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读本》使用总结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22381475 上传时间:2022-07-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4.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华传统文化读本》使用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华传统文化读本》使用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华传统文化读本》使用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中华传统文化读本》使用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华传统文化读本》使用总结(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北京市第九十四中学中华老式文化读本使用总结我校中华老式文化读本本学期的推广使用重要有如下几种形式:一、组织学生学习读本第一章第三节“老式节俗”“中华老式节日礼俗”高一高二在语文课堂上或者在选修课上给学生解说,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在读本基本上有所拓展。高三则复习节俗内容,并与高考考察内容相结合使用,例如节日礼俗与古代诗歌鉴赏相结合。本文后另附一种清明节俗与清明节诗歌鉴赏教案及学案阐明具体操作措施。二、与高三作文素材积累相结合在普及老式思想,弘扬老式的同步将老式思想与现实生活衔接,将读本所阐释的老式思想与学生的生活实际、与社会生活实际相结合,弘扬老式文化的同步,积累作文素材,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文后另

2、附素材积累教案设计及学生作业反馈。三、学生自己自读部分许多学生对第四章中文文化感爱好,这一部分我们重要是根据学生的爱好,自主选读,教师在讲基本知识的时候会适时展示文字的渊源,字形的分析等。教师使用读本的体会和感悟:有关读本的使用,任课教师觉得,读本的内容可以与课本内容形成互补,如果认真学习将有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和文化常识的积累,对课内学习也有较大的协助,因而在高一高二阶段,读本的使用以知识普及、情感教育为目的;在高三阶段则可以与高考内容相结合,更加凸显读本的使用价值,使学生在高一高二的积累有一种厚积薄发的过程。但目前我们只是语文教师在使用,能否发动其她教师也参与到读本的使用和推广上来,这是

3、读本此后能否推广的决定因素。教师均有本职的工作,如何将读本的使用与自己的本职工作,与自己的课堂有机结合,在不增长使用读本教师承当的状况下,教师才乐于使用它。如果读本不是一种额外的承当,而是教师自己教学的有力辅助,那读本不用推也可以广受欢迎。使用读本的学生的感悟:读本的内容较好,但是如果没有专业教师的解说,自己看收获不大。如果有教师结合读本解说要好的多。教师组织集体阅读可以,如果让自己自由阅读,由于课下没有时间,人们基本不会充足阅读。以上就是我校本学期使用中华老式文化读本的总结。 北京市第九十四中学 12月24日附录1:北京市第九十四中学中华老式文化读本使用设计一授课教师:娄爱华使用对象:高三理

4、科一般班(6班、7班)设计意图:普及老式思想,弘扬中华正气 将老式思想与现实生活衔接 积累素材,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实行过程:一、自读中华老式文化读本第三章第二节 第161-165页二、摘取有关语句1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盂子膝文公下 3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 (生长在麻丛中的蓬草,会长得很直;而混在黑泥中的白沙,也会变黑。)4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因此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文天祥 (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仁,孟子是义,只有她的义尽到了,因此才到了仁的地步,读圣贤书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在此后,对自己,

5、对别人无愧于心)5孙葆洁 她已经拿了九届金哨奖。45岁,是国际级裁判退休的年龄,足协为她颁发了“终身优秀裁判员奖”,颁奖词是:她在捍卫绿茵场上公平和公正的同步,也在保持着自己人格的高洁。业界曾有传言说,如果中国有一种不吹黑哨的裁判,那必然是孙葆洁。“我崇拜这个人,她是个不聪颖的裁判,当几乎所有俱乐部、裁判、官员收钱打假球,她不吹黑哨。有人因她不收钱,冲进酒店将其暴打。长期被同行孤立,排斥,讥笑,她一言不发只埋头吹哨。她得了九次金哨,获终身成就奖,她要退役了。当所有人溃败,她一种人坚守,她是大英雄,她叫孙葆洁。”潘采夫(体育评论员)新京报三、自主补充素材:四、例文引导: 正气生命的真谛我脚踏厚土

6、,仰望苍穹:“生命的真谛何处谋求?”苍穹无语,青山无语,河流无语。猛然头上掠过一只苍鹰,矫首昂视。茫茫天宇,似乎撒下了无言的絮语,久久萦荡在心头。你看到滚滚前行的历史车轮,碾碎了多少谄媚与邪恶,多少奸佞与诡计;而带动着车轮的轴轳上,却又镌刻了多少铁面无私,多少浩然正气:岳武穆精忠报国,“饥餐胡虏肉,渴饮匈奴血”,壮志凌云,虽然“三十年功名”最后化成了“尘土”,性命也丢失在秦桧的谰言下,但她的满腔热血和一身正气是任什么也无法抹杀的。否则,她怎会名垂史册、流芳百世?否则,秦桧何以遗臭万年,永跪于人们心中最阴暗的角落?正气,薄于云天,矗立在民族最傲岸的林中。它是奸恶的宿敌,是丑陋的客星。在正义的扫荡

7、中,一切卑劣与龌龊都轻如尘埃,不堪一击。铁面无私的包拯,凭着一身可撼峰峦的正气,任你是母仪天下的太后,任你是当朝的驸马权贵,都统统置于她的惊堂木之下。一声巍然的呵斥,心中藏着鬼胎的人们,怎敢不从实招来?在正义的威严下,浮于言表的虚伪和假象,只能是弱不禁风的衰草。正气,是催人奋进的策鞭,是抵制腐朽的良药。李太白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蕴涵着多少不媚世俗的正气,鼓励了多少傲岸的灵魂?周敦颐的“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又指引着多少谋求高洁的心灵?正气,从骨子里透露出来的惊骇世俗的正气,常常能使人悬崖勒马,以免坠入黑暗和罪恶的深渊。正气,是铁骨铮铮的誓言,是崇高人

8、格的凝结。文天祥宁死不降,视死如归的正气使她吟出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不朽诗篇,使她经受住了“身世雨打萍”,奔波各地几乎“无不死”的悲惨遭遇。正气是一把利斧,带上它,便能披荆斩棘,无所畏惧;正气是一斗清酒,饮下它,能将一切险恶都看作鸿毛。正气,是满腔热血的真爱正气,是高驻崖头的松柏正气,是亘古不失的节操我脚踏厚土,怀揣生命的乐章和真谛,义无返顾地迈向那遥远的地平线。身后,是一串深深的脚印五、学生习作:任选角度,自主立意,按照阅读延伸题的格式写200字左右的感悟。反馈:一、学生补充的材料1.苏武牧羊持节不变 2.陆俊(反例) 3.方舟子的打假 4.岳飞 5.苏轼的坚守 二、学生选

9、择的角度:1.骨气 2.义3.坚守4.环境对人的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未必黑) 6.人的毕生不在于荣誉的高下,而在于踏踏实实走自己的路。三、学生例文:1.孟子说过:“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浩然之气说的是什么呢?说的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吧!人活一世,便也是求了一种君子坦荡荡,以本心来行动,求个不悔于心。孙葆洁就是这样,她在捍卫绿茵场上的公平和正义的同步,也在保持着自己人格的高洁,不管是同行的排挤,还是敌人的袭击,她都不曾倒下,不曾投降,九次金哨奖证明了她的成就,也证明了她那一身的浩然之气。养浩然之气,不屈于凡尘,纵使是独自一人,也要在这条路上留下闪耀的光辉。高三(7)班

10、孙林曦2.我们中华民族从古至今都不乏正气之士,唯有这些正义之士才可以带领中国走向繁华。我们古代儒家思想代表人物孟子,一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充足呈现了浩然之气,并不向一切恶势力低头。文人如此,武将亦然。岳飞明知回朝难逃一死,但并不惧怕,毅然决然的回京,以自己“精忠报国”的无愧压倒了秦桧,以她的正气名垂千古,至今仍是正气的化身。在如今的和平年代里,正气也不能缺失。孙葆洁虽受同行孤立,但她的哨子却是一把锋锐的宝剑,斩断一切黑暗,让赛场恒保公平。这种正气我们不能只让她集于一人,内心的无愧应感染所有的人。民族拥有正气才干使中华龙觉醒。3.正气在心中。所谓正气,就是世人皆黑我独白的气魄

11、,所谓正气就是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的坚挺。当岳飞多次被秦桧的谗言所诋毁时,她毅然选择了继续精忠报国,她的浩然正气彰显了英雄的气魄,当文天祥被掳掠过伶仃洋的时候,周边满是敌人,她们多次劝告文天祥投降,可她选择了以死明志,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视死如归的她,彰显了英雄的坚挺。正气是每个人顽强拼搏的动力,正气是一种团队齐心合伙的精神支柱。正气是一种国家蓬勃发展的力量源泉。附录2:学科语文年级高三授课人娄爱华时间 月 日课题清明节俗与诗歌鉴赏1学时教学目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措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清明节的有关习俗。 2.从习俗入手,鉴赏清明节诗歌。教学重点和难点1. 从习俗入手

12、,鉴赏清明节诗歌。教学措施探究与讲授相结合教具和教学手段(学生实验器材、演示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多媒体 电脑 教学过程一、导入老式节日礼俗我们已经都讲完了,目前我们把节日礼俗与诗歌鉴赏结合起来。二、清明节习俗回忆 配合老式文化读本第12-15页1.概述:时间:公历四月四或五日 二十四节气之一 清明因此成为节日,与寒食有密切关系。2.清明节的由来:修禊和寒食是较早与清明有关的节日。与清明有关的节日:A上巳节(修禊):农历三月三春秋战国时期浮现,周礼春官宗伯女巫:“掌岁时袚除”,这是说女巫掌管每年准时举办的洗涤身体以清除凶疾的礼仪。春天是瘟疫和传染病多发的季节,因此到水上與洗,以袚除疾病。这是去

13、病免灾的节日。史记殷本纪:“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而吞之,因孕生契。”简狄后来被封为生育之神高禖,简狄行浴也被觉得是上巳的来源。上巳在水边洗澡就被看作是对高禖的祭祀,也是巫医借春水沐浴治疗妇女不育症之术。至今在云南纳西族还保存着妇女上巳在祭祀地点沐浴求子的风俗。来源于魏晋南北朝的“临水浮卵”活动就是这种孕育巫术的演变。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杜甫丽人行。由于上巳与清明节日期接近,袚禊活动又逐渐被春游替代,而游春正是清明节的重要活动,因此上巳节也逐渐被清明所取代。B寒食节:为纪念春秋时期晋文公的贤臣介子推寒食节先秦时期就存在。清明节前一或二日为寒食节。从

14、寒食节起禁火,只吃寒食,因此称为寒食节。直到清明,才干重新点火,成为新烟,又叫出火。有关清明节来源最流行的说法就是为了纪念春秋时代的晋文公的贤臣介子推。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规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本来跟着她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余少数几种忠心耿耿的人,始终追随着她。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出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她

15、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立即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得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肯见她,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她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究竟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

16、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本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介子推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文公哀之,封绵山为介山,并下令每年这一天不举火,以示哀悼。次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祀,表达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同样。她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种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左传:介子推不言禄,禄亦弗及遂隐而死。晋侯求之

17、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新序:求之不能得,以谓焚其山宜出。及焚其山,遂不出而焚死。后汉书周举传:太原一郡,旧俗以介子推焚骸,有龙忌之禁。至其亡月,咸言神灵不乐举火,由是土民每冬中辄一月寒食,莫敢烟爨。寒食节的另一种说法是对天体的崇拜。由于禁火的风俗早在周代就有了。周礼秋官司烜氏:“中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仲春二月,管理火的官员摇动木铎告诉国人禁火时节到了。郑玄注:“为季春将出火也。”这里的火不是燃烧之火,而是“大火”星,又称为商星,即“心宿二”,属于天蝎座。古人把东方七宿想象成一条龙的形状,角宿为龙角,心宿为龙心,尾宿为龙尾。二月昂首,角宿浮现,三月出火,心宿浮现,四月火尾,尾宿浮现。到了四月

18、,这条龙就会在傍晚后出目前天空。三月大火初次出目前东方天空,正好是清明节前。因而寒食节事实上是源于古人对火星的崇拜。寒食节习俗:不举火、吃冷食(环饼-馓子、子推饼)改火:寒食禁火、清明另起新火,宫中赐火种给近臣,以示恩宠。寒食一般在山西介山一带流行。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寒食 唐孟云卿(贫苦人家为生活所迫常常断炊。)二月江南花满枝,她乡寒食远堪悲。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唐宋后来,上巳、寒食都融入清明节,清明作为老式节日定型。3.清明节的风俗活动(1)祭祖扫墓寒食野望吟唐白居易乌啼雀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

19、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生死辞别处。冥寞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2)踏青郊游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生动再现了宋代汴京清明节郊游踏青的热闹景象。题都城南庄崔护(太学生,清明节独游长安写下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仍旧笑春风。苏堤清明即事吴惟信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3)插柳:驱疫辟邪 每到清明,人们便采摘、购买柳枝,或插在房檐下,或插在妇女头上、衣襟上,有的编成帽子、花环。燕京岁时记:至清明戴柳者,乃唐高宗三月三日祓禊于渭阳,赐群臣柳圈各一,谓戴之可免虿毒,今盖师其遗意也。(4)放风筝:(5)荡秋千:蝶恋花苏轼 花褪

20、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4清明节风俗活动的意义:无论寒食改火还是清明扫墓,都体现了人们对生的崇拜和对生命再生的渴望。5.以清明为主题的诗歌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宋)王禹俏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三、清明节诗歌鉴赏(一)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苏堤清明即事 吴惟信 清明二绝(其二) 陈与义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卷地风抛市井声,病夫危坐了清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

21、流莺。 一帘晚日看收尽,杨柳微风百媚生。(1)从总体上看,这两首诗的感情基调同中有异,相似的是什么?不同的又是什么?试作简要分析。答:相似点:总体上看都比较明朗。不同点:吴诗情景合一,令人陶醉,感情更显欢畅;陈诗前两句感情凄苦,令人怆然,但后两句感情上扬,给人爽朗之感。 (2)两首诗所咏对象相似,但体现手法却各具特色,请对其中一首诗的体现手法加以赏析。(4分)答吴诗对大好春光游春乐境并未作具体渲染,作者不由正面入手,而是侧面描写,借游人的纵情、黄莺的恣意,叙节日情景,状清明景色。游子寻春,不仅“半出城”,并且“朝而往,暮而归”,痛玩了整整一天,足见西湖胜景令人目不暇接,节日氛围使人流连忘返。再

22、看“流莺”,在游人拜别后再现柳林,正阐明宜人秀色的魅力。这样,诗人通过侧面描写体现清明的景色。陈诗用欲扬先抑(或对比)的手法,前两句状冷落难堪之形,抒压抑凄楚之情。“风抛市井声”,写城里郊外,人声鼎沸,节日氛同异常浓烈;而此时此刻,“我”这“病夫”却孤家寡人,冷冷清清,两相对照。后两句,诗人却宕笔开去,写诗人凝神注目,“一帘晚日看收尽”。微风习习,杨柳袅袅,作者倾觉百媚滋生、神爽志清。诗的基调一下子高昂起来,给读者以峰回路转、抑扬顿挫的艺术享有。(二)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清明 黄庭坚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贤

23、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清明 高卿菊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血泪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子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注释:黄庭坚由于不与蔡京同流合污,以致一贬再贬,此诗是她贬官至宜州所作。语出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的典故。齐人每天到坟间偷吃祭余的酒肉,回家后还恬不知耻地向妻妾炫耀与达官贵人饮酒。问题:这两首律诗都借写清明来体现对人生的思考,她们对人生的见解与否一致?请结合诗简要赏析?不一致,高卿菊诗通过对扫墓凄凉情景的描绘,表白人一旦长眠地下,就万事皆空,不如及时行乐的观点。黄庭坚诗表面看起来也是说贤愚死后都是“蓬蒿共一丘”,但诗的五六两句

24、运用对比的手法体现了诗人的人生价值取向,体现出对人生丑恶的鞭挞。因此看似消沉,实则激愤;看似迷惘,实则明确。 (三)(08上海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毕第1416题。(8分)壬辰寒食 王安石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注】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14“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出自王安石的(篇名)。(1分) 15对作品赏析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从杨柳和春风写起,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美景。 B颔联以“倾”、“涨”夸张地抒发了作者的哀痛之情。 C尾联写出了作者因过早衰老,

25、只能辞官归隐的遗憾。 D诗歌以“客思”贯穿全篇,体现了客居她乡的哀伤。 16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体现效果。(4分) 【参照答案】 141分游褒禅山记 153分 B 164分“雪”隐喻了白发(1分)。与“朱”相对,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1分)。隐含着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慨之情(1分)。这种悲叹与全诗抒发的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融合在一起,使诗人有关衰老的感慨更为深沉(1分) 课堂小结:对节日礼俗的关注就是对我们生活的关注,高考的考察也在考我们关注、参与生活的限度,诗歌鉴赏只是老式文化节俗应用的一种方面,它事实上是我们文化积淀的体现。板书设计:清明节习俗与清明诗歌鉴赏清 上巳春

26、游诗歌明 寒食生死主题附录3:清明节俗与清明诗歌鉴赏学案一、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苏堤清明即事 吴惟信 清明二绝(其二) 陈与义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卷地风抛市井声,病夫危坐了清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一帘晚日看收尽,杨柳微风百媚生。(1)两首诗,都抓住“清明日暮”的特性进行歌咏,这一特性是什么?两位诗人借此抒发了她们如何的情感?(4分)答: (2)两首诗所咏对象相似,但体现手法却各具特色,请对其中一首诗的体现手法加以赏析。(4分)答: 二、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清明 黄庭坚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

27、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清明 高卿菊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血泪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子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注释:黄庭坚由于不与蔡京同流合污,以致一贬再贬,此诗是她贬官至宜州所作。语出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的典故。齐人每天到坟间偷吃祭余的酒肉,回家后还恬不知耻地向妻妾炫耀与达官贵人饮酒。问题:这两首律诗都借写清明来体现对人生的思考,她们对人生的见解与否一致?请结合诗简要赏析?答: 三、(08上海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毕第1-2题。(7分)壬辰寒食 王安石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注】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1对作品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从杨柳和春风写起,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美景。 B颔联以“倾”、“涨”夸张地抒发了作者的哀痛之情。 C尾联写出了作者因过早衰老,只能辞官归隐的遗憾。 D诗歌以“客思”贯穿全篇,体现了客居她乡的哀伤。 2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体现效果。(4分)。答: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