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职工退休待遇差距

上传人:卷*** 文档编号:122439899 上传时间:2022-07-2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职工退休待遇差距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职工退休待遇差距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职工退休待遇差距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职工退休待遇差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职工退休待遇差距(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对机关事业单位与公司职工退休待遇差距的思考文/陈其灿公司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待遇差距不断加大,已成为目前一大社会热点问题,各方面规定缩小差距的呼声越来越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案有增无减,公司退休人员对此意见非常大。对于这一问题,已引起了国家高层的高度注重,近期国家有关部门也开展了机关事业单位和公司退休人员待遇水平重点调查工作。对机关事业单位和公司职工退休待遇差距问题是到了该解决的时候。本文试通过对机关事业单位和公司退休待遇计发和调节措施的比较分析,提出缩小两者待遇差距的初浅建议。一、两种不同的退休待遇计发和调节措施国务院出台了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的政策,同步人事部、财政部也下发了事业单位收

2、入分派制度改革方案和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计发离退休费的实行措施。根据国务院的决定公司职工基本养老金计发措施也从起进行改革。从1996年至期间两种退休待遇计发措施始终并存着,此后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前仍将继续并存着,这将给国内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统一、规范和完善形成重大的制度障碍。1、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待遇计发和调节措施人事部、财政部有关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计发离退休费等问题的实行措施(国人部发60号)规定,在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前,暂按下列措施计发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离退休费。即退休费按本人退休前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之和或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技术级别工资)之和的一定比例计发。退职生活费

3、按本人退职前基本工资的一定比例计发。工作人员退休后,各地津贴、补贴多数地方也是按相应的比例或者一定原则发给。在职人员调节工资原则时,离休人员相应增长离退休费,退休人员合适增长退休费。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退休待遇计发措施,目前仍延续执行国发(1978)104号的有关规定。具体计发比例(在此将计发比例理解为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退休待遇的替代率,下同),见表1。表1 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职)费计发比例表 工作年限替代率%身份 如下满10-满20-30年满30-35年满35年以上退休人员5070808590退职人员506070-为了便于比较,取每个工作年限段的最高年限、最低年限和中值年限,并将各工作年限段的计发

4、比例分别除于该年限段的最高年限、最低年限和中值年限,分别计算出各年限段的退休费的年均计发比例,见表2。表2 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职)费各工作年限的年均计发比例表 工作年限年均替代率%身份 如下满10-满20-30年满30-35年满35年以上10152020253030353540退休人员574.673.543.22.672.832.432.572.25退职人员56433.52.82.33从表1可以看出,总体退休费计发比例与工作年限成正比,但从表2可以看出,工作年限越短,年均计发比例越高;工作年限越长,年均计发比例越低。这阐明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退休待遇,与其计发基数成正比,但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其年

5、均计发比例逐渐递减。2、公司职工基本养老金计发和调节措施国务院有关完善公司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38号)规定,在国发199726号文献实行后参与工作、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下同)合计满年的人员,退休后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由基本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构成。退休时的基本养老金月原则以本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年发给。个人账户养老金月原则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根据职工退休时城乡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本人退休年龄、利息等因素拟定。在国发199726号文献实行前参与工作,本决定实行后退休且缴费年限合计满年的人员,在发

6、给基本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本上,再发给过渡性养老金。本决定实行后达到退休年龄但缴费年限合计不满年的人员,不发给基本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终结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节机制。根据职工工资和物价变动等状况,国务院适时调节公司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调节幅度为省、自治区、直辖市本地公司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年增长率的一定比例。新的计发措施下,缴费指数和年限与基本养老金替代率关系,见表3。表3 缴费指数和年限与基本养老金替代率关系表替代率% 指数缴费年限06115225315182534435261202434465870812530425772871023036516

7、9861041223543598010112214340496891115139163以上数据参照中国社会保障第10期的基本养老保险计发措施改革测算与分析江西省社保局测算小组。为了便于比较,也将上述各缴费年限的养老金替代率除于各缴费年限和各自的指数,计算出各个指数在相称于指数1时的养老金的年均替代率,见表4。表4 相称指数1时的缴费指数和年限与基本养老金的年均替代率关系表年均替代率% 指数缴费年限0.611.522.53-相称1的1相称1的相称1的相称1的相称1的1521.671.511.431.391.352021.71.511.451.41.352521.681.521.441.391.3

8、63021.71.531.431.391.36352.051.691.521.441.391.36402.041.71.521.441.391.36从表3可以看出,养老金的替代率是随着缴费年限的增长和缴费基数的提高而不断提高的。但从表4中可以看出,在同一缴费指数下,年均替代率是基本相似的,但随着缴费基数的提高,其年均替代率是逐渐递减的。这阐明公司职工基本养老金与缴费年限成正比,随着缴费基数提高而其替代率逐渐递减。二、两种退休待遇计发和调节措施的差别通过对机关事业单位和公司职工两种退休待遇计发和调节措施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两种措施在待遇构成、计发基数、待遇替代率、调节机制、享有资格等方面迥然不同

9、。(1)待遇构成不同。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退休待遇项目由基本退休(职)费和各类津补贴构成,而各类津补贴的比重已占到退休待遇总额32%左右(三明)。公司职工的基本养老金由基本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和调节金构成。显然公司退休人员不能享有各类津补贴的待遇。(2)计发基数不同。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退休待遇计发基数以本人退休前基本工资为基数,也就是说以本人毕生中工资最高值为基数,且与其待遇成正比关系。公司职工的待遇计发基数则以本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这个平均值存在三种状况:当个人平均缴费工资高于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时,平均值不不小于本人退休前的指数化平均缴

10、费工资;反之则不小于本人退休前的指数化平均缴费工资;只有按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缴费的,这个平均值才等于本人退休前的指数化平均缴费工资也等于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这第三种种状况一般是理论上存在的,实际中浮现的概率很小。这个平均值具有缩放功能,致使缴费基数与待遇替代率呈递减关系。(3)待遇替代率不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待遇的年均替代率与工作年限呈递减关系。工作年限低的最高年均替代率达到7%,而工作年限长的最低也达到2.25%。公司职工退休待遇的年均替代率在同一缴费指数状况下,不同缴费年限是相似的,其替代率与缴费年限成正比。而与缴费基数呈递减关系,最高年均替代率为2%左右,而最低只有1.36%左右。年均替代率

11、相差最大的是缴费年限(或工作年限)为3.32%;相差最小的是缴费年限(或工作年限)40年为0.21%。(4)调节机制不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待遇是随着在职人员工资调节而调节的,从近几年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退休待遇调节措施来看,调节原则都是以身份和职级高下来拟定原则的。公司退休待遇调节近年来都是按一种原则增长的,不管身份与职级,也不管工作年限长短。固然这二年也加入身份因素,如公司退休人员中的军转干部、复退军人、原公司高档专家和人才等在待遇调节方面已有所照顾。公司中的“老人”和“中人”在国内筹划体制下,本来是有身份和级别的,但却不能与机关事业单位享有同样待遇。(5)享有资格不同。公务员工作年限不满的

12、可以退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机关工人工作年限不满十年的,或者满十年以上的但达不到退休年龄的也可以退职,其退休费或退职生活费的计发比例为50%至70%,还可以参与待遇调节。公司职工缴费局限性的只能终结基本养老保险关系,且只能领取原本就属于本人的个人账户储存额的养老金,享有不到按月领取的基本养老金,更没有机会共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相对于机关事业的退职人员来说,公司这部份职工的确有点冤,有交了钱不能退职,没有交钱的却可以。三、对缩小两种待遇差距的建议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平均学历高,平均职务高、专业技术人员多,总体退休待遇水平合适高于公司退休人员是正常的。但因两种退休待遇计发和调节措施所导致的同等条

13、件的同一职务(职称或职级)层次退休人员的不同待遇,并且这种制度性待遇差距还在不断加大的局面,则是应当尽快加以控制。由于这两种待遇计发和调节措施已经并行十年多,要想在短期内消除两者的待遇差距是不现实的,需要从主线上或此后的待遇调节中逐渐加以解决。1、制定统一的待遇计发措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待遇计发措施是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核心。而国内现行的两种退休待遇计发措施,在待遇构成、计发基数、待遇替代率、享有资格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别。如果不尽快统一,机关事业单位和公司职工的退休待遇差距,因制度导致的不公平,则不也许从主线上解决。从有助于国内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总体目的出发,应尽快制定统一的待遇(养老金)计发

14、措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1)统一的计发措施在待遇享有资格方面要体现公平性。不管是在机关事业单位或者公司工作的人员,基本养老保险享有资格应统一,否则制度自身对不同的社会群体就会失去公平。(2)统一的计发措施在计发基数的确认措施上要相一致。要体现缴费基数高也就是缴费多,待遇高的特点。(3)统一的计发措施在计发比例上要统一。要与缴费年限或者工作年限相挂钩,体现缴费长,待遇高的特点。(4)统一的计发措施在待遇构成上要统一。各类津补贴重要是反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消费水平等方面的差别而实行的,在同一制度框架内的人群应当一视同仁。只有制度统一,措施统一、机制统一,才干形成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才干体

15、现社会保障的公平原则,才干使人有公正感。固然对于特殊群体如公务员,国家可以按公务员职级高下和从事公务员年限长短建立退休补贴费措施来解决。对事业单位、公司则可通过建立职业年金、公司年金等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来不断提高事业单位、公司职工的退休待遇水平。2、建立以工作年限或者缴费年限长短为根据的待遇调节机制退休待遇调节的目的是让退休人员分享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和在物价变动时保证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稳定而建立的。待遇调节的根据不应以退休前身份是什么、职级的高下来拟定,也不能什么时候人们都“一碗水”端平。而应以个人对国家、社会奉献大小和长短以及工资和和物价等因素为根据来拟定待遇调节原则。(1)在体现分享发

16、展成果时,可以按工作年限或者缴费年限长短来拟定待遇调节原则,如按照缴费年限每五年分一种档次,每个档次调节原则合适相差,缴费年限短的加少某些,缴费年限长的加多某些。这种与缴费年限长短挂钩的调节措施,不仅有助于鼓励人们多工作、长缴费、多缴费,增进长效的缴费鼓励机制的形成,并且也能体现国家、社会对个人奉献大小和长短的回报。(2)当因物价变动而需要保证基本生活时,可以按公平原则来拟定待遇调节原则,这个时候可以按一种原则进行调节。这种调节措施体现了社会保障公平原则。3、通过加发历史养老保险权益补偿金逐渐缩小待遇差距国内机关事业单位和公司职工退休待遇差距,重要是由于两种待遇计发和调节措施形成的同等条件同一

17、职务(职称或职级)层次的退休人员制度性待遇差距。这是目前社会反映最强烈的,也是公司退休人员最不满意的。公司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特别是统账结合养老保险模式的实行但是十来年,目前公司已经退休的人员基本上是统账结合模式前的“老人”和“中人”,“新人”还没有达到退休的条件。在1993前,国内机关事业单位和公司执行国家统一的工资制度,并且在1996年前的退休待遇(养老金)计发措施也基本上是相似的。鉴于公司退休的“老人”和“中人”的基本养老金重要是由基本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构成的,其比重占到基本养老金的85%以上,甚至100%(1995年前退休的),而个人账户养老金占基本养老金比重还很低。因现行公司

18、基本养老金计发措施的待遇年均替代率明显低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的待遇年均替代率,导致公司退休人员整体养老金水平偏低,并且多数的“老人”和“中人”偏低的养老金水平无法通过公司年金加以提高,因目前多数公司还没有建立公司年金,虽然建立了,“老人”和“中人”又能否享有到呢?因此,从短期来讲要逐渐缩小两者退休待遇差距,可采用对公司退休人员加发历史养老保险权益补偿金措施来解决。具体可对全国机关事业单位与公司的同等条件同一职务(职称或职级)退休的“老人”和“中人”既有待遇分类比较,测算出两者差距的平均值,再按公司退休人员1996年前工作年限或视同缴费年限长短以及在筹划体制下的有关职级,制定一种历史养老保险权益的补偿金措施。通过度期加发补偿金来提高同等条件同一职务(职称或职级)层次的公司退休人员待遇,以逐渐缩小制度性待遇差距。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