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水污染控制工程下期末复习试题

上传人:天****库 文档编号:121721645 上传时间:2022-07-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完整版)水污染控制工程下期末复习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完整版)水污染控制工程下期末复习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完整版)水污染控制工程下期末复习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完整版)水污染控制工程下期末复习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水污染控制工程下期末复习试题(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一、名词解释1、COD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2、 BOD: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3、污水的物理处理:通过物理方面的重力或机械力作用使城镇污水水质发生变化 的处理过程。4、沉淀法:利用水中悬浮颗粒和水的密度差,在重力的作用下产生下沉作用, 已达到固液分离的一种过程。5、气浮法:气浮法是一种有效的固一一液和液一一液分离方法,常用于对那些 颗粒密度接近或小于水的细小颗粒的分离。6污水生物处理:污水生物处理是微生物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利用微生物的新 陈代谢功能,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质进行分解和转化。7、发酵:指的是微生物将有机物氧化释放的电子直接交给底物本

2、身未完全氧化的某种中间产物,同时释放能量并产生不同的代谢产物。8、MLSS (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指曝气池中单位体积混合液中活性污泥悬浮 固体的质量,也称之为污泥浓度。9、MLVSS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指混合液悬浮固体中有机物的含量,它包括Ma Me及Mi三者,不包括污泥中无机物质。P-10210、污泥沉降比:指曝气池混合液静止 30min后沉淀污泥的体积分数,通常采用1L的量筒测定污泥沉降比。P-10311、污泥体积指数:指曝气池混合液静止 30min后,每单位质量干泥形成的湿污泥的体积,常用单位为mL/g。P-10312、污泥泥龄:是指曝气池中微生物细胞的平均停留时间。对于有回流的

3、活 性污泥法,污泥泥龄就是曝气池全池污泥平均更新一次所需的时间(以天 计)。(网上搜索的)13、吸附:当气体或液体与固体接触时,在固体表面上某些成分被富集的过程成 为吸附。14、 好氧呼吸:以分子氧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呼吸作用称为好氧呼吸。15、 缺氧呼吸:以氧化型化合物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呼吸作用称为缺氧呼吸。16、同化作用:生物处理过程中,污水中的一部分氮(氨氮或有机氮)被同化成微生物细胞的组成成分,并以剩余活性污泥的形式得以从污水中去除的过程,称为同化作用。17、生物膜法(P190:生物膜法是一大类生物处理法的统称,包括生物滤池、 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池、曝气生物滤池及生物流化床等工艺形式

4、, 其共同的 特点是微生物附着生长在滤料或填料表面上,形成生物膜。污水与生物膜接触后, 污染物被微生物吸附转化,污水得到净化。18、物理净化(P7):物理净化是指污染物质由于稀释、扩散、沉淀或挥发等作 用而使河水污染物质浓度降低的过程。19、化学净化(P-7):是指污染物质由于氧化、还原、分解等作用使河水污染 物质浓度降低的过程。20、生物净化(P-7):是指由于水中生物活动,尤其是水中微生物对有机物的 氧化分解作用而引起的污染物质浓度降低的过程。二、填空1、污水类型: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初期雨水、城镇污水2、 表示污水化学性质的污染指标:可分为有机指标(生化需氧量(BOD)、化学 需氧量(C

5、OD、总有机碳(TOC、总需氧量(TOC、油类污染物 、酚类污 染物、表面活性剂、有机碱、有机农药、苯类化合物)和无机指标( PH植物 营养元素、重金属、无机性非金属有害有毒物(总砷、含硫化合物、氰化物)3、水体自净分类:物理净化 化学净化 生物净化。4、根据地域,污水排放标准分为哪些?根据地域管理权限分为国家排放标准、行业排放标准、地方排放标准5、 沉淀类型6-404&按池内水流方向,沉淀池可分为哪几类:沉淀池常按池内水流方向不同分为平流式、竖流式、及辐流式三种。7、废水中油存在形态(P57):可浮油、细分散油、乳化油、溶解油。8、气浮法类型(P62):电解气浮法、分散空气气浮法、溶解空气气

6、浮法。9、呼吸分类(P83):好氧呼吸、缺氧呼吸。10、微生物生在规律:按微生物生长速率,微生物生长过程可分为四个时期,即 延迟期、对数增长期、稳定期、和衰亡期。11、扩散器分为哪几类:根据分散气泡的大小,扩散器可分为微气泡扩散器、小 气泡扩散器、中气泡扩散器、大气泡扩散器、剪切分散空气曝气器。12、微生物膜法工艺类型:生物膜法是一大类生物处理法的统称, 包括生物滤池、 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池、曝气生物滤池及生物流化床等工艺形式。13、影响膜处理主要因素(P194)进水底物的组分和浓度、营养物质、有机负荷及水力负荷、溶解氧、生物膜量、PH温度和有毒物质等。14、沪混你关系15、离子交换运行中

7、包括哪四个步骤(P323:交换、反洗、再生、清洗。三、简答1、水体自净:受污染的水体,经过水中物理、化学与生物作用,使污染物浓度自然降低,并恢复到污染前的水平。2、污水排入河流的混合过程: 竖向混合阶段横向混合阶段断面混合阶段3、废水中油存在形态:废水中油通常有四种存在形:可浮油细分散油乳化油溶解油4、 双模理论基本论点:双膜理论基本论点:(1)气、液两相接触的自由界面附 近,分别存在着做层流流动的气膜和液膜。 (2)在两膜以外的气、液相主体中, 由于流体的充分湍动(紊流),组分物质的浓度基本上是均匀分布的,不存在浓 度差。(3)在气膜中存在着氧的分压梯度,在液膜中存在着氧的浓度梯度,它 们是

8、氧转移的推动力。(4)氧是一种难溶气体,溶解度很小,故传质的阻力主 要在于液膜上,因此通过液膜的传质速率是氧转移过程的控制速率。5、造成丝状证膨胀原因:造成丝状性膨胀的原因:(1)污水水质(2)运行条件(3)工艺方法6生物接触氧化法优点: 由于填料的比面积较大,池内的充氧体条件良好 生物接触氧化法不需要污泥回流,不存在污泥膨胀问题,运行管理简便 由于生物固体量多,水流又属于完全混合型,因此生物接触氧化池对水质 水量的骤变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生物接触氧化池有机溶剂负荷较高时, 其F/M保持在较低水平,污泥产率 较低7、生物脱7、氮包括那几个过程 5-7027、 生物脱氮包括哪几个过程?(P86)

9、氨化反应微生物分解有机氮化合物产生氨的过程。 硝化反应在亚硝化菌和硝化菌的作用下,将氨态氮转化为亚硝酸盐(NO2)和硝酸盐(N03-的过程。 反硝化反应在缺氧条件下,N02-和 N03-在反硝化菌的作用下被还原为氮气的过程。 同化作用生物处理过程中,污水中的一部分氮(氨氮或有机氮)被同化成微生物细胞的组成成分,并以剩余活性污泥的形式得以 从污水中去除的过程。当进水氨氮浓度较低时,同化作用可能 成为脱氮的主要途径。8、破乳方法有哪些? P61破乳的方法有很多种,但基本原理一样,即破坏油滴界面上的稳定薄膜,使 油、水得以分离。破乳途径有下述几种:(1)投加换型乳化剂。(2)投加盐类、酸类物质可使乳

10、化剂失去乳化作用。(3)投加某种本身不能成为乳化剂的表面活性剂。(4)通过剧烈搅拌、振荡或转动,使乳化的液滴猛烈相碰撞而合并。(5)如以粉末为乳化剂的乳化液,可以用过滤法拦截被固体粉末包围的油 滴。(6)改变乳化液的温度(加热或冷却)来破坏乳化液的稳定。四、问答1、解释并画出仰垂曲线图表示一条被污染河流中生化需氧量和溶解氧的变化曲线。横坐标从左到右 表示河流的流向和距离,纵坐标表示生化需氧量和溶解氧的浓度。将污水排入河流处定为基点0,向上游去的距离取负值,向下游去的距离取 正值。在上游未受污染的区域,BOD5艮低,DO接近饱和值,在0点有污水排入。 由溶解氧曲线可以看出:DC和BOD5有非常密

11、切的关系。在污水未排入之前, 河水中DC艮高,污水排入后因有机物分解耗氧,耗氧速率大于大气复氧速率, DO从 0点开始向下游逐渐减低。从0点流经2.5d,降至最低点,此点称为零界 点。该点处耗氧速率等于复氧速率。 零界点后,耗氧速率因有机物浓度降低而小 于复氧速率,DO又逐渐回升,最后恢复到近于污水注入前的状态。在污染河流 中DO曲线呈下垂状,称为溶解氧下垂曲线(简称氧垂曲线)。根据DO和 BOD5曲线,可以把该河流划分为污水排入前的清洁区, 排入后的 水质污染恶化区,恢复区和恢复后的清洁水区。斜线部分表示 DO受污染后低于 正常值,黑影部分表示DO氐于水体质量标准。2、影响微生物生长的环境:

12、因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营养、温度、 PH溶解 氧以及有毒物质。3、 从气体传递的双膜理论,分析氧传递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污水水质、水温、 氧分压。2、试论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环境5-703根据dc/dt= Ka (Cs C), Ka 、Cs值曾大,有利于氧传递,Ka 、Cs值减小, 不利于氧传递。污水水质污水中含有各种杂质,对氧的转移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其中主要是溶解 性有机物,特别是某些表面活性物质,它们会在气液界面处集中,形成一层分子 膜。增加了氧传递的阻力,影响了氧分子的扩散,污水中总传质系数Kla值将相 应地下降,从而降低了氧传递速率。水温水温对氧的转移影响较大,水温上升,水的黏度降低,液

13、膜厚度减小, 扩散系数提高,Klaz值增高;反之,则Kla值降低。水温对溶解氧饱和度 Cs值 也产生影响。随着温度的增加,Kla值增大,Cs值降低,液相中氧的浓度梯度有 所减小。因此,水温对氧转移有两种相反的影响,但并不是完全抵消,总的来说, 水温降低有利于氧的转移。氧分压气压降低,Cs值下降;反之则提高。3、从气体传递的双膜理论,分析氧传递的主要影响因素微生物的营养微生物为合成自身的细胞物质,需要从周围环境中摄取自身生存所必须 的各种物质,这就是营养物质。其中,主要的营养物质是碳、氮、磷等,这些是 微生物细胞化学成分的骨架。对微生物来讲,碳、氮、磷营养又一定的比例,一 般为 BOD5 :N:

14、P=100:5:1.温度各类微生物所能生长的温度范围不同,约 580C .当温度超过最高生 长温度时,微生物的蛋白质迅速变性且酶系统会遭到破坏失去活性,严重时可使 微生物死亡。低温会使微生物代谢活力降低,进而处于生长繁殖停止状态,但仍 可维持生命。PH不同的微生物有不同的PH适应范围。在污水生物处理过程中,保持最 适PH范围是十分必要的。如活性污泥法曝气池中的适宜 PH为6.58.5,如果PH 上升到9.0,原生动物将由活跃转为呆滞,菌胶团黏性物质解体,活性污泥结构 遭到破坏,处理效果显著下降。如果进水 PH突然降低,曝气池混合液呈酸性, 活性污泥结构也会发生变化,二沉池中将出现大量浮泥现象。

15、溶解氧溶解氧是影响生物处理效果的重要因素。在好氧生物处理中,如果溶解氧不足,好氧微生物由于得不到充足的氧, 其活性将受到影响,新陈代谢能力降 低,同时对溶解氧要求降低的微生物将逐步成为种属, 影响正常的生化反应过程, 造成处理效果下降。对于生物脱氮除磷来讲,厌氧释磷和缺氧反硝化过程又不需 要溶解氧,否则将导致氮、磷去除效果下降。有毒物质在工业废水中,有毒物质的毒害作用主要表现在破坏细胞的正常结构及 使具体内的酶变质,并失去活性。如重金属(砷、铅、镉、铬、铁、铜、锌等) 能与细胞内的蛋白质结合,使酶变质失去活性。4、生物脱氮、除磷的环境条件要求和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说明主要生物 脱氮、除磷工艺的

16、特点答:生物脱氮、除磷的环境条件要求(没找到)主要影响因素:环境因素,如温度、PH DO工艺因素,如污泥泥龄、各反应区的水力停留时间、二沉池的沉淀效果;污水成分,如污水中易 降解有机物浓度,BOD5与N、P的比值等。主要脱氮、除磷工艺的特点工艺名称优点缺点A/O在好氧前去除BOD节能; 消化前产生碱度; 前缺氧具有选择池的作用脱氮效果受内循环比影响; 可能存在诺卡氏菌的问题; 需要控制循环混合液的DOAp/O工艺过程简单;水力停留时间短; 污泥沉降性能好;聚磷菌碳源丰富,除磷效果好如有消化发生除磷效果会降低; 工艺灵活性差a2/o同时脱氮除磷;反硝化过程为消化提供碱度; 反硝化过程同时去除有机

17、物; 污泥沉降性能好回流污泥含有硝酸盐进入厌氧 区,对除磷效果有影响; 脱氮受内回流比影响; 聚磷菌和反消化菌都需要易降解有机物倒置a7o同时脱氮除磷;厌氧区释磷无硝酸盐的干扰; 无混合液回流时,流程简捷, 节能;反硝化过程同时去除有机物;好氧吸磷充分;污泥沉降性能好厌氧释磷得不到优质易降解碳源;无混合液回流时总氮去除效果不高;UCT减少了进入厌氧区的硝酸盐量,提高了除磷效率;对有机物浓度偏低的污水,除磷效率有所改善;脱氮效果好操作较为复杂; 需增加附加回流系统改良Barde npho脱氮效果优秀; 污泥沉降性能好池体分隔较多; 池体容积较大PhoStrip易于与现有设施结合及改造; 过程灵活性好;除磷性能不受积水有机物浓 度限制;加药量比直接采用换血沉淀 法小很多;出水磷酸盐浓度可稳定小于1mg/l需要投加化学药剂;混合液需保持较高DO浓度,以防 止磷在二沉池中释放;需附加的池体用于磷的解吸;如使用石灰可能存在结垢问题SBR及变性工可同时脱氮除磷;静置沉淀可获得低SS出水;耐受水力冲击负荷;操作灵活性好同时脱氮除磷时操作复杂; 滗水设施的可靠性对出水水质影 响大;设计过程复杂;维护要求高,运行对自动控制依 赖性强;池体容积较大kj, g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