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综合测评-答案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22306217 上传时间:2022-07-20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2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社会学概论-综合测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社会学概论-综合测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社会学概论-综合测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资源描述:

《社会学概论-综合测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学概论-综合测评-答案(2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5BCBBD 6-10DBACD 11-15DABBC 16-20AACBB21-25AACAC 26-30ABCCC多选2.1ABCDE 2.2ABCDE 2.3ABCDE 2.4ABCD2.5ABD 2.6ABCDE 2.7ABCDE 2.8ABD2.9ABDE 2.10ACD1.单选题 1.1 2.0 有关都市群研究的区域整体发展理论是由( )提出的。 a 霍华德 b 芒福德 c 柯布西耶 d 戈特曼 1.2 2.0 通过开发社区内的多种资源,谋求多种援助,以满足社区成员的共同需要,提高社区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这属于社区发展的( ) a 过程目的 b 主线目的 c 任务目的 d

2、基本目的 1.3 2.0 现代学校教育的潜功能体现之一是( ) a 社会化 b 减少就业压力 c 文凭功能 d 社会选拨 1.4 2.0 下列手段中属于制度化社会控制的是( )。 a 习俗控制 b 宗教控制 c 道德控制 d 社会舆论监督 1.5 2.0 一对夫妇没有子女,并且自愿终身不育的家庭是( ) a 扩人们庭 b 核心家庭 c 主干家庭 d 联合家庭 1.6 2.0 社区发展这一概念由联合国倡导并在世界范畴内推广是在( )(.7真题预测) a 一战此前 b 一战后来 c 二战此前 d 二战后来 1.7 2.0 人是组织中最重要的因素,人不是简朴的生产工具,而是具有复杂的个性和多方面的需

3、求,这种观点来自于( )(7真题预测) a 科学管理理论 b 人际关系理论 c 权变理论 d 组织行为理论 1.8 2.0 假定有人天生就是不守规矩的人,在这一假定基本上形成的有关偏差行为的解释是( )(.7真题预测) a 生理学解释 b 生物学解释 c 心理学解释 d 社会学解释 1.9 2.0 在社区发展中,应满足社会居民的共同需求为重点,特别应从解决社区面临的迫切问题入手,这是社区发展的( ) a 自利原则 b 民主原则 c 民众需要原则 d 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上相结合的原则 1.10 2.0 在中国的社区研究中,杨开道和许仕廉主持的是( ) a 江村调查 b 易村调查 c 定县调查 d

4、清河调查 1.11 2.0 戴维斯的社会分层理论,被称为( ) a 进化论 b 符号论 c 冲突论 d 功能论 1.12 2.0 费孝通早年在江村“调查时就感觉到了有一种比农村社区高一层次的社会实体的存在,这种社会实体是以一批并不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人口为主体构成的社区。无论从地区、人口、经济、环境等因素看,它们都既具有与农村社区相异的特点,又都与周边的农村保持着不可缺少的联系”,她把这种社会实体称为( ) a 小城乡 b 都市 c 集镇 d 建制镇 1.13 2.0 学校为了促使学生努力学习,建立奖学金、跳级等鼓励机制来奖励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同步也鼓励其她学生迎头赶上,这属于( ) a 制度

5、化控制 b 积极性控制 c 悲观性控制 d 非制度化控制 1.14 2.0 “技术决定论”强调技术发明在社会变迁中的作用,这种理论的代表者是( ) a 奥格本 b 帕森斯 c 布莱克 d 托夫勒 1.15 2.0 在教师指引下的大学生实地研究属于( )(.7真题预测) a 老式合伙 b 自发性合伙 c 指引性合伙 d 契约式合伙 1.16 2.0 对波及人们最基本的社会生活需求的各个具体领域实现控制的形式是( )(.7真题预测) a 微观控制 b 制度化控制 c 外在控制 d 习俗控制 1.17 2.0 以农业生产为重要谋生手段的人们为主体构成的同质性较高的地区性生活共同体,被称为( ) a

6、农村社区 b 集镇社区 c 都市社区 d 小城乡 1.18 2.0 在社区研究中,全貌研究就是( )(.7真题预测) a 分析“社会”和“社区”两种对立的社会联系形式的类型 b 综合性的记录调查,较少理论分析 c 描述社区的各个不同部分并解释这些不同部分的互相关系 d 把社区视为人类聚居生活的特殊的空间现象 1.19 2.0 生活在某一文化中的人,当她初次接触到另一文化模式时所产生的思想上的困惑、混乱与心理上的震撼,被称为( ) a 文化自觉 b 文化震惊 c 文化相对主义 d 文化冲突 1.20 2.0 由于在一定社会经济构造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种集团可以占有另一种集团的劳动,这样的集团

7、被称为( ) a 阶层 b 阶级 c 社会分层 d 级别 1.21 2.0 同心圆理论的提出者是( ) a 伯吉斯 b 滕尼斯 c 霍伊特 d 哈里斯 1.22 2.0 一定文化中的人对自己的文化有“自知之明”,对她人的文化有“识人之明”,这种现象被称为( )。 a 文化自觉 b 文化中心主义 c 文化相对主义 d 文化震惊 1.23 2.0 暗示者通过说反话或过度夸张,对被暗示者导致相反成果反映称为( ) a 直接暗示 b 间接暗示 c 反暗示 d 自我暗示 1.24 2.0 上代人对下代人的文化传递和教化过程,被称为( ) a 正向社会化 b 反社会化 c 再社会化 d 继续社会化 1.2

8、5 2.0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划分原则是( ) a 有否劳动报酬 b 与否消耗体力 c 与否消耗脑力 d 劳动二重性 1.26 2.0 根据霍尔的个人空间理论,为熟人或朋友保存的距离是( ) a 密切距离 b 个人距离 c 社会距离 d 公众距离 1.27 2.0 最早提出都市群概念的思想家是( ) a 霍华德 b 哥特曼 c 格迪斯 d 柯布西耶 1.28 2.0 角色的权利和义务有比较严格而明确的规定,人们在充当此类角色时,其行为一般要受到严格的限制,这种角色是( ) a 开放性角色 b 自致角色 c 规定性角色 d 体现性角色 1.29 2.0 不正本地运用政府和公众所赋予的权利和权威

9、来为个人或个人所效忠的某个集团谋取利益,这被称为( )(.7真题预测) a 贿赂 b 不当得利 c 腐败 d 恐怖主义 1.30 2.0 违背有关维护社会治安和公共秩序的规章条例的偏差行为,被称为( ) a 违法行为 b 违规行为 c 违章行为 d 犯罪行为 2.多选题 2.1 4.0 文化的特性涉及( ) a 习得性 b 发明性 c 共享性 d 累积性 e 特殊性和共性 2.2 4.0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社会分工理论觉得( ) a 分工有“自然分工”和“真实分工”之别 b 在“自然分工”浮现的同步,产生了产品的不平等分派和私有制 c 从“自然分工”到“真实分工”是一种质的奔腾 d 分工的发展导

10、致了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相分离 e 分工的发展具有矛盾的性质 2.3 4.0 中国都市群建设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很大差距,面临的重要问题有( ) a 都市群形成过程缺少市场机制的自然发育期 b 都市群的形成和发展仍然受限于现存行政体制的束缚 c 都市群的人口和经济总量在全国的比重还不高 d 都市群内部构造还不完善 e 都市群空间分布不均衡 2.4 4.0 定量分析资料汇总的目的是( ) a 为编制次数分布表做准备 b 初步理解数据的分布状况 c 为进一步的记录做准备 d 便于保存调查资料 e 为了资料的审查 2.5 4.0 男女的性别差别突出表目前( ) a 在语言体现能力方面,女性胜于男性 b

11、在视觉、平衡觉能力方面,男性胜于女性 c 在逻辑思维、数学能力方面,女性较高于男性 d 在触觉方面,女性比男性敏感,反映更快 e 在竞争性、好胜性和合群方面,女性明显优于男性 2.6 4.0 科层制的特性体现为( ) a 明确规定的固定权限 b 明确规定的职位级别 c 职务的专业化和量才录取 d 照章办事 e 执行职务建立在公文基本上 2.7 4.0 世界都市的基本要素涉及( ) a 跨国公司总部基地 b 国际金融中心 c 全球的产业中心 d 全球性信息中枢 e 交通运送枢纽 2.8 4.0 偏差行为的正功能重要有( ) a 有助于人们进一步结识社会规范 b 有助于加强社会团结 c 干扰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 d 有助于社会预警 e 破坏社会成员间的互相信任 2.9 4.0 目前国内面临的重要人口问题涉及( ) a 人口分布失衡 b 人口流动迅猛 c 很高的人口素质 d 人口老龄化加速 e 人口性别失衡 2.10 4.0 根据城乡化发展水平,城乡化可以划分为( ) a 初步城乡化 b 中档城乡化 c 同步城乡化 d 逆城乡化 e 成熟期城乡化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