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素质模型

上传人:lis****210 文档编号:121643310 上传时间:2022-07-1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3.4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人力资源素质模型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力资源素质模型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力资源素质模型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人力资源素质模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力资源素质模型(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人力资源素质模型1. 什么是素质模型素质模型就是为完成某项工作,达成某一绩效目标所具备的系列不同素质要素的组合, 包括不同的动机表现、个性与品质要求、自我形象与社会角色特征以及知识与技能水平。这 些行为和技能必须是可衡量、可观察、可指导的,并对员工的个人绩效以及企业的成功产生 关键影响。2. 素质模型分类2.1麦克利兰的素质模型美国心理学家麦克利兰经过研究提炼并形成了 21项通用素质要项,并将21项素质要项 划分为6个具体的素质族,同时依据每个素质族中对行为与绩效差异产生影响的显著程度划 分为25项具体的素质。6个素质族及其包含的具体素质如下:管理族,包括团队合作、 培养人才、监控能力、领导能

2、力等;认知族,包括演绎思维、归纳思维、专业知识与技能 等;自我概念族,包括自信等;影响力族,包括影响力、关系建立等;目标与行动族, 包括成就导向、主动性、信息收集等;帮助与服务族,包括人际理解力、客户服务等。2.2管理者胜任特征模型胜任力是指任何直接与工作绩效有关的个体特质、特点或技能等,在本质上也就是应该 具备的素质组合。有学者利用物元分析和可拓评价方法建立了基于管理技能、个人特质和人 际关系3个维度的胜任特征物元模型。管理技能的维度,包括团队领导、决策能力、信息 寻求和市场意识等;个人特质的维度,包括影响力、自信、成就欲、主动性、分析思维和 概括性思维等;人际关系的维度,包括人际洞察力、发

3、展他人、关系建立、社会责任感和 团队协作等。2.3四种能力论Robert hogan和Rodney B.Warrenfeltz研究指出管理人员的素质可以分为4种,分别为: 自我管理能力、人际关系能力、领导能力和商业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包括自我尊重、正 确对待权利的态度和自我控制等;人际关系能力,包括换位思考、正确预计他人的需要、 考虑他人的行动等;领导能力,包括建立团队、维持团队、激励团队、建立共同愿景和巩 固团队等;商业能力,包括制订计划、管理预算、绩效评估、成本管理和战略管理等。Robert hogan和Rodney B.Warrenfeltz认为这四个方面包含了管理培训的内容,它们为 培

4、训课程的设计提供了依据。这四种能力是相互关联的,有先后次序的,后续能力的发展是 建立在前面能力发展的基础之上的,它们存在可培训性的等级差异,排在前面的能力比后面 的能力难以培训。3. 素质模型的建立素质模型建立方案的选择因企业的目的、规模、资源等条件的区别而有所不同,其一般建模方案为:3.1明确当前企业高层领导关注的焦点和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问题,以及企业期望的最 终结果是什么,同时,对企业目前的业务和行业特点进行深入分析,明晰企业发展战略、业 务策略、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以及员工的理解和认同状况,使得工作的重点能够放在核心 能力和关键行为上,以更好的确定关键绩效领域。3.2选择样本和分组,根据

5、岗位的具体要求,在从事该岗位工作的员工中,分别从高绩 效和绩效普通的员工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员工进行分析研究。3.3收集数据(用行为事件访谈法或其他方法)。通过对优秀和一般人员大量的专业访谈 来获取模型岗位的第一手资料。3.4对第三步收集到的信息数据进行分析。主要通过行为访谈报告提炼胜任特征,对行 为事件访谈报告内容进行分析,归纳、统计出各种胜任特征在报告中出现频次,并对行为表 现的复杂度和广度水平进行编码、归类,得出区分优秀人员和一般人员之间的要素,提炼素 质项目,建立素质模型。3.5对素质模型进行评估与验证,通过面对面评估确认,到多个评估人试用,最后进行 完整的心理测试,完成评估和确认素质

6、模型,对不同性质的能力采用不同的方法评估:全员 核心能力按照员工不同行为方式的表现频率进行评估;通用能力按照员工不同行为方式的表 现频率进行评估;专业技术能力由经理/专家根据专业技术能力模式评审确定。4. 素质模型的作用4.1招聘选拔:基于素质模型的招聘能够以企业发展战略为导向,使得那些对企业成功最为重要的素质 得到重视。因此,在人员招聘活动中,依据岗位对任职者的素质要求,通过适当的手段,如 面谈、试题考核、案例分析等来确定候选人是否具备岗位期望的素质特征,科学的进行人员 筛选,可以使个人素质最大程度地适合于工作和角色的要求,从而在工作中实现高绩效。这 种基于素质的招聘方法既能体现企业的长远发

7、展战略,又能确保企业获得合适的员工,因而 将素质模型应用于人员招聘中能够确保其有效性。4.2 绩效管理:基于素质的绩效管理与薪酬管理系统,以素质模型作为科学考评的一部分,以其为模板 对组织成员所表现出来的素质进行考评,根据组织成员在各方面的行为表现是否达到预定的 目标对组织成员作出较客观的评估,能够为优秀员工达成业务目标,以及将组织愿景、价值 理念及组织期望的行为融人到日常的工作中。当一个组织成员的行为表现与素质模型相符 时,我们认为该组织成员已经达到相应的素质要求或掌握相关的素质,并以此为基础,决定 其岗位的晋升、薪酬调整的幅度或其他激励措施的实施。4.3人才储备建设:将适当的人员在适当的时

8、候配置到适当的岗位上,并随时为提高的职位储备和输送合格 的人才,是组织取得成功的必要因素。利用素质模型界定作为合格人才的具体要求,识别有 潜力的可培训对象及其需要加强的方面,并为其提供强化和发展的机会,有利于筹建强有力 的后备干部队伍,从而科学系统建立人才梯队。4.4个性化培训:根据素质模型,可以帮助明确组织成员的培训需求,可以按照素质模型中涉及的素质要 求设置各种培训课程,在尽可能大的程度上确保受训者学到了技能,而且这些技能在实际工 作中能够真正发挥作用,以综合提高同等培训的收益并降低培训成本,增强人力资源培训的 有效性。4.5职业发展:素质模型能够帮助组织成员进一步明确素质发展目标,从而更

9、有效地开展职业生涯发展 规划,为组织成员指明发展的道路,从而促进组织成员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和组织的业务发展 负责。众所周知,员工在现有岗位上的成功并不意味着在另一岗位上也能取得成功和高绩效。 基于素质模型要求的信息收集方法,为组织就如何评价员工的潜力提供了一致的标准和框 架。不管在升迁之前还是之后,若根据素质模型的要求来对员工进行评价,就能够制定正确 的发展计划,帮助员工强化优势,并明确发展方向。5. 基于素质模型的员工培训培训内容整合开发模式素质模型中包含了许多共性的素质,都涉及到了个人、人际、管理技能等三个方面。因 此,基于素质模型将培训的内容划分为3个模块:自我管理模块、人际关系模块和组织

10、管理 技能模块。5.1自我管理模块自我管理指的是内部的或与环境相互影响的过程,这可以引导我们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 中的活动和行为,自我管理包含了我们运用特定的机制和技能控制和调节思想、情感、行为 或者注意力,通过调整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控制不当冲动,克服不利情境,积极寻求发展, 取得良好适应的心理品质。显然,这种心理品质的好坏,亦即自我管理水平的高低,是影响个体 适应效果和活动绩效以及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拥有良好的自我管理技能有助于在各个 方面的成功。管理者只有首先学会对自己的管理和控制,才能在动态的管理环境中游刃有余。在以上 的3个素质模型中都涉及到了自我管理的内容,如在麦克利兰的素质模

11、型中自我概念族和目 标行动族的内容;管理者胜任特征模型中个人特质的维度;四种能力论中的自我管理能力等。 该模块具体包括:自信、成就导向、主动性、影响力、自我尊重、自我控制等。要掌握自我 管理技能,必须通过相关知识和练习获得。5.2人际关系模块人际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活动,通过相互交往,人与人之间建立起一定的联系,形成相 对稳定的社会关系。人际交往可以起到信息沟通、认识自我、协调关系等一系列作用,尤其 对于管理人员而言,工作的绝大多数时间是和人打交道,人际关系处理技能的重要性不言而 喻。而且目前的组织结构向扁平化发展,引起管理层级的减少和管理跨度的增加,人际关系 的处理难度也随之增加,而且,强调团

12、队协作也需要良好的人际关系技能。因此,良好的人 际交往处理能力也成为我们必须掌握的关键技能之一。在以上3个素质模型中,也都涉及到了人际关系技能的相关素质。在麦克利兰的素质模 型中帮助与服务族;管理者胜任特征模型中人际关系的维度;四种能力论中人际关系能力的 几个方面都涉及到相关内容。该模块具体包括:人际理解力、关系建立、人际洞察力、团队 协作、换位思考、正确预计他人的需要、专注于他人的需要等。5.3 组织管理技能模块企业管理人员日常所运用的管理技能关系到企业的管理效率,深刻地影响着企业的经营 绩效。在以上的3个素质模型中,也都涉及到了组织管理技能方面的相关素质。在麦克利兰 的素质模型中涉及管理族

13、、认知族中的领导能力、专业知识和技能;管理者胜任特征模型中 管理技能的维度;四种能力论中的领导能力和商业能力等。该模块具体包括:培养人才、监 控能力、领导能力、决策能力、信息寻求、市场意识、战略管理等。从上述的三个模块进行培训内容的整合,有利于克服传统的按职能模块进行培训内容设 计的缺点,也克服了以往过于强调以知识和技能为主的认知范畴培训的局限性。建立以素质 模型为基础的培训内容整合模式,首先强调对个人管理与控制的修炼,其次对人际关系的技 能进行培训,通过这二者的培训就可以对组织管理的技能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实现 行为的改变,最终达到管理绩效的提高和个人自身发展的目标。6. 员工培训运用

14、素质模型时应注意的问题6.1素质模型是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热点问题之一,但是不应过分扩大素质模型在 当前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的作用,企业一哄而上都设计所谓的企业素质模型的做法往往忽略 了最本质的东西,而片面模仿形式,从而导致资源的浪费,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素质模型必 须建立在对企业特点、文化、战略、岗位等基础问题系统的分析研究的基础七,真正把握和 合理运用其理念和思想,才能达到企业预期的良好效果。企业将之运用于员工培中时,要结 合其他方法来设计与计划培训工作。6.2基于胜任素质模型设计的培训,是对员工进行特定职位的关键胜任特征的培养。基 于胜任力模型的员工培训在理念与技术上不同于岗位知识与技能培

15、训,在知识的培训上也不 能仅仅局限于陈述性知选人、用人贵在知人善任。知人不容易,善任则更难。在封建时代, 以宗亲为主要社会关系,有世袭制度和宗族制度存在,执政者往往把自己的宗亲安排在重要 部门,朝中大臣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拉帮结派,任用亲信的现象也很常见,唯才是举和任 人为亲的斗争十分激烈。墨子为了实现尚贤使能的目标,提出了一条非常识,还要加强结构 性、程序性知识的培训,进一步提高培训的效能,不断挖掘培训的深度,拓宽培训的宽度。 从而全面增强员工的胜任力,提高企业的核心能力。6.3基于素质的培训开发计划的制订,我们应该首先从战略与环境分析人手。分析企业 的战略目标是什么,客户和外部环境的变化,

16、二者决定了企业具体需要员工做到什么。其次 以战略和环境分析为导向,组织要进行工作与任务分析,指出员工应该做到什么。再次就是 进行战略与环境分析牵引出人员与绩效分析,即员工实际做到了什么。得出绩效考核结果和 个人职业发展计划。最后,以员工应该做到什么和实际做到什么做比较,得出绩效员工绩效 不佳的原因,究竟是不适合做这项工作还是能力有所不足。组织可以根据分析的结果具体地、 有重点地安排对员工的培训,使其素质得到提高。7. 素质模型在我国的适用性7.1语言和文化方面的融合企业在开发素质模型时,往往要借助于素质词典和一般素质模型等工具。然而,现有的 素质词典和一般素质模型均是在西方文化环境下编制的。其

17、应用的语言和概念体系,都渗透 着西方文化的影响。我国企业应用这样的工具进行素质开发,不可避免地会使开发出的素质 模型在内容上带有西方色彩,在语言上带有比较强的翻译痕迹,从而妨碍管理者的理解和应 用。此外,我国是一个具有高度不确定性规避倾向的高情景依赖特征的国度,一个推崇群体 主义的国度,员工对职业风险有着强烈的厌恶情绪。因此,当素质模型所要求的宽带薪酬与 追究稳定、讲究人和、避免保守的职业价值观冲突时,其实施成本和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并 且中国组织文化的高权利距离特征又妨碍授权赋能的团队建立和素质的评估,使得员工的胜 任能力在岗位工作中得不到发挥和提高。7.2参与人员的知识与技能目前大多数人力资

18、源管理从业人员和管理者还没能掌握素质模型应用所要求的知识和 技能,短时间的培训也难以达到要求。这便成了素质模型在我国企业无法普遍适用的直接原 因。7.3素质模型价值的认识及配套措施素质模型对各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究竟有什么作用,这些作用的发挥需要什么条件?这 是应用素质模型首先要解决的认识问题。目前来看,我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在这方面 的理解普遍非常模糊。此外,素质模型要发挥作用,需要其它人力资源管理的配套措施支持,其中最重要的, 就是绩效管理体系。两者的这种密切关系体现在多个方面和多个层次上,例如,素质模型的 开发阶段,需要选取不同绩效等级的员工群体作为行为事件访谈的对象,要求企业有绩效管 理体系作为基础;素质模型要应用于培训中,首先必须找到最急需的培训对象,要找到这样 的岗位,企业同样必须拥有较为完备的绩效管理体系;素质模型中的素质,经常被还原为进 行绩效考核的行为性指标,应用行为性指标,也要求企业拥有比较完备的结果导向的绩效管 理体系做基础。总之,素质模型在理论上具有相当的优越性,在西方国家企业的实践中也取得了良好的 效果。但由于文化适应性、人员素质以及基础管理的限制,注定现阶段它还无法大规模适用 于我国企业,而只能在以IT行业为主,与西方国家企业存在一定相似性的一些跨国大公司 中探索试用,进而逐步影响我国传统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并普及开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