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学习】年六年级数学下册4-5单元教案(最新苏教版)

上传人:卷*** 文档编号:122078361 上传时间:2022-07-20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3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K12学习】年六年级数学下册4-5单元教案(最新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K12学习】年六年级数学下册4-5单元教案(最新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K12学习】年六年级数学下册4-5单元教案(最新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资源描述:

《【K12学习】年六年级数学下册4-5单元教案(最新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K12学习】年六年级数学下册4-5单元教案(最新苏教版)(3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XX年六年级数学下册4-5单元教案(最新苏教版)第四单元比例教学内容: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比例的意义与性质。教材分析:两个内容分别属于两个知识领域,前者是图形与几何的内容,后者是数与代数的内容。在一种单元里同步教学两个领域的知识,这样的教材很少遇到。本单元把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比例的意义与性质结合起来教学,是由于这两个内容可以互相运用、互相支持。图形放大或缩小的过程中,大小变了,但形状与构造都保持不变,比例可以精确地揭示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本质特性,协助学生建立图形放大与缩小的对的概念。比例是表达两个比相等的式子,这个相称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图形的放大或缩小联系起来,就有了具体的含义,图形的放大、缩小有助

2、于学生形成比例的概念。全单元编排七道例题,具体安排如下:例1.例2图形放大与缩小的含义在方格纸上把图形放大或缩小例3比例的意义例4比例的性质例5解比例例6.例7比例尺的意义比例尺的实际应用教学目的:使学生在现实的情景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在方格纸上将简朴的图形放大或缩小;联系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理解比例的意义,结识比例的项和内项、外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能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懂得比例尺的不同体现形式,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能应用比例尺解决某些实际问题。使学生经历结识比例和应用比例有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丰富对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结识,体会不同领域数学知识

3、之间的联系,获得某些解决问题的方略,培养初步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空间观念。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在平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知识和措施的学习价值;获得某些学习成功的体验,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重点难点:理解比例的意义,结识比例,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和作用,会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学时:7学时学时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334页例1.例2“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六第1.2题教学目的: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学会运用方格纸把一种简朴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使学生在观测、比较、思

4、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难点: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运用方格纸把一种简朴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教学过程:一、基本训练,引入新知呈现例1图片在黑板上。提问:把放大前后的两幅画相比,你能发现什么?根据学生回答的状况,谈话导入:像刚刚把一幅长方形画放大后长方形的长和宽与本来相比,其中变化有什么规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图形的放大和缩小二、探究体验,获取新知。结识图形的放大出示例1中两幅图片长和宽的数据。提问:两幅图的长有什么关系?宽呢?组织学生先讨论,启发学生用不同的措施比较出两幅图的长和宽的关系:第二

5、幅图的长是幅的2倍,宽也是幅的2倍;幅图和第二幅图长的比是2:1,宽的比也是2:1,等等。指出:把图形的每条边放大到本来的2倍,就是把图形按2:1的比放大。提问:刚刚我们在电脑上操作时,把本来的一幅长方形按如何的比放大了?结识图形的缩小。谈话:我们可以把一种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也可以把一种图形按一定的比缩小。提问:如果要把幅图按1:2的比缩小,缩小后的长与宽各应是本来的几分之几?三、变式拓展,自主建构。教学例2出示例2,让学生读题提问:按3:1放大是什么意思?放大后的长、宽各是本来的几倍?各应画几格?学生画图,再展示、交流。让学生尝试在方格纸上画出缩小后的长方形,再展示各自画的图形,并交流思考

6、的措施。重点指引学生说说缩小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应是本来的几分之几,各应画多少格。讨论:把放大和缩小后的图形与本来的图形相比,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明确:放大和缩小后的图形与本来的图形相比,大小变了,但形状没变。教学“试一试”先独立画出按2:1的比放大后的三角形,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画的?提问:量一量,斜边的长也是本来的2倍吗?你发现什么?小结:把三角形按2:1的比放大后,各条边的长都是本来的2倍。四、当堂检测,评价反思。做“练一练”让学生按规定在方格纸上画出缩小后的图形,再让学生说一说是如何画的,缩小后有关边的长度是本来的几分之几,各应画几格?做练习六第1.2题。第1题要引导学生具体分析有关

7、图形边的长度,并完毕填空,再组织交流。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毕,然后组织交流全课小结。什么是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要遵循什么原则?放大和缩小后的图形与本来的图形有什么关系?五、家庭作业家庭作业第二学时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5页的例3,完毕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六的第36题。教学目的:理解比例的意义。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对的判断两个比能否构成比例。在自主探究、观测比较中,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和敢于摸索的精神。教学重难点: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对的判断两个比能否构成比例。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昨天学习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与本来的图形有什么关系?有关比你有哪些理解?还记得如何求比值

8、吗?但愿这些知识能对你们今天学习的新知识有协助。二、教学比例的意义结识比例呈现放大请后的两张长方形照片及有关的数据。规定学生分别写出每张照片长和宽的比。比较写出的两个比,说说这两个比有什么关系?你是如何发现的?是啊,生活中的确有诸多像这样的比值相等的例子,这种现象早就引起了人们的注重和研究。人们把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用等号连起来,写成一种新的式子,如:6.4:4=9.6:6。或6.4/4=9.6/6数学中规定,像这样的式子就叫做比例。你能说说什么叫比例吗?学生读一读,明确: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就能构成比例;反之,如果是比例,就一定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学以致用学习比例的意义有什么用呢?分别写出照

9、片放大后和放大前的长的比和宽的比,这两个比也能构成比例吗?学生独立完毕,再说说是如何想的?由此可以使学生对比例意义的丰富感知。你能根据以上照片提供的数据,再写出两个比,并将它们构成比例吗?三、巩固练习做练一练,学生独立完毕,再逐题说说判断的思考过程。做练习九第3题。先写出符合规定的比,再说清晰相应的两个比与否可以构成比例的理由。做练习九第4题独立审题,说说解题环节,在独立完毕。同步找两个同窗板演。四、全课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五、作业练习九第5.6题。教学反思第三学时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839页例4,“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七第14题教学目的:使学生结识比例的“

10、项”以及“内项”和“外项”。能力目的: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对的判断两个比能否构成比例。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学重难点:引导观测,自主探究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过程:一、基本训练,引入新知昨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什么叫比例?判断下面每组中两个比能否构成比例?把构成的比例写出来。3:5和18:300.4:0.2和1.8:0.95/8:1/4和7.5:32:8和9:27学生独立完毕,说说判断过程。二、探究体验,获取新知。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谈话过渡:目前我们已经懂得了比例的意义、各部分名称,也懂得了比例在生活中有诸多的应用,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研究比

11、例与否也有什么规律或者性质,有爱好吗?出示例4提问:你能根据图中的数据写出比例吗?引导学生写出尽量多的比例。并逐个板书,同步说出它们的内项和外项。引导思考:仔细观测写出的这些比例式,你能否发既有无什么相似的特点或规律呢?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探究规律。验证:是不是任意一种比例均有这样的规律?显示复习题,学生验证。学生任意写一种比例并验证。完整板书: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思考3/6=2/4是那些数的乘积相等。显示:交叉相乘。小结:刚刚我们是如何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的?三、变式拓展,自主建构。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有什么应用?做“试一试”a先

12、假设这两个比能构成比例b、说出写出的比例的内项和外项分别是几,再分别算出外项和内项的积。c、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构成的比例与否对的。四、当堂检测,评价反思。做“练一练”学生尝试练习。交流讨论。使学生明确:可以把四个数写成两个比,根据比值与否相等作出判断。也可将四个数提成两组,根据每组中两个数的乘积与否相等作出判断,其中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进行判断比较简便。在里填上合适的数。15:3=:412:=:5先让学生尝试填写,再交流明确思考措施。做练习十第1.2题五、家庭作业家庭作业第四学时解比例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0页例5“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七第59题教学目的:使学生学会解比例的措施进一步理解

13、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重难点:掌握解比例的书写格式。教学过程:一、基本训练,引入新知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某些比例的知识,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这节课我们还要继续学习有关比例的知识。二、探究体验,获取新知。出示例5审题,协助学生理解题意。提问:如何理解“把照片按比例放大”这句话?如果把放大后照片的宽设为X厘米,那么,你能写出哪些比例?引导学生写出具有未知数的比例式。告诉学生:“像上面这样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讨论:如何解比例?根据是什么?思考:“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例变成什么

14、形式?”教师板书:6x13.54。“这变成了什么?”教师阐明:这样解比例就变成解方程了,运用此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措施就可以求出未知数X的值。由于解方程要写“解:”,因此解比例也应写“解:”。让学生把解比例的过程完整地写出来。指名板书。三、变式拓展,自主建构。总结解比例的过程。提问:“刚刚我们学习理解比例,人们回忆一下,解比例一方面要做什么?再怎么做?”“从上面的过程可以看出,在解比例的过程中哪一步是新知识?”做“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毕,再说说解题思路。四、当堂检测,评价反思。做“练一练”做练习七第6.7题。先说说按比例“缩小或放大“的含义再列出相应的比例式并求解。做练习七第8.9题学生独立审题并

15、解题。讲评时重点指引学生解决第问。五、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体会?六、家庭作业:家庭作业教学反思:第五学时结识比例尺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344页例6和“练一练”,练习八第1.2题教学目的: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会把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进行转化。使学生在观测、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培养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含义,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教学过程:一、基本训练,引入新知谈话:同窗们,国内历史悠久,地区广阔,国土面积大概有960万平方千米。但这样广阔的地区却

16、可以用一张并不很大的纸画下来。出示大小不一的中国地图,并提问:想懂得这些地图是如何绘制出来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比例尺。板书课题:比例尺二、探究体验,获取新知。出示例6,在学生理解题意后提问:题目规定我们写出几种比?这两个比分别是哪两个数量的比?什么是图上距离?什么是实际距离?摸索写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的措施。提问: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单位不同,如何写出它们的比?引导学生通过交流,明确措施:先要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统一成相似的单位,写出比后再化简。学生独立完毕后,展示、交流写出的比,强调要把写出的比化简。揭示比例尺的意义以及求比例尺的措施。谈话:像刚刚写出的两个比,都是图上距离和实际

17、距离的比。我们把图书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提问:这张长方形草坪平面图的比例尺是多少?启发:可以如何求一幅图的比例尺呢?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三、变式拓展,自主建构。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实际意义,结识线段比例尺。提问:我们懂得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1000,也可以写成1/1000。1:1000的意思是图上1厘米的线段表达实际距离1000厘米的距离,也表达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1000,还表达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1000倍。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指出:为了计算简便,一般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是1的最简朴整数比。像1:1000这样的比例尺,一般叫做数值比例

18、尺。比例尺1:1000还可以用下面这样的形式来表达。进一步指出:像这样的比例尺一般叫做线段比例尺。问:从这个线段比例尺来看,图上的1厘米表达实际距离多少米?图上的2厘米、3厘米分别表达实际距离多少米?这与1:1000的含义相似吗?四、当堂检测,评价反思。做“练一练”第1题。先说说每幅图中比例尺的实际意义。同样长的实际距离在哪幅图中画得长?哪幅图中1厘米的图上距离表达的实际距离长?做“练一练”第2题。让学生各自测量、计算,再交流思考过程。指出:比例尺与一般的尺不同,这是一种比,不应带计量单位。求比例尺时,前、后项的长度单位一定要化成同级单位。如2.5厘米:1o千米,要把后项的千米化成厘米后再算出

19、比例尺。为了计算简便,一般把比例尺的前项化简成“1”,如果写成分数形式,分子也应化简成“1”。五、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六、家庭作业:家庭作业教学反思:第六学时比例尺的应用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445页例7.“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八第39题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线段比例尺含义。使学生在理解线段比例尺含义的基本上,能按给定的比例尺求相应的实际距离或图上距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比例以及比例尺的应用价值,感知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增强用数和图形描述现实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丰富解决问题的方略。教学重难点:能按给定的比例尺求相应的实际距离或图上距离。感知不同领域数学内容

20、的内在联系,增强用数和图形描述现实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过程:一、基本训练,引入新知什么叫比例尺?求比例尺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在一幅地图上南京到上海相距5厘米,实际相距300千米,求这幅地图的比例尺?你能画出这幅地图的线段比例尺吗?二、探究体验,获取新知。教学例7。出示例7,明确题意,找出明华小学到少年宫距离的线段,说出题目告诉了什么,规定什么。说一说比例尺1:8000所示的意义。根据对1:8000的理解让学生尝试练习。交流算法,说说为什么这样算?协助学生掌握不同算法以及之间的联系。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用列比例式求实际距离的措施。引导学生思考:根据比例尺的含义,明华小学到少年宫的图上距离与实际

21、距离的比一定与哪个比相等?你能根据这样的相等关系列出比例式?注意:最后的单位要换算成“米”作单位的数。三、变式拓展,自主建构。做“试一试”。独立算出学校到医院的图上距离。讨论如何把医院的位置在图上表达出来。在图中表达医院的位置。四、当堂检测,评价反思。做“练一练”先独立解题,再组织交流做练习八第4题重点懂得学生在地图上测两地之间的距离和在地图上如何找比例尺。做练习八第5题。重点协助学生拟定合适的比例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比例以及比例尺的应用价值。将下列各题做在课堂作业本上。北京到天津的距离是140千米,在一幅比例尺是1:XX000的地图上,两地间的距离是多少厘米?在一幅比例尺是1:

22、5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城的距离是12。5厘米。甲、乙两城实际相距多少千米?04080120千米在一幅比例尺为的地图上,小丽量得某省会都市与北京的距离是32.5厘米。这个都市与北京相距多远?做练习八第3题。五、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又掌握了什么新的本领?六、家庭作业:家庭作业教学反思:第七学时面积的变化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849页教学目的:使学生经历“猜想-验证”的过程中,自主发现按比例放大背面积的变化规律应用面积的变化规律解决某些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比例的应用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爱好教学重难点:探究平面图形按比例放大或者缩小背面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过程:一、基本训练,引入新知正

23、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二、探究体验,获取新知。出示教科书第48页上面的两个长方形阐明:大长方形是小长方形按比例放大后得到的。请同窗们分别量出两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写出相应的边长之比大长方形与小长方形的比是:,宽的比是:一种长方形的长和宽按比例放大后,它的面积发生变化吗?会发生如何的变化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面积的变化”,板书课题。请同窗们先估计一下,大长方形与小长方形的面积比是:,再通过计算,验证自己估计的对不对?全班交流,使学生初步感知长方形按比例放大背面积的变化规律出示教科书48页下面的一组图形阐明:下面

24、的图形是上面相相应的图形放大后得到的。请同窗们测量有关的数据进行计算,再填写下表,再填写教科书第49页上面的表格组织讨论:通过上面的计算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小组交流总结:把一种平面图形按:的比例放大后,放大后与放大前的面积比是?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如果把一种平面图形按指定的比例缩小,缩小前后图形面积的变化规律又是什么?三、变式拓展,自主建构。让学生选择第49页图中一幢建筑或一处设施,测量并计算它的实际占地面积。四、当堂检测,评价反思。在比例尺是1:800的平面图上,有一块长方形的草地,长是3.5c,宽是2c,它的实际占地面积是多少?一块长方形运动场,长150米,宽80米。在一幅比例尺是1:2

25、50的平面图上,这块长方形运动场的面积是多大?在一幅比例尺是1:XX的世界图上,量得一种圆形花坛的直径是2厘米,它的实际面积是多大?五、小结:本节课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掌握了什么措施?六、家庭作业:家庭作业第五单元拟定位置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用方向和距离拟定物体所在的位置。拟定位置的教学很早就开始了。一年级用上下、左右、前后等方位词,表达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如在的上面、的右边是。二年级用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方向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如的正北方有,在的东北方向。这些表达和描述只是指出了物体的大体位置,不够精确。本单元继续教学拟定位置,把方向和距离结合起来,精确地描述物体所在的位

26、置。全单元编排三道例题,具体安排见下表:例1用方向和距离表达位置的知识例2在平面图上用方向和距离表达物体的位置例3描述行走的路线从方向与距离两个方面拟定物体所在的位置,要联系已有的结识方向的经验,教学某些新的方向词语;还要应用量角和画角、量线段和画线段的措施,以及比例尺的知识。由于波及的知识技能比较多,教学也许会有一定难度。但学生能进一步理解方向、体会距离,有助于发展空间观念。她们综合应用数学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相应的能力会有明显的提高。教学目的: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北偏东、南偏东的含义,掌握用方向和距离拟定物体位置的措施。在用方向和距离拟定物体位置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测能力、识图

27、能力和有条理地进行体现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能根据给定的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拟定物体的位置或描述简朴的行走路线。积极参与观测、测量、画图、交流等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拓展知识视野,激发学习爱好。教学重、难点:初步掌握用方向和距离拟定物体位置的措施,能根据给定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拟定物体的位置或描述简朴行走路线。学时安排:3学时学时:用方向和距离拟定位置教学内容:教材第50页的例1,第51页的“练一练”,完毕练习九第13题。教学目的: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北偏东、南偏东的含义,会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初步感受用方向和距离拟定物体位置的科学性。经历用方向和距离描述

28、物体位置的措施的探究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观测、识图和有条理地进行体现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测平常生活现象和解决平常生活问题的意识。教学重点:初步掌握用方向和距离拟定物体位置的措施,能根据给定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拟定物体的位置。教学难点:拟定物体位置的方向。教学资源:、铅笔、直尺、量角器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谈话:请同窗们回忆一下,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拟定位置的知识?如果一种物体处在没有竖列没有横行的环境中,例如在海上、空中,又用什么方式拟定位置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研究拟定位置的措施。二、互动新授用方向描述物体的位置。教学北偏东、南偏东出示

29、第50页例1的情境图。提问:一艘轮船在正北方向航行,你能说出灯塔1和灯塔2分别在轮船的什么方向吗?学生用学过的东北、西北来描述灯塔1和灯塔2的位置。引导明确:东北方向也叫北偏东,西北方向也叫北偏西。拓展:请同窗们想一想,东南、西南方向又叫作什么方向?学生思考后回答:东南方向也叫作南偏东,西南方向也叫作南偏西。下面我们来比比谁的手指快。教师说方向,学生在图中指一指。教学用角度拟定位置。如果教师目前告诉苏我你尚有一种灯塔A也在北偏东方向,你能在图中指一指吗?请多种学生上黑板指一指。明确:只要指在北和东的夹角范畴内的都符合教师的规定。提问:如果灯塔1和灯塔A都在轮船的北偏东方向,但是位置却不同,我们

30、该怎么辨别它们呢?引导学生思考:可以根据它们偏离角度的不同来辨别。问:如何测量灯塔1和正北方向偏离的角度呢?0演示并强调:量角器的中心对准观测点,0刻度线对准轮船的正北方向,观测灯塔1所在的边,读出度数。学生先在图上量一量灯塔1偏离正北方向的角度,说出度数,然后在书中填一填。用距离拟定物体的位置。0提问:是不是懂得灯塔1在北偏东30方向就能把它具体位置拟定下来了呢?00演示:画出北偏东30这条射线,并提问:这条射线上的点都在北偏东30方向,哪个点是灯塔1的位置呢?还需要懂得什么?学生分小组讨论。明确:看来,要想精确地描述灯塔1的位置,仅有方向还不够,还需要说清晰距离。学生根据所给的条件,测量灯

31、塔1到轮船的图上距离,计算出实际距离:图上距离3厘米310=20学生报告:灯塔1在轮船的北偏东30方向30千米处。小结: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懂得要拟定物体的精确位置需要具有两个要素,即方向和距离。三、巩固练习做第51页“练一练”。提问:本题中以哪儿为观测点?规定灯塔2在轮船的什么位置,需要测量哪些数据?如何求出灯塔2到轮船的实际距离?学生在小组交流,动手测量,完毕计算。练习九第1题。提示:这道题内容比较多,要仔细读题,弄清题意,明确题目规定。提问:图中以机场合在地点为端点,向四周画出了许多射线,每相邻的两条射线的夹角是多少度?“每相邻两个圆之间的距离是10千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飞机A在屏幕上

32、的位置是如何拟定的?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回答问题。独立完毕填空。四、全课小结:今天我们再次研究了拟定位置。今天学习的拟定位置,需要具有哪些条件?描述位置措施有诸多,课前人们说了诸多,课上又学了一种。不同的状况,根据不同的需要,可以选择不同的描述措施。五、课堂作业:练习九第2.3题板书设计:用方向和距离拟定位置东北方向:北偏东西北方向:北偏西东南方向:南偏东西南方向:南偏西拟定物体的精确位置的两个要素:方向和距离第二学时:用方向和距离拟定位置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1页的例2和“练一练”,完毕练习九的第46题。教学目的:根据实际的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表达出相应的位置。使学生经历描述和画物体具体方向

33、和距离的过程,进一步培养观测能力。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眼光观测平常生活现象,解决平常生活问题的意识。教学重点:根据实际的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表达出相应的位置。教学难点:根据描述拟定不同物体的位置。教学资源:、铅笔、直尺、量角器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出示以黎明岛为中心的平面图。以黎明岛为中心,黎明岛的上、下、左、右分别表达什么方向?随机指出:东E南S西南S在图上指出北偏东、北偏西、南偏东、南偏西的方向。如果懂得黎明岛北偏东40方向20千米处是凉爽岛,你能在图上表达出凉爽岛的吗?这节课我们就研究根据给出的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精确画出有关物体的位置的措施。二、互动新授明

34、确凉爽岛的位置。题目中告诉我们凉爽岛在哪里?你能在图上指一指凉爽岛的大体位置吗?自己在图上指出来,并和同窗交流一下。探究操作。怎么在图上画出凉爽岛的位置呢?在小组中讨论后全班交流。使学生结识到要先画出表达方向的射线,再拟定灯塔到凉爽岛的图上距离。怎么画出北偏东40的射线?各自用量角器在图上画一画,边画边思考:应当怎么摆放量角器,怎么看量角器上的度数?指名上黑板画,注意引导学生对的摆放量角器。让学生说说画表达方向的射线时要注意什么?怎么拟定灯塔到凉爽岛的距离?图中告诉我们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表达什么意思?凉爽岛在北偏东40方向20千米处,图中凉爽岛的位置在灯塔处沿北偏东40方向的射线几厘米的地

35、方?怎么想?各自计算后指名报告:205=4追问:为什么用205就是图上距离了?引导学生在图上标出凉爽岛的位置,并与同窗交流。练一练出示题目规定:在黎明岛南偏西30方向30千米处是红枫岛,你能在图中表达出它们的位置吗?各自独立完毕。组织全班交流,重点交流画南偏西30方向的射线的措施和所拟定的位置。三、巩固练习练习九第4题。学生独立计算。练习九第5题。看图说一说:图上熊猫馆在猴山的什么方向,距离是猴山多少米?孔雀园呢?自己先算一算实际距离,然后与同座位的同窗说一说。报告交流:熊猫馆在猴山的什么方向?距离猴山多少米?怎么算出来的?连起来怎么说?孔雀园呢?引导学生说出:熊猫馆在猴山北偏西60方向120

36、米处。孔雀园在猴山南偏东35方向90米处。蛇馆在猴山南偏西45方向150米处。怎么在图上表达出它的位置。各自在图上画出表达南偏西45方向的射线,再算出图上距离,最后标出蛇馆的位置。练习后交流思考的措施和具体的画法。练习九第6题。师:同窗生欣赏过跳伞运动员跳伞吗?你能完毕上面的问题吗?学生练习。四、全课小结:谁能告诉人们你今天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什么发现?尚有什么疑问?引导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在平面图上标出物体位置的措施。在画图时,要先用量角器拟定物体的方向,再拟定图上距离,最后画好距离,并标出名称。五、课堂作业:基本训练。第三学时:描述简朴的行走路线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2页的例3和“练一练”,

37、完毕练习九的第710题。教学目的:使学生学会根据平面图运用所学的拟定位置的知识和措施描述简朴的行走路线。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用方向和距离拟定物体位置这一措施的应用价值,增强用数学措施描述现实世界中空间关系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根据方向和实际距离在平面图上拟定物体的位置。教学难点:运用拟定位置的知识和措施描述简朴的行走路线。教学资源:、有关平面图、铅笔、直尺、量角器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提问:同窗们你们平时是怎么来学校的?如果教师要从学校去你家,你能告诉教师怎么走吗?谁来说一说?学生说说从学校到家的路线。谈话:通过同窗们的论述,有些同窗的家教师懂得怎么走了,由于她体现地很清晰,有些同窗的家教师还不懂

38、得怎么走,但是没有关系,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你会让教师根据你的论述找到你家的。二、互动新授出示第52页例3,尝试描述行走路线。师:这是李伟家附近部分街道的平面图。请你仔细观测,从图中你你找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也许这样回答:李伟家附近有超市、街心花园、医院、敬老院。大港小学在敬老院的北面。医院在超市北偏东60度240米处。教师让学生尽量的说全图中的位置关系。师:同窗们从图中找出了这样多的数学信息,那么你能说说李伟从家到大港小学行走的方向和路程吗?学生交流。报告预设:生1:先向东走到超市,左拐通过展览馆走到书店,再右拐走到学校。生2:先向东走到超市,再向北走到书店,再向东走到大港小学。生3:先向

39、东走到超市,再向东北方向走到医院,再向北走到大港小学。生4:先向东走到超市,再向北偏东方向走到医院,再向北走到大港小学。师:你能看图再说说医院在大港小学的什么位置吗?超市在医院的什么位置?自己说一说。在小组中说一说,小组中的成员互相改正。全班报告交流。指名一人报告后,全班评议:好在什么地方?什么地方需要修改?注意:报告交流时,容许有不同的叙说方式。说说李伟放学回家的行走路线。你想怎么说,各自说说看。在小组中说一说,小组中的成员进行评议。全班报告交流。三、巩固练习练习九第7题。学生独立计算。练习九第8题。出示李家桥小学的平面图,让学生尝试描述行走路线。练习九第9题。出示第9题的平面图。指出:这是某地5路公共汽车的行驶路线图。看图说说,5路公共汽车通过哪几种地方?你能说出5路公共汽车的行驶线路吗?各自练习后,在小组中说一说,再引导在全班交流。四、拓展练习学校在你家的什么方向?从你家上学,途中要通过哪些有明显标志的地方?你能说出你上学的路线吗?五、全课小结:引导总结:我们在描述简朴的行走路线的时候要说清晰方向,有距离的还要说清距离,途中各点要逐个描述,做到不反复、不漏掉。六、课堂作业:基本训练。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