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耆夜》不伪才怪四问“清华简”

上传人:卷*** 文档编号:121952799 上传时间:2022-07-1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耆夜》不伪才怪四问“清华简”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耆夜》不伪才怪四问“清华简”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耆夜》不伪才怪四问“清华简”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耆夜》不伪才怪四问“清华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耆夜》不伪才怪四问“清华简”(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耆夜不伪才怪四问“清华简” 耆夜不伪才怪四问“清华简”作者:岚居 耆夜为“清华简”释读出的有关武王戡黎之文字,下愚参照了几种版本,基本相似,谅为正式发布,不至像前此发布之释读,与正式版本大相径庭。为郑重计,今采用其繁体字版如下:武王八年征伐耆,大戡之。還,乃飲至于文太室。畢公高爲客,召公保奭爲夾,周公叔旦爲主,辛公?言泉甲爲位,作策逸爲東堂之客,吕尚父命爲司正,監飲酒。王夜爵酬畢公,作歌一終曰樂樂旨酒:“樂樂旨酒,宴以二公。紝夷兄弟,庶民和同。方壯方武,穆穆克邦。嘉爵速飲,後爵乃從。”王夜爵酬周公,作歌一終曰輶乘:“輶乘既飭,人服余不胄。徂士奮刃,殹民之秀。方壯方武,克燮仇雠。嘉爵速飲,後爵乃

2、復。”周公夜爵酬畢公,作歌一終曰贔贔:“贔贔戎服,壯武赳赳。謐精謀猷,欲德乃救。王有旨酒,我憂以风孚。既醉有侑,明日勿慆。”周公又夜舉爵酬王,作祝誦一終曰明明上帝:“明明上帝,臨下之光。丕顯來格,歆厥禋盟。於飲月有盈缺,歲有歇行。作茲祝誦,萬壽無疆。”周公秉爵未飲,蟋蟀躍降于堂,【周】公作歌一終曰蟋蟀:“蟋蟀在堂,役車其行。今夫君子,不喜不樂。夫日,忘。毋已大樂,則終以康。康樂而毋荒,是惟良士之方方。蟋蟀在席,歲聿云莫。今夫君子,不喜不樂。日月其邁,從朝及夕。毋已大康,則終以祚。康樂而毋荒,是惟良士之懼懼。蟋蟀在舍,歲聿云。,【從冬】及夏。毋已大康,則終以懼懼。康樂而毋荒,是惟良士之懼懼。”看

3、看其有何问题。一、武王八年征伐耆,大戡之。戡耆(黎)是文王或武王,历有争论,余觉得史记所载不诬。所谓“武王八年征伐耆”实本于竹书纪年,竹书纪年于宋已佚,今本竹书纪年与古本竹书纪年皆为清人辑录,与否合乎原著不得而知。但有一点可以确认,吾国编年史,始自西周共和元年(前841),前此绝无编年史可言。竹书纪年虽未逐年龄事,但却有自夏迄战国间列王在位时间及毕生大事,与编年史相类。足见其非。与否秦焚各国史乘,将共和前之记录一并焚毁,独留共和后所记之事,故编年肇自共和?此不也许。若秦火焚除百国史乘,刘邦、项羽入咸阳,又将秦纪一把火烧毁,则共和至秦亡之纪年也将是一片空白,但今之史传自那以来,逐年记载,了无缺失

4、,共和此前则绝无逐年记录。可见竹书纪年之说不可信。故凡有共和此前之编年记传,皆不可信。二、“吕尚父命为司正,监酒饮”“监饮酒”三字,正此文作伪之最大证据。“司正”一词,乃古代“乡饮”、“乡射”、“大射”礼及燕乐等活动临时设立之以正宾主之礼者。礼记乡饮酒义:“工告乐备。遂出,一人扬觶,乃立司正焉。”荀子乐论篇亦引乡饮此节。国语晋语一:“公饮大夫酒,令司正实爵与史苏。”韦昭注:“司正,正宾主之礼者也。”十三经中仅仪礼、礼记正文有司正一词,另如前引国语正文,荀子正文亦有“司正”一词。毛诗正义两见于笺注(卷耳、南有嘉鱼),左传见于注疏,韩非子见于注。书、易、论语、孟子、孝经、周礼、尔雅、公羊传、谷梁传

5、、战国策、吕氏春秋等皆无。司正所司何职,先秦经、史、子诸籍皆不作阐明,唯见于有关注疏。此点极易理解。“司正”为古代行射、饮等礼及燕乐间所设寻常职司,众皆习觉得常,不必简介其所司何职。如今日晚会之报幕员,或称主持,人们早已明白其所当之职,不必再称“报幕,报节目”。这是常识。耆夜作者,竟在此常识问题上发生错误。司正所司何职?如前引韦昭注晋语,又郑玄毛诗笺卷耳注:“觥,罚爵也。飨燕因此有之者,礼自立司正之后,旅酬必有醉而失礼者,罚之亦所觉得乐。”郑玄注当为最早阐明司正为正宾主之礼者,或可称为监礼。礼记投壶第四十“庭长,司正也。”孔颖达正义“经云司射庭长,案乡饮酒,将旅之时,使相为司正,在庭中,立于觯

6、南北面,察饮酒不如仪者,故知庭长,司正也。”此条为最早提到司正之职为“察饮酒不如仪者”。仪礼注疏大射十八:“司正升受命,皆命。公曰:众无不醉。宾及诸公、卿、大夫皆兴,对曰:诺,取不醉!”唐贾公彦疏:“案司正监酒。”此条为最早明确说到司正监酒者,为造作耆夜者之所据。“监饮酒”三字非当时语。所谓“饮至”,乃古诸侯、王盟会,征伐功成后祭告宗庙及宴饮之典礼,左传桓公二年:“凡公行,告于宗庙。反行,饮至,舍爵,策勋焉,礼也。”饮至既是一种礼,故司正之设乃为监礼。查遍先秦典籍,未有“监饮酒”、“监酒”等说。司正之职为“察饮酒不如仪者”及“案司正监酒。”为唐人说,与武王,周公相去已一千六七百年。故“监饮酒”

7、非当时语,判断一篇古文献之真伪,一条重要线索,就看地其与否用当时语写成。若其用后人语写成,例如题名为清人纪晓岚写的一篇文章中却有“大明王朝”四字,那一定是今人伪作。虽然王朝二字,最早见于汉书韦贤传:“王朝肃清,唯俊之庭。”但前人称一种朝代,只称某朝,如唐朝、宋朝,绝无加王其间,而称唐王朝、宋王朝者,称某王朝,那是近代受翻译影响而造出之词头。 “吕尚父命为司正,监饮酒”,既违背行文常例,又用后世词语,伪作之迹昭然若揭。揣其用意,此饮至之礼,在于饮酒,以便与后“武王”“周公”所赋之饮酒诗相呼应。所谓欲益反损,弄巧成拙。造作者本欲突出耆夜之主旨在饮酒,不经意间露出马脚。此真乃作伪者之滑铁卢!三、“王

8、夜爵酬毕公”饮至之时间不对。古人凡乡饮、乡射、燕乐等重大概会,皆在日间,唯昏礼在傍晚举办。饮至之礼既酬毕公戡黎凯旋归来,告祭于文王庙寝,必有献俘、献馘、献获之举,此乃堂而皇之之事,必在日间举办,昭告四方,以行庆赏。然此饮至,尽在夜间进行,文题耆夜,文“王夜爵酬毕公”等,皆阐明此节,有违行饮至礼之时间。且夜间在太庙欢哗,劝酒罚爵,不怕惊扰乃文考?且流传人口,不怕好酒淫乐,观北里之舞,作长夜饮之讥?史记不正是如此数落纣王?伪作者表达其兄弟密切,置饮至于夜间,以近代夜宴相况,所谓心劳反拙者也。四、作歌一终曰乐乐旨酒古人作歌,皆无题目,而直接歌之,如书益稷:“帝庸作歌曰:敕天之命,惟时惟几。”乃歌曰:

9、“股肱喜哉!元首起哉!百工熙哉!”皋陶赓歌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史记?伯夷列传:“武王既平殷,夷、齐耻之,不食周粟,隐於首阳山,采薇而食之。作歌曰:登彼西山兮,爰采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再如项羽垓下歌,刘邦大风歌,皆有歌词无标题,歌名皆后人添加。不仅临时作歌,即如诗经,其篇名亦多为后世人撮歌诗中文字或其命意添加。此文为作策者席间记录,直击歌者,当记为武王作歌一终曰:“乐乐旨酒,”,偏每歌加名于首,不合古人惯例。五、武王与周公之歌武王致毕公歌原释读为:“乐乐旨酒,宴以二公,任仁兄弟,庶民和同。方壮方武,穆穆克邦,嘉爵速饮,后爵乃从。”周公致毕公诗原释读为:“英英戎服,壮

10、武赳赳,毖精谋猷,裕德乃究。王有旨酒,我弗忧以浮,既醉又侑,明日勿修。”武王歌与周公歌与前此发布者有许多不同,下愚拙文清华简之再?曾说到,武王原诗“任仁兄弟”有解读为“佞人兄弟”之嫌;周公诗“王有旨酒,我无忧以浮;既醉又侑,明日无修。”有将周公写成酒徒之嫌,今诗此等处皆作了180度之大转变,经此另一番释读,周公即由高阳酒徒华丽转身为柳下圣人!心有灵犀一点通,得无下愚拙文无意间影响了释读此诗之方向?果如此,则对“清华简”之译读与有劳焉,下愚不胜欣喜之至。改则改也,“紝夷”二字不知释读诸公又有何说。礼内则:“织紝组紃。”疏:“紝爲缯帛。”夷有侪辈,等辈义,礼记曲礼上:“在醜夷不争。”郑玄注:“夷,

11、猶倚也。”史记留侯世家:“今诸将皆陛下故等夷。”往好里说,我等皆穿同样衣裳,共同样祸福,用诗秦风无衣义。往不好里说,我等皆纨裤子弟。并且怎么就把“任仁”读成“紝夷”了,此四字,无论今文古文,差别还是蛮大的呀!再如“我无忧以浮”,怎么就把无字释读掉?“明日无休”之“休”也读成“慆”?经年多光阴,同一诗章,竟释读得面目全非,令人有“江山不可复识”之慨。其中之核心字词句“任仁”已改为“紝夷”,“我无忧以浮”改为“我忧以风孚”,“修”改为“慆”。此一改,天地倒置,特别周公诗命意全变。真乃燕许大手笔。“風孚”字,本来从水,释作“浮”,目前从風,释作風孚,风与水,无论今文、古文,其差别大大的有,不知释读诸

12、先生当时怎么一下就把风认成水了。风水从人意,两年轮流转。反正除了释读者,谁也无缘庐山面目。但是造简者似自有道理,不是“漂浮”一作“飘浮”吗?水上可以漂,“走起来仿佛水上漂”;风中亦可以飘,“山河破碎风飘絮”。水上可以浮,气上也可以浮,“蒸之浮浮”,“气之轻轻,上浮者为天”。故释读作風孚,此字极之古老,古老到计算机输入不了,天下人认不得,更证明了“清华简”之古。然而,此一風孚,或许正是造简者之败笔。浮者在水上,水停物仍然浮于水面,飘浮于风中者,物在风中,风停则物坠(氢气球等除外)。故仓颉先生只造从水之浮,造简者造一从风之風孚,实在有些蛇足味。有人说伪造地下文物不易,其实未必。韩非说了一种故事。韩

13、非子外储说左上第三十二:“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孰易者?曰: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地下出土文物,前此谁也未见过,似乎还立有一条规矩,文献说东,出土文物说西,一定是西,文献随之成伪;大有姜太公在此,诸神回避之势,释读出土文物想来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周公诗“赑赑戎服”之赑赑二字,亦堪推敲。赑字十三经所无,说文不载,诗经大雅荡有?b字:说文:“壮大也。”“一曰迫也。”或简作奰,同读。段玉裁注谓:“张衡、左思赋皆用奰?,而譌作贔屓。俗书之不正如此。”可见直至左思作赋,仍用奰字,即古之?字。则“贔”字为晋后方

14、浮现之字,用段玉裁话说,“俗书之不正如此”。且贔贔连文,古今未见(除“清华简”)。下愚看了几种释读版本之“清华简”,无论简体繁体,诗中皆作贔贔,如果“清华简”原文真如此,则其为用西晋后人所造之字写成,不必再作什么考证,伪作无疑。周公诗:“王有旨酒,我忧以风孚。既醉有侑,明日勿慆。”及其蟋蟀诗,若为自警,又当别论,自席间作而诵之,大有忧于宴乐,讽王不要荒于酒色,戒毕公惜福,“毋已大乐,则终以康。康乐而毋荒,是惟良士之方方。”这固然提高了周公形象,但周公会如此不识趣吗?六、“周公秉爵未飲,蟋蟀躍降于堂”尚书伪太誓篇有白鱼入舟,流火为乌故事,史记录之,作武王得天命之符,为后世所讥。耆夜此节,亦有天人

15、感应意蕴。然则造作者忘掉了这是在夜间宴饮,古之王侯宴饮,必是乐声大作,论语微子“大师挚適齐,亚饭干適楚,三饭缭適蔡,四饭缺適秦,鼓方叔入於河,播鼗武入於汉,少师阳、击磬襄入於海。”鲁哀公小邦侯爵,平时一饭即如此排场,周王室庆功宴乐,其盛况可以想见。如此灯火漾晃,觥筹交作,仆役杂沓,笙歌聒耳,曼舞盈目之际,一只蟋蟀跃升于堂,周公焉能看见听见?跃升到酒爵上倒差不多。编故事编到这个份儿上,造作者之水平真不怎么样。蟋蟀一篇,见于诗唐风,耆夜诗剥其而成,而以“役车其行”切毕公戡黎。全诗命意则在宣扬天命不常,警戒毕公“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毋大康,乐毋荒,分明在卖劝世文,哪有一点庆功宴席之欢乐氛围?真是大煞风景!耆夜不伪才怪!(、2、2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