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效蒸发器设计

上传人:时间****91 文档编号:121976743 上传时间:2022-07-19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884.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四效蒸发器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四效蒸发器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四效蒸发器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资源描述:

《四效蒸发器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效蒸发器设计(2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四效蒸发器设计目 录第一章 前言21.1 概 述 21.1.1蒸发及蒸发流程 21.1.2蒸发操作的分类 21.1.3 蒸发操作的特点21.1.4蒸发设备蒸发器31.1.5蒸发设备的规定31.1.6 蒸发设备的选型 4第二章 蒸发器装置设计任务42.1设计题目42.2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42.3设备型号4第三章 蒸发工艺设计计算43.1各效蒸发量和完毕液浓度的计算 53.2各效溶液沸点和有效温度差的拟定 6 3.2.1 各效由于溶液的蒸汽压下降所引起的温度差损失7 3.2.2 各效由于溶液静压强所因引起的温度差损失73.2.3 由经验不计流体阻力产生压降所引起的温度差损失83.3 加热蒸汽消耗量

2、和各效蒸发水量的计算 93.4蒸发器的传热面积103.5有效温差的再分派11 3.5.1重新分派各效的有效温度差1135.2反复上述计算环节 113.6计算成果列表 14第四章 蒸发器工艺尺寸计算144.1加热管的选择和管数的初步估计 14 4.1.1 加热管的选择和管数的初步估计144.1.2 循环管的选择153.1.3 加热室直径及加热管数目的拟定154.1.4 分离室直径与高度的拟定154.2 接管尺寸的拟定154.2.1 溶液进出164.2.2 加热蒸气进口与二次蒸汽出口 164.2.3 冷凝水出口 16第五章 蒸发装置的辅助设备165.1气液分离器165.2蒸汽冷凝器17 5.2.1

3、 冷却水量 175.2.2 计算冷凝器的直径17 5.2.3 淋水板的设计185.3泵的选型185.3.1离心泵的选择185.3.2预热器的选择 18第六章 重要设备强度计算及校核18第七章 参照文献20第八章 课程设计心得21符号阐明希腊字母:c比热容,KJ/(Kg.h)对流传热系数,/m2.d管径,m温度差损失,D直径,m误差,D加热蒸汽消耗量,Kg/h热损失系数,f校正系数,阻力系数,F进料量,Kg/h导热系数,/m2.g重力加速度,9.81m/s2粘度,Pa.sh高度,m密度,Kg/m3H高度,m加和k杜林线斜率系数K总传热系数,W/m2.L液面高度,m下标:1,2,3效数的序号,0进

4、料的L加热管长度,mn第n效L淋水板间距,mi内侧n效数m平均p压强,Pao外侧q热通量,W/m2p压强Q传热速率,Ws污垢的r汽化潜热,KJ/Kgw水的R热阻,m2./Ww壁面的S传热面积,m2W蒸发量,Kg/ht管心距,mW质量流量,Kg/hT蒸汽温度,上标:二次蒸汽的u流速,m/s上标:因溶液蒸汽压而引起的U蒸发强度,Kg/m2.h上标:因液柱静压强而引起的V体积流量,m3/h 上标:因流体阻力损失而引起的x溶剂的百分质量,第一章 前言1.1 概述1.1.1 蒸发及蒸发流程蒸发是采用加热的措施,使具有不挥发性杂质(如盐类)的溶液沸腾,除去其中被汽化单位部分杂质,使溶液得以浓缩的单元操作过

5、程。蒸发的目的是为了使溶液中的溶剂汽化,故溶剂应具有挥发性而溶液中的溶质则是不挥发的。蒸发操作广泛用于浓缩多种不挥发性质的水溶液,是化工,医药,食品等工业中较为常用的单元操作。化工生产中蒸发重要用于如下几种目的:1、 获得浓缩的溶液产品。2、 将溶液蒸发增浓后,冷却结晶,用于获取固体产品。3、 脱除杂质获得纯净的溶剂或半成品。蒸发过程中常常采用饱和蒸汽间壁加热的措施,一般把作热源用的蒸汽称为一次蒸汽,从溶液蒸发出来的蒸汽叫做二次蒸汽。1.1.2蒸发操作的分类按操作方式可分为持续式或间歇式,工业上大多数蒸发过程为持续稳定操作过程。按二次蒸汽的运用状况可以分为单效蒸发和多效蒸发,若产生的二次蒸汽不

6、加运用,直接经冷凝器冷凝后排出,这种操作称为单效蒸发。若把二次蒸汽引至另一操作压力较低的蒸发器作为加热蒸汽,并把若干个蒸发器串联组合使用,这种操作称为多效蒸发。多效蒸发中,二次蒸汽的潜热得到了较为充足的运用,提高了加热蒸汽的运用率。按操作压力可以分为常压、加压和减压蒸发。在加压蒸发中,所得到的二次蒸气温度较高,可作为下一效的加热蒸汽加以运用。因此,单效蒸发多为真空蒸发;多效蒸发的前效为加压或常压操作,而后效则在真空下操作。1.1.3 蒸发操作的特点从上述对蒸发过程的简朴简介可看出:常用的蒸发,实质上是在间壁两侧分别有蒸汽冷凝和液体沸腾的传热过程。因此,蒸发器也就是一种换热器。然而,与一般的传热

7、过程相比,蒸发需要注意如下特点。沸点升高 蒸发的物料是溶有不挥发性的溶质的溶液,又乌拉尔定律可知;在相似温度下,其蒸汽压较纯溶剂为低,因此,在相似压力下,溶液的沸点就高于纯溶剂的沸点。当加热蒸汽温度一定期,蒸发溶液时的传热温度差就比蒸发纯溶剂时为小,而溶液的浓度越大,这种影响也越明显。节省能源 蒸发时汽化的溶剂量较大,需要消耗较大的加热蒸汽。物料的工艺特性 蒸发的溶液自身具有某些特性,例如有些物料在浓缩时也许结垢或者析出结晶;有些热敏性物料在高温下易分解变质等。如何根据物料的这些特性和工艺规定,选择合适的蒸发措施和设备,也是蒸发所必须考虑的问题。4蒸发设备蒸发器 蒸发设备的作用是使进入蒸发器的

8、原料液被加热,部分气化,得到浓缩的完毕液,同步需要排出二次蒸气,并使之与所夹带的液滴和雾沫相分离。 蒸发的主体设备是蒸发器,它重要由加热室和蒸发室构成。蒸发的辅助设备涉及:使液沫进一步分离的除沫器,和使二次蒸气所有冷凝的冷凝器。减压操作时还需真空装置。兹分述如下: 由于生产规定的不同,蒸发设备有多种不同的结00构型式。对常用的间壁传热式蒸发器,按溶液在蒸发器中的运动状况,大体可分为如下两大类:(1)循环型蒸发器 特点:溶液在蒸发器中做循环流动,蒸发器内溶液浓度基本相似,接近完毕液的浓度且操作稳定。A中央循环管式蒸发器B悬筐式蒸发器C外热式蒸发器D列文式蒸发器E强制循环蒸发器(2)单程型蒸发器

9、特点:溶液以液膜的形式一次通过加热室,不进行循环。溶液停留时间短,故特别合用于热敏性物料的蒸发;温度差损失较小,表面传热系数较大。但设计或操作不当时不易成膜,热流量将明显下降;不合用于易结晶、结垢物料的蒸发。A升膜式蒸发器B降膜式蒸发器C刮板式蒸发器5 蒸发设备的规定蒸发设备的种类诸多,但无论何种类型的蒸发设备,在构造上必须有助于过程的进行。因此设计蒸发设备时应考虑如下几种因素:1、尽量提高冷凝和沸腾给热系数。减缓加热面上污垢的生成速率,保证设备具有较大的传热系数2、能适应溶液的某些特性,如粘性、起泡性、热敏性、腐蚀性等;3、能完善汽化、液的分离;4、能排除溶液在蒸发过程中所析的晶体。从机械的

10、工艺性、设备的投资、操作费用等角度考虑,蒸发设备的设计还应满足如下几项规定:1、设备的材料消耗少,制造、安装以便合理;2、设备的检修和清洗以便,使用寿命长;3、有足够的机械强度。6 蒸发设备的选型本次设计规定采用的是四效中央循环管式蒸发器:在选型时应考虑的重要因素有:1、料液的性质;2、工程技术规定,如解决量、蒸发量,安装现场的面积和高度、持续或间歇生产等;3、运用的热源的冷却的状况;4、物料的黏度随蒸发过程中溶液温度、浓度的变化状况等。构造和原理:其下部的加热室由垂直管束构成,中间由一根直径较大的中央循环管。当管内液体被加热沸腾时,中央循环管内气液混合物的平均密度较大;而其他加热管内气液混合

11、物的平均密度较小。在密度差的作用下,溶液由中央循环管下降,而由加热管上升,做自然循环流动。溶液的循环流动提高了沸腾表面传热系数,强化了蒸发过程。这种蒸发器构造紧凑,制造以便,传热较好,操作可靠等长处,应用十分广泛,有原则蒸发器之称。为使溶液有良好的循环,中央循环管的截面积,一般为其他加热管总截面积的40%100%;加热管的高度一般为14m;加热管径多为2575mm之间。但事实上,由于构造上的限制,其循环速度一般在0.40.5m/s如下;蒸发器内溶液浓度始终接近完毕液浓度;清洗和维修也不够以便。第二节 蒸发装置设计任务2.1设计题目 NaOH水溶液蒸发装置是设计2.2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 1)设计

12、任务 解决量(Fo):25000(Kg/h) 料液浓度(Xo):10% 质量分率 产品浓度(X4); 50% 质量分率 加热蒸汽温度(T1s): 177.67 。 末效冷凝器的温度T4s: 60.1 。 2)操作条件 加料方式: 四效并流加料 原料液温度: 20。 各效蒸发器中溶液的平均密度: 加热蒸汽压强:950KPa (绝压) 冷凝器压强为: 20KPa (绝压) 各效蒸发器的总传热系数:K1 =3400W*m2 K-1 K2 =2700W*m2 K-1 K3=W*m2 K-1 K4=1500W*m2 K-1 传热面积相等 2.3设备型号:中央循环管式蒸发器第三章 蒸发工艺设计计算图1 四

13、效并流蒸发器3.1 各效蒸发量和完毕液浓度的计算四效蒸发的工艺计算的重要根据是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及传热速率方程。计算的重要项目有:加热蒸气的消耗量、各效溶剂蒸发量以及各效的传热面积。计算的参数有:料液的流量、温度和浓度,最后完毕液的浓度,加热蒸气的压强和冷凝器中的压强等。蒸发器的设计计算环节多效蒸发的计算一般采用试算法:(1) 根据工艺规定及溶液的性质,拟定蒸发的操作条件(如加热蒸气压强及冷凝器的压强),蒸发器的形式、流程和效数。(2) 根据生产经验数据,初步估计各效蒸发量和各效完毕液的浓度。(3) 根据经验假设蒸气通过各效的压强降相等,估算个效溶液沸点和有效总温差。(4) 根据蒸发器的焓衡

14、算,求各效的蒸发量和传热量。(5)根据传热速率方程计算各效的传热面积。若求得的各效传热面积不相等,则应按下面简介的措施重新分派有效温度差,反复环节(3)至(5),直到所求得各效传热面积误差不不小于5%为止。物料衡算:由 FX0 =(F W)X4 得 W = F(FX0/X4)代入数据计算总蒸发量:并流加料蒸发中无额外蒸汽引出,可设W1:W2:W3:W4 = 1:1.1:1.2:1.3而W=W1+W2+W3 +W4=4.6W1=0kg/h由以上三式可得: W1=4347.83kg/h W2=4782.61kg/h W3=5217.3kg/h W4=5652.17kg/h再由公式 FX0 = (F

15、W1W2Wi)Xi (i 2)得: =0.53.2各效溶液沸点和有效温度差的拟定各效的二次蒸汽压使用经验公式估算,最简便的估算措施是设各效间的压强降相等,则总压强差为: 各效间的压强差可求得各效蒸发室的压强: P1/= P0Pi =950-232.5=717.5 KPa P2/ = P02Pi =950-2232.5=485 KPa P3/= P03Pi = 950-3232.5=252.5KPaP4/= P04Pi = 950-4232.5=20KPa由各效的二次蒸汽压强从(化工原理第三版上册附录8.9查得相应的二次蒸汽温度和汽化潜热列与下表中 第一效第二效第三效第四效二次蒸汽压强Pi/(K

16、Pa)717.5485252.520二次蒸汽温度 Ti/()(即下一效加热蒸汽温度)166150.7127.860.1二次蒸汽的汽化潜热(即下一效加热蒸汽的ri/)2068.52116.82184.52355多效蒸发中的有效传热总温度差可用下式计算:有效总温度差 .式中 -有效总温度差,为各效有效温度差之和,。-第一效加热蒸气的温度,。 -冷凝器操作压强下二次蒸气的饱和温度,。 -总的温度差损失,为各效温度差损失之和, 其中式中 - 由于溶液的蒸汽压下降而引起的温度差损失,-由于蒸发器红溶液的静压强而引起的温度差损失,-由于管道流体阻力产生压强降而引起的温度差损失,3.2.1各效由于溶液的蒸汽

17、压下降所引起的温度差损失/根据Ti/(即相间压强下水的沸点)和各效完毕液浓度xi由化工原理 P252 NaOH水溶液的杜林线图查得各效溶液的沸点分别为: 则各效由于溶液蒸气压下降所引起的温度差损失为得:3.2.2各效由于溶液静压强所因引起的温度差损失为简便起见,日夜内部的沸点可按液面和底层的平均压强来查取,平均压强近似按静力学方程估算:式中 Pav蒸发器中液面和底层的平均压强,P/二次蒸气的压强,即液面处的压强, 溶液的平均密度,-液层高度g-重力加速度,根据.取液位高度为2米由 NaOH水溶液比重图可得下列数据:NaOH水溶液密度(Kg/m3) 根据各效溶液平均压力从化工原理第三版上册陈敏恒

18、、丛德滋、方图南、齐鸣斋主编P226查得相应的饱和溶液温度为: 根据 : /= T/ Pav- T/i式中 -根据平均压强求取的水的沸点,-根据二次蒸汽压强求得水的沸点因此:/1 = -/1 =/2 = /3 = /4 = 3.2.3由经验不计流体阻力产生压降所引起的温度差损失/由于管道流体阻力产生的压强降所引起的温度差损失在多效蒸发中末效此前各效的二次蒸汽流到次一效的加热室的过程中由于管道阻力使其压强减少蒸汽的饱和温度 而引起的温度差损失即为,根据经验其值1, 1/ =2/ =3/=4/=1。则故蒸发装置总的温度差损失为: 溶液的沸点: 因此各效溶液的的温度: 从化工原理第三版上册附录九查得

19、950KPa饱和蒸汽的温度为177.67,汽化潜热2027.9 KJ/Kg有效总温差3.3 加热蒸汽消耗量和各效蒸发水量的计算第i效的焓衡算式为:有上式可求得第i效的蒸发量.若在焓衡算式计入溶液的能缩热及蒸发器的热损失时,尚需考虑热运用系数一般溶液的蒸发,可获得0.94-0.7x(式中x为溶液的浓度变化,以质量分率表达)。 第i效的蒸发量的 计算式为式中 -第i效的加热蒸汽量,当无额外蒸汽抽出时= - 第i效加热蒸气的汽化潜热 -第i效二次蒸气的汽化潜热-原料液的比热 -水的比热,-分别为 第i效及第i-1效溶液的沸点-第i效的热运用系数无因次,对于加热蒸气消耗量,可列出各效焓衡算式并与式(3

20、-2)联解而求得:由有关手册查得 KJ/(Kg.) KJ/(Kg.)第一效的焓衡量式为 : =0.9653D1 (a)同理第二效的热衡算式为: W2=2=0.98-0.7(x2-x1)=0.98-0.7(0.158-0.121)=0.9541因此 =0.9068+609 (b)第三效的热衡算式为: W3= 3=0.98-0.7(x3-x2)=0.98-0.7(0.235-0.158)=0.9260 W3=0.865 W20.032W1+763 (c)第四效的热衡算式为: W4= 3=0.98-0.7(x4-x3)=0.98-0.7(0.5-0.235)=0.7943 W4=0.6996 W30

21、.037 W20.037W1+879 (d) 又 W1+ W2+ W3+ W4 =0 (e) 联立以上方程式得: D1 =5543 Kg/h W1=5246Kg/h W2=5367Kg/h W3=5237Kg/h W4=4150Kg/h3.4蒸发器的传热面积 任意一效的传热速率方程为: Si= () 得到:Qi第i效的传热速率,W Ki第i效的传热系数,W/(m2*)第i效的传热温度差, Si第i效的传热面积,m2在四效蒸发中,为了便于制造和安装,一般采用各效传热面积相等的蒸发器;即 S1=S2=S3=S4=S各效蒸发器的总传热系数:K1=3400W*m2*K-1 K2=2700 W*m2*K

22、-1 K3= W*m2*K-1 K4=1500 W*m2*K-1Q1=D1r1=55432027.9103/3600=3.12106 W Q2=W1r2 =52462068.2103/3600 =3.01106 W Q3=W2r3=53672116.8103/3600=3.16106 WQ4=W3r4=52372184.5103/3600=3.18106 W误差为: 1- 误差较大,应调节各效的有效温度差,反复上述环节。3.5有效温度的再分派平均传热面积: 3.5.1重新分派各效的有效温度差:=9.0 3.5.2反复上述计算环节 (一)计算各效溶液浓度X1= =0 .127X2= =0.174

23、X3= =0.273X3=0.5(二)计算各效料液的温度末效溶液沸点和二次蒸汽压强保持不变,多种温度差损失可视为衡值,故末效溶液的温度为111.5,即t4 =111.5 则第四效加热蒸汽温度(即第三效二次蒸汽温度)为 由于第三效二次蒸汽温度为(128.9)及第三效料液的浓度(0.273)查杜林线图, =131 .所得第三效料液的温度为=131+1.86+1=133.86同理:T3=T2/ =t3+t3/ =133.86+12.9=146.76由于T2/ =146.76,X2=0.174查杜林曲线得: =155 =155+1.05+1=157.05 同理:T2=T1/ =t2+t2/ =157.

24、05+9=166.05由于T1/ =166.05,X1=0.127查杜林曲线得: =168.4 =168.4+0.7+1=170.1 阐明溶液的温度差损失变化不打,不必重新计算,故有效总温度差不变,即=47.0 以上计算成果总结如下:效数第一效第二效第三效第四效加热蒸汽温度,T1=177.7T1/=166.05T2/=146.76T4=128.9有效温差,()t1/=7.6t2/=9t3/=12.9t4=17.4料液温度(沸点),()170.1157.05133.86111.5(三)各效的热量衡算: 二次蒸汽的汽化潜热和二次蒸汽温度Ti/()温度 如下表: 查附录九:效数第一效第二效第三效第四

25、效二次蒸汽温度Ti/()166.05146.76128.960.1二次蒸汽的汽化潜热KJ/kg2067.12133.721812355第一效: =0.980.7(0.127-0.1)=0.9614=0.9614第二效: 2=0.98-0.7(x2-x1)=0.980.7(0.174-0.127) =0.9469=0.8934W1+591第三效: 3=0.98-0.7(x3-x2)=0.98-0.7(0.273-0.174)=0.9104W3=0.8502W2+955-0.0404W1第四效: 4=0.98-0.7(x4-x3)=0.98-0.7(0.5-0.273)=0.8213W4=0.72

26、76W3+771-0.033W1-0.033W2由于: W 1+ W2+ W3+ W4=0Kg/h得: D1=5491Kg/h得: W 1=5179Kg/h W2=5335Kg/hW3 =5276Kg/h W4 =4215Kg/h与第一次热量恒算所得成果进行比较的误差W1: W2 W3 W4 计算相对误差均在0.05如下.故各效蒸发量的计算成果合理 。其各效溶液浓度无明显变化,不需要重新计算。(四)计算各效传热面积Q1=D1r1=54912027.9103/3600=3.09106 W=7.6 S1=120m2 Q2=W1r1=51792067.1103/3600 =2.97106 W =9S

27、2=122m2Q3=W2r2=53352133.7103/3600=3.16106 W=12.9S3= m2Q4=W3r3=/3600=3.6 W=17.4S4= m2误差为: 1- 在容许的误差范畴内,因此误差容许取平均面积的S=(120+122+122.5+122.6)/4=121.83.6计算成果列表效数1234冷凝器加热蒸汽温度()177.7166.05146.76128.960.1操作压强Pi/ (KPa)717.5485252.52020溶液沸点ti170.1157.05133.86111.54完毕液浓度(%)12.717.427.350.00蒸发水量Wi Kg/h51795335

28、52764215生蒸汽量D1 Kg/h5491传热面积Si m2121.8121.8121.8121.8注:表中Pi/ 按T1/ =T2 =166.05查得, P2/按T2/ =T3 =128.9查得第四章 蒸发器工艺尺寸计算蒸发器的重要构造尺寸我们选用的中央循环管式蒸发器的计算措施如下。4.1加热管的选择和管数的初步估计4.1.1 加热管的选择和管数的初步估计蒸发器的加热管一般选用382.5 mm 无缝钢管。加热管长可选用短管 23 m;中档管 34 m。管子长度的选择应根据溶液结垢后的难易限度、溶液的起泡性和厂房的高度等因素来考虑,易结垢和易起泡沫溶液的蒸发易选用短管。根据我们的设计任务和

29、溶液性质,我们选用如下的管子。可根据经验我们选用:L=2 m 382.5 mm,可以根据加热管的规格与长度初步估计所需的管子数n,(根)式中S=-蒸发器的传热面积,m2,由前面的工艺计算决定(优化后的面积);d0-加热管外径,m; L-加热管长度,m; 因加热管固定在管板上,考虑管板厚度所占据的传热面积,因此管长应用(L0.1)m.4.1.2循环管的选择 循环管的 截面积是根据使循环阻力尽量减小的原则考虑的。我们选用的中央循环管式蒸发器的循环管截面积可取加热管总截面积的40%-100%。加热管的总截面积可按n计算。循环管内径以D1表达,则选用的中央循环管式蒸发器的循环管截面积可取加热管总截面积

30、的80% mm循环管的管长与加热管相等,循环管的表面积不计入传热面积中。循环管规格为72010mm,求得n=545根4.1.3 加热室直径及加热管数目的拟定 加热室的内径取决于加热管和循环管的规格、数目及在管板撒谎可以的排列方式。 加热管在管板上的排列方式有三角形排列、正方形排列、同心圆排列。根据我们的数据表加以比较我们选用三角形排列式。管心距t为相邻两管中心线之间的距离,t一般为加热管外径的1.251.5倍,目前在换热器设计中,管心距的数据已经原则化,只要拟定管子规格,相应的管心距则是定值。我们选用的设计管心距是: 拟定加热室内径和加热管数的具体做法是:先计算管束中心线上管数nc,管子安正三

31、角形排列时,nc=1.1;其中n为总加热管数。初步估计加热室Di=t(nc-1)+2b,式中b=(11.5)d0.然后由容器公称直径系列,试选一种内径作为加热室内径并以该内径和循环管外景作同心圆,在同心圆的环隙中,按加热管的排列方式和管心距作图。作图的管数n必须不小于初值n,如不满足,应另选一设备内径,直至合适为止。由于加热管的外径为38mm,可取管心距为48mm;以三角形排列计算, b=(11.5)d0=1.5d0,Di=t(nc-1)+2b=48(26-1)+2381.5=1314mm,壁厚为14mm;因此加热是壳体内径为1600mm,壁厚14mm4.1.4分离室直径与高度的拟定分离室的直

32、径与高度取决于分离室的体积,而分离室的体积又与二次蒸汽的体积流量及蒸发体积强度有关。分离室体积V的计算式为: 式中V-分离室的体积,m3; W-某效蒸发器的二次蒸汽量,kg/h; P-某效蒸发器二次蒸汽量,Kg/m3 , U-蒸发体积强度,m3/(m3*s);即每立方米分离室体积每秒产生的二次蒸汽量。一般用容许值为U=1.11.5 m3/(m3*s)根据由蒸发器工艺计算中得到的各效二次蒸汽量,再从蒸发体积强度U的数值范畴内选用一种值,即可由上式算出分离室的体积。一般说来,各效的二次蒸汽量不相似,其密度也不相似,按上式计算得到的分离室体积也不会相似,一般末效体积最大。为以便起见,各效分离室的尺寸

33、可取一致。分离室体积宜取其中较大者。拟定了分离室的体积,其高度与直径符合关系,拟定高度与直径应考虑一下原则:(1)分离室的高度与直径之比H/D=12。对于中央循环管式蒸发器,其分离室一般不能不不小于1.8m,以保证足够的雾沫分离高度。分离室的直径也不能太少,否则二次蒸汽流速过大,导致雾沫夹带现象严重。(2)在条件容许的状况下,分离室的直径尽量与加热室相似,这样可使构造简朴制造以便。(3)高度和直径都适于施工现场的安放。现取分离室中U=1.5m3/(m3s);m3。 m3 m3 m3因此 m3由 V=D2H/4 求得:H=3.0M,,D=1.6M4.2接管尺寸的拟定流体进出口的内径按下式计算:

34、式中 -流体的体积流量 m3/s ;U-流体的合适流速 m/s ,估算出内径后,应从管规格表格中选用相近的原则管。4.2.1溶液进出口 于并流加料的四效蒸发,第一效溶液流量最大,若各效设备尺寸一致的话,根据第一效溶液流量拟定接管。取流体的流速为0.8m/s;m取DN=100mm 取管108X4mm规格管。4 .2.2加热蒸气进口与二次蒸汽出口 加热蒸汽进口接管内径:生蒸汽及各效二次蒸汽体积流量: V=D/=5491/4.9046=1120V1=W1/=5179/3.7729=1373 V2=W2/=5335/2.3454=2275V3=W3/=5276/1.4504=3638 V4=W4/=4

35、215/0.1307=32249加热蒸汽进口接管内径可按V3=3638计算,并且各效取相似接管直径,即取DN=209mm 因此取245X18mm各效构造尺寸一致二次蒸汽体积流量应取各效中较大者。取U=30m/s m 取DN=614mm 取630X8mm 4.2.3冷凝水出口 冷凝水的排出一般属于液体自然流动,接管直径应由各效加热蒸汽消耗量较大者拟定。 U=0.5m/sm 取DN=60mm 因此取768mm规格管第五章、蒸发装置的辅助设备5.1气液分离器蒸发操作时,二次蒸汽中夹带大量的液体,以使雾沫中的液体汇集并与二次蒸汽分离,故气液分离器或除沫器。其类型诸多,我们选择惯性式除沫器,其工作原理是

36、运用带有液滴的二次蒸汽在忽然变化运动方向时,液滴因惯性作用而与蒸汽分离。惯性式除沫器的重要尺寸可按下列关系拟定:D0 D1 D1:D2:D3=1:1.5:2 H=D4 h=(0.40.5)D15.2蒸汽冷凝器蒸汽冷凝器的作用是用冷却水将二次蒸汽冷凝。当二次蒸汽为有价值的产品需要回收或会严重地污染冷却水时,应采用间壁式冷却器。当二次蒸汽为水蒸气不需要回收时,可采用直接接触式冷凝器。二次蒸汽与冷凝水直接接触进行热互换,其冷凝效果好,被广乏采用。现采用多孔板式蒸汽冷凝器:5.2.1冷却水量 根据冷凝器入口蒸汽压强和冷却水进口温度可由图表可查得。-冷却水量m3/h; -所需冷凝的蒸汽量,Kg/h实际取

37、 m3/h5.2.2计算冷凝器的直径进入冷凝器的二次蒸汽的体积流量可计算得到冷凝器的直径 取D=1500mm5.2.3 淋水板的设计(1) 淋水板数: D900mm,淋水板取79块 (2) 淋水板间距: L末0.15m取 L7=0.15 L6=L7/0.7=0.15/07=0.22m L5= L6/0.7=022/0.7=0.32m L4= L5 /0.7=0.32/0.7=0.46m L3= L4/0.7=0.46/0.7=066m L2= L3/0.74=066/0.7=0.94m L1= L2/0.7=0.94/0.7=1.34m L0= L1/0.7=1.34/0.7=1.91m 因此

38、取 : L0=1.91m L1=1.34m L2=0.94m L3=0.66m L4=0.46m L5=0.31m L6=0.22m L7=0.15m(3)弓型淋水板的宽度:最上面一块 =(0.80.9)D,其她各淋水板B=D/2+0.05 m =0.81.50.91.5,取=1.2m,其他取 B=0.5m。(4) 淋水板堰高h: D500mm,取h=70mm (5) 淋水孔径: 冷却水循环使用,取d=10mm (6) 淋水孔数: 淋水孔冷却水流速, h-淋水孔的阻力系数 h=0.950.98 j-水流收缩系数 j=0.800.82h淋水板堰高,m 95.0=h, 80.0=j 考虑到长期操作

39、容易堵塞,则最上板空孔数:N1=n(1+15%)=469 其她各板孔数:N=n(1+5%)=428 5. 3泵的选型5.3.1离心泵的选择 q=F/=25000/1075=23.26m3/h 查IS型单级离心泵性能表:选型号:IS80-65-125流量:50 m3/h 扬程:20m 转速:2900r/s 轴功率:3.63kw电机功率:5.5kw 效率:75% 必须汽蚀余量:3.0m5.3.2预热器的选择将25000Kg/h的10%NaOH溶液从20 C加热到169.7C。加热介质采用950Kpa绝压的饱和水蒸气,冷凝液在饱和温度下排出:(1) 拟定流体通入的空间:因加热介质是饱和蒸汽宜通入壳程

40、NaOH溶液通入管内。(2) 拟定流体的定位温度物性数据并选择列管式换热器的型式,饱和蒸汽压强为950Pa,绝压温度T=177.7C。因是恒温,饱和蒸汽的定性温度下Tm=177.7C,NaOH的定性温度tw=0.5(20+169.7)=94.9C.。两流体的温度差Tm-tm=177.7-94.9=82.8C两流体的温差不小于50C,故选用浮式列管换热器。(3) 计算热负荷Q,按管内NaOH溶液计:即若忽视热损失,冷凝液又在饱和温度下排出,蒸汽的流量,可由热量恒算求得:(4)计算平均温度差:(1) 选换热器规格:根据管外为水蒸汽冷凝来加热管内的NaOH溶液(0.002Pa.s),总传热系数经验的

41、范畴为11604070。选Ko=3000W/(m2. C) 因此选FA系列浮头式换热器规格如下:壳径D-1500mm 公称面积S-10m2实际面积S-25.30m2 管长L-3m管程数N-2 管数n-504管子排列措施-正三角形排列 管子直径382.5mm第五章 重要设备强度计算及校核筒体厚度计算公式设计厚度公式中, P:设计压力; :焊缝系数: :筒体内径; 材料的许用应力,MPa压力实验选用水压实验,公式为 -容器的有效厚度; -圆筒焊缝系数 -实验时容器承受压力; -设计温度下屈服极限51蒸发分离室厚度设计 分离室壳体材料选用A3钢,查表得设计温度下 ,P=1.05PW=1.05606.

42、7KPa=0.637MPa 最小厚度查取: 则取 向上整和为 , 水压实验Pr=1.25P=1.250.637=0.796MPa 因此强度符合 按原则管当Ri=1800mm封头选用椭圆型封头,则厚度 为焊接以便取封头厚度和筒体厚度相等即:10mm52加热室厚度校核= 取=6mm 进行校核 PT=1.250.637=0.796MPa 即 因此水压实验强度符合规定查原则管,内径为1500mm,最小壁厚为12mm,强度符合规定。参照文献:1 聂清德编. 化工设备设计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12 姚玉英等. 化工原理M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93 王绍亭,陈涛编. 化工传递过程基本M.

43、 北京: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74 时钧等主编. 化学工程手册M. 北京: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65 贾绍义, 柴成敬主编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M天津大学出版社6 姚玉英等 化工原理M 天津大学出版社7 匡国柱等 化工单元过程及设备课程设计M 化学工业出版社8 化工设计手册M9 柴城敬 刘国维 李阿娜 编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M 天津大学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P7P74 、P18610 时钧,汪家鼎,余国综等. 化学工程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6:1108.11 张瑞生,沈才大,化学系统工程基本M,上海,华东化工学院出版社,1991.23423512 谭学富,李茂林,王红心等,氢氧化

44、钠水溶液多效蒸发调优M,沈阳化工学院学报,1997.11(1),2530总 结 报 告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的任务是设计一种四效蒸发流程,历时三周,是学习化工原理以来第一次独立的工业设计。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化工设计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课程设计使我们初步掌握化工设计的基本知识、设计原则及措施;学会多种手册的使用措施及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查找措施和技巧;掌握多种成果的校核,能画出工艺流程、中央循环管式蒸发器构造等图形。在设计过程中不仅要考虑理论上的可行性,还要考虑生产上的安全性。 在短短的三周里,从开始的一头雾水,到同窗讨论,再进行整个流程的计算,再到对工业材料上的选用论证和后期的流程图的绘

45、制等过程的培养,我真切感受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的种种困难,也体会到了运用所学的有限的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中多种问题的不易。在设计中我也发现了许多问题:1设计过程缺少工程意识。在做课程设计时所设计的成果没有弄清晰生产流程,所有按照课本环节来设计,缺少对问题的工程概念的解决措施。2.对单元设备概念不强。对化工制图、设备元件、材料与原则不熟悉,依葫芦画瓢,没有达到课程设计学习的目的。3.物性参数选择以及计算。在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工程中首要的问题就是物性参数选择以及计算,然而我在开始并不清晰需要计算哪些物性参数以及如何计算。这对这些问题,我按照课本的环节设计,其中的参数的查找不懂得,尚有在设计中参数的选

46、用不精确。在这次设计,我发现自己遇到许多此前诸多没掌握夯实的知识,如泵的选型,强度计算,校核等。也会把二次蒸汽温度与溶液的温度混淆,对整个装置的结识不够清晰。再者就是如何根据自己所计算出的数据找相应合适的加热管数目和尺寸大小,加热室直径等等。我从中也明白了学无止境的道理,在我们所查找到的诸多参照书中,诸多的知识是我们历来没有接触到的,我们对事物的理解还仅限于皮毛,所学的知识构造还很不完善,我们对设计对象的理解还仅限于课本上,对实际当中事物的方方面面涉及经济成本方面上考虑的还很不够。 在实际计算过程中,我还发现由于没有及时将所得成果总结,以致在背面的计算中不断地来回翻查数据,这会挥霍了大量时间。

47、在某些应用问题上,我直接套用了书上的公式或过程,并没有彻底理解各个公式的出处及用途,对于某些工业数据的选用,也只是根据范畴自己选择的,并不一定符合现实应用。因此,某些计算数据有时并不是十分精确的,只是拥有一种对的的范畴及趋势,而并没有更细地追究下去,因而也许存在一定的误差,影响背面具体设备的选型。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的训练,让我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加感性和理性的结识,这对我的继续学习是一种较好的指引方向,我理解了工程设计的基本内容,掌握了化工设计的重要程序和措施,增强了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步,通过课程设计,还使我们树立对的的设计思想,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高度负责的工作作风,加强工程设计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更尤为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