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自然地理学复习题

上传人:回**** 文档编号:122322645 上传时间:2022-07-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综合自然地理学复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综合自然地理学复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综合自然地理学复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综合自然地理学复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自然地理学复习题(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综合自然地理学试题班别:08地科二班一、 名词解释1、地区分异(P40)地理环境整体及各构成成分的特性,按照拟定的方向发生分化,以致形成多级自然区域的现象,称为地理环境的地区分异。2、景观(P126)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质所构成的综合体,它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的烙印。3、土地的构造(P208)土地构造是指土地个自然属性以及多种土地之间的互相关系,涉及构成构造、演替构造、空间组合构造、土地单位内部构造四个方面。泛指土地的构成、发生发展等自然属性之间的互相关系。土地构造,是拟定自然区划的起始单位。因此,土地分类/类型和土地构造与自然区划的联系十分密切。4、地带性(P4245)即

2、纬度地带性。是指地球上生物的分布,大体呈带状沿纬线方向延伸,按纬度方向有规律地变化。生物的这种地带性分异规律,是由于太阳辐射随纬度的梯度变化,引起气候(温度、降水)呈带状分布,从而使动、植物也相应地呈带状分布。在水分充足的条件下,从赤道向极地应当依次分布着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寒温带针叶林、寒带冻原和极地荒漠。5、风化作用(笔记)地球表层的岩石,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及生物的作用下,其物理、化学性质不断地发生变化,并形成新的物质的过程,叫风化作用。地表的岩石受太阳辐射、大气、水以及生物的作用,在原地通过崩解、破碎等一系列物理和化学过程,形成大小不等的岩屑和土层。岩石的风化是

3、地表常用的一种自然地理现象,几乎到处都可以发生。风化作用的实质是岩石脱离地下深处高温、高压的条件下,为了适应地表常温、常压的新环境发生的一种变化过程。二、 填空题1、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构造:分层构造、渗入构造、地区构造。2、地区分异重要指:纬度地带性、干湿度分带性、垂直地带性及其她地区分异规律。3、自然区划重要的原则有:发生统一性原则、相对统一性原则、空间联系性原则、综合性与主导因素结合原则。4、地带性区划单位从高档到低档为: 带 地带 亚地带 次亚地带5、山坡面按其形态可分为 直坡 、凸坡、凹坡和 凹凸坡 6、影响土地评价的因子有地形、气象气候、水分状况。三、选择题1、大陆的地带性单位可以分

4、为4个级别,对的的分法为( A ) A热量带、自然地带、自然亚地带、自然次带 B热量带、自然次带、自然地带、自然亚地带 C自然地带、自然亚地带、自然次带、热量带 D自然次带、自然地带、自然亚地带、热量带2、中国综合自然区划把全国划分为三个大区,下列哪项不属于三个大区之一( D )A东部季风大区 B西北干旱大区C青藏高原大区 D中部湿润大区 3、自然地理过程的循环和振荡引起的随时间的推移而有规律演替的现象称为( C )A规律性 B节奏性 C节律性 D循环性 4、管子地员篇中是按照( B )把土地分为渎田(大平原)、丘陵和山地三大类 A地区 B地势 C气候 D地貌 5、热量带及在其基本上形成的气候

5、带,贯穿海洋和陆地,这种地带性地区分异属于 ( D )A区域性地区分异 B 全大陆地区分异C 全海洋地区分异 D 全球性地区分异6、国内领土分别位于东亚大区、亚洲中部大区和( A )A青藏高原大区 B极低岛屿大区C 科迪勒拉山大区 D 西西伯利亚大区7、土地的评价因子涉及地形、气候、水分状况和( A )A 土壤、区位 B 有机物和微生物C 地貌、区位 D 肥力、团粒构造8、在景观多种区划中,气候区、地貌区、土壤区的吻合体现了景观的( A )A 构成成分同一性 B 发生同一性C 构造同一性 D 地带性与非地带性的同一性9、亚洲大陆广阔,海洋湿润气候很难进一步大陆腹地,以致其长年少雨,成为干旱荒漠

6、区,如中国西部,这种地区分异属于( B )A 海陆分异 B 陆地干湿度分带性 C 垂直带分异 D 具有构造地貌成因的分异10、土地科学的基本( A )A 土地类型学 B 土地资源学C 土地运用 D 土地规划管理学四、简答题1、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内容P16答:研究各自然要素(气候、水文、地貌、土壤等)的特性、形成机制和发展规律。研究各自然要素之间的关系,各要素间的物质循环、能量转化过程,从整体上阐明它的变化发展规律。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分异规律,进行自然区划。阐明各自然区德特性和开发运用方向。参与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评价。研究在受人类活动影响、干扰、控制下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发展方向和特点,

7、谋求合理运用和改造途径及整治措施。如全球变化、气候、生态系统、景观、土地退化、土地运用格局变化等。2、影响地区分异的因素有哪些?P40答:地区分异的基本因素有两个:一种是来自地球外部,即太阳能按纬度方向分布不均而引起的自然地理现象和过程随纬度的变化而发生有规律的更替,这种地区分布因素称为地带性分异因素(或纬度地带性分异因素);另一种来自地球内部,由地球内能所引起的海陆分布、大地构造和地貌差别等导致偏离纬度方向的地区分异,其所形成的大地构造、地貌分区和干湿度分区不沿纬度方向延伸,而是或呈南东北西向,或呈南西北东向,甚至南北向,因此相对于“地带性”而言,成为非纬度地带性,简称非地带性。3、自然区划

8、的原则和措施 (P98原则课本有、措施笔记有或者看P103)答:原则: 发生同一性原则相对一致性原则空间持续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主导因素原则措施:古地理法顺序划分和合并发类型制图法部门区划叠置法和地理有关分析法主导标志法4、土地评价的原则是什么?P223答:土地的合适性和限制性原则效益与投入相比较的原则对多宜性土地的多用途比较及综合评价原则可持续运用原则因地制宜原则多科学综合性原则5、非地带性单位按其水平地带性与垂直带性体现的关系可以分为几大类?(P131)答:(1)具有水平地带性的平原。(2)垂直地带性明显的山地。(3)具有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带性的山地和山间盆地。(4)具有高原地带性的高原。(5

9、)具有垂直水平地带性的切割高原。(6)具有垂直水平地带性的斜降山原和斜降山系。(7)具有明显垂直带性的高原、山地。五、论述题1、论述非纬度地带性地区分异海陆分异 海陆分布的形成重要是地幔软流圈长期对流的成果,地壳均衡说、大陆漂移说、海底扩张和板块构造说等都曾予以解析。软流圈的对流作用使大洋中脊不断有深部物质溢出,构成推动板块的重要动力。 海陆分异的全球规模,还体现于:海洋面积比大陆面积大得多,大洋约占71陆地只占29;各纬度海陆面积比不同,陆地大部分集中于北半球,并占该半球面积的39;而在南半球,陆地面积占19。这一特点是导致南北两半球气候差别的重要因素;若把地球表层分为陆半球和水半球,使陆地

10、最大面积集中在陆半球,虽然如此,陆半球的海洋仍比陆地所占面积为大。在水半球中水域占总面积90.5,而陆地局限性10。海陆起伏分异对地面固体部分不同高度区间进行记录,绘成海陆起伏曲线,可以清晰地反映地壳表面总的起伏分化。从海陆起伏曲线来看,地球的硬表面形态可分出山地和高原、平原和丘陵、大陆棚或大陆架、大陆坡、大洋盆和深海沟六类。高山和海沟所占面积都不打,陆地的高度都低于1000米,而大洋深度大部分在3000米6000米间。大洋底部和陆地表面成为地球硬表面两个高度相差极大的水平面,即两个最大的地貌形态:大洋盆和大陆。呈巨大高原形状的大陆,平均高出世界大洋底部4675米。大陆形状与面积分异全球大陆的

11、外形多呈三角形,且尖端指向南方,环太平洋构成地震、火山分布带,西太平洋为岛弧分布区,海沟重要分布在大陆边沿,南北两大陆之间基本上为“地中海”带虽然亚洲大陆南部早已消失的“古地中海区”,也是构造活动带、地震、火山分布带。广阔的大陆北部更多受大陆自身的影响,在气候、植被等,甚至在冰川性质、冻土特性方面体现出鲜明的大陆性,狭窄的大陆南部则更具有海洋性特性。面积越大的大陆地区分异越明显和复杂;面积小的大陆地区分异则也许比较单调。陆地干湿度分带性P62体目前水分的差别,形成机制受控于降水、蒸发。重要受距海距离(陆地面积)、纬度(大气环流)和地势起伏、洋流影响。例如:具有构造地貌成因的地区分异P63 重要

12、体目前一定的地质构造单元内部。涉及下沉的平原、台升的高原、差别升降运动形成的盆地、水系。例如:华北平原从东部沿海向西,可分为五个部分:渤海沿岸是由滦河三角洲、黄河三角洲和渤海西岸平原构成的滨海平原。海滨平原和华北平原中部的冲积平原之间,有一种沉积物相对较少的交接洼地带,再向西即是冲积平原自身,之后又有一种交接洼地带,最后是冲积、洪积扇。这五部分不仅地貌有差别,土壤、植被、人类经济活动特点也有差别。但地貌分异是主导因素,其她分异都或多或少是在其影响下发生的。继续向西到太行山麓是丘陵与盆地相间分布区,林州、井等均属这一类型。这里地形切割和水土流失均较严重。干旱也较严重,引灌条件也不如洪积、冲积平原

13、。再向西是山麓丘陵分布地区,之后是太行山地。太行山自身也有内部分异,侵蚀裂点如下基本上是低山,仅有个别中山。裂点以上的山地中部相对高度较少。再进到山西高原,又有山地和河谷平原之分。到吕梁山地,同样有中尺度地貌分异。上述华北平原和山西高原内部地势地貌分异的例证阐明,任何大平原和大高原内部不可避免地浮现地势起伏。地方气候差别引起的地区分异P64 地方性气候的类型重要由下垫面性质差别、中尺度地形差别引起,涉及都市、水体、山口等局地气候。导致诸如气温(变幅)、水分(降水量、湿度、蒸发量)、风(力、速度、方向)等气象气候要素的差别,并通过外营力的差别进一步导致地貌、生物、土壤、水文的差别/分异。例如都市

14、气候、海滨气候、黄土地貌、荒漠沙生植物、滨海潜育盐沼土、喀斯特地下水富存但地表干旱区。地带性区域内部的非地带性分异P67 类似非地带性区域内部的地带性分异,例如东亚季风区的纬度带性分异。重要取决于高大的地形变化、海陆对比等。简言之,众所周知的副热带高压控制区有些区域受季风影响,形成湿润气候,以及相应的生物、地貌、社会、人文;大部分区域受下沉气流影响,形成干旱气候,以及相应的生物、地貌、社会、人文现象。大洋副热带高压控制区同样存在蒸发量、海水盐度、生物等差别。小尺度分异非地带性分异P68局部的的自然要素差别, 只影响微小尺度/范畴,意同非纬度地带性分异,只是更为具体。可以归纳为:微地貌、小气候、岩性、等方面。例如P69表2.5(华北)冲积平原不同地貌部位的土地、水文等要素分异。此外,地貌随局地气候的影响重要表目前坡向、坡度等。例如深邃的洼地底部的光照条件局限性,导致夏季温度较低(而冬季温度较高)、潮湿、植物细长、附生植物较多、湿度进一步增大并导致土壤富具有机物、偏酸。这些变化都是综合的、互相进行作用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