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的天然气化工

上传人:m**** 文档编号:121828108 上传时间:2022-07-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1世纪的天然气化工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1世纪的天然气化工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1世纪的天然气化工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21世纪的天然气化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1世纪的天然气化工(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1 世纪的天然气化工摘 要: 在未来二三十年里,世界能源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 ,天然气将成为第 一大能源,加强天然气化工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尤其是加强天然气出发合成液 体燃料和合成石油化工原料,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战略意义。文章综述了国内 外天然气化工研究开发现状及目前天然气化工新领域的研究开发水平 ,并就 21 世纪天然气开发利用工作战略和 21世纪需研究开发的重点技术提出了建议。关键词:天然气,能源,现状,利用,化工,研究开发。全球蕴藏有相当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常规资源总量327. 4万亿m3,非常规资源总 量849万亿m3。截止1999年1月1日,剩余探明储量145. 6万亿m3,待探明

2、储 量132. 6万亿m3,探明程度59. 6%,累积开采天然气量约62万亿m3。天然气在 世界能源生产和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不断提高,1997年产气量22 997亿m3,消费 量达22 964亿m3,占世界能源消费构成的22. 91%; 1998年产气量23 430亿m3, 需求量上升2. 0%,消费量达23 400亿m3(估计值);预计到2030年,世界天然气 的消费量要比1996年翻一番,达到4万亿m3以上,届时天然气将主导世界能源市 场, 成为第一大能源。世界范围内能源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 天然气将成为第一大 能源, 石油将从现在的第一能源降为第二能源。由于能源生产结构的变化必然导 致能源

3、利用和消费结构的变化。因此,强化天然气化工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尤其是加强由天然气出发合成液体燃料和合成石油化工 原料的研究开发,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战略意义。1天然气化工研究开发现状1.1 国外研究开发现状近年来, 主要发达国家政府和大型化工公司都制定了发展利用天然气的国家计划 和跨国计划。日本从1990年开始实施为期7年的“天然气有效利用特别研究计 划”,总预算为14亿日元,该计划主要以甲烷合成汽油等液体燃料为目标,还包括 甲烷直接部分氧化制甲醇再合成汽油。加拿大国家矿物能源部和技术中心,1990 年制定了长期的天然气化学转化计划,有 8 家公司组成集团给予经济支持。美国 芝加哥天然气

4、研究所联合大公司及大学组成联合体, 规划并资助天然气转化利用 项目。美孚公司开发成功天然气经甲醇制取汽油技术,于80年代中期在新 西兰工业化。联碳公司首创开发了甲烷氧化偶联制取烯烃技术, 但工业化尚有距 离。阿科(Arco)公司领先开发了天然气制汽油技术(GTG)。荷兰壳牌公司用了 10 年时间开发成功天然气经合成气直接合成柴油和煤油技术(SMDS),并于1993年 在马来西亚建成 45 万 t/a 的生产装置。法国石油研究所也增加了天然气化学转 化的研究项目。澳大利亚则在合作开发甲烷氧化偶联和乙烷裂解制乙烯的联合工 艺及其他天然气转化项目。不难看出, 国际上天然气化工利用研究的战略目标是 为

5、 21 世纪全球能源和石油化工原料结构的转变做技术储备,研究重点是天然气 直接或间接转化生产液体燃料、烯烃、芳烃和含氧有机化学品四大领域。天然气 化工传统产品新技术的研究开发转向以节能为中心的技术开发,集中体现在合成 氨和甲醇的节能新工艺及装置大型化的开发上。为了加快研究开发步伐,加强成 果交流,全世界每3 年召开一次国际天然气转化会议,至今已举行5届,每届都有近百篇研究论文交流。1.2 国内研究开发现状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天然气的国家之一,并在公元 13 世纪就开发了世 界上第一个气田-自流井气田110。世纪的世界能源结构中,天然气将逐渐取代 石油而成为头等重要的能源,这种发展趋势已是

6、国内外许多经济专家与石油地质 专家的共识10。因此, 深入研究中国天然气资源潜力就显得极为重要。我国天 然气化工研究开发始于 50 年代末, 先后组织 5 个中央和地方研究单位(西南化工 研究设计院、成都化工研究设计院、四川省精细化工研究设计院、四川省天然气 化工研究院、重庆天然气化工研究院)以及 3 个中科院下属研究所(中科院成都有 机化学研究所、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对天 然气化工各领域进行了全面的科研开发, 至 60 年代已取得一批科研成果并逐步 用于工业生产。但由于长期忽视系统工程和材料工程的研究, 加上综合国力不强, 致使许多科研项目的工程放大和大型

7、工程受阻。中国科学院主持的天然气综合利 用项目取得了重要进展, 总体水平与国外水平相近, 个别项目居国际先进水平, 如 天然气(合成气)制取乙醇,C2含氧化合物的时空收率达到315 g / (kg h)据原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对国内油气资源评价, 最新的评价 结果显示, 我国天然气资源量为38万亿衬, 可开采资源量为10.5 万亿耐, 已探明 天然气地质储量为2.53万亿耐, 但探明程度仅为6%, 与世界天然气资源探明程度 42.6%相比,尚有巨大资源潜力。1999年我国天然气产量为230亿衬,预计2X()5 年产量可达363 亿时。丰富的资源, 为我国 21世纪开发利用

8、天然气提供了雄厚的 物质基础11。从世界天然气发展情况看, 由于勘探技术提高, 开发成本降低, 天然 气价格下降趋势明显, 天然气产量逐年俱增, 在能源供应比例上已接近 l4/, 折合 原油的3乃。专家预测到2040年天然气比重将超过原油,年产量达65亿(t油当 量), 说明 21 世纪中期将进人以天然气为主的能源时代, 稳定发展时期可延续 40 一 50 年 12 。2 研究开发工作战略2.1 加强天然气综合利用研究开发的组织领导 建议组建“国家天然气利用委员会”, 由国家计委、经委、教委、中科院、国家 石油化学工业局、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等组成, 负责对天然气 利用的研究开发

9、和生产建设组织领导, 做到统一规划、统一领导、统一指挥、集 中人力财力、重点攻关, 促进研究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2.2 加强人才培养和专业研究开发队伍的建设 要多快好省地获得研究开发成果, 除了加强组织领导和必要的物质条件外 , 还应 该有一支强大的专业科技队伍。目前国内天然气化工科研队伍已经削弱, 为适应 今后研究开发任务的需要, 建议由原部级重点研究院和中科院组建天然气转化利 用工程研究院, 承担战略性或大型研究项目, 实施全方位的研究开发。2.3 加强研究开发科技领域里的法制建设 要吸取国内以往的经验教训, 加强科技领域里的法制建设, 依法管理研究开发项 目, 对严重失职者、弄虚作假者

10、、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者、违约者要给予纪律处分 或追究法律责任。2.4 建立新的“项目”管理体制对“规划”中的研究开发项目,建议由“委员会”实施招标、投标及中标的科学 管理方式,双方签订 “合同”,以法制形式明确责、权、利和最终目标,适时进行 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以促进研究开发项目的适用性。对需要社会其 他部门和单位参与的研究开发项目也应实施招标制。2.5 扩大研究开发经费筹措渠道,建立统一的研究发展“基金” 天然气综合利用的研究开发项目多数属战略上的研究课题 ,带有普遍指导意义 , 不但费时,耗资也大。建议将国家拨款、科学基金和大中型企业提留的科研经费 (部分)都捆在一起,建立研究发

11、展“基金”,由“委员会”统一管理,集中使用。 研究成果属“委员会”和“成果开发者”共有,成果转让费部分上缴“委员会” 作发展“基金”,对大中型企业的技术转让实行优惠转让政策。2.6 结合国情制定优惠政策,给予扶持天然气化工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开发,能否在经济上有竞争力,除了技术上的先 进程度外,关键还在于天然气的价格。我国现行天然气价格普遍高于国外,在一定 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天然气化工的稳定和发展,也不利于城市煤气和工业应用的推 广使用,将会制约我国天然气工业的良性发展。建议国家应对不同用途作出不同 定价,对天然气化工新产品、新技术研究开发项目的工业推广实行优惠政策。 3.展望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开

12、发利用天然气的国家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天然气工 业,无论在地质勘探、钻井、开发、储运、加工利用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已成为 我国能源构成和化工原料的一个重要部分,为农业、化工纺织、医药等方面的发 展提供了可贵的原料。我国不但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而且也有丰富的煤 藏(煤成气)。当今世界,化石能源仍然是一次能源,今后可预见的2030年内, 化石能源也仍将在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占主要地位, 在能源领域主要矛盾也还 是能源的可获得性、经济性和清洁性的统一问题。中国化石能源中,煤炭资源相 对丰富。储采比远高于石油、天然气, 可获得性最高;而从经济性看, 按同等发热 量计算,煤炭的价格也远低于天

13、然气、柴油和重油价格,仅约1/3 左右。因此,以 煤炭为主的资源禀赋及其经济性,决定了煤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仍是中国的主 要能源,预计到 2020 年,煤在一次能源中的占比仍高达 60%。煤为基础是中国能 源供给的基本格局。已经探明在1 000m以内的煤蕴藏量即达6 400X108 t。有 些专家估算煤成气资源约有1.8X1085.4X108m3。若把2 000m以内的远景 煤量5X1012 t计算进去,我国煤成气资源约有12X10415X1012m3。即使去 掉一半无效地区,保存下来的聚煤气仍有6X1047.5X1012m3。地质、石油部 门的专家们估计都在 11X10419X1012m3

14、之间,少于前苏联,多于美国。较之 于煤和石油,天然气资源量丰富,考虑到未来天然气水合物的开发成功,天然气水 合物是由水和天然气在一定条件下结合形成的晶体状化合物 , 主要成分是甲烷 (CH4)。所以天然气水合物又被称为甲烷水合物(Met haneHydra t e)。自然界中发现的天然气水合物多呈白色,遇热会迅速分解。故天然气水合物 一般赋存于较低温度(0C10C)和较高压力(大于10MPa)的地层条件下。 计算表明,在标准状态下,lm3的天然气水合物可分解出大约164m3天然气和 0.8m3水。据有关专家估计,27%的陆地面积和大于90%的海洋面积中都蕴藏着丰 富的天然气水合物,储量十分巨大

15、,世界上天然气水合物中的资源量估算为:陆地 达 1.4X10133.4X1016m3,海域达 3.1X10153.4X1018m3。(中国海域天 然气水合物主要分布在南海和东海:南海面积达180X 104 km 2,陆坡和陆隆地 区面积约100X104km2,可能存在(600700) X 108 t油当量的天然气水合物。 东海的冲绳海槽中也发现天然气水合物。中国陆地冻土区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 东北北部,分别为高原海拔和高纬度冻土区,可能均具备形成天然气水合物的温 度和压力条件, 其中的有利地区为含青藏高原羌塘盆地、东北北部海拉尔盆地和 漠河盆地)。碳量大致相当于目前已知的石油、煤炭和天然气资源

16、的两倍。因此, 天然气水合物作为一种非常规的清洁能源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被认为是潜在 的常规能源的替代品。H/C比值高,环境特性优异,能源利用效率高,用途广泛。 我国能源结构的特点是多煤、少油 ,天然气工业正处在大力发展之中。早在 30 年代,天然气水合物就在远东地区的天然气输送管道内被发现,但直到70年代 初, 前苏联学者论证了地壳中可能存在天然气水合物生成带 , 并可形成大型的商 业性气田, 而后在陆地冻土带首先发现了第一个具有商业开采价值的天然气水合 物气田麦索亚哈气田之后, 才引起世界各国科学家和政府的重视。后来在深海 钻探计划(DSDP )和大洋钻探计划(ODP)中,在许多海域的

17、海底(如鄂霍克 茨海、墨西哥湾、大西洋、北美太平洋一侧和拉丁美洲太平洋一侧的世界海域) 都采集到了天然气水合物样品4。 80 年代以来,许多国家都在天然气水合物调查 研究方面给予了高度重视, 并从能源储备战略角度考虑, 作为政府行为, 纷纷制 定了长远发展规划和实施计划, 一个深入开展天然气水合物调查研究的热潮正在 全球兴起。如美国于1999年制定了国家甲烷水合物多年研究和开发项目计划, 计划在1 0年内投入2亿美元,预计在2 0 1 5年投入试生产, 203 0年投入商业生产。 日本则于 1995 年专门成立了甲烷水合物开发促进委员会,并制定了研究开发的 五年计划(19951999年),在五

18、年内投入了150亿日元。发展中国家印度也在政 府五年计划(19962000年)中投入5600万美元,在其东、西部近海开展天然气 水合物的调查研究工作。另外加拿大、英国、德国、巴西、挪威以及俄罗斯等国 均在实施天然气水合物研究和开发计划。近年来, 随着我国“西气东输”项目的 展开、海上天然气登陆和沿海地区LNG进口,我国的可利用天然气资源量正在 不断增加, 拓展天然气利用方式已成为可能。参考文献1maxmlowrieaoceanicaethanehydrate:afrontiergasresourcej.petroleumGeology,199 6,19 (1):41-56.2 方银霞, 金翔龙

19、, 杨树锋. 海底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进展J 海洋科学,2000,24(4):18-21.3 史斗, 郑军卫. 世界天然气水合物研究开发现状和前景J .地球科学进展,1999,14(4):24-30.4 lashofDA,AHujaDR.RElativecontributionsofgreenhouseJ.Nature,1990(344):5293 11.5 MillerJJ,LeeMW,vonHueneR.Ananalysisofseeismicoreflectionfromthebaseofagash ydratezone,off-shorePeruJAmericanAssociationo

20、fPetroleumGeologistsBulletin ,1991(75):910-924.6 Eckerc,DvorkinJ,Nura,Estimatingtheamountofhydrateandfreegasfromsurfaceseismi c,Soc,ExplGeophhysJExandedAbstracts,1998.7 MallickS,LauveJ,WorkmanR,Anlysiofbottomsimulatingreflectordate,SocExpl,Geo physJExpandedAbstracts,1998.8 LeeMW,HutcesoutheasternU,S

21、J.CONTINENTALMARGIN. phinsonDR,AgenaWF,DillonWP,MillerJJ,SwiftBA,Seismiccharaterofgashydratesontg eoPHYS,Res,1994(16):163-184.9 戴金星,夏新宇,卫延召.中国天然气资源及前景分析M北京:石油工业 出版社,2000,11-22.10 康竹林,傅诚德,崔淑芬,等中国大中型气田概念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 社, 2000:1-7.11 李宏勋等.我国天然气产业的现状与发展战略 .西南石油学报,2000,22(1):90 一 94. 12陈俊武. 21世纪油气工业发展务议.中国工程科学,2000,2(4):21一24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