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马王堆帛书《天文气象杂占》-形成综述

上传人:时间****91 文档编号:122211446 上传时间:2022-07-2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1.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谈马王堆帛书《天文气象杂占》-形成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谈马王堆帛书《天文气象杂占》-形成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谈马王堆帛书《天文气象杂占》-形成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资源描述:

《谈马王堆帛书《天文气象杂占》-形成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马王堆帛书《天文气象杂占》-形成综述(1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談馬王堆帛書天文氣象雜占-形成去年年终,我讀到劉樂賢先生的近著馬王堆天文書考釋(中山大學出版社,5月),該書對馬王堆帛書五星占、天文氣象雜占和日月風雨雲氣占都作了既系統、又精當的注釋和論述。當時,我曾有寫書評的念頭,但因各種事務紛至遝來,遂將計劃擱置了。過了不久,又讀到12月份出版的出土文獻研究(第六輯),其中刊發陳松長先生的帛書天文氣象雜占釋文訂補,根據對原件殘片的補充、對原誤拼的調整,為天文氣象雜占重做了釋文。陳松長先生的文章發表在馬王堆天文書考釋出版之後,其所作的補充和調整,是劉樂賢先生未及採用。根據陳松長的新釋文,劉先生的釋文和注釋固然要改動的地方;但從總體上來說,劉先生對天文氣象雜占

2、所作的論述仍是極富價值的。馬王堆天文書研究是一項代表了近年來數術類古書研究的最高水準的重要成果,我認為這仍屬最合適不過的評價。在拜讀劉書、陳文的過程中,我對天文氣象雜占的編纂體例和形成過程產生了某些见解,鑒於從前有人很少談及這個問題,因此寫出來供人们參考和討論。拙文也可以看作替代曾計劃的書評,作為我向劉樂賢先生大著馬王堆天文書研究致以敬意的一種方式。一天文氣象雜占抄於約48150釐米大小的整幅帛上,前面主體部分有六列圖文,據劉樂賢先生原來統計,有附在圖下的占文240多條,若據陳松長先生的新釋文,現有70+94+52+67+49+97=429行文字,其中第三列在新拼綴中的顺序調整較大;後面位於整

3、帛左下角位置的那個部分,劉書或稱為“第二部分”,陳文稱“後半幅末段”,在舊拼綴有三列文字,陳松長先生新公佈的拼綴增长為四列,這四列有文無圖,共計16+24+27+38=105行文字。下面對天文氣象雜占圖文的引用,依據陳松長釋文的列數和行數,寫作“某列-04-06/某行-某行”。例如“2/1-2”指前面主體部分第二列的第一、二兩行文字及其圖;“後4/1”指後半幅末段第四列的第一行文字。對天文氣象雜占兩個部分的關係,劉樂賢介紹說:“一般認爲,這兩部分也许是同一性質的兩本占書,但是,從第二部分的最後一句看,天文氣象雜占的編者或抄寫者似乎是將這兩部分當作一書看待。因此,我們仍將這兩部分視為一書。”(1

4、7頁)劉先生認為,天文氣象雜占是同一種書,並非性質形同的兩本占書。這個觀點大體不錯。但從古書形成和整顿的角度深究起來,關於該書的編纂體例,仍存在若干有待發覆的細節。在這裏,我想提出的一種见解是:編纂者所據,也许是同一書的三或四個互有異同的竹簡傳本。下面通過檢查其編纂體例,來說明這個见解。二雜占第一部分是以圖爲主,文屬於圖。其占測對象都是用圖畫來表現,或者對圖畫形象輔以文字説明。第二部分的占測對象都是用語言來描述的。下面先來談第一部分的圖文。在第一部分文字中所見的占家,有“北宮”、“任氏”、“趙氏”(“趙”2/55、“趙”2/68)共三個。在第二部分中,也有一條出現了占家“北宮”(後3/9)。劉

5、樂賢先生已經論定這些都是占家姓氏,“與後世天文書如開元占經所引甘氏、石氏、夏氏等同例”。劉先生接下來又說:“當然,若將帛書的任氏、北宮理解為任氏和北宮之書,似亦無不可。換句話說,帛書的北宮也可以理解為書名。”(215頁)雜占中的多數圖像及其文-04-06字都沒有注明來源,我們可以設想這些圖、文是來自某個底本。這類內容,也许是底本與諸本圖、文完全相似,因此沒必要標明其來源;或者僅存於底本,無可比勘(也許底本不存,而至少此外兩種簡本圖、文全同。這種情況雖不能證實,但從邏輯上說也有也许存在)。其餘標明來自“任氏”、“北宮”、“趙氏”,並且與底本或其他各本沒有重複的內容,應是僅存于任氏之書、僅存于北宮

6、氏之書、僅存于趙氏之書。僅存于任氏或北宮之書的條目比較多,這裏不煩舉例。僅存于趙氏之書的,只有如下這一條:2/54-55黃雲夾月,邦?。趙。在上述情況之外,第一部分中有“同圖異占”和“同占異圖”兩類情況很值得注意,下面分別舉例來說明:1、同圖異占並存:各本之間或一本之內,對同一個圖的占測不同,則帛書抄本中要注明。A、任氏與北宮異占並存:5/10-12:人主有喜,軍旅在外,軍有大喜。任氏。今北宮曰:軍有大事。北宮占文只是說事情的重要性,未有喜憂判斷,較任氏之占,既簡略,又不同。-04-06B、任氏與趙氏異占並存:天子崩,諸侯。任氏。其一曰:亡地。趙氏。2/67C、任氏內部兩占並存,且同時有任氏與

7、北宮異占並存的情況:2/89-94相亡祀,死。任氏。上,北宮曰,亡關。下,一占曰:見血,少三軍。任氏。這條有兩圖。任氏皆占為“相亡祀,死。”任氏並對下圖另有一占:“見血少三軍”。北宮對上圖之占“亡(無)關”,即說此圖與任氏所占“相亡祀,死”之事無關,其意見與任氏不同。但對下圖沒有評說。按說某圖與某事無關這種話,不會出現在占書中,北宮氏也许是與編纂或抄寫者關係密邇,親臨現場才會給出這種意見。因此,這條占文所見,與5/12“今北宮曰”都可以說明,北宮其人為活動於帛書抄寫時代的當代占家。D、北宮內部兩占並存:5/46-49四提,大將軍死,北宮。四提,有將軍出亡,北宮。“四提”之圖雖然分為兩個,但二圖

8、名稱相似,只是占測結果不同,並且都出自北宮本。E、底本內部異占並存:“,與崩同占。其一占曰,得地。”2/68上擧各條同圖異占的例子,當視爲在流傳過程中發生的學説變異。2、異圖同占並存:同一占測主體,在諸本中圖像不同,但有相似的占測,稱“同占”。對此,編纂者將同占二圖作直行上、下排列,或者前後相次,保存了不同的圖像,並分別注明來源。例如:A、任氏與北宮異圖並存:-04-063/1上,任氏曰:邦有喪。下,北宮同占。劉樂賢說:“此條圖像有上下兩幅,似皆為月暈二重而內有雲氣”。此外,3/7-9所屬的圖像殘去,從其文字“上,任氏曰:天和。下,北宮同占”,也是同占而異圖。B、任氏與底本異圖,二圖前後相次,

9、占測相似:5/1-2曼,天下有立王,任氏。曼,與立王同占。此為任氏圖與底本圖不同,編纂者先錄任氏,再錄底本。C、任氏、趙氏、底本、北宮異圖:2/67-77天子崩諸侯,任氏。其一曰,亡地,趙氏。2/67-68,與崩同占。其一占曰,得地。2/69-71與天子崩同占。北宮。2/72-73殷失天子。任氏。2/74與殷同占。北宮。2/75桀失天子。2/76與桀同占。北宮。2/77上錄這些占文與圖像,集中出現了任氏、北宮、趙-04-06氏、底本的圖文。“,與崩同占。其一占曰,得地。”是底本已存有同圖異占,又與上文任氏同占異圖,而上文中任、趙二氏又同圖異占,其情況較為複雜。這部分最能看出編纂者在處理各本異同

10、時,採取了不同的圖、占都一併保存的辦法。D、底本與北宮異圖:6/31-35天筲出,天下搖,小人負子逃。天筲,北宮曰:小人啼號。它同。6/46-69蒲彗,天下疾。蒲彗星,邦疢,多死者。北宮。是謂稈彗,兵起,有年。同占,稈彗。北宮。是是帚彗,有內兵,年大孰。癘彗,有小兵,黍麻為。北宮。是是竹彗,人主有死者。竹彗,同占。北宮。是是蒿彗,兵起,軍饑。蒿彗,軍阪(叛),它同。北宮。是是苦彗,天下兵起,若在外歸。苦彗,天下兵起,軍在外罷。北宮。這部分比較集中體現了北宮與底本彗星圖的不同,占文則大体相似,小有幾處異文,也被一併記下。可見其校勘細緻。我們也可以看到,雜占異圖同占之例,比同圖異占要多。對此現象合

11、理的解釋是:圖像在傳抄過程中,比文字更容易出現改變。準確地區分占測對象的形狀,是準確預測人事的前提。因此編者對各本之間的圖像差別,尤爲重視。三帛書天文氣象雜占“後半幅末段”第四列最後一句話說:-04-06“此書不才(載在)其圖下者,各已從其等矣。”“等”,劉樂賢引廣韻等韻訓為“類”,並說“此條大体是說,書中那些沒有圖像的占文,可以各按其類去上文查閱其圖像。由此看來,天文氣象雜占的抄寫者是將第二部分和第一部分當作一書看待。”(157頁,參看17頁)今按,“等”之訓為“類”,是指有等差、等級的分類,並非一般意義上的“類”。因此以“類”訓此“等”字,並不当當。我認為此“等”當訓為“簡”,指的就是帛書

12、抄本所據的幾個竹簡本。說文“等,齊、簡也”。1在包山楚簡中,有數例用作“簡策”義的“等”字:大痎內(入)氏(是)等。 013、127僕以誥告子宛公,子宛公命魏右司馬彭懌爲僕箞(纂)等。133許之享月甲午之日,衰(炊?)尹桀馹從郢以此等來。 132反爨月己亥之日,鄢少宰尹兆詉以此等致命。 157反包山楚簡的整顿者在考釋部分已引用說文“等,齊簡也”(-04-0641頁,註釋37),湯餘惠先生又針對包山157號竹簡指出:“揣摩文意,等當訓簡策,這在說文中可以找到根據。說文對等字的釋語,舊皆將齊簡二字連讀,其實應在中間斷讀,即等,齊、簡也。”2這個説法是可信的。據此,寫在帛書天文氣象雜占篇末的這句話,

13、意思是說:這書中不在其圖下的那些占文,各從它們的原簡。即:這四列占文都是原簡無圖,而並非對其圖像略而不錄。從考古發現來看,竹、木質的載體上可以畫圖。木牘、版方有圖的例子當然不必說了,即便是狹窄的竹簡,也可以在編聯過的簡冊上畫圖,例如睡虎地秦簡所見的艮山圖、人字圖等。因此帛書天文氣象雜占第一部分所據簡本原來應該有圖,並不值得奇怪。第二部分有兩個特點,也可以説明其内容錄自無圖的簡本。1、在每一條占文之前,有一個“”符號。“”下所屬的內容,也是大体能做到依類相從的。推測“”下的内容,應是錄自一支簡或同一組編聯的簡。2、對占測對象的語言描述比第一部分多,這説明其原來就不是靠圖像來描述占測對象的。3從劉

14、樂賢先生的考察來看,第一部分內容雖然零雜,但也有一定的編次,大体是以雲氣、日占、月占、彗星占為序。由此可以設想:帛書本的編纂者,面對三四個原簡本時,一方面將有圖像的那些竹簡按照內容進行編排,汰其重複,遍錄異同,抄為六列;對那些不附屬于圖像的簡文,也大概稍作了些編次工作(例如把“月有三卯,日月食不為殃。北宮”(後3/9)這一條編入後半幅末段第三列關於日占、月占的部分),抄為帛書後半幅末段的四列。因此,雜占這兩部分的關係,更像是同一書的上、下兩篇。綜合上述,我們不難得出這樣一個認識:天文氣象雜占的編者綜合了簡本的底本和諸本的圖、文異同,既做了比較有條理的編次,也作出了較為細緻的校讎,最後才抄錄到帛

15、上。我們今天看到的這個帛本,可視為一個經過整顿的、在當時比較完善的定本。四-04-06据上述,帛書天文氣象雜占第一部分以圖爲主,第二部分末尾“此書不才(在)其圖下者,各已從其等矣”是對這部分轉抄體例作個說明。墨子經上明正統十年道藏本有一句“讀此書旁行”,清代以來學者認為,此語錄自絹帛本,因絹帛本行款特殊,因此抄者批示後人讀墨經的顺序,勿要上、下兩列相接讀。4但再後來的抄寫者不明此例,將上、下兩列聯抄,就亂了顺序。可見,古人將簡本古書編次或轉抄為帛本時,有時會就某些體例做出交待。這是我們讀古書時要注意的現象。我們這裏對天文氣象雜占的考察,也為古書校勘學提供了一個年代較早的生動範例。從體例上說,雜

16、占特點是異說並存,並且對諸本異同和來源,也有類似校勘記的詳細說明,其體例相當科學。眾所周知,漢成帝河平三年劉向、歆父子領校秘書,先收集中、外異本,以諸本互相校讎,除其重複,補其局限性,然後要改正訛謬,條次篇目,並撮其旨意為敘錄,最後才抄錄奏上。向、歆校書,只是在諸書叙錄中大概說明異本去取情況,並不一一記出某篇、某句來自某本,因此,諸本之間的異、同究竟如何,今已不能詳知。而帛書天文氣象雜占編纂的年代,比西漢末期那次官方整顿圖書的年代早,在體例上也有後來所不及的優點。因此,帛書天文氣象雜占旨在保存諸本原貌,有不以己意擅定去取的謹嚴態度,也代表了傳統學術的一個好傳統。-04-06近年出土先秦兩漢簡帛

17、中,常在一批書中看到同一種書的幾個不同傳本。從對天文氣象雜占帛書定本的考察,我們不禁要考慮:古人為什麼收集一種書的幾個傳本?這些傳本与否能代表同一學派的不同傳承?從目錄學的基本功能“辨章學術,考鏡源流”來說,這是個值得我們深思的问题。胡文輝先生對出土文獻中秦、楚日書的见解,有助於理解這一問題。她在睡虎地秦簡中的楚日書一文中,從内容上將睡虎地秦簡日書甲種離析為甲種A和甲種B,並指出甲種B與睡虎地日書乙種是屬於秦日書系統的兩個不同傳本,而甲種A則是來自楚日書。睡虎地秦簡日書甲種是以秦日書的一種傳本(甲種B)為底本,再補充了個別原來在楚地流傳的楚日書内容(甲種A)而成。這個結論,與她的假設前提:“日

18、書的来源是一元的,以後在流傳過程中逐漸分化成不同地区的版本,因而原來一種東西也就會分化成大同小異的内容”,可以互相適應。5我對天文氣象雜占的形成的個案考察結果,與胡文輝認爲日書甲種是糅合秦、楚日書而成的见解有些類似之處。我相信,雜占之書也應該有共同的源頭,但在流傳過程中形成某些派別或名家的傳本,後來又出現合流,成為帛書天文氣象雜占。書籍流傳與分合的歷史過程,也是不同時代、不同地区政治文化分、合的一個縮影。五最後,將我讀天文氣象雜占時的幾點零散意見附在文末,供參考。1、小星入朔中,其邦有大客,歲孰。朔出數,黃惡=,嵗孰。(後3/1-2)此條最後一句陳、劉釋文均作“朔出,數黃惡,歲孰。”今按察原圖

19、版,“惡”下有重文號“=”,無“歲”字。“數”或也许讀為“縮”,“朔出數(縮),黃惡惡”是說新月遲出,黃色鮮明。第二個“孰”上也许漏抄“嵗”字。3/1-2 -04-063/302、七日有戰。北宮。(3/30)陳松長文正文第二部分“原釋文因帛書殘缺而缺釋者”的第2條說:“第三列第十六行上可補七日二字,這樣,該行的文字應是:七日有戰。任氏,此行新拼綴後應是第三十行。”按察原帛片,陳文正文誤,釋文不誤。3、黃出,有王者。(1/23)。白雲如九介,入人之野,三日亡地。(1/69-70)。 1/23 1/69上文的“”字,顧鐵符天文氣象雜占註釋認爲從“丵”聲,是“雀”字異體(參看劉樂賢書103頁)。今按

20、顧說恐誤。結合圖像、字形和文例來看,我認為其左側聲旁為“ ”,可與下列“鞠”字左旁以及“ ”字字形相比較:-04-061、 马三遣册199简 马一遣册146簡 同上147簡2、 帛书周易011行“童牛之牿”, 十六經105行 十问0883、 张家山二年律令115简4、 同上114簡“ ”字在先秦古文字中本從“口”、“ ”,上舉四類古隸形體的演化過程,是逐漸簡省“ ”旁,“”字所從之“ ”,可視爲中間環節。有關“ ”與“ ”(“鞠”、“鞫”的偏旁)的關係,請參看趙平安先生文释“ -04-06”及有关问题(语言第三卷,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98-301頁)。“”讀為“鵠”,其聲系相通,可以參看古字

21、通假會典728頁“牿與鞠”字條。殷周金文集成10829號齊戈字作“ ”,字從“ ”聲讀為“郜”,郭店簡成之闻之36号简“言语鞫之”之“鞫”原寫作“ ”,都是“告”、“ ”聲系相通的證據。鵠即天鹅,看第一列之末圖所畫的鳥,正是鹅雁之類。6鵠与王者为相类之象,經典釋文記荀爽、九家集解本易說卦佚文:“震後有三:為王、為鵠、為鼓。”漢昭帝始元元年二月、漢章帝元和二年二月,俱曾有黃鵠飞来,当时以為符瑞,-04-06有關记载並見宋史卷二十九志第十九符瑞下。鵠也是亡國之徵,乙巳占卷九“吉凶氣象占第十三”云:“有雲如鵠尾來蔭圍(國)上,三日亡。”天文氣象雜占後3/4-6“有雲青若赤如龍,黃雲如鳥,黑雲如烏,赤

22、雲及白雲如鴻鵠7,雲如魚,入軍中,客勝。”這些記載彼此不盡一致,姑且錄之備考。4、敦布見此長如車軸(?),死者盈千;如轅,死者盈萬;如敦布,百萬死下。(6/9-13)此條“敦布”一詞,顧鐵符以爲“引布”,劉樂賢已經指出其沒有訓詁根據,日本學者据開元占經引帝覽嬉“月暈有雲大如厚布四貫暈”等,訓“敦布”為“厚布”,劉樂賢從之(參看劉書129頁)。今按,這種解釋,從陳松長新補後半幅第一列中下面一條來看,實有不当:熒惑白如敦布,其所往不從之。(後1/4)“如敦布,百萬死下”前面承前省略“長”,是据“敦布”之長短為說;“熒惑白如敦布”是据“敦布”的顔色為說,而“厚布”只說布的薄厚,與其長、白的性質都不相

23、侔。我認爲,“敦布”當讀為“純布”或“屯布”,“純(屯)”是据布帛幅廣而來的量詞,史記張儀列傳“文繡千純”司馬貞索隱“凡絲緜布帛等一段為一純”,穆天子傳卷三“好獻?組百純”郭璞注“純,匹端名也”,史記蘇秦列傳“?繡千純”裴駰集解同。周禮天官内宰“出其度量淳制”鄭玄注“故書淳為敦,杜子春讀敦為純,純謂幅廣,制謂匹長。玄謂純制,天子巡守禮所云制幣丈八尺,純四 (咫)與?”賈公彥疏引趙商向鄭玄問禮,指出幅廣二尺四寸,“四 (咫)”之“四(亖)”為“三”之訛。古書中所記占術,常見以“匹布”或“一匹布”譬喻占測對象,如乙巳占云占第五十二“云如匹布而行”、“云如一匹布竟天”等,例極多,此不備擧。雜占“敦(純)布”也许是某個時代地区特有的詞彙,應指一整幅布,其結構和意義都應與指一整匹布的“匹布”一詞相似,因此既可以說布長,也可說布白。推測開元占經所引帝覽嬉原也有作“敦布”的本子,但後人不曉其意,遂按照一般知識改爲“厚布”,就失其原意了。易緯引作“月暈有雲,大如布,四貫通月,不出年,主人有憂。”也許是又刪掉“敦”或“厚”字的本子。1 参看湯餘惠:包山楚簡讀後记,考古与文物1993年2期。2 湯餘惠:包山楚簡讀後記,考古與文物1993年2期。这些“等”,一般指只有一、两支簡的文書,132反所属的文书,为-04-06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