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农村信访维稳工作

上传人:积*** 文档编号:122376832 上传时间:2022-07-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新形势下农村信访维稳工作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形势下农村信访维稳工作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形势下农村信访维稳工作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新形势下农村信访维稳工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形势下农村信访维稳工作(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有关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农村信访维稳工作的调查与思考目前,国内正处在经济转型、社会转轨的重要关口,因利益关系调节引起的信访维稳问题呈现高发多发态势。在社会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进程下,农村社会信访稳定工作与以往相比,波及面更广,状况更复杂,解决难度更大。如何更有效地做好新时期的信访维稳工作,更有为地增进全县大局稳定和谐,就必须按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安排部署,把握核心,找准矛盾切入点,全面进一步理解问题产生的因素和实质,做到未雨绸缪有的放矢。才干对的解决和解决农村信访稳定问题,对于维护农村社会的和谐安定,巩固和扩大改革成果,增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 目前基层乡镇信访维稳工作

2、的基本形势 近年来,各基层乡镇坚持以政策宣传、源头化解、稳妥处置为重点,不断化解群众工作中的各类矛盾和问题,保证了全县总体形势的稳定和谐。但是,随着基层各项工作的全面纵深推动,社会思潮涌动,多种利欲驱动,新旧矛盾交错,潜在的多种不稳定因素日益凸显,农村信访维稳压力逐渐增大。(一)涉稳问题较多,整体形势严峻。一是现阶段各乡镇均存在一定数量的涉稳问题,波及的群体多,且组织化倾向明显。二是新问题、新矛盾不断涌现。特别是建设大型工程项目和开展移民工作的乡镇,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多种潜在的矛盾与问题不断显现,信访维稳工作不断面临新任务与挑战。三是信访形式多样化。即由个体访向集体访转变;由松散型向紧密型转

3、变;由随意型向择机型转变;由本级访向越级访转变。(二)新旧矛盾交错,基本状况复杂。一是成因复杂。既有历史的又有现实的;既有体制的又有政策的;既有项目建设引起的,又有其她矛盾引起的;既有很少数干部作风简朴粗暴引起的,又有群众不理解法律政策导致的。二是新旧矛盾交错。各类矛盾既有特殊性又有共同性,新旧矛盾互相交错,涉稳群体互相联动,牵一发而动全身,稍有不慎,矛盾就会转化升级。(三)歹意信访干扰,稳控难度较大。部分群众存在歹意上访的问题,重要表目前:一是非法信访较多。部分群众观念淡薄,采用非法集访、重访、越级上访、制造群体性事件或舆论压力等向政府施压,以满足其规定。二是组织化倾向明显。某些信访活动,有

4、人组织,有专门资金,有预先筹划,少数人企图以组织群访、集访等方式来达到其自身目的,容易酿成群体性事件。三是无理信访较多。某些群众对法律政策或理解片面,或生搬硬套,只理解对其有利部分,不考虑对自己不利部分,忽视政府解决意见的合法性、公正性,无理闹访、缠访较多。二、农村信访稳定问题产生的重要因素 农村信访稳定问题产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矛盾交错、多种政策交叉、历史遗留问题等客观方面因素,又有干部作风不够进一步、工作措施不够科学等主观方面的因素。(一)客观因素。一是人文地理因素影响,多种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如工程项目建设、库区移民、征地拆迁、惠农政策的贯彻、困难群众救济、及群众生产生活矛盾纠纷,

5、都会引起信访稳定事件的发生。在国内网络信息化时代成熟,和人民群众文化素质大幅提高的背景下,群众运用网络媒体获得的信息面增大,普遍具有较强的经济头脑和维权意识。为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少数群众往往运用个体的差别性去衡量政策的合理性;有的虽然已经解决,但是由于有关工作的开展又再次复燃;有的群众则把历史遗留问题与信访问题强行挂钩,盼望通过信访来得到解决。二是政策导向之偏,失之于软。目前,政策倾斜民生、关顾民愿的力度前所未有,这是对社会财富两极分化问题的补救。方向上是对的的、应当的、必须的。可是诸多时候地方政府夹在当中无所适从,对上访群众只得“饿了给馒头,困了给枕头”,在不断妥协退让中寻找平衡点,做为权

6、宜之计。这又为越级访、反复访埋下隐患,且损害地方政府威信,助长缠访闹访歪风。(二)主观因素。一是政策宣传力度不够,针对性不强。宣传解释的广度和深度不够,未能做到全覆盖,未及时到户到人,导致群众对政策不理解或不理解;宣传途径与形式单一,对各群体的针对性不强,未起到应有的宣传效果;对不实传言和群众疑问的解释和澄清力度不够,群众的疑问未得到及时答复。二是法治进程之缓,失之于虚。尽管实行依法治国方略已经近年,的确也获得了历史性的进步,但离依法治国的目的尚有很大差距。特别是目前浮现许多群众信“访”不信“法”的现象,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推动依法治国的曲折。在调处涉法涉诉信访维稳事件中,其本人亦深感法制途径的

7、程序过繁、时效过慢、成本过高,加上司法监督不够完善,司法公正备受质疑,虽然千辛万苦赢得“官司”,往往还要面临执行上的遥遥无期。过高的门槛导致许多波及群众“不走法院走信访”。三是行政效能之低,失之于诿。分析某些重大信访维稳案件的演进变化过程,因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与有关主管领导和部门反映不及时、处置不得力、措施不坚决是密不可分的。特别是对某些跨部门、跨区域的信访维稳案件,推诿扯皮、推卸责任的多,积极负责、真心解决的少,致使小事拖成大事,轻病拖成重症,错失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四是干部作风不够进一步,业务能力不精。部分干部缺少积极性,进一步群众不够,对基本状况不够理解,工作不细致,以至损害群众切身利

8、益;少数干部责任心不强,作风粗暴,在接待群众上访、回应群众合理诉求方面做得不够;部分干部存在畏难情绪,不是依托法理、政策去化解问题,而是采用“和稀泥”的措施达到息事宁人的目的。三、解决农村信访维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针对目前农村艰巨而复杂的信访维稳任务,应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以负重前行,攻坚破难的勇气,创新思路和措施,千方百计保证农村的稳定和谐。(一)、环绕近民情,更好地完善信访维稳渠道。一是要加强信访维稳渠道建设。着眼减少群众上访成本,以便群众反映诉求,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加强干部业务知识培训,进一步开展“五访五包活动”:坚持干部走访,及时发现和解决信访苗头及纠纷隐患;坚持开门接访,

9、畅通群众来访渠道;坚持带案下访,努力构建多渠道;坚持上门邀访,加大对历史遗留信访问题和重点信访问题的稳控化解力度;坚持依法处访,强化对非法上访活动的转化处置力度。做到“五包”(包调查、包解决、包稳控、包息访,包转化),逐件贯彻责任;形成多方式、多元化的接访新格局。二是要加强信访维稳数据库建设。着力构建自下而上,内部共享,互相贯穿的信访维稳案件资料库,把每一种信访维稳案件的发生事由、处置通过、政策根据、存在问题、包案领导等有关状况整顿入库,以便上级部门监督基层行为,对的推动信访维稳工作向理性化、有序化、良性化方向发展。 (二)、环绕顺民心,更好地贯彻信访维稳责任。要按照“第一责任”的规定和原则,

10、切实把信访维稳工作的各项制度落到实处。一要实行过硬调度。就是要把信访维稳工作摆到与经济工作同等重要的地位来看待,党政班子要定期集中听取报告,分析形势,解决问题,推动工作。二要实行过硬督查。对重大信访维稳案件,基层组织要安排专门人员,实行专项督查,跟踪督查;上级部门要贯彻专人负责,进行回访督查。(三)、环绕解民难,更好地解决群众实际困难。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群众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着力解决教育、就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基本设施建设等突出民生问题,努力让广大群众感受干部作风的转变,享有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二是集中解决一批历史遗留问题。贯彻信访维稳工作责任,积极争取各级各部门的支持配合,组

11、织专门力量,集中梳理疑难复杂信访案件,逐案分析症结所在,逐案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着力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三是切实做好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贯彻科学发展观,按照“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的总体规定,树立对的的政绩观和稳定观,推动依法行政,增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切实做到维护稳定与改革发展并重,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主线利益。 (四)、环绕促民安,更好地规范信访维稳秩序。核心是把握好“三个结合”:一是宣传有关法制与提高机关效能相结合。坚持一手抓机关效能建设的同步,一手抓有关法制宣传,教育群众依法有序上访。二是加

12、强思想教育与惩处歹意上访相结合。要教育有过高规定者自觉放弃过高规定。同步对一味无理取闹、胡搅蛮缠、提过高规定、搞过激上访甚至歹意缠访闹访的“上访钉子户”,要出台专项解决规范,严惩歹意缠访闹访行为,把基层政府从一味妥协退让的状态中解脱出来。这也是建设法制社会的内在规定和主线方向。三是疏与堵相结合。对于一般性的群众信访维稳案件,要以教育疏导为主;对于动辄阻碍公共交通、影响机关正常工作秩序导致不良后果的过激访案件,必须坚决制止,情节严重、影响较大的,坚决移送司法机关依法查处。总之,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工作,既是保一方平安、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更是对我们基层党委执政和工作能力的检查,我们一定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切实做好维护农村稳定各项工作,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