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临床及预后分析

上传人:ba****u 文档编号:121566876 上传时间:2022-07-1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6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儿童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临床及预后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儿童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临床及预后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儿童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临床及预后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儿童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临床及预后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临床及预后分析(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儿童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临床及预后分析摘要】目的 探讨儿童横纹肌溶解综合症的临床特征及转归。方法 对浙江大学医 学院附属儿童医院2008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9例儿童横纹肌溶解征从病 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数据、治疗经过、转归进行观察和总结。结果 儿童横纹肌 溶解征病因多样,临床表现近似,治疗方法相近,转归较好。结论儿童横纹肌溶 解征病因以运动和病毒感染为常见,转归与病因关系密切【关键词】儿童横纹肌溶解征 病因 急性肾损伤 转归【中图分类号】R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9-0350-02【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

2、te the clinic characteristics and outcomes of children rhabdomyolysis.Methods:Pathogeny, manifestation,laboratory examination, therapeutic process and outcome of 9 children were analyzed, inpatients with rhabdomyolysis in the childre ns hospital Zhejia ng uni versity school of medic ine from 2008 Ja

3、nuary to 2013 December.Results:children rhabdomyolysis precessed multiple causes,similar manifestations and treatments and eusemia.Conclusion:For children rhabdomyolysisSports,virus infection were common causes what outcome was close linked.【Key words】 Children Rhabdomyolysis, Pathogeny, Acute kidne

4、y injury, outcome横纹肌溶解综合征(Rhabdomyolysis, RM)是指横纹肌细胞受损后细胞膜破 坏,肌细胞内物质释放入细胞外液及血浆中后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常引 起严重的代谢紊乱及急性肾损伤,甚至威胁生命。据报道,在美国,每年报道的 RM例数超过25000例,由此引起的急性肾损伤占到所有急性肾损伤病例的7%左 右1, 2,而RM病人中则有1050%发生急性肾损伤,其中病死率达780%3。 近年来随着诊断技术的提高,国内RM的报道也有逐渐增多趋势4,但儿童病例 报道仍较少,现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9例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患儿临床资料回顾性 分析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一般

5、资料 自2008年1月2013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 院住院的RM患儿共9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2例,发病年龄平均9.94.5岁 (2.514岁),发病前均无肾脏疾病、肌肉神经系统疾病及心肌梗死等疾病史。1.2 RM诊断标准有肌肉疼痛、肌无力、茶色尿等表现;血清磷酸肌 酸激酶(CPK)升高至正常峰值的5倍以上或大于1000u/L;实验室检查有高 磷、高钾、高尿酸血症、低钙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等表现; 以急性小管-间质 病变为主的急性肾损伤( AKI); 高分解代谢状态; 高肌红蛋白血症或肌红 蛋白尿。1.3 实验室检查 所有患儿接受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血电解质、血清肌 酸激酶(

6、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丙氨酸氨基 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肌酐、尿素等指标。部分病人 接受了血肌红蛋白浓度的测定。1.4肾活检或肌活检1例出现急性肾损伤的患者接受了 B超引导下的肾穿刺 活检术,以明确急性肾损伤的病因,并与其他肾小球或肾小管等疾病相鉴别。 2 例患者接受了肌活检,以与其他肌肉病变的患者相鉴别。1.5 治疗方案 所有患儿接受综合治疗,包括病因治疗、对症处理、补液、碱 化尿液等治疗方案。在无AKI表现的RM患儿采用15002000ml/m2/day的补液治 疗,在伴有 AKI 的患儿根据出量调整液体入量。碱化尿液的治疗

7、按 5%碳酸氢钠 4060ml/m2 计算6。2. 结果2.1 原发病或诱因 9 例患儿中,4 例起病前有剧烈运动史(包括学校老师体 罚),3例起病前存在上呼吸道病毒感染,2例患儿起病前无特殊诱因,其中1 例2年内患儿发生三次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发作,经遗传代谢谱筛查及基因测序 证实为戊二酸血症I型。所有病例无外伤、手术、药物毒物(降脂药、酒精、镇 静剂等)、特殊食物(如小龙虾)及环境因素(蜂类、蛇类、蜘蛛叮咬)、恶性 高热综合征等因素。2.2 临床表现 所有患儿均存在肌痛、肌无力、茶色尿等表现,3 例患儿出现 少尿、血肌酐值升高等急性肾损伤的表现。 2例患儿因明显肌痛、肌力降低而行 肌肉活检,

8、结果显示肌炎,有少量炎症细胞浸润。 1 例患儿接受肾活检,结果示 肾小管上皮细胞有明显空泡变性,部分坏死,间质少量淋巴细胞浸润,提示肾小 管病变为主,肾小球组织未见明显细胞增生、硬化,未见血管壁坏死等,免疫荧 光IgG、IgA、C3、C1q等均为阴性。2.3实验室检查 所有患者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及 ALT 均有明显升高,所有 5 例接受肌红蛋白测定的患儿血中浓度均升高。2.4转归 9例患儿中,7例患儿出院时痊愈,2例患儿出院时仍表现为肌乏力 及少量蛋白尿(25mg/kg/天),但随访1年后痊愈。其中两例患儿有复发:例7 患儿在1.5年后有1次复发,临床表现类似

9、,经对症处理后症状好转出院,目前 尚未明确患儿是否存在代谢异常(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低血钾、高苯丙氨酸血症 戊二酸血症等)因素。例9患儿在2年内有两次反复,经基因测序及质谱分析证 实患儿存在先天性戊二酸血症I型,目前离末次复发随访1.5年,情况良好,未 再次复发。3. 讨论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是一类并非罕见的临床综合征,根据相关文献7,其典型 病例应该表现为肌无力、肌痛和黑色尿(或茶色尿),血清肌酸激酶浓度正常 值的5倍以上,或1000U/L,排除因为脑部病变或心肌病变导致的CK升高1,8, 本研究所有病例均存在上述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的异常,部分病例还伴有CK- MB、肌红蛋白、GPT的异常升高,

10、3例患儿还出现Scr明显升高,eGFR显著降低 的表现,提示存在AKI,说明所有病例的诊断是可以确立的。国内外每年都有文献报道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病例,尽管如此,其中绝大多 数为成人病例,儿童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病例的报道很少9,多为个例报道,系列 研究甚少5。国外,贾月明等6报道29 例儿童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病例,是迄今 为止国内报道儿童病例最多的临床研究。本文报道了自2008年至2013年间9例 系列儿童病例,也是一个样本比较多的临床回顾性研究。关于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发病的诱因,有损伤、结缔组织病(皮肌炎或肌炎 等)、运动、药物、代谢异常(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低血钾、高苯丙氨酸血症、 戊二酸血症等)、

11、休克、惊厥、缺氧等,其中,成人文献报道以软组织挤压损伤 酒精中毒、缺血缺氧及多肌炎等为主10, 11,病毒感染仅占1%(Ward报道), 而儿童病例则以感染(特别是病毒感染)、运动、损伤及遗传代谢性疾病等为常见 病因7,本组病例中 4/9 例患儿发病前在学校过度运动(长跑、起蹲运动,部分 是源于老师体罚), 3/9例患儿起病前存在上呼吸道感染, 1例患儿反复发作3 次横纹肌溶解,经测序及质谱分析存在先天性戊二酸血症I型,说明儿童横纹肌 溶解的病因与成人相比确实存在很大不同,由此引发的治疗策略及预后也会有相 应的区别,这是我们目前还尚未充分认识的重要问题,值得进一步总结分析。与此同时,众多文献均

12、表明,急性肾损伤是决定横纹肌溶解患者预后的主要 因素4,其发生可能与血管收缩/低灌注、肾小管坏死/堵塞、肌红蛋白导致的肾 小管毒性等有关。据报道,成人病例 AKI 发生率在 17%35%之间,儿童病例在 42%50%,似乎儿童病例发生AKI的可能性更高,但是,据Mannix等7报道, 在191例儿童横纹肌溶解病例中,仅有9例发展为AKI。在我们的病例中,3例患 儿发生了 AKI,其发生率(33.3%)与既往的文献报道基本相当,尽管没有有关文 献报道的那么高,但AKI仍是RM患儿重要的临床问题,特别是决定预后的主要 因素。RM患儿发生AKI的危险因素不明,有文献报道CK显著升高是重要的危险 因素

13、。儿童 RM 病例,特别是出现反复发作的病例,特别需要注意是否存在先天性 遗传代谢异常10,11,如高苯丙氨酸血症、戊二酸血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Carnitine palmitoyl transferase II deficiency、Aldolase A deficiency、McArdles disease等12-14,本组9例患儿中,1例患者出现3次RM发作,经串联质谱及 基因测序证实存在戊二酸血症I型,还有1例患者出现2次RM,我们已做了相 关检查,尚未明确其病因,目前仍在努力中。RM缺乏特异性的治疗手段,病因治疗以及针对AKI的液体疗法、碱化尿液 是主流的治疗方案,但由于缺乏大样

14、本的前瞻性对照研究,液体疗法及碱化尿液 是否可以预防AKI的发生,改善RM合并AKI患者的预后,仍是一个存在疑问的 措施,有待进一步的大样本临床研究。由此可见,横纹肌溶解症是一类并非罕见的临床综合征,但儿童病例报道甚 少。本研究报道的9例儿童横纹肌溶解症中, 4例起病前存在过度运动, 3例存 在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 1例存在先天性戊二酸血症, 1例病因不明。 3例患者出 现AKI,所有病例经碱化尿液、液体疗法后病情均得到了有效控制,均未接受血 液净化治疗,随访多年无一例出现CKD病变,相对成人病例预后较好,但儿童 RM 患者病因与成人患者有所不同,特别对反复发作的 RM 患儿尤需警惕先天遗 传

15、代谢异常性疾病的存在,这可能是儿童RM病例的重要临床特点之一。参考文献1 Elsayed EF, Reilly RF: Rhabdomyolysis: a review, with emphasis on the pediatric population J. Pediatr Nephrol 2010, 25(1):7-18.2 Sauret JM, Marinides G, Wang GK: Rhabdomyolysis J. Am Fam Physician 2002, 65(5):907-912.3 Ward MM: Factors predictive of acute renal f

16、ailure in rhabdomyolysisJ. Arch Intern Med 1988, 148(7):1553-1557.4 张文,陈楠,陈晓农, 严富洪, 朱萍, 汪关煜:横纹肌溶解综合征致急性肾功能 衰竭临床分析J.中华肾脏病杂志2002, 18(5):369-370.5 Luck RP, Verbin S: Rhabdomyolysis: a review of clinical presentation, etiology,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Pediatr Emerg Care 2008, 24(4):262-268.6 贾月明,钱素云:

17、儿童横纹肌溶解症29例临床分析.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13, 20(6):610-614.7 Mannix R, Tan ML, Wright R, Baskin M: Acute pediatric rhabdomyolysis: causes and rates of renal failure. Pediatrics 2006, 118(5):2119-2125.8 Al-Ismaili Z, Piccioni M, Zappitelli M: Rhabdomyolysis: pathogenesis of renal injury and management. Pediatr Nep

18、hrol 2011, 26(10):1781-1788.9 Melli G, Chaudhry V, Cornblath DR: Rhabdomyolysis: an evaluation of 475 hospitalized patients. Medicine (Baltimore) 2005, 84(6):377-385.10 Topcu Y, Bayram E, Karaoglu P, Yis U, Bayram M, Kurul SH: Carnitine palmitoyl transferase II deficiency in an adolescent presenting

19、 with rhabdomyolysis and acute renal failure. Pediatr Emerg Care 2014, 30(5):343-344.11 Prasad M, Hussain S: Glutaric Aciduria Type II Presenting as Myopathy and Rhabdomyolysis in a Teenager. J Child Neurol 2014.12 Chen CY, Lin YR, Zhao LL, Yang WC, Chang YJ, Wu KH, Wu HP: Clinical spectrum of rhabd

20、omyolysis presented to pediatric emergency department. BMC Pediatr 2013, 13:134.13 Terrone G, Ruoppolo M, Brunetti-Pierri N, Cozzolino C, Scolamiero E, Parenti G, Romano A, Andria G, Salvatore F, Frisso G: Child neurology: Recurrent rhabdomyolysis due to a fatty acid oxidation disorder. Neurology 2014, 82(1):e1-4.14 Lee E, Chahin N: A patient with mutation in the SCN4A p.M1592v presenting with fixed weakness, rhabdomyolysis, and episodic worsening of weakness. Muscle Nerve 2013, 48(2):306-307.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