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关系研究

上传人:时间****91 文档编号:122018633 上传时间:2022-07-2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4.3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关系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关系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关系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关系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关系研究(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湖北省工业化、城乡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关系研究基于VAR模型摘要:本文结合湖北省1984-的样本数据,在建立VAR模型的基本上,运用单位根检查、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措施对“三化”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分析。记录数据表白,湖北省工业化、城乡化和农业现代化之间具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且互相影响,效果差别明显。因此,本文提出调节工业产业构造、稳定推动城乡化,加快推动农业现代化的政策建议,实现“三化”协调发展。核心词:工业化;城乡化;农业现代化;VAR模型;湖北省工业化、城乡化和农业现代化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融合的效果好坏直接影响到国内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如

2、何科学合理的统筹三者的发展,成为目前经济转型中学者们研究的热点,同样也是一种难点。研究“三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意义。湖北省作为国内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重要支撑,其工业化、城乡化、农业现代化之间的协调互动研究,为中部地区的“三化”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对整个中部地区有着积极的指引意义,从而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优化发展。一、文献综述近年来,对于“三化”的内在关系研究已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陈志峰()采用数学函数模型和几何立方体模型分析“三化”两两之间的关系,觉得国内工业化和城乡化在迅速发展,农业发展较为单薄,阻碍了社会经济的整体协调发展,与杨爱君()的研究相似。杨曙辉等()进一步探

3、究“三化”间的辩证关系,觉得“三化”融合互动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姜会明()觉得“三化”在时间上并非同步,浮现脱节现象。黄祖辉()分析国内“三化”发展的现状,发现“三化”不协调,工业化质量不高、城乡化存在水分、农业现代化落后发展。苏发金()基于VAR模型对“三化”内在关系实证分析,提出三者在长短期内两两间均有不同的影响,且反映限度不同,自我影响都很强烈。但类似实证量化对“三化”间内在逻辑关联分析的文献很少。本文基于既有文献的研究成果,建立VAR模型,对湖北省30年的记录数据进行分析,以期厘清三者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为湖北省“三化融合”提出政策建议。二、湖北省工业化、城乡化与农业现代化关系实证检

4、查(一)指标选用和数据来源本文在已有文献研究的基本上,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比较的简便性,采用单一指标进行分析。其中,用一产业就业人员人均GDP,即一产业产值与一产业就业人数之比来表达农业现代化水平(arg);用城乡化率,即城乡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来表达城乡化水平(urb);用非农化率,即第二产业增长值占总GDP的比率来表达工业化水平(ind)。本文以湖北省为例,数据均来自湖北省记录年鉴,考察的时间区间为1984-,采用Eviews7.2软件进行数据解决。为了使数据趋于平稳,清除也许存在的异方差,对各个变量对数化解决,记为lnarg、lnurb、lnind。(二)单位根检查由于非平稳序列也许会产

5、生虚假回归现象,因此运用Eviews7.2对lnind、lnurb、lnarg分别进行ADF单位根检查。从表1可知,lnarg、lnind和lnurb是非平稳变量。在对其进行一阶差分后进行ADF检查,在5%的明显水平下,呈现平稳状态。因此,这三个变量都属于一阶单整,可以进行Johansen检查分析。表1 湖北省“三化”发展水平ADF单位根检查 项目 lnind lnurb lnarg 水平检查 ADF值 0.172291 2.690746 2.384015 概率 0.7291 0.9974 0.9945 临界值 a=1% -2.644302 -2.644302 -2.647120 临界值 a=

6、5% -1.952473 -1.952473 -1.952910 临界值 a=10% -1.610211 -1.610211 -1.610011 一阶差分 ADF值 -4.877834 -5.906902 -2.216220检查 概率 0.0000* 0.0000* 0.0280* 临界值a=1% -2.647120 -2.647120 -2.647120 临界值a=5% -1.952910 -1.952910 -1.952910 临界值a=10% -1.610011 -1.610011 -1.610011 整合阶数 一阶单整 一阶单整 一阶单整 注:“*,*,*”分别表达1%,5%,10%的

7、明显性水平。(三)基于Johansen检查的协整分析由于本文研究波及三个变量,故采用Johansen检查法对变量间关系进行分析。Johansen检查是以VAR模型为基本进行的,为了以便,一方面构建一种VAR模型。本文根据AIC和LR准则来拟定VAR模型的滞后阶数为2。采用Johansen“迹”检查来拟定模型中的协整向量个数。表2 湖北省“三化”Johansen检查成果 假定CE个数 特性值 trace记录量 临界值a=5% 概率 0* 0.486757 33.57677 29.79707 0.0175 1 0.386402 14.23361 15.49471 0.07672 0.002396

8、0.069565 3.841466 0.7920 注:*表达在5%的明显性水平下回绝原假设。表2可以看出,在5%的明显水平下,“三化”之间只存在一种协整关系。本文选择以LNARG为因变量的协整方程为:LNARG=-0.709614LNIND+3.514297LNURB (1) (0.45715) (0.24156)通过(1)式方程可知,湖北省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呈反方向变动,城乡化对农业现代化有正向的增进作用。工业化每提高1%,农业现代化便随之下降0.71%。工业化的发展始终以来都是远远领先于农业,并且在一定限度上存在着对农业发展争夺资金和劳动力,工业化的发展威胁到农业发展。当城乡化每变动1%,

9、农业现代化水平增长3.51%。城乡化促使大量的农村人员涌向都市,增进就业构造的调节以及农业产业构造的优化。同步都市人口的增多对消费和服务的需求增长,进而导致新兴产业的浮现。城乡化的过程不仅是简朴的人口汇集,也是技术、人才、产业的汇集,加速了农业技术的进步,从而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三、VAR模型的实证分析对VAR模型进行平稳性检查,成果见表3。由表3可知,AR根模都在单位圆内,因此VAR模型是稳定的,此时做因果检查、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是有效的。表3 湖北省“三化”一阶差分序列的AR根 Root Modulus -0.166991-0.458787i 0.488233 -0.166991+0.45

10、8787i 0.488233 0.404316-0.090140i 0.414243 0.404316+0.090140i 0.414243 -0.167699-0.321648i 0.362740 -0.167699+0.321648i 0.362740 (一)格兰杰(Granger)因果关系检查采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查,对DLNIND、DLNURB、DLNARG三个变量进行分析,运用计量软件得到表4成果,从表4可知:表4 DLNIND、DLNURB和DLNARG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查 原假设 滞后期数 F记录量 P值 DLNIND 不是DLNARG的Granger因素 1 0.

11、12337 0.7282DLNARG不是DLNIND的Grabger因素 1 9.06790 0.0057*DLNURB不是DLNARG的Granger因素 1 0.00626 0.9376DLNARG不是DLNURB的Granger因素 1 2.95213 0.0977*DLNURB不是DLNIND的Granger因素 1 0.43565 0.5150DLNIND 不是DLNURB的Granger因素 1 1.35287 0.2553 农业现代化能带动城乡化的发展,增进城乡产业构造的优化。人们的收入水平明显提高的同步对消费品的需求和档次也逐渐提高,从而增进有关产业的浮现和发展。农业现代化加速

12、了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农业现代化为工业化提供所需的原材料、人力等,同步农业技术的更新和产业构造的调节,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工业在国内国民经济的比重越来越大,为工业化进一步发展做好准备。无论工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农业对工业的补给作用不容忽视。此外,成果还显示工业化不是城乡化的Granger 因素,同步城乡化也不是工业化的Granger 因素,阐明湖北省近来工业化与城乡化发展脱节较为严重。城乡化的发展释放了大量的工作机会,农民进城务工,从粗放、繁杂的老式作业中解放出来,增进了农业现代化进程。然而,进入都市的农村劳动者,很难真正享有到和都市居民同等的社会保障和服务制度,融入到都市生活中,因而在一定限度上

13、削弱了城乡化的发展水平。工业化使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逐渐引导人们进入乡镇公司,为城乡发展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工业化支撑都市的发展,推动着知识、技术、资金的汇集,而研究成果表白湖北省城乡化与工业化融合互动力度不够。(二)脉冲响应由于各个变量内部之间互相作用、互相影响,因此还需动态分析三者的内在联系。本文对变量dlnarg、dlnind和dlnurb进行脉冲响应分析,成果见图1。从图1可以看到,农业现代化对来自自身的冲击反映较大,第一年为0.115,而后直线下降,第三年下降到0.013,略微波动后来,最后在第六年0左右趋于稳定。工业化对农业现代化的有明显的负向影响,前两年没有响应,在第三年达

14、到最低值,即工业化每变动1%,农业现代化水平减少0.023%,在第六年开始逐渐接近0,这与前面的协整检查成果相一致。城乡化对农业现代化始终以来均有正向影响,第三年达到最大值0.018,到第五年开始逐渐稳定,表白城乡化可以有效拉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增进农业技术进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这也和协整检查中分析成果相似。 图1 DLNARG、DLNIND和DLNURB的脉冲响应曲线工业化对其自身的冲击有正向的累积作用,第一年为0.089,而后陡然下降,第五年开始维持在0.002左右,趋于稳定。工业化对来自农业现代化的冲击反映明显,整体累积效应为负,次年达到最低点-0.052,即农业现代化每增长1%,工业

15、化将减少0.0525%,在第四年开始接近于0,产生正向影响,可以看出湖北省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没有拉动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城乡化对工业化的冲击,前三年都是负值,第三年达到最大负影响-0.0168,而后上升,第5年开始稳定,阐明湖北省都市化进程在短期内阻碍了工业化发展,长期内则有助于拉动工业化水平的增长。 城乡化对自身的冲击有较强的反映,第一年为0.071,在第2年降到最低点-0.0289,第四年开始接近0,而后在0上下有微小波动,整体来看有正向影响。农业现代化进程对城乡化有正向作用,带动了城乡化水平的提高,持续的为城乡化予以支撑,第2年达到最小值-0.0291,第三年上升到0.0058,而后始终都是

16、正向影响。城乡化对于工业化带来的影响整体效应为正,第4年开始逐渐趋于平稳,这阐明,湖北省工业化对城乡化有着积极的影响,为都市的发展、壮大提供人力、资金和技术。(三)方差分解 图2 DLNAGR、DLNIND和DLNURB的方差分解曲线表5 方差分解表dlnargdlninddlnurbPerioddlnargdlninddlnurbdlnargdlninddlnurbdlnargdlninddlnurb1100.00000.0000000.0000000.03689799.963100.0000002.69410013.0728584.23305299.876280.1164080.00731

17、231.9039367.306340.78972317.1583411.2462871.59538396.186072.5544841.25944731.1825766.487932.32950316.8269911.7497771.42324495.738942.9800751.28098730.9385166.714732.34676316.7916011.7842671.42414595.711963.0067111.28132631.0339766.612322.35370616.8992011.7704371.33036695.655153.0406441.30421031.0280

18、666.599642.37229416.8921611.7721671.33569795.647653.0474851.30486831.0267566.599022.37422416.8942711.7732471.33249895.647403.0477221.30487331.0267866.598302.37492716.8949511.7733071.33176995.647063.0478871.30505331.0268166.598212.37497916.8948711.7732571.331871095.647003.0479381.30506531.0268066.598

19、162.37503616.8949311.7732771.33180基于上述VAR(2)模型,对DLNAGR、DLNIND和DLNURB三个变量进行方差分解,图2和表5可以看出,农业现代化受到来自自身冲击的影响最大,其中,农业现代化对其自身的解释达到95%,而城乡化的解释占有3%,工业化只占1%。农业现代化对于自身的冲击反映第一年达到100%,然后逐渐下降,第六年开始维持在95.6%的水平。对于工业化的冲击,第一年没有反映,次年开始略有上升,然后稳定增长,到第六年后来逐渐维持在3.04%左右。而城乡化对农业现代化引起的冲击,整体感应较弱,在次年开始逐渐略有上升,之后稳定在1.3%的水平。这阐明

20、,湖北省“三化”的同步协调发展,需要注重农业的基本地位,充足发挥农业的内在推动作用。工业化受到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冲击反映较为明显,次年上升到31%,后来各年虽有微小变化,但仍稳定在31%的水平。对自身的冲击变化明显,第一年为99%,然后有所下降,第三年开始稳定在66%左右。对于城乡化的波动影响,第五年开始保持在2.35%左右。可以看出,农业现代化相对于城乡化而言,对工业化的冲击带来的影响更大。城乡化对于自身冲击影响最大,第一年达到84%,之后有所下降,但仍占有71.33%的比率。而城乡化对农业现代化带来的冲击感应明显,次年达到峰值17.16%,第五年开始维持在16.89%,逐渐趋于稳定。对来自工

21、业化的波动影响始终不明显,第四年开始维持在11.78%水平。四、政策建议(一)调节工业产业构造目前,工业化已经达到较高水平,因此在这一阶段,更要加强贯彻“工业反哺农业”战略,从而保证社会和谐、长治久安。湖北省的工业化发展没有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资金和物质支持没有流入到农业发展中,推动农业技术创新。湖北省应优化工业产业构造,使之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相协调,增长与农业有关的技术装备,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同步,政府应注重“三农”,提高财政支农比例,加大农村基本设施的建设,增长教育投入。(二)稳定推动城乡化进程城乡化是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但特别需注重城乡化的质量,从户籍制度、土地使用制度、社会保障

22、制度和教育制度等方面进行改革。大量农民工进入都市,由于就业、医疗、户籍等方面不够完善,自身权益没有得到相应的保护,很难融入到都市生活中。因此,完善有关医疗保障措施,改革户籍制度,为农民真正成为都市人口都市人口提供更多便利。同步,对农业劳动者专业技能进行培训,提供与之适应的就业岗位。(三)加快推动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始终是“三化”发展中最单薄的,因此要优先发展农业,对农业给与更多的政策优惠和扶持。一方面,巩固农业的基本地位,保障农民的权益。另一方面,加强技术创新,用现代管理手段和措施对老式农业进行改善,实现其向现代农业的转变。通过农业专业化分工以及产业构造的优化升级,整体上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和生产

23、效率,增强农业现代化对工业化与城乡化的支撑与补给能力,实现“三化”的同步协调发展。参照文献:1陈志峰,刘荣章,郑百龙,曾玉荣.工业化、城乡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发展的内在机制和互相关系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33(2):155-160.2杨爱君.工业化、城乡化与农业现代化的互动发展研究J.学术论坛,(6):110-114.3杨曙辉,宋天庆,陈怀军,欧阳作富.工业化与城乡化对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影响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2(5):398-403.4姜会明,王振华.吉林省工业化、城乡化与农业现代化关系实证分析J.地理科学,32(5):591-595.5黄祖辉,邵峰,朋文欢.推动工业化、城乡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J.中国农村经济,(1):8-14.6苏发金.工业化、城乡化与农业现代化:基于VAR模型的分析J.经济实证.,(11):147-150.作者简介:刘青(1992),女,研究生研究生.E-mail:. QQ: ,手机号码: 龙子午(1971),男,博士,专家,E-mail:. QQ: , 手机号码: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