北、南垣共长3418米,东罗城垣长1519米,瓮城城垣长823米。主线上还建有六座敌楼(镇东楼、临闾楼、牧营楼、新楼、靖边楼、威远堂),二座城台。附线涉及关城城垣唐荣乾、东罗城垣、瓮城城墙三部分。北翼长城南起北斗峰,北至角山山麓的旱门10号台,全长3公里多。角山长城重要涉及旱门10台、旱门关、角山敌台、月城等。三道关长城重要由城墙、桃园东13号敌台、三道关、烂石关、唐帽16号敌台、尖山西17台、尖山东18台构成。九门口长城重要涉及五道楼、枣山区段和九门口三部分。

10、 老龙头长城是长城入海的端头部分,有“中华之魂”的盛誉。位于山海关以南4公里处,北连长城, 南入渤海, 是目前明万里长城东端的起点。老龙头长城由入海石城、靖虏一号敌台、王爱二号敌台、南海口关、澄海楼、宁海楼、宁海城及滨海城墙等部分构成,始建于1381年。当时, 筑有入海23米、周遭半公里的宁海石城, 城垣上修有澄海楼。后毁于兵燹, 仅存翘首 海滨的一段颓墙残壁。1985年重新修复了宁海城和澄海楼等景点。 是老龙头长城与关城长城连结的纽带。南翼长城沿线的重点防御设施分四部分:城台、铁门关及围城、南翼城、南水关及护城河。 关城长城是山海关长城的中部区段,全长7138米,其主线即关城东垣长1378米

11、;附线即关城西、北、南垣共长3418米,东罗城垣长1519米,瓮城城垣长823米。主线上还建有六座敌楼(镇东楼、 临闾楼、牧营楼、新楼、靖边楼、威远堂),二座城台。附线涉及关城城垣唐荣乾、东罗城垣、瓮城城墙三部分。 北翼长城南起北斗峰,北至角山山麓的旱门10号台,全长3公里多。 角山长城重要涉及旱门10号台、旱门关、角山敌台、月城等。 三道关长城重要由城墙、桃园东13号敌台、三道关、烂石关、唐帽16号敌台、尖山西17台、尖山东18台构成。 九门口长城重要涉及五道楼、枣山区段和九门口三部分。(3)八达岭长城分布:八达岭位于北京西北60公里处,东经11665,北纬4025,是峰峦叠嶂的军都山中的一

12、种山口。明代长安客话说,“路从此分,四通八达,故名八达岭,是关山最高者”。建筑特色:岔道城在八达岭火车站附近,有一座气势雄浑,建筑结实的大城堡,这就是北门锁钥关城的前哨指挥部岔道城。据居庸志略载:八达岭为居庸之禁扼,岔道又为八达岭之藩篱。当时设有把总三名,驻兵八百员,在八达岭长城中起着十分重要的军事防御作用。 古炮陈展于八达岭关城内登城入口处的马道旁,共有五尊铁炮,为当时 的先进武器之一。其中最大一尊炮筒长2.85米,口径105毫米,射程达千米以上,威力甚大。炮身上刻有敕赐神威大将军字样,为明代崇祯十一年(1638年)制造。该炮是1958年从八达岭东十余里的张堡地方运来的。此外四尊牛腿小炮,为

13、1957年整修长城时的出土文物,同步还发掘出数百枚炮弹,均为明朝制品。据武备志记载:古代以机发石,其机之木架,形如虎蹲。后来使用火炮,炮身短而粗大,以发开花弹者,名虎蹲炮,俗称田鸡炮,由此可见当时武器状况之一般。 关城八达岭关城东门外有一座庙,名望京寺,内有石岩凿成的大悲佛像;西门外立有牌坊,横额书“驱胡万里”。弘治十八年(15)经略边务大理寺少卿吴一贯修建关城时,庙及牌坊皆拆毁。关城设东、西关门,西城墙下部用10余层花岗岩条石垒砌,上部砌大城砖。墙宽20余米、厚17米、高7.8米;顶部为长方形城台,长19.8米、宽14.15米,面积280.17平方米,四周筑宇墙垛口。城台两侧3040米处,各

14、建敌楼1座,以墙连通,与关城构成犄角之势。西城墙两侧连接有南、北两道城墙,两墙均建于山脊之上,东低西高,成U字形,在东门相遇。城墙厚3.3米、周长2070米、高7.6米。东西门相距63.9米,城内面积约5000平方米。嘉靖十八年(1539年)立东门,门额书“居庸外镇”;万历十年立西门,门额书“北门锁钥”,均保存完好。 城墙八达岭长城城墙高69米,平面呈梯形,底宽6.57.5米、顶宽4.55.8米。大部墙顶宽阔平坦,可以“五马并骑、十人并行”;青龙桥一带,山陡坡险,墙顶较窄,最窄处仅2米多。城墙中线偏于外侧,外侧墙高,内侧墙低。墙两侧用花岗岩石条包砌,石条宽0.5米、高0.4米、长0.81米不等

15、,最长石条达3.1米,重1.51.7吨。无论陡峭山坡或平缓地段,石条均逐级水平垒砌,纵横交错,横架竖垒,咬合成一体,合缝处灌以灰浆。墙体内填泥土、石块,用夯砸实。墙上体为34层城砖,用石灰膏粘接灌缝。城面上用墙砖铺砌,使墙顶平整。墙砖长0.4米、宽0.2米、厚0.1米,每块砖重15公斤,在坡度较大的陡峭地段,筑成梯道,便于上下。墙顶两边有砖砌矮墙,外侧叫雉堞或垛墙,内侧叫宇墙或女儿墙。垛墙为迎敌面,墙高1.72米,便于掩护人体,一般在人体胸部高度开始筑垛口,垛口之间距离约1米。垛口的砖是特制的,一边为斜边,码在口上,呈扇面状,外宽内窄,观测面大。挡垛上部设有瞭望孔。墙下部砌有射孔,用以射箭投石

16、。部分射孔和瞭望孔的砖面上雕有图案花纹。内侧宇墙高约1米。垛墙和宇墙都用城砖砌成,墙顶用一层脊砖。脊砖两边低中间高,或内侧高外侧低,便于排水。城墙顶部形成有墙的巷道,在两边墙根砌有小水槽,积水沿水槽流到较低处的宇墙下部,经出水孔把水引至墙外的吐水嘴上,泻流城墙外。吐口是1米多长的石槽,在长城内侧,伸出墙体以外。每隔一定距离,城墙下部即开有一种登城口。口为券门洞,高1.8米、宽0.8米,门框用4块规格一致的石料组装,门内有石阶,通向城墙顶上。城墙在跨过溪流、沙河的地方都用砖砌成水门,有的大如城门,如石佛寺水关;有的较小,像一座桥,城墙从桥上通过。城墙通过小路时留有一种过门,平时可以出入,战时堵塞

17、。 敌楼 八达岭长城共有敌楼43座,形制相仿又各具特色,其中有巡逻放哨用的墙台,也有上、下两层的敌台,上层周边设垛口和射洞,下层为士兵住宿和寄存物资的房舍。台堡的距离根据山势和地形而设。一般敌楼为两层,高10米、长宽均10米。所有为砖石构造,第一层和第二层顶部做成许多拱券,有梯道上下。两层均有射击口、瞭望口和吐水嘴,楼上有垛口,台突出墙外,收墙于台内。已修复南四楼、北四楼及北五楼等16座敌楼。 南、北四楼。位于关城南、北两峰上,南、北各有4座敌楼,是最早开放游览的地段。两峰相对高差大、坡度陡,敌楼由低处向高处依次峙立,南北遥相呼应。从关城到南四楼,城墙长6858米,高度上升127米,平均每6米

18、即上升1米。三楼与四楼之间,山势陡峭,城墙逶迤约500米,最险要处坡度达70度。从关城到北四楼,城墙长7675米,高度上升155米,比南峰距离长,但较南峰平缓。过第三楼呈马鞍形,先下到鞍座部再往上登第四楼,此段有100余级台阶。这8座敌楼与敌楼之间的长城于20世纪50年代修复。北峰4座敌楼本为两层,只恢复了3座,第三座的上层未恢复;南峰第一、二座的上层也未恢复,南三楼上原有铺舍,柱基依在,未复原。每座楼本来均有记载修筑通过的题名石碑,已无存,只留碑座。有的敌楼券门的门枢臼和放门杠的孔眼依稀可见。 北五楼。券洞最多的敌楼。楼长925米、宽934米,上下两层。从券门进入一层,内有许多券洞,每面4行

19、砖垛,每垛之间都用券顶拱连,共30余个券洞托起第二层的地面。 北六楼。面积最大的敌楼。楼长126米、宽85米,底层面积约100平方米。长面7行砖垛,宽面4行,垛顶发券,形成四方廊形券道,中间留空,成为长方形天井。可从天井登梯上到楼顶。 北八楼。海拔888米,为八达岭长城海拔最高的敌楼,是俯瞰长城最佳之处,故又名观日台。楼内两层,有梯可上。一层迎敌面有6个箭窗,其数目之多居敌楼之首。关城平台到北八楼长城相距1500余米,相对高度228米。 建有铺舍的敌楼。新修复的敌楼中有两座建有铺舍。一是北十楼,一是南六楼。铺舍是建在二层楼上的小屋,硬山顶,雕窗红柱。 墩台 又称烽火台。八达岭长城外的东、西山上

20、,各有一座墩台。墩台高均五丈,周边建小城,高一丈五尺,上设悬楼垒木,下设壕堑吊桥,外设塌窖陷阱;门道上置水柜,冬日盛冰、夏日盛水;不修台阶,以绳梯上下;每台有火铳、火炮2门,有守卒10人,由附近城堡驻军防守,与城堡构成一种纵深防御网。明成化二年(1466年)规定举烽措施,即敌人来百人以上一烽一炮;五百人以上二烽二炮;千人以上三烽三炮;五千人以上四烽四炮;万人以上五烽五炮。 城台又称墙台。指稍高出长城墙顶,四周砌有堞墙、垛口、射洞等平台型建筑。此是古代士兵们的巡逻放哨之处,以及发生战争时进行据守防御的地方。例如八达岭关城门顶的平台,即为城台。 战台修筑于长城沿线的交通要道或地势险要之处,为碉堡式

21、建筑,有一、二、三层之分,规模大小不一。内可储兵器、弹药及其她战略物资,作用不小于敌楼。据明代刘效祖所著四镇三关志记载,在戚继光的规划和督办下,从山海关至北京的长城沿线,共筑敌台、战台一千二百座(原筹划要建三千座)。当遇战争爆发之时,在敌台上可从上临下,用火器、佛郎机、子母炮更番击打,器用尽以火炮代之。一种战台一般需30人守台、30人守垛,分6伍,备火药300斤。此外,在战台上还存有神箭、铁棍,以及数以千计的大小石块,同步还储藏一种月的口粮和用水等。这种制作久而弥精,心思熟而愈巧的战台设施,既可出击,又可据守,并可与长城上的城台、敌台(敌楼)等军事设施密切配合,以构成密集的火力网,大大地增强作

22、战威力,有效地阻击敌骑攻打,在军事防御上起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战术作用。(4)嘉峪关长城分布嘉峪关,万里长城之明长城西端起点,丝绸古道上的重要关隘,雄峙于祁连山脉与黑山之间,地势险峻,气势雄伟,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被誉为“天下雄关”建筑特色:关城在一座平坦高地上,平面近方而略呈梯形,西墙较长,周长733米。城墙土筑,高117米,墙顶有砖砌雉蝶。关城只开东、西二门,各有三层城楼,高高突起在城墙上,气势雄壮。门外各有瓮城。城四角有角台角楼,南北城墙正中有敌台敌楼。角台敌台均包砖,角楼敌楼均砖砌。关城外面侧加筑一道高大的砖墙,城门上原也有城楼,悬“天下第一雄关”巨匾。城外南北两侧另筑较矮土墙,称罗城。整

23、个嘉峪关城垣围护,城楼碉楼林立,南望祁连皑皑白雪,北可遥见龙首山,四周都是茫茫戈壁,形势险要,气象肃穆威壮,十分动人。(5)金山岭长城分布:金山岭长城西起龙岭口,东止望京楼,全长10.5公里。沿线设有建筑各异的敌楼67座,烽燧二座,大小关隘五处,是现保存最完好的一段明长城,被专家称之为明长城之精髓。依山设险、凭水置塞,雄城起伏似钢墙铁壁。雕楼林立,如甲兵护卫,“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以其视野开阔,敌楼密集,建筑防御体系功能奇特而著称于世。国家领导多次到此视察并予以了高度评价,“万里长城,金山独秀”多少专家无不为金山岭长城的精美设计而发出由衷的赞叹。建筑特色:在约公里长的金山岭长城上,设有大小关

24、隘处,座烽火台,还可欣赏到座形态各异的敌楼,有方形楼、圆形楼、扁形楼、拐角楼;有平顶的、船蓬的、穹顶的、四角钻天和八角藻井顶的。敌楼均为两层:下层有纵横六条拱道,可容六、七十人;上层有一间供士卒站岗放哨、遮风避雨的小房,一种个建造得精致别致。尚有挡马墙、障碍墙、射击孔、投雷孔、了望孔等,设施齐备,布局合理。(6)慕田峪长城分布:慕田峪长城位于怀柔区境内,是北京新十六景之一。西接居庸关长城,东连古北口,开放的2250米长城段其特点是长城两边均有垛口,特别是正关台三座敌楼并矗,出名的长城景观箭扣、牛角边、鹰飞倒仰等位于慕田峪长城西端,是万里长城的精髓所在。慕田峪长城山峦叠嶂,植被覆盖率达90%以上

25、。慕田峪长城设有国内一流的登城缆车、开发了中华梦石城、施必得滑道等项目,形成了长城文化、石文化和体育健身娱乐有机结合。建筑特色:慕田峪长城景区草木茂盛,植被覆盖率现今达96%,这种大面积植被是任何长城段都不可比的。 慕田峪关台奇特。慕田峪关与居庸关、山海关等都不同样,正关台是由三座空心敌楼构成,通连并矗,两侧楼较小,中间楼较大,三座敌楼之上有三座望亭,关门不设正中,而是在关台东侧,进出关台也是两侧敌楼设门,这种独特的关台建筑是万里长城所罕见。 慕田峪长城敌楼密集。从慕字一台(大角楼)至慕字四台(正关台)。不到500米,就设敌楼4座;从慕字一台至慕字二十台,长度仅3000米,敌楼、敌台、墙台、铺

26、房就25座,这种百米左右就有一座敌楼的长城段也是不多见的。 慕田峪长城拥有双面垛口。其她段长城,多为长城外侧一面建垛口墙,而慕田峪段长城却两面都为垛口墙,垛口墙即守城将士对敌作战的掩体。两面垛口墙,即意味着两侧同敌作战,可见慕田峪段长城在历史上的重要战略地位。 慕田峪长城内、外支城并存。支城,即在主长城之外根据战事需要顺山势又节外生枝修出的长城。慕田峪的外支城即连接慕字十一台的长城,内支城即“秃尾巴边”。(7)居庸关长城分布:居庸关,是京北长城沿线上的出名古关城,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昌平县城以北 20 公里的峡谷中,距北京 60 公里,距八达岭长城 20 公里,地形险要 , 是长城重要的关

27、隘。建筑特色:一方面,居庸关控扼南北。古人通过关沟,特别是车马、军队必须走居庸关。另一方面,关内设施隐蔽性极好。居庸关四周环山,攻打者从远处很难看清关内建筑。第三,关城周边环境为修筑防御设施提供了条件。关城东西两山建有长城敌楼,铺房。西山南侧、北侧山上建有烽燧。东山北侧,东侧建有烽燧。它们对关城起巩固作用。金柜山山顶敌楼是整个关城的制高点。站在上面向北可见上关、 水关长城。 向南可见关沟南口和昌平城。信息联系十分以便。第四,关城内地区宽阔,有助于多种建筑的修建。关内从南水门至1号敌楼下是长630米,宽120米的弧形河道。河道东是翠屏山,西侧是土坎。土坎高22米。关内建筑多数建在土坎上西侧。关沟

28、内如遇大水,水冲向东山后向南流去,危害不了其他建筑。从土坎至西山脚下,最窄处50米,最宽处达300米。从南券城至北券城古道两侧有上万平米的地区较为平坦。西山脚下及南关外道路东、西南侧均有较平坦的地区。这样的地形在关沟内独一无二。第五,居庸关周边建筑材料丰富,有助于关城建设。明代曾在关城西北八里建有砖瓦窑。在关城北一里处建有灰窑。关沟内还盛产花岗石。这些为关城的修复提料保证 分析下列景点(区)的旅游价值。 (京杭大运河、中山陵、夫子庙、瘦西湖)京杭大运河:(1)经济价值:使其成为国家北煤南运的黄金水道,南水北调的大动脉,还极大改善和推动了沿河的农田水利事业的发展,对保证农业的稳产高产也起了十分重

29、要的保证作用,综合运用效益明显。京杭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城乡的兴起均起了巨大作用。(2)文化价值:文化交融,中原文化南方文化相融合(3)历史价值:京杭大运河显示了中国古代水利航运工程技术领先于世界的卓越成就,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孕育了一座座璀璨明珠般的名城古镇,积淀了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蕴。大运河与长城同是中华民族文化身份的象征。保护好京杭大运河,对于传承人类文明,增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中山陵:(1)文化价值:南京是一种博爱之都,正是由于坊额上游孙中山手书“自由、平等、博爱”字样,故称博爱坊。从博爱坊到碑亭的两个平台

30、共有102级台阶。碑亭到祭台的290加起来一共392级台阶,代表着当时共有3亿9千2百万同胞,一路浏览,“高山仰止,景行不止”。给了我们思想上的熏陶。 (2)休闲价值:中山陵园在保护、恢复既有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基本上,充足运用优越的自然条件,不断开辟新的景点、景区,把山水风景、文物建筑、名胜古迹及人造园林艺术融为一体,呈现出一种多功能的旅游风景区。 (3)级别价值:5月8日,南京市钟山风景名胜区-中山陵园风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夫子庙:(1)孔庙是国内四大古建筑群之一,孔庙与孔府、孔林并称为“三孔”,她是明清修建的一组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孔庙等“三孔”1994

31、年被联合国列入时间文化遗产名录。(2)文化价值:夫子庙称为月牙池,照壁建于明万历年间,为中国之最,意即孔子学问高深莫测,体现出后人对孔子的敬重与赞扬。(3)商业价值:孔庙地区形成南京最大最有特色的老式商业街区,增进了旅游经济的迅速发展,也成为南京的经济发展的推动力。瘦西湖:(1)瘦西湖作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人文景观、秀丽雅典的自然、互相因借的艺术手法、融南秀北雄为一体的艺术风格,成为中国湖上园林的代表。(2)瘦西湖有着24景著称于世,那些四桥烟雨、长堤春柳、春台明月等有着诗情画意,反映了扬州园林翰墨之香。(3)瘦西湖是扬州园林的代表,也是国内出名的集景式滨水园林群落,是“国内唯一的没有视觉污染的景区”。(4)瘦西湖具有休闲娱乐的价值。景区每年举办烟花三月赏花游园会、荷花展、“瘦西湖之夜”水上休闲游、中秋赏花游园会、菊花展览等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