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和正义并不是这个宇宙与生俱来的法则 有一种“公平”叫食物链

上传人:ba****u 文档编号:122359206 上传时间:2022-07-2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4.0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公平和正义并不是这个宇宙与生俱来的法则 有一种“公平”叫食物链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公平和正义并不是这个宇宙与生俱来的法则 有一种“公平”叫食物链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公平和正义并不是这个宇宙与生俱来的法则 有一种“公平”叫食物链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公平和正义并不是这个宇宙与生俱来的法则 有一种“公平”叫食物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平和正义并不是这个宇宙与生俱来的法则 有一种“公平”叫食物链(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公平和正义并不是这个宇宙与生俱来的法则 有一种“公平” 叫食物链同人于野Sway是一本畅销书,很适合我在上下班的 路上听。这本书跟Predictably Irrational很相似,讲的 是人类思维种的非理性局限。此书大约讲了四种非理性思维 惯性:1. 人们总是害怕失去,对失去的恐惧超过了对得到的喜 悦。2. 第一印象决定了人们对事物的一贯态度。3. 人们对公平的感觉其实是非理性的。4. 从众心理。当一群人都执同一个观点的时候,我们会 不自觉的也赞同这个观点。其他三条都乏善可陈,最有意思的是第三点:公平。人们对公平的感觉其实是非理性的。当人们谈论公平, 人们往往不计较“结果”是否真的公平,而是

2、在意“过程” 是否公平。有一个著名的实验叫做“分钱实验”。受试者二人一组, 姑且将此二人称为A和B。实验人员把一定数量的钱(真 的钱,比如说200美元,这是一个需要花钱的心理学实验) 发给二人。规则是这样的,A B角色随机选择:-A决定这200美元怎么在二人之间分配。比如说一人 一半,或者说A拿150,B拿50。-B决定是否接受这个分配方案。如果B接受,那么皆 大欢喜,两人拿钱走人。如果B不接受,那么不管A的方 案是什么,两人都将一分钱也拿不到,空手回家。如果二人都是理性的,那么B应该不管A怎么分都选 择接受,因为分到一点总比没有好。而A考虑到这一点, 应该尽量多给自己分,比如说A得199元,

3、B得一元。然而实验表明,只要B发现自己得到的少于50%,他 就会认为不公平,从而拒绝接受。宁可一分钱不要!这个实验有意思的一点是,假设改变规则,变成由计算 机系统随机分配,这时候A B二人就会回归理性,不管分 多分少都接受了。结果一样,过程不同,在人的眼中看来就有这么大的区 别。一个更有意思的事实是,越是社会化程度高的地区(比 如洛杉矶之类的大城市),人们越不能容忍分钱中的不公平; 在家家比较独立的原始地区做这个实验,人们反而能够理性 的接受钱。也就是说社会化程度越高,人们越在意过程的公平。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是,统计表明重刑犯人对其辩护律师 的评价,与他最后获得的刑期长短无关,而只跟律师为他工

4、作的时间长短有关。也就是说不管这个律师最后是否真的帮 了他,只要这个律师表现的很努力为他工作,这个犯人就会 感激这个律师。另一本书(可能是Super Crunchers)说,医生被投诉医 疗事故的概率与这个医生实际医疗事故的概率无关,而只与 这个医生对病人的态度好坏有关。人们根本不在意结果,人们只想要过程的公平。我听说了这些实验和统计结果之后的想法是,这可能就 是自由民主的理论根据吧!为什么要惩罚不公平行为?一种名为“最后通牒”的游戏发现了大脑中惩罚不公正现象 的区域。游戏将互不认识的参与者两两分组,每组中的甲得 到20美金,并要求分给乙,分配金额由甲自定。如果乙得 到并接受所给予的金额,甲乙

5、两人才能同时拥有这20美元; 如果分配比例过低,乙恶意拒绝,双方就都拿不到钱,甲即 是受到了惩罚。人类是唯一能表现出爱憎分明的动物,受惩罚的行为常被看成是不公平的。这种意识倾向的形成很 难通过进化论来解释,因为它并没有明确的可再现的利益, 而且惩罚往往也会给施罚者自身带来损害。先前的脑成象研 究表明,当人们面对一项不平等提议并要作出决策时,脑部 额叶前部背外侧皮层反应相当活跃。研究者指出,这是因为 该区域抑制了我们的公平性判断。但是,目前苏黎世大学的经济学家Ernst Fehr等提出了相反意见,他们认为这一 区域的兴奋是个人争取自身利益的表现,它会对不公平的行 为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如果这一区

6、域停止活动,人们依然 知道不公平的存在,但不会采取相应惩罚。他们利用电磁脉 冲暂时切断脑部该区域的兴奋传导,发现即使面对不公平的 提议,参与者也极有可能接受。研究还发现大脑中该区域的兴奋并不对称,而是以右侧为主、左侧较弱。马萨诸塞 州立大学的经济学家Herb Gintis说:“这一区域就是重要的 道德评判区。大脑以它的公平性来权衡成本和收益,抑制人 们原始的占有欲,学会与他人分享。”这就是“最后通牒” 中的甲在多数情况下会选择与乙平分的原因。 耶鲁大学 的心理学家Laurie Santos称:对不公平的惩罚是进化中的 谜团,这种行为在动物世界中非常少见。脑部额叶前皮层的 发展进化只在人类大脑中

7、存在,大脑这一区域发育成熟相对 较晚,一直要到在20至22岁才趋向成熟。”作者:新发现公 平理论公平理论最初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提出来的。它 是研究人的动机和知觉关系的一种激励理论。亚当斯公平理论的基本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公平是激励的动力。公平理论认为,人能否受到激励, 不但受到他们得到了什么而定,还要受到他们所得与别人所 得是否公平而定。这种理论的心理学依据,就是人的知觉对于人的动机的 影响关系很大。他们指出,一个人不仅关心自己所得所失本 身,而且还关心与别人所得所失的关系。他们是以相对付出 和相对报酬全面衡量自己的得失。如果得失比例和他人相比 大致相当时,就会心理平静,认为公平合理心情舒畅

8、。比别 人高则令其兴奋,是最有效的激励,但有时过高会带来心虚, 不安全感激增。低于别人时产生不安全感,心理不平静,甚 至满腹怨气,工作不努力、消极怠工。因此分配合理性常是 激发人在组织中工作动机的因素和动力。 公平理论的模式(即方程式):Qp/Ip=Qo/Io式中,Qp代表一个人对他所获报酬的感觉。Ip代表一 个人对他所做投入的感觉。Qo代表这个人对某比较对象所 获报酬的感觉。Io代表这个人对比较对象所做投入的感觉。 不公平的心理行为。当人们感到不公平待遇时,在心 里会产生苦恼,呈现紧张不安,导致行为动机下降,工作效 率下降,甚至出现逆反行为。个体为了消除不安,一般会出 现以下一些行为措施:通

9、过自我解释达到自我安慰,逐个上 造成一种公平的假象,以消除不安更换对比对象,以获得 主观的公平;采取一定行为,改变自己或他人的得失状况; 发泄怨气,制造矛盾;暂时忍耐或逃避。公平与否的判定受个人的知识、修养的影响,即使外界 氛围也是要通过个人的世界关,价值观的改变才能够其作 用。不公平、不合理会带来心理挫伤。中国古代就有“不患 贫,患不均”的说法。但过于平均又会削弱竞争。必须妥善 处理。正义是怎样炼成的? 我们经常看到科幻大片上正 义与邪恶之争,什么是正义?我们一眼便知,但是给正义一 个公允的定义却不容易,这是因为我们的心里存有衡量正义 的一把尺子,这把尺子却很难在自然界中寻觅。我们担心机 器

10、人的出现打破的这种格局,机器人会有正义感吗?机器人 会消灭人类吗?我们需要仔细探究人的正义感是如何炼成的。心中的公平理念。公平是可以通过某种形式量化的,但公平不等于正义。比如两个人分苹果,要实现公平,就不 能一个人说了算,你切我分,大差不差,这就公平了。但是 如果第三个人来了,他没吃到苹果,他或别人看来又不公平 了。三个和尚没水吃就是这种公平造成的困境,扁担只有两 头,三个人没法分。公平是相对的,过分追求公平不是具有 效率的方法。公平虽然不是正义的全部,却是形成正义形成 的心理基础。切身经历的强化。一个人的经历是形成人格的土壤,一个人具有正义的人格也不是天生就有的,是在 成长中不断历练出来的。

11、生长在富贵家的孩子,从小受到不 公平的优待,可能不会刻意追求公平;而生在穷人家的孩子, 从小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心中追求公平的欲望就特别强烈, 要实现公平,要么通过努力争取,要么通过偷、抢、骗等邪 恶的手段获得,有的人因此变得正义,有的人因此变得邪恶。 文化熏陶。人是社会的动物,文化就是社会的积淀。一个人 要获得正义的灵魂,需要在社会文化中熏陶、冶炼。社会总 会出现角色分工,总有那么一些人通过正义的手段取得公 平,也有那么一些人会通过邪恶攫取最大化利益,公平是和 平的使者,邪恶是纷争之源。文化总是倾向于导向人类发展 和人类进步,战争只会摧毁,只在某些时候具有局部价值。就像细胞的凋亡只在胎儿局部发

12、育中具有价值,我们不能磨 灭正义战争的价值。阴阳互存,善恶人性,这是相克相生的 必要两级,一个人不仅需要具有和平的正气,还需要有战斗的勇气,并能在公平与正义的引导下合理发挥。心中的爱。如何调和心中的正义与邪恶?这需要我们心中的爱。爱 与公平同样发自心中,母亲将好吃的留给孩子,这是突破公 平的爱的表达,爱导致不公平,因为爱,所以给予更多。人 与人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爱,是爱将人类凝结在一起,是 爱化解了冲突,是爱激起我们生存的勇气,是爱克服了痛苦 和冷漠。自强的力量。生命力是自强不息的力量,因为有了公平和爱,人们就需要为心中的公平与爱去奋斗,去实 现。是心中的欲望驱使,让人自强不息;是深刻的体验

13、,让 人们清醒和努力。自强的力量来自欲望和清醒。社会的肯定和激励。一个人的行为动力,在受到激励的情况下会强 大百倍。这是因为让我们肯定了自己,确信自己的行为是正 确的,这种确定,使得我们有了坚持下去的勇气,使人们觉 得这是必须要做和应该坚持不懈的事,从而能够克服困难、 恐惧和惰性,成为行为的明灯。悲伤与愤怒。俗话说哀兵必胜,由于悲伤和愤怒,促使人们必须奋斗,促使人们摆 脱困境、险境,促使人们行动起来。前面是希望,后面是威 胁,外部诱导与激励,心中欲望驱使,这是人的动力之源。 悲伤和愤怒能够让人们更清醒地努力,摆脱困境,实现心中的梦想。斗争。最能够激励人、获得切身体会的是斗争,斗争针锋相对,斗争

14、是激烈的竞争方式,乱世出英雄,这是 斗争的结果。也是人们常说的鲶鱼效应,因为斗争的存在, 行为果断性、能力得到锻炼,身体更加健康、心灵更加强大。 正义在人们心中。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正义感,因此整个社 会才会维护这种正义,这是社会和平和发展最强大的力量。 这是人性使然。机器人要与人类和谐相处,就需要具有人性, 需要融入这个社会中。给机器人赋予人性,就要赋予机器人 公平感、爱的情感、接受社会文化的熏陶。让机器人在社会 中成长。机器人与人类不同之处只是基础材质不同,我们需 要用发展的观点看机器人这个概念。跳出问题之外看问题当 我们在思考一个问题时,我们时常会因为认识的局限性而产 生分析能力的局限性,

15、得到的结论可能是狭隘的。但通常自 己却浑然不知。只有当我们的认识水平提高了,我们才能看 到以前自己由于认识不足而犯下的错误。怎样才能避免这种 问题呢?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思维局限性的存在。任何人的 思维都存在局限性,不能自满,这是科学的态度、虚心的态 度。虚心的态度是对别人友好的态度,也是对自己负责的态 度,只有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为自己的认识发展留有余地, 才能在探索中不断进步,突破自己。自己认为正确的不一定 都是对的,保持审慎的态度,经常反思认识中的不足,提高 认识而不是掩盖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敏感地找到问题突破 口,从而纠正错误,取得进步。对理论要精益求精,有不满 足的精神。如果觉得自己的

16、理论已经完善了,就会停止思考, 继而推销自己的理论,在推销理论的过程中遇到不同意见就 会产生抵触情绪,认为自己的理论才是最好的,最后陷入自 欺欺人的境地。承认自己理论中的错误和不足是需要勇气 的,承认错误和不足,可能会怕被别人看低了,但是死扛着, 错误还在那里,始终是别人攻击的靶子,与其扛一个靶子被 别人无休止地攻击,倒不如承认错误,继续前进。修正理论, 理论的价值更大了,别人接受程度更高了;善于听取别人的 意见,别人也乐于贡献意见,理论就成熟得更快。对未知怀 有一种敬畏之心。世界是向无限复杂发展的,因此认识是无 尽头的。我们人脑的信息容量、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因此我 们能够理解的问题复杂度是有

17、限的。用有限复杂的人脑去思 考无限复杂的问题,只能达到一定的粗略程度,只能理解有 限复杂的概念,只能达到有限时间、有限精度的预测效果。 未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面对未知的否定和回避态度,因为 我们否认和回避,未知永远是未知,未知的影响被忽略,酿 成错误。要有所为有所不为。由于我们的知识有限、能力有 限,有些事能做,而有些事不能做。能做的事我们力争做好, 而不能做的是就要放下,不能做而去做,注定是做不成的。 即使侥幸做成,也是别人的功劳,或者凭借运气,将成功寄 托在别人和运气之上,毕竟不是正确的做事态度。我们可以 尽力去做,联合大家的力量,实现一个宏伟目标,作为个人, 要做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事情。

18、改变思考问题的角度。有句 话叫“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本是相同的东西,只是视角不 同,得到的是不同的结果。用不同的粒度思考、不同的思维 模式去思考,可以窥视到问题出不同的侧面,从而发现有价 值的规律。人的思维不是单线思维,直来直去,而是从不同 价值取向看一个问题,运用不同思维模型考察问题。比如走 进一家超市,饥饿者看到的是美味的食物;艺术家看到的是 色彩、款式和布置;小偷看到的是别人口袋里的钱包。而能 够跳出圈外看问题,是一种自我反思精神,需要将原来思维 中一切概念放下,换位思考。积累丰富的经验。孩子看一个 人,首先就问“好人还是坏蛋”,大人思考一个人,考虑的 问题很多,对这个人的主观评价;从品

19、德上、财富上、知识 上、健康上、行为习惯上等等获得一系列评测结果,然后能 猜测其可能的言行。生活阅历越丰富,看问题角度越丰富, 因此最终能够提高分析能力和客观评价能力的是丰富的知 识和经验。认识到世界存在着无限可能。我们不要轻易说“不 可能”。现在认为不可能,是因为我们缺少必要的实现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多过去不可能的事变成了可能,因 此说一件事可能是容易的,说不可能,很可能就错了。西游 记中的很多幻想正在成为现实,千里眼、顺风耳,在作者当 时是不可能的,而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视频电话将不可能变 成了可能;嫦娥奔月在古代只是梦想,是绝无可能的,现在 运用航天技术居然可能了;绝症就是治不好的,现在很多绝 症治好了;长生不老是过去连皇帝也做不到的事,说不定哪 天我们就做到了;穿越星际空间、超越光速,现在认为不可 能的,将来是否可能?不要轻易说“不可能”。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