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食品的微生物污染幻灯片

上传人:每**** 文档编号:122194907 上传时间:2022-07-20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12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七章--食品的微生物污染幻灯片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第七章--食品的微生物污染幻灯片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第七章--食品的微生物污染幻灯片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资源描述:

《第七章--食品的微生物污染幻灯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食品的微生物污染幻灯片(4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21/8/21第8章 食品的微生物污染2021/8/22o食品污染分为食品污染分为物理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如放射性物质的(如放射性物质的污染)污染),化学性污染化学性污染(如重金属盐类的污染)(如重金属盐类的污染)和和生物性污染生物性污染(如由微生物、寄生虫、虫卵(如由微生物、寄生虫、虫卵和昆虫等引起的污染)。和昆虫等引起的污染)。o 我们这里讲的食品污染主要指的是生我们这里讲的食品污染主要指的是生物污染中由微生物引起的污染。物污染中由微生物引起的污染。即指的是食即指的是食品受到外来的多种微生物的作用而引起的污品受到外来的多种微生物的作用而引起的污染。染。2021/8/238.1污染食品的微

2、生物来源及其途径 引起食品污染的微生物种类繁多,如细菌、霉菌等。微生物可引起食品污染的微生物种类繁多,如细菌、霉菌等。微生物可以直接或间接地通过各种途径污染食品,并不断地利用食品中以直接或间接地通过各种途径污染食品,并不断地利用食品中的丰富营养进行侵入、生长繁殖,最后导致食品发生腐败变质,的丰富营养进行侵入、生长繁殖,最后导致食品发生腐败变质,甚至可以引起食物中毒。因此,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分布规律甚至可以引起食物中毒。因此,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分布规律及其生长繁殖的动态,掌握食品微生物主要来源,对于切断污及其生长繁殖的动态,掌握食品微生物主要来源,对于切断污染途径、控制微生物对食品的污染,延长食

3、品保藏时间、防止染途径、控制微生物对食品的污染,延长食品保藏时间、防止食品腐败变质与中毒事件发生具有十分重要意义。食品腐败变质与中毒事件发生具有十分重要意义。2021/8/24 8.1.1 8.1.1 污染食品的微生物来源污染食品的微生物来源 已经知道微生物是自然界分布最广泛、数量最大的一类已经知道微生物是自然界分布最广泛、数量最大的一类生物。由于其个体微小、繁殖速度快、营养类型多、适生物。由于其个体微小、繁殖速度快、营养类型多、适应能力强,所以土壤、水中、空气、动植物体表及体内应能力强,所以土壤、水中、空气、动植物体表及体内均广泛存在,甚至在高山、海洋等都有它们的存在。当均广泛存在,甚至在高

4、山、海洋等都有它们的存在。当然,不同环境中存在着不同类型和数量的微生物。然,不同环境中存在着不同类型和数量的微生物。那么污染食品的微生物主要来源于那些方面呢?那么污染食品的微生物主要来源于那些方面呢?通常认为造成食品污染的微生物主要来自四个方面:通常认为造成食品污染的微生物主要来自四个方面:1 来自土壤中的微生物来自土壤中的微生物 2 来自水中的微生物来自水中的微生物 3 来自空气中的微生物来自空气中的微生物 4 来自人及动植物的微生物来自人及动植物的微生物 2021/8/25o8.1.1.1 土壤中土壤中o 土壤是微生物的土壤是微生物的“大本营大本营”,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土壤中微生物数量最大

5、,种类也最多,这是由于土壤具备了适合各种最大,种类也最多,这是由于土壤具备了适合各种微生物生长繁殖的理想条件的缘故,即由土壤环境微生物生长繁殖的理想条件的缘故,即由土壤环境的特点决定的:的特点决定的:o 土壤中含有微生物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土壤中含有微生物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 o 氧气氧气o 土壤的酸碱度适宜,适合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土壤的酸碱度适宜,适合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o 温度温度2021/8/26 那么土壤中含有哪些重要的微生物类群,其特点又如何那么土壤中含有哪些重要的微生物类群,其特点又如何呢?呢?自养型微生物:如自养型微生物:如硝酸细菌、亚硝酸细菌、硫细菌硝酸细菌、亚硝酸细菌、硫细菌等

6、。等。异养型微生物:异养型微生物:食物中毒的病原微生物和传染病的病食物中毒的病原微生物和传染病的病 原微生物等,都属于这一类。这类微原微生物等,都属于这一类。这类微 生物包括有生物包括有大多数的细菌、所有的放大多数的细菌、所有的放 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等。等。2021/8/27 通常土壤中细菌占较大的比率,主要的细菌包括有:通常土壤中细菌占较大的比率,主要的细菌包括有:腐生性的球菌;需氧性的芽孢杆菌腐生性的球菌;需氧性的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蜡状(枯草芽孢杆菌、蜡状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厌氧性的芽孢杆菌厌氧性的芽孢杆菌(肉毒梭(肉毒梭状芽孢杆菌、

7、腐化梭状芽孢杆菌)及状芽孢杆菌、腐化梭状芽孢杆菌)及非芽孢杆非芽孢杆菌(如大肠菌(如大肠杆菌属)等。杆菌属)等。土壤中酵母菌、霉菌和大多数放线菌都生存在土壤的表土壤中酵母菌、霉菌和大多数放线菌都生存在土壤的表层,酵母菌和霉菌在偏酸的土壤中活动显著。层,酵母菌和霉菌在偏酸的土壤中活动显著。值得注意的是值得注意的是: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在不同地: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在不同地区、不同性质土壤中有很大的差异,特别是在土壤的表层区、不同性质土壤中有很大的差异,特别是在土壤的表层中微生物的波动很大。一般在浅层(中微生物的波动很大。一般在浅层(10-20cm)土壤中,微)土壤中,微生物最多,随着土壤

8、深层的加深,微生物数量逐渐减少。生物最多,随着土壤深层的加深,微生物数量逐渐减少。2021/8/288.1.1.2 来自空气中的微生物来自空气中的微生物 空气环境的特点空气环境的特点 空气中缺乏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再加上空气中缺乏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再加上水分少,较干燥,又有日光的照射,因此微生物不能在水分少,较干燥,又有日光的照射,因此微生物不能在空气中生长,只能以浮游状态存在于空气中。空气中生长,只能以浮游状态存在于空气中。2021/8/29空气中微生物的主要类群及其特点空气中微生物的主要类群及其特点 这些微生物可以附着在尘埃上或被包在微小的水滴中这些微生物可以附着在尘埃上

9、或被包在微小的水滴中而浮在空间。空气中尘埃越多,污染的微生物也越多;而浮在空间。空气中尘埃越多,污染的微生物也越多;下雨或下雪后,空气中的微生物数量就会显著降低,靠下雨或下雪后,空气中的微生物数量就会显著降低,靠近地面的空气污染微生物的程度最严重,在高空中则很近地面的空气污染微生物的程度最严重,在高空中则很少,室内空气中微生物含量的多少与气候条件、人口密少,室内空气中微生物含量的多少与气候条件、人口密度以及室内外的清洁卫生状态有关。度以及室内外的清洁卫生状态有关。空气中有时也会含有一些病原微生物,有的间接地空气中有时也会含有一些病原微生物,有的间接地来自地面,有的直接地来自人或动物的呼吸道,如

10、结核来自地面,有的直接地来自人或动物的呼吸道,如结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一些呼吸道疾病的病原微生物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一些呼吸道疾病的病原微生物,可以随着患者口腔喷出的飞沫小滴散布于空气中。,可以随着患者口腔喷出的飞沫小滴散布于空气中。2021/8/2108.1.1.3 来自水中的微生物来自水中的微生物 水是微生物广泛存在的第二个理想的天然环境,江、水是微生物广泛存在的第二个理想的天然环境,江、河、湖、泊中都有微生物的存在,下水道、温泉中也存在河、湖、泊中都有微生物的存在,下水道、温泉中也存在有微生物。有微生物。水的环境特点水的环境特点 水中含有不同量的水中含有不同量的无机物质和有机物质无

11、机物质和有机物质,水具有一定,水具有一定的的温度温度(如水的温度会随着气温的变化而变化,但深层水(如水的温度会随着气温的变化而变化,但深层水温度变化不大)、温度变化不大)、溶解氧溶解氧(表层水含氧量较多,深层水缺(表层水含氧量较多,深层水缺氧)和氧)和pH 值值(淡水(淡水pH在在6.8-7.4),决定了其存在着不同,决定了其存在着不同类群的微生物。类群的微生物。2021/8/211 水中微生物的主要类群及其特点水中微生物的主要类群及其特点 A.淡水中的微生物(主要为两部分)淡水中的微生物(主要为两部分)一部分为一部分为:假单孢菌属、产碱杆菌属、气单孢菌属、:假单孢菌属、产碱杆菌属、气单孢菌属

12、、无色杆菌属等组成的一群无色杆菌属等组成的一群G-菌杆菌。菌杆菌。这类微生物的最适生长温度为这类微生物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它们能够适,它们能够适应淡水环境而长期生活下来,从而构成了水中天然微生物应淡水环境而长期生活下来,从而构成了水中天然微生物的类群。的类群。另一部分为另一部分为:来自土壤、空气和来自生产、生活的污:来自土壤、空气和来自生产、生活的污水以及来自人、畜类粪便等多方面的微生物。特别是土壤水以及来自人、畜类粪便等多方面的微生物。特别是土壤中的微生物是污染水源的主要来源,它主要是随着雨水的中的微生物是污染水源的主要来源,它主要是随着雨水的冲洗而流入水中。冲洗而流入水中。2021

13、/8/212 来自生活污水、废物和人畜排泄物中的微生物大多数来自生活污水、废物和人畜排泄物中的微生物大多数是人畜消化道内的正常寄生菌,如是人畜消化道内的正常寄生菌,如大肠杆菌、粪肠球菌和大肠杆菌、粪肠球菌和魏氏杆菌魏氏杆菌等;还有一些是腐生菌如某些等;还有一些是腐生菌如某些变形杆菌、厌氧的变形杆菌、厌氧的梭状芽孢杆菌梭状芽孢杆菌等,当然,有些情况下,也可以发现少数病等,当然,有些情况下,也可以发现少数病原微生物的存在。原微生物的存在。水中微生物活动的种类、数量经常是变化的,这种变水中微生物活动的种类、数量经常是变化的,这种变化与许多因素有关,如气候、地形条件,水中含有的微生化与许多因素有关,如

14、气候、地形条件,水中含有的微生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的多少、水温、水中的含氧量,水中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的多少、水温、水中的含氧量,水中含有的浮游生物体等。含有的浮游生物体等。如雨后的河流中微生物数量上升,有时达如雨后的河流中微生物数量上升,有时达107cfu/ml,但隔一段时间后,微生物数量会明显下降,这是水的自净但隔一段时间后,微生物数量会明显下降,这是水的自净作用造成的(阳光照射及河流的流动使含菌量冲淡,水中作用造成的(阳光照射及河流的流动使含菌量冲淡,水中有机物因细菌的消耗而减少,浮游生物及噬胞菌的溶解作有机物因细菌的消耗而减少,浮游生物及噬胞菌的溶解作用等)。用等)。2021/8/213B

15、.海水中的微生物海水中的微生物 海水中生活的微生物均有海水中生活的微生物均有嗜盐性嗜盐性。靠近陆地的海水中微。靠近陆地的海水中微生物的数量较多(因为有江水、河水的流入,故含有机生物的数量较多(因为有江水、河水的流入,故含有机物的量比远海多),且具有与陆地微生物相似的特性(物的量比远海多),且具有与陆地微生物相似的特性(除嗜盐性外)。除嗜盐性外)。海水中的微生物主要是海水中的微生物主要是细菌,如假单孢菌属、无色细菌,如假单孢菌属、无色杆菌属、不动杆菌属、黄杆菌属、噬胞菌属、小球菌属杆菌属、不动杆菌属、黄杆菌属、噬胞菌属、小球菌属、芽孢杆菌属等。、芽孢杆菌属等。如在捕获的海鱼体表经常有无色杆菌如在

16、捕获的海鱼体表经常有无色杆菌属、假单孢菌属和黄杆菌属的细菌检出。这些菌都是引属、假单孢菌属和黄杆菌属的细菌检出。这些菌都是引起鱼体腐败变质的细菌。起鱼体腐败变质的细菌。海水中的细菌除了能引起海产动植物的腐败外,有海水中的细菌除了能引起海产动植物的腐败外,有些还是海产鱼类的病原菌,有些菌种还是引起人类食物些还是海产鱼类的病原菌,有些菌种还是引起人类食物中毒的病原菌,如中毒的病原菌,如副溶血性弧菌副溶血性弧菌。2021/8/2148.1.1.4 来自人及动植物的微生物来自人及动植物的微生物 人和动植物的体表,因生活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人和动植物的体表,因生活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就会受到周围环境中微

17、生物的污染。健康人体和动物的消就会受到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健康人体和动物的消化道、上呼吸道等均有一定的微生物存在,当人和动物有化道、上呼吸道等均有一定的微生物存在,当人和动物有病原微生物寄生时,患者病体内就会产生大量病原微生物病原微生物寄生时,患者病体内就会产生大量病原微生物向体外排出,其中少数菌还是人畜共患的病原微生物,寄向体外排出,其中少数菌还是人畜共患的病原微生物,寄生于植物体的病原微生物,虽然对人和动物无感染性,但生于植物体的病原微生物,虽然对人和动物无感染性,但有些植物病原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却具有毒性,能引起人类有些植物病原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却具有毒性,能引起人类的食物中毒。的食物中

18、毒。2021/8/215食品原料在运输、贮藏、加工、成品以及销售等一系食品原料在运输、贮藏、加工、成品以及销售等一系列过程中,都有可能会遭受微生物的污染,那么微生物列过程中,都有可能会遭受微生物的污染,那么微生物是通过哪些途径污染食品的呢?是通过哪些途径污染食品的呢?2021/8/2168.1.2 微生物污染食品的途径o8.1.2.1 内源性污染o 凡是作为食品原料的动植物体在生活过程中,由于本身带有的微生物而造成食品的污染称为内源性污染,也称第一次污染。o8.1.2.2 外源性污染o 食品在生产加工、运输、贮藏、销售、食用过程中,通过水、空气、人、动物、机械设备及用具等而使食品发生微生物污染

19、称外源性污染,也称第二次污染。2021/8/217微生物微生物外源性污染外源性污染食品的途径食品的途径 1通过水污染通过水污染 2通过空气污染通过空气污染 3通过人及动物污染通过人及动物污染 4通过用具及杂物污染通过用具及杂物污染 2021/8/2181 通过水污染通过水污染各种天然水源(地表水和地下水)不仅是重要的污染各种天然水源(地表水和地下水)不仅是重要的污染源,而且也是微生物污染食品的主要途径。源,而且也是微生物污染食品的主要途径。在很多情况下,微生物污染食品是通过水的媒介而造在很多情况下,微生物污染食品是通过水的媒介而造成的,如果用不洁的,含菌数较高的水来处理食品就会造成的,如果用不

20、洁的,含菌数较高的水来处理食品就会造成食品污染,即使是使用清水,由于使用不当也会造成食成食品污染,即使是使用清水,由于使用不当也会造成食品的污染。品的污染。另外,生产食品的过程中,如果直接使用未经净化消另外,生产食品的过程中,如果直接使用未经净化消毒的天然水,尤其是地表水,食品也会污染较多的微生物毒的天然水,尤其是地表水,食品也会污染较多的微生物,同时还有可能受到其它污物和毒物等对食品污染。,同时还有可能受到其它污物和毒物等对食品污染。2021/8/219 2 通过空气污染通过空气污染 空气中的微生物经常会随着尘埃的飞扬和沉降将空气中的微生物经常会随着尘埃的飞扬和沉降将微生物带到食品上。此外,

21、人体内的痰沫、鼻涕和口微生物带到食品上。此外,人体内的痰沫、鼻涕和口水(唾涎)的小水滴中均含有一定量的微生物,故在水(唾涎)的小水滴中均含有一定量的微生物,故在讲话、咳嗽和打喷嚏时,可直接或间接地污染食品。讲话、咳嗽和打喷嚏时,可直接或间接地污染食品。所以,只要食品暴露于空气中,就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所以,只要食品暴露于空气中,就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微生物的污染。微生物的污染。2021/8/2203 通过人及动物污染通过人及动物污染 人接触食品时,人体可作为媒介,将微生物传给食品人接触食品时,人体可作为媒介,将微生物传给食品,尤其是由于人的手而造成的食品污染最为常见,所以直,尤其是由于人的手而造成的食

22、品污染最为常见,所以直接接触食品的从业人员,如果他们的工作服、工作帽等不接接触食品的从业人员,如果他们的工作服、工作帽等不经常清洗、消毒和保持洁净,就会将附着于其上的大量微经常清洗、消毒和保持洁净,就会将附着于其上的大量微生物带入食品而造成污染。生物带入食品而造成污染。此外,有食品的地方,也正是鼠、蝇、蟑螂等一些小此外,有食品的地方,也正是鼠、蝇、蟑螂等一些小动物活动频繁的场所,这些动物体表或消化道内均带有大动物活动频繁的场所,这些动物体表或消化道内均带有大量的微生物,它们是微生物的传播者,而且鼠类常是沙门量的微生物,它们是微生物的传播者,而且鼠类常是沙门氏菌的带菌者。因此,有时被鼠类污染的食

23、品,常常会污氏菌的带菌者。因此,有时被鼠类污染的食品,常常会污染沙门氏菌或造成食物中毒。染沙门氏菌或造成食物中毒。2021/8/221 4 通过用具及杂物污染通过用具及杂物污染 应用于食品的一切用具,如原料的包装物品、运输应用于食品的一切用具,如原料的包装物品、运输工具、生产的加工设备和成品的包装材料及容器等,都工具、生产的加工设备和成品的包装材料及容器等,都有可能作为媒介将微生物污染食品。因为有可能作为媒介将微生物污染食品。因为 所有上述物品在未经消毒或灭菌前,总是带有不所有上述物品在未经消毒或灭菌前,总是带有不同数量的微生物,当遇到包装物品的更换和运输环节变同数量的微生物,当遇到包装物品的

24、更换和运输环节变动时,就会造成更多的微生物污染。动时,就会造成更多的微生物污染。2021/8/222 装运易腐败食品的运输工具和容器,如果在用过装运易腐败食品的运输工具和容器,如果在用过后未进行彻底的清洗和消毒而连续使用,就会使运输工后未进行彻底的清洗和消毒而连续使用,就会使运输工具和容器中残留较多数量的微生物,从而造成以后装用具和容器中残留较多数量的微生物,从而造成以后装用食品的污染。食品的污染。食品在加工过程中,要通过许多设备,若通过不食品在加工过程中,要通过许多设备,若通过不加高热的设备越多,造成污染的机会也就越多。加高热的设备越多,造成污染的机会也就越多。已经消毒或无菌的食品,如果使用

25、材料不洁净的已经消毒或无菌的食品,如果使用材料不洁净的包装容器,就会使含菌不多的食品或无菌的食品重新遭包装容器,就会使含菌不多的食品或无菌的食品重新遭受污染,这样甚至会造成食品一经包装完毕就已经成为受污染,这样甚至会造成食品一经包装完毕就已经成为不符合卫生质量指标的食品了。不符合卫生质量指标的食品了。2021/8/2238.1.3 8.1.3 食品中微生物的消长食品中微生物的消长 前面已经阐明,食品中所以有微生物存在,是从不同污前面已经阐明,食品中所以有微生物存在,是从不同污染源,通过各种各样的污染途径,将微生物传播到食品染源,通过各种各样的污染途径,将微生物传播到食品中去的。中去的。由于污染

26、源和污染途径的不同,在食品中出现的微由于污染源和污染途径的不同,在食品中出现的微生物的种类也是复杂的。食品中的微生物不论在数量上生物的种类也是复杂的。食品中的微生物不论在数量上和种类上都随着食品所处环境的变动和食品性状的变化和种类上都随着食品所处环境的变动和食品性状的变化而不断变化,这种变化所表现的主要特征就是:食品中而不断变化,这种变化所表现的主要特征就是:食品中微生物的数量出现增多或减少。微生物的数量出现增多或减少。食品中微生物在数量上出现增多或减少的现象称为食品中微生物在数量上出现增多或减少的现象称为消长现象。消长现象。2021/8/224食品中微生物的消长现象可以从以下三个阶段中看到:

27、食品中微生物的消长现象可以从以下三个阶段中看到:1 1加工前加工前 食品在加工前,无论是动物性原料或植物性原料,都已食品在加工前,无论是动物性原料或植物性原料,都已有不同程度的微生物污染,由于运输、贮藏等原因,常有不同程度的微生物污染,由于运输、贮藏等原因,常常造成食品污染机会的增多,这样就引起了原料中微生常造成食品污染机会的增多,这样就引起了原料中微生物不断增多的现象,虽然有些微生物污染食品后,因环物不断增多的现象,虽然有些微生物污染食品后,因环境条件的不适应而引起了死亡,但是从所存在的微生物境条件的不适应而引起了死亡,但是从所存在的微生物总数来看,一般并不见减少而只有增多。总数来看,一般并

28、不见减少而只有增多。加工前微生物数量增长的现象,在一些新鲜的鱼肉类加工前微生物数量增长的现象,在一些新鲜的鱼肉类和果蔬类的食品中可以明显地反映出来。和果蔬类的食品中可以明显地反映出来。因而从食品加工前后来看,加工前原料食品中所含因而从食品加工前后来看,加工前原料食品中所含的微生物,无论在种类上还是数量上总是比加工后要多的微生物,无论在种类上还是数量上总是比加工后要多得多。得多。2021/8/2252 2 加工过程中加工过程中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有些条件如清洗、消毒、灭菌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有些条件如清洗、消毒、灭菌等对微生物的生存不利,可以使食品中微生物的数量明等对微生物的生存不利,可以使食品中

29、微生物的数量明显下降,甚至可以使微生物完全清除。当然,原料污染显下降,甚至可以使微生物完全清除。当然,原料污染的程度,会影响到加工过程中微生物的下降率。如果加的程度,会影响到加工过程中微生物的下降率。如果加工过程中卫生条件差,还会出现二次污染现象,当残存工过程中卫生条件差,还会出现二次污染现象,当残存在食品中的微生物有繁殖机会时,就会导致微生物数量在食品中的微生物有繁殖机会时,就会导致微生物数量骤然上升的现象;但在一般卫生良好的情况下,只会少骤然上升的现象;但在一般卫生良好的情况下,只会少量污染,因而食品中所含有的微生物的总数不会有明显量污染,因而食品中所含有的微生物的总数不会有明显的增多。的

30、增多。2021/8/2263 3 加工后加工后 加工后的食品在贮存过程中,加工后的食品在贮存过程中,微生物消长有两种情况微生物消长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一种是食品中残留的微生物或再度污染的微生物,在遇食品中残留的微生物或再度污染的微生物,在遇到适宜条件时,生长繁殖而出现食品变质。变质初期微生到适宜条件时,生长繁殖而出现食品变质。变质初期微生物数量会骤然增多,但当上升到一定数量时,就不再继续物数量会骤然增多,但当上升到一定数量时,就不再继续上升,相反地还会出现下降,这是由于微生物生长繁殖引上升,相反地还会出现下降,这是由于微生物生长繁殖引起食品变质时,食品中营养被消耗,越来越不适宜微生物起食品变质时

31、,食品中营养被消耗,越来越不适宜微生物生长,所以到后期还会出现微生物数量的减少。生长,所以到后期还会出现微生物数量的减少。另一种是另一种是食品没有出现再次污染,在加工后仅残留少食品没有出现再次污染,在加工后仅残留少数微生物,也得不到生长繁殖的适宜条件,因此,随着贮数微生物,也得不到生长繁殖的适宜条件,因此,随着贮藏日期的延长,微生物数量不断下降。藏日期的延长,微生物数量不断下降。2021/8/227o8.2 8.2 食品的细菌污染食品的细菌污染n细菌总数细菌总数o定义:指单位质量(定义:指单位质量(g g)、体积()、体积(mlml)或)或表面积(表面积(cmcm2 2 )的被检食品食品中所含

32、的)的被检食品食品中所含的细菌数量。细菌数量。o检验方法检验方法:在在严格规定条件下(营养琼严格规定条件下(营养琼脂培养基、脂培养基、3737、pH 7.0pH 7.0,484872h72h)进)进行培养,形成的菌落(代表一个细菌形成行培养,形成的菌落(代表一个细菌形成的克隆)数目,称为菌落总数的克隆)数目,称为菌落总数(colony(colony forming unit,cfu)forming unit,cfu)。涂片染色通过显涂片染色通过显微镜观察计数,称为食品细菌总数。微镜观察计数,称为食品细菌总数。2021/8/228菌落总数:测定值实际值菌落总数:测定值实际值染色镜检细菌总数:测定

33、值实际值染色镜检细菌总数:测定值实际值o食品细菌总数的卫生学意义食品细菌总数的卫生学意义A.A.代表食品清洁状态的标志代表食品清洁状态的标志B.B.预测食品耐储藏的期限预测食品耐储藏的期限举例:鱼体菌落数目举例:鱼体菌落数目 温度温度 保质期保质期 10105 5 cfu/cmcfu/cm2 2 0 6 0 6天天 10103 3 cfu/cm cfu/cm2 2 0 120 12天天特别提示特别提示:不是绝对平行关系,不是绝对平行关系,菌相菌相的作用的作用2021/8/229n大肠菌群大肠菌群o来自人或温血动物肠道,需氧与兼性来自人或温血动物肠道,需氧与兼性厌氧,不形成芽孢,在厌氧,不形成芽

34、孢,在35353737发酵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包乳糖产酸产气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包括埃希氏菌属、柠檬酸杆菌属、肠杆括埃希氏菌属、柠檬酸杆菌属、肠杆菌属和克雷伯菌属。菌属和克雷伯菌属。2021/8/230大肠菌群作为食品微生物污染指标的原因:大肠菌群作为食品微生物污染指标的原因:A.A.大肠菌群仅来自肠道。大肠菌群仅来自肠道。B.B.在肠道中数量较多,灵敏度较高,易于检出。在肠道中数量较多,灵敏度较高,易于检出。C.C.在外界环境中有一定的抵抗力,能生存一定时间,在外界环境中有一定的抵抗力,能生存一定时间,与肠道致病菌基本一致。与肠道致病菌基本一致。D.D.操作较为简便。操作较为简便

35、。2021/8/231大肠菌群的卫生学意义大肠菌群的卫生学意义A.A.粪便污染指示菌,其中典型大肠杆粪便污染指示菌,其中典型大肠杆菌表示近期污染,非典型大肠杆菌菌表示近期污染,非典型大肠杆菌表示陈旧污染。表示陈旧污染。B.B.肠道致病菌污染的指示菌。肠道致病菌污染的指示菌。特别提示特别提示:大肠菌群不适宜作为低温:大肠菌群不适宜作为低温水产品的污染指示菌。水产品的污染指示菌。2021/8/2328.3食品的酵母污染o人们早就利用酵母菌造福人类。面食制品的发酵技术、酒类和调味品的酿造技术等都离不开酵母菌。但是食品被酵母菌污染也不是好事。酵母菌在生长繁殖时,利用原料中糖分的过程中就会产生大量二氧化

36、碳和其他物质,使包装罐、袋膨胀;食品酸碱性变化;严重的,食品变质而不可食。酵母菌亦可使果汁的色泽发生变化,如丝状菌族可使果汁变成白色、绿色或棕色。白假丝酵母可引起皮肤、粘膜、呼吸道、消化道以及泌尿系统等多种疾病。新型隐球酵母可引起慢性脑膜炎、肺炎等。2021/8/2338.4 食品的霉菌污染o8.4.1 霉菌污染特点o霉菌在自然界分布很广,同时由于其可形成各种微小的孢子,因而很容易污染食品。霉菌污染食品后不仅可造成腐败变质,而且有些霉菌还可产生毒素,造成误食人畜霉菌毒素中毒。霉菌毒素是霉菌产生的一种有毒的次生代谢产物,自从60年代发现强致癌的黄曲霉毒素以来,霉菌与霉菌毒素对食品的污染日益引起重

37、视。2021/8/2348.4.1 霉菌污染特点 霉菌毒素通常具有耐高温,无抗原性,主要侵害实质器官 的特性,而且霉菌毒素多数还具有致癌作用。霉菌毒素的作用包括减少细胞分裂,抑制蛋白质合成和DNA的复制,抑制DNA和组蛋白形成复合物,影响核酸合成,降低免疫应答等。根据霉菌毒素作用的靶器官,可将其分为肝脏毒、肾脏毒、神经毒、光过敏性皮炎等。人和动物一次性摄入含大量霉菌毒素的食物常会发生急性中毒,而长期摄入含少量霉菌毒素的食物则会导致慢性中毒和癌症。因此,粮食及食品由于霉变不仅会造成经济损失,有些还会造成误食人畜急性或慢性中毒,甚至导致癌症。2021/8/235o8.4.2 霉菌产毒的特点 1)霉

38、菌产毒仅限于少数的产毒霉菌,而且产毒菌种中也只有一部分菌株产毒。o2)产毒菌株的产毒能力还表现出可变性和易变性,产毒菌株经过多代培养可以完全失去产毒能力,而非产毒菌株在一定条件下可出现产毒能力。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该随时考虑这一问题。o3)一种菌种或菌株可以产生几种不同的毒素,而同一霉菌毒素也可由几种霉菌产生。o4)产毒菌株产毒需要一定的条件,主要是基质种类、水分、温度、湿度及空气流通情况。2021/8/236o8.4.3引起食品腐败变质及产毒的霉菌o目前,已知可污染粮食及食品并发现具有产毒菌株的霉菌有以下属种:o1.曲霉属(Aspergillus)o曲霉在自然界分布极为广泛,对有机质分解能力

39、很强。曲霉属中有些种如黑曲霉(A.niger)等被广泛用于食品工业。同时,曲霉也是重要的食品污染霉菌,可导致食品发生腐败变质,有些种还产生毒素。曲霉属中可产生毒素的种有黄曲霉(A.flavus)、赫曲霉(A.ochraceus)、杂色曲霉(A.versicolor)、烟曲霉、构巢曲霉(A.nidulans)和寄生曲霉(A.parasiticus)等。2021/8/237o2.青霉属(Penicillium)青霉分布广泛,种类很多,经常存在于土壤和粮食及果蔬上。有些种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能产生多种酶及有机酸。另一方面,青霉可引起水果、蔬菜、谷物及食品的腐败变质,有些种及菌株同时还可产生毒素。例如

40、,岛青霉、桔青霉、黄绿青霉、红色青霉、扩展青霉、圆弧青霉、纯绿青霉、展开青霉、斜卧青霉等。2021/8/238o8.4.4主要的霉菌毒素o1.黄曲霉毒素o是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的代谢产物。寄生曲霉的所有菌株都能产生黄曲霉毒素,但我国寄生曲霉罕见。黄曲霉是我国粮食和饲料中常见的真菌,由于黄曲霉毒素的致癌力强,因而受到重视,但并非所有的黄曲霉都是产毒菌株,即使是产毒菌株也必须在适合产毒的环境条件下才能产毒。2021/8/239o2.黄变米毒素 黄变米是20世纪40年代日本在大米中发现的。这种米由于被真菌污染而呈黄色,故称黄变米。可以导致大米黄变的真菌主要是青霉属中的一些种。o黄变米毒素可分为三大类:(

41、1)黄绿青霉毒素o(2)桔青霉毒素 o(3)岛青霉毒素 2021/8/240o3.镰刀菌毒素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召开的第三次食品添加剂和污染物会议资料,镰刀菌毒素问题同黄曲霉毒素一样被看作是自然发生的最危险的食品污染物。镰刀菌毒素是由镰刀菌产生的。2021/8/241o8.4.5霉菌及其毒素的食品卫生学意义 霉菌及其毒素污染食品后从食品卫生学角度应该考虑两方面的问题,即霉菌及其毒素通过食品引起食品腐败变质和人类中毒的问题。2021/8/242 o 霉菌最初污染食品后,在基质及环境条件适应时,首先可引起食品的腐败变质,不仅可使食品呈现异样颜色、产生霉味等异味

42、,食用价值降低,甚至完全不能食用,而且还可使食品原料的加工工艺品质下降,如出粉率、出米率、粘度等降低。粮食类及其制品被霉菌污染而造成的损失最为严重,根据估算,每年全世界平均至少有2%的粮食因污染霉菌发生霉变而不能食用。1 霉菌污染引起食品腐败变质2021/8/2432 人类霉菌毒素中毒许多霉菌污染食品及其食品原料后,不仅可引起腐败变质,而且可产生毒素引起误食者霉菌毒素中毒。霉菌毒素中毒是指霉菌毒素引起的对人体健康的各种损害。人类霉菌毒素中毒大多数是由于食用了被产毒霉菌菌株污染的食品所引起的。食品受到产毒菌株污染有时不一定能检测出霉菌毒素,这种现象比较常见,这是因为产毒菌株必须在适宜产毒的特定条

43、件下才能产毒。但也有时从食品中检验出有某种毒素存在,而分离不出产毒菌株,这往往是食品在贮藏和加工中产毒菌株已经死亡,而毒素不易破坏的缘故。一般来说,产毒霉菌菌株主要在谷物粮食、发酵食品及饲草上生长产生毒素,直接在动物性食品,如肉、蛋、乳上产毒的较为少见。而食入大量含毒饲草的动物同样可引起各种中毒症状或残留在动物组织器官及乳汁中,致使动物性食品带毒,被人食入后仍会造成霉菌毒素中毒 2021/8/244思考题思考题1.1.食品污染指的是什么?微生物污染食品的污染源、污食品污染指的是什么?微生物污染食品的污染源、污 染途径有哪些?根据不同生境的特点分析其存在的主染途径有哪些?根据不同生境的特点分析其存在的主 要微生物类群。要微生物类群。2.2.根据已有知识,结合实例来谈谈食品中微生物消长根据已有知识,结合实例来谈谈食品中微生物消长 的一般规律。的一般规律。部分资料从网络收集整理而来,供大家参考,感谢您的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