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药品)天江药业中药配方颗粒研制工作大会汇报

上传人:jin****ng 文档编号:121612071 上传时间:2022-07-1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医疗药品)天江药业中药配方颗粒研制工作大会汇报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医疗药品)天江药业中药配方颗粒研制工作大会汇报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医疗药品)天江药业中药配方颗粒研制工作大会汇报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医疗药品)天江药业中药配方颗粒研制工作大会汇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疗药品)天江药业中药配方颗粒研制工作大会汇报(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药配方颗粒研制工作汇报(天江药业有限公司周嘉琳)中药配方颗粒的研制,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决策并直接领 导和组织实施的一个中药现代化系统工程。1992 年,我们最先 提出了创制“免煎中药颗粒”的设想,1993 年,国家中管局决 定正式推进中药饮片改革,发文确立“天江药业有限公司”为全 国首家试点研制单位。这一工程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以社会时代需求为指向,凝 聚了我国中医药多学科专家的智慧与心血,是我国中药现代化进 程中一项重要的创新实践。国家卫生部、科技部、食品药品监督 局等部门对此给予了大力支持,国务院八部委将其列入了 2002-2010 年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的战略目标。18 年来,我们在国

2、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领导下,先后承担并 完成了国家级科研课题 13项(已结题为准,不包括未结题课题), 省级课题 3 项。首次在国内集成多种先进技术与装备,研制了 610 个品种的中药单味配方颗粒,建立了科学的制备工艺并实现 了产业化;通过多中心、多学科协作,揭示了中药配方颗粒的临 床效应和相关药理活性;基于对原料的基源、产地、种植规范标 准的研究,对成品定性、定量检测标准的研究,对重金属和农残 量等安全性标准的研究,创建了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标准体系。 迄今为止,中药配方颗粒已被国内 34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特别行政区及国际亚、非、欧、美等 28 个国家和地区共约 10 亿多人次服用,因其安

3、全、有效,质量稳定可控,携带服用方便, 受到广泛好评。该项目关键技术申报国家发明专利 12项,目前4项获得授 权,8 项已公开;在国际上首次出版发行了中药配方颗粒薄层 色谱彩色图集,在国内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0 余篇,出版发行 临床应用研究专著 2 部,获得了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目 的研究成果,催生了中药行业的一个新领域,引导了一个新兴中 药产业,大大提高了我国传统中药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 中药配方颗粒的研制背景上世纪下半叶起,随着大量药源性、医源性疾病的显现,化 学合成药毒副作用逐步被人们所认识。东、西方都开始重新重视 运用传统医学方法来防治疾病。至2

4、0世纪 80年代,医药的“回归自然”形成了世界性潮流,寻找天然药物,研究使用天然药物 替代化学合成药物已成趋势。以中药为主体的中医学,有着独特 理论和几千年的丰富实践,因此,其宝贵的价值在这一进程中再 次体现。然而,面对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传统中药“饮片入药,临用 煎汤”的用药方式和煎煮质量的不可控性,已远不能适应现代人 的生活节奏。个体化的煎煮烦杂费时、浸出不完全、量大难服用、 携带不方便、分剂量不均、饮片的卫生学标准低、质量不稳定等, 都成为了中医药应用发展的瓶颈。日本、韩国及我国台湾省,从上世纪 70-80 年代起,就开始 投入中药颗粒剂的生产。日本有汉方药厂 40多家,主要生产 210

5、 种中药经典方剂。韩国主要生产单味中药片、胶囊系列。台湾地 区有中药生产厂30多家,生产复方400余种,单味中药200余种。 这些国家和地区虽因中医药理论普及率低,主要以复方为主、辅 以单味加减。但他们的产业化程度高,国际市场占有率达 95% 以上。我国大陆作为中医药发源地,其发展与地位面临着严峻挑 战。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非常重视这一中医药发展的重大 战略问题,高瞻远瞩地做出了中药饮片改革的重要决策。 1987年 3 月,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中药 剂型研制工作的意见,要求对常用中药饮片“进行研究和改革, 如制成粉状、颗粒状等”。1992 年,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在中

6、 国内地率先开始自主研发中药配方颗粒(当时称“免煎中药”), 并确定走单味配方颗粒的研制道路。1993年 3月,国家中医药 管理局发文确定天江药业有限公司为全国中药饮片改革试点单 位。同年,国家科委将该项目列入国家星火计划,以后国家中医 药管理局、国家药品食品监督局又陆续下达了一系列科研课题, 标志着我国内地中药配方颗粒研制工程正式启动,中药饮片现代 化步入了一个新阶段。二、 中药配方颗粒的创制与制备工艺研究中药配方颗粒的创制,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在融入现代制 药技术的同时,要求最大限度地保留传统中药饮片和汤剂的功能 特性。其品种多、成份复杂,面临大量无先例可循的技术难点。 我们针对每个品种的

7、不同特性,进行了极其艰难的工艺条件探 索,在国内首次运用动态提取、固液分离、低温浓缩、喷雾干燥 等多种先进设备技术,经反复探索,完成了小试、中试研究,形 成了整套制备工艺,获得了国家“单味中药饮片速溶颗粒的制作艺”等发明专利 4项,并实现了规模化生产。这一过程主要基于以下关键技术的集成、创新:1、运用优选法建立基本制备工艺首先,采用正交试验法、均匀设计法等方法,对提取工艺参 数进行了优选,确定每味药的加水量、升温煮沸时间,煎煮次数; 其次,通过改进浓缩设备,优化相应条件,攻克含皂苷类成份和 动物蛋白类品种浓缩过程中的技术难点;第三,通过反复试验, 优化进出风温度、药液相对密度及辅料品种、用量,

8、解决了含多 糖类品种等在喷雾干燥过程中易出现的粘壁、焦化等技术难点, 首次在国内成功实现了多种类中药品种的喷雾干燥。第四,根据 不同物料,在基本不加和少加辅料的前提下,一次性地完成了成 型、粉粹和整粒工序。2、突破含挥发油类品种的制备难关中药薄荷、藿香、青蒿等气味芳香,含挥发油类的品种,如 何在喷雾干燥、制粒的过程中充分保留有效成分?这是中药配方 颗粒制备面临的重要难关。经过反复探索,我们研发出用蒸馏方 法先收集挥发油,将其用B环糊精包合,然后将包合物溶液与相 应提取液混合后喷雾干燥的工艺。这样,既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该类药物的功能特性,又达到了高效提取,实现了其制成配方颗粒 的技术突破。3、攻克

9、成品普遍性引湿难题中药配方颗粒由于遵循中医理论,实行多成分转移,不轻易 剔除目前功效不明的物质。因此,许多品种干浸膏中含有糖、树 胶、蛋白质、鞣质和无机盐等易吸湿成分,极易结块,影响药物 稳定性和临床应用。我们在实践中从生产环境、包装材料、物料 性质等方面深入研究,攻克了大多数品种的引湿性难题。4、增加油脂类品种溶化性中药种仁类品种等富含脂肪油,制成的中药浸膏粉在水中溶 化性差,影响中药配方颗粒在临床的应用。为了增加该类品种的 溶化性,我们组织技术力量协作攻关,创造了一种专利技术,改 善了含油脂类中药浸膏的表面润湿性和水中分散性,使所得浸膏 粉水中溶化性显著改善。5、解决部分药物特殊异味问题

10、部分动物类中药经水提取、干燥制成的中药配方颗粒具有强 烈的腥臭味,患者临床使用的顺应性很差。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是对我们的又一考验。在多学科专家的配合下,经反复实验,我们采用一种专利技术,将这类配方颗粒进行表面特殊包裹,控制 异味向味蕾扩散,缓和药物的异味,同时,干扰味蕾的味觉,从而起到矫味效果,在相当程度上改善了服药口感。创建质量标准体系中药配方颗粒创制成功后,接踵而至的难题是如何创建其质 量标准体系?这在国内尚属空白。我们结合所承担的国家“十五” 重大科技专项课题“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规范化示范研究”, 以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50 种中药配方颗粒的专属性检测 方法和质量标准示范研究”,

11、在国内首次建立了基于中国药典、 且符合中药配方颗粒实际的质量标准。该项研究工作为国家药监 部门出台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研究的技术要求等管理文件 提供了主要资料,为制定国家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奠定了基 础。1、通过对原料的基源产地、种植规范等研究,制定原料标准中药材多基源、多产地,是影响中药质量稳定性的重要因素。我们对中药配方颗粒原料中120个多基源品种和80个多产地品种,分别进行了同品种的不同基源、不同产地有效成分含量对比 研究,并考虑市场上主流品种的供应情况,在中国药典基础上, 固定了基源与产地,稳定了中药配方颗粒的原料质量。 我们通过与上游产业和药材主产地合作,按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

12、AP )要求,建立了三七、黄连、木香等药材硏究基 地,建立了山东平邑(金银花、黄芩、丹参)、江苏射阳(菊花) 等生产基地,研究制定了良种培育、植物栽培、肥料与农药施用、 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等规范,建立了中药配方颗粒的原料质量 标准。2、采用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建立定性定量检测标 准。我们采用薄层色谱技术,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研究制定了中 药配方颗粒 400 个品种的鉴别方法、100 个品种的专属性鉴别 方法和 150 个品种的含量测定方法。经反复研究验证,出版了 国际上第一部中药配方颗粒薄层色谱彩色图集,第二部已在 付印。在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了 33 篇学术论文。这一研究受到 国家“十

13、五”重大科技专项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技专项 专家组的好评。3、通过对原料和成品的重金属与农药残留量等大样本检测,建立了安全性指标限量标准。中药的卫生学标准,尤其是重金属、农药残留量、二氧化硫 等安全性标准检测薄弱,是中药在现代社会使用中面临的重要问 题。也是中药走向国际的瓶颈之一。我们对中药配方颗粒的原料 和成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技术进行重金属限 度检测,采用气相色谱和其它技术方法进行农药残留量检测、二 氧化硫残留量检测和黄曲霉素检测。经对所有品种的普查(每一 品种多批次的原料和成品检测),筛选出应重点监控重金属的品 种 200 个,应重点监控农药残留量的品种20 个,应

14、重点监控二 氧化硫的品种 60 个,应重点监控黄曲霉素的品种 20 个。在此 基础上,参考中国和欧共体的相关法规要求,分别制定了有关限 量标准。该项工作填补了国内中药配方颗粒安全性指标相关质量 标准研究的空白。采用一系列现代技术将中药饮片制备成配方颗粒后,它是否保持了中药饮片原有的临床疗效和药理作用?这是中药配方颗 粒必须解答的课题。对此我们开展了系统的研究。1、临床疗效研究第一,用中药配方颗粒组成复方,进行了临床多中心、大样 本、随机对照研究。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要求, 结合承担的“单味中药浓缩颗粒的制备与临床应用研究”这一国 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重点课题,我们组织了南京中医

15、药大学 临床研究室设计临床验证方案,选用银翘散等 10个中医临床复 方,用中药配方颗粒组方作治疗组,共 882 例;用传统中药饮 片组方作对照组,共801 例。在江苏省中医院、浙江省中医院、 上海曙光医院等 10 家医院进行多中心、多学科、大样本的临床 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显示:9 个方剂临床疗效“两者无显著性差 异” (P0.05),而银翘散则显示中药配方颗粒优于传统饮片汤 剂(P0.01)。第二,我们在全国多个医疗、科研单位对中药配方颗粒持续 进行了内、外、妇、儿、皮肤等临床各科的普遍性临床观察,证 实中药配方颗粒临床疗效与传统中药饮片相近,总体上无显著性 差异。截止2009年,各科临床总结

16、资料900余篇,其中,在国 内省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的有 200 余篇;出版临床专著 2 部, 临床资料汇编1 部,典型个案100例正在编著中。第三,中药配方颗粒问世以来,各地省厅级以上中医临床科 研课题普遍性采用其作为科研方的制剂。其中,我们承接制作的38 个国家、省级科研课题科研方,经严格的随机对照,均证实 了确切的临床疗效,全部顺利通过了课题的专家评审。2、药理学研究我们选取葛根芩连汤、柴胡疏肝饮等 10 个常用基础方,组 织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中药药理重 点实验室、中国药科大学等单位进行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饮片的 药理对比研究,经动物体内试验和多项体外实验,显示两者

17、均具 有抑菌、解热、免疫、镇咳、祛痰、止泻、利胆、止血、镇痛、 利尿、子宫调节、抗心律失常、抗休克等广泛药理作用,中药配 方颗粒与传统饮片“作用相近,无显著性差异”。此外,“复方 861 对肝星状细胞的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 等 42 个药理实验研究课题,以中药配方颗粒为实验材料,均证 实了其相应的药理活性。五、 中药配方颗粒研制的重要意义中药配方颗粒的开发应用 ,从根本上改变了几千年来中药以 根、茎、叶、花、果实等直接入药的习惯 ,是一场深刻的观念变 革和用药方式的革命。它适应了现代人临床用药的需求 ,适应了 正在变化的生活方式和生产特点,极大地丰富了中医中药宝库,提高了国际上对中药科学性的

18、认识程度 ,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其价 值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1、有利于充分发挥中医传统优势促进辨证施治率的提高。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特色与优势的 集中体现。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中药汤剂使用中存在的诸 如药材基源、产地不统一,质量稳定性差,卫生学标准低,重金 属、农残量、二氧化硫难控制,个体煎药不专业、无质控标准, 煎煮费时、量大难服、贮存和携带不便等,愈来愈影响着中医辨 证论治优势的发挥。有资料显示 ,中医临床应用汤剂与中成药的 比例已从上世纪50年代的7 : 3下降至现在的3 : 7。中药配方 颗粒遵循中医药理论,保留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特色,从原药材、炮 制到制备过程均实行了严格的质量控制,

19、在使用时仍可采用中药 “君、臣、佐、使”配伍原则,对保持和发扬中医药特色优势, 振兴中医有重要作用。促进中医急诊治疗技术的推广。中药配方颗粒可即冲即服而 快速给药,为急症治疗赢得了时间。还可针对急诊多途径用药, 如直接局部外撒外敷,含化,肠道滴入,或配合胃镜、肠镜、宫 腔镜等使用,进行局部止血、止痛,解高热,止搐,使中医中药在急诊应用上焕发出了生机;促进中医专科技术的应用。可以使中药的外洗、薰蒸、坐浴、 沐浴、外敷和脐疗等特色疗法变得极其简捷,从而易于使传统方 法回归临床。如外科、骨科的调膏药外用;肿瘤科的中药配方颗 粒贴膜止痛,敷脐治化疗后盗汗;妇科、皮肤科、肛肠科的外用 疗法;儿科将配方颗

20、粒加矫味剂制成凝胶样、果冻样内服而提高 儿科患者服药顺应性等,都是目前已推广或正在进一步研究推广 的中医适宜技术;促进中医“治未病”技术的普及。中药配方颗粒可方便地直 接相当于散剂服用,可制成胶囊、蜜丸、膏滋等服用。特别是在 制作膏滋方面,由于中药配方颗粒已经过提取、浓缩,故制作膏 滋变得极其简便易行,受到临床医生和患者的广泛欢迎。这些技 术方法亦可在一般疾病和专科疾病中推广使用。2、有利于推进中药现代化进程质优、标准中药配方颗粒选用高质量的中药饮片结合现代制 药技术和严格的工艺要求而制备,原料标准高,生产自动化程度 高、生产条件恒定、人为可变因素少,因而规范、含量稳定,有 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

21、和质量标准体系;便捷生产工艺先进 ,保证了药物中各种成份的合理煎出 ;服用量小,浓 度高,储存使用方便;比其它剂型(如片剂、丸剂、胶囊剂等)溶解 迅速,起效快;安全、卫生中药配方颗粒一般卫生学标准要求高,同时有严 格的重金属等安全限量检测,因而安全、卫生。3、有利于提高中医药国际市场竞争力由于中药配方颗粒建立了较高基点的质量标准 ,特别是安全 性标准,为中医药的国际交流和走向世界创造了更多机遇。我国 中药材资源丰富,依靠我国中医中药基础研究优势 ,开发具有自 主知识产权的中药配方颗粒,可显著提高我国中医中药在国际市 场的竞争力。4、有利于带动中药产业链发展 中药配方颗粒可激活国内外中医药的潜在

22、市场,启动中医医 疗市场的二次开发。由于变中药材这一初级农副产品为高科技化 产品,其产业化可带动上下游行业较长的产业链。首先,可带动上游中药材基地建设。改变目前中药材生产分 散、粗放,质量与安全性堪忧的小农经济模式 ,带动农业产业结 构的调整,促进大规模、GAP或较高标准的种植基地的发展, 提高中药材资源的利用效率;第二,可带动中药生产企业的发展。有利于生产企业自主科 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可培养一批中药配方颗粒的专 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 的规模制药企业,潜藏着巨大的市场容量和社会经济效益。第三,可带动下游制药设备、检测仪器、辅料、包装材料 医院电

23、子配方系统等一系列生产链的发展。六、 中药配方颗粒研制成功的经验体会1、坚持继承与创新的统一我们在中药配方颗粒的研制过程中,始终坚持继承与创新的 辨证统一。注重以中医药理论指导中药配方颗粒的研制工作,强 调“传统融入现代”,在符合传统汤剂的基础上,加入现代化制 药手段和检测方法,使中药配方颗粒在工艺和质量标准上,源于 饮片,高于饮片,将中药现代化、国际化、标准化贯穿到整个研 制过程中。这一指导思想得到了中医药工作者的普遍认可。2、 重视学术争鸣中药配方颗粒的研制,一直伴随着激烈的学术争论。如“单煎 与共煎”的学术纷争之热烈,专家参与之广泛,是史无前例的。我们重视学术争鸣,尊重不同的学术观点,主

24、张用科学精神对待中药配方颗粒,在争鸣中求发展,在实践中看结果,从而促进了 中药配方颗粒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单煎”与“共煎”问题,经 过多年的学术论争,现在普遍形成了共识:单煎与共煎的差异既 有客观性,又有小概率性、局限性。中药使用的精髓不在于“单煎”与“共煎”,而在于准确的辨证施治和君臣佐使的配伍;降 低中药的毒副作用,主要依赖正确加工炮制和选用精当。古方亦 有不共煎者,如丸、散、丹;共煎也有禁忌者,如“十八反”、十九畏”,如生物碱与鞣酸发生沉淀。中药配方颗粒是给中医 临床提供了新的用药选择,而不是简单的饮片替代。3、强调基础研究、临床实践与成果转化的紧密结合中药配方颗粒的产生,基于中药制备技

25、术、工艺、色谱光谱技术 为主体的药物成份检测、药效学等一系列基础研究。然而,根据 中医药产生于临床实践这一特点,我们始终将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紧密结合,用广泛的临床实践检验基础研究的成果。同时,高 度重视科研成果的转化,以企业为纽带,将科研成果迅速产业化。这一有别于一般药物研制的模式,曾受到许多质疑,但实践证明, 它符合中医药继承、发展的客观规律,也与近几年西方悄然兴起 的“转化医学”不谋而合。4、必须有科学的决策和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中药配方颗粒的研制,始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前瞻性的科学 决策,在研制的全过程,特别是每一个关键时期,都得到了相关 政策的及时的、强有力的支持。其中,实事求是,勇于突破旧的 籓篱,敢于创造新的规范,与时俱进的新政策,是培育这一新事 物、将中药饮片现代化不断推进的最重要的保障。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