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症状可分为两大类

上传人:m**** 文档编号:122410669 上传时间:2022-07-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糖尿病的症状可分为两大类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糖尿病的症状可分为两大类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糖尿病的症状可分为两大类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糖尿病的症状可分为两大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糖尿病的症状可分为两大类(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糖尿病的症状可分为两大类:一大类是与代谢紊乱有关的表现,尤其是与高血 糖有关的“三多一少”,多见于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常不十分明显或仅有部 分表现;另一大类是各种急性、慢性并发症的表现。1. 多尿 是由于血糖过高,超过肾糖阈(8.8910.0mmol/L),经肾小球滤出 的葡萄糖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形成渗透性利尿。血糖越高,尿糖排泄越多, 尿量越多,24h尿量可达500010000ml。但老年人和有肾脏疾病者,肾糖阈增 高,尿糖排泄障碍,在血糖轻中度增高时,多尿可不明显。2. 多饮主要由于高血糖使血浆渗透压明显增高,加之多尿,水分丢失过多, 发生细胞内脱水,加重高血糖,使血浆渗透压进一步

2、明显升高,刺激口渴中枢, 导致口渴而多饮。多饮进一步加重多尿。3. 多食 多食的机制不十分清楚。多数学者倾向是葡萄糖利用率(进出组织细 胞前后动静脉血中葡萄糖浓度差)降低所致。正常人空腹时动静脉血中葡萄糖浓 度差缩小,刺激摄食中枢,产生饥饿感;摄食后血糖升高,动静脉血中浓度差加 大(大于0.829mmoL/L),摄食中枢受抑制,饱腹中枢兴奋,摄食要求消失。然而 糖尿病人由于胰岛素的绝对或相对缺乏或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组织摄取利用葡 萄糖能力下降,虽然血糖处于高水平,但动静脉血中葡萄糖的浓度差很小,组织 细胞实际上处于“饥饿状态”,从而刺激摄食中枢,引起饥饿、多食;另外,机 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

3、,大量葡萄糖从尿中排泄,因此机体实际上处于半饥饿状 态,能量缺乏亦引起食欲亢进。4. 体重下降 糖尿病患者尽管食欲和食量正常,甚至增加,但体重下降,主 要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或胰岛素抵抗,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产生能 量,致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加强,消耗过多,呈负氮平衡,体重逐渐下降,乃至出 现消瘦。一旦糖尿病经合理的治疗,获得良好控制后,体重下降可控制,甚至有 所回升。如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体重持续下降或明显消瘦,提示可能代谢控 制不佳或合并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5. 乏力 在糖尿病患者中亦是常见的,由于葡萄糖不能被完全氧化,即人体 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和有效地释放出能量,同时组织失水,电解

4、质失衡及负氮平 衡等,因而感到全身乏力,精神萎靡。6. 视力下降 不少糖尿病患者在早期就诊时,主诉视力下降或模糊,这主要 可能与高血糖导致晶体渗透压改变,引起晶体屈光度变化所致。早期一般多属功 能性改变,一旦血糖获得良好控制,视力可较快恢复正常。7. 并发症 糖尿病并发症众多,可分为急性并发症和慢性并发症。急性并发 症主要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多见于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在应激情况下也 可发生)和糖尿病高渗非酮症昏迷(多见于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累积全身各 个组织器官,主要包括大血管(如心血管、脑血管、肾血管和四肢大血管)、微血 管(如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神经病变(如自主神经和躯

5、体神经等)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提出了新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建议将糖尿病 FPG7.8mmol/L(140mg/dl)的诊断标准降至 7.0mmol/L(126mg/dl),继续保留 OGTT或餐后2h血糖(P2hPG)$ll.lmmol/L的诊断标准不变。原因:流行病学 调查分析FPG$7.0mmol/L时,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发生的危险性明显增 力口;FPG$7.8mmol/L与OGTT或P2hPG$ll.lmmol/L两者在反映糖尿病血糖水 平时存在明显的不一致。流行病学资料分析发现,几乎所有FPG$7.8mmol/L的 患者其 OGTT 或 P2hPG 均ll.lmmol/L,

6、而约 25%OGTT 或 P2hPG$ll.lmmol/L 患 者其FPG未达7.8mmol/L,说明FPG$7.8mmol/L的标准反映高血糖的程度高于 P2hPG反映的水平,而修改后的FPG$7.0mmol/L与P2hPG$ll.lmmol/L,两者基 本一致。将FPG由7.8mmol/L降为7.0mmol/L的诊断已于1999年得到WHO糖尿 病专家委员会和亚太地区糖尿病政策组的确认,并建议作为临床诊断糖尿病的空 腹血糖标准。但多数研究认为OGTT 2h后血糖$ll.lmmol/L仍是诊断糖尿病的 重要指标。新的标准强调以FPG诊断糖尿病的重要性,并可应用于糖尿病的普查,但其 所获得的糖

7、尿病患病率偏低。来自美国年龄为4070岁的人群研究报告,在无 糖尿病病史的人群中仅应用FPG作为诊断标准所得的糖尿病患病率低于应用 1985年WHO诊断标准(FPG P2hPG)所得的患病率(4.36%:6.34%);FPG的重复性优 于P2hPG,且其简便易行、经济并易被病人所接受,同时又避免了 1985年WHO 标准中空腹血糖高于正常又小于7.8mmol/L的患者被漏诊,在临床实践中更有利 于糖尿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防治慢性并发症。值得一提的是仅查FPG不十分 适合于糖尿病高危人群(40岁以上、肥胖、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和高血脂等人 群)的筛查,如仅查FPG可能使相当部分IGT患者漏诊,

8、因一些IGT患者FPG可 能正常(有研究报告70%80%的IGT患者FPG可正常),建议采用OGTT。见表2。赫相畀當的谕希标准1585 年CWHO1997 年(ADA)或 t999 (WHO)m?2hPGFPG(rnmd/L.)竝h忆正常6.17.86J7.8IFC(6. 1 -?.O7. 9IGT7.8xm7.07.8 - 1 L 1CCT 1 -7r07. S H. 1TFH3=7.0Cl. 1IPH7.0Li糖尿病3=7-8 或 *11B和/我Mlj. 1诜:标本衆用静時嵐索疏血清,血命腐定采用制帝第氧牝轉底#依播新豹増展轨诊器悔准符合币述情祝”藕掀鵜谐斯咸立.1-宵興出捕讯駢底找上一

9、秋空整FPC3*7-0 3/口監一衣RhPCslL I cumd/L;戒盘一出馬机血 牌 4 I 丨 I mnwV Lc.2.无聊融糖尿駢症农:两抚 mOi/L-蛙者两反OC1T后2小时血IfjHLl rmiwlZL; ft t?Cs7.0 mflwl/1. ffOCTTl /JvftfitiSSa.lL I nwlZL,】Rj ( impfHmt (vling glucmc :空 fi!血 4 受JSt t 】GT ( imp*iird gUm* t&lrftrttrt、:霸 Sf 站受 fil; l!C + l(A ;柚坤皿电u亡tut impadEL如J合型塘fjfit覺梆;.ICR i

10、mpaired 0uc唤 rejulilwn): (ft 弭刊骨扇:1PH: ( isohJed pullMd hyperglymia) t JLSL性负祷扁盛血魁IFHtiMjfaled fulin$ hj科曲gn血血.址性空履矗版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特点:1. FPG 简单方便,重复性较好,特异性高,适于糖尿病普查。但临床如仅查 FPG 可使一部分 IGT 和轻症糖尿病患者漏诊,也不适合糖尿病高危人群的普查和 糖尿病的预防,对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筛查建议采用OGTTFPG$7.0mmol/L时, 95%的患者 P2hPG$ll.lmmol/L,多数报告 FPG$7.0mmol/L,约5%的患者其

11、 P2hPGll.lmmol/L。以P2hPG$ll.lmmoL/L为诊断糖尿病,一些患者FPG可能小 于7.0mmol/L。FPG正常不能排除IGT,甚至不能排除糖尿病。2. 进一步行 OGTT,如 P2hPG7.8mmol/L,为单纯 IFG 性;若 P2hPG7.8 ll.lmmol/L,为IGT(IFG预报IGT的特异性为92%,敏感性为28%);约8%正常糖 耐量(P2hPG7.8mmol/L)的患者为IFG,但大于70%的IGT患者 FPG6.1mmol/L;IFG亦是介于正常和糖尿病之间的一种中间代谢阶段,并作为发 生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与IGT有同等重要的临床意义。3

12、. “空腹”指至少8h内无任何热量摄入;“随机血糖”指一天中任意时间 的血糖,有认为餐后 1h 较妥。4临床诊断糖尿病以OGTT为首选,流行病学调查以FPG为首选。5.2003年美国糖尿病协会提出将空腹血糖正常值由6.1mmol/L降至 5.6mmol/L,有待进一步评价。糖尿病的诊断程序见图 2。典型病例有三多症群提示本病。轻症无症状者诊断完全依靠化验,常在健康 检查或因其他疾病而偶然发现。不少病者首先发现并发症,然后追溯及本病。但 不论有无症状或并发症,关键在于首先考虑到本病的可能性而进行尿、血糖检查, 方可确诊。(一)糖尿 判断尿糖检查结果时应注意下面几种情况。尿糖测定结果仅供诊 断参考

13、,而确诊糖尿病需依靠血糖测定。1. 如有少量或微量糖尿,且偶然于饭后出现者应进行血糖与糖耐量试验,并 注意到斑氏溶液中硫酸铜系被糖类等还原为一氧化铜而起反应,不少药物,如吗 啡、水杨酸类、水合氯醛、氨基匹林、对氨苯甲酸、大量柠檬酸、尿酸等和不少 其他糖类还可原硫酸铜而发生假阳性结果。故目前广泛采用葡萄糖氧化酶制成的 尿糖试条,可以避免假阳性结果。2. 临床上有糖尿病征象或嫌疑而尿糖反复阴性时,应注意测定空腹及饭后2 小时血糖,以便除外肾糖阈升高的情况。(二) 血糖 测定血糖的方法常用的有三种:静脉血浆葡萄糖(VPG),毛细血 管全血葡萄糖(CBG)和静脉全血葡萄糖(VBG)。其中以前二者最常采

14、用。以不同方 法测得的结果略有差异。VPG方法测得的结果较CBG高10%,较VBG高15%左右。 分析血糖报告时还须注意除外引起葡萄糖浓度增高的其他情况,如注射糖后、各 种内分泌疾患、脑部病变及应激性情况等,后文将述及。轻症或早期尤其是II型 病者空腹血糖可正常,不可轻易除外,必须作餐后 2 小时血糖或糖耐量试验。(三) 糖耐量试验 对于空腹血糖正常或稍偏高而偶有糖尿的患者,或有糖尿 病嫌疑的患者(如有阳性家族史,或反复小产、早产、死胎、巨婴、难产、流产 的经产妇,或屡发疮疖痈肿者等),须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但空腹血糖明显增 高的重型显性病例则诊断已能确定,大量葡萄糖可加重负担,应予免试。1.

15、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 最常用,以 往成人采用一次100g,近年WHO建议用75g(或不论成人或儿童每kg标准体重 1.75g,总量不超过75g) 口服法。于口服糖前及后1/2、1、2、3小时抽取静脉 血测糖,同时搜集尿标本查尿糖。结果:正常人(年龄1550岁)空腹血糖为70100mg/dl (葡萄糖氧化酶等 真糖法),糖吸收高峰见于3060分钟内(50岁以上者后移),一般不超过 170mg/dl, 2小时血糖浓度恢复正常范围, 3小时可降至正常以下。尿糖阴性。 100g和75g法相较差别不大,仅后者血糖较早恢复正常。年逾50岁

16、者糖耐量往 往生理性减低,于 1 小时峰值每增高 10 岁血糖增加 10mg/dl。诊断标准:目前多数采用1985年WHO提出的暂行标准如下:有糖尿病症状,任何时候静脉血浆葡萄糖$200mg/dl(ll.lmmol/L)及空腹 静脉血浆葡萄糖$140mg/dl(7.8mmol/L)可确诊为糖尿病。如结果可疑,应进行OGTT(成人口服葡萄糖75g),儿童每kg体重1.75g, 总量不超过75g),2小时血糖$200mg/dl(ll.lmmol/L)可诊断为糖尿病。血 糖140mg/dl200mg/dl为糖耐量减退(TGT)。如无糖尿病症状,除上述两项诊断标准外,尚须另加一指标以助诊断,即 在OG

17、TT曲线上1或2血糖$200mg/dl或另一次空腹血糖$140mg/dl。妊娠期糖尿病亦可采用此诊断标准。以上诊断标准可归纳为表 1 。表1世界卫生组织(WHO)糖尿病诊断暂行标准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血糖mg/dl(mmol/L)静脉全血静脉血浆毛细血管全血糖尿病(DM)空腹和(或)糖负荷后2h$120(6.7)$180(10.0)2140(7.8)$200(11.1)2120(6.7)$200(11.1)葡萄糖耐量异常(IGT)空腹和糖负荷后 2h120(6.7)$120(6.7 )180(10.0)120(7。8)$140(7.8)200(11.1)120(6.7)$140(7.

18、8)200(11.1)诊断糖尿病时尚须除外影响糖耐量的多种因素,包括垂体前叶、肾上腺皮质、 甲状腺机能亢进等内分泌病,肥胖,肝病,多种药物(如噻嗪类利尿剂、女性避 孕药、糖皮质激素、苯妥英钠、氯苯甲噻二嗪等),应激状态(如发热、感染、急 性心肌梗塞、手术治疗等),失钾等。2. 饭后2h血糖测定 进食相当于100g葡萄糖的糖类食物如馒头2两或米饭 等后2h测定血糖,如超过140mg/dl者为耐量减低,$200mg/dl者为糖尿病。由于低糖饮食或饥饿状态可使糖耐量减低,因此试前 3d 应注意调整饮食使 糖类摄食不少于250g/d,方可获得可靠结果。对部分患者需估计其0细胞功能或血糖控制状况时,尚可

19、作下列测定:1. 空腹血浆胰岛素测定 我院以放射免疫法测定空腹血浆胰岛素正常范围 为520Uu/ml,I型患者往往在5Uu/ml以下,有时低至测不出。II型患者血浆 胰岛素浓度一般正常,少数也有偏低者,肥胖患者常高于正常,增高明显者呈高 胰岛素血症,提示有胰岛素抵抗。后者为代谢综合征中的一个组成,可认为是冠 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近年来备受关注。胰岛素和胰岛素原有免疫交叉性,因此 均能为一般放免测定法测出,而对心血管的不良影响,胰岛素原可能更甚于胰岛 素。已有研究胰岛素原的测定应用于临床。2. 胰岛素释放试验 于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时可同时测定血浆胰岛素 浓度以反映胰岛P细胞贮备功能。I型病者

20、除空腹水平很低外,糖刺激后胰岛 素水平仍很低,呈低扁平曲线,尤其是计算同时的葡萄糖(G)与胰岛素(IRI)比值, (IRD/G,提示胰岛素分泌偏低(正常值为25卩u/mg)II型病者空腹水平可正常 或偏高,刺激后呈延迟释放。葡萄糖刺激后如胰岛素水无明显上升或低平,提示 P细胞功能低下。3. C肽测定从胰岛P细胞释放的胰岛素经肝肾后受胰岛素酶等灭能,周 围血中每次循环将有80%被破坏,且其半寿期仅4.8分钟,故血浓度仅能代表其 分泌总量的极小部分。C肽与胰岛素系从胰岛素原分裂而成的等分子肽类物,不 受肝脏酶的灭能,仅受肾脏作用而排泄,且其半寿期为1011分钟,故血中浓 度可更好地反映胰岛P细胞贮

21、备功能。测定C肽时不受胰岛素抗体所干扰,与 测定胰岛素无交叉免疫反应,也不受外来胰岛素注射的影响,故近年来已利用测 定C肽血浓度或24小时尿中排泄量以反映P细胞分泌功能。血清C肽浓度测定:用放射2免疫法测定空腹时正常人血清C肽为 1.00.23mg/dl,当口服葡萄糖后峰值见到60分钟时,浓度为3.1ng/ml,据Block 等测定,正常人口服100g葡萄糖后血清C肽从1.30.3ng/ml于60分钟后上升 至4.40.8ng/ml,II型糖尿病者2小时后仅上升2.3ng/ml。另5例I型病者曾 治以胰岛素5年以上者C肽水平很低,无论空腹时及刺激后均未能测出。24小时尿C肽测定:正常人24小时

22、尿C肽为364卩g,I型病者仅 l.l0.5Mg,II型病者为247Mg,每日C肽的排出量约相当于胰岛素分泌量的 5%,而胰岛素排出量仅占 0.1%。上述C肽测定对胰岛素治程中的I型病者可鉴定p细胞功能,目前不仅用 于科研,临床也常采用。4. HbA1c 测定 对空腹血糖正常而血糖波动较大者可反映近23 月中血糖 情况,正常值 HbA1c6%, HbA1 为 8%,糖尿病者常高于正常。5. 果糖胺测定 血清果糖胺正常值2.130.24mmol/L(血浆中低 0.3mmol/L),可反映近14周中血糖情况,与HbA1c相平行,糖尿病者不论I 型、II型均增高,尤以I型为高。总之,糖尿病的诊断可根

23、病史、临床表现、辅以上述尿糖、血糖及OGTT而 确定。此外,尚须查明有否各种并发症和伴随症,并估计其病情轻重、类型、发 展阶段和各主要脏器功能状态等,对本病的治疗和预后非常重要。糖尿病的中医辨证中医学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论述较为详细。认为主要是由于素体阴虚,五脏柔 弱,复因饮食不节,过食肥甘,情志失调,劳欲过度,而导致肾阴亏虚,肺胃燥 热;病机重点为阴虚燥热,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病延日久,阴损及阳,阴阳 俱虚;阴虚燥热,耗津灼液使血液粘滞,血行涩滞而成瘀;阴损及阳,阳虚寒凝, 亦可导致瘀血内阳。1.素体阴虚 导致素体阴虚的原因有:先天不足:灵枢五变篇说: “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是指在母体

24、胎养不足所致。后天损耗过度:如 毒邪侵害,损耗阴津。化源不足:如化生阴津的脏腑受损,阴精无从化生,如 外台秘要消渴门说:“消渴者,原其发动,此则肾虚所致,每发即小便至 甜。”脏腑之间阴阳关系失调,终致阴损过多,阳必偏盛,阳太盛则致“消”, 如医门法律水肿门中说:“肾司开阖,肾气从阳则开,阳太盛则关门不阖, 水直下则为消”。肾阳偏亢,使胃热盛而消谷善饥。2饮食不节、形体肥胖长期过食甘美厚味,使脾的运化功能损伤,胃中 积滞,蕴热化燥,伤阴耗津,更使胃中燥热,消谷善饥加重。如素问阴阳别 论谓:“二阳结谓之消”。二阳指的是足阳明胃与手阳明大肠。是指胃肠中积 滞化热,胃热则消谷善饥。热邪上熏于肺,使肺热

25、津伤,出现烦渴多饮。大肠热 结则大便秘结不畅。因胖人多痰,痰阻化热,也能耗损阴津,阴津不足又能化 生燥热,燥热复必伤阴。如此恶性循环而发生消渴病。3. 情志失调、肝气郁结 由于长期的情志不舒,郁滞生热,化燥伤阴;或因暴 怒,导致肝失条达;气机阻滞,也可生热化燥,并可消烁肺胃的阴津,导致肺胃 燥热,而发生口渴多饮,消谷善饥。阴虚燥热日久,必然导致气阴两虚。消渴患 者始则阴虚燥热,而见多饮、多尿、善饥。时日既久,阴损及阳而出现气虚阳微 现象,如全身困倦乏力、食少难化、大便溏薄、口干不欲饮、夜尿多而白天反少, 脉细无力、舌质淡、苔薄白或淡黄。这是由于肺、胃、肾三经阴气虚,阳气被遏 而出现的阴阳两虚病证。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