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静电知识

上传人:jin****ng 文档编号:122386992 上传时间:2022-07-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完整版)静电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完整版)静电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完整版)静电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完整版)静电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静电知识(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近年来,化工行业静电灾害事故频发,引起业内广泛关注。静电隐藏在化工生产、 输送、储存、运输各个环节,特别是石化行业中,大概80%至90%的物质具备 火灾爆炸危险性,两个因素导致化工行业成为静电事故高发行业。部分化工企业 对静电危害的严重性认识不足,每家企业都有安全规程,但大多缺少有针对性的 防静电安全措施,也让静电有了“可乘之机”。 静电离你并不远就工艺分类而言,固体物料大面积的摩擦,固体物料之间在压力作用下相互接触 而后分离,固体物料被挤出、过滤时与管道壁、过滤器壁之间发生摩擦,还有固 体物料的粉碎、研磨、搅拌等过程都可能产生危险的静电积聚。粉体物料过滤、 筛分、气力输送、搅拌、喷射、转运等

2、过程也可能产生危险的静电积聚。液体物 料在高速流动、过滤、搅拌、喷雾、喷射、冲刷、飞溅、灌注,乃至沉淀等过程 中均可能产生危险的静电积聚。可燃液体蒸气和可燃气体由于固体或液体中夹带 有杂质,当它们从缝隙或阀门高速喷出时或在管道内高速流动时也可能产生危险 的静电积聚。此外穿着合成化学纤维服装的人员在活动中,飞机在飞行中也都可 能产生危险的静电积聚。因此,许多火灾和爆炸均系静电积聚引起。危害不可忽视1静电引发火灾或爆炸事故大部分石油化工生产装置中所含媒质存在易燃易爆的特征。根据资料显示, 在石油化工装置中,大概80%至90%的物质具备火灾爆炸危险性的。通过实验 得知,电阻率为10 m上下的物质能够

3、产生静电,汽油、苯、乙醚等石油化工气 体的电阻率介于1010 m至1012 m之间,能够产生和储蓄静电。在物料泄漏满 溢、摩擦搅拌、气液流动、化工产品和胶类产品中的涂胶作业、注塑作业及运输 途中,皆能出现许多的静电荷,其电压能至几万伏,如果在适合静电火灾或爆炸 前提的场所放电,就可以点燃可燃苯、氢气、液体蒸汽、可燃微粒与空气产生的 爆炸混合物还有化学易燃品,导致火灾或爆炸发生。若静电火花陪同人体行走而 危害生产区域,就成一种流动性大、藏匿性强、很难掌握的危险引燃源。人体静 电放电能量能至数十毫焦耳,极易引燃可燃苯、氢气和可燃微粒产生火灾爆炸事 故。2影响正常生产静电对安全作业、产品的数目和质量

4、、设备还有破坏生产环境等方面都能产 生极大的危害。静电能够使生产中的粉体连续下降,阻碍管道、筛孔通顺,致使 输送不畅发生系统憋压,超压可以使得设备损坏。贮运塑料等产品期间,静电放 电会造成产品熔融、粘结、变色更使之分解损坏、报废等。静电放电能量有几率 造成计算机、生产调节仪表、安全调节系统中的硅元件报废,导致误操作而酿成 事故。3给人以电击电击是电流经由人体内部对人体中枢、神经等部位导致的伤害。静电电击并 非电流不断通过人体的电击,专指由静电放电致使的瞬间冲击性的伤害。此电击 并非人体直接碰到电气设备中含电部分导致的,更非因为电气设备出现故障导致 的,而是因为人在活动中,衣服等固体材料的接触和

5、分离,还有因为静电感应等 条件使人体形成静电,导致静电放电出现的。对于静电电击而言,由于生产期间 权累的静电能量是非常有限的,因而静电所产生的电击并非能直接使人死亡,但 无法排除由静电电击造成严重后果的几率性。比方,人体也许因静电电击坠落或 跌跤,引发二次事故。 静电防护并不难静电最为可怕的危险是产生爆炸和火灾。故静电危险预防重点是对爆炸和火灾的 避免,同时部分防护方法对于消除静电电击和避免影响生产的危害也是具备很大 作用的。下列是消除静电危害的若干防护措施。01周围环境的防护措施容易产生化纤和粉体静电的环境,其湿度必须控制在规定界限以内。1 )压缩爆炸性混合物浓度,将它排除于爆炸极限之外当爆

6、炸性混合物的浓 度处在爆炸下限或爆炸上限的范围,都无法造成混合物爆炸,因此在爆炸和火灾 危险场所选择通风装设备或抽气设备及时去除爆炸性混合物,令它的浓度低于爆 炸下限,避免静电火花导致爆炸和火灾。2)用不可然介质取代可燃介质在化工厂的大部分工艺过程中,均应当用到 有机溶剂于易憔液体,所以很可能会造成爆炸与火灾等人为灾害,在不妨碍工艺 过程的正常运行与产品质量且经济上适宜的条件下,用不可燃介质替换可燃介质 是避免静电导致爆炸和火灾的重点措施之一。如选择三氯乙烯、四氯化碳等液体 代替汽油和煤油来洁净设备零部件上油脂之类。因汽油和煤油尽管具备较好的溶 解能力,却存在较大的着火危险性。3)减少氧化剂含

7、量,这种方法根本上是补满氮或其他不活拨的苯、氢气, 降低苯、氢气、蒸汽或微粒爆炸性混合物中氧的比例,消除燃烧因素,避免爆炸 和火灾。2加强防静电安全管理静电危害的偶然性较大,提高防静电环境管理,能促进预防静电危害。利用 防静电调查、事故研究、环境监测还有对防静电装置的维护等,提高对防静电参 数的监测,利用计算机远程控制查验静电电荷密度、气液流动所产生的电流与电 压液面电位、周边温度和湿度、可燃苯、氢气和微粒浓度,能够及时调整参数, 避免静电事故的出现。制订适应实际的安全操作章程并严格实施。任何化工企业 皆具备安全守则,但有的守则中缺少专指性的防静电安全方法。深化防静电安全 守则的制定和实施,能

8、够积极预防静电危害发生。监测可燃苯、氢气浓度。易燃 易爆周边环境中燃烧爆炸掺杂物的浓度处在爆炸下限和爆炸上限的范围外,都不 会产生静电火灾爆炸危害。所以可选择加强通风、惰性气体稀释转化、提高系统 严密性等措施,控制混合物浓度低于爆炸下限。选择其可燃气浓度监测报警设备 还有监测可燃物的浓度。3人体防静电对策严禁穿戴易产生静电的服装进入易燃、易爆区,尤其不应在该区穿、脱衣服或用化 纤织物擦拭设备。对在易燃易爆环境的操作工人和相关人员展开化工生产静电安全知识的强 化培训,提高执行有关安全规章制度的警惕性。在易燃易爆环境的入口处,增加 静电释放接地拉手或扶手,利用触摸方式减免人体静电。生产中戴导电或很

9、难产 生静电的手套,以避免或降低静电的危害。在易燃易爆环境或易产生静电的环境, 要求穿防静电服,禁止穿易形成静电的服装和鞋靴,禁止穿、脱衣服、鞋靴,查 验时禁止携带与工作无关的金属材料。同时在易燃易爆环境下的生产人员,其防 静电服要求具有优异的阻燃性能。安全管理部门起到积极的防静电功效。在爆炸 危险场所禁止用化纤材料的拖布、抹布清洗物体和地面。防止其它人员触碰正在 操作有爆炸危险品的生产人员,以降低不必要的静电放电现象出现。应当把爆炸 危险环境地面改为导静电地面,让他们所带静电安全导进大地。人工洁净油罐和 槽车时,要求穿防静电工作服、防静电雨披与导电胶靴。4静电接地易燃易爆区、易产生化纤和粉体

10、静电的装置,必须做好设备防静电接地;混凝土地 面、橡胶地板等导电性应符合规定。静电接地是石油化工操作中最广泛最有效的防静电方法。对于火灾爆炸危险 场所内有几率产生静电危害的物体还有生产、贮运期间管道、阀门、装置等有几 率产生静电的环节,在设计和建筑时应严格根据工艺要求选择静电接地。对待不 是火灾爆炸危险环境内的物体,由于静电会影响生产,降低产品质量或易使人遭 遇电击时,更要做防静电措施。塔、器、罐、泵等固定装置可选择金属外壳或表 面,装置底座等部位与接地体相触;与大地绝缘的金属件选择跨接线方式与接地 体相触;汽车、槽车、钢瓶等移动装置可选择跨接线、设置一般固定的导电体等 设备接地;金属工艺管道

11、应选择跨接线方式做整体接地。5采用小鹤管密闭装车技术严禁喷溅式卸油,油槽车应采用鹤管液下装车。液体储罐区不仅存在着储罐容量相对较大,而且还存在着管道、机泵、鹤管 数量较多,各个环节工序频繁等诸多特点,因此选择小鹤管密闭装车技术可以十 分有效的控制限制静电荷的形成,小鹤管密闭装车技术是属于具有降低油品静电 危害,避免环境污染,能积极改善操作条件等特色的新型装车技术。根据实测显 示,选择喷溅式方法时,油面静电电位上限能至5 kV,而选择小鹤管密闭技术。总结在化工生产中静电的形成和储蓄,对安全生产已出现极大威胁。所以,应该得到人们的 充分重视,清楚生产中的静电危害和消除措施,避免静电储蓄导致燃烧爆炸发生,实现安全 生产理想。对于生产工艺期间展开充分的优化降低静电的产生,选择有效的控制对策能够使 静电荷及时消散和导出,是降低和根除静电火灾或爆炸事故的唯一。利用选择优化物质匹配, 调节物流速度,加抗静电剂等措施,能有效减少生产、贮运期间静电荷的形成和储蓄;利用 选择有效的消除静电装置,探索新型的非导体静电屏蔽物质并投入生产,能够及时消散和导 出静电荷。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