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应重视“文化感受”的培养

上传人:胡** 文档编号:121697238 上传时间:2022-07-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英语教学中应重视“文化感受”的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英语教学中应重视“文化感受”的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英语教学中应重视“文化感受”的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英语教学中应重视“文化感受”的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英语教学中应重视“文化感受”的培养(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英语教学中应重视“文化感受”的培养新课改将英语课程的总体目的确定为学生综合语言运用才能的形成,而“文化感受”拉近了与英语学习真实状态的间隔 ,是有效、快捷、准确地掌握英语语言的规律和增强综合运用才能的有效方式。应试教育影响下的中学英语教学多年以来,中学英语教学同其他主干课程一样还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形式上。学校、老师、家长在社会各方面压力和现有的考试评价导向下。往往采取拼时间、拼精力、延长学习时间等“非常规”的教学方法,把高分数、高升学率作为教学和学习的终极检验指标。详细到中学英语教学,应试教育的弊端昭然假设揭。学生考试分数很高,应用才能却很差。经过几年的英语学习,学生连根本的生活会话都不会说,甚

2、至根本就不开口讲话,根底读音也不会读。英语教学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就是文化教学。假如侧重语言教学而忽略语言所承载的文化,更甚者只为应对考题而进展语言教学,学生只具备了答题技巧,对语言及其承载的文化茫然无知,那么,出现大批量高分低能、只会做英语习题而没有实际英语交际才能的学生就缺乏为怪了。新课改对中学英语教学的要求教育部203年公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提出:学生的开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标准将英语课程的总体目的确定为学生综合语言运用才能的形成,而这一才能的形成是建立在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的整合开展的根底之上的。标准中的

3、文化意识包括“文化知识、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才能”。新课改直接面对的是我国中学英语教育的弊端。新课改重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死记硬背、机械地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这恰恰是与学习语言就是感受文化相一致的。缺乏文化底蕴的外语学习无异于有形似而无神韵的“嚼蜡”。教语言不触及到文化,教学任务根本无法完成。语言只是个外壳,仅仅掌握听、说、读、写,实际上是无法进展跨文化交流的。也就无从谈起综合运用语言的才能。而“文化感受”不失为适应新课改,表达素质教育,进展中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方式。“文化感受”的价值“文化感受”就是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和方式来感受、体会、领悟异域文化,进而更加有效、

4、准确地掌握异国语言。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语言是随着民族的开展而开展的,语言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局部。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接触和理解英语文化有益于学生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学生对异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有益于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学习语言,只有理解了有关的文化知识,才能到达正确理解语言和表情达意的效果。语言的生命是文化。感受文化是学习语言的有效途径,是表达标准将英语课程的总体目的确定为学生综合语言运用

5、才能的切入点。通过“文化感受”将大大拉近与英语学习真实状态的间隔 。“文化感受”,说得通俗一些就是尽可能地营造英语语言文化的气氛和场景,使学习者有效、快捷、准确地掌握英语语言的规律和综合运用的才能。使学习英语的过程成为一种积极、动态、良性的知识学习过程。“文化感受”的价值主要表如今:价值观念的感受。价值观念是文化的核心。西方人重个人价值,强调自我意识,为人处事的言语行为无须别人认可,也不追求与人一致。而中国人的群体意识强,独立意识较弱。西方人认为,当别人未向你求助时,你主动给予他帮助是一种施舍行为,是对他才能的轻视,甚至是对别人格的侮辱。而在中国人看来,人与人之间的互相照顾是人之常情,是一种美

6、德。社会心态的感受。由于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各民族逐步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社会心态,即使对同一事物也往往有不同的好恶。英国人和美国人见面时很少问及对方的家庭情况,他们视年龄、收入、财产等为隐私。中国人那么毫不忌讳地议论这些内容。西方人怕老、惧老的心理使他们忌讳使用old.aged等词,而用the advanced in age(上了年纪的人),the mature thelonger living(生活经历长的人),美国有个永不老合唱团,译为“neveryoung”而不是“never old”等。交际方式的感受。英国人见面打招呼的常用方式是议论天气,如“lovelyweather,isn

7、t it?”或“HeHo”“Hi”“Goodmorning”等。在中国,人们常用的寒喧语是:“到哪儿去?”“吃饭了吗?”“最近忙什么呢?”假设将这些话直译为英语“Have you eaten?”“Where are you go-ing?”“what are you busy with?”就不是打招呼语了,而是变成了期待对方答复的问题。这些话只能在某些特定的场合使用,假设作为招呼语滥用,有时就会伤害对方的感情。表达形式的感受。语言的构造及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该民族的文化。英语句子中的修饰语可置于被修饰词前,亦可在其后,这与汉语不同。Big enough(足够大),something impo

8、rtant(重要的事情)等,与汉语语序恰恰相反。英语中时间、地点的排列顺序习惯从小到大,而汉语那么从大到小,如at3:oopm.21st June,20(20年六月二十一日下午三点)等等。中学英语教学由于深受应试教育的桎梏,普遍存在着重外语技能、轻文化教育的问题,一些老师认为,英语教学就是教单词、教短语、讲授课文和做练习,大局部学生经过几年的英语学习,脑袋里装满了单词和短语,却无法说出一个完好的句子。假设把课堂上所学的语言知识放到详细的文化环境中,就会屡犯错误,达不到综合语言运用才能的目的,不能真正实现新课改所要求的目的。新课改下的中学英语老师应当引导和帮助学生在学习语言时进步学生对文化的敏感

9、性,利用他们想理解其他民族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从而进步学习该民族语言的文化根底。中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感受”的有效形式老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要充分认识到文化学习的价值和意义。多渠道地承受相关的文化信息,将学生带入异域风情中,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感受异国文化。中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感受”的有效形式包括:课堂教学。中学英语教学的主要教学形式仍然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导。但是应该充分认识到“文化感受”在课堂教学中的价值和意义,积极矫正应试教育的偏颇。诸如“题海战术”“满堂灌”的教学形式应当叫停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才是学习效果的有力保证。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的扼杀才是教育的最大失败。影视辅助教学。影

10、视辅助教学是老师利用与课本有关的影视资料,利用多媒体手段进展教学的有效方法。使教学内容情境化、兴趣化、形象化,使学生在详细生动的形象中眼到心到,感知深切。当然要将影视辅助教学定位在“文化感受”这一层面,不能让它代替课堂讲解,不能背离语言教学的本质属性。播送电视英语节目辅助教学。目前,我国各地、各级播送电台、电视台都制作和播放了大量的英语教学节目,其中大局部节目的质量较好。这些节目把文字、声音、图像结合起来,提供了真实的英语场景,有利于学生进展英语学习。报纸杂志。对于我国的英语学习者来说,英语文字材料对他们的学习仍然起着主要作用。大量阅读对英语学习来说,无疑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阅读材料应

11、当有明确的定位。“文化感受”应当成为材料选择的标准。目前,国内已有大量合适中小学生阅读的英语报纸杂志。阅读英语报纸杂志应该以扩大阅读量、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充分感受异国文化为目的。网络学习资。计算机网络的广泛应用为外语教学提供了无限的开展潜力。计算机网络不仅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渠道,更重要的是它为学习者提供了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学习资。目前,国内外很多机构或学校已经建立了英语学习网站,而且很多网站还免费为英语学习者提供效劳。在英语教学中,通过“文化感受”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方法,通过组织英语角、演讲等方式,创设形式多样的、真实的语言环境,使学习者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加深对文化知识的实际运用。(作者单位:天津民族中学)第 4 页 共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