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N技术的运用与发展

上传人:feng****heng 文档编号:121645851 上传时间:2022-07-1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23.7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PTN技术的运用与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PTN技术的运用与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PTN技术的运用与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资源描述:

《PTN技术的运用与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TN技术的运用与发展(2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目录目录1第1章.绪论4第2章.PTN简介5定义5的主要特点5的主要优点5第3章.PTN实现技术6传送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TP)技术63 . 2面向连接的以太网传送技术73.3 PTN对L3功能和业务的支持73.4数据平面环回功能7第4章.PTN网络的规划8的组网模式8网络保护功能要求9的网络层次定位11与其他网络的关系11第5章. PTN的主要应用场景125.1. 混合组网模式125.2. 独立组网模式135.3. 联合组网模式14主流设备17第6章.PTN的发展趋势21参考文献23PTN技术的运用与发展摘 要融合了分组技术及同步数字体系。成技术优势的分组传送网丁技术,更 适合多业务的

2、承载和交换,满足灵活的组网调度和多业务传送,可以提供网络保护功能。PTN技术特点决定他能更好的利用现有的网络,能提供更多的与网的接口。文章分析了 PTN技术特点及现有组网方式,并提出了一种IP+PON+PTN的组网改进方式关键字:PTN; 分ffi交 ;主网模式;第1章.绪论PTN的产生背景运营商已经开始进入全业务运营时代。全业务意味着融合, IP化是融合的基础。ALL IP已成为当今业务发展的大势所趋。在传统业务IP 化的同时,天生具有IP血统的新业务蓬勃发展起来,而当前传输网和传统数据 网络受其技术体制限制,已越来越成为业务、网络IP化发展的掣肘,于是, PTN技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国内

3、3G牌照发放以后,三大运营商都在进行 IP化的转型。移动网络的IP化比固网的IP化更复杂。移动网络的IP化,除 了传统业务IP化方面的需求,还对时钟、网络延时、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较 高,从而对承载网产生了新的需求。当前移动IPRAN建设是业界关注的热点, 传统的MSTP传送技术在承载效率、可扩展性和成本方面难以满足移动IP RAN 的长期发展要求,需要一种基于分组的新型承载技术来替代MSTP,PTN技术的 出现正好适应了这个需求。由于IP RAN的需求融合了传输和数据的技术特 征,在解决方案上也体现了多样性,除PTN技术外,还有MSTP的PTN改造、路 由器增强方案。据中兴通讯PTN国内市场总

4、监王杨介绍,传统的SDH和路由器 通过改造很难满足运营商的长久发展需求,尽管MSTP能够满足3G初期的需 求,但在3G后期会出现动力不足,同时运营商在3G后期还有大量的承载传输 网投资,MSTP的生命周期并不是很长,而运营商需要能够长久支持业务发展的 网络,运营商移动宽带化和无线宽带上网的发展,对移动承载的传送需求量也 非常大。她认为,通过MSTP改造或者路由器改造来实现承载IP业务,将需要 一定的周期,满足运营商功能需求的时间窗比较靠后,不适合运营商的长久发 展和长久投资计划。而PTN从一开始就是从致力于满足运营商的长远需求出发 的。随着3G网络的大规模部署,满足3G网络的底层传输需求是当务

5、之急。现有 的SDH/MSTP/ASON传输网由于IP化不够彻底,使得在承载IP业务时效率较低, 为适应未来网络发展和网络融合需要,采用PTN(MPLS-TP)技术、增强以太网技 术和IP/MPLS等技术进行全业务统一 IP化承载的多种技术由此应运而生。第2 .PTN简介PTN (Packet Transport Network)分组传送网,是当前业界为了能够在传 送层更加有效地传递分组业务,并提供电信级的OAM和保护而提出的一种分 组传送技术。PTN分组化传送主要有两类技术:一种是基于以太网技术的 PBB-TE (Provider Backbone Bridge - Traffic Engi

6、neering),主要由 IEEE开发;另一种是基于MPLS技术的T-MPLS/MPLS-TP,由ITU-T和IETF 联合开发。但随着北电的衰退,T-MPLS/MPLS-TP逐渐成为目前PTN在传送 层唯一的主流技术,并且已在中国移动城域网络中规模部署。PTN的主要特点:1)采用与现有本地传输网相同的分层网络架构。2)接入层采用环型或链型结构组网,客户侧采用E1、FE端口。3)汇聚层及以上可采用环形或MESH组网,可承载在波分系统上;上下层相连 可采用两点接入方式。4)汇聚层及以上采用大容量10G线路侧端口。5)可支持多种接入业务类型。6)可实现快速部署,适应环境能力更强。.PTN的主要优点

7、:1)创新的高性能电信级分组架构实现了由数据网络向电信网络的跨越。2)端到端QoS设计提供精细化的承载和完善的分级质量保障,采SDH-Like的 OAM&P是分组网络具备运营商级能力的最关键改进。3)PTN采用了管道化传送思路、依托MPLS的转发机制,可实现DiffServ定义 的各类功能(流量分类、流量监管(Policing)、拥塞管理、队列调度、流量整 形(Shaping)等)要求,保证了业务带宽及性能等Qos指标。4)城域范围内提供小于50ms的业务保护时间。5)继承SDH端到端管理能力使IP网络首次具备了可管理、易维护的属性等。PTN技术主要定位于高可靠性、小颗粒的业务接入及承载场景,

8、目前主要 应用于城域网各个层面的业务及网络层面,提供E1、FE、GE、10GE的带宽颗 粒,但由于其处理内核为分组方式,因此对于分组业务的承载优势较大,承载 TDM业务的能力有限。在我国运营商的城域网中,PTN技术主要定位于城域的汇聚接入层,解决以下 需求: 1)多业务承载:无线基站回传的TDM/ATM以及今后的以太网业务、 企事业和家庭用户的以太网业务;2)业务模型:城域的业务流向大多是从业务接入节点到核心/汇聚层的业务控制和交换节点,为点到点(P2P) 和点到多点(P2MP)汇聚模型,业务路由相对确定,因此中间节点不需要路由功 能;3)严格的QOS: TDM/ATM和高等级数据业务需要低时

9、延、低抖动和带宽保证,而宽带数据业务峰值流量大且突发性强,要求具有流分类、带宽 管理、优先级调度和拥塞控制等QOS能力; 4)电信级可靠性:需要可靠 的、面向连接的电信级承载,提供端到端的OAM能力和网络快速保护能力; 5)网络成本控制和扩展性:我国许多大中型城市都有几千个业务接入点和上百 个业务汇聚节点因此要求网络具有低成本、统一管理和可维护性,同时在城域 范围内业务分布密集且广泛,要求具有较强的网络扩展性。第3章.PTN实现技术31传送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TP )技术从因特网协议/多协议标记交换(IP/MPLS)发展来的传送多协议标记交换 (MPLS-TP)技术。该技术抛弃了基于IP

10、地址的逐跳转发机制,并且不依赖于控 制平面来建立传送路径;保留了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面向连接的端到端标签 转发能力;去掉了其无连接和非端到端的特性,即不采用最后一跳弹出(PHP)、 标记交换路径合并、等价多路径等,因此具有确定的端到端传送路径,并增强 了满足传送网需求;且具有传送网风格的网络保护机制和OAM能力。3.2面向连接的以太网传送技术从以太网发展而来的面向连接的以太网传送技术,如IEEE 802.1Qay规范 的运营商骨干桥接-流量工程(PBB-TE)。该技术在IEEE 802.1ah运营商骨干桥 接(PBB,即MAC in MAC)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取消了媒体访问控制(MAC)

11、地址学 习、生成树和泛洪等以太网无连接特性,并增加了流量工程(TE)来增强QoS能 力。目前PBB-TE主要支持点到点和点到多点的面向连接的业务传送和线性保 护,暂不支持面向连接的多点到多点之间的业务传送和环网保护。3.3PTN对L3功能和业务的支持目前的PTN主要定位于提供二层(L2)的业务,包括E1/ATM仿真业务、E- Line/E- LAN/E-Tree以太网业务等。PTN的主要应用场景是移动网络的回传, 包括目前的3G网络,以及未来的长期演进(LTE)。PTN可以很好地满足现有3G 网络回传的承载需求,但是否能够满足LTE的需求人们还心存疑虑。L3功能主要包括IP路由和转发功能,以及

12、L3 MPLS VPN和L3组播功能。 由于IP流量和组播存在流量带宽和路由的不确定性,因此很难提供严格的QoS 保障能力。如果在PTN中引入这两种业务,为了避免对原有L2业务的影响,只 能将这两种业务设置为最低等级的业务。而L3 MPLS虚拟专用网(VPN)由于是基 于MPLS实现,因此可以采用基于MPLS的流量工程和区分服务机制来保障业务 的服务质量。同时还可以在MPLS VPN中支持L3组播,同样可以保证服务质 量。34数据平面环回功能现有的PTN设备只支持OAM的环回功能(LB)。通过OAM LB可以验证源、宿 维护端点间的双向连通性,以检测节点间及节点内部故障,但是并不能对故障 进行

13、准确的定位。如图1所示,如果PE2-PE3之间的链路发生故障,通过OAM LB并不能确定是PE3出现故障还是PE2-PE3之间的链路发生故障。而如果支持 类似SDH设备的数据平面环回,即业务环回,则可以通过对不同的点进行环 回,实现对故障的准确定位。与SDH类似,目前提出的PTN的数据平面环回包括远端环回(入口环回)、 近端环回(出口环回)和光纤环回(客户环回)3种方式。除了进行故障定位,光 纤环回还可以进行单端业务性能测试,如双向时延、丢包率和吞吐量测试,以 方便进行现网测试。第4 .PTN网络的规划IETF RFC5654将MPLS-TP分为传送业务层、传送通道层和段层。其中传送 业务层可

14、以是PW或业务LSP,类似于同步数字体系(SDH)网络中的VC- 12。PW 用于提供时分复用(TDM)、以太网和异步传输模式(ATM)等仿真业务;业务LSP用 于提供IP和MPLS等网络层业务。传送通道层是指LSP层,类似于SDH网络中 的VC-4。段层用于在两个相邻MPLS-TP节点之间汇聚传送业务层或传送通道层 的信息。段层可以是采用MPLS-TP技术实现,也可以采用其他技术来实现,如 采用同步数字体系/以太网/光传送网(SDH/ETH/OTN)。PTN通过采用多层网络的 架构,可以实现与同步数字体系/光传送网类似的可扩展性。除了 MPLS-TP关注的3层网络之外,PTN设备还需要支持业

15、务层和段层技 术的相关功能。如以太网业务层的OAM(属于IEEE802.1ag和Y.1731)、以太网 链路层OAM(属于IEEE 802.3ah)、SDH业务和链路的开销处理和保护功能等。4.1.PTN的组网模式PTN具有以下技术特征:1. 采用面向连接的分组交换(CO-PS)技术,基于分组交换内核,支持多业 务承载。2. 严格面向连接。该连接应能长期存在,可由网管手工配置。3. 提供可靠的网络保护机制,并可应用于PTN的各个网络分层和各种网络拓 扑。4. 为多种业务提供差异化的服务质量保障。5. 具有完善的OAM故障管理和性能管理功能。6. 基于标签进行分组转发。OAM报文的封装、传送和处

16、理不依赖于IP封 装和IP处理。保护机制也不依赖于IP分组。7. 支持双向点到点传送路径,并支持单向点到多点传送路径;支持点到 点(P2P)和点到多点(P2MP)传送路径的流量工程控制能力。.PTN网络保护功能要求PTN网络支持的保护方式分为以下三大类:(1) PTN网络内的保护方式PTN网络内的线性保护包括单向/双向1+1路径保护、双向1:1或1:N (N 1)路径保护、单向/双向1+1 SNC/S保护和双向1:1 SNC/S保护,应至少 支持双向1:1保护机制。PTN网络内的环网保护包括Wrapping和STeering两种保护机制,应至少 支持一种环网保护机制。(2) 分组传达网与其他网

17、络的接入链路保护1. TDM/ATM接入链路的1+1或1:N保护。2. 以太网GE/10GE接入链路的保护,即链路聚合组(LAG)。(3) 双归保护PTN网络内保护和接入链路保护相配合,实现在接入链路或PTN接入节点 失效情况下的端到端业务保护。具体实现机制待研究。PTN的网络内保护方式应满足以下通用功能要求:(1) PTN的保护倒换应支持链路、节点故障和网管外部命令的触发,并应支 持各种倒换请求的优先级处理。故障类型触发支持物理链路、VP/VC信号失效 (SF)和中间节点失效,支持信号劣化(SD)。外部命令触发支持锁定到工作、强 制倒换、人工倒换和清除命令等网管命令。(2) 保护倒换方式包括

18、支持单端倒换和双端倒换类型,支持配置为返回或不 返回操作模式,支持等待恢复(WTR)功能的启动和等待恢复时间的设置。(3) 保护倒换时间。在拖延时间设置为0的情况下,保护倒换引起的业务受 损时间应不大于50 ms(对SD触发的保护倒换除外)。(4) 拖延时间设置。在PTN的底层网络(如WDM和OTN)配置了保护方式情 况下,PTN网络保护方式应支持拖延时间的设置,可设置为50 ms或100 ms。1.4 PTN网络的OAM架构和功能要求PTN网络的OAM功能包括PTN网络内的OAM机制、PTN网络业务层OAM机制 以及接入链路层的OAM机制等。PTN网络内的OAM分为告警相关的OAM、性能相

19、关的OAM和其他OAM三大类。其中,主动OAM是指周期性连续实施的OAM操 作。主动上报故障和误码性能的检测结果。按需OAM指人工发起的有限次数的 OAM操作,通常用于故障的诊断和定位。.PTN的网络层次定位PTN继承了 SDH/MSTP良好的组网、保护和可运维能力,又利用IP化的内 核提供了完善的弹性带宽分配、统计复用和差异化服务能力,能为以太网、TDM 和ATM等业务提供丰富的客户侧接口,非常适合于高等级、小颗粒业务的灵活 接入、汇聚收敛和统计复用。而PTN能提供的最大速率网络侧接口只有10GE (万兆以太网)接口,以其组建骨干层以上网络显然无法满足当前业务带宽爆 炸性增长的需求。因此,P

20、TN定位于城域汇聚接入层网络,未来可与由 DWDM/OTN设备组建的具备超大带宽传送能力的城域核心骨干层网络和由PON设 备组建的侧重于密集型普通用户接入的全业务接入网络共同构成城域传送网的 主体。.PTN与其他网络的关系在城域汇聚接入层,目前中国移动已建设或正在组建SDH/MSTP网、IP城 域网和全业务接入网三张网络,PTN网络的建设是否会产生对已有网络的重叠 或替代呢?从各网络适合承载的业务类型上看,在短期内是不会产生的。 SDH/MSTP网适合承载TDM业务和少量高等级数据业务、IP城域网和全业务接入 网在承载普通数据业务时有较大的成本优势,而PTN则适合承载高等级的数据 业务和少量T

21、DM业务,由于TDM业务和服务等级差异化的数据业务需求短时间 内不会消亡,企业也有进一步挖掘当前网络潜力以保护投资的需要,因此PTN 将会与现有网络长期共存,并共同为用户提供在业务种类和安全等级等方面更 符合用户要求的服务。第5章.PTN的主要应用场景PTN设备在未来的网络应用中主要是在城域网中,主要是移动回传、优质客户接入与大客户虚拟网。PTN的组网应用在现网结构的基础上,城域传输网PTN设备的引入总体上可分为PTN与 SDH/MSTP独立组网,PTN与SDH/MSTP混合组网以及PTN与IPoverWDM/OTN联 合组网3种模式。在混合组网模式中,根据IP分组业务需求和发展,PTN设备

22、的引入又可以分为4个演进阶段,下面分别介绍并分析。51.混合组网模式依托原有的MSTP网络,从有业务需求的接入点发起,由SDH和PTN混合组 环逐步向全PTN组环演进的模式称之为混合组网模式。混合组网模式可分为4 个不同的阶段。I丽闻一,1I 接入层设备混合组网I -汇哽是&整、展I!环路itHETPI1 |船段一:/ 一按AJS设善混合组环; 1 ;或P7N单奴坝珞 I I, I -汇W层仍为MSTF, ! |, 楼站I | !律图1混合组网模式i.|阶段一:在基站IP化和全业务启动的初期,接入层出现零星的IP业务接 入需求,PTN设备的引入主要集中在接入层,与既有的SDH设备混合组建SDH

23、环,提供E1、FE等业务的接入,考虑到接入IP业务需求量不大,该阶段汇聚 层以上采用MSTP组网方式仍然可以满足需求。阶段二:随着基站IP化的深入和全业务的持续推进,在业务发达的局部地 区将形成由PTN单独构建的GE环。考虑到部分汇聚点下挂GE接入环的需求, 汇聚层的相关节点(如节点E、F)可通过MSTP直接替换成PTN或者MSTP逐渐 升级为PTN设备的方式,使此类节点具备GE环的接入能力,但整个汇聚层仍然 为MSTP组网,接入层GE环的FE业务需要在汇聚节点E、F处通过业务终接板 转化成E1模式后,再通过汇聚层传输。阶段三:在IP业务的爆发期,接入层GE环数量剧增,对汇聚层的分组传 输能力

24、提出了更高要求。该阶段汇聚层部分节点,如B、E、F节点之间在MSTP 环路的基础上,再叠加组建GE/10GE环,满足接入层TDM业务、IP业务的同时 接入和分离承载。阶段四:在网络发展远期,全网实现AllIP化后,城域汇聚层和接入层形 成全PTN设备构建的分组传送网,网络投入产出比大大提高,管理维护进一步 简化。前3个阶段,业务的配置类似于SDH/MSTP网络端到端的1+1PP方式,只是 演进到第四阶段纯PTN组网,业务的配置转变为端到端的1:1LSP方式。总体 上,混合组网有利于SDH/MSTP网络向全PTN的平滑演进,允许不同阶段、不同 设备、不同类型环路的共存,投资分步进行,风险较小,但

25、在网络演进初期, 混合组网模式中由于PTN设备必须兼顾SDH功能,导致网络面向IP业务的传送 能力被限制并弱化了,无法发挥PTN内核IP化的优势。在网络发展后期,又涉 及到大量的业务割接,网络维护的压力非常大。鉴于此,除了现网资源缺乏 (如局房机位紧张、电源容量受限、光缆路由不具备条件)确实无法满足单独 组建PTN条件的,或者因为投资所限必须分步实施PTN建设的,均不推荐混合 组网模式进行PTN的建设。5.2.独立组网模式从接入层至核心层全部采用PTN设备,新建分组传送平面,和现网(MSTP)长期共存、单独规划、共同维护的模式称之为独立组网模式。该模式 下,传统的2G业务继续利旧原有MSTP平

26、面,新增的IP化业务(包含IP化语 音、IP化数据业务)则开放在PTN中。PTN独立组网模式的网络结构和目前的 2GMSTP网络相似,接入层GE速率组环,汇聚环以上均为10吉比特以太网速率 组环,网络各层面间以相交环的形式进行组网,如图2所示。IF亏网省阵F省干 光位送回GMNETMEMSTFiMSTF织基站极心落地层梭心骨干层瞟入房PINLTIg毗口F化基站萤责集团舂户曾酒集曲客户家庭客户图2独立组网模式独立组网模式的网络结构非常清晰,易于管理和维护,但新建独立的PTN 一次性投资较大,需占用节点机房宝贵的机位资源和光缆纤芯,电源容量不足 的局房还需进行电源的改造。此外,SDH/MSTP设备

27、具备155Mbit/s、 622Mbit/s、2.5Gbit/s、10 Gbit/s的多级线路侧组网速率,可从下至上组建 多级网络结构,相比之下,PTN组网速率目前只有GE和10吉比特以太网两 级,如果采用PTN建设二级以上的多层网络结构,势必会引发其中一层环路带 宽资源消耗过快或者大量闲置的问题,导致上下层网络速率的不匹配。同时,在独立组网模式中,骨干层节点与核心层节点采用10吉比特以太网 环路互联,在大型城域网中,核心层RNC节点较多,一方面骨干层节点与所有 RNC节点相连,环路节点过多,利用率下降,另一方面,环路上任一节点业务 量增加需要扩容时,必然导致环路整体扩容,网络扩容成本较高,因

28、此,独立 组网模式一是比较适应于在核心节点数量较少的小型城域网内组建二级PTN, 二是作为在IPoverWDM/OTN没有建设且短期内无法覆盖到位的过渡组网方案。5.3.联合组网模式汇聚层以下采用PTN组网,核心骨干层则充分利用IPoverWDM/OTN将上联 业务调度至PTN所属业务落地机房的模式称之为联合组网。该模式下,业务在汇聚接入层完成收敛后,上联至核心机房设置两端大容量的交叉落地设备,并 通过GE光口 1+1的Trunk保护方式与RNC相联,其中,骨干节点PTN设备, 通过GE光口仅与所属RNC节点的PTN交叉机连接,而不与其他RNC节点的PTN 交叉机以及汇聚环的骨干PTN设备发生

29、关系,具体如图3所示。核兄屯房A株心机房B株心机房仁图3联合组网模式尽管独立组网模式中核心骨干层组建的PTN10吉比特以太网环路业务也 可以通过波分平台承载,但波分平台只作为链路的承载手段,而联合组网模式 中,IPoverWDM/OTN不仅仅是一种承载手段,而且通过IP over WDM/OTN对骨 干节点上联的GE业务与所属交叉落地设备之间进行调度,其上联GE通道的数 量可以根据该PTN中实际接入的业务总数按需配置,节省了网络投资。同时, 由于骨干层PTN设备仅与所属RNC机房相联,因此,联合组网模式非常适于有 多个RNC机房的大型城域网,极大地简化了骨干节点与核心节点之间的网络组 建,从而

30、避免了在PTN独立组网模式中,因某节点业务容量升级而引起的环路 上所有节点设备必须升级的情况,节省了网络投资。当然,联合组网分层的网络结构,前期的投资会因为IPoverWDM/OTN建设 而比较高。联合组网模式适用于网络规模较大的大型城域网,考虑到联合组网 模式的诸多优势,除了在没有IPover WDM/OTN或者短期内IP over WDM/OTN无 法覆盖至骨干汇聚点的地区,均建议采用联合组网的方式进行城域PTN的建 设。对PTN设备组建的精品网络,移动回传在一定时期内也只会消耗约数百兆 容量,大量的带宽还可以为对网络QoS要求比较高、可靠性高的优质的行业客 户提供接入和组建虚拟网。由于行

31、业客户的专有网络也在向IP化转型,引入 PTN组建虚拟网,可以高效承载,而且,带宽配置可以很灵活,安全性和TDM 组网一样高,管理便捷,维护手段更丰富。PTN的应用场景包括对已有网络和设备的利用。PTN对传统接口的支持可以 保持对原有业务提供不间断的服务,利用旧网络扩大新网络的覆盖区域,旧网 络也可以利用PTN的特性进一步提高网络性能和成本收益。以2M业务为例, PTN的2M依然可以提供可靠的带宽保证,但是不用时则可以让给其他业务共 享,因此实际的每Mbps的带宽成本可以降低很多。新制式设备的引入往往需要考虑与已有设备的关系:是与已有设备共同组 建混合制式网络,还是独立组建一张网,是否有更好的

32、解决方案?中国移动浙 江分公司对各种PTN组网模式的优劣作了深入地分析比较,并结合本省的业务 特点和未来的技术演变趋势提出了 OTN+PTN的联合组网模式。如表1所示, SDH/MSTP+PTN的混合组网模式和PTN独立组网的模式在PTN网络的后续发展上 都会因网络演进需要或遭遇资源瓶颈而进行频繁地调整或扩容,不能很好地适 应未来业务突发性强、带宽需求增长迅速的场景。而DWDM/OTN+PTN的联合组网 模式具备良好的网络扩展性,更适合作为中大规模城域网例如杭州移动城域网 的组网模式。踌 PTNfflWfSCttSOH/通8蛆同的平潸演道 投良的泰遂行.ffl 荏网蜻褒帽何期无藏 EN的化承就

33、说孵| 过宜拿厦大的 业斌第霆矣和维萨 力*常大.现陨M空闾、电WL MtSTWESSW* 无法叩技立蛆PTN网株hWJTNnn 网的不推停PTN 取姐网晚塔制瞑口的大理宰只有 lose* fESTB网陪带泰 在业将快速*JR时将彝再投留HI度和喜留深露京 WX*斐核心机启戳瑛少 的小型就域网内坦 PTNMftt在向未场藤2*己” OTN棋心骨干 5蜡 9WW5f5iW5*椎苻喧方主二 OTN+PTN畏求砂TNBMBt, MMDWDM OTNtatt+摸心俾干房巳第口*口M 可以坡好眄定米OTNI到位或与PTN蚓的那 来部菟快速蚯的hcTte S ?3 DWDM /OTN 的的阳弟茹梅核国璋产

34、生畏事的享.我俾干唐期甄的1H*利用.扩胃和期度g 的中大ant域网内ia 逐PTN网塔.PTN应用场景可以逐步扩大到普遍服务。对小企业来讲,以合适的价格享 受专线/专网服务,享受高带宽和高可靠性,不一定只用拨号服务。对一般个人 用户,除非大容量的要求,运营商一般不会直接提供PTN服务,更多的可能是 PTN和接入技术的结合,由PON、xDSL等提供家庭多业务接入,然后传到PTN。54PTN主流设备华为PTN3900产品规格尺寸(mm): 495(W)x290(D)x825(H)适合 ETSI 300/600 Rack(2.0m/2.2m/2.6m) 、23inch 开放架可提供16个业务处理插

35、槽、16个接口插槽1 + 1 SCA/XCS/PIU 保护、FANs 冗余设计Smart E1: 1:N TPS交换容量(单向):320Gbps标配功耗:900W接口类型接口数量/单板整机接口数量Smart E1(IMA/ML-PPP/TDM)32 (D75/D12)504FE12 (ETFC)、188GE16 (EG16)、 2 (EFG2)16010GE2 (EX2)16STM-1/4 POS2 (POD41)32ATM STM-12(AD1/ASD1)144TDM STM-12 (CD1)32华为PTN1900产品规格尺寸(mm): 436(W)X258(D)X220(H)适合 ETSI

36、 300/600 rack(2.0m/2.2m/2.6m)、19inch 机柜、19/23inch 开放 架。可提供2个业务处理插槽(CXP)、4个业务处理子卡、5个接口插槽。1+1 CXP Board 保护1+1 Power (PIU)保护、Fans 冗余Smart E1: 1:1 TPS交换容量:10Gbps,可扩展到40Gbps标配功耗:190W接口类型接口数量/接口板整机接口数量Smart E1(IMA/ML-PPP/TDM)16 (L75/L12)64FE12 (ETFC)55GE2 (EFG2)10STM-1/4 POS2 (POD41)10TDM STM-12 (CD1)8ATM

37、 STM-12 (AD1)8华为PTN950产品规格尺寸(mm): 442(W)X220(D)X88.1(H)适合/2.6m)、19inch 机柜、19/23inch 开放架6个业务处理槽位1+1核心交换/控制/时钟综合处理单元冗余保护1+1电源,风扇冗余保护交换容量:8Gbps接口类型接口数量/接口板整机接口数量E116 (L75/L12)96cSTM-116FE848GE2 (EG2)8华为PTN910产品规格尺寸(mm): 42mm(W) X220mm(D) X44mm(H)适合/2.6m)、19inch 机柜、19/23inch 开放架2个业务处理槽位1+1电源单元冗余备份主控板支持

38、16*smart E1(IMA/CES/ML-PPP) + 4*FE(e)交换容量:接口类型接口数量/接口板整机接口数量E116 (L75/L12)48cSTM-112FE820GE2 (EG2)6中兴PTN6100产品规格POWER: 1个电源槽位FAN:内嵌在电源板旁Solt3: 1个主板槽位Solti2: 2个扩展业务槽位机型接口描述端口密度单板整机ZXCTN6100GE光接口: 1000BASE-X SFP 接口2 (主板)41(子卡)FE光接口: 100BASE-X SFP 接口4(子卡)8电接口: 100BASE-TXRJ45 接口8 (主板)8E1电接口(75欧或120 欧)16

39、 (子卡)32第6章.PTN的发展趋势PTN技术无疑是目前传送技术发展的一个高峰,它是继ATM试图一统网络 世界失败后,目前看来最有可能实现网络统一的技术。网络统一,近期的应用 目标是三网融合,从技术深处来看,是通过网络自身的技术进化,使得业务传 送本身作为一种服务,更便于人与人、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通信的使用,而 不是不得不把重心放在传送本身上,在未来则要实现网络的自组织、自管理。PTN技术在5年内必将会大规模部署,成为传送网的主流设备,PTN的设备形态也许会更加多样化。比如与接入技术的融合,与OTN、ROADM技术的融合。但是PTN提供的传送作为通信网络的基础业务之一,如何应用方便、高效、

40、安 全可靠,仍然是可以不断追求的目标。当前PTN提供的多业务服务主要是同质类型网络的传送和互联,从原理上 讲,可以实现异质网络的互通。目前PTN网络主要考虑的还是大规模部署的可 能性和可靠性。业务数据层面的互通性已经有充分的证明,对控制层面的 UNI、ENNI接口的互通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传送网从上世纪80年代SDH产生以来,其核心技术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发生如 此大的改变。PTN技术如此令人惊讶,它的出现彻底改变了 TDM作为核心的位 置,代之以分组交换和QoS支持。它可以完全接纳所有曾经出现的重要的网 络,它完整地保持了传送网技术的核心精神,毫无疑问,PTN作为SDH传送网 的继承者,在网络基

41、础服务中将发挥基石作用。参考文献Kindle 版王晓义(作者,编者),李大为(作者,编者),田君(编者),等(编者)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第1版(2012年11月23日2. 赵科然;张小红;郑晶晶;;PTN技术及应用前景J;科技传播;2011年22期3. 技术特点与应用探讨李智峰2009中国高新技术企业4. PTN-IP化分组传送.作者:黄晓庆,唐剑峰,徐荣编著出版社: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5. PTN规划建设与运维实战.作者:龚倩 等主编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6. 武向军.承载技术的革命一PTNJ.通信世界,2009,40 (5):11-15.7. 何庭宗.分组传送网操作、管理和维护技J.中兴通讯技术, 2009,15(6):21-25.8.IETF RFC 5317. JWT report on MPLS-TP architectural considerationsS.2009.结束语历时三个月的毕业设计现在已经基本上结束。在陈海涛老师的精心指导学院 领导的英明带领和同学们的帮助下,自己的辛勤劳动下,终于完成了这次意义 重大的毕业设计。通过这次毕业设计我增长了很多知识,也了解到了许多实际性的问题,让我 知道了 PTN技术在以后的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在此我再次感谢陈海涛老师和同 学们的帮助。学无止境,还有很多的东西需要学习,我相信在以后的工作和生 活中我将越过越好。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