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体育赛事观传播媒介类型的变化论文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22437677 上传时间:2022-07-2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5.4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从体育赛事观传播媒介类型的变化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从体育赛事观传播媒介类型的变化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从体育赛事观传播媒介类型的变化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从体育赛事观传播媒介类型的变化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体育赛事观传播媒介类型的变化论文(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从体育赛事观传播媒介类型的变化论文从体育赛事观传播媒介类型的变化论文摘要:从媒介变迁的角度看,人类的传播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前后相断的阶段:口头传播阶段,文字传播阶段,印刷传播阶段, 和电子传播阶段,从语言的产生到文字的发明这一漫长时期,从文 字的发明到印刷的问世,书写的东西在口耳相传之下,又开辟出一 条重要的传播渠道,使传播活动得意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书写 传播正为突出这一点,从印刷问世到广播的兴起,印刷媒介日益显 示一枝独秀的传播优势,另口头传播与手写传播相形见绌,所以用 印刷传播概括这一阶段的特征。至于电子传播则指广播兴起以来的 情形,因为这一阶段电子媒介异军突起,显示出越来越强的传播

2、威 力,成为后来居上,无与伦比的媒介劲旅。关键词:口头媒介;文字媒介;印刷媒介;电子媒介从古希腊的马拉松赛跑到现在4 年一度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体育运动始终是人类社会的重要文化审美活动。今天,你坐在家里就可以与世界各地的体育迷同时欣赏奥运赛事,而第一届古代奥运会还是通过长跑使者才得以把比赛结果传至希腊各地。从古至今,体育信息的传播离不开媒介的鼎力宣传,而媒介的发展繁荣也脱不了体育活动的帮忙,一路上二者不离不弃,互利互惠。正如人类社会不断由原始走向文明,人类传播也是不断由简单趋于繁复,即手段日趋复杂、形态日趋丰富、功能日趋强大、影响日趋广泛、地位日趋重要等,其中媒介形态的变迁与进化更带有至关重要不

3、容忽略的意义。一、第一次媒介形态大变化:口头媒介;非语言媒介;文字媒介二、第二次媒介形态大变化:印刷媒介;无线电媒介;通讯社1450 年,古登堡发明金属活字印刷法,是语言和文字之后第三块里程碑,标志着大众传播时代的来临,印刷技术在德国诞生后不到半个世纪,就几乎传遍西方世界, 15 世纪下半叶,印刷的新闻传单流行, 16 世纪后,印刷的小册子和新闻书出现,信息容量大增,逐渐趋于定期发行, 17 世纪,显现比较完整的形态,历史半个世纪的英国清教徒革命,直接刺激了报业的发展,报刊数量激增,影响扩大,逐渐从原始形态向现代形态过渡。从19 世纪开始,新闻传播进入迅速发展与空前繁荣的时期,新闻传播在 19

4、 世纪有过三次大飞跃:第一次是商业报刊和杂志出现,第二次是无线电技术的诞生,第三是通讯社的产生。(一) 9 世纪 30 到 40 年代,欧美很多学校和城市之间便开展了周期性的竞技运动比赛,并激发了大众对体育活动的强烈兴趣。1869 年,美国组建了第一支职业棒球队辛辛那提红袜队,随后又成立了全美职业棒球运动员联合会,自此职业体育运动在欧美各国发展起来。同时期,廉价报纸也开始在欧美盛行起来,报刊从政党的宣传工具变成了大众化的传播工具。此时的报刊注重提供普通民众所喜爱的新闻信息,民众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就被提上了报道议程,各报刊开始争相报道体育活动。 1883年,美国著名的报业先驱普利策买下世界报之后,

5、以敏锐的眼光注意到体育新闻及比赛新闻深受大众的关注,于是他在世界报中首次设立了独立的体育新闻部,并配备了全职的体育记者来进行专门的体育新闻采访报道。自此,体育新闻作为一个正式的新闻品种登上了大众传播媒介的舞台。世界报的体育新闻报道深受读者欢迎,发行量扶摇直上,因而这种做法很快为其他报刊所效仿。 1895 年,普利策的竞争对手赫斯特在纽约日报上开辟了第一个体育新闻专版。次年,有“报业拿破仑”之称的英国报业之父北岩勋爵创办了每日邮报,他将体育新闻作为重头戏推出,报纸上不仅开设体育新闻专栏,还别出心裁地设立了体育赛事有奖竞猜活动,此举大获成功,每日邮报的发行量一度攀升至一百万份。报纸上体育报道的风行

6、也带动了体育类杂志的发展。杂志的起源几乎与日报同时,以信息的广博性著称,与书籍、报纸相比:出版快于书籍,内容广于报纸,既没有书籍之专精难啃,又免于报纸之蜻蜓点水。在书与报之间的结合处开辟出一片广阔的新天地,并最终发展成同书籍和报纸鼎足而立,蔚为壮观的一类印刷出版物。世界上第一份体育专业杂志是创办于1829 年的美国赛马与运动杂志。 19 世纪后叶,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体育杂志,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以钓鱼和户外运动为主要内容的森林与溪流杂志,综合性体育杂志运动生活等。(二)莫尔斯发明有线电报,在通讯技术上引发一场革命,从此信息开始借助神奇的电波,以每秒三十万公里的速度传播,信使、信鸽、烽火、驿马的时代宣

7、告结束。再如, 1875 年,美国从贝尔取得电话专利权,又为信息的传递提供了更加迅捷而便利的工具。1866 年大西洋海底电缆铺设完成,这条海底电缆不仅把古老的欧洲与美洲新大陆联结起来,而且,“从此时此刻起,地球仿佛在用一个心脏跳动,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能从地球的 这一边同时听到、看到、了解到地球的另一边。”随着电话、电报和无线电技术的发展,大众传播媒介有了新的面貌,同时新技术也推动了体育新闻的发展。 1899年,美联社雇用了马可尼,他用自己发明的无线电报发送了第一条国际赛艇比赛的消息。 1916 年,美联社第一次用电报从世界职业棒球联赛的赛场向美联社系统内部各报社发送了详细的比赛实况报道。(三)

8、世界大战以后,在全球政治、经济、文化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体育运动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它开始走上了全球化、产业化和社会化发展之路,这些变化也改变了体育信息传播的面貌。从20世纪 60 年代开始,鉴于报刊对体育信息的需求逐渐增大,欧美各大通讯社都加强了体育报道的力度。通讯社诞生与19 世纪出的欧洲,是一种以批量采集与批量供应新闻信息以及相关信息为主要职能的媒体。它同样改变了整个人类的传播方式。在农业文明时代,新闻传播领域同样受制于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法则,生产与消费往往也是合二为一。比如,新闻信、传单、小册子、报刊等媒体,无不是独自采写新闻,独自报道新闻,独自评说新闻,而且当时从采写到编辑,甚至从印刷

9、到发行差不多都是一个人承担,所谓记者、编辑、主编等其实都是同一个人。而通讯社出现后,由通讯社一类的媒体专门负责“生产”,即采集新闻、供应新闻等,而报刊等媒体则是主要致力“消费”,即购买新闻、刊登新闻等。就整个新闻传播的大格局、大趋势而言,通讯社以纯粹的生产者出现,而报刊等媒体一旦与通讯社发生联系,在新闻生产上就不再是纯粹的自给自足了。于是,新闻传播领域的生产与消费,也开始呈现彼此分离的趋势。1956 年第 16 届(墨尔本)夏季奥运会开始,世界七大主要通讯社联合成立了专门的奥林匹克新闻协会。欧美各国的报纸也纷纷采取革新措施,增扩体育报道版面。此外体育专业报刊的发展也令人瞩目。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体

10、育专业报要属法国的队报。它以报道国内外体育运动为主,但最后一版固定报道汽车工业和赛车运动。该报在全世界发行量最高时可达五百万份。从70 年代起,该报主办和组织了许多著名体育赛事,其中久负盛名的如环法自行车拉力赛、环法摩托车赛、世界滑雪杯赛等。该报的报道和评论不但具有权威性,而且由其举办的各种评选和评奖活动也颇具影响力。三、第三次媒介形态大变化;无线电广播;电视;网络20 世纪电子媒介的勃兴使这一世纪几乎成为电子媒介一统天下的世纪。(一)无线电广播的应用, 1921 年世界上第一家广播电台美国匹兹堡的KDKA电台第一次为听众提供了棒球比赛的消息。次年该电台记者在世界职业棒球联赛现场通过电话连接电

11、台演播室,直接向公众即时直播比赛情况。广播的出现打破了以往印刷媒体一统体育新闻的格局,而且开创了比赛现场即时直播的报道方式。(二)电视的兴起,虽然它的诞生经历了一个比较缓慢而复杂的过程,但是一经进入传播界便以新一代霸主的强悍和骄横,“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人类从此进入电视时代。值得一提的是 1962 年,通讯卫星“电星一号”发射成功,电视节目开始直接进行洲际传播,全球一村的局面开始形成。体育比赛现场从此进入了寻常百姓家。在电视传媒的迅猛发展推动下,体育电视节目观众也成几何数增长。上期我们跟读者共同回顾了电视对奥运会的报道,除了奥运会,世界杯足球赛也是电视体育报道的宠儿, 2002 年韩

12、日世界杯足球赛期间,电视观众达到了创记录的 400 亿人次。同时电视也促进了体育的产业化,体育电视节目拥有的数量惊人的观众,形成了一个规模巨大的广告市场,也使得电视转播权的价格节节攀升,传播媒介与体育运动互惠互利。 2000年悉尼奥运会收入达26 亿美元,其中一半以上收入来自电视转播权的出售。同时电视台也通过出售体育比赛的插播广告而谋利,以美国橄榄球比赛为例,19971998 赛季美国橄榄球总决赛的插播广告费用为每秒4 万美元。(三)20世纪末崛起的电脑网络,是第三种影响广泛的电子媒介, 1998年,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已将网络定义为报刊、广播与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计算机的发明及其应用,导致网络的

13、诞生和发展,而网络的兴起和普及,又开辟当今网络传播的新纪元。 1994 年,安德森等人推出万维网,使网络最终进入不懂得专门技术的寻常人家,而且也使得文本文件格式的优点得到充分发挥,同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相比,万维网提供多媒体信息,在字符信息以外,还包括文本、图象、声音、动画、视频等。同时其超链接功能将不同地点的信息联系起来,打破时地空界限,真正实现资源统一,同是,为人们收看提供了更快捷方便的渠道。总之,网络的普及为体育记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信息资源,这一迅猛发展的新技术将为体育运动带来更多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传播的历史上,每一种媒介都曾有过它辉煌的记录,成为某个时代的标证。本文重点介绍的口头媒介、文

14、字媒介、印刷媒介、电子媒介体现了不同阶段媒介变化的方向和给人类带来的重大现实意义。虽然做分段论述,不过这四种媒介在历史的长河中并不是此起彼伏,前赴后继的;虽然依次出现,但它们的关系不是互相排斥而是互相补充,并不是相继而是前后相迭。种种媒介及其功能越来越互相兼容,彼此融合向前发展。注释:奥斯蒂芬茨威格,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历史特写,舒昌善译,北京,三联书店, 1992 年,第 243 页。吴伯凡,孤独的狂欢一一数字时代的交往,北京,中国人 民大学出版社, 1998年,第 5 页。参考文献:1 郭镇之,中外广播电视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年,第 1 页到第 346 页。2 美 罗杰菲德勒,媒介形态变化,明安香译,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0年, 1 月,第 13页到第 323页。3 闵大洪,数字传媒概要,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45 页到 209 页。4 李彬,全球新闻传播史,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 页到470 页。5 陆扬、王毅,大众文化与传媒,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 年,第 1 页到 24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