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应注意当前农村高中教育的现状

上传人:积*** 文档编号:121907674 上传时间:2022-07-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教育改革应注意当前农村高中教育的现状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教育改革应注意当前农村高中教育的现状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教育改革应注意当前农村高中教育的现状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教育改革应注意当前农村高中教育的现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改革应注意当前农村高中教育的现状(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历史教育改革应注意当前农村高中教育的现状(普定县第一中学:晏发敏)内容摘要:本文从课堂教学现状、学生现状等方面论述了目前农村高中历史教育的现状,为课改的实行和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根据。从而使自己在教学中不断进步。核心词: 课程改革 课堂教学 教学观念 教学目的 反省意识 教学实践 学生现状 学习方式 全面实行基本教育课程改革是目前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如何实行新课改,这是我们每一位历史教师必须面对的新的课题。对此,诸多教师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积极投身于这次改革的洪流中,目前,我们的教育现状是什么?很少有人提及,所谓要实事求是,制定出来的政策才干切实可行,农村教育更应当如此。本人是一名农村高中历

2、史教师,对此深有感触,就此问题和人们探讨,但愿能为教育改革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历史学博大精深、以古鉴今,以往知来,以见知隐,是其她科学无法拥有的;历史学具体生动,在汲取她时代和她民族经验教训的基本上,对行动的裁决和对人生的设计是其她科学无法替代的,每一位高中历史新教材的实践者,有义务,更有责任,全面地、完整地开发新教材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使教育资源的受益者青年学生从中汲取智慧、陶冶品性、鼓励上进、传承文明,从而培养她们求是、理解、宽容的态度和放眼世界、乐观进取的人生价值取向。记得古希腊智者派领袖普罗泰戈有过这样一段话:“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在她看来,

3、人高于自然万物,因而人是人自己最应当看重和研究的对象。 而“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揭示的是良史的真谛,但又何尝不在提示从事历史教育的人们:该如何做个具有教育良知的历史教育者?教育以人为本,注重追求学生人格的发展和精神的自由与解放,应是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取向。中学历史教育教学改革实行至今,在诸多历史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广大一线教师们的共同努力下,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的直接推动下,业已获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苏醒地意识到,这一改革距离它应有的和我们所盼望达到的目的之间,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客观地说,通过二十余年的历史教育教学改革,我们只是有了一套相对比较系统的学科教学

4、理论,而在历史教育理论方面却未能有质的进步,由此制约了历史教育教学实践的真正效果。 一、 课堂教学现状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改革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乃至整个教育改革的核心点。如何在既有的基本上求得进一步的突破,是历史教师们值得深思的问题。 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不难发现: 某位历史“名教师”或历史特级教师借班上课,她(她)身处完全陌生的教室、面对完全陌生的学生,可以沉着不迫地展开教学,一切教学过程都按教师事先设计的线路推动,师生间的“交流”通过“短平快”的问答方式加以体现。当此教师游刃有余地完毕教学的各个环节,在场的、全神贯注的听课教师们无不为其娴熟的教学技巧表演所倾倒,并抱

5、之以一片热烈的掌声。 某节历史教学观摩课,某历史骨干教师翻开精心写好的教案,按照教科书的先后内容,或挂图展示,或配以一定的现代教学媒体辅助。参与观摩的年轻教师们的视线几乎无一例外地集中在主讲教师的身上,并聚精会神地记录着整个授业细节,盼望有一天自己也达到甚至超过这样的水平。 在大多数教师眼中,这些或许早已被视为习觉得常的、理所固然的现象和常规,并按照这样的模式去做。但如果我们用心地去咀嚼、揣摩,能在“彼”(学生)而不在“此”(教师)地批判性审视,那就会对那些貌似合理的行为有所疑惑:教学,难道就是所谓的优秀教师展示其授业技巧的一种表演?衡量教学优劣的尺度,难道就是可以离开学生主体活动的种种指标?

6、 现实中,教师往往困惑于缘何学生年级越高对历史学习的爱好越低这一“怪状”,为什么学生对历史总是“苦其难”而终“不知其益”,以至其历史知识总是“去之甚速”,更有厌之(历史)者在高考结束时会抛书以示庆意?历史教育教学的症结何在,仅仅是由于历史学科教育重群体意识的养成而忽视自我意识的培养、还是偏共性的教化而忽视个性的成就等老式负荷?以至部分教师可以以“无奈”、 “无助”为自己辩解,而不是去的确地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的也许性局限性;仅仅是由于历史教师的教育教学力与良好教育的真义尚有一段距离,以至某些学校领导片面地觉得用高考卷再考教师并与其业务考核、经济待遇挂钩是行之有效的、提高教师素质的途径,而未能去冷

7、静地思考自身教学管理中的潜在性失误这些也许是因素之所在,但也许问题还远不止于此,这值得每位教育工作者深思。 历史教学实践的也许性局限性, 无疑,教育的重要功能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而在一种科学与人文日益融通的现代社会更需要通过教育造就既有科学知识也有人文素养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在这个意义上,没有科学传播的教育知识培养信奉而不是教育,没有人文影响的教育也只是传播知识而不是教育。但在高扬人文旗帜之今日,缘何历史教育仍然身处困境? 因素固然是多方面的,而就历史课堂教学而言,存在的也许性局限性则在于: (一)历史教学观念的相对滞后。 由于我们尚无直接作用于新教育实践的理论产出,加上老式应试教育影响的根

8、深蒂固,致使广大教师的教学观念仍然显得较为滞后。具体教学实践中,以讲台为中心,问答“典礼”和预设框架内的对话;以知识中心理论为主导,强调专业知识素质的养成,潜在地培养“小史学家”;以考试带教学,将学习内容“学问化”,只讲选拔不求发展等教学现实的大量存在,无疑是滞后的教学观念的明显折射。 更令人担忧的是,如今我们的教师似乎已习惯了这样一种教学思维:我觉得重要,作为学生,你就必须结识到它的重要;既然我很用心地讲了,你就应当较好地掌握。这种一味从自己的心思和愿望出发的心理,实质上是一种以成人为中心的专制性格。而那些貌似“主导”实为“主宰”甚至“霸道”的教学关系的普遍存在,更是扼杀了教学的生机,随之学

9、生自由意志和人格的被漠视,学生发明力、想象力和情感的被摧残,也就成为必然。如此,最讲人文精神的历史学科,居然没了人性,这不能不是历史教育的悲哀。 历史承载着一种民族的精神。中学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的重要课程之一,其着眼点应当是国民素质教育或国民意识的养成教育,关注的焦点不再是提高历史知识的教学质量而是协助学生形成对的的历史结识和社会发展结识,助其养成作为现代国民应当具有的世界观。只有循着这样的教育宗旨,才干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深切地感悟到生命的伟大、人性的美好,才会去进一步追求远比生活自身更为高远的东西;唯有如此,才干真正凸显学校历史教育应有的功能培养人格,养成人文精神。 (二)历史教学目的的定

10、位偏差。教学观念的滞后必然带来教学目的定位上的偏差。见之于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的历史教学很少根据学生的需要、爱好来组织学习内容,很少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她们的现实处境;看重的是将历史学中成“体系的、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截长续短地变成多种条条框框,让学生去“临摹”而不必思想的自由和心灵的撞击;习惯于将事先做好的价值判断准则和极具“权威性质”的历史解释,让学生去现成地接受结论而不必理智性的挑战;依仗的是“固有的” 批评、指责等批着“合法”(或是合情、合理的)外衣的“教育权利”,对学生总是缺少一种真正的、发自内心懂得真诚鼓励、欣赏眼光和鼓励性评价,使学生遭受着太多的挫折和太重的学习心理压力

11、;留恋于以考试作为实际唯一指标的评价体系,用所谓的“原则”、“模考”作出终结性裁决,致使学习在很大限度上沦为纯正为争胜负的超强竞争。而当越来越多的学生因无法赢得“赶潮流”的竞赛而布满失败感时,学习生活也就变成了走向生活低层的竞赛,教育的意趣也就荡然无存。 虽然历史教学改革的重心已移到了培养“学科能力”方面,并竭力地在倡导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但是囿于原有旧的教学观念而孕育于封闭学习环境下的所谓发明性学习和思维能力培养,其实质上只能是贴旧教育的标签,何况就已有的此类理论和成果来看,也难以让人信服它的真实性和可操作性;虽然我们也呼吁历史教学应当注重情感教育的运用,但若单纯地停留在文字和语言、形象

12、与触觉等表面的甚至是浅显的感知层面,那么因缺少真正信念而外显的“激情”也同样将是徒劳之举。 (三)教师自身反省意识的欠缺。 教师的反省意识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要素,也是教师超越自己的思维能力、一种发明力在教育实践中的体现。但在实际教育教学中,仍有相称一部分教师在不自觉地成为“权威”代言人之时自身也成为“权威”的被征服者。如在教材问题上,往往单纯地觉得教科书上的东西都是明白无误而不必怀疑或疑问的,所懂得的历史必然是真实的,其中没有活着的人的事因而也就不必去体验什么。再如,由于教师自身缺少完整科学的历史哲学观,对历史教育的真正价值缺少应有的结识,加上历史教育的功能不是“显性”的,因此不仅

13、她人甚至涉及教师自己也常常怀疑学习历史的必要性,如此也就谈不上把自己的历史哲学观有效地转化为实用的教学设计,更谈不上促成教学改革的质的突破。虽然有所渐进,也只会是一种技术性的改良,仅仅是发展了“教育术”却没有增进“教育学”的真正发展,由于教师自身并没有能对教育教学目的自身与否具有合理性进行必要的审视和批判。 此外,在课堂教学手段的运用上,或许还存在着某种被手段“异化”的倾向,这在部分青年教师中体现得尤为明显。现代教育媒体固然是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多边交流的一种有效载体,但效果好的教学最本质上是取决于师生之间的关系。如果一位教师不具有良好的人格修养和夯实的专业知识素养,片面地觉得借助计算机教学并变

14、化教学方式就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么她(她)无异是把“教育的技术”倒置为“技术的教育”,把过去的“口灌”改换成目前的“电灌”而已。 二、学生的现状。学生的等、靠、要思想还存在。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深刻影响,在历史教学中,教师普遍采用以灌注知识为基本特性的历史教学方式,即遵从以知识为中心的历史课程体系,以灌注的方式进行教学,以闭卷考试为惟一手段,以分数为惟一原则进行历史学习评价,与此相相应,学生就采用以被动接受、死记硬背为基本特性的历史学习方式:学生以个体分散方式进行历史学习,师生之间缺少交流,更未形成互动关系;就其历史学习的措施而言,仍是以机械记忆、甚至死记硬背为主;而学生历史学习的重

15、要环节大都是上课“勾”教材(在教材上按教师的指点作符号、标出重点等),课后“对”教材(对照教材完毕作业),考前“背”教材,考完“扔”教材。因此,可以这样说,教师普遍采用以灌注知识为基本特性的历史教学方式,严重制约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新颖性、发散性、变异性和流畅性,简言之,严重制约了学生发明思维的形成和发展。老式的教育使学生养成了依赖思想,难以变化要转变学生的历史学习方式,历史教师必须一方面转变自己的历史教学方式。正如历史学习方式是多因素的有机集合体同样,历史教学方式也是在一定的历史教育观指引下、经长期积淀形成的历史教学程序、形式、措施、习惯和艺术等的有机集合体。从这个意义上说,有什么样的历史教

16、育方式就有什么样的历史学习方式。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清晰了改革中学历史教学行为与转变历史学习方式的关系,就清晰了历史教育工作者(涉及历史教学大纲或课程原则制定者、历史教材编写者和广大历史教师)在转变学生历史学习方式中的责任。三、教师的待遇差,工作承当重,压力大。调查发现,绝大部分农村教师存在“工作超负荷、收入低、继续教育质量不高、不满现状”等突出问题。农村教师每天除了备课、上课、改作业、管理学生外,还要承受成绩排名、升学率等考核,尚有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多种压力不算。有70%以上的农村教师感觉工作超负荷。60%以上的感觉工作有困难。由于师源少,诸多农村教师必须承当更多的教学任务,教师每周教学学时多

17、在16-20节之间,有的甚至在26节课以上。农村教师收入普遍偏低,特别是我县,月收入比我省其她县的少5001000元左右,更别提与公务员的差距。64.6%的教师对收入感到不满意。由于压力大、收入低,许多教师明确表达,如果有也许,乐意调离教育系统。要解决农村教师对高压力、低回报导致的职业倦怠问题,当务之急是解决教师的心理失衡。其核心不是减少压力,而是提高回报,回报不仅仅涉及物质的,更涉及关怀、支持、合理的盼望与评价等精神慰藉。四、社会不认同、学校不注重。在社会中,教师的地位日益下降,还比不上一般的政府工作人员,义务教育阶段,历史学科让位于其她学科,不仅家长、学生如此觉得,学校领导、教师也是这样做

18、。高考进行“3+X”改革后,历史教师们纷纷反映学生比此前难教了,领导也更不注重了 历史学科是国民素质教育的一门基本课程,但长期以来始终不受注重,各个学校把历史学科看做小学科,算学时时12节历史课和10节语文课、英语课、数学课相称。教师不受注重,上课的积极性不高,学生也不注重这一学科。这些在历史教育中的现状,对我们今天的教育改革的推动起着阻碍作用,应当引起我们的注重。 新课程改革,对于每一种历史教师来说,都是专业成长的良好机遇。历史教学工作者任重而道远,我们只有认清现状,迎难而上,知难而上,只争朝夕,通力合伙。从而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实现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诸方面发明新的模式,实现新的突破,获得新的成果。个人信息:手 机:联系地址:安顺市 普定县第一中学邮 编:562100邮 箱: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