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实验专题

上传人:时间****91 文档编号:121517290 上传时间:2022-07-19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2.36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考物理实验专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中考物理实验专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中考物理实验专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实验专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实验专题(2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考物理复习-实验 一、光学实验1.同窗们运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序号入射角反射角130602454536030(1)实验中使用纸板的目的是: ;实验时,纸板要与镜面 ;(2)让一细光束沿平面E射到镜面O点,在平面E上可看到入射光线AO,若将纸板F向前或向后折,在纸板F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这阐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 。(3)小明还想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于是用量角器测量出一组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接着就进行实验总结。她的做法是 (对的或错误),理由: 。(4)小伟实验中测出了表中的数据,她的问题在于 。(5)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 方

2、向射出, 由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的。2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装置(1)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替代平面镜,重要是运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M,可以看到玻璃板背面浮现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似的蜡烛N在玻璃板背面移动,直到它跟蜡烛M的像完全重叠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实验时,小芳同窗应在 (填“M”或“N”)侧观测蜡烛M经玻璃板所成的像(4)细心的小芳透过玻璃观测蜡烛M的像时,看到在像的背面尚有一种较模糊、与像有部分重叠的像,浮现两个像的因素是 (5)通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A、B、C与物A、B、C相应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为了得到更多的实验

3、结论,接下来小明应当进行的操作是: 。本实验波及到其他常用问题有:(1)实验中用到的测量工具 ;应选用较 (厚或薄)的 (深色或浅色)玻璃;玻璃应与桌面 (垂直或竖直)。(2)若用棋子来实验,应把作为物的棋子放在光线较 (强或暗)的一侧;为成像清晰可用手电筒照射玻璃 (前或后)的棋子。(3)拿张白纸放到蜡烛B的位置,纸上 (有或没有)像。入射角15304560反射角15304560折射角1122.135.440.93某同窗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右图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下数据:(1)分

4、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步发生 和 现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 ,且折射角 (不小于等于不不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等于零该同窗根据上述实验中的发现和结论总结出了光的折射特点(2)请你对该同窗通过上述探究实验得出光的折射特点的过程作出评价与否存在局限性?答: (是否);请简要阐明理由: 4在某次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所使用的凸透镜焦距是15cm(1)实验前要调节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和烛焰的焰心在 ,目的 (2)如图,当把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线位置,蜡烛固定在15cm刻度线位置时,光屏应在 (选填“”、“”或

5、“”)区域内左右移动,才干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 (选填“放大”或“缩小”)倒立的实像, (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3)如果保持光屏的位置不变,把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时,要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当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放置一种焦距合适的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才干实现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就是运用这种透镜矫正的5. 小华同窗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等器材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上,成的像是等大的倒立的实像。分析实验成像状况可知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 cm。(2)当把点燃的蜡烛由图甲所示位置向右移至光具座的35 cm刻度时,向

6、 (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会得到一种倒立、 的实像; 就是运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此时,风一吹,烛焰向左偏,则光屏上成的像向 偏。(3)小明用此光具座模拟人眼看远近不同物体的状况,当人眼看清眼前30 cm处的物体时,凸透镜的位置、形状如图乙所示。如果将物体移至眼前50 cm处,保持透镜(晶状体)、光屏(视网膜)之间距离不变,则应当换上更 (选填“薄”或“厚”)的凸透镜(凸透镜直径大小相似),才干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4) 当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时,保持发光体“F”和凸透镜位置不变,取一只与原实验中焦距相似但镜面直径较小的凸透镜,替代本来的凸透镜再次实验,所成的像与本来的像相比,你可观测到

7、的现象有 。(5) 小浩好动且思维颇有创意,她突发奇想,要是把蜡烛与光屏的位置互换,成果会如何呢?她立即一试,哇塞!太神奇了,光屏上的像仍旧十分清晰,只是本来缩小的像变成了放大的像!你能解释一下所成像仍旧清晰的因素吗?(选填“反射光路可逆” “折射光路可逆”或“光是沿直线传播的”)。(6) 如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光屛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后,要想在光屛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可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放一种焦距合适的(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7) 某小组实验时对图甲中的装置进行了改善,将蜡烛换成带有“F”形的LED灯、光屛贴上方格纸,如图乙所示,请写出改善后其中一种长处:。(8) 如果小

8、明取下光屏,从光屏本来的位置正对凸透镜 (填“能”或“不能”)看到烛焰的像。本实验波及到其他常用问题有:(1)测量透镜焦距(平行光聚焦法、二倍焦距成像法;有时波及刻度尺读数,注意估计值);(2)透镜损坏部分或遮挡部分透镜,成像特点: ;(3)固定蜡烛到透镜距离(物距)或固定光屏到透镜距离(像距),移动光屏或蜡烛无法在光屏上成像的因素: ;(4)随着实验的进行,蜡烛逐渐燃烧变短,它在光屏上的像位置变 (高或低);为让成像在光屏中央,应把凸透镜向 (上或下)调;二、热学实验6如图甲是“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1)把石棉网垫在烧杯下,并将试管放在水中加热,是为了使固体粉末受热 (选

9、填“均匀”或“不均匀”)(2)将温度计插入试管中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所有插入固体粉末中,不要遇到试管底或若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温度计的读数为 (3)下表是实验中记录的数据时间/min012345678910温度/4042444648484848485053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该物质的熔点是 ;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4)能反映上述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是图丙中的 本实验波及到其他常用问题有:(1)如图甲有三个铁夹或铁圈,应先固定第 个(从上往下数);(2)在加热冰或石蜡时,为受热均匀,采用的措施有: ;(3)运用数据表画出温度时间图像;(4)图丁中: t2时刻该

10、物质处在 态。比较t2与t3时刻的内能, 时刻杯内物质的内能较大。理由是 。已知0t1与t5t6的加热时间相等,由图乙可知两段时间内,物质的温度升高不同,由此可得出:这种物质固态时的比热容比液态时的比热容 。作出此判断的根据是 。(用公式表达)7在做“观测水沸腾”的实验时,甲、乙、丙三组同窗分别从A、B两套器材中任选一套来完毕实验(当时的气压为1原则大气压)(1)甲组同窗发现所测水的沸点略高于100,她们选择的是 (选填“A”或“B”)套装置(2)乙、丙两组同窗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似,但水开始沸腾的时刻不同,她们观测到水沸腾时有大量的气泡产生,应如图 (选填“E”或“F”)所示,在上升的气泡内

11、重要是 (选填“空气”、“水蒸气”或“小水珠”)同步她们绘制的沸腾图象如图C所示,得到a(粗实线)、b(细实线)两种不同图象的因素是由于水的 不同(3)甲、乙、丙三组同窗都发现水沸腾时,杯口浮现“白气”,这是由于发生了 现象(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该过程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4)如图(丁)所示,OA段与BC段的倾斜限度不同,这是由于_(5)图(丁)中BC段是由实验数据画出的吗? ;(6)为缩短实验时间的措施有: 。8用图甲所示装置“比较不同液体吸热升温特点”在两个相似烧杯中分别加入初温、体积相似的水和食盐水,用相似酒精灯加热直到沸腾(1)加热过程中,用搅棒搅动的目的是_;水和煤油吸热

12、的多少是通过_来反映的(选填“温度计示数”或“加热时间”)。这种研究措施称为 。(2)分别测量出水和食盐水的沸点,发现食盐水的沸点比水高其中水沸腾时温度计的局部放大图如乙图所示,水的沸点为 (3)实验中加热食盐水到沸腾需要的时间长,阐明食盐水吸取的热量比水 ( “多”或“少”)(4)能否仅由“加热食盐水到沸腾需要的时间长”得出食盐水比热容大的结论?答: ;其因素是: 本实验波及到其他常用问题有:(1)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常用措施有 ; 。(2)实验中所需的测量工具有: ;温度燃料加热前水温 10g酒精9为探究燃料燃烧时放出热量的多少与否与燃料的种类有关,小明同窗设计了一种探究方案如下:(1)

13、你为小明同窗在实验时所选用燃料种类应 ,质量应 (选填“相似”或“不同”)(2)若燃烧放出的热量用水吸取,则实验中,除了盛水容器相似,水的质量要相等外,你觉得还应注意什么? 。(3)通过比较,可以得出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与否与燃料的种类有关。(4)小明设计了一张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其中两项内容漏写了,请你帮她补充完整。(5)(2)实验后小明根据实验数据运用公式Q=cmt算出了水吸收的热量,结合“10g酒精”这一数据,算出了酒精的热值,算出的酒精热值与否可靠,请阐明理由 三、力学实验10在测油密度的实验中:(1) 把天平放在_,游码移至零刻度线处,若指针偏向分度盘左侧,应将平衡螺母向_(左/右)调

14、,使横梁平衡(2) 小明测量的状况如图所示,请将实验数据和测量成果填入表中:烧杯和油的总质量/g烧杯和剩余油的总质量/g倒出油的质量/g倒出油的体积/cm3油的密度/(gcm3)54.4(3) 小明又设计出测油密度的另一种措施,环节如下: A. 测出空烧杯质量m0; B. 往烧杯内倒入适量的油,测出杯与油的质量m1; C. 测出量筒内剩余油的体积V0; D. 往量筒内注入适量的油,测出体积V.第10题图 第11题图以上环节对的的顺序是 (填字母序号),用所测物理量的符号写出油密度的体现式: 11小刚用托盘天平和量筒,做测定岩石密度的实验:(1) 如图甲所示是对天平进行横梁平衡调节时指针的批示状

15、况,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左/右)移(2) 测量岩石质量时,天平右盘放50g、20g、5g砝码各一种,天平平衡时,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那么岩石的质量是_g.(3) 用量筒和水测量岩石的体积时,状况如图丙所示,则岩石的体积为_cm3.(4) 最后计算出岩石的密度为_g/cm3.(5) 实验中小刚发现自己桌上量筒被打碎了,思考了一会儿后,她运用天平、水(水的密度用水表达)、烧杯继续测量盐水的密度,操作过程如下:用天平测出烧杯的质量m0; 用天平测出烧杯装满水时的总质量m1;用天平测出烧杯装满盐水时的总质量m2.请你根据她测得的物理量写出盐水的密度体现式_(用字母表达)本实验波及到其他常用问题有:

16、 测密度是中考考察的重点,本实验重要考察天平的调节、使用(测量过程中砝码、游码的操作,天平的读数等);量筒的读数;密度的计算等;偶尔也会浮现测量成果误差大小的判断。如:(1)测量质量前,天平应放在 工作台上,把游码移至衡量标尺 处;如发现指针偏在中央刻度线的左侧,应将左(右)端平衡螺母向 调节。(2)测量时,把被测物体放在天平的 盘,在估测物体质量的基本上,应 (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在 盘加减砝码,并移动 再次使天平平衡。(3)读数时,应以游码 侧相应刻度记下游码示数。12小明在选用弹簧测力计的过程中,发现测量大小相似的力时,用不同规格的测力计,弹簧伸长的长度不同样对哪些因素会影响弹簧的伸长量

17、,小明有三种猜想:猜想1:制造弹簧所用的材料也许影响弹簧的伸长量猜想2:弹簧的原长也许影响弹簧的伸长量猜想3:弹簧的粗细也许影响弹簧的伸长量小明为探究自己的猜想,设计出一种实验方案: 将一根弹簧剪成长度不同的两根,测出两根弹簧的初始长度L1、L2.如图所示,固定弹簧的一端,用大小相似的力拉弹簧,测出两根弹簧的相应长度L1、L2.变化拉力的大小,反复实验环节,记录实验数据(1) 该实验方案研究的是猜想_(填写序号)(2) 实验方案中将“一根弹簧剪成长度不同的两根”,这样做的目的是 (3) 实验方案中“用大小相似的力拉弹簧”表白弹簧的伸长量还与_有关(4) 探究此猜想需要研究和比较的物理量是_和_

18、 (5)小华用此装置探究弹簧的伸长与拉力的关系,她的做法是:用钩码替代弹簧测力计勾住弹簧下端向下拉来变化力的大小。你觉得用弹簧测力计好,还是用钩码更好某些?答: ;理由是: 。13如图是“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1) 实验过程中,弹簧测力计_(必须/不必)沿水平方向拉着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_(不小于/等于/不不小于)弹簧测力计示数(2) 在三次实验中,滑动摩擦力最大的是_(甲/乙/丙)(3) 比较甲、乙实验,是为了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_与否有关;比较乙、丙实验,是为了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_与否有关,结论是: 。(4) 小丽同窗对实验装置进行改动,如图(b)所示

19、,反复实验,发现效果更好实验中,小丽同窗_(一定/不一定)要匀速拉动长木板本实验波及到其他常用问题或注意细节:(1)研究影响因素尚有:运动速度、接触面积等;对于这些,在控制变量时一定要保持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限度相似;(2)实验中要注意“两个水平,一种匀速”,即:物体要放在水平木板上,沿水平方向拉动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14小明同窗运用洗手间的肥皂及海绵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探究过程如图所示 (1) 分析比较甲、乙两图中的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是什么? (2) 图乙和图丙探究的问题是什么? (3) 小明将肥皂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丁所示,由实验现象,她通过度析、论证得

20、到的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分析评估她的实验结论: (4)本实验用到的研究措施重要有 、 (5)如果在实验中没有泡沫塑料可选择现实生活中 来替代能选择木板吗? 第14题图 第15题图15如图为小明“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的实验过程图: (1) 小明一方面用手指按了按探头的橡皮膜,发现U形管内液柱几乎无变化,其因素是_,然后小明重新调节好器材,继续实验(2) 比较图A、图B、图C,得出结论:同种液体,同一深度,_。(3) 将图A中的探头逐渐下移,可观测到U形管内液柱的高度差逐渐变大,得出结论:液体密度一定,_(4) 向图B中的容器内加入一定量的浓盐水,为使探头在液体中的深度与加盐水

21、前的深度相似,应将探头位置_(上移/不变/下移),并且观测到U形管内液柱的高度差变大,可得出结论:深度相似,液体密度越大,_(5) 小明又想探究一下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于是她找来了一种木块,分别放入了装有水和装有盐水的容器中,发现两次木块都漂浮在液面上,浮力都等于木块的重力,浮力相等,因此她得出结论: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无关,她得出的结论与否对的?_,因素是_(6)本实验用到的研究措施有: 、 ;16小明同窗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你根据小明的实验探究回答问题(1)在C与E两图中,保持了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研究浮力与 的关系;根据A与E两图所标的实验数据,可知物体浸

22、没在盐水中所受的浮力为 N(2)小明对ABCD四个环节进行了观测研究,发现浮力的大小有时与深度有关,有时与深度又无关对此对的的解释是浮力的大小随着排开水的体积的增大而 ,当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后排开水的体积相似,浮力的大小与深度 (3)在小明实验的基本上,根据有关实验数据,可以计算出盐水的密度为 kg/m3第16题图 第17题图(4)固体密度为 kg/m3A B C D E17在“浮力的研究”实验中。(1)取一铁块,把它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如图甲所示。当铁块浸入水中的体积缓慢增大时,铁块受到浮力大小的变化是 。(2)探究“浮力大小与排开水的重力关系”的实验过程:如图乙,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石块的

23、重力为F1;如图丙,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空烧杯的重力为F2;如图丁,把石块浸入盛满水的溢杯中,用该空烧杯承办从溢杯里被排出的水,当石块所有浸入水中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3;如图戊,用弹簧测力计测出该烧杯和排出的水的总重力为F4。(3)用F1、F2、F3、F4表达,实验中测得石块所受的浮力为 ,排出水的重力为 。根据该实验的测量数据,可得出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排开水的重力的定量关系是 。18如图所示,某学习小组运用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器材粗测大气压的值(1)图中注射器的最大可读容积为 cm3,用刻度尺测量注射器 的总长度为8.0cm,可算得活塞的横截面积为 cm2(2)实验时,一方面要把

24、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目的是 。按图安装好器材,水平向右 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 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增大到F=26.0N则测得大气压值是p= 。(3)实验中,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对活塞的拉力与 是一对平衡力(4)实验中,如果筒内空气没有排尽,将导致测得的大气压值 ;如果活塞与注射器内壁间的摩擦较大,将导致测得的大气压值 (均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本实验波及到其他常用问题或注意细节:(1)本实验中测大气压的原理 ;(2)注射器的横截面积不适宜过大,否则受到的大气压力过大,超过弹簧测力计量程致实验无法完毕。(3)将塑料挂钩吸盘按压在光滑水平

25、玻璃下面,挤出塑料吸盘内的空气,测出吸盘压在玻璃上的面积为S;将装适量细沙的小桶轻轻挂在吸盘下面的塑料挂钩上,如图所示,用小勺轻轻向桶内加细沙,直到塑料吸盘刚好脱落玻璃板,测出此时塑料挂钩、小桶和沙的总重力为G。 吸盘即将脱离玻璃板时,空气对塑料吸盘的压力大小是 ,所测大气压强的数值是_。该措施所测大气压强数值往往比实际值小某些,你觉得产生这一误差的因素也许是(一条即可):_。19小明运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在水平面上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进行如下操作:a. 如图甲,将毛巾铺在水平木板上,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测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距离b. 如图乙,取下毛巾,将棉布铺在斜面和木板上,让小

26、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测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c. 如图丙,取下棉布,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测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请针对以上操作回答问题:(1) 以上操作中错误的一次是_(a/b/c)(2) 对比两次正的确验操作能阐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通过的距离越 (3) 纠正错误后,多次实验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推测:在水平面上滑行的小车,如果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做_运动(4) 为了得出科学的结论,三次实验中小车每次都从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静止自由下滑,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小车从斜面上同一位置达到底端水平面时_(5) 在水平面滑行的小车受到的重力和小车对水平面的压力_(是/不是)一对平衡力(6)

27、 每次都从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静止自由下滑,这样做的目的是_(7)上述所有探究实验中用到的科学研究措施有 (只规定写出一种即可)三、力学实验(二)19如图甲是小华同窗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1)当卡片静止时,发现拉线不在同始终线上,于是她得出: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可以不在同始终线上,你觉得导致这种状况的因素是 ;要得到科学的结论,请你给她提出一条改善建议是: ;(2)改善实验后小华将系于小卡片两对角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 ,并通过调节 来变化拉力的大小(3)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种角度,松手后小卡片 (选填“能”或“不能)平

28、衡。设计此实验环节的目的是为了探究 (4)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干平衡,在图甲所示状况下,小华下一步的操作是: (5)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窗们觉得小华的实验优予小明的实验其重要因素是 第20题第19题 A减少,摩擦力对实验成果的影响 B小书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才料 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 D小卡片容易扭转20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小明发现杠杆右端低左端高,要使它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调节。小明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重要目的是 。(2)如图甲所示,在杠杆左边A处挂四个相似钩码,要使杠杆在

29、水平位置平衡,应在杠杆右边B处挂同样钩码_个。(3)如图乙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在C处竖直向上拉,当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时,使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_(变大、变小或不变),其因素是 。(4)某同窗得到“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是由于( )A没有变化力的大小 B没有变化力的方向C没有变化力的作用点 D实验次数较少,结论具有偶尔性(5)为得到普遍规律,实验中应当 。21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除了需要动滑轮、定滑轮、铁架台和钩码外,还需要_、_和_。(1)测机械效率根据的公式是 。某实验小组运用如图装置测滑轮组机械效率,记录数据如下表:序号钩码重

30、G/N钩码上升高度h /m绳端拉力F/N绳端移动距离s/m机械效率/%40.11.80.374.160.12.40.3 (2)实验时,应沿竖直方向_拉动弹簧测力计; (3)第2次实验中,拉力做的总功是_J,滑轮组做的有用功是_J,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成果保存一位小数)。(4)由记录数据分析,两次机械效率不同的重要因素是_本实验波及到其他常用问题或注意细节:(1)对于实验中的测量工具,可以缺失的是 ;(2)根据实验数据绕滑轮组;(3)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有 、 、 。(注意条件)(4)为得到以上结论,实验中需要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变化某因素测量多组数据。22某实验小组的同窗们在探究“斜面的机

31、械效率”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沿斜面匀速向上拉动物块,收集了下表中的实验数据。 实验次数斜面的倾斜限度物块重力G/N斜面高度h/m拉力F/N斜面长度S/m机械效率1较缓50.22.4141.7%2较陡50.53.2178.1%3最陡50.74.3181.4%(1)实验的原理是: ;(2)分析表中的数据可得出:斜面越缓越 力(选填“省”或“费”)。(3)该小组又进行了第4次实验,她们在斜面上铺上棉布,使斜面变粗糙,保持斜面高和长分别是0.5m和1m,用弹簧测力计拉动同一物块沿斜面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5N,她们测得这种状况下斜面的机械效率为 。(4)把第4次实验数据与表

32、中数据综合分析可得出:斜面的机械效率与 和 有关。(5)当用弹簧测力计沿斜面匀速向上拉动物块时,物块所受的拉力 物块所受的摩擦力(选填“不小于”、“不不小于”或“等于”) 。23下图是研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实验中让不同的铝球和钢球从同一斜面上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滚下,撞击放在同一水平面上同一位置的相似木块:(1)本实验是研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 的关系,所研究对象是 ;(2)本实验是通过木块被推动 的大小,阐明球对木块做功的多少,从而判断球动能的大小.从图中可以看出: 球具有的动能较大。(3)本实验中球从同一高度滚下的目的是: 。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措施叫 法。(4)若水平面绝

33、对光滑,本实验将 (能不能)达到探究目的。(5)实验中用到的研究措施有 。第25题第24题钢球铝球第23题24为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运用带有四个铁钉的小方桌、沙箱及质量不同的重物设计并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1)实验中通过观测 来判断物体重力势能的大小。(2)要探究重力势能大小与高度的关系应选择图 和图 进行分析比较。(3)图2和图3探究的问题是 。25小明看到运动员拉弓射箭时,弓拉得越弯,箭射得越远小明猜想:弹性势能的大小也许与物体的弹性形变有关(1)为验证其猜想与否对的,她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将同一种弹簧每次压缩 的长度(弹簧被压缩后未超过其弹性限度),将小球置于弹簧右端,

34、松开后小球弹开遇到同一位置的相似木块上,分析比较木块 ,从而比较弹性势能的大小(2)若水平面绝对光滑,本实验将 达到探究目的(选填“能”或“不能”)(3)小明根据实验现象觉得:小球推动木块移动一段距离后都要停下来,因此弹簧、小球和木块所具有的能量最后都彻底消失了,你觉得小明的观点是 的,理由是 A21B21C21SL2L1V四、电学实验26小明同窗在中考物理实验加试时,对串联电路电压规律进行了探究【猜想与假设】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之和 【设计与进行实验】UAB/VUBC /VUAC /V2.41.43.75按图所示的电路图连接电路;闭合开关,用电压表测出L1两端的电压;在测L2

35、两端的电压时, 小明同窗为了节省实验时间,采用如下措施:电压表所接的B接点不动,只断开A接点,并改接到C接点上;测出AC间的电压.【交流与评估】在拆接电路时,开关必须_.小明同窗用上面的措施能否测出L2两端的电压?为什么? _.措施改善后,测出AB、BC、AC间的电压记录在右面表格中.分析小明同窗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串联电路总电压_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之和(填“等于”或“不等于”).这个实验在设计方案上还存在的局限性之处是:_.此类实验波及到其他常用问题或注意细节:在运用电流表、电压表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电压关系实验中,要注意换用不同规格灯泡(甚至电源)多做几次实验,避免实验结论的偶

36、尔性。27.在“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中,小明设计了如图电路(1)在连接电路时发现,还缺少一种元件,她应当在电路中再接入的元件是 a b 第27题(2)为粗略判断a、b两点间导体电阻的大小,可观测 可以比较出电阻的大小,这种研究措施叫_(填“等效替代法”或“转换法”)(3)另有甲、乙两位同窗分别对小明的电路作了如下的改善:甲把灯泡更换为电流表;乙在原电路中串联接入电流表你觉得 同窗的改善更好某些,理由是 (4)小明发现手边只有一根较长的金属丝,她可以探究导体的电阻与否与 和 有关。本实验波及到其他常用问题或注意细节:(1)研究措施: 、 。(2)影响电阻因素较多,当研究某因素对电阻影

37、响时,一定要注意保持其他量不变(涉及电源电压);(3)结论论述时,要注意不能缺少条件(其他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的问题结论都这样),论述形式如下:“当相似时,与有关”,或精确表述关系。28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当 。滑动变阻器滑片应放在 端。(2)小新将实物连接成如图所示电路,其中有一处连线错误,请你在连接错误的导线上画“”并改正。(3)将电路连接对的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使定值电阻R两端电压为2V,电流表达数如图所示,为_A,则R的阻值为_。(4)换上10的电阻后,闭合开关,电压表达数将_(选填“变大”或“变小”),此时应将滑片P向_(选填“A或

38、“B”)端移动,使电阻两端电压为_V。(5)小芳同窗对的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发现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甲 乙数,其因素也许是_。 第28题 第29题29小敏用图甲电路研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电源电压恒为6V.变化电阻R的阻值,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保持R两端的电压不变,记下四组电流I与相应的电阻R的数据,并用黑点描在乙图中. (1)实验过程中,移动变阻器的滑片时,眼睛应注视 (选填序号).A.变阻器的滑片 B.电压表达数 C.电流表达数(2)本实验中,所用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阻不得低于 .(3)分析图乙的数据,可得实验结论: .(4)乙图中“涂黑”部分面积表达的物理

39、含义是: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实验中波及到其他常用问题或注意细节:(1)研究措施: 。(2)滑动变阻器在实验中的作用: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中: ;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实验中: 。(3)因是探究规律,至少要测三组数据;(4)运用给定的实验数据:分析数据的科学性(注意有无控制变量);运用数据在坐标系中作图;实验结论。(5)实验结论的总结。牢记:条件“当电压(或电阻)一定期”; 电流与电阻(或电压)成反比(或正比),不能讲反。四、电学实验30.如图所示为用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图,电路中电流约为0.3A,待测电阻为10。(1)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是: ;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运用公式计算出各次的电阻值的成

40、果往往是不同的,这属于实验中的 ,是不可避免的,可以采用 措施减小这一现象为实现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常常在电路中串联一种 。在连接电路图时开关应处在 状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位于 (填A或B)端,这重要是为了避免电路中的 过大,而烧坏电路中的有关元件(2)将题中实物图按电路图连线,电压表应选 的量程,电流表应选 量程,根据上图待测电阻为 。(3)某次实验过程中发现:闭合开关前电流表的示数为0,电压表的示数为6V,闭合开关后电流表指针向左偏转,电压表的示数仍为6V,其因素是:_和_。(4)若实验中所用器材良好,但某同窗在实验中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几乎不动,而电压表的示数较大,则电路中发生故障的因素是_

41、。(5)如图所示是其她两组同窗根据测得数据作出的,I-U图像,分析图像可知Ra Rb(选填“”、“=”或“R1。(1)除了温度计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实验中煤油吸热的多少是通过 来反映的(选填“温度计升高的示数”或“加热时间”)。(2)为了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明显的实验效果,小明选用煤油而不用水做实验,是由于煤油具有 的特点。(3)通电一定期间后,乙瓶中的温度计示数升的快,由此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4)若要在上面的电路中继续探究电热与电流的关系,你接下来的操作是 ,比较 。乙甲R1R2第33题 第34题(5)本装置还可探究“影响电流做功多少的因素”,这是由于 。34在实验探究中,常常可以用同

42、样的实验装置完毕不同的探究课题。如图所示,两电阻丝串联在电路中,将其放入同样大小的烧瓶中,可以对瓶中液体加热。既有如下课题:A. 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B. 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材料与否有关C. 探究通电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大小的关系 D. 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长度与否有关(1)如果两瓶中电阻丝电阻大小相等,烧瓶中装着相似质量的水和煤油,则可以探究课题 。(2)如果烧瓶中都装着相似质量的水,但电阻丝电阻大小不同,则可以探究课题 。(3)在与(2)条件相似的基本上应选择 相似,材料不同的电阻就可以探究课题B。(4)小强发现课堂上教师用加热煤油的措施来比较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时,所用时间较长,回家后想

43、用另一种措施来比较。请你帮她想出一种措施,并阐明是如何比较导体发热多少的。探究电功、电热两个实验有诸多相似之处:(1)研究措施: 、 。(2)控制电流、电压相似时,设计相应的串联、并联电路。35如图甲所示是“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的电路图,图乙是实物连接图。其中电源是两节新干电池,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滑动变阻器上标有“10 lA”。 (1)图乙已连接了部分电路,请用笔画线替代导线按照电路图将未连接的电路连接完整。(2)小明同窗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时发现灯光特别亮,这表白她在闭合开关前没有 ;(3)调节滑片P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5V,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该灯泡的额定功率为W。若要增

44、大小灯泡的电功率,则滑片P应向移动;(4)在完毕以上实验后,小明进一步测量并描绘出小灯泡的电流随电压变化的曲线如图丁所示,通过图像发现灯丝的电阻是变化的,这一现象表白:; (5)有一位同窗在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在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的过程中发现:灯泡变亮时电压表达数变小;灯泡变暗时,电压表达数变大。经检查所用器材完好,浮现这种现象的因素也许是。36某实验小组的同窗用“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电功率,待测小灯泡额定电压为3.8V ,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估计在1 W 左右。(1)请用笔画线替代导线,完毕图乙中实物电路的连接,连线时导线不能交叉;(2)检查电路连接无误,闭合开关后,灯泡不亮,电压表有示数且接近电源电压,电流表指针几乎不动,产生这一现象的因素也许是 ;(3)故障排除后,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当电压表的示数为 V时,小灯泡正常发光,此时电流表达数如图甲所示,则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4)另一组的同窗连接好最后一根导线,灯泡立即发出明亮耀眼的光并不久熄灭。检查后发现连线对的,请你找出实验中两个操作不当之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