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白喜事礼仪大全之20:旧社会办白事(丧事)的传统习俗

上传人:回**** 文档编号:122622151 上传时间:2022-07-2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红白喜事礼仪大全之20:旧社会办白事(丧事)的传统习俗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红白喜事礼仪大全之20:旧社会办白事(丧事)的传统习俗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红白喜事礼仪大全之20:旧社会办白事(丧事)的传统习俗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资源描述:

《红白喜事礼仪大全之20:旧社会办白事(丧事)的传统习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白喜事礼仪大全之20:旧社会办白事(丧事)的传统习俗(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旧社会办白事(丧事)的老式习俗旧社会办白事(丧事)的老式习俗,特别是那些军阀、官僚、下野政客、富商巨贾以及士绅望族的家庭,为了显示声望、地位、势力,在办白事的过程中极尽排场、铺张挥霍之能事,从人死到安葬要通过许多复杂繁琐的形式。 如今有些老年人还能记忆起将近一种世纪以来在天津屈指可数的几次大出殡的状况。如民国总统黎元洪以及几种军阀、官僚乃至褚玉璞时代天津李孝女殉亲的大出丧等,都是轰动津门的事情。其殡中的全副仪仗队伍(俗称“执事”)长达二三里地,而其中一档一档的内容有如最热闹的“过会”。例如,大殡要“兴师动众”,在沿着出殡路线的马路两侧搭上看棚,有的动用警力沿途临时扼守,尚有更排场的在出殡前一方

2、面用“黄土铺道,净水泼街”。至于仪仗行列更是五花八门,以显其盛又示其威。棺罩未出前庭,而前面的“三营白马”(出动马军一队百数十人,一律骑白马倒跨马枪,代表三营人马)已经在路上徐徐行进,以示“X压”。街上万头攒动,此刻却鸦雀无声。其后才是持续不断的多种行列,形成一条走不完的长龙。这些状况虽然也有零星的文字记载,但所有的具体内容却鲜为人知。现将“办白事”的有关状况以及见闻分述在下面。 旧社会所谓“五行八作”是当时人民在社会上谋生的多种行业。它在群众生活上起着种种不同的服务作用,如果具体记录起来略可分为三百多行。而在办白事这一方面就波及了不少行业。如“杠房”,那时杠房在社会上就不是一种简朴的行业。晚

3、清干这一行的必须有“龙票”(就是一种特殊的执照,那时有几种行业如钱庄、盐滩必须领到龙票才干营业),民国后来也必须具有官府发给的“帖”,因此与一般小铺户不同。此外如棚铺、白货铺、扎彩作、油漆作、寿衣店、棺材铺、成衣行、马车行等等不一面足。有密切关连的尚有庵、观、寺、院等诵经的班子和乐队、吹鼓手,尚有在社会上的闲散人员被临时凑起来的殡葬“执事”、“打小空的”,乃至附属于杠房、白货铺的某些人,更有赁货铺、茶房等辅助性质的人员,这些都是“白事”不可缺少的有关行业。固然,涉及在这些行业中的手艺人各有特长,如雕刻、扎制、裱糊、造型、油漆彩画以及演奏器乐等等。 旧时办白事的整个内容并非能以三言两语说清,其中

4、涉及了许多从民俗史的文字材料中难以考证的习俗,那些繁琐的风俗习尚有的有“出处”或寓义,有的则只是相沿成习地流传下来。并且随处区不同,习俗也有异。如天津和北京在办白事上就有出入,仅天津在这一方面又分南礼、北礼之别,“大户”与“小康之家”也有区别。 准备工作就很麻烦,人一咽气(这里指的是丧家老人死亡,够得上大办白事的人而言)丧家立即找到近亲近友研究办理。所有一切准备不外是花钱的路数,涉及请、设、找。赁、订、购、制以及其她各项。现以其顺序来说: 1请总管 总管是为了筹办操持好这项丧事的人,她必须有办此种事的经验,并能与社会有关行业联系。还要配备几位副手听总管(有的叫总理)的调遣,以有条不紊地挑起担子

5、。丧家的白事能否办得顺当,与总管关系非常大。 2设账房 丧家一般是找亲友担当账房。她专管白事当中的多种开支,并设立账目,涉及登记亲友送来的奠仪和挽联、祭幛、匾额、花圈、纸活及送的“唪经”等等,其后还要算清开销,付给劳务费。 3找杠房 第一是要吉祥板(停尸板),叫忤作。此板是大漆描金活、金寿字,架凳两个上面也有金花图案。 4刻棺木 这有两种状况。其一是本宅早为老人存好“材”;其二是人死后现由丧家到材铺当作棺或材料,选好原料运至家门口现由材铺工人制作。寿材式样也有南北之分。旧社会的土葬仅在棺材这一项上就要花去很大一部分钱。最讲究而贵重的(也是少见的)为阴沉木,另一方面是金丝楠木、柏木,一般能说的出

6、的是用杉木十三圆,就是用十三棵杉木刻成一棺。除早已漆好的外,都是白茬入殓,然后再上漆(大漆上一道用炭火烤一次),后来还要在棺头写字(白色扁字),棺后画莲花。 5找棚铺 白事搭棚分几种。有的只搭平棚,讲究某些的要搭“起脊棚”,带花活。有的搭暖棚,两面包细席,设天井子,吊蓝团鹤天花板。大门口的棚要搭过街楼,起楼子及过脊,挂五彩网。院内棚安装五彩玻璃窗,有的扎月亮门带栏杆,月台(灵台)锦地锦带栏杆,棚内宽阔亮堂,可挂祭幛、挽联及念经时的“水陆”。此外为招待吊唁亲友,在胡同开阔地方搭客座大棚及小灶棚,棚价颇贵。 6租赁桌椅 白事所用桌椅凳,并在灵桌上摆的五供盘、茶壶、茶碗等用品,要从白货铺租赁。 7找

7、茶房 大办白事找茶房也很重要,她们表面上是来侍奉客人,但实际是在丧家停灵的若干日子内,一遇唪经等举动就要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而茶房必须通晓丧事的程序及多种礼节,又要理解带孝的男性与死者的关系,在唪经、入殓、接三、送路、成服、祭门、发引等等方面要有一定的“工作”路数。茶房头在这些活动中最应谨慎行事,每一种节骨眼儿上全要做到合乎礼节规定,不能稍有疏忽。主家有几种亲戚如姑太太、姨家太太、舅家等等专门爱“挑刺”。过去有一人们办白事,在茶房服侍孝子行礼和成服的礼节中浮现漏洞,成果姑奶奶打了茶房头一种耳光子1因此有些较有名声的茶房头容易不敢应大户的活。但是她们却赚钱不少,一场大白事下来,她们可分到千数元钱

8、(几种茶房分),她们在每一种活动中都算钱,如送孝服算一份,念经行礼又一份,祭门、送路、接三等等只要有一项活动就拿一份钱。、 8找白货铺 即在白货铺租赁丧事过程中用的东西,如丧榜架,以及出殡时一切旗、锣、伞、扇、雪柳及多种出殡时仪仗用品、用物。 我们竭尽全力在打造真正属于超自然,灵异,神秘现象爱好者的网络之家! 9请吹鼓手 吹鼓手有两种,一种是吹奏“大乐”的班子,使用唢呐、长号、大鼓、大锣等,其曲牌有“上阿文王序”等;另一种是细乐班子,乐器有笙、管、笛、云锣等,俗称“十番乐”。 10订扎彩 即扎制纸人纸马等。有的扎制精细,高如真人,着丝、麻、绸等衣服,又有扎金山银山、树木,以及房屋、室内全堂家具

9、等等,都按需要的状况订作。 11找裁衣店 人们讲究在人还没死预先将孝服赶作好。孝服有区别,本宅应带孝的人孝衣下摆秃茬不收边,外姓亲戚孝服都收边。此外本宅内的男女仆人都给孝衣一件,收边。所有孝服白事过后主家不收回。裁缝店是随来人告知立即现做。 12订酒席 丧家从大殓起就要预备待客饭食,由本宅厨师做,平日饭不成席,但至少要有八个菜。在最后的唪经、送路、发引的三天中要摆桌待客,有的多至百十桌席,都是山珍海味的上等酒席,分大教、回教席面,也需备素席。这些都是预先在大饭庄请师傅来本宅安灶现作。旧社会尚有某些专白吃的人,虽然和办红白事的主家不结识,她只要懂得,就想方设法溜进去坐下来就吃。大棚内招待的客人多

10、,席面多,谁也不结识谁,因此此等人吃完抹抹嘴头就走,有的吃完了这轮吃那轮,这是常有的状况。 13零星购买 如小油灯、瓦盆(又叫丧盆,是棺材出堂时孝子摔的盒)、寿罐,用红头绳缠绕,送殡时由主妇抱在怀内;另一方面如白骨头簪子、白头绳(系头用)等等,不一而足。 14租白轿、租马车 白轿是为孝妇出殡时乘坐,马车是为送殡的老幼妇女亲友所用。 寿衣 死者的寿衣颇为复杂。民国以来不管死者过去有无“功名”,一般大户人家都按“官服”穿戴(清王朝官服)。男性共穿七件:布质单裤褂一身,绸质月色上有小圆寿字的棉袄裤一身,蓝色绸质寿字长袍一件,绣花平金花袍一件,天素色褂子一件。上衣都没有领子,不钉扣绊,头上戴红缨子官帽

11、,脚穿朝靴,内有棉袜子,戴朝珠。如过去有功名则更麻烦,武官则是武将穿戴。女性也是七件,内穿布裤褂、棉裤袄、大棉袄、氅衣、裙子,外衣都是平金绣花,头戴凤冠,披霞帔,还要莲花坠一种、如意簪一支、九连环一种、镶珍珠耳环一副,上述都是赤金的。其凤冠有用点翠珠花的,九连环有用檀香木制的。 珍珠有它的许多用场,如男女鞋尖上各钉一粒,在人口内含一粒,这种排场也但是是显示其阔绰,别无涵意。再就是所谓“铺金盖银”。黄色绸子寿字棉褥子一件,白绸子寿字寝单一件,另备海褥海被各一件,都是红绿绸绣花平金,上绣海水江牙(涯),分七云、九云,云越多价钱越贵。海被上边有一圆孔,可将死人脸部露出,上再敷陀罗被一件(用黄色绸子上

12、印佛像及往生咒花纹等),再就是头枕、脚枕,都用黄绸子作成,立体、浮贴莲花,并用各色绫子包镶在莲花瓣上。女姓寿衣则为汉装,也有的按清宫皇后服饰扮装。 总之,有关寿衣及附属饰服尽极奢华之能事,不是一般平民百性所能承当的。 布置 1室内布置 人死之后各屋里所有镜子、悬挂的字画、箱柜上的铜活全用白单子蒙上或糊上,桌上摆的带有彩花的摆设都转向背面,重孝子屋内的床单、门窗挂帘、椅套垫等所有换上白布的,但在孙媳室内要全换上“靠”色布的。 2外厢布置 所有各房门都用白纸封其中心,像贴春联一般。街门的门框、门心也封白纸。 通报 1报丧 一切布置停当后,开始向亲友报丧。报丧帖是粉色纸条,以家中老仆人的名义出帖,其

13、内容为:家老爷(或老夫人、大老爷、大夫人)讳XXX于X年X月X日X时寿终正寝,订于X月X日X时大殓,特此奉闻。家人XXX叩禀 其帖去印刷局(或自己油印)赶印若干份,分送亲友(事先开出“溜子”,按姓名、住址送达),以此迎接吊唁之人。 2立丧榜 丧榜形似旧式大帽镜,上装一花牙于帽,高约5尺左右,宽3尺,中心用白纸写文,放在大门内。 3挂佐钱纸 黑漆木杆,头装白铜如意钩,挂上白纸一缕(上琢钱印),每串三条,角相连,下端剪成尖头形(男性)或凹形(女姓)。按死者年岁而定条数。插在木座上,以男左女右置放大门过道。 4立幡杆 在大门外用三棵杉篙,上涂白粉,男左女右立好,杆顶装一纸糊的“童子骑仙鹤”。 尚有一

14、则是:如死者有父母均在世,不封门,不立幡杆,其灵床也不能停在过堂屋,要停在旁屋。 小殓及孝服 1小殓 小殓的程序大体都差不多。有人家则在老人断气前开始为死者理发、刮脸、净身,女性要梳好头。之后先由孝子孝女替老人穿小衣,外边各层寿衣则由忤作办。 2领香 人断气后,点燃一股香,由屋内送到大门外,扔在街上。同步烧纸人、纸马、纸轿,意思是叫死人骑马坐轿走。而由床上移到吉祥板上时,也要请“阴阳生”看好方向,此曰“正寝”。寿衣穿好,在其袖内放烧饼一种,左右手各放一金银元宝。 灵前有小桌,上放香炉、烛扦、油灯、白蜡、供果。点上一支倒头香(烧两头),然后一张张地烧纸钱,未大殓不得供饭食,大殓后烧纸才干卷起来烧

15、。 3“献孝”与“送孝” 献孝是外姓人(亲戚)穿孝,是由孝子或孝妇带着仆人(或茶房)捧一木茶盘,上放孝服,走到人家面前先叩头。茶房一举托盘,穿孝人接过,茶房协助穿好。此外是向姑老爷或孙姑爷献孝服,孝子比姑爷辈多大都得跪献,叩头(孝子孝妇见了亲友和吊唁的人行礼,都是双腿跪,其她穿孝的本宅男女行礼是单腿跪)。有句谚语:“孝子头,满街流,见了谁都先叩头。”姑爷辈的人穿漂白布做的常服大褂,黑色线罗马褂,帽子上加一条漂白布箍,腰系漂白腰带,孙姑爷则在背后加一红绒球。 送孝是给未过门的媳妇(XX孙媳)。由家人用托盘一种,上边放一块白布,用红绒线打上十字衬上红线托,送到女方,是一种象征性的孝服。而女方由家人

16、接受,挑开红线,拿去白布,接着放赏钱。如果这些女方在丧家出殡前送上挽帐等奠礼,则丧家要给女方回送一桌上席。 4丧家孝服分南礼北礼不外是粗白布孝袍,带扎肚子。有的在帽子两旁钉一老钱缀上麻,其她人戴直帽。入殓时孝子的麻要剪掉一寸多长,名曰“请麻”,放在材内。再有用白布封鞋,后跟钉一块红布,其意是为后辈人“留福”。 入殓前后 如果说上述各项但是都是某些旧社会常有封建余毒的排场,下面再揭发一下种种“过场”与举动。 1转咒 这个举动是死者停放妥当后,请来几种和尚在四周转行念经,以示超度亡魂。而和尚也会做生意,如有的庙专门派和尚到处探听察看,只要看到哪一宅外立了幡杆,就抢着去转咒。这后来所有念经活动就得请

17、她们庙的人了,真是在死人身上找财路。 2迎材 这个节目很简朴,棺材入宅时,请一位“全人”老太太,拿着一升高粱和一条红布裤子,材到门口,将两物放入空棺内,高喊“迎财”。同步孝妇们也哭喊“爹(妈)迎财呀!” 3入殓 所谓入殓先由阴阳生看好时辰,请来的吹鼓手先奏天津大乐。院内摆有旗、锣、伞、扇,一时锣声瘆人,由孝男抱尸头部,孝女抱尸脚部,忤作用五尺长白布兜住中腰,放入棺内。用红包(毛头纸包大草纸)掖紧四周,放随葬晶。再用新棉花盖在脸的四周,叫做“开脸”。再由忤作用银针蘸盆内清水,在脸上虚划一下,名曰“开光”。后用棉花蘸水擦一下嘴、脸。当时孝子、女等都站在棺两旁看着。这时茶房宣布一切停当,请家属过目有

18、无不当之处,此时亦是向遗体辞别。茶房喊:“尚有哪位看看?”如无人再看,由忤作放“子盖”,漆封口,后将大盖浮盖。众人举哀大哭,此时将佐钱纸摘下,放入纸人或纸牛肚内烧掉。 入殓后就开始早晚在灵前供饭。天亮时烧鸡鸣纸,晚黑时烧傍晚纸各一次。在供饭时孝妇等均要哭一阵。在人死后将其所枕的枕头先拆开一小口放在棺材下边,待出殡时将其内之物倒出烧掉,枕皮扔去,这叫“倒枕头”。 4烧包 用白纸叠好剪成网状袋,其中装入金银纸锞子,口上插红纸石榴花一朵,每“七”(七天)烧一次,一“七”烧一种,二“七”烧两个,以此类推,直到七“七”为止。 5接三 死后第二天晚上唪经(男用和尚,女用道士),到子夜(夜十二时)后“送三”

19、。念经者穿上法衣,敲打法器,上门外(或前院)的高台念经,将各样纸活在空地烧掉。与此同步在大门外台后放草席,所有孝子及家属、亲友等都面向西方跪在席上(此举是指死人在望乡台上最后一次看望家中人)。念经的念到一种阶段,家人就大哭一场。接着是“放焰口”。和尚念“召请各路鬼魂”,当念到死者名字,家人举衣。和尚大座扔小馒头,有的其中夹着铜钱。看热闹的小孩抢着捡。硬说是吃了不胆怯,纯属迷信之谈。 6唪经 一般是棺灵在家中停放时间至少三到五“七”(期)(三十五天),最多七“七”,(四十九天)。并非每天念经,都是一“七”一种经。除去在家请的经外,尚有至亲“送经”。念一棚经的价钱也不同样,一般说一次要花200至3

20、00多元钱(民国时用银元)。 念经这个“节目”也很复杂。这一天庙里先派来送经箱的,事先布置,在棚内摆几张桌子,挂红缎绣花围,桌子放佛像镜框、香炉、蜡扦、多种法器(乐器)。桌前附近挂红缎绣花“欢门”。棚内四壁挂十帧“水陆”,上画十殿阎君。在门外幡杆上挂一布幡。这都是庙里的“排铺”应做的工作。开始是和尚便装(一般和尚服) 坐下念一通,和尚念的一般是金刚经(尼姑同),到下午“烧门子”时,排铺向和尚喊一声“师傅们搭衣”,她们穿上绣花道袍(俗称法衣),披袈裟,吹打法器。 7烧门纸 将傍晚时,和尚在前,由茶房托一方盘,内放“疏”引路,背面是某些纸活,再背面是带孝的亲戚,最后是本宅人和孝子。这些人排成一列,

21、行经规定的道路,然后到一空地,茶房将托盘交给孝子,点着了“疏”,烧纸活。这些典礼完毕后,和尚仍归本宅或暂回庙,晚上再来放焰口。 8放焰口 这个项目分两种,一是“接三”之后有一场一般形式的放焰口,另一种形式更为复杂,涉及如下三点:传灯:先在灵台下到经台装两条连贯的铁丝,上安滑轮。灵前放一木仙鹤,其上有一童子拜佛木偶,童子手中托一木盘,可放三盏灯光。前后用白绳拉动,灯光是用黄白色绵纸叠好、剪成菊花形、其中放灯芯(或小蜡烛)。北京办白事也有此习俗,即是在将死人放在吉祥板时就开始“散灯花”,其意义不外是以此引路灯送魂放亮,和天津大同小异。灯花的数目和死人的岁数成正比,每个灯花在绳上行走约二三分钟,速度

22、不能快。孝子始终在灵前跪着,时间很长,有时得孝孙临时替代。渡桥。这是从灵前的绳上“跑幡”。十王座。就是先在院内用桌子搭一大经台,约四张桌子码起来拼凑成台,共四层,有四米来高。念经的和尚均着法衣。四层高处正中坐着“大座”,手拿手铃,头戴五佛冠,两边的和尚各司吹打法器。如法鼓、钹、锣、磬、钟、木鱼、管、笙、笛等,而最下层坐穿黄衣红袈裟的“长老”。孝子还要跪听念经。这都是“北派”的举动,其意义是超度。这其中茶房起着很大作用,她指引着孝子在场内的多种活动。 9家祭 头道经后,正午家祭,孝子向灵前行三献礼。 10开吊 家祭后算是“礼成”,此时可以接待前来吊唁的亲友,门外有一组吹鼓手,一遇有客进门,她们就

23、吹一阵,告知宅内。灵台上两边跪着孝子,台中铺着红毡拜垫。客人一上台行礼,台下细乐班开始吹奏(来客有较客气的先将红毡掀起再行礼),台下有家属专等谢客(单腿打扦),来客下台,旁边茶房打钟,细乐停止,由“知客”(招待员)献绢花一朵挂在胸前,陪引至客棚休息。 11散帖 帖为深灰色或土黄色的折卷,外页印“讣文”二字,内容文字为:不孝男XXX罪孽深重,不自殒灭,祸延显考讳XXX(妣X母X氏)痛于X年X月X日X时寿终正寝,距生于X年X月X日XX岁,不孝男侍奉在侧,亲视含殓,即日遵礼成服,哀此。讣闻 谨择于X月X日禅经接三X月X日首七经送库X月X日辰刻发引孤哀子泣血稽颡(父死称孤子、母死称哀子) 族繁不及备载

24、 这就是送帖的整个内容,礼教的又一体现。 12题主 神主又称“灵书”,是写着死人姓名(有的带官衔)的木牌位。讲究的是用檀香木作的,带座、带木套。先是请书家名士写神主,名曰题主。题写时孝子去孝服、换吉服(青布袍子马褂),跪在桌下的红毡上,写完后叩头送客,然后送上席一桌。 13点主 仅是在写完的神主上点一笔红点,就要大费周折。点主所请的人要请有功名的文官,称为“点主官”。被请者到丧宅时前边鸣锣开道,着官便衣、坐八抬大轿,另有长随捧官服。到后在客厅更官衣,有“吉人”迎接,孝子穿“吉服”跪迎。在一桌前落坐,两旁有“陪主”。待点主官用新毛笔蘸朱砂在神主的主字上添一红点(也有孝子刺破中指再加个血点的)。陪

25、主二人一司蘸红,一司执笔。此后丧家须送敬仪或席面。 出殓前后 1送路 整个程序进行到“设宴”、“送路”已接近出殡的前夕。设宴招待客人前面提过,不再赘述。送路,是在晚饭后,前导是旗锣伞扇和死者官衔板,继之是吹鼓手、和尚或道士,由茶房(知客茶房)引导客人前行,后边是外姓亲属、本族直系亲属顺序,最后是孝子由两名茶房架着,手托纸制牌位,走到空旷地方焚烧,和尚吹打一通,完毕后孝子叩头谢客,客散。执事等人返宅吹打到深夜为止,这叫“坐棚”。 2伴宿 送路归来,但凡近亲友都可在丧家住宿。待到子时辞灵,亲属家人按顺序向灵位行礼,奏细乐,名曰“辞灵”。礼毕还要“扫材土”,此土放在重孝子床褥下。接着是“嵌棺”,即将

26、棺材嵌起一角,下垫一枚铜钱,举哀,棺上寿钉挂一串五彩绸线。 3捡罐 辞灵的后一项是捡罐。将预备好的寿罐内装五种杂粮,再由孝子等将死者生前爱吃的菜捡点入罐。筷子由茶房拿着,并放一苹果堵口。红布盖面再用红绒线缠绕成网络,放棺头上。这都由茶房操作,待发引时由“全人”将罐放在儿媳妇怀中抱着,坐轿或车送葬。 4发引 就是出殡。早饭后发引,所来客人吃一顿上席,饭后等着送殡。丧家重孝子都站着吃,表达寝食不安,哀伤已极。 5参灵 所请的和尚、道士、尼姑、喇嘛、乐队、吹鼓手都一班一班地到灵台前吹奏一遍,名为参灵,其后开始出殡。 6丧家发引准备 由“全人”准备点蜡压炕(用磁瓶放一苹果)。不到回灵时不得坐炕上。发给

27、本族送殡人两个小馒头,揣入怀内,要准备扶孝妇的人,棺出堂,孝妇哭喊留财,其手不准碰门框。 7祭门 棺将出门,由茶房将大门关闭,贴白纸两条,此时由“祭门官”(需请有声望的武职官员)向着外边大门行礼。礼毕转头拜别,不进内宅,茶房揭纸开门,事后丧家送祭门官一笔厚礼。 祭门后,门外所排列的出殡仪仗队都要按行列顺序通过丧家门前出发,因此大殡中的这些队伍往往排满几条街道。 8纸活种类 出殡是另一套纸活,最前面是开路鬼、大头鬼。纸制的行列有:卧室所有“家具”,床帐被褥都是真的,尚有陈设、古玩,其后是真服装的“男女仆人”、“丫环”、“小童”等,至少是8个,纸人前胸贴上名字,并将其耳、目、口、鼻扎个眼(以示能听

28、看、言)。它们手中都捧着同样东西,如脸盆、梳头匣、水烟袋、痰盂、糕点、鱼肉蔬菜等。有的纸糊马车、汽车,四轮可活动,由人履行。 9上杠 发引前一天就在门前空地摆好大杠,名曰“亮杠”。起棺时移到大杠。其时对面搭一高台,和尚手持引魂幡念一阵。孝子跪杠前,这时杠工的指挥打“响尺”,说一声“请盆!”孝子用力摔盆,大哭一阵,同步放炮三响。茶房接过引魂幡给孝子杠着,另一手拿“哭丧棒”,开始出街上路。另有专人“撤纸钱”,最佳的手艺是一撮纸钱向上一扔后,又高、又撒成满天星,一种个徐落。 出殡 1仪仗队的阵容和排列顺序按大殡而言,它的顺序是:开路鬼,左右各一大头鬼,铭旌(约4米来高,形如亭子,中挂红绸子,其上钉死

29、者官衔),其后是一对大锣,一班吹鼓手(均着号衣),几对官衔牌,一堂红彩谱,一顶返魂轿(绿呢黑顶),再就是几种“大座”,涉及灯亭、炉亭、花亭、香亭、影亭(此亭内放遗像及神主),每个大座前有一堂与亭绣片相似颜色的八顶绣花大伞,八挂香谱。然后是僧、道、尼等。大座是由16人一班抬着,两班人倒,每人发新毛巾一条,打执事的孩子带刘海箍,发新鞋一双。 接着是花圈、挽联、匾额、送殡的亲友、客人、纸活、带孝的亲、族、雪柳、孝子(有用孝幔遮住的)。 2棺杠 棺杠的状况不同样,视其家势、地位、经济力量而定抬杠的人数。最小的16杠(人)、24杠,稍阔的是32杠,最富或有爵位的有48杠,乃至64杠(两班就是108人),

30、均有双叫响(头儿)打响尺,指挥换肩、停止、迈进、换班等动作。此人在行进当中尚有一套“行话”以示众人。杠夫穿绿驾衣,黑红平毡帽上插一鸡翎,米黄套裤。 大杠前是一顶大红绣花伞,半副鸾驾(涉及木制金瓜、钺斧、朝天凳等)。杠后又是半副鸾驾。最后是丧家内眷所乘的白轿、马车。 整个队伍行进较慢,有时大座还要“路落”,某一大座压住阵角,待前边执事走远,抬起大座在这段一两丈远的路上跑步迈进,头儿口喊“落”,跑起来讲究步子齐,亭子不歪不掂,很是壮观。 3茶桌 在出殡通过的路线当中,由总管派人与商号联系,在其门口设茶桌,为队伍供应茶水。另有茶房给孝子、内眷等送茶水。 4路祭 这是由亲友送的一种起脊穿堂路祭棚,行列

31、停棚前,将遗像供桌上,并摆祭席一座。孝子在棚内跪陪行礼,众送殡者顺序拜礼。后回到队伍继续迈进,再有“祭棚”同上。 5留灵谢客 送殡客人可以在留灵谢客之际拜别。全程中可停几次。 回灵后来 1大回灵 殡到留灵谢客,几乎是所有过程已到尾声。 到了坟地,早巳打好穴,棺木卸下,下穴。埋葬后,尚有回灵。铭旌、纸活、雪柳等随大杠下地后,其他执事都要回到丧家门前才干散去。神主、遗像由死者的小儿子或孙子请下来,托着安放在住宅内。 2迈火 大门内放一火盆,由一“全人”拿着冰糖,凡回来的人进门必须迈过火盆,“全人”发给一块糖果。 3安灵 丧家在棺木出堂后,在原住室备好白围桌以供神主、挂遗像、点烛上香,奏细乐,孝子们叩头行礼安灵。 4圆坟 葬后3天上午,由孝子、孝女带领家中重要成员带香蜡纸锞到坟地圆坟,祭祀。请一位穿红衣的小姑娘绕坟走三圈,名曰“开财门”。回来后孝子们脱孝服,每人取一种红糖馅的热馒头,名曰“冷手抓热馒头”。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