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观潮》教学设计通用15篇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21842068 上传时间:2022-07-19 格式:DOC 页数:89 大小:70.7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2年《观潮》教学设计通用1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2022年《观潮》教学设计通用1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2022年《观潮》教学设计通用1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资源描述:

《2022年《观潮》教学设计通用15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观潮》教学设计通用15篇(8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22年观潮教学设计通用15篇 观潮教学设计1一、指导思想:观潮(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十三课)是一篇描写祖国壮丽河山的_。本课的设计旨在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充分利用现代教育媒体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观看录像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感受祖国河山的壮丽,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二、教学目标:1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注意积累材料的习惯。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三、教学重点:理解文中有关“潮来

2、时”的描写。四、教学准备:自制课件、录像机、鹏博士教学软件、液晶投影仪、大屏幕、录像带、多媒体电子教室。五、课堂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13课观潮。(齐读课题)教师提问课文写的是什么潮呢?(板书:钱塘江潮)教师介绍:钱塘江是浙江省最长的一条河流,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板书:天下奇观)(解释“观潮”与“天下奇观”中的“观”有什么不同)。(二)汇报交流1请同学们谈一谈通过预习对这“天下奇观”有何初步的了解?2请同学们打开书,看看课本,说说预习时你是怎样给课文分段的?能说出为什么要这样分吗?(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三)放录像(潮来时一段)。初步感知

3、“天下奇观”的壮丽与雄奇。1过渡:钱塘江大潮气势非凡,那奔腾咆哮的壮丽图景让人惊心动魄。难怪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日,在海宁县盐官镇的海塘大堤上汇集了成千上万来自世界各地的中外游客,他们争先恐后地早早赶到,盼望一度钱塘江大潮的风采。同学们,你们见过那种景象吗?想不想亲眼看一看?老师这里有一段录像,请同学们戴上耳机,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来初步感受一下这“天下奇观”。2学生谈看录像后的感受。(四)理解课文内容过渡:刚才我们在录像上看到的景象书上也有,同学们看看是哪一段?(学生通过看书找出是3、4自然段)1学生自读3、4自然段。划出能写出潮来时气势的语句,把不明白的问题用问号标出,对特别喜欢的句子就努力

4、读精彩些。2学生质疑。(根据学生的提问随即板书关键词语)(1)教师通过视听教学帮助学生解疑。课件出示: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a.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b.怎么会出现“一条白线”?看到白线人们怎样沸腾的,学学看,就这种场面可以用文中的哪个词来形容?c.齐读这句话,读出那种沸腾的场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a怎么会形成“白色城墙”呢?因为大潮由远而近,远看像白线的白浪越变越大,越涨越高,看上去就像一道白色城墙。)3交流学生喜欢的句子。(根据学生的交流随即通过大屏幕展示写潮水的句子,引导学生通过理解

5、重点语句,想象录像上的景象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加深理解体验大潮的奇特。)课件出示: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a.潮来时是什么样的声音?谁能学学看?b.就这种声音作者用什么词来形容的?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a.师:看到白线拉长变粗,潮水很快地占满江面,迅速向我们奔涌而来,那气势越来越雄伟,你的心情也会随之越来越激动,谁能读出这种感觉来?b.指读。c.男女同学比赛读。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象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a.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如果这句话换成“浪潮越来越近,气势越来越雄伟,声

6、音越来越大。”你觉得怎么样?b如果换成原来的内容,又觉得怎样?怎样才能读出那种气势来?c指读、师读、齐读4教师小结:作者把大潮到来时的气势写得多形象,正如预习提示中所说的,把大潮写得有声有色,雄伟壮观,使人如临其境。(板书:有声有色、雄伟壮观)5学生将3、4自然段连起来,有感情得边读边想象,再次体会潮来时的雄伟气势。6学生通过访问教师计算机,调做“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教师在网上查看学生练习情况)7调一学生的练习作示范,投影到屏幕集体订正。(1)作者按什么顺序写潮水变化的?(教师指屏幕启发学生说出由远而近)(板书:远近)(2)师小结:作者随着时间的推移、位置的变化,按由远及近的顺序写潮水变化,

7、使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听到声音越来越大,看到潮水越来越近,浪头越来越高,使我们感受到大潮滚滚而来,奔腾咆哮的非凡气势。我们为在祖国大地上有如此壮观的景象而自豪、而骄傲。(3)让学生带着无限赞叹之情大声朗读这段话(课件出示:根据课文内容填空一段话)。(4)师生接读(教师说括号中的词,学生接读余下的内容)(5)小结: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潮来时”一段,通过学习了解到钱塘江大潮来势凶猛,气势非凡,那么“潮来前”、“潮过后”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8学生自学余下的几段。(五)学生质疑。(六)学生通过网上查阅,自己解疑。(七)学生通过网上访问教师计算机。调作鹏博士软件中观潮一课的练习,据自己情况自由选择,

8、自我检测(教师网上查看,个别辅导)。(八)课堂总结。(九)放录像(让学生整体领略“天下奇观”的非凡气势)(十)布置作业。附:板书设计:观潮远潮来前雄伟壮观、(钱塘江潮)潮来时近潮过后观潮教学设计2一谈话引入1今年农历八月十八,中央电视台和浙江电视台联合现场直播钱塘江大潮,同学们看了吗?你看到什么潮?感受如何?2对于钱塘潮,你还了解些什么?3生自由畅说。4小结:那情景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板书)二理解课题1“观潮”(看潮)2“天下奇观”(天底下奇异的景象)三播放录象。(从同学们刚才的谈话中看出,大潮汹涌的情景,大家记忆犹新,钱塘江大潮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学们想不想再看一次?让我们再次听听声

9、音,看看画面,感受一下这天下奇观)四教学“潮来之时”1录象里潮水的景象,咱们课文也有,在哪呀?(3、4自然段)2自己读读3、4自然段,那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你觉得喜欢的,就多读几遍,努力把它读好,待会读给同学们听。3学生自由朗读,师巡视指导。4学生自由交流,教师相机指导。从远处传来闷雷滚动。那声音颤动起来。(课件演示,比较句子,潮远,声大而闷,潮近,声巨而烈。指导朗读)过了一会儿沸腾起来。(模拟“沸腾”。“人声鼎沸”。读出“沸腾”感觉)那条白线横贯江面。(课件演示理解“横贯”“横卧”。指导朗读)浪潮越来越近飞奔而来。(课件演示,比较句子ABC。老师A句,小组读B句,全班读C句。自由读、个别赛读、

10、齐读)小组赛读。(小组选一精彩片段,自己安排,开展比赛)5小结:这些语句写得多精彩啊!正如课文预习提示中所说,作者把钱塘江大潮写得雄伟(壮观),有声(有色),使人如临(其境)。(板书)五理清写作顺序。(课件演示)1填空理解:(1)自己读一读,看看作者是怎样把这些语句连起来。(2)指名填空。(课件演示:由远及近)2师生分读。(是呀,作者由远及近地观察,随着位置的转变和时间的推移来描写潮声潮水的变化。我们一起读读,体会一下。)六指导背诵。1老师留下括号里的词语,你能说出刚才那段话吗?2练习背诵。(自己准备)3会背的一起来。(看着屏幕)4小结:背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到钱塘江旁,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

11、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被称为(天下奇观)!七积累语言。1咱们学习的这两个自然段中,词语非常丰富、生动,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下来?2开展比赛。(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反应快,很快站起来说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3做读书卡。4分组领读。八运用语言。1同学们懂得了词语意思,不过,会不会用了呢?2选用其中的二三个词造句(鼓励选用几个好词,说一段话)3学生交流九总结全文。今天,我们如临其境,观赏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通过有感情的朗读,理解了作者按顺序,抓特点的叙述方法,积累了好词佳句。学得不错。下节课板书设计:观潮(钱塘江大潮)雄

12、伟壮观天下奇观潮来时如临其境有声有色观潮教学设计3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和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从中学习怎样积累材料。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逐渐”“恢复”造句。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描写,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教学难点:理解描写潮来时的几个句子。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或从电影、电影中可能看到过海潮,但是,你们看到过江潮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观看江潮的课文观潮。二、引导初读课文。提出要

13、求: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边读边想象“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景象,尝试给课文分段。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三、检查交流。1、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2、哪部分是写潮来前的景象?哪部分写潮过后的景象?3、因此,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段?为什么这样分?四、讲读课文。(一)读第一段。1、齐读第一段,问: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观哪儿的潮?2、这一段是从哪些方面来写钱塘江大潮的?(二)讲读第二段。1、指名读第二段,思考:人们是在什么地方观看钱塘江大潮的?江潮还没来,作者看到了什么?2、默读第二段,思考:潮来前江面是什么样子的?人们的心情怎么样?并动手画句子。3、指名读句子。4、“人山人海”说明什么

14、?“等着、盼着”说明人们心情怎样?(三)讲读第三段。1、学生自学。2、交流讨论。(1)课文是怎样描写江潮声音的?想象一下闷雷什么时候响起来?江潮到近前时,声音是怎样的?(2)指导朗读。(3)师生评议,加深理解。(4)指名读描写江潮形状的句子。为什么把江潮比作“一条白线”?理解词语“横贯”。“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这句话把江潮比作什么?两丈多高有多高?“那浪潮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这句话把江潮比作什么?“浩浩荡荡”说明什么?(5)指导朗读。(四)讲读第四段。1、大潮来的时候是这样的,潮过后是什么样子的?齐读最后一段,思考: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一句讲了

15、什么?2、交流讨论。五、课堂小结: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二、补充介绍钱塘江大潮。三、学习课文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1、观潮的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这种观察方法体现了大潮本身发展变化的特点。2、大潮到来的时候有哪两个方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文主要抓住潮水发展变化的特点,是从声音和形状两个方面体现的。四、巩固生字新词。五、课堂练习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把描写潮来时声音和形状的句子抄写下来。3、练习背诵第三段。六、布置作业:熟练地背诵第三、四自然段。观潮教学设计4一、教学目标1认识个生字,会写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3边读书

16、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4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二、教学重点、难点_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潮的神奇壮观,教学难点是体会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三、教学准备词卡四、教学时间课时五、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板书课题,比较“观”字1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第一课,谁来说说课题?(板书:观潮)2题目中,出现了一个“观”字,课文中,还出现了一个“观”字,翻开书,小声读一读,找一找。(板书:天下奇观)3比较:“观潮”的“观”字和“天下奇观”的“观”字的意思一样吗?在理解了“观”字意思的基础上,再去理解“天下奇观”。4

17、小结: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的意思是不一样的,读书的时候,要一边读,一边想,这样才能感受到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彩。二、初读课文,朗读正确1小声地读一读课文,把课文朗读正确。2指名读,纠正学生朗读中的错误读音。(薄雾闷雷涨注意学生在朗读加点字时的字音。)3出示词卡,朗读词语。(宽阔、笼罩、薄雾、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沸腾、横贯江面、齐头并进、奔腾、漫天卷地、依旧、恢复)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小声地再读一读课文,读完了课文,请你说说:你知道了什么?、八月十八最佳的观潮日、盐官镇最好的地方、观潮人最多、响声最大、浪潮最壮观、人的情绪最高涨2你能把这六方面的内容连在一起吗?可以说一

18、句话,可以说两句话也可以是一段话,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3通过你们的学习,已经把课文读成了几句话,由厚读薄了。能不能把这篇课文读得更薄一些,把整篇课文读成一句话?(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4指导朗读:()要突出钱塘江大潮的历史悠久;()突出它是天底下美丽而罕见的景象。5能不能把这句话再读厚?通读这篇课文,找一找哪些语句表现出了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预设:学生很容易地从第三、第四、第五自然段中找出直接描写大潮十分壮观的语句。在学生找出后,教学进行小结:这就是大潮到来时和过去以后的景象。板书:潮来时,潮过后。再启发:大潮到来之前钱塘江是怎样一番景象呢?板书:潮来前。)6在

19、这篇课文中,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四、朗读全篇,感受“天下奇观”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分三大组朗读课文,教师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第二课时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作者一开篇,就点出了对钱塘江大潮的评价。作者是怎样说的?2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描绘这“天下奇观”的?二、抓住重点,感受大潮到来时和过去以后的澎湃之美1翻开书,用心地读一读课文,读后来谈谈你的感受。(预设:这篇课文所表现出的一是大潮的朦胧之美;二是大潮的澎湃之美。但教学实际学生只能感受到大潮的汹涌澎湃之美。)2自读课文,找出三、四自然段中描写精彩的句子。、哪部分内容最让你感受到大潮最雄伟、最壮观?、你来读一读三、

20、四自然段,把你认为描写得精彩的句子用括号标注出来,再多读几遍,努力读得精彩一些。3指名朗读学生认为写得精彩的句子。指导朗读:、什么样的响声呢?隆隆的响声,把这种声势读出来。这响声响亮吗?(不响亮。)为什么好像闷雷滚动。哪个字突出了响声不响亮?、有人告诉我们说,潮来了,说这话的人会是怎样一番心情?读出人们内心中的惊喜。、看到白线后,人群又沸腾了,人群怎样沸腾?咱们演一演,怎么样?提示:人们听到了远处传来的隆隆响声,看到了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了。人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沸腾了,刚才的场面还可以用一个词语形容,那就是人声鼎沸。一个人读,显然读不出人声鼎沸的感觉,得大家一

21、起读。、气势越来越大,你的心情就越,读出你内心中的激动。、多么壮观啊!读出大潮这澎湃之美来。、谁来读,让大地颤动起来。4听读段落,感悟作者的表达顺序。、我们把精彩的段落打乱了顺序去朗读,实际上作者在描写大潮时是有顺序的。你听我来读一读,仔细听,看看缺少了哪些词语?、你知道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大潮到来时的景象吗?(作者由远及近地观察,随着位置的转变和时间的推移描写潮水的变化。)5自读三、四自然段,感受“变化”。、作者在描写大潮到来时的景象时,之所以把它描写得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那时因为作者突出抓住了它的“变化”,作者都突出了它的哪些变化呢?()潮声(越来越大):隆隆越来越响如同山崩地裂(

22、)潮头(越来越高):白线水墙白色战马()潮势(越来越猛):逐渐拉长、变粗翻滚浩浩荡荡、作者把潮声、潮头、潮势三方面内容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写,让我们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啊!6当大潮奔腾西去后,作者仍旧描绘出了它的变化?两丈来高,大约是、米,相当于三层楼那么高?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三、对话文字,感受大潮到来前的朦胧之美1大潮到来之前,钱塘江是怎样一番景象?读一读,描写大潮到来前钱塘江景色的句子。2品味“横卧”。、这两句话中哪个词语用得好?好在哪?、看看“卧”字,左边一个“臣”,又边一个“卜”,表示“人”。“臣”像什么呢?(上下排列着两只眼睛。)人的眼睛是左右排列的,那么什么时候人的眼睛才

23、是上下排列的?(趴或是躺。)“卧”是什么意思?、作者说,钱塘江横卧在眼前,就是想突出什么呢?(一动不动,没有动静。)与后面哪个词语是呼应的?(平静。)3作者在潮来前还抓住了哪些景物?突出了它们什么特点?、理解“屹立”,来了解“古塔、中山亭、观潮台”的特点:高耸,稳固、小山:若隐若现4镇海古塔、中山亭、观潮台是多么的高耸,多么的稳固,它们屹立在宽阔的钱塘江江边,远处还有几座小山。你觉得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朦胧、美丽、和谐、壮观)5此时此刻,高耸、稳固的镇海古塔、中山亭、观潮台被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宽阔的、平静的钱塘江被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远处的几座小山被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这幅画面让你感

24、受到了一种怎样的美?观潮教学设计5观潮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_语言优美,词语丰富,句子变化错落有致。特别是“潮来时”一段,把钱塘江潮描绘得有声有色,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教学中将这一段作为教学的重点,并且安排在第一课时教学,以期先声夺人,从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我是这样安排课时的:第一课时: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了解钱塘江大潮潮来时的情形,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语句。熟读成诵部分语句。第二课时:先用一小部分时间来读懂理解潮来前和潮来后几节课文,然后将大部分时间放在积累和运用课文的语言文字等训练上。一.教案内容:观潮第二课时二.教学

25、目标:1.小组合作,探究课文3、4自然段,了解钱塘江大潮到来时的情景,体会其雄伟壮观。2.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语句,熟读成诵部分语句。3.体会作者留心观察,抓住事物特点有顺序的描写方法。三教学重点: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句子;学会按序背诵课文。(文字序领与画面结合法)四教学难点:感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五教学方法:目标教学法感悟发现法引导发现法六学习方法:小组合作(读书发现-质疑问难-组内合作-组外协作)、感悟发现法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钱塘大潮录象八教学流程:一激趣导入,引出壮观1谈话,板题。2理解“观”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观”。3导入3、4自然段。4出示学习目标

26、。(目标教学法)二、观看录像,感受壮观。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这一天下奇观。三、小组合作,感悟壮观1谈话激发学习兴趣。2合作学习提示:a.你喜欢文中的那一句,为什么?你能把你喜欢的这句话读的让你们组内的同学也喜欢上它吗?b.你在学习中有什么问题,你们小组是怎样帮助你解决的?c.通过小组合作,你都学懂了些什么?3组建合作小组4组内合作学习(感悟发现法)5反馈合作成果,构建全体读书感悟氛围。6引导小组感悟。a.朗读文中描述大潮的句子;b.课件展示描述的情景;c.引导发现大潮雄伟壮观(想象和实践表演);d.感情朗读。(引导发现法)四、听听读读,发现作者观潮顺序1范读课文,听后练习。刚才大家很有感情

27、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听老师读这段话(出示),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待会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师读生听: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大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2感悟发现:作者是按从远

28、到进顺序来描写潮水的;抓住了大潮的声音和大潮的变化描述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3齐读课文,感受壮观。五、思路引导,背诵壮观1出示思路提示句子2出示音乐、画面,激发背诵兴趣3评价:背诵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六、创设情境,运用语句1积累词汇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个自然段里,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应快,老师语音刚落,就能很快地站起来说出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人声鼎沸、山崩地裂)2运用词汇看得出,同学们在

29、阅读课文的时候,还挺注意词语的积累,不过,会不会用了呢?咱们来自我检验一下,我这儿有一段话,可是不完整,你们能不能在括号中用上今天学到的词语,使这段话表达得清楚通顺呢?师出示一段话: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一浪一浪()。湖水声犹如(),海堤上尽管(),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的,潮过去了,消失在()的地方。(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讨论,然后选派一代表报告)3师生共同评价七、结束语八、板书观潮闷雷滚动出白线潮头怒吼贯江面山崩地裂城墙现钱塘奇观天下传观潮教学设计6第一课时:一、引入谈话,总体把握。紧扣“天下奇观”。二、检查预习情况,指导阅读方法。1、多音

30、字。(设计理念:注重语文工具性的同时,还要与人文性完美结合,达到高度统一。)2、默读浏览,说说课文主要内容。(注意指导概括_主要内容的方法。)3、理清文脉,按顺序给课文分段。(设计理念: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渗透写作方法,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4、检查学生美读课文。(设计理念:朗读是理解文本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体会民族语言之优美的重要途径。汉语的特有声调、都使汉语成为一种在声音上优美绝伦的语言。通过朗读,培养学生对母语的亲近感,体验母语的音乐美、意境美!_描写潮来前、潮来时的语言形象传神,这么优美的文段,一定要朗读,而且是动情地朗读,才足以尽兴!才足以表达出作者和自己的澎湃激情!另外,预习

31、中的朗读,是培养学生自学的手段,是学生自我成长的过程。教师检查时,一定要注意评价语言要有激励性!鼓励学生热爱朗读,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三、熟读课文,找到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品味,熟读成诵。(设计理念:语言是传情达意的工具。好_中,一词一句,韵味悠长。要指导学生学会咬文嚼字,细细品味。)(反思一下:我自认为设计得很不错。又自恋了,哈!)第二课时: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3、朗读课文,背诵积累课文三四自然段。一、引入谈话。扣“天下奇观”二、品读课文。(注意:紧紧抓住课文灵魂的词语:天下奇观。)1、品

32、读最喜欢的语段。(两部分)(设计理念:一堂语文课,要有整体性。前面预习时,学生已经理解了不少内容,再按步就班地上课,逐段讲解,只会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何苦?不如,在此基础之上,直奔主题,抓重点交流体会,展示学生的自学成果。然后,在教师指导下,改进提高。这样的课堂,才是鲜活的。教学目标的达成,是在生生相动,师生互动的情况下实现的,合作学习,使学习效率达到最大化。教师与学生,都是课堂的主动者!学习成了一种享受进步、享受成长、享受成功的过程!指导理解_的方式:换词比较法、按原文填空法、省略传神词句法、抓词品读法、拓展延伸法指导朗读的方式:范读法、多媒体创设意境法、引入情境法、指名朗读评价法、直接讲解

33、法。2、略讲潮头过后。按原文填空。三、回归整体,总结提高。1、这什么称钱塘江大潮为“天下奇观”?2、编写导游词。(设计理念:为学生创设一个情境,运用自己找的资料,并根据课文内容,编写导游词,选出优秀的展示。学后运用,不仅是语言的积累,也是再创造。)3、按一定的顺序描写自己喜欢的一处景物。(注意突出“喜欢的”,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没有感情色彩的东西,干巴巴的,老师不喜欢,学生更不喜欢。)观潮教学设计7【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记叙,学习作者有顺序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设计特色】以读为本,感悟_的语言魅力。【教学要求】、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34、的感情。、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学会本课个生字。掌握“笼罩、昂首、颤动、盼着、屹立、恢复、若隐若现、天水相接、山崩地裂、风号浪吼”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然段。【信息资料】师生查阅有关钱塘江的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录像带等。【教学时数】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的、感悟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领悟词语,理解并积累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句子。、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然段。教学流程一、回顾课文,直观感受、引导回忆: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都知道了什么?、想不想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一下这“天下奇观

35、”?放教学录像。师生共议:听到声音了吗?大潮来了吗?在哪儿?指一指。、你的感受怎样?二、以读代讲,感悟语言、这样的画面,课文里也有,找一找在那个自然段(、自然段)。自己读读,你觉得那些描写潮水的语句精彩,就努力读得精彩些,待会儿读给我们听。、刚才读时顺序打乱了,其实_的描写是很有顺序的。下面请大家合上书,老师读、段,大家把描写顺序的词语记下来,再投影反馈。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潮水的?按由远及近的顺序,随位置的改变及时间的推移来描写的。再读这段话,体会一下。三、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段词汇丰富,增强了_的感染力。想不想积累下来?师说意思,生说词语,如:“人声鼎沸、风平浪静、水天相接、齐头并进、天崩

36、地裂、浩浩荡荡”等。请学生当小老师,领读这些词语。、想一想、用一用:出示一段不完整的话,请生用课文里的语句把这段话说得完整清楚一些。小组准备,时间分半钟。“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潮水声犹如(),渐渐消失在()。”生汇报,集体订正。还有不同的填法吗?四、抓重点词句理解最后一段指导朗读。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六、课堂练习、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的薄雾()的人群()的潮水()的钱塘江大潮、按课文内容填空:浪潮越来越近,犹如浩浩荡荡地;那声音如同,好像。板书设计观潮潮来前雄伟壮观潮来时潮过后有声有色教学反思小语第册第课观潮,是一篇精读课文。写的是作者耳

37、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来过后的景象,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作者观察用心,叙述有序,从声音、气势形态几方面直接描绘了大潮的奇特,又从观潮的人数之多,热情之高间接地感到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自古以来的“天下奇观”。这节课我是这样设计的:第一步,初步谈话,理解课题;第二步,检查预习,反馈交流;第三步,观看录象,感受情景;第四步,突破重点,指导朗读;第五步,创设情境,积累语言;第六步,按课文内容填空;第七步,按潮来顺序整理句序;第八步,丰富课文,拓展思维;第九步,激情结尾,整体感悟。这节课的课堂教学中,我感到比较成功的地方有以下几点:、直观画面的出现,大潮的录象给学生以视觉的冲击。让学

38、生在看画面,听声音的过程中,感受到钱塘江大潮这天下奇观的壮美,奇特的景象。、在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激励学生将课文中四个字组成的词语积累起来。并且将这些词语分类,有表示形状的,有表示声音的,同时请学生担任小老师带着大家把词语读一读。这样使学生当堂熟读词语,积累语言。当然,还有一些不足之处:、读得不够。、课外资料使用的问题。、导语较生硬。、练习过多,目的不够明确。今后,我将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充实提高自己,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有较大的提高。观潮教学设计8一、课题:观潮二、教材分析:本课是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作者记叙了观赏钱塘江大潮时所见所闻的景象,说明它确实是天下奇

39、观。课文按照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退之后的时间顺序记叙的,重点描写了潮来之时潮水的壮观景象;从声音和样子两方面写出了潮水的宏伟气势。阅读这篇课文可以使学生了解钱塘江的有关情况,激发热爱自然,探索奥秘的情趣。文中有许多优美的词句,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作为最后一组课文的学习,要综合运用以前学到的阅读方法来学习,有意识地检查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三、教学目标:1.学会11个生字及相关的词语,特别是文中的四字词和成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4自然段。3.能综合运用以前学到阅读方法学习本课,使阅读能力进一步提高。如:分清_的主次;边读边想画面,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4.学

40、习作者按时间顺序记叙事物的写作方法。5.通过学习课文,激发起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四、教学重点、难点:体会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能够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五、教学时间:2课时六、教法学法:以读为主,读中想象,读中悟情。七、课前准备:学生收集钱塘江大潮的图片、资料,教师制作大潮景象的课件。八、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我们这个学期的第一课观潮,齐读课题,这篇_描写的是钱塘江大潮。谁了解它,能把课前收集的资料向大家说说吗?放映大潮录象,配上进行曲音乐,学生尽情地观赏。看完之后,谈谈你的感受。想知道课文是用什么语言描写这宏伟景观的吗?那就读读课文吧?说明:导入的设计,利用录象抓住学生的注

41、意力,然后谈观后感,接着问:想知道课文是用什么语言来描写这种景象的吗?这样就能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1.我们看到课文分成几个段落?五个。2.为什么要分成五个段落呢?课文是总分的结构,第一段是总起的段落,提出天下奇观。第二段讲潮来前,第三段第四段讲潮来时,第五段讲潮头过后。3.再读课文,理清课文线索。快速浏览或默读课文,这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哪些部分是详细,哪些部分是略写。按事件发展顺序来写,详写在潮来时,其他的都应该是略写。说明:语文教学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所以,初读课文后,要

42、对课文形成整体的印象。(三)学习重点部分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象。1.默读3、4自然段,画出描写大潮的句子。2.展示自己画的句子,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指名读,补充读,齐读。3.再默读或小声读这些句子,说说,读着读着你仿佛看见了什么画面。4.把想到的画面说给同学听,用自己的语言说,尽量用上书上的重点词:闷雷流动、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横贯江面、白浪翻滚、白色城墙等。用多媒体投影这些词语。5.指名说,评说,补充说。说明:这一环节的设置,主要学习用边读边想画面的阅读方法读懂课文,并把想到的画面转换成口语,又进行了语言训练。落实了新课标的精神,学生的阅读能力、语言能力要在具体实践中训练才能形成。6.品味课文语

43、言。同学们,你们读了课文,能把想象到的画面说得这么好,除了你们的聪明才智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课文的语言美。现在请你们再读读自己觉得美的句子,怎样读才能把你感觉到的美有感情地读出来。再说说觉得这个句子美在哪里。读完后品读,评读,全班一起读,充分感受语言美,形象美。7.学法总结。边读边想画面,把想到的画面说一说。品味好句子,有感情地朗读。(四)学习潮来之前,潮退之后部分。课文除了潮来之时部分写得美,潮来之前和潮退之后也非常美,选择你喜欢的一部分学习,用刚才的学习方法。1.找出喜欢的好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边读边想画面。2.展示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喜欢(或说说想到的画面)。(五)总

44、结谈话。1.同学们,钱塘江大潮是世上少见的伟大奇观,今天我们见识了祖国这么神奇、壮观的自然景象。你心中一定有一种情感在涌动,能不能用语言来抒发一下你心中的情感呢?(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学生抒情。2.在体会作者表达方面,你能向课文学习什么?(六)作业:1.抄写课文生字、词语,按音序写。2.抄写文中的四字成词,并自选两个词语造句。3.背诵3、4自然段。4.根据课文描述,画一幅大潮图画。九、设计说明语文学习目标,是多维的,是立体的,不仅有知识与能力的目标,还有过程与方法的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所以,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自己觉得美的句子,受到美的熏陶与感染。三维目标实现的

45、最终途径还是读,各种形式的读,默读、朗读、快速读,边读边想象等,并把自己读的感受与同学交流、讨论,遵循课标的这些精神、理念,本课教学设计的最大特点就是入情入景地读,动心动情地读。观潮教学设计9【教学目的】1、了解钱塘江潮雄伟壮观的景象,激起积极向上、勇于拼搏的思想情感。2、品读赏析,感受_自然美与人文美相结合的特点。3、研读体会_精练生动的语言。【教学重点】感受_自然美与人文美相结合的特点。【教学难点】体会_精练生动的语言。【教学设想】1、安排一课时。2、方法:朗读、讨论。【教学过程】一、导入诗仙李白在将进酒中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国有句俗语叫水到东海不回头。可钱塘江的水

46、则不然,每年八月要趁良辰美景从东海回趟娘家,她回来时,气势非凡,真是天下最雄伟壮观的景象,从皇帝到庶民,都要先睹为快。钱塘江观潮,历史悠久,有文献记载的就有两千多年,为宋朝时最盛。现在观潮在浙江海宁,但在宋代,观潮胜地却在临安,就是今天的杭州市。南宋定都临安,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都要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表演,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今天就让我们去感受一下这番盛况吧。二、朗读课文、感知大意1、朗读课文。2、理解字词,领会课文大意。望是古人对阴历十五这一天的称谓,既是已经过去的意思,既望是指过了阴历十五,因此是十六这一天。类似的称谓还有晦(

47、指阴历每月的末一天)、朔(阴历每月的初一)略:略不相睹()略不沾湿()虽:虽席地不容闲也()虽我之死,有子存焉()皆:皆披发文身()皆出酒食()而:既而渐近()倏而黄烟四起()三、研读理解课文1、观潮第一句说: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这一句大有横空出世之势,先声夺人揭示了描写对象,点明了题旨,揭示了中心,可以说集全文要义于首句。2、古人说:富于万篇,贫于一字。这说明写_选词炼字是多么重要。试从课文中找一些精彩恰当的词语,说说它们的妙处。吞天沃日,动词吞沃极有气势。倏尔一词表现了水军动作神速。披文持争鼓迎上出没腾变沾动词蝉联而下,写出了弄潮儿生龙活虎般的形象特点,表现了动

48、态美。虽席地不容闲也的也,是用来加强肯定语气的助词,强调观潮人特别多。3、作者在观潮这篇散文中,绘声、绘色、绘形、绘势地描写了这一壮美雄奇的景象。全文的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观潮的?作者从四个方面写观潮:涨潮之状,水战之威,弄潮之技,观潮之盛。作者由远而近写涨潮之状。水战之威是散文精彩的一笔,作者生动地描写了南宋水军演习的情景。弄潮之技更让观众大开眼界。披发文身写弄潮儿的外形,溯迎而上写弄潮儿的猛勇,出没于鲸波万仞写弄潮儿的矫健;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写弄潮儿的绝技超凡。最能表现观潮之盛的语句是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作者以十余里的路途之长表现观潮场

49、面之大,盛况空前;以车马塞途写看客之多;以虽席地不容闲也写观潮人拥挤之极。4、为什么要写教阅水军与吴中健儿在潮头弄潮?作者在描写了浙江潮的雄伟壮观的景象之后,又花大量的笔墨来写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和吴中健儿高超的弄潮技术,使得两者相得益彰。人借水势,水借人势;人助水势,水助人势。这样的描写,使雄伟之上更添雄伟,壮观之上更添壮观;使自然美与人文美相互融合,相互映衬,给读者极其美妙的感受,在身临其境中受到美的熏陶。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作者如此着意刻画出人是自然的精灵,人是自然的主宰,自然风景因有了人的活动而更加精彩美丽,表现了人敢于和自然搏斗的大无畏精神。5、据说近几年,有不少人因看钱江涌

50、潮而丧命,是否说明只有古代的人才有如此胆识敢于弄潮争标和大自然搏斗,今人就缺乏这种斗志了?今人用摩托车与大潮赛跑,在大潮中架船张帆,还有更多的挑战极限,征服自然的冒险活动,你能从中举例吗?(像长江漂流、飞跃壶口瀑布以及神舟6号飞天都能表明现在的我们更是具有挑战性。)从中激起我们的民族自豪感,更使我们要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四、作业1、背诵课文。2、有能力的同学课后搜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观潮教学设计10【设计理念】“诵读经典美文,传承中华文明”。通过美读、美解、美赏、美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感受经典美文中的语言美、结构美、思想美、情感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文言文学习能力。文

51、言文的教学是离不开诵读的,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以“诵读”作为_教学的突破口,以读代讲,以讲促读,指导学生读好课文,让学生在朗读中,去欣赏雄壮奇异的自然美,去领略趣味无穷的民俗风情美。此文描写的是我国南宋时期钱塘江潮的盛景和观潮的盛况。要明确教学目标,从文言文教学的角度去定位教学内容,体现语文教学的本色和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根据新课程主体性教学理念,构建文言文自主性教学课型,让课堂教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熟练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掌握_中常用文言词语,了解_内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文中自然美与风俗民情美相融合的特点。【教学重难点】积累文言文词语,在

52、诵读中感受文学作品的美。感受浙江之潮的壮观气势,享受美的熏陶。【教学方法】1.诵读教学法,以读代讲,以讲促读。2.自学法、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古往今来,被称为“壮观天下无”的钱塘江潮,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前来观赏。有一天,它迎来了宋朝的文学家周密,周密眼中的钱塘江潮有着怎样一番景象呢?二、美读。1、范读,注意读音、节奏、情感。2、要求学生大声地自由朗读课文。3、齐读课文,读出气势。三、美解。1、比一比,看谁读得准。2、相信你一定能翻译。3、合作交流,翻译全文。四、美赏。1、目睹了钱塘江海潮的风采,你想到用哪些四字词语来形容钱塘江海潮

53、?(如:仅如银线、玉城雪岭、呑天沃日、势极雄豪)从哪些角度写的?(色、形、声、势)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让句子形象生动呢?(比喻、夸张、引用)还有什么可让我们琢磨的?(正面描写)海潮如此雄伟壮观,慕名而至的人多吗,多到什么程度?(观潮之盛,侧面烘托。)2、全文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作者还从哪些方面写“观潮”?(作者用镜头摄像的笔法,分别写出了潮来之状、演习之威、弄潮之技、观潮之盛,为我们组成了一幅幅连轴画卷,四幅图画各具情态。描写演习场景,注意动静相衬的写法。还有表现弄潮儿高超技艺的一连串动词等。)五、美悟。写潮的诗句: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2、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3、

54、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4、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潘阆5、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天堑无涯。柳永结合海潮的图片,结合写潮的诗句,适当运用修辞手法和写作方法,试描写一段关于海潮的文字。六、结束语。在中国文学宝库中,还有许许多多描绘祖国宏伟壮观的山水风景佳篇,让我们开启阅读的航船,向那一座座宝库进发。板书设计:观潮周密风景画潮来之状风俗画演习之威正面描写弄潮之技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观潮之盛侧面烘托教学反思:观潮是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_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_语言优美,词语丰富。作者寓情于景,通过对钱塘江大潮雄奇壮丽,气势非凡景观的描绘,抒发了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为了

55、让学生与文本融为一体,感受大自然的雄伟壮丽的景观,我在教学设计中主要注重了以下几点:一、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充分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整堂课中,主要通过学生的读来读懂、理解课文,感悟语言文字的美和大潮的雄伟壮观。如在读、议、的环节里,我始终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学生喜欢哪句我便导哪句,打破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听的模式,而改为学生学,老师导,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教师主导性。二、指导学生朗读,感受雄奇壮美的景象,深化感情。为了帮助学生感受景象,更深更透地理解作者的表达感情,我着重采用了朗读的方法。首先我指导学生们自由朗读,再谈感受,并鼓励他们读得有滋有味,有情有趣,读出天下奇观的气势。然后

56、我来读,学生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画面,帮助学生感悟自然美和语言美。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读书的热情,而且激发了他们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三、抓住_重点,整体感知教学,体会感情。教学时我抓住_重点,围绕“观”这个中心词,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思路,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首先用小黑板出示自学思考题: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钱塘江潮雄伟壮观景象的?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潮水雄伟、壮观的词句。小组讨论交流后师明确。由于导入新课时,已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同学们通过读、思、议,明白了“仅如银线”是抓住潮来时的形状特点。在观看插图之后,再回到文中细细品评,学生陶醉在有声有色的情境中。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好,

57、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美的熏陶。四、赏析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表达。教学中设计品文析句的环节,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路,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因此,在教学第一段时,我让学生先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海潮的雄伟壮观,然后分析_是从哪几个方面、按什么顺序来写的?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这样加深理解了课文内容,进一步学习了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表达方法。总之,从整堂课的教学可以看到,学生通过充分读,实现了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通过自己领悟,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体验;通过自由评,使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得淋漓尽致。这样,学生不仅读懂了课文,而且体会到祖国山河的壮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之美。总的来讲,本课教学目标基本达到,不足的是在前面的读、悟、品的环节中耗时过多,积累语言这一练的环节因时间把握不够,如一词多义等的训练就稍显不足了。另外,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气氛跟平时的课堂相比还显得不够活跃,除了客观的原因外,我想我的教学感染力还有待于提高。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通过这次教学,有满意的地方,也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