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建预评估表

上传人:回**** 文档编号:122216570 上传时间:2022-07-2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9.9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绿建预评估表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绿建预评估表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绿建预评估表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绿建预评估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绿建预评估表(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绿色建筑预评估表评价阶段设计阶段R运营评价建筑类型R公共建筑 居住建筑评价指标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运用节水与水资源运用节材与材料资源运用室内环境质量控制项评估成果R满足R满足R满足R满足R满足阐明评分项权重wi0.160.280.180.190.19合用总分1001009080100实际得分5174565461得分Qi8.1620.7211.212.8311.59加分项得分Q8阐明总得分Q64.38绿色级别一星级 R二星级 三星级评价成果阐明本项目为二星级绿色建筑注:1.节能评估均为设计评价,设计评价时,不对施工管理和运营管理2类指标进行评价。2绿色建筑分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3个级别。

2、3个级别的绿色建筑均应满足本原则所有控制项的规定,且每类指标的评分项得分不应不不小于40分。当绿色建筑总得分分别达到50分、60分、80分时,绿色建筑级别分别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附录D 绿色建筑预评估表类别绿色建筑评价原则条文分数目前得分建议深化或优化项深化或优化后得分备注编号款项内容款项分数条文总分节地与室外环境4.1.1项目选址应符合所在地城乡规划,且应符合各类保护区、文物古迹保护的建设控制规定。控制项满足R不满足满足不满足4.1.2场地应无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威胁,无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危险源的威胁,无电磁辐射、含氡土壤等危害。控制项满足R不满足满足不满足4.1.3场地内

3、不应有排放超标的污染源。控制项满足R不满足满足不满足4.1.4建筑规划布局应满足日照原则,且不得减少周边建筑的日照原则。控制项满足R不满足满足不满足4.2.1节省集约运用土地。1915容积率1.624.2.2场地内合理设立绿化用地。90绿地率15.91%4.2.3合理开发运用地下空间。60无地下室4.2.4玻璃幕墙可见光反射比不不小于0.2。242非玻璃幕墙建筑室外夜景照明光污染的限制符合现行行业原则都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 163的规定。22无夜景照明4.2.5场地内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标声环境质量原则GB 3096的有关规定。44.2.6在冬季典型风速和风向条件下建筑物周边人行区风速不

4、不小于5m/s,且室外风速放大系数不不小于2;26除迎风第一排建筑外,建筑迎风面与背风面表面风压差不不小于5Pa ;1过渡季、夏季典型风速和风向条件下场地内人活动区不浮现涡旋或无风区;250%以上可启动外窗室内外表面的风压差不小于0.5Pa。14.2.7红线范畴内户外活动场地有乔木、构筑物等遮阴措施的面积;242红线范畴内户外活动场地有乔木、构筑物等遮阴措施的面积20%超过70%的道路路面、建筑屋面的太阳辐射反射系数不不不小于0.4。22超过70%的道路路面、建筑屋面的太阳辐射反射系数不不不小于0.4。4.2.8场地出入口达到公共汽车站的步行距离不不小于500m,或达到轨道交通站的步行距离不不

5、小于800m;39场地出入口步行距离800m范畴内设有2条及以上线路的公共交通站点(含公共汽车站和轨道交通站);33场地出入口步行距离800m范畴内设有2条及以上线路的公共交通站点有便捷的人行通道联系公共交通站点。33园区入口有便捷的人行通道联系公共交通站点4.2.9场地内人行通道采用无障碍设计。34.2.10自行车停车设施位置合理、以便出入,且有遮阳防雨措施;363自行车停车设施位置合理、以便出入,且有遮阳防雨措施合理设立机动车停车设施。33合理设计地面停车位;错时停车向社会开放4.2.11提供便利的公共服务。64.2.12结合现状地形地貌进行场地设计与建筑布局,保护场地内原有的自然水域、湿

6、地和植被,采用表层土运用等生态补偿措施。33结合现状地形地貌进行场地设计与建筑布局,保护场地内原有绿化4.2.13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等有调蓄雨水功能的绿地和水体的面积之和占绿地面积的比例达到30%;39合理衔接和引导屋面雨水、道路雨水进入地面生态设施,并采用相应的径流污染控制措施;3硬质铺装地面中透水铺装面积的比例达到50%。34.2.14合理规划地表与屋面雨水径流,对场地雨水实行外排总量控制。64.2.15种植适应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采用乔、灌、草结合的复层绿化,种植区域覆土深度和排水能力满足植物生长需求;363种植适应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采用乔、灌、草结合的复层绿化,种植区域

7、覆土深度和排水能力满足植物生长需求居住建筑绿地配植乔木不少于3株/100m2,公共建筑采用垂直绿化、屋顶绿化等方式。3总分10041节能与能源运用5.1.1建筑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建筑节能设计原则中强制性条文的规定。控制项满足R不满足满足不满足5.1.2不应采用电直接加热设备作为供暖空调系统的供暖热源和空气加湿热源。控制项满足R不满足满足不满足5.1.3冷热源、输配系统和照明等各部分能耗应进行独立分项计量。控制项满足R不满足满足不满足5.1.4各房间或场合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不应高于现行国标建筑照明设计原则GB 50034中规定的现行值。控制项满足R不满足满足不满足5.2.1结合场地自然条件,对

8、建筑的体形、朝向、楼距、窗墙比等进行优化设计。66设计结合场地自然条件,对建筑的体形、朝向、楼距、窗墙比等进行优化设计。5.2.2外窗、玻璃幕墙的可启动部分能使建筑获得良好的通风。66外窗可启动面积比例不小于35%5.2.3围护构造热工性能指标优于国家现行有关建筑节能设计原则的规定。105围护构造热工性能指标优于国家现行有关建筑节能设计原则的规定5%5.2.4供暖空调系统的冷、热源机组能效均优于现行国标公共建筑节能设计原则GB50189的规定以及现行有关国标能效限定值的规定。 66IPLV值8.21优于国家规定5.2.5集中供暖系统热水循环泵的耗电输热比和通风空调系统风机的单位风量耗功率符合现

9、行国标公共建筑节能设计原则GB 50189 等的有关规定,且空调冷热水系统循环水泵的耗电输冷(热)比比现行国标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 规定值低20%。65.2.6合理选择和优化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105.2.7采用措施减少过渡季节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能耗。65.2.8辨别房间的朝向,细分供暖、空调区域,对系统进行分区控制;393本建筑在办公和门卫使用了多联机空调系统合理选配空调冷、热源机组台数与容量,制定实行根据负荷变化调节制冷(热)量的控制方略,且空调冷源的部分负荷性能符合现行国标公共建筑节能设计原则GB 50189的规定;33使用了多联机系统,可以根据负荷变化

10、调节制冷(热)量的控制,且空调冷源的部分负荷性能符合现行国标公共建筑节能设计原则GB 50189的规定水系统、风系统采用变频技术,且采用相应的水力平衡措施。335.2.9走廊、楼梯间、门厅、大堂、大空间、地下停车场等场合的照明系统采用分区、定期、感应等节能控制措施。55楼梯间采用定期控制措施,其他场合分区控制5.2.10照明功率密度值达到现行国标建筑照明设计原则GB 50034中规定的目的值。84重要房间满足规定,部分房间不满足5.2.11合理选用电梯和自动扶梯,并采用电梯群控、扶梯自动启停等节能控制措施。3无5.2.12三相配电变压器满足现行国标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级别GB 2的节

11、能评价值规定;35水泵、风机等设备,及其她电气装置满足有关现行国标的节能评价值规定。22排气扇满足有关现行国标的节能评价值规定。5.2.13排风能量回收系统设计合理并运营可靠。35.2.14合理采用蓄冷蓄热系统。35.2.15合理运用余热废热解决建筑的蒸汽、供暖或生活热水需求。45.2.16根据本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合理运用可再生能源。10总分10052节水与水资源运用6.1.1应制定水资源运用方案,统筹运用多种水资源。控制项满足R不满足满足不满足6.1.2给排水系统设立应合理、完善、安全。控制项满足R不满足满足不满足6.1.3应采用节水器具。控制项满足R不满足满足不满足6.2.2选用密闭性

12、能好的阀门、设备,使用耐腐蚀、耐久性能好的管材、管件;171室外埋地管道采用有效措施避免管网漏损;11设计阶段根据水平衡测试的规定安装分级计量水表。526.2.3给水系统无超压出流现象。886.2.4按使用用途,对厨房、卫生间、空调系统、游泳池、绿化、景观等用水分别设立用水计量装置,记录取水量;262按付费或管理单元,分别设立用水计量装置,记录取水量。446.2.5采用带恒温控制和温度显示功能的冷热水混合淋浴器;24设立用者付费的设施。26.2.6使用较高用水效率级别的卫生器具。10106.2.7采用节水灌溉系统;710在采用节水灌溉系统的基本上,设立土壤湿度感应器、雨天关闭装置等节水控制措施

13、;3或种植无需永久灌溉植物。106.2.8空调设备或系统采用节水冷却技术。1010使用多联机系统,多联机式无蒸发耗水量的冷却技术,因此节水6.2.9除卫生器具、绿化灌溉和冷却塔外的其她用水采用了节水技术或措施。56.2.10合理使用非老式水源。156.2.11冷却水补水使用非老式水源。86.2.12对进入景观水体的雨水采用控制面源污染的措施;47运用水生动、植物进行水体净化。3总分9056节材与材料资源运用7.1.1不得采用国家和地方严禁和限制使用的建筑材料及制品。控制项满足R不满足满足不满足7.1.2混凝土构造中梁、柱纵向受力一般钢筋应采用不低于400MPa级的热轧带肋钢筋。控制项满足R不满

14、足满足不满足7.1.3建筑造型要素应简约,且无大量装饰性构件。控制项满足R不满足满足不满足7.2.1择优选用建筑形体。99形体规则7.2.2对地基基本、构造体系、构造构件进行优化设计,达到节材效果。55对地基基本、构造体系、构造构件进行优化设计,达到节材效果。7.2.3土建工程与装修工程一体化设计。1010所有部位土建工程与装修工程一体化设计7.2.4公共建筑中可变换功能的室内空间采用可反复使用的隔断(墙)。57.2.5采用工厂化生产的预制构件。57.2.6采用整体化定型设计的厨房;36采用整体化定型设计的卫浴间。37.2.8现浇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10107.2.9建筑砂浆采用预拌砂浆。5

15、57.2.10合理采用高强建筑构造材料。10107.2.11合理采用高耐久性建筑构造材料。55高耐久性混凝土用 量占混凝土总量的比例达到5 0 %7.2.12采用可再运用材料和可再循环材料。10总分8054室内环境质量8.1.1重要功能房间的室内噪声级应满足现行国标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 中的低限规定。控制项满足R不满足满足不满足8.1.2重要功能房间的外墙、隔墙、楼板和门窗的隔声性能应满足现行国标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 中的低限规定。控制项满足R不满足满足不满足8.1.3建筑照明数量和质量应符合现行国标建筑照明设计原则GB 50034的规定。控制项满足R不满足满足

16、不满足8.1.4采用集中供暖空调系统的建筑,房间内的温度、湿度、新风量等设计参数应符合现行国标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 的规定。控制项满足R不满足满足不满足8.1.5在室内设计温、湿度条件下,建筑围护构造内表面不得结露。控制项满足R不满足满足不满足8.1.6屋顶和东、西外墙隔热性能应满足现行国标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 的规定。控制项满足R不满足满足不满足8.2.1重要功能房间的室内噪声级 。63噪声级达到现行国标民 用 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中的低限原则限值和高规定原则限值的平均值8.2.2重要功能房间的隔声性能良好。96隔声达到现行国标民 用 建

17、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中的低限原则限值和高规定原则限值的平均值8.2.3建筑平面、空间布局合理,没有明显的噪声干扰;242建筑平面、空间布局合理,没有明显的噪声干扰采用同层排水或其她减少排水噪声的有效措施,使用率不不不小于50%。28.2.4公共建筑中的多功能厅、接待大厅、大型会议室和其她有声学规定的重要房间进行专项声学设计,满足相应功能规定。38.2.5建筑重要功能房间具有良好的户外视野。33重要功能房 间能通过外窗看到 室外自 然 景观, 无明显视线干 扰8.2.6重要功能房间的采光系数满足现行国标建筑采光设计原则GB 50033 的规定。8460%Ra 6 5 %8.2.7重要功能

18、房间有合理的控制眩光措施;614内区采光系数满足采光规定的面积比例达到60%44内区采光数 满足采光规定的面积比例达到60%根据地下空间平均采光系数不不不小于0.5%的面积与首层地下室面积的比例。48.2.8采用可调节遮阳措施,减少夏季太阳辐射得热。128.2.9供暖空调系统末端现场可独立调节。88各个房间设有开关,供暖空调系统末端现场可独立调节8.2.10优化建筑空间、平面布局和构造设计,改善自然通风效果。1313房间均为明房间,均为自然通风8.2.11重要功能区域供暖、通风与空调工况下的气流组织满足热环境设计参数规定;474空调房间均已通过负荷计算满足规定避免卫生间、餐厅、地下车库等区域的

19、空气和污染物串通到其她空间或室外活动场合。33卫生间设立排气扇8.2.12对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并与通风系统联动;58实现室内污染物浓度超标实时报警,并与通风系统联动。38.2.13地下车库设立与排风设备联动的一氧化碳浓度监测装置。5总分10050提高与创新11.2.1围护构造热工性能比国家现行有关建筑节能设计原则的规定高20%,或者供暖空调全年计算负荷减少幅度达到15%。21011.2.2供暖空调系统的冷、热源机组能效均优于现行国标公共建筑节能设计原则GB 50189的规定以及现行有关国标能效节能评价值的规定。111.2.3采用分布式热电冷联供技术,系统全年能源综合运用率不

20、低于70%。111.2.4卫生器具的用水效率均达到国家现行有关卫生器具用水效率级别原则规定的1级。111.2.5采用资源消耗少和环境影响小的建筑构造。111.2.6对重要功能房间采用有效的空气解决措施。111.2.8建筑方案充足考虑建筑所在地区的气候、环境、资源,结合场地特性和建筑功能,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明显提高能源资源运用效率和建筑性能。211.2.9合理选用废弃场地进行建设,或充足运用尚可使用的旧建筑。111.2.10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211.2.11进行建筑碳排放计算分析,采用措施减少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强度。111.2.12采用节省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的其她创新,并有明显效益。2注:资料现状有3种:已提供 ,未提供,项目中无需提供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