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教案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22443172 上传时间:2022-07-20 格式:DOC 页数:83 大小:69.5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黄鹤楼》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黄鹤楼》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黄鹤楼》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资源描述:

《《黄鹤楼》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鹤楼》教案(8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黄鹤楼教案 黄鹤楼教案1文本解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写。孟浩然也是唐代著名诗人,和李白是好朋友,彼此之间情谊深厚。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送别好友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了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诗的前两行叙事,后两行写景。“烟花三月下扬州”,在“三月”上加“烟花”二字,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烟花者,烟雾迷蒙,繁花似锦也。给人的感觉绝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尽、看不透的大片阳春烟景。李白与孟浩然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平而又繁荣,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到扬州,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而扬州呢更是当时整个东南地区最繁华的都会。因此“烟花三月”,不仅再现

2、了那暮春时节、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时代气氛。此句意境优美,文字绮丽,清人孙洙誉为“千古丽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的后两句看起来似乎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包含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而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可见目送时间之长。帆影已经消逝了,然而李白还在翘首凝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唯见长江天际流”,是眼前景象,可是谁又能说是单纯写景呢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向往,不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吗诗人的心潮起伏,不正象浩浩东去

3、的一江春水吗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送别朋友依依惜别的情感2、咀嚼和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通过想象和移情体验,感受诗的情绪和意象3、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教学过程:一.揭题、理解题意。1、揭题。师:自古人生重离别,自古人生又伤离别,在我们祖国的文化瑰宝诗词当中,历朝历代的赠别送行的诗文不可胜计,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堪称“送别诗”之经典的古诗。2、学生读题。理解题意。3、简介时代背景。二、初读感知,了解诗的大意。1、自由地朗读诗,把它读正确、读通顺。2、反馈,指导读出诗的节奏、韵味。3、利用下面的注释,交流诗的大意三、再读诗文,读出画面,读出意境。1、你读出了哪些画面预设:(1

4、)黄鹤楼楼下诉别(2)烟花三月一幅美景(3)孤帆远影(4)滚滚长江东逝水2、理解“烟花三月”(诗人与好友在春意盎然、繁华似锦的阳春三月,在这天下名胜黄鹤楼分别,3、品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品“孤”(1)“孤帆远影碧空尽”的“孤帆”什么意思师:当时正值大唐“开元盛世”,从湖北武汉东去江苏扬州,沿江皆是繁华之地。(2)李白伫立长江边,难道真的只看到了一艘小船吗那为什么他说是“孤帆”呢透国一个“孤”字,还让你看到、联想到什么,预设:(李白只看到孟浩然的船,他的目光只注视着孟浩然的船。只看着那只船,说明他们的感情非常深厚。)(3)指导朗“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师:是啊!这

5、个孤字,充分表达了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佩和感情的深厚。这真是过尽千帆皆不见,一心只送孟浩然啊!师: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悟“尽”(4)同学们,你们认为真的“尽”了吗“不尽”又是什么出示背景资料:(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他给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间,自由而愉快,李白也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人,俩人志同道合,趣味相投,在写诗上,孟浩然也算是李白的良师益友,李白从孟浩然那里获益良多。因此李白对孟浩然极为推崇。有诗为证: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

6、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流”情师:人们常说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而李白目送“孤帆远影碧空尽”有青山为据,流水为证。茫茫的长江水已为李白的真情所动容,在李白的眼里这滔滔江水就是与孟浩然传输真情的畅渠。(5)孤帆远去,江水滔滔,李白会在心里默默地对远去的孟浩然说些什么呢孤帆远去,李白伫立江边,叹道:“滚滚的长江水啊,请()”四、课外延伸:寻找“送别诗”设计意图:语文学习是据“言”得“意”(吸纳)、由“言”表“意”(倾吐)的转换、融合过程。由于古诗内容的时空跨度太大,加之学生的阅历背景又太浅,他们很难与诗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因此在古诗教学中必须寻求言意融合,找准言意融合的切入点,也就是

7、最易形成课程的生长点,在本诗中,我觉得“孤、尽、流”这三个字恰恰就是“亮点”。首先“孤帆”初读并没感觉出什么情味,而细细品味之后才发现作为古时交通要道的长江怎么可能是“孤帆”呢这实在是有悖常理。究其原因,这与李白当时的心境有关。因此我设计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和品评,从中悟出李白对孟浩然的深厚情感,实现了语言和意韵的融合。这样的教学,我想不架空,不做作,不浅薄,具有浓厚的语文韵味。与之相对的是“尽”字,通过质疑,对比,激起学生思维的碰撞,通过课外背景资料的补充,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更好地“悟”得语言内在的真意,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形成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持续动态发展的言意融合过程,如果说“孤帆、

8、尽”这两个词让我们感悟到李白与孟浩然的依依惜别情的话,那么这个“情”又如何释放、延续下去呢古人喜好托物抒情,寓“意”于“象”。如月代表怀人和思乡,雁代表思乡和漂泊,柳絮代表愁绪、飘零,落花表现生命的短暂等等。“流水”在这里既是写实的,又是象征的。象征着思念,象征着惆伥,象征着别情离恨。李白的这种心情,用“水”字表达,最微妙,最含蓄。因此我设计了一个写话的练习,通过滚滚东逝的长江水带去李白的一份思念,一份祝福,一份对繁华似锦的扬州的向往黄鹤楼教案2教学目标:1.精读课文,感受诗人话别的情景。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重点:通过课文与诗的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

9、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初读古诗。1、唐代大诗人李白,大家都很熟悉,谁还记得我们学过他的哪几首诗?指名交流2、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他的一首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出示该古诗3、师范读4、自由读,读准字音。5、齐读,指名读。6、揭题25黄鹤楼送别7、学生针对课题质疑二、初读课文1、提出要求:(1)读准字音借助拼音读好生字。(2)读顺课文(3)理解课文大概内容,思考上述提出的问题。2、检查(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2)出示词语a、指名读,师纠正字音b、齐读(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4)评价指出优缺点后齐读。(5)读后初步回答上述提出的问题。三、

10、识记、书写生字1、投影生字2、指导识记方法和书写注意点3、根据学生提到的字进行范写。4、学生描红、临写字(师巡视纠正写姿)四、作业1、完成习字册2、朗读全文第二课时一、激趣、导入大家都喜欢听歌,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歌:送别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会唱的可以跟着唱。1、播放歌曲长亭送别。听了这首歌,你体会到了什么?是啊,从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为离别而忧伤,为离别而落泪,他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有的用歌抒情,有的则用诗来释怀。老师这还有一首送别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2、出示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article/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A

11、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B请同学们自读诗,说说你对这首诗的理解。二、讲读课文你们说的都很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随着李白,在这繁花似锦的春天,登上那飞檐凌空的黄鹤楼,去送一送孟浩然吧!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诗文对照,自学课文。(一)学生自学课文。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请用笔划出来,学习小组讨论解决。(二)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出示句子:1、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大诗人孟浩然饯行。A、指名读B、提问:谁能用学过的语句来描绘一下春天的美景?你除了知道时间在暮春三月,还知道什么?2、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一会儿远眺,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A、提问:从这段话

12、中你体会到什么?是啊,这依依惜别之情深深地藏在了他们的心底,让我们一起朗读一、二两节,体会一下这藏在心底的离别之情吧!B、配乐朗读:两人都把这依依惜别之情深深地藏在了心底,时间慢慢地过去,终于,这藏在心底的深情再也抑制不住了,千言万语涌上了心头,李白举起了酒杯说(生接读)3、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做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孟浩然接过酒杯,一饮而尽,说(生接读)A、思考: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B、提问: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难舍之情?C、让我们用朗读把这喷涌

13、而出的师生情、手足情、离别情表达出来吧。D、道不完的离别情,叙不完的朋友谊,让我们举起酒杯,再现这感人的话别场面,让它深深地印在心底吧!在班级中找你的好朋友,一个演李白,一个演孟浩然,可以用上文中的语言,也可以发挥想象用上自己的语言,可以站起来。E、学生上台表演4、知己离别是惆怅的、是忧伤的,但不忍别、终要别。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友人登上了船。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教师配图朗诵)朋友已经远行,从此人海茫茫,天各一方,这一别,不知何时才能见面啊!想到这,李白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了,随即吟出了脍炙人口的名诗

14、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让我们也一起随着李白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送一送孟浩然吧!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5、如果李白生活在现代,他一定会用现代的语言来表达此时激动的心情,假如你是李白,伫立在江边,目送着友人渐渐远去,你能把这首千古传诵的名诗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吗?学生反复诵读、同桌讨论。五、布置作业:老师还收集了一首送别词,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后请同学们收集离别类的诗词。黄鹤楼教案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学会4个生字,了解古诗大意,理解领悟诗意,学会有感情地朗读古诗。2.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形式反复朗诵古诗,从而理解领悟诗意;组织学生自主合作细品古诗,想象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

15、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诗的意境,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意。激发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 :了解大意,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意,激发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教具准备:学生: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读熟课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流程:设计意图备注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学会4个生字,了解古诗大意,理解领悟诗意,学会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初步感受古诗意境。一、导入师:上课前,老师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乐曲,看你们从中能联想到什么?(教师播放送别曲)谁愿意跟大家交流一下你想到了什么?(生说出想到了什么)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分离与相聚切割又弥合着漫漫人生。从古到今,

16、离别往往是最让人感慨万端的一件事。不仅有歌唱离别,更有很多诗咏离别。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堪称送别诗极品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板书课题)请同学们齐读课题。(师提示注意读准题目中的生字)二、新课(一)围绕课题质疑。师:很好,都读正确了。诗的题目中出现了一个“送”字,我们就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诗了。那围绕这个“送”字你们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呢?生:谁送谁?师:真聪明,我把这个问题记下来(板书)。谁接着提?生:在什么地方送?师:好的,也记下你的问题。板书:在哪送生:在什么时候送?师:也不错,也记下。板书:何时送生:怎么送?师:太好了。这是个最棒的问题。板书。生:送到哪?生:为什么送?师:同学们真不简单,

17、围绕一个词提了这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在诗文中。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同学们认真读读诗,把答案找出来了,诗的意思也就明白了。(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二)品读古诗1.指名读评议再指名读(老师范读)2.学生朗读同桌互读3.读诗擂台赛齐读(三)、汇报交流, 理解诗意 。1.通过刚才反复的读古诗,你都解决了哪些问题?预设:李白与孟浩然是好朋友,感情深。(故人)“烟花三月”的时候,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到广陵(扬州)去黄鹤楼(湖北武汉)。广陵、扬州(江苏,汉时称呼,唐时称呼)师:请同学们看,这就是黄鹤楼(课件出示图片)巍峨耸立于武昌蛇山的黄鹤楼,享有“天下绝景”的盛誉,历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览

18、,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使黄鹤楼名声大噪。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谁能接着汇报?重点字意:“之”到,“辞”辞别、离开,“唯”只,“帆”小船。2.借助注释或字典理解诗的大意。(独立讨论反馈)古诗大意(一):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去广陵老朋友离开西边的黄鹤楼,在烟花三月的时候乘船去扬州。孤单的小船越走越远,消失在水天相接处,最后,只看见长江水向天边流去。古诗大意(二)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到广陵去李白的好友孟浩然在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由黄鹤楼出发,乘船东行到扬州去。李白目送好友的小船越行越远,渐渐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只望见浩浩荡荡的长江之水向天边流去。第二课时一、齐读古诗,复习

19、巩固。二、二、入诗境、悟诗情1、“ 师;什么样的三月叫烟花三月呢?你们想知道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扬州三月的图片,你们看看还可以用什么样的词描绘这扬州的烟花三月?(出示课件)生:是百花盛开的三月。师:百花盛开用得好。谢谢你,我明白了。还可以说是什么样的三月?读明白这个问题的同学可以继续告诉我。生:我来,是细雨如烟,繁花似锦的三月。生:是百花齐放的三月。生:是细雨蒙蒙,花红柳绿的三月。生:阳光明媚的三月。生:是细雨绵绵,柳暗花明的三月。生;是百花争艳,鸟语花香的三月。(板书:烟花三月)师:烟花三月的景美,你们的语言也很美。那你们能不能把这两句诗读得也很美呢?(出示前两句课件)(指导朗读,指名读

20、)2.讨论:三月的江南美景如画,长江的江面船只如云,那为何作者看见的是孤帆呢?“孤帆”:并不是说广阔的长江之上只有一只帆船,而是说诗人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好友乘坐的那只小船上。3.细品最后两句的诗境、诗情。师:通过最后两句诗你知道了什么?生1:好友孟浩然已渐渐远去了,李白依依不舍。生2:李白的目光追随着好友孟浩然,别的什么都没有在李白眼中停留。师:正如同学们所说,李白看见了好朋友孟浩然乘坐的小船越走越远,越走越远.最后-生:看不见了师:朋友的船再也看不见时,他只看见了-生:长江水在往天边奔流。师:你独特的感受力令老师吃惊!那李白为什么如此久久伫立江边送孟浩然呢?生:因为李白和孟浩然是很好的朋友。

21、生:李白与孟浩然第一次相见就是李白生活的安陆的时候,那年李白大概20多岁,而孟浩然40岁左右。李白当时诗名尚小,而孟浩然名声在外。李白专程前往鹿门山拜见孟浩然,两人习性相投,一见如故,孟浩然大加赞赏李白的诗,而且盛情招待他,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师:说的对。看来李白和孟浩然是志同道合,情谊深厚,是忘年之交。生:几年以后,两人互相思念,于是相约来到江夏(今武昌),共同游山玩水,赏月看花半个多月。最后,孟浩然要去广陵,于是二人在黄鹤楼相别。李白就在那个时候写下了这首诗。师:那同学们想象一下,当时的李白心情怎么样?生:伤心 难过 依依不舍(板书:依依不舍)师:如果那一时候,站在江边送别那么好的朋友的人是

22、你:朋友登上了孤独的小船,风鼓白帆,由近渐远,最后消失在水天之间。你不忍离去,久久伫立岸边,目送千里。深情地凝视着水天一色的地方。那滚滚的东流江水不正象征着你们的友谊么。那时那地,你将会怎样吟咏出这两句诗呢?(出示后两句的课件)生:指名诵。师:是啊!你们读出了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佩和感情的深厚。这真是过尽千帆皆不见,一心只送孟浩然啊!4.指导朗读师:人们常说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而李白目送“孤帆远影碧空尽”有青山为据,流水为证,茫茫的长江水已为李白的真情所动容。如此的深情厚意李白用仅仅28个字就表达得淋漓尽致,可谓字有数而意无穷啊。其实朗读也是一种表达感情的好方法,你们能把自己从诗中感悟到的情感用读

23、的形式表达出来么?(师放课件 生在乐曲声中练读,再指名读,评价)师:刚才我看见好多同学已经熟读能诵了,还没有做到的同学加把油!(指名背诵)三、拓展交流积累背诵得真好,老师为你们成为李白的知音而高兴。自古人生重离别,自古人生又伤离别,在我们祖国的文化瑰宝诗词当中,历朝历代的赠别送行的诗文不可胜计。同学们平时是不是也积累了一些送别诗呢?跟大家分享一下吧!(指名背收集的送别诗)师 :看来同学们平时有积累的习惯,非常好。有的诗意同学们可能还不太懂,你们可以运用我们这节课学习古诗的方法来学习古诗,如果没有注释,你们可以自己运用字典或者到课外搜集资料,自己做必要的注释,这样就能读懂了。四、小结师:对古人而

24、言,友情是花间一壶酒,友情是江上一叶舟,友情是月夜独登楼,友情是庭深小径幽。对于我们,友情是什么呢?要靠我们用一生品味,用一生去守创设情境,使学生顺利投入到学习中来。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才会更积极的解决问题。在交流中实现对古诗的感悟。通过对重点词语得理解,加深对古诗的感悟。考查学生的词语积累。声情并茂的朗读,把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课前布置学生全面了解两位诗人的关系,才能顺利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在读中实现情感的升华。黄鹤楼教案4教学设想:由教师引导学生反复诵读,通过想象画面来理解诗意,体会情感。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认识本课生字词,理解其意思。2、能正确、流利、有情感地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3、

25、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二、过程与方法1、揭示主题:用一首送别的音乐,创造学习氛围。2、品味诗意:师生合作,用朗读,想象情景绘画等方式来梳理诗意体会情感。3、拓展延伸:由送别诗拓展到其他类型的诗歌,激发学生探讨诗歌之间的内在联系,对祖国诗歌产生热爱之情。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明白“人间最美是真情”的真谛。2、激发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及突破:1、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突破:在疏通诗意的基础上,通过想象画面,反复诵读,绘画编故事等方式去感悟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教学准备:背景音

26、乐送别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激发情趣。1、播放主题音乐送别。2、让学生说一说听后的感受。3、揭示课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二、解题、介绍背景材料4、板书课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5、读题寻找题中给我们的信息人物:孟浩然、李白事件:李白送孟浩然去广陵地点:黄鹤楼6、介绍黄鹤楼、广陵(课件展示)7、讨论评说:李白与孟浩然的关系先让学生根据课前了解到的情况分别说说李白和孟浩然,以及两人之间的关系,教师在一旁指引和补充,告诉学生孟浩然比李白大十二岁,并且他成名在先,当时的李白只是个新秀。三、品读诗句,进入诗境8、师:李白在黄鹤楼为好友孟浩然送行,他的心情如何呢?请大家读读这首诗

27、,注意读准字音,看清字形。(学生自由读诗)9、指名学生读。10、评解学生的读法,然后范读,再听艺术家是怎样读的(多媒体)11、结合读的语感引导学生说一说:你们是否都明白读的意思呢? (同学分组讨论一下)12、收集讨论信息、让每小组选派代表汇报本组讨论的情况13、针对学生不同的观点讲评古诗 重点强调:故人、西辞、烟花、下、尽、唯等,使孩子们理解上述字词的意思和妙处。14、凝炼成篇:以情感为基础,以景象为衬托,以想象为翅膀,引导孩子们说一说本篇诗的含义,体会诗人用词的准确和生动。15、师:请用一个词或用一句感叹的话来形容一下两位诗人的深厚情谊。根据学生回答,拣精炼的板书:情深意长、等四、朗读诗歌,

28、指导背诵。16、带着理解的目光,反复读一读本篇,进一步用“心”体会诗的意境“美”17、多媒体播放男、女的不同音色的读法,体会:柔情的相送、豪放相送的不同韵致。18、尝试背诵,要求情感溢于言表19、配乐背诵 (在朗朗的诵读声中,迎来下课)五、板书设计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人物: 孟浩然、李白事件: 李白送孟浩然去广陵、目光送、心相随、清深意长地点: 黄鹤楼时间: 三月黄鹤楼教案5【设计意图】诗的语言的独特性决定了,在教学古诗时,要充分感受诗的语言的魅力。如何挖掘简单的字眼背后的东西,是古诗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因此,笔者认为,在解决重点,克服难点的过程中,应该创设诗中的情景,品悟诗中的蕴涵的深情。

29、让古诗教学既充满灵动飘逸、洒脱不羁,又洋溢书画香气,且蕴涵深情,是笔者追求的古诗教学的境界。【学习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诗歌语言的魅力。2、培养学生多角度欣赏诗的能力。3、感悟送别的不舍情结。【课前准备】收集写送别的诗句。【教学流程】一、初步感受离别诗的情1、唤起对离别的感受:过渡:有过与人别离的经历吗?当时的感受如何?2、学习古诗:王维的渭城曲。过渡:古人与友人相别是怎样的感受呢?我们学过一首关于送别的诗,诗是王维写的,诗名叫作渭城曲谁来背一背?出示: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谈感受:你能感受王维的心情吗?3、小结启发:离别之际有千言万语

30、,送别总是件难过的事情!二、揭示诗题、解题过渡:今天我们又要去目睹两个好朋友之间的离别。1、出示诗题并读诗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解诗题: 通过读诗题你知道了什么? 补充介绍“黄鹤楼”、“ 广陵”的知识。三、读通诗句,初感诗的意境过渡:这首诗到底写了些什么呢?让我们自己去读读!1、单个自渎。2、正音朗读。3、齐读。四、再读探索明诗眼、寻依据过渡:通过多次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1、交流肯定所学。2、小结提示:全文就记述了自己送别孟浩然的情景。3、合作探索诗眼:过渡:本诗是围绕哪个字写的?并说说自己的理由!引导归纳: 静态: 送别的时间烟花三月。 送别的地点黄鹤楼。 送别的人物故人(孟浩然)

31、。 送别的情景长江天际流。 送别的心情孤。 动态: 送别的原因故人西辞下扬州。 送别的经过孤帆远影。 送别的结果长江天际流。4、理解感知,配乐读诗句:过渡:既然诗是围绕“送”写,那就让我们一起送别这样一位故友,齐读!五、炼情品诗意1、感受诗中的画意:过渡:喜欢这首诗吗?能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吗?注意引导诗的美: 缓缓西辞,随江南下,似乎让你看到了什么? 烟花是什么季节,她让你又想到了什么? 孤帆远去,你还能见到什么? 长江是怎样在天际流的?2、感受诗中的情意:过渡:诗中有画,诗中有情,诗中哪里让你感受到了情? 缓缓西辞,随江南下,那是不舍。 在烟花中送别,那是无可奈何。 孤帆远去,那是孤独寂寞。

32、 长江独自在天际流,那是怅惘,失落。注意:可画意先上,然后上情意,(对称结合上),也可边说诗中画意边说情意(结合)。六、延伸巩固入诗境1、过渡:这样的别离,真的让人难过!古诗中有很多“送别”的诗。你找到了吗?2、交流: 自读: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四人小组,合作研究一首诗,解决这是怎样的别离!作业:将古诗改写成现代的散文。黄鹤楼教案6

33、教材简析_介绍了黄鹤楼雄伟高大的外观和建筑结构的特点,描述了登临黄鹤楼的所见所感,突现了黄鹤楼这座名楼的地位和价值,表达了作者热爱山川胜迹和仰慕仙人的思想感情。_以“仙”字贯穿全文,内容环环相扣,结构十分严谨。语言上整散结合,富有变化。可通过多种朗读方式加强对_内容的理解和体会作者的感情。教学目标1、能熟练地朗读课文,用现代汉语翻译全文。2、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了解_的写作和语言特色。教学重点能用现代汉语翻译全文。课前准备1、学生扫除文字障碍。2、查阅资料了解江南三大名楼及其成名的原因。3、熟读课文,能初步了解课文大意。4、把不能弄懂的字词和预习中的问题批注到课文旁边,课堂讨论。课时安排一课时教

34、学内容1、引入课文、阅读课文、用现代汉语翻译全文。2、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了解_的写作和语言特色。教学设计导入新课教师开场白:朗读崔颢黄鹤楼诗导入新课:“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是关于黄鹤楼的一首古诗,今天我们则来学习一篇关于黄鹤楼的古文。检查预习谈谈你所了解的江南三大名楼及其成名原因。整体感知教师指导语:通过刚才大家的发言已经初步了解了中国的三大名楼,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三大名楼之一的黄鹤楼。完成以下学习任务。1、朗读课文。(学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2、翻译课文指导学生利用工具书和课文页下注

35、释自己翻译课文内容。学生互相质疑提问,遗留问题提出到班级讨论。检查翻译情况,统计普遍情况和特殊情况,纠正错误。3、说说你对黄鹤楼的总体印象或感受。(学生自由发言,可从外观和建筑的特点等方面来谈。)精读评析教师指导语:同学们已经初步掌握了课文的内容,下面请同学们细读课文,同时思考以下问题,需要时可以小组讨论,写出结论。1、朗读课文,思考:_中引用图经的话有什么作用?(给黄鹤楼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2、_最后一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侧面写出黄鹤楼的地位价值。)3、你觉得_在写作和语言上有什么特点?结合具体的语句加以分析。(学生讨论交流)课堂小结学生自主归纳,教师总结,大致如下:课文介绍了黄鹤楼雄

36、伟高大的外观和建筑结构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热爱山川胜迹的思想感情。课后学习积累文中的字词(名:命名。),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板书设计黄鹤楼地理位置命名由来所见所感地位价值黄鹤楼教案7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3、结合课文注释或、词典,体会诗句的含义,体会诗的意境。体会朋友之间的友情和依依惜别的感情。4、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1、认识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的意境。2、体会末两句诗的情感。教学难点:体会诗的意境。课前准备:学生: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读熟诗歌。教师:制

37、作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们学过李白写的一首诗赠汪伦还记住吗?(学生背)这首诗写的是谁送谁的呢?(汪伦送李白)2介绍李白(多媒体)据说李白常在黄鹤楼上与人饮酒赋诗。有一天,他听说仰慕已久的孟浩然就隐居在附近的襄阳,便立刻前往拜见。孟浩然听说李白来了,顾不得整理衣冠,赶忙来到堂前。李白一见孟浩然,抢上一步说:孟兄,李白早知道您诗名天下,特来求教啊!哪里哪里,贤弟过奖了,过奖了!你才华横溢,我也久仰了呀!两人一见如故,从此一起游山赏月,饮酒赋诗,谈人生,谈抱负就这样,好几个月形影不离。不久,孟浩然要到江浙一带远游,李白有事不能同往,特地选在黄鹤楼为孟浩然送

38、行。望着帆船远去,李白心中百感交集,于是写下了这千古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二、 解题:学生读题,让学生先自己理解题目。引导学生理解: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之的意思是去、往; 广陵是今天的江苏扬州;这首送别诗写的是 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送谁到那里。三、预习检查:3、 让学生读准下列五个字的读音、记住字形:孟(mng)、浩(ho)、陵(lng)、辞(c)、 唯(wi)。四、理解诗意1、学生自学古诗2、自学要求: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熟读古诗,借助文后注解或字、词典,理解字词,翻译诗句,做好讲解古诗的准备。3、检查交流自学情况学生自愿或

39、学习小组推荐1个学生讲解古诗教师指点,并点出这首诗中的几个关键的不易掌握的字词。西辞尽。(前两行: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这句诗的意思是:我的好友孟浩然在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由黄鹤楼出发,乘船东行到扬州去。后两行: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句诗的意思是:我伫立江边,目送友人的小船愈行愈远,渐渐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只望见浩浩荡荡的江水流向天际。诗意:老朋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花红柳绿的三月去扬州。你乘坐的船儿越行越远,驶向水天相接的地方,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我眼前只有那浩瀚的长江水,还在向天边奔流。)五、体会诗境1、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2、想象

40、描述烟花三月是一个什么样的图景。李白这时有心情赏景吗?为什么?3、这时长江里是不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李白为什么只见孤帆?4、李白站在岸边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远心里会想些什么? (结合末两句体会诗人的感情)5、借助插图体会诗的意境。6、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的意境。六、能力训练:我们能不能分角色表演一下当时的情景呢?1、学生先以小组为单位,集体合作设计这分别情景的表演,要注意事情发生的时间、环境,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等等。2、学生自愿或推荐表演,表演后师生共同评议,选也最佳表演小组。3、根据表演效果,再看注释或,理解诗句的意境。七、作业练习:1、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搜集并阅读有关

41、友人送别的诗歌,体会诗人的感情。黄鹤楼教案8教学要求:1. 精读课文,感受诗人话别的情景。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重点:通过课文与诗的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大家都喜欢听歌,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歌:送别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会唱的可以跟着唱。1、播放歌曲长亭送别。听了这首歌,你体会到了什么?是啊,从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为离别而忧伤,为离别而落泪,他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有的用歌抒情,有的则用诗来释怀。老师这还有一首送别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2、出示古诗:黄鹤楼送孟浩

42、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A 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B 请同学们自读诗,说说你对这首诗的理解。二、讲读课文你们说的都很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随着李白,在这繁花似锦的春天,登上那飞檐凌空的黄鹤楼,去送一送孟浩然吧!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诗文对照,自学课文。(一)学生自学课文。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请用笔划出来,学习小组讨论解决。(二)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出示句子:1、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大诗人孟浩然饯行。A、指名读B、提问:谁能用学过的语句来描绘一下春天的美景?你除了知道时间在暮春三月,还知道什么?2、李白和孟浩然一

43、会儿仰望,一会儿远眺,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A、提问: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是啊,这依依惜别之情深深地藏在了他们的心底,让我们一起朗读一、二两节,体会一下这藏在心底的离别之情吧!B、配乐朗读两人都把这依依惜别之情深深地藏在了心底,时间慢慢地过去,终于,这藏在心底的深情再也抑制不住了,千言万语涌上了心头,李白举起了酒杯说(生接读)3、孟夫字,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做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孟浩然接过酒杯,一饮而尽,说(生接读)A、思考: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B、提问:

44、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难舍之情?C、让我们用朗读把这喷涌而出的师生情、手足情、离别情表达出来吧。D、道不完的离别情,叙不完的朋友谊,让我们举起酒杯,再现这感人的话别场面,让它深深地印在心底吧!在班级中找你的好朋友,一个演李白,一个演孟浩然,可以用上文中的语言,也可以发挥想象用上自己的语言,可以站起来。E、学生上台表演4、知己离别是惆怅的、是忧伤的,但不忍别、终要别。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友人登上了船。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教师配图朗诵)朋友已经远行,从此人海茫茫,天各一方,这一别,不知何

45、时才能见面啊!想到这,李白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了,随即吟出了脍炙人口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让我们也一起随着李白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送一送孟浩然吧!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5、如果李白生活在现代,他一定会用现代的语言来表达此时激动的心情,假如你是李白,伫立在江边,目送着友人渐渐远去,你能把这首千古传诵的名诗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吗?学生反复诵读、同桌讨论。三、布置作业老师还收集了一首送别词,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后请同学们收集离别类的诗词。黄鹤楼教案9教学要求:精读课文,感受诗人话别的情景。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初步设疑:课文讲了

46、谁在什么时候,为谁送别呢?(板书:李白 孟浩然)根据回答出示并齐读第一自然段,过渡:为好朋友送别,李白的心情非常激动,他吟出这样一首诗课件出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自读古诗,在自己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指名交流自己的问题。谈话激趣:同学们有很多疑问,学贵有疑。我想通过认真读了课文后,不需要老师讲,你就明白了。让我们回到黄鹤楼上。让我们回到黄鹤楼上。二、精读课文,引导探究。学习第二自然段。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描写黄鹤楼的句子。课件出示图片。看图,说说你觉得黄鹤楼怎么样?一对好朋友就要在这里分别了。他俩此时的心情怎样呢?读读课文,

47、体会一下。学生交流(板书 :依依惜别之情),出示句子: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你是怎样理解依依惜别这种感情的?(难舍难分,谁也不愿意离开谁。)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引读:因为李白和孟浩然难舍难分,谁也不愿意离开谁,所以(生接读)。(因为他俩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所以(生接读)指导朗读这句话。(让我们把这种依依惜别之情读出来。)学习第三自然段过渡: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说(生接读)出示句子: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做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

48、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思考: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交流。(敬仰之情,依依惜别之情)再读课文,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依依惜别之情?交流。(指导:你通过课外的阅读,对孟浩然的人品或诗篇有哪些了解?相机指导读出敬仰之情和依依惜别之情。)指导朗读。指名看背景图表演读。(演演李白)过渡:其实,孟夫子的内心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但他却把无限的眷恋之情深深地埋在心底,反而去宽慰自己的好兄弟李白。他是怎样宽慰的?根据回答再出示句子: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我们虽然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出示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说说你对这句诗的理解。(指导

49、理解知己在文中指谁?)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这句话,在课文中就是指生读(李白和孟浩然虽然分别了,但是他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你是怎样理解永世不绝的?指导朗读(那我们自由读读这段话)。指名看背景图表演读。(演演孟浩然)分角色表演话别的情景。同桌之间合作练习表演他们话别的情景(指导:注意他们的动作,读熟他们的语言,把他们的依依惜别之情表现出来)。指名表演。学习第四、五自然段。引读第四小节。此时此刻,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孟浩然(友人)(生接读)。他坐的船(白帆)(生接读)。李白(生接读)。出示句子: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

50、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这时李白有些什么表现?(依然伫立、凝视远方)用表演的形式理解依然伫立和凝视远方这两个词。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看着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他会想些什么呢?(同桌交流再指名交流。)此时的杨柳、沙鸥似乎也受到了李白的感染,有些什么表现呢?齐读第四节。过渡:但是友人还是离去了,李白内心很激动,随即吟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学习第五自然段:出示并齐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什么叫脍炙人口?三、诗文对照,理解诗意。指名交流:李白把孟浩然送走了,你们的问题也解决不少了。说说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51、。李白把这么多的离情别绪浓缩在这首诗里,后来这首诗成为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你知道什么叫脍炙人口?师生吟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四、小结并布置作业 :今天,我们一起感受了李白和孟浩然之间深情厚谊,回去请同学们摘录感受最深的句子。黄鹤楼教案10一、直接揭题,自主定位1、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5黄鹤楼送别2、这节课的学习中你想学到什么呢?二、诗文对应,初步感知1、快读课文,找出表明李白送别孟浩然时情景的词语。(板:依依惜别)2、李白把这一情景写成了一首诗:(1)课件出示诗句(静止状态的送别情景作背景。)(2)配乐范读。(3)你喜欢这首诗吗?自己读读看。你认为学习这首诗可以通过什么方法?3、初步理

52、解诗句:(1)找:默读课文,找出文中对理解诗句的句子并划出来。(2)读:汇报学习体会,你找到了哪些语句。课件: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对应的诗句与语句,静止状态的送别情景作背景。(3)说:谁愿意说说诗句意思,会说哪一句就说哪一句。课件:根据学生回答突出相关诗句。(4)议:互相讨论一下,试着把整首诗意思完整地说出来。4、师生:读通顺并能说出意思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三、体验感悟,感情朗读1、快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他们依依惜别的句子。2、感悟一、二句:(1)出示“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就请您满饮此杯吧!”a.自由读的基础上一生读。b.你已经知道这是体现“依依惜别”,怎样才能读得更好?c.评读激励,再

53、读。d.:体会“依依惜别”。(2)出示“王勃说得好像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a.生读中说体会(结合板书:友谊永不绝)b.体会“依依惜别”。(1)、(2)两部分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引导,顺序不固定(3)谁愿意分角色读,请一对好朋友读。分角色表演。(4)课件出示“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品读谈体会。3、感悟三、四句:请同学们继续找出文中体现“依依惜别”的语句。(1)读:个别读。(2)看:课件:李白送别情景的动画场面。出示:“岸边杨柳依依,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3)悟:a.从哪些词可以看出“依依惜别”,(指导“凝视”说话)并在说说感受的基础上再读这一句。b.提问:能谈谈你读得好的经验

54、吗?c.配乐朗读,再次体会“依依惜别”。(4)品:出示“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点拔学生品读。(2)、(3)两部分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引导,学习顺序不固定4、师生:有感情地朗读是学好古诗的第二步。四、升华理解,尝试背诵。1、让我们将“依依惜别”之情带入全诗的朗读之中。课件出示全诗及送别动画场景,学生挑战朗读,读得好的老师给配上音乐。2、尽快背下来,需要准备一下吗?3、生:会背诵是学好古诗的第三步。五、自我,拓展延伸。1、读:动画配合分角色朗读全文:叙述部分、李白、孟浩然、诗句。你们愿意读哪儿就挑哪儿的读,剩下的我读。(配乐)2、问:(小博士提问):同学们现在谁愿意告诉大家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55、?还有什么不明白的?3、练:(小博士挑战):同学们,我这儿有一项以小组开展的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阅读专题(1)描写送别情景的古诗,阅读专题(2)大诗人李白写的诗,你准备怎么做呢?黄鹤楼教案1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学重点、难点: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教学准备:投影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解题看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我们来交流一下。2、解释题意。3、唐朝的诗歌浩如烟海,著名的诗人多似繁星。孟浩然和李白就是其中杰出的两位。你能不能背你所学过的一些李白和孟浩然诗句给大家听听。生背(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回顾以学知识

56、,激发他们对李白和孟浩然的敬佩之情,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有助于下文的学习。)唐朝大诗人李白在这里送别他朋友孟浩然,还写了一首诗。出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齐读。师简单介绍“文包诗”这种体裁:本课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意境。故事是诗歌的扩展和阐释。诗歌是故事的浓缩和提炼,诗话对照,情景同现。(文包诗是小学语文课本中不常见的一种体裁,在这里结合课文对此作一介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二、初读课文1、出示自学要求:(1)画出本课生字词,并熟读生字(2)联系上下文或,理解下列词语:脍炙人口 饯行 伫立 凝视 暂时 孤帆 唯见(3)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2、检查自学情况(1)投影出示生字词,指名读词语(2)理解词语。通过刚才自学,你弄懂了哪些词的意思,还有哪些词语不懂,提出来交流一下。(不懂的联系上下文理解)(3)指名读课文,相机指导一些句子的朗读。如:1、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大诗人孟浩然送行。二、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的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三、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做/我的兄长和老师。四、我们虽然/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如还有一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